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品解析】2.2地域文化与城乡景观同步测试(B)(2023-2024学年高一地理同步测试AB版--中图版(2019) · 必修 第二册)

文档属性

名称 【精品解析】2.2地域文化与城乡景观同步测试(B)(2023-2024学年高一地理同步测试AB版--中图版(2019) · 必修 第二册)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2M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科目 地理
更新时间 2024-01-18 20:08:23

文档简介

2.2地域文化与城乡景观同步测试(B)(2023-2024学年高一地理同步测试AB版--中图版(2019) · 必修 第二册)
一、选择题
1.营造特色城市,是促进城市现代化进程的重要手段。塑造城市特色是对城市无形资产的开发与利用。据此回答下列小题。
(1)下列关于世界上著名历史文化名城的叙述,正确的是(  )
①纽约是在维护和保存古迹的基础上不断发展的 ②巴黎的城市建筑一直秉承着法兰西文化的传统 ③罗马代表了现代文明的崛起 ④曼谷体现着印支文化与南洋风情的结合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2)中华民族雍容恢宏、宽博兼容的文化特色熔铸出风格多样的城市典范,下列描述正确的是 (  )
A.西安的古朴 B.桂林的灵秀 C.苏杭的神秘 D.拉萨的奇逸
(3)由于自然环境、历史传统、人文景观和经济条件等因素的交互作用,世界上大致形成了政治型城市、经济型城市、文化型城市、宗教型城市、旅游型城市这五种不同类型的特色城市。下列属于文化型城市的是(  )
A.苏黎世、香港 B.布鲁塞尔、火奴鲁鲁
C.威尼斯、戛纳 D.威尼斯、日内瓦
2.中国建筑一般都有围墙,而美国建筑绝少有围墙,这说明(  )
A.中国的发展历史比美国长
B.中国文化具有内向性、封闭性,西方文化具有外向性、开放性
C.中国与美国的行政权力不同
D.美国社会比中国安全,无需围墙
3.古人盛赞济南“四面荷花三面柳,一城山色半城湖”。据此回答下列小题。
(1)“泉城”为济南的别称,该名称源于 (  )
A.黄河流经济南 B.泉水众多
C.大明湖 D.小清河
(2)最能体现“泉城”特色的城市建筑物是(  )
A.众多的高架桥 B.山东大厦
C.泉城广场的泉标 D.八一立交桥
4.下图中的三幅照片拍摄于天津滨海地区,其地理景观均反映了(  )
A.科技发展影响传统文化 B.地域文化影响建筑风格
C.自然环境影响人类活动 D.自然资源影响城市景观
5.有关地域文化与人口的说法,正确的是(  )
A.地域文化是指一个地区的民族文化
B.地域文化对一个地区的人口发展起决定作用
C.地域文化能够对一个地区和国家人口的发展持续地产生作用
D.不同地区和国家的地域文化虽然有差异,但对人口发展的作用往往相同
6.地理环境是文化形成的物质基础,下列地理事物与其环境不匹配的是(  )
A.黄土高原——窑洞 B.广东——“骑楼”
C.云贵高原——吊脚竹楼 D.东北平原——蒙古包
(2023高一下·天津市期末)下面四幅图片所示景观反映了天津的地域文化。据此完成下列各题。
7.据图概括天津地域文化的特点是(  )
①类型多样 ②变化频繁 ③开放包容 ④整体相似
A.①② B.②③ C.①③ D.②④
8.形成天津地域文化最主要的自然条件是(  )
A.河海交汇 B.气候适宜 C.地形平坦 D.水源丰富
(2023高一下·和平月考)读“云南省某乡村景观示意图”,完成下题。
9.影响图中村落空间结构形成的原因有(  )
A.山顶森林能够涵养水源 B.山腰村落居民出行便利
C.山坡梯田宜机械化耕种 D.山脚河流引发旱涝灾害
10.图中最能体现当地地域文化景观的有(  )
①植被 ②河流 ③梯田 ④民居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2023高一下·滨海期中)剪纸文化是中华传统文化之一。所呈现的内容也多有地方特色,体现出了不同的地域文化。读图,完成下题。
①②③④
11.图中剪纸所呈现的地域景观属于现代建筑的是(  )
A.① B.② C.③ D.④
12.关于图中地域景观所呈现的文化对应正确的是(  )
A.①严格礼制 B.②顺应自然 C.③御外凝内 D.④江南水乡
二、综合题
(2023高一下·奉贤期中)下图为某城市规划图和乡村规划图,回答下列问题。
图1 某城市规划图
图2 各用地类型地租示意图
材料二:在成都平原-望无际的水田间,有众多具有典型地域特色的聚落一-”林盘"。林盘是几户人家的宅院被高大乔木和翠绿竹林所掩映、四周水渠环绕的田间"绿岛"。成为集生活、生产、生态和景观为一体的复合型农村散居聚落单元。
图1
图2 林盘结构模式图
13.图1中①②③分别代表三种城市土地利用,请将序号与土地利用类型匹配(填序号)
商业用地:    居住用地:    工业用地:   
14.结合图2,图1土地利用类型②所对应的地租曲线是   (填序号),影响地租的主要因素是   和   
15.据图1判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甲地可发展服装加工业 B.乙地可建设大型批发市场
C.丙地可建设大型商务区 D.该市交通线路布局非常合理
16.图1该城市增加了森林面积,提升了生态服务价值,体现了(  )
A.提高资源效益 B.提高居民收入
C.促进社会和谐 D.优化人居环境
17.在图2林盘结构模式图.中的方框内写出院落、农田、林木。
