2015秋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上册教案:第7课 《背影》教学设计

文档属性

名称 2015秋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上册教案:第7课 《背影》教学设计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7.6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新课程标准)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15-09-28 21:47:22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第7课 背 影
【教学目标】
1.掌握读读写写和课文中出现的重要词汇。
2.掌握关键语句在文中的作用及所蕴含的情感。
3.感受父子情深,继承和发扬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
【教学重难点】
1.体会文章的语言特色以及学习抓住人物特征刻画人物的方法。
2.学习在叙述和描写中抒发感情的方法,理解深沉的父子之情。
【教学过程】
第1课时
一、导入
(1)上课之前,欣赏一首动听的歌曲《父亲》。以歌曲和下面一段独白导入:
  在父母的辛勤哺育下,我们一天天地长大 ( http: / / www.21cnjy.com ),但是,父母却一天天地老去,同学们,你是否注意到:皱纹正一天天地爬上了父母的额头;银发也在不经意间从父母头上冒了出来;他们的腰身已变得不再挺拔……有人说:“世界上最伟大的爱是母爱”,可当我们面对着苍老而可敬的父亲时,他的眼神,他的手势无一不在向我们展示着他对我们的爱,我们也不由得而升腾起一种尊重之情。今天,就让我们一起来认识一位普通的父亲,认识父亲那高大、感人的背影,感受浓浓的父子亲情。
二、请学生分段有感情地读课文,在读的过程中分出段落,并了解段落大意。
1.第1自然段:
  这一句交代了作者的写作原因,用一个“最不能忘记”表现了父亲的“背影”给“我”留下的是无比深刻的印象,显出“背影”非同寻常的意义。
  问:为什么父亲的背影“最不能忘记”呢
  明确:这里是作者设置的悬念,吸引读者继续读下去。
  问:课文题目是背影,而这里第一段就提到了背影,这种写作手法叫做什么呢
  明确:这种写作手法,我们称之为开门见山,开篇点题。点明这是难忘的背影。
板书:第1段:开篇点题,难忘背影。
2.第2~3自然段:
  问:“祸不单行”指不幸的事接二连三地发生,那作者这里指的是哪些事情,请在课文中找出来
  明确:“祖母死了,父亲的差使也交卸了”。作者祖母去世,父亲朱鸿钧原任徐州烟酒公卖局局长,被解职。文中的“祸不单行”正是指这两件事。
  问:第3段写的是什么
  明确:主要描述了家境的惨淡。而这又在整篇课文里面起到什么作用呢 这些都是令人伤心的事情,作者这样写,实际上是为了渲染一种悲凉的气氛。
板书:第2~3段:描述家境,渲染悲凉气氛。
3.第4~5自然段:
  问:在第4自然段中,写了父亲的心理变化过程,由不送我到决定送我,作者为何刻意写这个环节
  明确:作者这样写恰恰是为了强调父亲对儿 ( http: / / www.21cnjy.com )子的那种细心关照。通过两次“再三”和两次“踌躇”都可以表现出来。父亲当时急于谋事,在生存的巨大压力之下,忧心如焚,但是儿子在他心目中高于一切,惟恐儿子在路上有什么闪失,所以最后决定还是由自己亲自送儿子。
  问:这一段共出现过几次“聪明” 请找出原文。
  明确:共出现两次。第一次的“我那时真是 ( http: / / www.21cnjy.com )聪明过分”,当父亲忙着和脚夫讨价还价的时候,“我”总觉得父亲说话不大漂亮,非自己插嘴不可,其实并不是父亲说话不得体,实在是家境日下,囊中羞涩,可是当时作者并没能体会到父亲的想法。而现在想起来,自己那时候太不成熟了,自以为是,心里面很内疚,这里的“聪明”是反语。第二次的“那时真是太聪明了”父亲嘱托茶房好好照应儿子,“我”暗笑父亲的迂,自以为看破世情,其实以父亲的经历,他怎么会看不出这种人情事理呢!只是“我”当时完全不能领会父亲的用意,这里的“聪明”也是反语,是作者对父亲的关怀的一种反省!悔恨自己不理解父亲。
  问:在第4、5这两段中,作者几次提到我的年纪 请找出来。
  明确:作者两次提到我的 ( http: / / www.21cnjy.com )年龄,“其实我那年已二十岁”,“而且我这样大年纪的人”,可以看出作者对于父亲的做法并不理解,觉得没必要,这也正呼应了刚才所讲的两次聪明的悔恨自责心理,同时也从侧面反映出父亲对我的关照是细致入微的。
板书:第4~5段:车站送行,细心关照
第2课时
一、复习上一课时所讲的主要内容
  导入:上一节课,我们讲到第5自然段 ( http: / / www.21cnjy.com ),同学们应该还有所印象吧,下面我们就一起来复习一下昨天所讲的主要内容。昨天,我们讲了第一自然段主要写的是什么 (开篇点题,难忘背影)很好,那么第二、三自然段我们又是如何来概括其内容的呢 (描述家境,渲染气氛),第四、五自然段呢 (车站送行,细心关照)
板书:
第1段:开篇点题,难忘背影。
第2~3段:描述家境,渲染气氛。
第4~5段:车站送行,细心关照。
  这节课我们接着往下讲,请大家翻开课本看到课文的第6自然段,这是全文的重点段,请大家把这一段齐读一遍。
二、课文讲解
1.第6自然段:
  问:这一段主要写的又是什么呢
  明确:这一自然段主要描写了“我”在车站看到的父亲的两次背影。
  问:这一段,第一次背影是在什么情况下看到的
  明确:父亲去买橘子爬月台的时候。
  问:作者是如何来描写这个背影的
  明确:先写父亲的外表和衣着,“ ( http: / / www.21cnjy.com )父亲是一个胖子”“他戴着黑布小帽,穿着黑布大马褂,深青布棉袍”,接着再写父亲爬月台,这样就能把父亲爬月台的画面更好地描绘出来。交代父亲是个胖子,是为了后面的爬月台做铺垫。父亲的衣着是“戴着黑布小帽,穿着黑布大马褂,深青布棉袍”,突出了什么颜色 (黑色)为什么突出黑色 (穿黑色衣服与他家中死了亲人有关,黑色给人以压抑沉重的感觉,这是一个沉重的背影!)
