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品解析】2.2地域文化与城乡景观同步测试(A)(2023-2024学年高一地理同步测试AB版--中图版(2019) · 必修 第二册)

文档属性

名称 【精品解析】2.2地域文化与城乡景观同步测试(A)(2023-2024学年高一地理同步测试AB版--中图版(2019) · 必修 第二册)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8.8M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科目 地理
更新时间 2024-01-18 20:06:55

文档简介

2.2地域文化与城乡景观同步测试(A)(2023-2024学年高一地理同步测试AB版--中图版(2019) · 必修 第二册)
一、选择题
(2021高一下·吕梁期末)地域文化是指在一定的地理环境中成长起来,独具特色,传承至今仍发挥作用的文化传统,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关于下列地域文化的叙述,正确的是(  )
A.地域文化的重要性与地域范围大小成正比
B.地域文化是在一定地域内由自然因素形成的
C.城乡景观在一定程度上能反映地域文化的内涵
D.地域文化具有稳定性,一旦形成就不会发生改变
2.房屋建筑功能会受到地理环境的影响,下列对应关系中错误的是(  )
A.北京民居——四合院——挡风保暖
B.江南水乡——屋脊高——容易排水
C.西北民居——屋顶坡度平缓——降水稀少
D.南方民居——墙体严实厚重——避风防潮
(2021高一下·南海期末)船型屋是海南黎族最古老的民居建筑,它的屋顶呈拱形,覆盖着厚厚的茅草,几乎低垂到地面,除了入户门,一般不开窗户,远远看去就像一艘倒扣的船。黎族人民会把船型屋密集地建在一起,村子外围都有大片的林地。下图是船型屋景观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3.关于船型屋建筑工艺的描述,正确的是(  )
A.拱形屋顶——减少地震倒塌 B.覆厚茅草—一隔绝林中瘴气
C.房屋低矮一一利于雨水排走 D.少开窗口一一隔热和防日晒
4.黎族人聚居在一起,体现其文化(  )
A.凝内御外 B.奔放热情 C.独立自主 D.崇尚自由
(2021高一下·吉林期末)永定土楼是典型的客家民居,它用生土夯筑而成,依山偎翠,错落有致。土楼遍布该县的每个乡村,它们布局合理,与大自然和谐地融为一体,构成了神奇、古朴、壮观、美丽的画卷。读图,完成下列题目。
5.客家人土楼采用环形封闭状的最主要原因是(  )
A.安全防御 B.节约耕地 C.防雨保温 D.就地取材
6.永定土楼反映出当地自然环境的特点是(  )
A.气候寒冷,多大风天气 B.地形平坦,森林茂密
C.河流稀少,水资源匮乏 D.土质黏重,降水较多
(2021高一下·宁德期末)厦门主岛以外的集美学村分布着大量别具一格的“嘉庚建筑”,被形象的描述为“穿西装,戴斗笠”。下图为当地“嘉庚建筑”景观照片,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7.影响该建筑屋顶形态的自然环境要素是(  )
A.气候 B.地形 C.水文 D.植被
8.“嘉庚建筑”体现的地域文化特点是(  )
A.御外凝内 B.顺应自然 C.中西合璧 D.长幼有序
9.(2021高一下·房山期末)民居建筑的材料、样式和风格等都深受当地地理环境的影响。如图示意我国某地传统民居。从风水学上说,我国的建筑物要求“坐北朝南”,从地理角度理解正确的是(  )
A.南面河流湖泊密布 B.朝南阳光足、气温高
C.南面地形平坦开阔 D.朝南土壤肥沃深厚
10.(2019高一下·柳州期末)巴黎圣母院位于巴黎市中心的主要影响因素是(  )
A.自然资源 B.气候特征 C.地形特点 D.地域文化
11.(2019高一下·蒙山月考)读漫画,回答下列小题。
(1)甲、乙两图反映出我国生育观念的变化是(  )
①从早婚早育到晚婚晚育  ②从多育多子到“只生一个好” 
③从重男轻女到“男女都一样” ④从安土重迁到“四海为家”
A.①② B.③④ C.②③ D.①④
(2)该变化产生的影响是(  )
A.降低城市化水平 B.提高人口素质
C.减轻环境污染 D.促进经济快速发展
12.(2017高一下·济南期末)文化是无形的,又是有形的,一个地区的文化具有相当的稳定性、持久性。当地域文化作用于消费领域时,也是润物细无声。北京、上海、广州三地人们的消费态度和消费行为不同。下图是关于地域文化对消费心理的影响。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①北京人偏爱进口的东西