A:    B:    C:   
18.川西林盘如此人、田、宅、林、水的相互共生,体现出的文化观念是(  )
A.御外凝内 B.卓尔不群 C.天人合一 D.人定胜天
19.(2023高一下·成都期中) 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大理自治州位于云南省西部,地处云贵高原和横断山脉的结合部位。该地处于季风气候区,晴天多,日照充足,昼夜温差大,多大风。2023年春节假期,《去有风的地方》让这里的“喜洲古镇”成为了热门景点。该镇东邻洱海,西枕苍山,是重要的白族聚居区。白族传统农业以种植业为主,白族民居的典型户为三坊一照壁合院。民居每坊两层,一层为居住空间,二层为祭祀空间;外围一般为夯土厚墙,密实敦厚;朝向内院的墙体则为轻薄通透的木板壁。
(1)根据自然灾害及农业生产需要,分析山间坝区“宅高田低”空间格局的主要原因。
(2)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白族民居特征与自然地理环境的关系。
答案解析部分
1.【答案】(1)C
(2)A
(3)C
【知识点】地域文化对城乡景观的影响
【解析】【分析】(1)罗马是在维护和保存古迹的基础上不断发展的;巴黎的城市建筑一直秉承着法兰西文化的传统;纽约代表了现代文明的崛起;曼谷体现着印支文化与南洋风情的结合。(2)西安的风格古朴,苏杭的风格灵秀,桂林的风格奇逸,拉萨的风格神秘。(3)政治型城市如比利时的布鲁塞尔、瑞士的日内瓦等;经济型城市如苏黎世、香港等;文化型城市如威尼斯、戛纳等;宗教型城市如耶路撒冷、麦加等;旅游型城市如火奴鲁鲁、桂林、北戴河等。
【点评】地域文化影响城市的形成与发展
1、自然因素影响城市的形成与发展。
济南的泉文化。——文化是建立在自然基础上的。
2、人文要素影响城市的形成与发展。
(1)曲阜的三孔文化。整个孔庙建筑布局严整,气势宏大,具有平稳、对称、方正、敦厚的艺术风格,标志着中国古代对孔儒思想的尊崇,是儒学文化在建筑中的体现。
(2)世界文化遗产丽江古城坐落于玉龙雪山下。山川流水环抱中的丽江大研古城已有近千年历史,是国家级历史文化名城和我国首批进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的古城。它是以充分体现人与自然和谐统一,多元融合的文化为特点,被称为“中国古典音乐活化石”纳西古乐,世界上唯一“活着的”东巴象形文字(古乐又称“三古”,即古老乐曲、古老乐器和古稀老人),仍具有母系氏族特征的摩梭人,玉龙雪山,虎跳峡……使丽江成为中国乃至世界的旅游热点。1997年12月4日,丽江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批准列为“世界文化遗产”城市。
我国古代在“天人合一”哲学思想影响下形成一种将城市有组织地融入自然环境之中的山水城市——杭州
2.【答案】B
【知识点】地域文化对城乡景观的影响
【解析】【分析】文化景观是人文社会环境的一面镜子,中国建筑有围墙反映了传统文化具有内向性和封闭性;美国没有围墙说明美国文化具有外向性和开放性,故B正确。有没有围墙与发展历史、行政权力、社会安全关系不大,故B正确,ACD错误。
故答案为:B。
【点评】地域文化对城市建筑的影响
1.建筑布局:
形成原因:
美:移民国家,历史短,建立在市中心高档次的工商业活动——中心商务区
欧:受历史的影响,城市中心是广场或教堂,外围是工业区、住宅区,城市具典型的老城区与新城区之分。
2.建筑结构:
北京的故宫于巴黎的凡尔赛宫虽然都曾经是皇宫,但却有东西方不同的气派和历史文化内涵。
中国的建筑中,围墙的地位重要。西方的建筑中,无围墙,或篱笆墙
园林:
中国:隔景、障景、框景,曲径通幽。西方:喷泉、雕塑、花园、绿林、草地,无藏无遮。
反映了中西地域文化的差异:
中:内向性与封闭性;西:外向、开放。所以郑和下西洋是去交流,而西方探险史却是一部殖民史。
3.建筑风格:
民居:
中国的四合院,美国的别墅(建筑物居中,四周为绿地)反映了中西地域文化的差异:
中:内向性与封闭性,西:外向、开放。
宫殿:
北京:皇宫的位置是处于城市的中心,其它重要建筑物则以此为轴线的排列。反映出封建王朝皇帝主宰天下的意志和我国封建时代的文化传统。
华盛顿:国会大厦和白宫的东西向和南北向两个轴及其交汇处成为城市中心,但国会大厦处于高处,体现美国资产阶级共和国的民主和法制精神。
城市是由人创造的文化景观,“不同集团的人具有不同的文化背景,所以其创造的文化景观也各有明显的特征。”
总体风格:东方古代建筑突出皇权和地位差异;西方受宗教的影响较大。不同宗教文化形成有同的城市景观,特别是寺庙教堂建筑物的形态和风格。
3.【答案】(1)B
(2)C
【知识点】地域文化对城乡景观的影响
【解析】【分析】(1)泉城”源于济南泉水众多。(2)泉城广场的泉标最能体现泉城的含义,体现泉城的地域文化特色。
【点评】地域文化影响城市的形成与发展
1、自然因素影响城市的形成与发展。
济南的泉文化。——文化是建立在自然基础上的。
2、人文要素影响城市的形成与发展。
(1)曲阜的三孔文化。整个孔庙建筑布局严整,气势宏大,具有平稳、对称、方正、敦厚的艺术风格,标志着中国古代对孔儒思想的尊崇,是儒学文化在建筑中的体现。
(2)世界文化遗产丽江古城坐落于玉龙雪山下。山川流水环抱中的丽江大研古城已有近千年历史,是国家级历史文化名城和我国首批进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的古城。它是以充分体现人与自然和谐统一,多元融合的文化为特点,被称为“中国古典音乐活化石”纳西古乐,世界上唯一“活着的”东巴象形文字(古乐又称“三古”,即古老乐曲、古老乐器和古稀老人),仍具有母系氏族特征的摩梭人,玉龙雪山,虎跳峡……使丽江成为中国乃至世界的旅游热点。1997年12月4日,丽江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批准列为“世界文化遗产”城市。
