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一历史人教版必修二第六单元《世界资本主义经济政策的调整》教学设计

文档属性

名称 高一历史人教版必修二第六单元《世界资本主义经济政策的调整》教学设计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579.1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新课程标准)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15-09-29 15:01:32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第六单元 世界资本主义经济政策的调整
第1部分 1929~1933年经济危机和罗斯福新政
【江苏省考试说明】
1.1929年至1933年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危机:1929~1933年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危机爆发的原因、特点和影响。
2.罗斯福新政:①罗斯福新政的背景、主要内容和特点;②罗斯福新政在资本主义自我调节机制形成中的作用。
【近年江苏高考命题角度】——每年高考都涉及的考点其实说明了这一知识版块的重要性,而其考查的多维度则说明对于这一知识版块的理解仍需深入
1.2008年第23题考查经济危机及罗斯福新政的特点和影响
2.2009年第18题考查罗斯福新政的措施及客观作用
3.2010年第17题考查罗斯福新政在农业方面的措施及作用 
4.2011年第15题考查罗斯福新政的措施
5.2012年第23题考查罗斯福新政的内容 
6.2013年第23题考查经济危机及罗斯福新政的成功的原因和多角度评价
重点一 1929~1933年经济危机
1.危机由美国波及全世界的原因
(1)资本主义世界体系的形成,使整个世界形成不可分割的整体,一国爆发危机,其它国家亦受影响。
(2)美国是资本主义世界头号经济大国,美国经济对其他资本主义国家经济和世界市场有着极其重要的影响。
(3)世界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对美国有很大的依赖性。
(4)资本主义社会基本矛盾的普遍存在。资 ( http: / / www.21cnjy.com )本主义的基本矛盾是生产社会化和资本主义私有制之间的矛盾。当时资本主义社会基本矛盾在资本主义各国普遍存在,所以经济危机的范围必定会超出一国范围,波及整个世界。
【史料】
2.各国应对危机的对策及其原因
(1)提高关税可以阻止、限制外国产品进入本国市场,以尽可能地保护本国工业。
(2)实行货币贬值可以提高本国产品在国际市场上的竞争力,以增加商品出口。
3.经济危机对世界发展的启示
(1)繁荣和危机往往相连,居安思危,防患于未然是至关重要的。
(2)要随时注意调整资本主义制度内部机制和政策。
(3)国际关系的协调也极为重要。大危机的恶化与各国政府以邻为壑的自保政策密切相关,这种保护主义政策损人不利己。
重点二 罗斯福新政的背景、含义、影响
1.背景
史料一 男人的刮胡子刀片磨了再用;……孩子 ( http: / / www.21cnjy.com )们捡汽水瓶到铺子里退钱,一个两分;上面包店排队买隔宿的面包。……(妇女们)把自己的衣服改一改给女儿穿。……虽然纽约本市已经有100万人失业了,仍有无数人从邻近各州到纽约来找工作。
——[美]威廉·曼彻斯特《光荣与梦想》
导读:史料表明30年代经济危机造成大量美国人失业,人民缺乏购买力,生活困苦。
史料二 经济不景气的问题绝不能用立法的行动或行政的声明来解决。经济的创伤只能由经济实体的细胞——生产者和消费者——来自我治疗。
——胡佛的第二个年度国情咨文
导读:史料表明胡佛面对经济危机仍坚持以自由放任为原则的反危机措施。这不但未能制止危机,反而使危机严重恶化。
2.新政“新”的含义
(1)新的理论和政策。放弃了自由放任政策,转向国家干预经济。
(2)新的特点:具有干预经济、关注民生、协调发展等特点,其最大特点是国家全面干预经济,但没有放弃自由竞争运行机制。
(3)新的模式:开创了国家干预经济发展的新模式,二战后被其他国家所继承和借鉴。
(4)新的起点:新政是对生产关系的局部调整,资本主义制度由此获得了新的生命力,成为资本主义制度继续发展的新起点。
【史料】
3.影响
(1)渡过危机:新政使美国渡过了经济大危机,促进了生产力的恢复和发展。
(2)维护民主:在一定程度上缓和了美国的社会矛盾,遏制了美国的法西斯势力,挽救了民主制度。
(3)改变生活:在很多方面改变了美国人的生活,如政府权力扩大,社会保障体系初步建立。
(4)创新体制:开创了国家干预经济的新模式,对以后资本主义的发展产生深远影响。
(5)新政不能从根本上消除资本主义经济危机。
难点一 多种史观看待罗斯福新政
史观 认 识
近代化史观 罗斯福新政通过国家干预经济的手段,调整了美国的经济模式,缓和了经济危机,探索了资本主义国家现代化的新模式
社会史观 罗斯福通过加强救济工作、强化社会保障、加强社会立法等措施有效解决了经济危机带来的严重社会问题(失业、贫困、流浪等),缓解了社会紧张局势
生态史观 罗斯福减少农业耕种面积、修建田纳西水利工程等措施保护了美国的生态环境,保证了可持续发展
整体史观 罗斯福新政标志着资本主义告别了自由放任政 ( http: / / www.21cnjy.com )策占统治地位的时代,迎来了以国家干预经济为特征的国家垄断资本主义时代。同时罗斯福新政、新经济政策、中国改革开放反映了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的相互借鉴,说明市场和计划都是调节经济的手段
思考:有人认为,美国罗斯福新政是总统权力扩展的一个重要阶段。这种说法正确吗?