②广州人信任港、台
③上海人更喜欢国产
④北京人有潜在的贵族意识
A.②④ B.③④ C.①③ D.①②
13.美国大城市中心多摩天大楼,而欧洲城市高层建筑多建在市中心以外的地区,原因是(  )
A.地理环境不同 B.发展历史不同
C.政府作用不同 D.发展程度不同
二、综合题
14.(2023高一下·滕州期中)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骑楼(下图)最初存在于南亚、东南亚各国,后来传入我国的海南、福建、广东、广西等沿海侨乡地区。广州骑楼在20世纪初开始出现,当地骑楼的特点是把门廊扩大串通成沿街廊道,廊道一边向街敞开,另一边是店面橱窗。廊道上面是楼房,用于居住。商住两用,下铺上居,风行一时,成了广州城市街景的显著特色。20世纪30年代,广州的骑楼已具有相当的规模和特色,商业繁华地段逐步形成了骑楼街风貌。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来,骑楼的命运开始变得曲折。有人建议应该拆除,有人建议应该保护开发。下图为骑楼街景图。
(1)试分析广州骑楼建筑特点与当地气候的适应性。
(2)据材料说出广州骑楼建筑反映的文化特征。
(3)对于广州骑楼,你认为应该拆除还是保护开发?并说明理由。
15.(2023高一下·焦作期中)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苏州园林是对位于江苏省苏州市境内的中国古典园林的总称,有着悠久的历史和文化积淀。苏州市河湖较多,苏州园林内的造景池塘通过景观水道与天然湖相通,宅园合一,宅园嵌套、密闭,亭榭廊相通,宅中有园,园中存宅,可赏、可游、可居。这种建筑形态的形成,是在人口密集和缺乏自然风光的城市中,人类依恋自然、追求与自然和谐相处、美化和完善自身居住环境的一种集约化土地利用方式。图为苏州园林局部景观图。
(1)说出苏州园林建筑格局体现的我国城市建设思想。
(2)简析苏州园林池湖相通产生的生态效益。
(3)例举苏州园林建筑特点对城市建设的借鉴意义。
答案解析部分
【答案】1.C
2.D
【知识点】地域文化的内涵;地域文化对城乡景观的影响
【解析】【点评】地域文化专指先秦时期中华大地不同区域的文化。有专家主张,地域文化专指中华大地特定区域的人民在特定历史阶段创造的具有鲜明特征的考古学文化。一些学者则将地域文化划分为广义和狭义,认为狭义的地域文化专指先秦时期中华大地不同区域范围内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总和;而广义的地域文化特指中华大地不同区域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总和。时间上是指从古至今一切文化遗产。经过再三研究、反复探讨,多数与会专家学者认同“地域文化专指中华大地特定区域源远流长、独具特色,传承至今仍发挥作用的文化传统。”
1.地域文化的重要性在于其高度概括了当地的物质文化和精神文化,与地域范围大小不成正比,A错误;地域文化既能反映人文历史,也与自然景观有关,B错误;地域文化对城乡建设具有深刻影响,城乡景观在一定程度上能反映地域文化的内涵,C正确;地域文化具有稳定性,但随着时代发展也会与时俱进,有所改变,D错误。故答案为:C。
2.北京冬季较寒冷,四合院能挡风保暖,A不符合题意;江南水乡,降雨多,屋脊高,坡度大,容易排水,B不符合题意;西北地区降水少,屋顶坡度可以较小,C不符合题意;南方气候湿热,墙体较薄,利于散热,D符合题意。故答案为:D。
【答案】3.C
4.A
【知识点】地域文化对城乡景观的影响
【解析】【点评】船型屋通常建造在夯土台上,茅檐低矮,不仅可以减少台风的侵袭,还有利于雨水随着屋顶的茅草顺流而下,以避免破坏墙体而导致整座房子倒塌。
3.圆拱造型,利于抵抗台风的侵袭,A项错误;茅草屋面有较好的防潮、隔热功能,架空的结构具有防湿、防瘴、防雨的作用,B项错误;船型屋通常建造在夯土台上,茅檐低矮,不仅可以减少台风的侵袭,还有利于雨水随着屋顶的茅草顺流而下,以避免破坏墙体而导致整座房子倒塌,C项正确;船型屋一般不开窗户或没有窗户,这是因为和过去信“鬼”有关,另一方面,船型屋不设窗户对屋子的防风、防兽和保温有一定作用,D项错误。故答案为:C。
4.黎族是个聚居的民族,大家有“同村又同亲”的传统观念,因此黎族人民会把船型屋密集地建在一起,以前是为了方便共同抵御前来侵袭的野兽,后来则是为了更好地增进邻里间的感情,A项正确。故答案为:A。
【答案】5.A
6.D
【知识点】地域文化对城乡景观的影响