我国古代在“天人合一”哲学思想影响下形成一种将城市有组织地融入自然环境之中的山水城市——杭州。
4.【答案】C
【知识点】地域文化对城乡景观的影响
【解析】【分析】三幅图片分别为海神庙、天津港和海滨浴场,都是与“海”有关的地理景观,是在自然环境的基础上形成的人类活动,故C正确,ABD错误。
【点评】地域文化影响城市的形成与发展
1.自然因素影响城市的形成与发展。
济南的泉文化。——文化是建立在自然基础上的。
2.人文要素影响城市的形成与发展。
(1)曲阜的三孔文化。整个孔庙建筑布局严整,气势宏大,具有平稳、对称、方正、敦厚的艺术风格,标志着中国古代对孔儒思想的尊崇,是儒学文化在建筑中的体现。
(2)世界文化遗产丽江古城坐落于玉龙雪山下。山川流水环抱中的丽江大研古城已有近千年历史,是国家级历史文化名城和我国首批进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的古城。它是以充分体现人与自然和谐统一,多元融合的文化为特点,被称为“中国古典音乐活化石”纳西古乐,世界上唯一“活着的”东巴象形文字(古乐又称“三古”,即古老乐曲、古老乐器和古稀老人),仍具有母系氏族特征的摩梭人,玉龙雪山,虎跳峡……使丽江成为中国乃至世界的旅游热点。1997年12月4日,丽江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批准列为“世界文化遗产”城市。我国古代在“天人合一”哲学思想影响下形成一种将城市有组织地融入自然环境之中的山水城市——杭州。
5.【答案】C
【知识点】地域文化对城乡景观的影响
【解析】【分析】该题重点考查学生对人口分布与人口合理容量的主要内容掌握,地域文化是一定地域长时期形成的特定文化现象,不同的民族有不同的文化,对人口发展的影响也不尽相同。
【点评】该题学生应注意对题干选项进行理解分析差异。
6.【答案】D
【知识点】地域文化对城乡景观的影响
【解析】【分析】黄土高原地区降水少,黄土有直立性,适宜开凿窑洞,A匹配。骑楼的特点是把门廊扩大串通成沿街廊道。广东多雨,骑楼建筑可避风雨防日晒,B匹配。云贵高原气候潮湿,竹楼通风散热,C匹配。东北平原是种植业区,蒙古包是草原牧区的建筑,D不匹配,D对。故答案选D。
【点评】此题主要考查的是自然资源的分布和利用的知识,在做此题时要注意紧紧结合所学知识,认真进行分析。
【答案】7.C
8.A
【知识点】地域文化对城乡景观的影响
【解析】【点评】地域文化在城乡景观上的体现“五步分析法”
1.确定景观的基本功能
2.找到景观的位置和占地范围
3.确定景观所在的地域范围
4.确定景观所在的文化区或文化功能区
5.判断景观的象征意义和象征意义属于那些人
7.图片显示天津不同类型的地域文化,既有传统的、还有现代的、西方的及港口,其特点是多样性,即类型多样;港口文化又促进了多元文化的发展,地域文化具有开放包容性;图片不能显示其变化频繁,更没有整体相似性。C①③正确,故正确的答案为:C。
8.天津地处海河的入海口处,是海港,河海交汇的地理位置,形成了天津港景观,故形成天津地域文化最主要的自然条件是河海交汇。气候、地形、水源对形成天津港口文化影响较小。A正确,故正确的答案为:A。
【答案】9.A
10.D
【知识点】乡村的空间结构;地域文化对城乡景观的影响
【解析】【点评】城市功能区
功能区 形态 特征 位置
住宅区 集聚成团块状,
占地面积大 中高级与低级住宅区分化,中高级与低级住宅区背向发展 中高级
住宅区 城市外缘,与高坡、文化区、行政区相联系
低级
住宅区 内城、工业区附近,与低地、工业区相联系
商业区 占地面积小,
呈点状或条状分布 商业活动繁忙;
昼夜人口数量变化大;
建筑物高大稠密 市中心、交通干线
两侧、街角路口
工业区 集聚成片 向城市外缘移动,并趋向
于沿主要交通干线分布 市区外缘、交通干线两侧
9.根据图中信息可知,山顶的森林可涵养水源,保持水土;山腰村落有利于获取洁净的水源;山坡梯田,田块面积小,不利于机械化耕种;根据图中信息,河流剖面呈“V”字型,为山区河流,落差较大,不易发生洪涝灾害。A正确,故正确的答案为:A。
10.根据地域文化景观的概念可知,梯田和民居是属于地域文化景观,而植被和河流是自然景观。D③④正确,故正确的答案为:D。
【答案】11.D
12.C
【知识点】地域文化对城乡景观的影响
【解析】【点评】四合院和福建土楼都是中国传统建筑的代表性建筑之一,在不同的地理环境、文化背景和历史条件下形成并独具特色。四合院是中国北方民居的代表,通常是由四合围墙围合而成的。四合院既是居住空间,又是社交场所,强调家庭的凝聚力和家族的关系。而福建土楼则是中国东南沿海地区的一种传统建筑,通常由多层建筑和厚实的土墙构成,它是福建地区客家人的一种居住方式,也可以作为防御工事使用。聚族而居,既是中国传统思想的一部分,也是中国历史上面对外部环境的一种应对方式。在中国古代,尤其是在中原地区,曾经经常发生战乱和盗匪、野兽出没的情况,因此,人们普遍通过聚居来避免风险和提高互助能力,形成一个比较稳定的社区。
11. 读图可知 ① 为江南水乡,②为北京四合院,③为福建土楼,均为传统建筑;④为鸟巢,为现代建筑。故答案为:D。
12.江南水乡的地域文化不是严格礼制;北京四合院建筑和格局体现了中国传统的尊卑等级思想,严格礼制,长幼有序,而不是顺应自然;福建土楼四周院墙高大,可以阻挡外地入侵,土楼内部院落布局紧凑,体现了御外凝内理念;④地不属于江南水乡。