提示:正确。罗斯福“新政” ( http: / / www.21cnjy.com )开启了美国以后历届政府实施国家干预政策的大门,成为缓解自由主义经济制度之弊病的一剂良方,并在实质上加强了美国联邦政府的权威。
【精选例题】
1、(2011·福建文综,22)下图是有关美国1929~1933年经济大危机的漫画,对此解读不符合当时的社会状况的是(  )。
A.生产严重过剩
B.通货膨胀严重,百姓无力购买商品
C.失业加剧贫困,社会购买力下降
D.体现了资本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
2、 (2011·江苏单科,15)富兰 ( http: / / www.21cnjy.com )克林·罗斯福是美国历史上第一位利用“炉边谈话”向人民阐释其施政方针的总统。在“新政”期间,罗斯福“炉边谈话”的内容最有可能的是(  )。
A.主张推行计划经济模式 B.阐释福利国家所带来的弊端
C.解读《全国劳工关系法》 D.展望“新经济”时代的奇迹
3、 [2014·安徽卷] 193 ( http: / / www.21cnjy.com )3年,罗斯福总统签署田纳西河流域管理局法案,实施对该流域的综合治理与全面发展计划。其“代表现代政府中一种真正新颖而富于想象力的设计。……它将不受那些不相干的国家界限的禁制,而且将是独立经营的、政府所有的公司”。这种经营方式(  )
A.表明国家放弃对企业干预
B.改变了田纳西河流域国有制
C.抑制垄断资本主义的发展
D.具有私营企业的某些灵活性
4、 [2014·全国大纲卷] 共 ( http: / / www.21cnjy.com )和党人艾森豪威尔成为美国总统后说“如果任何政党试图要废除社会保障、劳工法和农场项目,那你就不会在美国历史上再听说这个政党了。”这反映出艾森豪威尔的主张(  )
A.受到罗斯福新政的影响
B.与民主党政策逐渐趋于一致
C.强调国家对经济的干预
D.延续了共和党传统经济政策
5、 [2014·福建卷] 根据罗斯福总统的 ( http: / / www.21cnjy.com )建议,国会授权政府设立了工程振兴局,并拨款用于重新造林、修建住宅和兴办教育等,到1943年该局共花费了110亿美元用于种类繁多的兴建项目。这表明罗斯福希望(  )
A.借助多渠道提供就业机会
B.采取金融手段以解决危机
C.通过制定法规来复兴经济
D.设立新的机构以控制市场
6、 [2014·江苏卷] ( http: / / www.21cnjy.com )《美国自由的故事》写道:美国人遇到了“两套对立的自由概念的体系”,一种是“为私营企业”自由服务;另一种是以“一种对财富平等的分享”为基础的“社会化的自由”。事实表明,大多数美国人在1936年时都接受了这样的观点:自由必须包含由政府保证的经济安全。由此可知(  )
A.罗斯福新政体现了第一种关于“自由”的观念
B.罗斯福新政体现了“另一种”关于“自由”的观念
C.大多数美国人认为政府应当保障公民的政治自由
D.大多数美国人认为“自由代表着从物质的无保障中得到解放”
7、(15分)世界经济大危机动摇了人们对资本主义制度的信心,而罗斯福勇敢地面对这场危机,开辟了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发展道路,其经验教训令人深思。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见右图
材料二 也许更重要的差别是罗斯福的个 ( http: / / www.21cnjy.com )人风格——他灿烂的微笑、他技艺高超的口才、他生动感人的智慧——都使他赢得了人们的广泛喜爱,而与施政计划的具体内容没有太大关系。……罗斯福成功的许多因素应归结于他的人性魅力。从就职演说开始(他告诉美国人“我们唯一应该畏惧的应该是‘畏惧’本身”),他就向不断增长的绝望氛围中注入了强大的乐观情绪。他是美国第一个充分利用广播、利用“炉边谈话”的方式向人们阐释其施政方针并充分赢得民众信任的总统。
——(美)布林克利《美国史》
材料三 到1935年初,新政成为公众激烈抨击或热情支持的焦点,当时美国社会各派别持有多种认识:
主要派别 对新政的认识 认识的史实依据
保守派与大商业领袖 对新政“大笔开支”、“敲诈富人计划”和“社会主义”不满,批评政府抛弃自由政策,某些批评者一提到罗斯福的名字都觉得反感。 国家大力干预经济,如:① ▲ 。
激进的左派 社会主义政党以及其他激进组织一度激烈抨击罗斯福改革不彻底,攻击财富仍然高度集中在少数人手中,他们对整个资本主义制度产生怀疑。 局部调整生产关系,新政存在局限性,如:② ▲ 。
政治异见者(非左派,非右派) 尖锐抨击“财阀”、“其他金融势力”,认为这些势力给国家带来贫困,而且向个体和社会实施专制。 企图建立独裁国家,如:总统扩大权力,违反宪法。