【解析】【点评】土楼,指主要分布在福建西南部一种适宜大家族居住的、具有很强的防御性能,以土、木、石、竹为主要建筑材料,利用未经焙烧的土并按一定比例的沙质黏土和黏质沙土拌合而成,用夹墙板夯筑而成的两层以上的房屋。
5.从图中客家人的土楼结构看,进出只有一处通道,四周高墙林立,并且屋顶有宽檐,围墙上有瞭望、射击口,客家人从北方迁来,为抵御当地人的干扰,房屋采用环形封闭状。其目的就是安全防御,A正确。排除BCD,故选A。
6.由材料可知,土楼用生土夯筑而成,说明当地土质黏重,适合建造土楼;屋顶较尖,说明当地降水较多,尖顶有利于排水,D正确。排除ABC,故选D。
【答案】7.A
8.C
【知识点】地域文化对城乡景观的影响
【解析】【点评】世界各地的民居为适应当地的自然地理环境,形成了不同的特色。比如,光照强烈的地方需要遮阳,气候寒冷的地方需要保暖,湿润多雨的地方注重排水和通风,沙尘暴频繁的地方注重防御风沙,地震、泥石流较多的地方重点防御地质灾害。建筑材料的选用也具有鲜明的地域性。建筑用材较多,体积庞大,运输困难,因而必须因地制宜、就地取材,最大限度地发挥当地建筑材料的力学和美学的特点。产石地区多石构,产木材地区多木构,产竹地区多竹楼,黄土地区多土筑窑洞。
7.根据图示信息可知,该建筑物的屋顶形态是房脊较高,具有较大角度的房檐,说明当地降水较多,主要影响因素是气候,A正确;地形、水文、植被不会影响房顶形态,BCD错误。故答案为:A。
8.根据材料信息可知,该建筑被描述为“穿西装,戴斗笠”,说明该地的地域文化特点受传统中华文化和西方文化的双重影响,具有中西合璧的特点,C正确;没有体现御外凝内、顺应自然、长幼有序的特征,ABD错误。故答案为:C。
9.【答案】B
【知识点】地域文化对城乡景观的影响
【解析】【分析】我国大部分地区主要位于北半球中纬度地区,太阳光线位于偏南方时间最长,房屋坐北朝南可以接收到更多的阳光,温度高;同时坐北朝南,可以减少冬季风的影响,B正确。河流湖泊的分布、地形、土壤对朝向影响不大。ACD错误,故答案为:B。
【点评】 民居建筑的材料、样式和风格等都深受当地地理环境的影响。我国大部分地区主要位于北半球中纬度地区,太阳光线位于偏南方时间最长,房屋坐北朝南可以接收到更多的阳光,温度高;同时坐北朝南,可以减少冬季风的影响。
10.【答案】D
【知识点】地域文化对城乡景观的影响
【解析】【分析】解:巴黎圣母院是一座哥特式风格基督教教堂,是古老巴黎的象征,其地位、历史价值无与伦比,是历史上最为辉煌的建筑之一。因此,它位于巴黎市中心,是地域文化的象征。
故答案为:D
【点评】地域文化对城市的影响非常广泛,包括城市建筑、交通工具、道路及饮食、服饰、居民心理、习俗等方面,但最能体现地域文化特征的还是城市中的建筑。
11.【答案】(1)C
(2)B
【知识点】地域文化对城乡景观的影响
【解析】【分析】(1)甲图反映了为生男孩而多育,乙图反映了“只生一个好”和“男女都一样”的生育观,甲、乙两图反映出我国生育观念的变化有从多育多子到“只生一个好” ②对;从重男轻女到“男女都一样”,③对。因此答案选C项。 (2)由上题分析可知,甲图反映了为生男孩而多育,在此背景下,人口素质难以提高。乙图反映了“只生一个好”和“男女都一样”的生育观,利于人口素质的提高。结合选项答案选B项。
【点评】一些学者则将地域文化划分为广义和狭义,认为狭义的地域文化专指先秦时期中华大地不同区域范围内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总和;而广义的地域文化特指中华大地不同区域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总和。时间上是指从古至今一切文化遗产。经过再三研究、反复探讨,多数与会专家学者认同“地域文化专指中华大地特定区域源远流长、独具特色,传承至今仍发挥作用的文化传统。”
12.【答案】A
【知识点】地域文化对城乡景观的影响
【解析】【分析】读图分析可知,上海人注重时尚,而时尚的东西多来自海外,③错误;广州人由于受港、台的影响较大,因此消费上注重物质,同时受传统思想影响较大,②正确;北京是我国首都,同时又是古都,因此北京人消费受传统思想影响很大,精神上有潜在的贵族意识,①错误,④正确。故②④正确,答案选A。
故答案为:A
【点评】地域文化对城市的影响,其表现是多方面的,物质方面的如城市的地域结构、建筑景观、交通、服饰等,非物质方面的如语言、饮食、居民心理、生活习俗等,结合生活实际即可做答。
13.【答案】B
【知识点】地域文化对城乡景观的影响
【解析】【分析】由于美国发展历史短,市中心多是高层的摩天大楼;欧洲城市发展历史悠久,市中心往往是广场教堂,故高层建筑多建在市中心以外的地区。
【点评】本题难度较小,属于课本基础知识的考查,解答本题学生还需掌握地域文化对城市的影响。
【知识小结】地域文化对城市的影响
城市建筑 表现 原因