故答案为:C。
【答案】13.②;①;③
14.①;离市中心的远近;交通便利程度
15.A
16.D
17.林木;院落;农田
18.C
【知识点】乡村的空间结构;城镇的空间结构;合理利用城乡空间;地域文化对城乡景观的影响
【解析】【点评】城市功能区主要包括商业区、住宅区、工业区。而商业区大多成团状和条状,并且分布于交通便捷的地区;住宅区是城市中最广泛的功能区;工业区现在一般分布外围,沿交通干线分布。同时城市功能区之间并没有明显的界线,功能区的形成跟城市土地地租高低有重要关系。大城市中,往往还会分化形成文化区、行政区等。林盘是四川地区典型的农村聚落景观,周边大多有水渠环绕或穿过,一方面可以为居民生产生活提供用水需求,另一方面河流灌渠也促使林盘规模受到限制,很难形成大规模人口聚集现象,从而形成散居的林盘。
13.①土地利用类型占地面积最广,主要分布在城市中心外围,应为居住用地。②土地利用类型主要分布在城市中心和街角路口等交通便捷的区域为商业用地。③土地利用类型主要分布在城市外围交通便捷区域,应为工业用地。
14.城市土地空间有限,条件好的地段需求量大,地租水平高。因此在市场竞争机制下,每块土地用于哪类经济活动,主要取决于其愿意付出租金的多少。而影响地租的因素主要是距市中心的远近和交通通达度,因为商业可以支付更高的租金,便可以分布在市中心附近,对应地租曲线为①。
15.A.基本无污染的工业可以布局在居民区内,方便工人上下班,甲地可以发展服装加工业,A正确。
B.乙地位于城市中心,交通便利,但商业活动以零售为主,而大型批发市场占地广,一般布局在郊外,B错误。
C.丙地位于城市环路和向外联系的干道沿线,主要服务本市及市外市场,商业活动以批发为主,C错误。
D.铁路穿过市区,严重干扰市区交通,并带来大气、噪声等污染,即图中铁路线布局不合理,D错误。
故正确答案为:A
16.A.解题中客易出现的理解偏差,增加森林面积而提高资源效益,但教材中所述的提高资源效益主要指通过产业结构升级、产业转移而提高土地资源利用效益,A错误。
B.提高居民收入与材料明显不符,B错误。
C.促进社会和谐与材料明显不符,C错误。
D.依据合理利用城乡空间意义,结合题中城市增加了森林面积、提升了生态服务价值可知,通过提升生态水平优化人居环境,D正确。
故正确答案为:D
17.本题以川西林盘的发展历程为背景,川西林盘一般由林园、宅院及其外围的耕地组成,整个宅院隐于高大的楠、柏等乔木与低矮的竹林之中,林盘周边大多有水渠环绕或穿过,构成沃野环抱、密林簇拥、小桥流水的田园画卷。其居住模式具有层次性和内向聚集性,一般构成宅-林-田的空间模式。因此,院落在中心,外围依次是林木、农田。
18.林盘是几户人家的宅院被高大乔木和翠绿竹林所掩映、四周水渠环绕的田间"绿岛"。成为集生活、生产、生态和景观为一体的复合型农村散居聚落单元。川西林盘以农业生产为主,在传统乡村几千年的发展过程中,珍贵的农耕文明、内陆生产生活模式、民风民俗、民居建筑等文化资源,体现出天人合一的文化观念。
19.【答案】(1)季风气候,雨季多洪水灾害,高宅可避洪。坝区传统农业为种植业,低田便于灌溉。
(2)当地多大风,三坊一照壁合院有利于防风;地处高原山地,昼夜温差大,一层为居住空间,温度适宜;外围一般为夯土厚墙,密实敦厚,减小温差;朝向内院的墙体则为轻薄通透的木板壁,利于通风透气。
【知识点】影响人口分布的因素;地域文化对城乡景观的影响
【解析】【分析】(1)山间坝区“宅高田低”空间格局的主要原因,据要求需要从自然灾害和农业生产需要两方面进行分析,交通从防灾、利于农业生产方面分析。该地处于季风气候区,降水变率大,旱涝灾害频发。“宅高”可以在雨季洪涝高发期躲避洪水;“田低”可以更好的在干旱时引水灌溉。
(2)白族民居特征与自然地理环境的关系,主要从环境对聚落的影响进行分析,当地海拔高,多大风,三坊一照壁合院有利于防风;地处高原山地,晴天多,日照充足,昼夜温差大,民居民居每坊两层,一层为居住空间,温度适宜;外围一般为夯土厚墙,密实敦厚,保温作用好,可以减小昼夜温差;朝向内院的墙体则为轻薄通透的木板壁,当地纬度低,气温高,木板壁透气性好,利于通风透气。
【点评】影响人口分布的因素
(1)自然因素
自然因素 对人口分布的影响 举例
气候 气温 温暖的气候适宜人类生产和生活 北半球温带地区,气温适宜人类居住和农业生产,世界上约半数以上的人口居住在这一地带
降水 降水主要通过影响植被分布间接影响人口分布。降水适中的地区适宜人类居住和生产,人口分布往往较为集中 干旱的沙漠、戈壁地区,由于降水量极少,生存环境恶劣,往往成为无人区或人口稀少区
地形 平原地区地形平坦,交通便利,易于开发,是人类的主要聚居地 我国的华北平原、长江中下游平原,印度的恒河平原,都是人口密集的地区
水源 一般来说,河流、湖泊沿岸供水方便,具有交通、水产养殖等方面的优势,利于人类生产和生活,人口较为密集 北美五大湖地区,人口稠密
在干旱地区,有水灌溉的地方往往成为人口聚居地 我国塔里木盆地的绿洲
土壤 土壤是发展农业生产最基本的物质基础,它大多是通过农业发展间接地影响人口分布 在我国东北地区,肥沃的黑土分布区农业比较发达,人口密度也较大
矿产资源 矿产资源的开发促进了地区经济发展,提供了大量就业岗位,从而影响人口分布 大型油田的发现和开采,使原本荒无人烟的地区崛起为一座新城市
2.人文因素
人文因素 影响及实例
经济发展水平 一般来说,经济发展水平较高的地区,人口稠密,如我国东部地区、美国东部地区和欧洲西部地区
历史因素 历史较悠久的地区人口较稠密,如东亚、南亚的人口稠密区
政治因素 战争 有时可在较短时间内改变人口分布状况。如两次世界大战使世界政治版图发生明显变化,人口也随之大规模移动,改变了人口的空间分布
