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品解析】3.4运输方式和交通布局与区域发展的关系同步测试(B)(2023-2024学年高一地理同步测试AB版--中图版(2019) · 必修 第二册)

文档属性

名称 【精品解析】3.4运输方式和交通布局与区域发展的关系同步测试(B)(2023-2024学年高一地理同步测试AB版--中图版(2019) · 必修 第二册)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4.6M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科目 地理
更新时间 2024-01-18 20:27:15

文档简介

3.4运输方式和交通布局与区域发展的关系同步测试(B)(2023-2024学年高一地理同步测试AB版--中图版(2019) · 必修 第二册)
一、选择题
河南省安阳市地处豫、晋、冀三省交界处,地处太行山向华北平原的过渡地带,既有较早修建的京广铁路线、107国道线从中穿过,也有近年来修建的京珠澳高速公路和京广高铁线从东部经过,这些交通线路对安阳市的城市空间形态和区域发展产生了很大的影响。下图为河南省安阳市主要交通线分布图。
据此完成下列小题。
1.推测安阳市未来城市空间发展的主体方向是(  )
A.向东发展 B.向西发展 C.向南发展 D.向北发展
2.京广高铁线对安阳市城市发展的影响主要是(  )
①提高了区域的城市等级 ②推进城市化进程
③缩短了人们的出行时间 ④扩大了城市的行政范围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
至2018年8月,首都地区环线高速公路,即人们俗称的“北京大七环”全线贯通,这标志着京津冀“1小时生活圈”正式成型(如下图)。“大七环”中仅通州—大兴段就建有15座立交桥。据图文材料,回答下面两题。
3.公路里程比是指公路实际长度与起讫点间线段长度的比值。京津冀地区公路里程比大,主要原因是(  )
A.地势较平坦 B.河网密度小 C.聚落密度大 D.工业规模大
4.“大七环”90%里程在河北省境内,有利于(  )
A.减少北京过境车辆,缓解交通拥堵
B.疏解北京人口,扩大首都服务范围
C.进一步增大北京市地域面积
D.促进城市分工,降低竞争力
下图为我国南部沿海某地区海港及其腹地关系的示意图,图中圆圈大小代表其人口的规模。据此回答下列各题。
5.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P1和P2有各自的服务范围,彼此并不重叠
B.P1和P2的服务范围以各自为中心,均衡地向四周扩展
C.P1的服务人口大于P2
D.所有运输干线都是因为城市之间发展需求而兴建
6.图示高速公路的主要影响是(  )
A.P1港腹地范围扩大,窗口作用加强
B.P2港腹地范围缩小,经济衰退
C.M1、M2城镇经济区位明显改善
D.M2城镇将成为区域经济中心
下图示意我国高铁不同乘车时间对应的车外时间(车外时间=前往高铁站的时间+等待时间+离开高铁站的时间)占总出行时间的比例,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7.根据材料推断(  )
A.高铁不适合短途出行 B.高铁出行乘车时间长
C.高铁出行车外时间长 D.高铁站布局不合理
8.高铁站附近,最适合发展的商业是(  )
A.综合零售和文教类 B.日用品,家电和家具
C.医药用品和娱乐产业 D.餐饮、箱包和地方特产
9.下图展示了高铁站的四种布局模式,其中最有利于快速形成新经济增长中心的是(  )