多数民众 新政提高弱势群体地位,广大中下层民众对新政热情欢呼与讴歌,甚至把罗斯福视为“救星”。 社会得以发展,如:经济恢复;遏制法西斯势力;生活水平提高。
——摘编自(美)舍曼《世界文明史》、布林克利《美国史》等著作
请回答:
(1)运用统计方法对历史资料进行数量分 ( http: / / www.21cnjy.com )析,是史学研究的重要方法之一。观察材料一曲线图,列举20世纪20年代末至30年代中期影响美国失业率变化的重大事件。(2分)
(2)材料二认为罗斯福成功的主要因 ( http: / / www.21cnjy.com )素是什么?材料二以人物心理活动的哪种表现来说明罗斯福让人们重拾信心的?与其他研究方法相比,材料二的研究视角有何新意?(3分)
(3)据材料三表格中的内容提示,结合所学知识,在表格中①与②位置,各举出一个史实,所举史实要能印证表格前一栏的观点。(2分)
(4)多角度论述是对历史事实进行立体因素 ( http: / / www.21cnjy.com )考察,并对事实尝试做出不同侧面的多层次解释,形成一系列的视角分析。综合上述材料和所学知识,多角度论述“新政的机遇与挑战”这一主题。(8分)
(要求:论述角度多重,层次分明;注重史论结合,行文流畅;250字左右。)
23.答案要点:(15分)
(1)事件:世界性经济大萧条(或经济大危机);罗斯福新政。
(2)因素:罗斯福优秀的人格魅力。 表现:乐观情绪。
新意:注重人文精神,使历史形象更立体、丰富(或开阔史学研究的视野)。
(3)史实:①整顿金融体系(或监督工业生产,调整农业生产,以工代赈等)。
②经济危机未能完全消除(或缓和劳资矛盾有限,保障措施不全面,劳工社会地位依然低下等)。
(4)略
第2部分 战后资本主义的新变化
【江苏省考试说明】
战后资本主义的新变化:①战后美国等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经济政策的新变化和经济发展的表现;②“福利国家”的出现;③美国的“新经济”。
【近年江苏高考命题角度】
1.2012年第23题考查西方福利制度的演变
2.2012年第19题考查日本谋求政治大国的原因
重点一 战后资本主义新变化的原因及表现
1.原因
(1)1929~1933年世界经济危机的惨痛教训。
(2)第二次世界大战促成了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发展。
(3)私人垄断资本主义发展的必然结果。
(4)二战后高科技产业和第三次科技革命的推动。
(5)凯恩斯主义的盛行。
(6)罗斯福新政的启示。
2.表现
【史料】
重点二 资本主义经济政策调整的实质及变化
1.实质:战后西方国家加强国家对经济 ( http: / / www.21cnjy.com )的全面干预,并不是要建立计划经济体制,而是在坚持资本主义制度的前提下,充分发挥计划手段调控经济的作用,其干预的实质是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调节与完善。但是这些调节与完善并不能解决资本主义固有的矛盾和问题。
2.变化
史料一 市场经济中有一只“看不见的手” ( http: / / www.21cnjy.com ),能自动平衡商品的总供给和总需求。因此,企业生产什么,生产多少,如何生产,生产效益如何分配,都无需政府干预。政府惟一的作用就是当好“守夜人”,即防止暴动、偷窃、欺骗,确保个人自由和公民机会均等。这种经济理论的信条是“管的最少的政府就是管的最好的政府”。
导读:史料表明工业革命后资本主义国家盛行自由主义经济思想。其特征是自由贸易、自由经营、自由竞争。
史料二 有人这样形容罗斯福新政 ( http: / / www.21cnjy.com )前后企业与政府关系的变化:新政之前,企业主是老板、政府是“守夜人”;新政以来,企业主是老板,政府是“守夜人”兼二老板。
导读:史料反映了政府在经济发展中的调控作用,表明国家开始干预经济,是凯恩斯主义的大规模应用。
难点一 国家垄断资本主义推行的影响
国家垄断资本主义 评 价
积 极  消 极
①突破了私人垄断的局限性,使生产、技术改造以及劳动力再生产过程社会化,可在更大程度上容纳生产力的发展
②在一定程度上克服了私人垄断资本的有限 ( http: / / www.21cnjy.com )性以及与现代化巨额投资的矛盾,在一定程度上缓和了生产和消费的矛盾,使资本主义市场问题得到缓解,在一定时期内减轻经济危机,促进生产的发展 国家垄断资本主义不可能消除资本主义的基本矛盾,并且在发展过程中会使矛盾进一步加剧,最终加深资本主义经济的停滞趋势
思考:有的经济学家认为“新经济”模式的出现从根本上避免了经济危机的困扰,你是怎样认为的?