政策 鼓励或限制政策能够影响人口的流动和增长,进而影响人口分布。如二战后,日本先后制定了 5 次全国综合开发计划,有计划地开发落后地区和疏散过密的城市人口和产业,改变了人口的空间分布
文化因素 婚育习俗等影响人口增长,进而影响人口分布。如发展中国家和地区普遍盛行早婚早育,增加了出生人口;发达国家和地区普遍盛行晚婚晚育甚至不育,减少了出生人口
1 / 12.2地域文化与城乡景观同步测试(B)(2023-2024学年高一地理同步测试AB版--中图版(2019) · 必修 第二册)
一、选择题
1.营造特色城市,是促进城市现代化进程的重要手段。塑造城市特色是对城市无形资产的开发与利用。据此回答下列小题。
(1)下列关于世界上著名历史文化名城的叙述,正确的是(  )
①纽约是在维护和保存古迹的基础上不断发展的 ②巴黎的城市建筑一直秉承着法兰西文化的传统 ③罗马代表了现代文明的崛起 ④曼谷体现着印支文化与南洋风情的结合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2)中华民族雍容恢宏、宽博兼容的文化特色熔铸出风格多样的城市典范,下列描述正确的是 (  )
A.西安的古朴 B.桂林的灵秀 C.苏杭的神秘 D.拉萨的奇逸
(3)由于自然环境、历史传统、人文景观和经济条件等因素的交互作用,世界上大致形成了政治型城市、经济型城市、文化型城市、宗教型城市、旅游型城市这五种不同类型的特色城市。下列属于文化型城市的是(  )
A.苏黎世、香港 B.布鲁塞尔、火奴鲁鲁
C.威尼斯、戛纳 D.威尼斯、日内瓦
【答案】(1)C
(2)A
(3)C
【知识点】地域文化对城乡景观的影响
【解析】【分析】(1)罗马是在维护和保存古迹的基础上不断发展的;巴黎的城市建筑一直秉承着法兰西文化的传统;纽约代表了现代文明的崛起;曼谷体现着印支文化与南洋风情的结合。(2)西安的风格古朴,苏杭的风格灵秀,桂林的风格奇逸,拉萨的风格神秘。(3)政治型城市如比利时的布鲁塞尔、瑞士的日内瓦等;经济型城市如苏黎世、香港等;文化型城市如威尼斯、戛纳等;宗教型城市如耶路撒冷、麦加等;旅游型城市如火奴鲁鲁、桂林、北戴河等。
【点评】地域文化影响城市的形成与发展
1、自然因素影响城市的形成与发展。
济南的泉文化。——文化是建立在自然基础上的。
2、人文要素影响城市的形成与发展。
(1)曲阜的三孔文化。整个孔庙建筑布局严整,气势宏大,具有平稳、对称、方正、敦厚的艺术风格,标志着中国古代对孔儒思想的尊崇,是儒学文化在建筑中的体现。
(2)世界文化遗产丽江古城坐落于玉龙雪山下。山川流水环抱中的丽江大研古城已有近千年历史,是国家级历史文化名城和我国首批进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的古城。它是以充分体现人与自然和谐统一,多元融合的文化为特点,被称为“中国古典音乐活化石”纳西古乐,世界上唯一“活着的”东巴象形文字(古乐又称“三古”,即古老乐曲、古老乐器和古稀老人),仍具有母系氏族特征的摩梭人,玉龙雪山,虎跳峡……使丽江成为中国乃至世界的旅游热点。1997年12月4日,丽江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批准列为“世界文化遗产”城市。
我国古代在“天人合一”哲学思想影响下形成一种将城市有组织地融入自然环境之中的山水城市——杭州
2.中国建筑一般都有围墙,而美国建筑绝少有围墙,这说明(  )
A.中国的发展历史比美国长
B.中国文化具有内向性、封闭性,西方文化具有外向性、开放性
C.中国与美国的行政权力不同
D.美国社会比中国安全,无需围墙
【答案】B
【知识点】地域文化对城乡景观的影响
【解析】【分析】文化景观是人文社会环境的一面镜子,中国建筑有围墙反映了传统文化具有内向性和封闭性;美国没有围墙说明美国文化具有外向性和开放性,故B正确。有没有围墙与发展历史、行政权力、社会安全关系不大,故B正确,ACD错误。
故答案为:B。
【点评】地域文化对城市建筑的影响
1.建筑布局:
形成原因:
美:移民国家,历史短,建立在市中心高档次的工商业活动——中心商务区
欧:受历史的影响,城市中心是广场或教堂,外围是工业区、住宅区,城市具典型的老城区与新城区之分。
2.建筑结构:
北京的故宫于巴黎的凡尔赛宫虽然都曾经是皇宫,但却有东西方不同的气派和历史文化内涵。
中国的建筑中,围墙的地位重要。西方的建筑中,无围墙,或篱笆墙
园林:
中国:隔景、障景、框景,曲径通幽。西方:喷泉、雕塑、花园、绿林、草地,无藏无遮。
反映了中西地域文化的差异:
中:内向性与封闭性;西:外向、开放。所以郑和下西洋是去交流,而西方探险史却是一部殖民史。
3.建筑风格:
民居:
中国的四合院,美国的别墅(建筑物居中,四周为绿地)反映了中西地域文化的差异:
中:内向性与封闭性,西:外向、开放。
宫殿:
北京:皇宫的位置是处于城市的中心,其它重要建筑物则以此为轴线的排列。反映出封建王朝皇帝主宰天下的意志和我国封建时代的文化传统。
华盛顿:国会大厦和白宫的东西向和南北向两个轴及其交汇处成为城市中心,但国会大厦处于高处,体现美国资产阶级共和国的民主和法制精神。
城市是由人创造的文化景观,“不同集团的人具有不同的文化背景,所以其创造的文化景观也各有明显的特征。”
总体风格:东方古代建筑突出皇权和地位差异;西方受宗教的影响较大。不同宗教文化形成有同的城市景观,特别是寺庙教堂建筑物的形态和风格。
3.古人盛赞济南“四面荷花三面柳,一城山色半城湖”。据此回答下列小题。
(1)“泉城”为济南的别称,该名称源于 (  )
A.黄河流经济南 B.泉水众多
C.大明湖 D.小清河
(2)最能体现“泉城”特色的城市建筑物是(  )
A.众多的高架桥 B.山东大厦
C.泉城广场的泉标 D.八一立交桥