A.孤岛 B.机场飞地型 C.城市边缘型 D.城市中心型
巴西萨尔瓦多市位于丘陵广布的半岛沿海平原上,人口稠密,约350万人,是一个具有500多年历史的古城,旅游业发达。当地政府计划修建连接萨尔瓦多市与西莫兹费尔霍市之间的跨海线路。2018年5月23日我国比亚迪公司的跨海云轨线路方案成功中标,并于2019年2月15日正式签约,预计将于2020年底建成通车。下图为云轨线路图和景观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0.云轨是运行在高架梁上的跨座式单轨列车,是新兴的城市公共轨道交通系统。与城市普通交通相比,建设云轨的最大优点是(  )
A.建设线路短 B.载客量大 C.运行速度快 D.占地面积小
11.萨尔瓦多市积极建设跨海云轨交通的主要目的是为了(  )
A.发展城市与海岸旅游 B.扩大城乡交通运输量
C.解决城市交通拥堵 D.降低车辆噪音污染
现代高速铁路公路的修建过程中常常会采用“以桥代路”的做法。读图,回答下列各题。
12.图中四地“以桥代路”的作用是(  )
A.①-减小铁路的坡度起伏 B.②-缩短宁波到上海的行程
C.③-避免山崩滑坡的危害 D.④-减少对耕地资源的占用
13.各桥梁所在地区自然条件对交通建设的不利影响是(  )
A.①-干旱与洪涝 B.②-海潮与海冰
C.③-冻雨与风沙 D.④-冻土与生态脆弱
(2022高一下·白山期末)“呜……”随着一声嘹亮的汽笛声,2022年5月21日上午,一趟载有40TEU(国际标准箱单位)重庆本地食品、农用机械的陆海新通道中老昆万铁路出境班列,从重庆团结村中心站顺利启运,在4天后到达老挝万象。与以往不同的是这趟班列采用了“铁路快通”新模式,这是我国首趟运用“铁路快通”模式出境的陆海新通道中老昆万铁路班列。“铁路快通”即铁路进出境快速通关模式。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4.中老铁路在建设过程中,克服的自然障碍主要有(  )
①强烈温差、狂风暴雨②多年冻土、大风、沙尘暴③滑坡、泥石流多发④山高谷深、河流众多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15.中老铁路班列采用的“铁路快通”新模式最大的优势是(  )
A.速度大幅提升 B.节省通关时间
C.缩短行程 D.增加运量
二、综合题
16.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上帕萨扎地区地处厄瓜多尔东南部,亚马孙河上游支流沿岸,人口居住空间分散,地面交通发展滞缓。该地区大多数社区都有可容纳小型飞机的简易机场,部分社区拥有码头,通过机动独木舟运输货物,极少数社区濒临小道能通过卡车运送物资。下图示意该区域主要交通设施分布。
(1)从自然环境角度,简述厄瓜多尔上帕萨扎地区发展地面交通面临的困难。
(2)比较卡车、独木舟、小型飞机运输线路建设成本,并说明理由。
(3)说明该区域机场、码头密集交错分布的原因。
17.(2022高一下·龙岩期末)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2019年12月,敦格铁路全线通车,为肃北人民带来了一条惠民路、致富路。其中重难点工程沙山沟特大桥是我国唯一一座穿越活动性沙漠的桥梁。沙山沟两侧是高50m以上的沙山,沟内地表分布着大量砾石和低矮的沙丘。如图示意敦格铁路经过的局部区域。
(1)说明修建沙山沟大桥的目的,并推测施工过程可能遇到的自然障碍。
(2)请将图中缺失的铁路线补绘完整,并简述绘制理由。
答案解析部分
【答案】1.A
2.B
【知识点】交通运输布局的一般原则与区位因素;交通运输与区域发展的互相影响