  板书:沉重
  作者接着又描写了父亲走路的姿势 ( http: / / www.21cnjy.com ),作者用了一个什么词描写了父亲走路的姿势 教师讲解(蹒跚)这个词的意思 作者为什么用“蹒跚”这个词 你能体会到作者当时的心情吗 (走路蹒跚的父亲要经过铁道,一不小心就会磕着碰着,一定是令人十分担心的!)这是一个蹒跚的背影!
  板书:蹒跚
  写完父亲的蹒跚,作者又写了什么 (父亲爬 ( http: / / www.21cnjy.com )月台)这句话运用了什么描写方法 (动作描写)作者运用了哪几个动词来描写父亲爬月台 (“攀”“缩”“倾”)为何用“攀”不用“抓” (因为无物可抓,只能用手按住,然后用力支撑起身体向上“攀”这需要力量,而一个上了年纪的父亲,这一“攀”是多么的令人揪心啊!)用“缩”字有什么好处 (“缩”字说明无处可蹬,脚是悬空的,这样全身的力量全在手上了,如果手掌支撑不住,那就有摔下去的危险。这时的儿子,心情该多么的紧张啊!)同样,“倾”字用得也十分巧妙。父亲的身体肥胖,自然不像小伙子那样灵便,他“向左微倾,显出努力的样子”,这一个“倾”字表明父亲要爬上月台虽然十分艰难,但又十分努力的样子。这是一个艰难的背影!
  板书:艰难
  问:作者看到这样的背影,他的反应如何
  明确:“这时我看见他的背影,我的泪很快地流下来了”,作者被父亲深深地感动了,这是一种伟大的父爱。
  问:这一段的第二次背影是在什么时候看到的
  明确:在父亲慢慢远去的时候看到的。这是一个由近及远的背影,由清晰可见慢慢变成再找不着了。
  问:当作者看到父亲的背影正慢慢消失在视线之内,他心里是一种什么样的感受呢
  明确:作者流下了眼泪,内心非常感伤,对自己不能理解父亲而悔恨。这是一种对背影逝去的追忆,包含无尽的牵挂。
  板书:第6段:车站惜别,刻画背影。
2.第7自然段:
让同学们齐读第七段。
  问:作者此次见到父亲的背影是在“晶莹的泪光中”,这是什么原因
  明确:父亲在信上说到了 ( http: / / www.21cnjy.com )“大去之期”,身体和心境都到了日薄西山的地步,作者不禁泪如泉涌,含着眼泪想到父亲对自己的许多好处,想到父亲的背影,所以这一处背影是在“晶莹的泪光中”见的。
板书:第7段:思念父亲,再现背影。
  全文总结:这篇文章一共写了四次背影,我们都已经一一解读过了,而这篇文章所要通过背影来表达一种什么思想情感呢
  文章从背影的角度刻画了父爱子、子爱父的感人画面,表达了深深的父子之情。
第3课时
一、导入
  这篇文章感人至深,今天我们来品味它的语言特色。
二、揣摩文中父亲所说的几句话的含义。
1.“事已如此,不必难过,好在天无绝人之路!”
  明确:是对儿子的劝解和安慰。
2.“不要紧,他们去不好!”
  明确:“不要紧”是对儿子的宽慰,“他们去不好”是说叫别人去不放心。体现了对儿子的深切关怀。
3.“我买几个橘子去。你就在此地,不要走动”。
  明确:细心关照之后, ( http: / / www.21cnjy.com )又想起儿子在路上口渴的问题。担心橘子买来之后找不到儿子,又怕行李丢失,于是又叮嘱儿子不要走动。可见为儿子想得多么周到。
4.“我走了,到那边来信!”
  明确:惦记儿子一路是否安全,叮咛儿子来信好让他放心。
5.“进去吧。里边没人。”
  明确:不让儿子送他,催促儿子回车厢 ( http: / / www.21cnjy.com )里去照看行李。事事为儿子着想。这几句话朴实无华,却饱含深情,有丰富的内涵,深刻地揭示了父亲的心理活动,充分表露了父亲的爱子深情。
三、归纳写作特点。
1.抓住人物形象在特定环境下的特征“背影”细致描写,表情达意。
2.平实质朴的语言饱含感情。
  对于这些特点,同学们一定要结合读课文细心体会,真正领悟了才能在写作时借鉴。
四、朗读全文,认真体会文章的思想与写作特点。朗读时要体现感情。
1.朗读比赛。两三人一组,看谁读得最有感情。
2.写作练习。你父母疼爱你的哪件事深深感动了你 这件事的经过怎样 你受到了怎样的感动 参照这样的思路自拟题目写一篇文章,抄在作文本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