【答案】(1)B
(2)C
【知识点】地域文化对城乡景观的影响
【解析】【分析】(1)泉城”源于济南泉水众多。(2)泉城广场的泉标最能体现泉城的含义,体现泉城的地域文化特色。
【点评】地域文化影响城市的形成与发展
1、自然因素影响城市的形成与发展。
济南的泉文化。——文化是建立在自然基础上的。
2、人文要素影响城市的形成与发展。
(1)曲阜的三孔文化。整个孔庙建筑布局严整,气势宏大,具有平稳、对称、方正、敦厚的艺术风格,标志着中国古代对孔儒思想的尊崇,是儒学文化在建筑中的体现。
(2)世界文化遗产丽江古城坐落于玉龙雪山下。山川流水环抱中的丽江大研古城已有近千年历史,是国家级历史文化名城和我国首批进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的古城。它是以充分体现人与自然和谐统一,多元融合的文化为特点,被称为“中国古典音乐活化石”纳西古乐,世界上唯一“活着的”东巴象形文字(古乐又称“三古”,即古老乐曲、古老乐器和古稀老人),仍具有母系氏族特征的摩梭人,玉龙雪山,虎跳峡……使丽江成为中国乃至世界的旅游热点。1997年12月4日,丽江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批准列为“世界文化遗产”城市。
我国古代在“天人合一”哲学思想影响下形成一种将城市有组织地融入自然环境之中的山水城市——杭州。
4.下图中的三幅照片拍摄于天津滨海地区,其地理景观均反映了(  )
A.科技发展影响传统文化 B.地域文化影响建筑风格
C.自然环境影响人类活动 D.自然资源影响城市景观
【答案】C
【知识点】地域文化对城乡景观的影响
【解析】【分析】三幅图片分别为海神庙、天津港和海滨浴场,都是与“海”有关的地理景观,是在自然环境的基础上形成的人类活动,故C正确,ABD错误。
【点评】地域文化影响城市的形成与发展
1.自然因素影响城市的形成与发展。
济南的泉文化。——文化是建立在自然基础上的。
2.人文要素影响城市的形成与发展。
(1)曲阜的三孔文化。整个孔庙建筑布局严整,气势宏大,具有平稳、对称、方正、敦厚的艺术风格,标志着中国古代对孔儒思想的尊崇,是儒学文化在建筑中的体现。
(2)世界文化遗产丽江古城坐落于玉龙雪山下。山川流水环抱中的丽江大研古城已有近千年历史,是国家级历史文化名城和我国首批进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的古城。它是以充分体现人与自然和谐统一,多元融合的文化为特点,被称为“中国古典音乐活化石”纳西古乐,世界上唯一“活着的”东巴象形文字(古乐又称“三古”,即古老乐曲、古老乐器和古稀老人),仍具有母系氏族特征的摩梭人,玉龙雪山,虎跳峡……使丽江成为中国乃至世界的旅游热点。1997年12月4日,丽江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批准列为“世界文化遗产”城市。我国古代在“天人合一”哲学思想影响下形成一种将城市有组织地融入自然环境之中的山水城市——杭州。
5.有关地域文化与人口的说法,正确的是(  )
A.地域文化是指一个地区的民族文化
B.地域文化对一个地区的人口发展起决定作用
C.地域文化能够对一个地区和国家人口的发展持续地产生作用
D.不同地区和国家的地域文化虽然有差异,但对人口发展的作用往往相同
【答案】C
【知识点】地域文化对城乡景观的影响
【解析】【分析】该题重点考查学生对人口分布与人口合理容量的主要内容掌握,地域文化是一定地域长时期形成的特定文化现象,不同的民族有不同的文化,对人口发展的影响也不尽相同。
【点评】该题学生应注意对题干选项进行理解分析差异。
6.地理环境是文化形成的物质基础,下列地理事物与其环境不匹配的是(  )
A.黄土高原——窑洞 B.广东——“骑楼”
C.云贵高原——吊脚竹楼 D.东北平原——蒙古包
【答案】D
【知识点】地域文化对城乡景观的影响
【解析】【分析】黄土高原地区降水少,黄土有直立性,适宜开凿窑洞,A匹配。骑楼的特点是把门廊扩大串通成沿街廊道。广东多雨,骑楼建筑可避风雨防日晒,B匹配。云贵高原气候潮湿,竹楼通风散热,C匹配。东北平原是种植业区,蒙古包是草原牧区的建筑,D不匹配,D对。故答案选D。
【点评】此题主要考查的是自然资源的分布和利用的知识,在做此题时要注意紧紧结合所学知识,认真进行分析。
(2023高一下·天津市期末)下面四幅图片所示景观反映了天津的地域文化。据此完成下列各题。
7.据图概括天津地域文化的特点是(  )
①类型多样 ②变化频繁 ③开放包容 ④整体相似
A.①② B.②③ C.①③ D.②④
8.形成天津地域文化最主要的自然条件是(  )
A.河海交汇 B.气候适宜 C.地形平坦 D.水源丰富
【答案】7.C
8.A
【知识点】地域文化对城乡景观的影响
【解析】【点评】地域文化在城乡景观上的体现“五步分析法”
1.确定景观的基本功能
2.找到景观的位置和占地范围
3.确定景观所在的地域范围
4.确定景观所在的文化区或文化功能区
5.判断景观的象征意义和象征意义属于那些人
7.图片显示天津不同类型的地域文化,既有传统的、还有现代的、西方的及港口,其特点是多样性,即类型多样;港口文化又促进了多元文化的发展,地域文化具有开放包容性;图片不能显示其变化频繁,更没有整体相似性。C①③正确,故正确的答案为:C。
8.天津地处海河的入海口处,是海港,河海交汇的地理位置,形成了天津港景观,故形成天津地域文化最主要的自然条件是河海交汇。气候、地形、水源对形成天津港口文化影响较小。A正确,故正确的答案为:A。
(2023高一下·和平月考)读“云南省某乡村景观示意图”,完成下题。
9.影响图中村落空间结构形成的原因有(  )