【解析】【点评】交通线建设的意义主要有:社会意义(带动相关产业发展,增加就业机会)、经济意义(促进资源开发、促进旅游业发展、推动城市化进程、推动基础设施建设)、交通意义(合理布局交通运输网)等。
1.新的交通方式发展会带动聚落空间形态的变化,由材料“近年来修建的京珠澳高速公路和京广高铁线从东部经过”可知,受交通条件的影响未来城市将向东发展,故答案为:A。
2.材料“近年来修建的京珠澳高速公路和京广高铁线从东部经过”可知,受交通条件的影响未来城市的发展。高铁可缩短人们的出行时间,推进城市化发展,②③正确;城市等级划分的依据是城市人口规模,高铁的修建不会提高城市等级和城市行政范围,①④错误。故答案为:B。
【答案】3.C
4.A
【知识点】交通运输布局的一般原则与区位因素;交通运输与区域发展的互相影响
【解析】【点评】交通运输线的区位选择:自然因素(地形:较为平坦,桥隧长度最短;气候:远离气象灾害多发地;地质:远离地质灾害多发地;水文:途经地区江河较少);社会经济因素:人口、资源、城镇分布、工农业生产水平、历史文化因素。影响现代交通线路布局的主导区位因素一般均为社会经济因素,科技是技术支持因素,自然条件是基础限制因素。
3.公路是为了方便居民出行,京津冀地区人口多,聚落密度大,故相同起讫点情况下,实际公路里程要长;地势平坦和河网密度小,有利于公路的建设,不是其公路里程比大的原因;工业规模不是影响公路里程比的主要原因。故答案为:C。
4.北京在地域上几乎被河北省包围,为促进京津冀一体化发展,“大七环”必然绝大部分在河北省境内,同时也可减少过境北京的车辆,缓解北京的交通拥堵,A正确;“大七环”只是修建道路,并没有疏解北京的人口,B错误;北京对河北省的辐射影响进一步加大,但城市的地域面积在特定的情况下是不变的,C错误;“大七环”可以促进城市分工合作,竞争力会加强,D错误,故答案为:A。
【答案】5.C
6.A
【知识点】交通运输布局的一般原则与区位因素;交通运输与区域发展的互相影响
【解析】【点评】交通线建设的意义主要有:社会意义(带动相关产业发展,增加就业机会)、经济意义(促进资源开发、促进旅游业发展、推动城市化进程、推动基础设施建设)、交通意义(合理布局交通运输网)等。
5.由图中信息可以判断,P1的规模、等级要大于P2,P1的服务人口大于P2,两者之间的服务范围必定有重叠的地方,AB不对,C对。不可能所有运输干线都是因为城市之间发展需求而兴建,D不对。故答案为:C。
6.P1~M2高速公路使得P1港服务范围扩大,窗口作用加强,A对。高速公路间接地使P2的服务范围扩大,B不对。M2城镇经济区位明显改善,M1经济地位变化不大,CD不对。故答案为:A。
【答案】7.A
8.D
9.C
【知识点】交通运输方式及其特点;交通运输布局的一般原则与区位因素;交通运输与区域发展的互相影响
【解析】【点评】铁路运输的优点:运量大,速度快,运费较低,连续性强。缺点是:修筑铁路造价高,占地面积广,短途运输成本高;公路运输的优点:是机动灵活,周转速度快,对各种自然条件适应性强。缺点是:运量小,耗能多,成本高,运费较贵;水路运输的优点是:运量大,投资少,成本低。缺点是:速度慢,灵活性和连续性差,受自然条件影响大;航空运输的优点是:速度快,运输效率高。缺点是:运量小,能耗大,运费高,且设备投资大,技术要求严格;管道运输的优点是:连续性强、损耗小、安全方便、运量很大。缺点是:要铺设专门管道,设备投资太,灵活性差。
7.根据材料,高铁的车外时间所占总出行时间的比重较大,高铁不适合短途出行,A对。高铁出行速度快,乘车时间短,B错。高铁出行车外时间所占比重大,C错。高铁站布局在郊外,远离市内交通网络,布局合理,D错 。故答案为:A。