局 美国
城市 市中心多是高层的摩天大楼,离开中心区建筑物高度急剧下降,然后又缓缓地向郊区递减 美国发展历史短,在后来的发展中形成了有别于欧洲的现代文化
欧洲
城市 市中心有市民集会的广场、大教堂以及工商组合的事务所等许多著名历史建筑,高层建筑大都建在城市中心以外的地区 欧洲发展历史悠久,城市中心多著名历史建筑,人们不愿意让现代化建筑夺去其历史建筑的风采



局 北京 皇宫建筑群雄踞市中心,其他重要建筑物沿城市中轴线排列 以显示皇权的至高无上
华盛顿 以国会大厦和白宫的东西向和南北向两条轴线及其交会处为城市中心,国会大厦居于高处 体现资产阶级所标榜的民主与法制



构 中国 围墙是中国建筑的主要景观,中国园林讲究含蓄,显而不露,忌直求曲,忌宽求窄 中国地域文化具有很强的内向性、封闭性
西方 美国建筑绝少围墙,西方园林强调整齐划一,均衡对称,直率敞朗,和盘托出 西方文化以外向、开放著称
14.【答案】(1)广州气候炎热,廊道可以遮阳、纳凉;当地年降水量大(雨季长),可以避雨;楼上居住,可以防潮。
(2)本地为侨乡,人口稠密;商业文化繁荣;开放包容。
(3)拆除。理由:年久失修,存在安全隐患;占用城市中心区土地,经济效益低;与现代城市景观不协调;商业和居住功能低,不能满足现代城市发展需求。
或保护开发。理由:广州骑楼具有历史文化价值、美学价值;可继续发挥其商铺功能,发展城市经济;可用于打造广州的旅游宣传品牌,创造经济效益。
【知识点】地域文化对城乡景观的影响
【解析】【分析】(1)由材料信息及图示信息可知,由于广州地处低纬度地区,太阳高度角大,气温高,廊道可以挡避炎阳照射、减少太阳辐射的影响,造成凉爽环境;当地年降水量大,降水时间长,骑楼可以挡避风雨侵袭,减少风吹雨淋;“廊道上面是楼房,用于居住。商住两用,下铺上居”,楼上居住,可以预防潮湿。
(2)由所学知识可知,“骑楼开始存在于南亚、东南亚各国,后来传入我国的海南、福建、广东、广西等沿海侨乡地区”可知,本地为华侨故乡;“廊道上面是楼房,用于居住。商住两用,下铺上居,风行一时,成了广州城市街景的显著特色”可知,当地人口众多;也体现出当时商业繁荣,也体现出了当地文化的开放包容与融合。
(3)由所学知识可知,此类问题可以任选其一回答。如果拆除:由“广州骑楼由20世纪初开始出现”可知,时间久远,经过太多的风雨冲刷,存在安全隐患;分布在城市中心区,经济收益较小;不被修缮的骑楼与现代化的城市景观不和谐;随着时代的发展,其商业和居住功能已不能满足现代城市发展需求,要以拆除。如果保护开发:因为广州骑楼时间久远,具有较高的历史文化价值和美学价值;可以通过加大宣传力度,创造自主品牌,发展旅游业;在发发展旅游的前提下,继续发挥其商铺发展商业的功能,促进城市经济的发展;提高本地区的经济效益。
【点评】世界各地的民居为适应当地的自然地理环境,形成了不同的特色。比如,光照强烈的地方需要遮阳,气候寒冷的地方需要保暖,湿润多雨的地方注重排水和通风,沙尘暴频繁的地方注重防御风沙,地震、泥石流较多的地方重点防御地质灾害。建筑材料的选用也具有鲜明的地域性。建筑用材较多,体积庞大,运输困难,因而必须因地制宜、就地取材,最大限度地发挥当地建筑材料的力学和美学的特点。产石地区多石构,产木材地区多木构,产竹地区多竹楼,黄土地区多土筑窑洞。
15.【答案】(1)内敛含蓄,显而不露;天地人和,城市与自然融合发展。
(2)池湖相通,便于排水,利于积水外泄:池湖相通,提高水体的流动性,避免水质恶化:池湖相通,形成通风廊道,便于通风散热。
(3)城市建设过程中应因地制宜,城市建设应与自然环境相融合;合理布局住宅和绿化用地,集约化利用土地;留足绿地、湿地面积,注意生态环境的保护和美化。
【知识点】地域文化对城乡景观的影响
【解析】【分析】(1)由材料可知,苏州园林宅园嵌套、密闭,亭榭廊相通,宅中有园,园中存宅,可赏、可游、可居,构思精巧,体现了内敛含蓄,显而不露的城市建设思想;而苏州园林作为一种追求与自然和谐相处、美化和完善自身居住环境的一种集约化土地利用方式又体现了人类与自然和谐共生的天地人和,城市与自然融合发展的城市建设思想。
(2)池湖相通,使得园林内的积水可以及时排出;池塘作为死水,池湖相通使得园林内水体流动起来,避免了水质恶化,保证了园内的生态平衡;池湖相通,又为园林构建了天然的通风走廊,便于园林内通风散热。
(3)苏州园林追求天地人和、城市与自然融合发展,在城市建设中应该因地制宜,与自然环境和谐发展;苏州园林的土地利用集约化,在城市建设中,应集约化利用土地,合理布局住宅和绿化用地;苏州园林的生态效益十分突出,在城市建设中应为城市留足绿地、湿地等生态用地,注意保护生态环境,做到人类与自然和谐共生。