A.山顶森林能够涵养水源 B.山腰村落居民出行便利
C.山坡梯田宜机械化耕种 D.山脚河流引发旱涝灾害
10.图中最能体现当地地域文化景观的有(  )
①植被 ②河流 ③梯田 ④民居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答案】9.A
10.D
【知识点】乡村的空间结构;地域文化对城乡景观的影响
【解析】【点评】城市功能区
功能区 形态 特征 位置
住宅区 集聚成团块状,
占地面积大 中高级与低级住宅区分化,中高级与低级住宅区背向发展 中高级
住宅区 城市外缘,与高坡、文化区、行政区相联系
低级
住宅区 内城、工业区附近,与低地、工业区相联系
商业区 占地面积小,
呈点状或条状分布 商业活动繁忙;
昼夜人口数量变化大;
建筑物高大稠密 市中心、交通干线
两侧、街角路口
工业区 集聚成片 向城市外缘移动,并趋向
于沿主要交通干线分布 市区外缘、交通干线两侧
9.根据图中信息可知,山顶的森林可涵养水源,保持水土;山腰村落有利于获取洁净的水源;山坡梯田,田块面积小,不利于机械化耕种;根据图中信息,河流剖面呈“V”字型,为山区河流,落差较大,不易发生洪涝灾害。A正确,故正确的答案为:A。
10.根据地域文化景观的概念可知,梯田和民居是属于地域文化景观,而植被和河流是自然景观。D③④正确,故正确的答案为:D。
(2023高一下·滨海期中)剪纸文化是中华传统文化之一。所呈现的内容也多有地方特色,体现出了不同的地域文化。读图,完成下题。
①②③④
11.图中剪纸所呈现的地域景观属于现代建筑的是(  )
A.① B.② C.③ D.④
12.关于图中地域景观所呈现的文化对应正确的是(  )
A.①严格礼制 B.②顺应自然 C.③御外凝内 D.④江南水乡
【答案】11.D
12.C
【知识点】地域文化对城乡景观的影响
【解析】【点评】四合院和福建土楼都是中国传统建筑的代表性建筑之一,在不同的地理环境、文化背景和历史条件下形成并独具特色。四合院是中国北方民居的代表,通常是由四合围墙围合而成的。四合院既是居住空间,又是社交场所,强调家庭的凝聚力和家族的关系。而福建土楼则是中国东南沿海地区的一种传统建筑,通常由多层建筑和厚实的土墙构成,它是福建地区客家人的一种居住方式,也可以作为防御工事使用。聚族而居,既是中国传统思想的一部分,也是中国历史上面对外部环境的一种应对方式。在中国古代,尤其是在中原地区,曾经经常发生战乱和盗匪、野兽出没的情况,因此,人们普遍通过聚居来避免风险和提高互助能力,形成一个比较稳定的社区。
11. 读图可知 ① 为江南水乡,②为北京四合院,③为福建土楼,均为传统建筑;④为鸟巢,为现代建筑。故答案为:D。
12.江南水乡的地域文化不是严格礼制;北京四合院建筑和格局体现了中国传统的尊卑等级思想,严格礼制,长幼有序,而不是顺应自然;福建土楼四周院墙高大,可以阻挡外地入侵,土楼内部院落布局紧凑,体现了御外凝内理念;④地不属于江南水乡。
故答案为:C。
二、综合题
(2023高一下·奉贤期中)下图为某城市规划图和乡村规划图,回答下列问题。
图1 某城市规划图
图2 各用地类型地租示意图
材料二:在成都平原-望无际的水田间,有众多具有典型地域特色的聚落一-”林盘"。林盘是几户人家的宅院被高大乔木和翠绿竹林所掩映、四周水渠环绕的田间"绿岛"。成为集生活、生产、生态和景观为一体的复合型农村散居聚落单元。
图1
图2 林盘结构模式图
13.图1中①②③分别代表三种城市土地利用,请将序号与土地利用类型匹配(填序号)
商业用地:    居住用地:    工业用地:   
14.结合图2,图1土地利用类型②所对应的地租曲线是   (填序号),影响地租的主要因素是   和   
15.据图1判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甲地可发展服装加工业 B.乙地可建设大型批发市场
C.丙地可建设大型商务区 D.该市交通线路布局非常合理
16.图1该城市增加了森林面积,提升了生态服务价值,体现了(  )
A.提高资源效益 B.提高居民收入
C.促进社会和谐 D.优化人居环境
17.在图2林盘结构模式图.中的方框内写出院落、农田、林木。
A:    B:    C:   
18.川西林盘如此人、田、宅、林、水的相互共生,体现出的文化观念是(  )
A.御外凝内 B.卓尔不群 C.天人合一 D.人定胜天
【答案】13.②;①;③
14.①;离市中心的远近;交通便利程度
15.A
16.D
17.林木;院落;农田
18.C
【知识点】乡村的空间结构;城镇的空间结构;合理利用城乡空间;地域文化对城乡景观的影响
【解析】【点评】城市功能区主要包括商业区、住宅区、工业区。而商业区大多成团状和条状,并且分布于交通便捷的地区;住宅区是城市中最广泛的功能区;工业区现在一般分布外围,沿交通干线分布。同时城市功能区之间并没有明显的界线,功能区的形成跟城市土地地租高低有重要关系。大城市中,往往还会分化形成文化区、行政区等。林盘是四川地区典型的农村聚落景观,周边大多有水渠环绕或穿过,一方面可以为居民生产生活提供用水需求,另一方面河流灌渠也促使林盘规模受到限制,很难形成大规模人口聚集现象,从而形成散居的林盘。
13.①土地利用类型占地面积最广,主要分布在城市中心外围,应为居住用地。②土地利用类型主要分布在城市中心和街角路口等交通便捷的区域为商业用地。③土地利用类型主要分布在城市外围交通便捷区域,应为工业用地。
14.城市土地空间有限,条件好的地段需求量大,地租水平高。因此在市场竞争机制下,每块土地用于哪类经济活动,主要取决于其愿意付出租金的多少。而影响地租的因素主要是距市中心的远近和交通通达度,因为商业可以支付更高的租金,便可以分布在市中心附近,对应地租曲线为①。