8.高铁站以客运为主,附近人流量大,行人在食宿、餐饮、箱包方面需求量大,最适合发展的商业是餐饮、箱包和地方特产,D错。高铁附近交通通达度高,适宜做商业区,不适宜发展文教类,A错。日用品更适宜布局在生活区,B错。 医药用品和娱乐产业分布应靠近住宅区,C错。故答案为:D。
9.读图,孤岛型模式高铁距城市中心和郊区远,不利于经济快速增长,A错。机场飞地型距城市中心区远,位于郊区边缘,不利于经济增长,B错。城市边缘型高铁位于城市中心区近,有利于快速形成新的经济增长点,C对 。城市中心型,高铁穿过城市中心,易导致交通拥堵,D错。故答案为:C。
【答案】10.D
11.A
【知识点】交通运输布局的一般原则与区位因素;交通运输与区域发展的互相影响
【解析】【点评】交通线建设的意义主要有:社会意义(带动相关产业发展,增加就业机会)、经济意义(促进资源开发、促进旅游业发展、推动城市化进程、推动基础设施建设)、交通意义(合理布局交通运输网)等。
10.城市普通交通就是城市路面交通,与路面交通相比,云轨是运行在高架梁上,占地面积小,对地面交通的干扰少,根据图中云轨的样式可以看出,载客量不大,运行速度为了保证安全,速度较慢。故答案为:D。
11.萨尔瓦多市位于丘陵广布的半岛沿海平原上,人口稠密,约350万人,是一个具有500多年历史的古城,旅游业发达——建设两地之间的跨海线路很大程度上是为了刺激该地区旅游业的发展,而云轨相比于普通的路面交通来说,观景优势佳,较为独特,可以作为旅游宣传点,无法解决城市交通拥堵以及降低车辆噪音污染;云轨是城内交通,而非城乡间交通,所以无法扩大城乡交通运输量。故答案为:A。
【答案】12.B
13.D
【知识点】交通运输布局的一般原则与区位因素;交通运输与区域发展的互相影响
【解析】【点评】交通运输线的区位选择:自然因素(地形:较为平坦,桥隧长度最短;气候:远离气象灾害多发地;地质:远离地质灾害多发地;水文:途经地区江河较少);社会经济因素:人口、资源、城镇分布、工农业生产水平、历史文化因素。影响现代交通线路布局的主导区位因素一般均为社会经济因素,科技是技术支持因素,自然条件是基础限制因素。
12.图中①为京沪高铁,北京至上海段地势起伏小,地形平坦,但人地关系紧张, 以桥代路可以减少对耕地资源的占用,A错误;②杭州湾大桥,宁波至上海段修建跨海大桥减少路程,缩短行车距离,节省时间,B正确;③贵州清水河大桥,位于云贵高原地区,地势起伏大,地形崎岖,修建大桥减少坡度起伏对铁路的影响,C错误;④青藏北部清水河大桥,青藏北部地区地势起伏,多山地,冻土广布,生态环境脆弱,易发生地质灾害,以桥代路可以较少地质灾害对铁路的危害,D错误。故答案为:B。
13.京沪高铁所在地区受河湖众多影响,A错误;杭州湾大桥所在地区海潮、海冰对桥梁具有一定的侵蚀,B错误;贵州清水河大桥所在地区地质条件复杂多样,地形崎岖,C错误;青藏地区则是脆弱的生态环境、高寒缺氧以及冻土广布,D正确。故答案为:D。
【答案】14.D
15.B
【知识点】交通运输布局的一般原则与区位因素;交通运输与区域发展的互相影响
【解析】【点评】交通运输线的区位选择:自然因素(地形:较为平坦,桥隧长度最短;气候:远离气象灾害多发地;地质:远离地质灾害多发地;水文:途经地区江河较少);社会经济因素:人口、资源、城镇分布、工农业生产水平、历史文化因素。影响现代交通线路布局的主导区位因素一般均为社会经济因素,科技是技术支持因素,自然条件是基础限制因素。
14.中老铁路是指从云南的昆明到达老挝的万象,其铁路经过的地区主要位于热带地区,全年高温炎热,温差较小,①错误。由于主要位于热带地区,并无多年冻土,②错误。铁路主要经过的是中南半岛,该地山区面积广大,由于处于热带季风气候区,夏季降水多且集中,易造成滑坡、泥石流等地质灾害,③正确。中南半岛的地形特点是山河相间,纵列分布,其山高谷深,河流众多,使得在铁路修建时需要挖掘隧道和修建桥梁,增加施工难度,④正确。综上所述,③④正确,故答案为:D。