【点评】世界各地的民居为适应当地的自然地理环境,形成了不同的特色。比如,光照强烈的地方需要遮阳,气候寒冷的地方需要保暖,湿润多雨的地方注重排水和通风,沙尘暴频繁的地方注重防御风沙,地震、泥石流较多的地方重点防御地质灾害。建筑材料的选用也具有鲜明的地域性。建筑用材较多,体积庞大,运输困难,因而必须因地制宜、就地取材,最大限度地发挥当地建筑材料的力学和美学的特点。产石地区多石构,产木材地区多木构,产竹地区多竹楼,黄土地区多土筑窑洞。
1 / 12.2地域文化与城乡景观同步测试(A)(2023-2024学年高一地理同步测试AB版--中图版(2019) · 必修 第二册)
一、选择题
(2021高一下·吕梁期末)地域文化是指在一定的地理环境中成长起来,独具特色,传承至今仍发挥作用的文化传统,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关于下列地域文化的叙述,正确的是(  )
A.地域文化的重要性与地域范围大小成正比
B.地域文化是在一定地域内由自然因素形成的
C.城乡景观在一定程度上能反映地域文化的内涵
D.地域文化具有稳定性,一旦形成就不会发生改变
2.房屋建筑功能会受到地理环境的影响,下列对应关系中错误的是(  )
A.北京民居——四合院——挡风保暖
B.江南水乡——屋脊高——容易排水
C.西北民居——屋顶坡度平缓——降水稀少
D.南方民居——墙体严实厚重——避风防潮
【答案】1.C
2.D
【知识点】地域文化的内涵;地域文化对城乡景观的影响
【解析】【点评】地域文化专指先秦时期中华大地不同区域的文化。有专家主张,地域文化专指中华大地特定区域的人民在特定历史阶段创造的具有鲜明特征的考古学文化。一些学者则将地域文化划分为广义和狭义,认为狭义的地域文化专指先秦时期中华大地不同区域范围内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总和;而广义的地域文化特指中华大地不同区域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总和。时间上是指从古至今一切文化遗产。经过再三研究、反复探讨,多数与会专家学者认同“地域文化专指中华大地特定区域源远流长、独具特色,传承至今仍发挥作用的文化传统。”
1.地域文化的重要性在于其高度概括了当地的物质文化和精神文化,与地域范围大小不成正比,A错误;地域文化既能反映人文历史,也与自然景观有关,B错误;地域文化对城乡建设具有深刻影响,城乡景观在一定程度上能反映地域文化的内涵,C正确;地域文化具有稳定性,但随着时代发展也会与时俱进,有所改变,D错误。故答案为:C。
2.北京冬季较寒冷,四合院能挡风保暖,A不符合题意;江南水乡,降雨多,屋脊高,坡度大,容易排水,B不符合题意;西北地区降水少,屋顶坡度可以较小,C不符合题意;南方气候湿热,墙体较薄,利于散热,D符合题意。故答案为:D。
(2021高一下·南海期末)船型屋是海南黎族最古老的民居建筑,它的屋顶呈拱形,覆盖着厚厚的茅草,几乎低垂到地面,除了入户门,一般不开窗户,远远看去就像一艘倒扣的船。黎族人民会把船型屋密集地建在一起,村子外围都有大片的林地。下图是船型屋景观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3.关于船型屋建筑工艺的描述,正确的是(  )
A.拱形屋顶——减少地震倒塌 B.覆厚茅草—一隔绝林中瘴气
C.房屋低矮一一利于雨水排走 D.少开窗口一一隔热和防日晒
4.黎族人聚居在一起,体现其文化(  )
A.凝内御外 B.奔放热情 C.独立自主 D.崇尚自由
【答案】3.C
4.A
【知识点】地域文化对城乡景观的影响
【解析】【点评】船型屋通常建造在夯土台上,茅檐低矮,不仅可以减少台风的侵袭,还有利于雨水随着屋顶的茅草顺流而下,以避免破坏墙体而导致整座房子倒塌。
3.圆拱造型,利于抵抗台风的侵袭,A项错误;茅草屋面有较好的防潮、隔热功能,架空的结构具有防湿、防瘴、防雨的作用,B项错误;船型屋通常建造在夯土台上,茅檐低矮,不仅可以减少台风的侵袭,还有利于雨水随着屋顶的茅草顺流而下,以避免破坏墙体而导致整座房子倒塌,C项正确;船型屋一般不开窗户或没有窗户,这是因为和过去信“鬼”有关,另一方面,船型屋不设窗户对屋子的防风、防兽和保温有一定作用,D项错误。故答案为:C。
4.黎族是个聚居的民族,大家有“同村又同亲”的传统观念,因此黎族人民会把船型屋密集地建在一起,以前是为了方便共同抵御前来侵袭的野兽,后来则是为了更好地增进邻里间的感情,A项正确。故答案为:A。
(2021高一下·吉林期末)永定土楼是典型的客家民居,它用生土夯筑而成,依山偎翠,错落有致。土楼遍布该县的每个乡村,它们布局合理,与大自然和谐地融为一体,构成了神奇、古朴、壮观、美丽的画卷。读图,完成下列题目。
5.客家人土楼采用环形封闭状的最主要原因是(  )
A.安全防御 B.节约耕地 C.防雨保温 D.就地取材