提示:只要资本主义制度的基本矛盾存在,经济 ( http: / / www.21cnjy.com )危机就不可避免。“新经济”模式只是在一定程度上缓解经济危机,资本主义经济仍受到经济周期性波动等规律及其他影响经济发展因素的制约。
 难点二 正确认识资本主义国家的“福利制度”
(1)含义:“福利国家”的概 ( http: / / www.21cnjy.com )念源于19世纪中叶的欧洲,现代福利国家则是20世纪的产物,它是指国家运用社会保障政策和社会福利开支,来保障个人和家庭的最低收入,保障其经济安全,并保证所有公民能享受到公认的高标准的社会服务。
(2)形成过程
①罗斯福新政采取的社会福利政策,是国家干预社会财富分配的一次成功实践。
②第二次世界大战后,西欧资本主义国家普遍实行社会福利政策,福利国家的发展日渐完备。
(3)实质:福利制度是由国家进行国民收入再分配的一种形式,是分配领域社会化的反映。
(4)影响
①缓和了社会矛盾,扩大了社会消费,拉动了经济发展。
②造成普遍的国家财政赤字。
思考:资本主义国家建设福利国家给我国建立健全社会保障体系有何重要启示。
提示:(1)扩大社会就业,保障人民生活,调节社会分配,增强公平性、保证可持续性。
(2)坚持“以工代赈”, 实行按劳分配制度为主体的多种分配形式,充分调动劳动者的生产积极性,健全完善社会救助体系。
【精选例题】
1、(2010·上海单科,24)1945年英国工党上台执政后,大力推行社会福利等政策,目的是为了(  )。
A.强化自由放任主义 B.加强政府对经济的干预
C.减轻政府财政负担 D.改变资本主义性质
2、(2008·山东文综,13)某西方 ( http: / / www.21cnjy.com )大国曾采取以下措施处理经济问题:把40%的国有企业出售给私人,削减住房、医疗、失业等各种福利开支,减少税收,提高利率。这是为了(  )。
A.促进工业革命后经济的发展 B.克服20世纪30年代的经济危机
C.解决二战后初期的经济困难 D.缓解20世纪70年代的经济滞胀
3、 [2014·四川卷] 下图形象地刻画了1936年美国电影《摩登时代》的主题。该电影(  )
A.肯定了工业革命带来的巨大进步
B.揭示了工人被机器所异化的命运
C.宣传了《全国工业复兴法》的成效
D.以悲剧手法描绘了工人的生活状况
4、 [2014·北京卷] (18分)维护和平、发展经济、保障民生和保护环境是人类共同的任务,需要世界各国的积极参与。
第二次世界大战给英国经济造成巨大破坏, ( http: / / www.21cnjy.com )人民生活水平急剧下降。1942年,英国工党提出了不分阶级,不分贫富,人人都有权享有社会福利的主张,得到越来越多的民众的支持。1945年,工党在大选中获胜。1948年,工党政府首相艾德礼宣布实行《家庭津贴法》《国民保险法》《国民医疗保健法》《国民救济法》等一系列社会保障法,为英国建立福利国家奠定了基础。
依据材料,结合所学,概述英国建立“福利国家”的时代背景及方式。(8分)
[答案] 背景:第二次世界大战造成英国经济凋敝、人民生活困苦;工党的政治主张赢得社会广泛支持。
方式:以法律形式推行社会保障;实行国家干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