15.从材料可知铁路快通是指铁路进出境快速通关模式,使得铁路虽经过多个国家,但快速通过,减少通关的时间, B选项正确。铁路快通并不是提高铁路速度,而是快速通过关检,A选项错误。铁路线路采用怎样的运行模式并不改变行程长度,C选项错误。铁路的运量与列车和铁轨的设计标准有关,与铁路的运行模式并无关联,D选项错误。故答案为:B。
16.【答案】(1)热带雨林茂密,气候湿热,阻碍交通线路建设;沼泽、河流众多,桥梁工程量大;多野生动物侵袭,地面交通安全难以保障;雨林生态环境脆弱,环境保护压力大。
(2)由高到低:卡车、小型飞机、独木舟。理由:卡车需要在热带雨林中开辟公路,面临复杂的下垫面条件,且修筑路程长;小型飞机仅需开辟较小面积的小型机场,清除植被、硬化地面;独木舟可依托天然河流,仅需在沿岸修筑简易停放设施,成本最低。
(3)社区数量较多且分布零散;地面交通不便,出行主要依靠空运和水运;邻近河流的社区多修筑码头,其他社区只能修筑机场,形成交错分布的格局。
【知识点】交通运输布局的一般原则与区位因素;交通运输与区域发展的互相影响
【解析】【分析】(1)影响该地区交通运输的自然因素应从气候、地形、土壤、水文等方面分析。当地地处赤道附近,典型的热带雨林气候,气候湿热,所以不利于交通线路建设;水文方面,沼泽、河流众多,所以桥梁工程量大;热带雨林内多野生动物,所以地面交通安全难以保障;环境方面,雨林生态环境脆弱,生态意义重大,所以环境保护压力大。
(2)结合本地实际情况,地面交通建设阻碍因素多,而卡车需要在热带雨林中开辟公路,面临复杂的下垫面条件,且修筑路程长,所以成本最高;小型飞机仅需建小型机场就可使用,小型机场施工面积小,所以成本不太高;独木舟依托天然河流,仅需在沿岸修筑简易停放设施,施工量最小,成本最低。
(3)从材料“人口居住空间分散,地面交通发展滞缓”可知社区分布零散,地面交通不便,所以出行主要依靠空运和水运;所以邻近河流的社区多修筑码头,其他内陆社区则修筑机场,因此形成交错分布的格局。
【点评】一、影响交通运输布局的区位因素:
(1)经济因素——决定性因素。
(2)社会因素——主要因素。
(3)技术因素——保障性因素。
(4)自然因素——限制性因素。
按照布局的原则,综合分析各种交通运输方式的技术经济指标和适用范围,在合理确定交通运输需求量的基础上。
结合具体地区的交通运输方式的构成和运输网层次、密度的现状和历史状况,确定合理的交通运输结构,制定合理的布局。
二、交通运输对区域发展的影响:
交通运输与区域发展相互影响、相互促进。
交通运输会提高沿线地区可达性,加速区域综合发展。
区域整体水平的提升,城市的发展壮大,又会促进交通运输建设。
17.【答案】(1)目的:降低风沙掩埋路基的风险
困难:气候干旱,风沙活动频繁;冬冷夏热,昼夜温差大;水源缺乏;流沙分布,地基不稳
(2)
理由:线路尽可能多联系居民点;降低线路的坡度
【知识点】交通运输布局的一般原则与区位因素;交通运输与区域发展的互相影响
【解析】【分析】(1)修建沙山沟大桥的目的主要为了降低风沙掩埋路基的风险,因为沙山沟两侧是高50m以上的沙山,沟内地表分布着大量砾石和低矮的沙丘,有掩埋路基的风险,沙山沟大桥的修建正好可以解决这个问题。在沙山沟大桥的修建过程中可能会遇到以下困难:因为居于内陆,距海远,降水少,气候干旱,风沙活动频繁;深居内陆,受陆地影响大,属于温带大陆性气候,冬冷夏热,昼夜温差大;降水少,气候干旱,多沙漠,水源缺乏;流沙分布,地基不稳等。
(2)
线路如图修建的好处是:可以尽可能多的联系居民点,方便居民的出行,促进与其他地区的联系,加强交流;还可以降低线路的坡度,方便线路的修建。