6.永定土楼反映出当地自然环境的特点是(  )
A.气候寒冷,多大风天气 B.地形平坦,森林茂密
C.河流稀少,水资源匮乏 D.土质黏重,降水较多
【答案】5.A
6.D
【知识点】地域文化对城乡景观的影响
【解析】【点评】土楼,指主要分布在福建西南部一种适宜大家族居住的、具有很强的防御性能,以土、木、石、竹为主要建筑材料,利用未经焙烧的土并按一定比例的沙质黏土和黏质沙土拌合而成,用夹墙板夯筑而成的两层以上的房屋。
5.从图中客家人的土楼结构看,进出只有一处通道,四周高墙林立,并且屋顶有宽檐,围墙上有瞭望、射击口,客家人从北方迁来,为抵御当地人的干扰,房屋采用环形封闭状。其目的就是安全防御,A正确。排除BCD,故选A。
6.由材料可知,土楼用生土夯筑而成,说明当地土质黏重,适合建造土楼;屋顶较尖,说明当地降水较多,尖顶有利于排水,D正确。排除ABC,故选D。
(2021高一下·宁德期末)厦门主岛以外的集美学村分布着大量别具一格的“嘉庚建筑”,被形象的描述为“穿西装,戴斗笠”。下图为当地“嘉庚建筑”景观照片,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7.影响该建筑屋顶形态的自然环境要素是(  )
A.气候 B.地形 C.水文 D.植被
8.“嘉庚建筑”体现的地域文化特点是(  )
A.御外凝内 B.顺应自然 C.中西合璧 D.长幼有序
【答案】7.A
8.C
【知识点】地域文化对城乡景观的影响
【解析】【点评】世界各地的民居为适应当地的自然地理环境,形成了不同的特色。比如,光照强烈的地方需要遮阳,气候寒冷的地方需要保暖,湿润多雨的地方注重排水和通风,沙尘暴频繁的地方注重防御风沙,地震、泥石流较多的地方重点防御地质灾害。建筑材料的选用也具有鲜明的地域性。建筑用材较多,体积庞大,运输困难,因而必须因地制宜、就地取材,最大限度地发挥当地建筑材料的力学和美学的特点。产石地区多石构,产木材地区多木构,产竹地区多竹楼,黄土地区多土筑窑洞。
7.根据图示信息可知,该建筑物的屋顶形态是房脊较高,具有较大角度的房檐,说明当地降水较多,主要影响因素是气候,A正确;地形、水文、植被不会影响房顶形态,BCD错误。故答案为:A。
8.根据材料信息可知,该建筑被描述为“穿西装,戴斗笠”,说明该地的地域文化特点受传统中华文化和西方文化的双重影响,具有中西合璧的特点,C正确;没有体现御外凝内、顺应自然、长幼有序的特征,ABD错误。故答案为:C。
9.(2021高一下·房山期末)民居建筑的材料、样式和风格等都深受当地地理环境的影响。如图示意我国某地传统民居。从风水学上说,我国的建筑物要求“坐北朝南”,从地理角度理解正确的是(  )
A.南面河流湖泊密布 B.朝南阳光足、气温高
C.南面地形平坦开阔 D.朝南土壤肥沃深厚
【答案】B
【知识点】地域文化对城乡景观的影响
【解析】【分析】我国大部分地区主要位于北半球中纬度地区,太阳光线位于偏南方时间最长,房屋坐北朝南可以接收到更多的阳光,温度高;同时坐北朝南,可以减少冬季风的影响,B正确。河流湖泊的分布、地形、土壤对朝向影响不大。ACD错误,故答案为:B。
【点评】 民居建筑的材料、样式和风格等都深受当地地理环境的影响。我国大部分地区主要位于北半球中纬度地区,太阳光线位于偏南方时间最长,房屋坐北朝南可以接收到更多的阳光,温度高;同时坐北朝南,可以减少冬季风的影响。
10.(2019高一下·柳州期末)巴黎圣母院位于巴黎市中心的主要影响因素是(  )
A.自然资源 B.气候特征 C.地形特点 D.地域文化
【答案】D
【知识点】地域文化对城乡景观的影响
【解析】【分析】解:巴黎圣母院是一座哥特式风格基督教教堂,是古老巴黎的象征,其地位、历史价值无与伦比,是历史上最为辉煌的建筑之一。因此,它位于巴黎市中心,是地域文化的象征。
故答案为:D
【点评】地域文化对城市的影响非常广泛,包括城市建筑、交通工具、道路及饮食、服饰、居民心理、习俗等方面,但最能体现地域文化特征的还是城市中的建筑。
11.(2019高一下·蒙山月考)读漫画,回答下列小题。
(1)甲、乙两图反映出我国生育观念的变化是(  )
①从早婚早育到晚婚晚育  ②从多育多子到“只生一个好” 
③从重男轻女到“男女都一样” ④从安土重迁到“四海为家”
A.①② B.③④ C.②③ D.①④
(2)该变化产生的影响是(  )
A.降低城市化水平 B.提高人口素质
C.减轻环境污染 D.促进经济快速发展
【答案】(1)C
(2)B
【知识点】地域文化对城乡景观的影响
【解析】【分析】(1)甲图反映了为生男孩而多育,乙图反映了“只生一个好”和“男女都一样”的生育观,甲、乙两图反映出我国生育观念的变化有从多育多子到“只生一个好” ②对;从重男轻女到“男女都一样”,③对。因此答案选C项。 (2)由上题分析可知,甲图反映了为生男孩而多育,在此背景下,人口素质难以提高。乙图反映了“只生一个好”和“男女都一样”的生育观,利于人口素质的提高。结合选项答案选B项。