15.A.基本无污染的工业可以布局在居民区内,方便工人上下班,甲地可以发展服装加工业,A正确。
B.乙地位于城市中心,交通便利,但商业活动以零售为主,而大型批发市场占地广,一般布局在郊外,B错误。
C.丙地位于城市环路和向外联系的干道沿线,主要服务本市及市外市场,商业活动以批发为主,C错误。
D.铁路穿过市区,严重干扰市区交通,并带来大气、噪声等污染,即图中铁路线布局不合理,D错误。
故正确答案为:A
16.A.解题中客易出现的理解偏差,增加森林面积而提高资源效益,但教材中所述的提高资源效益主要指通过产业结构升级、产业转移而提高土地资源利用效益,A错误。
B.提高居民收入与材料明显不符,B错误。
C.促进社会和谐与材料明显不符,C错误。
D.依据合理利用城乡空间意义,结合题中城市增加了森林面积、提升了生态服务价值可知,通过提升生态水平优化人居环境,D正确。
故正确答案为:D
17.本题以川西林盘的发展历程为背景,川西林盘一般由林园、宅院及其外围的耕地组成,整个宅院隐于高大的楠、柏等乔木与低矮的竹林之中,林盘周边大多有水渠环绕或穿过,构成沃野环抱、密林簇拥、小桥流水的田园画卷。其居住模式具有层次性和内向聚集性,一般构成宅-林-田的空间模式。因此,院落在中心,外围依次是林木、农田。
18.林盘是几户人家的宅院被高大乔木和翠绿竹林所掩映、四周水渠环绕的田间"绿岛"。成为集生活、生产、生态和景观为一体的复合型农村散居聚落单元。川西林盘以农业生产为主,在传统乡村几千年的发展过程中,珍贵的农耕文明、内陆生产生活模式、民风民俗、民居建筑等文化资源,体现出天人合一的文化观念。
19.(2023高一下·成都期中) 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大理自治州位于云南省西部,地处云贵高原和横断山脉的结合部位。该地处于季风气候区,晴天多,日照充足,昼夜温差大,多大风。2023年春节假期,《去有风的地方》让这里的“喜洲古镇”成为了热门景点。该镇东邻洱海,西枕苍山,是重要的白族聚居区。白族传统农业以种植业为主,白族民居的典型户为三坊一照壁合院。民居每坊两层,一层为居住空间,二层为祭祀空间;外围一般为夯土厚墙,密实敦厚;朝向内院的墙体则为轻薄通透的木板壁。
(1)根据自然灾害及农业生产需要,分析山间坝区“宅高田低”空间格局的主要原因。
(2)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白族民居特征与自然地理环境的关系。
【答案】(1)季风气候,雨季多洪水灾害,高宅可避洪。坝区传统农业为种植业,低田便于灌溉。
(2)当地多大风,三坊一照壁合院有利于防风;地处高原山地,昼夜温差大,一层为居住空间,温度适宜;外围一般为夯土厚墙,密实敦厚,减小温差;朝向内院的墙体则为轻薄通透的木板壁,利于通风透气。
【知识点】影响人口分布的因素;地域文化对城乡景观的影响
【解析】【分析】(1)山间坝区“宅高田低”空间格局的主要原因,据要求需要从自然灾害和农业生产需要两方面进行分析,交通从防灾、利于农业生产方面分析。该地处于季风气候区,降水变率大,旱涝灾害频发。“宅高”可以在雨季洪涝高发期躲避洪水;“田低”可以更好的在干旱时引水灌溉。
(2)白族民居特征与自然地理环境的关系,主要从环境对聚落的影响进行分析,当地海拔高,多大风,三坊一照壁合院有利于防风;地处高原山地,晴天多,日照充足,昼夜温差大,民居民居每坊两层,一层为居住空间,温度适宜;外围一般为夯土厚墙,密实敦厚,保温作用好,可以减小昼夜温差;朝向内院的墙体则为轻薄通透的木板壁,当地纬度低,气温高,木板壁透气性好,利于通风透气。
【点评】影响人口分布的因素
(1)自然因素
自然因素 对人口分布的影响 举例
气候 气温 温暖的气候适宜人类生产和生活 北半球温带地区,气温适宜人类居住和农业生产,世界上约半数以上的人口居住在这一地带
降水 降水主要通过影响植被分布间接影响人口分布。降水适中的地区适宜人类居住和生产,人口分布往往较为集中 干旱的沙漠、戈壁地区,由于降水量极少,生存环境恶劣,往往成为无人区或人口稀少区
地形 平原地区地形平坦,交通便利,易于开发,是人类的主要聚居地 我国的华北平原、长江中下游平原,印度的恒河平原,都是人口密集的地区
水源 一般来说,河流、湖泊沿岸供水方便,具有交通、水产养殖等方面的优势,利于人类生产和生活,人口较为密集 北美五大湖地区,人口稠密
在干旱地区,有水灌溉的地方往往成为人口聚居地 我国塔里木盆地的绿洲
土壤 土壤是发展农业生产最基本的物质基础,它大多是通过农业发展间接地影响人口分布 在我国东北地区,肥沃的黑土分布区农业比较发达,人口密度也较大
矿产资源 矿产资源的开发促进了地区经济发展,提供了大量就业岗位,从而影响人口分布 大型油田的发现和开采,使原本荒无人烟的地区崛起为一座新城市
2.人文因素
人文因素 影响及实例
经济发展水平 一般来说,经济发展水平较高的地区,人口稠密,如我国东部地区、美国东部地区和欧洲西部地区
历史因素 历史较悠久的地区人口较稠密,如东亚、南亚的人口稠密区
政治因素 战争 有时可在较短时间内改变人口分布状况。如两次世界大战使世界政治版图发生明显变化,人口也随之大规模移动,改变了人口的空间分布
政策 鼓励或限制政策能够影响人口的流动和增长,进而影响人口分布。如二战后,日本先后制定了 5 次全国综合开发计划,有计划地开发落后地区和疏散过密的城市人口和产业,改变了人口的空间分布
文化因素 婚育习俗等影响人口增长,进而影响人口分布。如发展中国家和地区普遍盛行早婚早育,增加了出生人口;发达国家和地区普遍盛行晚婚晚育甚至不育,减少了出生人口
1 /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