【点评】交通运输线的区位选择:自然因素(地形:较为平坦,桥隧长度最短;气候:远离气象灾害多发地;地质:远离地质灾害多发地;水文:途经地区江河较少);社会经济因素:人口、资源、城镇分布、工农业生产水平、历史文化因素。影响现代交通线路布局的主导区位因素一般均为社会经济因素,科技是技术支持因素,自然条件是基础限制因素。
1 / 13.4运输方式和交通布局与区域发展的关系同步测试(B)(2023-2024学年高一地理同步测试AB版--中图版(2019) · 必修 第二册)
一、选择题
河南省安阳市地处豫、晋、冀三省交界处,地处太行山向华北平原的过渡地带,既有较早修建的京广铁路线、107国道线从中穿过,也有近年来修建的京珠澳高速公路和京广高铁线从东部经过,这些交通线路对安阳市的城市空间形态和区域发展产生了很大的影响。下图为河南省安阳市主要交通线分布图。
据此完成下列小题。
1.推测安阳市未来城市空间发展的主体方向是(  )
A.向东发展 B.向西发展 C.向南发展 D.向北发展
2.京广高铁线对安阳市城市发展的影响主要是(  )
①提高了区域的城市等级 ②推进城市化进程
③缩短了人们的出行时间 ④扩大了城市的行政范围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
【答案】1.A
2.B
【知识点】交通运输布局的一般原则与区位因素;交通运输与区域发展的互相影响
【解析】【点评】交通线建设的意义主要有:社会意义(带动相关产业发展,增加就业机会)、经济意义(促进资源开发、促进旅游业发展、推动城市化进程、推动基础设施建设)、交通意义(合理布局交通运输网)等。
1.新的交通方式发展会带动聚落空间形态的变化,由材料“近年来修建的京珠澳高速公路和京广高铁线从东部经过”可知,受交通条件的影响未来城市将向东发展,故答案为:A。
2.材料“近年来修建的京珠澳高速公路和京广高铁线从东部经过”可知,受交通条件的影响未来城市的发展。高铁可缩短人们的出行时间,推进城市化发展,②③正确;城市等级划分的依据是城市人口规模,高铁的修建不会提高城市等级和城市行政范围,①④错误。故答案为:B。
至2018年8月,首都地区环线高速公路,即人们俗称的“北京大七环”全线贯通,这标志着京津冀“1小时生活圈”正式成型(如下图)。“大七环”中仅通州—大兴段就建有15座立交桥。据图文材料,回答下面两题。
3.公路里程比是指公路实际长度与起讫点间线段长度的比值。京津冀地区公路里程比大,主要原因是(  )
A.地势较平坦 B.河网密度小 C.聚落密度大 D.工业规模大
4.“大七环”90%里程在河北省境内,有利于(  )
A.减少北京过境车辆,缓解交通拥堵
B.疏解北京人口,扩大首都服务范围
C.进一步增大北京市地域面积
D.促进城市分工,降低竞争力
【答案】3.C
4.A
【知识点】交通运输布局的一般原则与区位因素;交通运输与区域发展的互相影响
【解析】【点评】交通运输线的区位选择:自然因素(地形:较为平坦,桥隧长度最短;气候:远离气象灾害多发地;地质:远离地质灾害多发地;水文:途经地区江河较少);社会经济因素:人口、资源、城镇分布、工农业生产水平、历史文化因素。影响现代交通线路布局的主导区位因素一般均为社会经济因素,科技是技术支持因素,自然条件是基础限制因素。
3.公路是为了方便居民出行,京津冀地区人口多,聚落密度大,故相同起讫点情况下,实际公路里程要长;地势平坦和河网密度小,有利于公路的建设,不是其公路里程比大的原因;工业规模不是影响公路里程比的主要原因。故答案为:C。
4.北京在地域上几乎被河北省包围,为促进京津冀一体化发展,“大七环”必然绝大部分在河北省境内,同时也可减少过境北京的车辆,缓解北京的交通拥堵,A正确;“大七环”只是修建道路,并没有疏解北京的人口,B错误;北京对河北省的辐射影响进一步加大,但城市的地域面积在特定的情况下是不变的,C错误;“大七环”可以促进城市分工合作,竞争力会加强,D错误,故答案为:A。