【点评】一些学者则将地域文化划分为广义和狭义,认为狭义的地域文化专指先秦时期中华大地不同区域范围内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总和;而广义的地域文化特指中华大地不同区域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总和。时间上是指从古至今一切文化遗产。经过再三研究、反复探讨,多数与会专家学者认同“地域文化专指中华大地特定区域源远流长、独具特色,传承至今仍发挥作用的文化传统。”
12.(2017高一下·济南期末)文化是无形的,又是有形的,一个地区的文化具有相当的稳定性、持久性。当地域文化作用于消费领域时,也是润物细无声。北京、上海、广州三地人们的消费态度和消费行为不同。下图是关于地域文化对消费心理的影响。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①北京人偏爱进口的东西
②广州人信任港、台
③上海人更喜欢国产
④北京人有潜在的贵族意识
A.②④ B.③④ C.①③ D.①②
【答案】A
【知识点】地域文化对城乡景观的影响
【解析】【分析】读图分析可知,上海人注重时尚,而时尚的东西多来自海外,③错误;广州人由于受港、台的影响较大,因此消费上注重物质,同时受传统思想影响较大,②正确;北京是我国首都,同时又是古都,因此北京人消费受传统思想影响很大,精神上有潜在的贵族意识,①错误,④正确。故②④正确,答案选A。
故答案为:A
【点评】地域文化对城市的影响,其表现是多方面的,物质方面的如城市的地域结构、建筑景观、交通、服饰等,非物质方面的如语言、饮食、居民心理、生活习俗等,结合生活实际即可做答。
13.美国大城市中心多摩天大楼,而欧洲城市高层建筑多建在市中心以外的地区,原因是(  )
A.地理环境不同 B.发展历史不同
C.政府作用不同 D.发展程度不同
【答案】B
【知识点】地域文化对城乡景观的影响
【解析】【分析】由于美国发展历史短,市中心多是高层的摩天大楼;欧洲城市发展历史悠久,市中心往往是广场教堂,故高层建筑多建在市中心以外的地区。
【点评】本题难度较小,属于课本基础知识的考查,解答本题学生还需掌握地域文化对城市的影响。
【知识小结】地域文化对城市的影响
城市建筑 表现 原因



局 美国
城市 市中心多是高层的摩天大楼,离开中心区建筑物高度急剧下降,然后又缓缓地向郊区递减 美国发展历史短,在后来的发展中形成了有别于欧洲的现代文化
欧洲
城市 市中心有市民集会的广场、大教堂以及工商组合的事务所等许多著名历史建筑,高层建筑大都建在城市中心以外的地区 欧洲发展历史悠久,城市中心多著名历史建筑,人们不愿意让现代化建筑夺去其历史建筑的风采



局 北京 皇宫建筑群雄踞市中心,其他重要建筑物沿城市中轴线排列 以显示皇权的至高无上
华盛顿 以国会大厦和白宫的东西向和南北向两条轴线及其交会处为城市中心,国会大厦居于高处 体现资产阶级所标榜的民主与法制



构 中国 围墙是中国建筑的主要景观,中国园林讲究含蓄,显而不露,忌直求曲,忌宽求窄 中国地域文化具有很强的内向性、封闭性
西方 美国建筑绝少围墙,西方园林强调整齐划一,均衡对称,直率敞朗,和盘托出 西方文化以外向、开放著称
二、综合题
14.(2023高一下·滕州期中)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骑楼(下图)最初存在于南亚、东南亚各国,后来传入我国的海南、福建、广东、广西等沿海侨乡地区。广州骑楼在20世纪初开始出现,当地骑楼的特点是把门廊扩大串通成沿街廊道,廊道一边向街敞开,另一边是店面橱窗。廊道上面是楼房,用于居住。商住两用,下铺上居,风行一时,成了广州城市街景的显著特色。20世纪30年代,广州的骑楼已具有相当的规模和特色,商业繁华地段逐步形成了骑楼街风貌。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来,骑楼的命运开始变得曲折。有人建议应该拆除,有人建议应该保护开发。下图为骑楼街景图。
(1)试分析广州骑楼建筑特点与当地气候的适应性。
(2)据材料说出广州骑楼建筑反映的文化特征。
(3)对于广州骑楼,你认为应该拆除还是保护开发?并说明理由。
【答案】(1)广州气候炎热,廊道可以遮阳、纳凉;当地年降水量大(雨季长),可以避雨;楼上居住,可以防潮。
(2)本地为侨乡,人口稠密;商业文化繁荣;开放包容。
(3)拆除。理由:年久失修,存在安全隐患;占用城市中心区土地,经济效益低;与现代城市景观不协调;商业和居住功能低,不能满足现代城市发展需求。