下图为我国南部沿海某地区海港及其腹地关系的示意图,图中圆圈大小代表其人口的规模。据此回答下列各题。
5.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P1和P2有各自的服务范围,彼此并不重叠
B.P1和P2的服务范围以各自为中心,均衡地向四周扩展
C.P1的服务人口大于P2
D.所有运输干线都是因为城市之间发展需求而兴建
6.图示高速公路的主要影响是(  )
A.P1港腹地范围扩大,窗口作用加强
B.P2港腹地范围缩小,经济衰退
C.M1、M2城镇经济区位明显改善
D.M2城镇将成为区域经济中心
【答案】5.C
6.A
【知识点】交通运输布局的一般原则与区位因素;交通运输与区域发展的互相影响
【解析】【点评】交通线建设的意义主要有:社会意义(带动相关产业发展,增加就业机会)、经济意义(促进资源开发、促进旅游业发展、推动城市化进程、推动基础设施建设)、交通意义(合理布局交通运输网)等。
5.由图中信息可以判断,P1的规模、等级要大于P2,P1的服务人口大于P2,两者之间的服务范围必定有重叠的地方,AB不对,C对。不可能所有运输干线都是因为城市之间发展需求而兴建,D不对。故答案为:C。
6.P1~M2高速公路使得P1港服务范围扩大,窗口作用加强,A对。高速公路间接地使P2的服务范围扩大,B不对。M2城镇经济区位明显改善,M1经济地位变化不大,CD不对。故答案为:A。
下图示意我国高铁不同乘车时间对应的车外时间(车外时间=前往高铁站的时间+等待时间+离开高铁站的时间)占总出行时间的比例,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7.根据材料推断(  )
A.高铁不适合短途出行 B.高铁出行乘车时间长
C.高铁出行车外时间长 D.高铁站布局不合理
8.高铁站附近,最适合发展的商业是(  )
A.综合零售和文教类 B.日用品,家电和家具
C.医药用品和娱乐产业 D.餐饮、箱包和地方特产
9.下图展示了高铁站的四种布局模式,其中最有利于快速形成新经济增长中心的是(  )
A.孤岛 B.机场飞地型 C.城市边缘型 D.城市中心型
【答案】7.A
8.D
9.C
【知识点】交通运输方式及其特点;交通运输布局的一般原则与区位因素;交通运输与区域发展的互相影响
【解析】【点评】铁路运输的优点:运量大,速度快,运费较低,连续性强。缺点是:修筑铁路造价高,占地面积广,短途运输成本高;公路运输的优点:是机动灵活,周转速度快,对各种自然条件适应性强。缺点是:运量小,耗能多,成本高,运费较贵;水路运输的优点是:运量大,投资少,成本低。缺点是:速度慢,灵活性和连续性差,受自然条件影响大;航空运输的优点是:速度快,运输效率高。缺点是:运量小,能耗大,运费高,且设备投资大,技术要求严格;管道运输的优点是:连续性强、损耗小、安全方便、运量很大。缺点是:要铺设专门管道,设备投资太,灵活性差。
7.根据材料,高铁的车外时间所占总出行时间的比重较大,高铁不适合短途出行,A对。高铁出行速度快,乘车时间短,B错。高铁出行车外时间所占比重大,C错。高铁站布局在郊外,远离市内交通网络,布局合理,D错 。故答案为:A。
8.高铁站以客运为主,附近人流量大,行人在食宿、餐饮、箱包方面需求量大,最适合发展的商业是餐饮、箱包和地方特产,D错。高铁附近交通通达度高,适宜做商业区,不适宜发展文教类,A错。日用品更适宜布局在生活区,B错。 医药用品和娱乐产业分布应靠近住宅区,C错。故答案为:D。
9.读图,孤岛型模式高铁距城市中心和郊区远,不利于经济快速增长,A错。机场飞地型距城市中心区远,位于郊区边缘,不利于经济增长,B错。城市边缘型高铁位于城市中心区近,有利于快速形成新的经济增长点,C对 。城市中心型,高铁穿过城市中心,易导致交通拥堵,D错。故答案为:C。