或保护开发。理由:广州骑楼具有历史文化价值、美学价值;可继续发挥其商铺功能,发展城市经济;可用于打造广州的旅游宣传品牌,创造经济效益。
【知识点】地域文化对城乡景观的影响
【解析】【分析】(1)由材料信息及图示信息可知,由于广州地处低纬度地区,太阳高度角大,气温高,廊道可以挡避炎阳照射、减少太阳辐射的影响,造成凉爽环境;当地年降水量大,降水时间长,骑楼可以挡避风雨侵袭,减少风吹雨淋;“廊道上面是楼房,用于居住。商住两用,下铺上居”,楼上居住,可以预防潮湿。
(2)由所学知识可知,“骑楼开始存在于南亚、东南亚各国,后来传入我国的海南、福建、广东、广西等沿海侨乡地区”可知,本地为华侨故乡;“廊道上面是楼房,用于居住。商住两用,下铺上居,风行一时,成了广州城市街景的显著特色”可知,当地人口众多;也体现出当时商业繁荣,也体现出了当地文化的开放包容与融合。
(3)由所学知识可知,此类问题可以任选其一回答。如果拆除:由“广州骑楼由20世纪初开始出现”可知,时间久远,经过太多的风雨冲刷,存在安全隐患;分布在城市中心区,经济收益较小;不被修缮的骑楼与现代化的城市景观不和谐;随着时代的发展,其商业和居住功能已不能满足现代城市发展需求,要以拆除。如果保护开发:因为广州骑楼时间久远,具有较高的历史文化价值和美学价值;可以通过加大宣传力度,创造自主品牌,发展旅游业;在发发展旅游的前提下,继续发挥其商铺发展商业的功能,促进城市经济的发展;提高本地区的经济效益。
【点评】世界各地的民居为适应当地的自然地理环境,形成了不同的特色。比如,光照强烈的地方需要遮阳,气候寒冷的地方需要保暖,湿润多雨的地方注重排水和通风,沙尘暴频繁的地方注重防御风沙,地震、泥石流较多的地方重点防御地质灾害。建筑材料的选用也具有鲜明的地域性。建筑用材较多,体积庞大,运输困难,因而必须因地制宜、就地取材,最大限度地发挥当地建筑材料的力学和美学的特点。产石地区多石构,产木材地区多木构,产竹地区多竹楼,黄土地区多土筑窑洞。
15.(2023高一下·焦作期中)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苏州园林是对位于江苏省苏州市境内的中国古典园林的总称,有着悠久的历史和文化积淀。苏州市河湖较多,苏州园林内的造景池塘通过景观水道与天然湖相通,宅园合一,宅园嵌套、密闭,亭榭廊相通,宅中有园,园中存宅,可赏、可游、可居。这种建筑形态的形成,是在人口密集和缺乏自然风光的城市中,人类依恋自然、追求与自然和谐相处、美化和完善自身居住环境的一种集约化土地利用方式。图为苏州园林局部景观图。
(1)说出苏州园林建筑格局体现的我国城市建设思想。
(2)简析苏州园林池湖相通产生的生态效益。
(3)例举苏州园林建筑特点对城市建设的借鉴意义。
【答案】(1)内敛含蓄,显而不露;天地人和,城市与自然融合发展。
(2)池湖相通,便于排水,利于积水外泄:池湖相通,提高水体的流动性,避免水质恶化:池湖相通,形成通风廊道,便于通风散热。
(3)城市建设过程中应因地制宜,城市建设应与自然环境相融合;合理布局住宅和绿化用地,集约化利用土地;留足绿地、湿地面积,注意生态环境的保护和美化。
【知识点】地域文化对城乡景观的影响
【解析】【分析】(1)由材料可知,苏州园林宅园嵌套、密闭,亭榭廊相通,宅中有园,园中存宅,可赏、可游、可居,构思精巧,体现了内敛含蓄,显而不露的城市建设思想;而苏州园林作为一种追求与自然和谐相处、美化和完善自身居住环境的一种集约化土地利用方式又体现了人类与自然和谐共生的天地人和,城市与自然融合发展的城市建设思想。
(2)池湖相通,使得园林内的积水可以及时排出;池塘作为死水,池湖相通使得园林内水体流动起来,避免了水质恶化,保证了园内的生态平衡;池湖相通,又为园林构建了天然的通风走廊,便于园林内通风散热。
(3)苏州园林追求天地人和、城市与自然融合发展,在城市建设中应该因地制宜,与自然环境和谐发展;苏州园林的土地利用集约化,在城市建设中,应集约化利用土地,合理布局住宅和绿化用地;苏州园林的生态效益十分突出,在城市建设中应为城市留足绿地、湿地等生态用地,注意保护生态环境,做到人类与自然和谐共生。
【点评】世界各地的民居为适应当地的自然地理环境,形成了不同的特色。比如,光照强烈的地方需要遮阳,气候寒冷的地方需要保暖,湿润多雨的地方注重排水和通风,沙尘暴频繁的地方注重防御风沙,地震、泥石流较多的地方重点防御地质灾害。建筑材料的选用也具有鲜明的地域性。建筑用材较多,体积庞大,运输困难,因而必须因地制宜、就地取材,最大限度地发挥当地建筑材料的力学和美学的特点。产石地区多石构,产木材地区多木构,产竹地区多竹楼,黄土地区多土筑窑洞。
1 /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