巴西萨尔瓦多市位于丘陵广布的半岛沿海平原上,人口稠密,约350万人,是一个具有500多年历史的古城,旅游业发达。当地政府计划修建连接萨尔瓦多市与西莫兹费尔霍市之间的跨海线路。2018年5月23日我国比亚迪公司的跨海云轨线路方案成功中标,并于2019年2月15日正式签约,预计将于2020年底建成通车。下图为云轨线路图和景观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0.云轨是运行在高架梁上的跨座式单轨列车,是新兴的城市公共轨道交通系统。与城市普通交通相比,建设云轨的最大优点是(  )
A.建设线路短 B.载客量大 C.运行速度快 D.占地面积小
11.萨尔瓦多市积极建设跨海云轨交通的主要目的是为了(  )
A.发展城市与海岸旅游 B.扩大城乡交通运输量
C.解决城市交通拥堵 D.降低车辆噪音污染
【答案】10.D
11.A
【知识点】交通运输布局的一般原则与区位因素;交通运输与区域发展的互相影响
【解析】【点评】交通线建设的意义主要有:社会意义(带动相关产业发展,增加就业机会)、经济意义(促进资源开发、促进旅游业发展、推动城市化进程、推动基础设施建设)、交通意义(合理布局交通运输网)等。
10.城市普通交通就是城市路面交通,与路面交通相比,云轨是运行在高架梁上,占地面积小,对地面交通的干扰少,根据图中云轨的样式可以看出,载客量不大,运行速度为了保证安全,速度较慢。故答案为:D。
11.萨尔瓦多市位于丘陵广布的半岛沿海平原上,人口稠密,约350万人,是一个具有500多年历史的古城,旅游业发达——建设两地之间的跨海线路很大程度上是为了刺激该地区旅游业的发展,而云轨相比于普通的路面交通来说,观景优势佳,较为独特,可以作为旅游宣传点,无法解决城市交通拥堵以及降低车辆噪音污染;云轨是城内交通,而非城乡间交通,所以无法扩大城乡交通运输量。故答案为:A。
现代高速铁路公路的修建过程中常常会采用“以桥代路”的做法。读图,回答下列各题。
12.图中四地“以桥代路”的作用是(  )
A.①-减小铁路的坡度起伏 B.②-缩短宁波到上海的行程
C.③-避免山崩滑坡的危害 D.④-减少对耕地资源的占用
13.各桥梁所在地区自然条件对交通建设的不利影响是(  )
A.①-干旱与洪涝 B.②-海潮与海冰
C.③-冻雨与风沙 D.④-冻土与生态脆弱
【答案】12.B
13.D
【知识点】交通运输布局的一般原则与区位因素;交通运输与区域发展的互相影响
【解析】【点评】交通运输线的区位选择:自然因素(地形:较为平坦,桥隧长度最短;气候:远离气象灾害多发地;地质:远离地质灾害多发地;水文:途经地区江河较少);社会经济因素:人口、资源、城镇分布、工农业生产水平、历史文化因素。影响现代交通线路布局的主导区位因素一般均为社会经济因素,科技是技术支持因素,自然条件是基础限制因素。
12.图中①为京沪高铁,北京至上海段地势起伏小,地形平坦,但人地关系紧张, 以桥代路可以减少对耕地资源的占用,A错误;②杭州湾大桥,宁波至上海段修建跨海大桥减少路程,缩短行车距离,节省时间,B正确;③贵州清水河大桥,位于云贵高原地区,地势起伏大,地形崎岖,修建大桥减少坡度起伏对铁路的影响,C错误;④青藏北部清水河大桥,青藏北部地区地势起伏,多山地,冻土广布,生态环境脆弱,易发生地质灾害,以桥代路可以较少地质灾害对铁路的危害,D错误。故答案为:B。
13.京沪高铁所在地区受河湖众多影响,A错误;杭州湾大桥所在地区海潮、海冰对桥梁具有一定的侵蚀,B错误;贵州清水河大桥所在地区地质条件复杂多样,地形崎岖,C错误;青藏地区则是脆弱的生态环境、高寒缺氧以及冻土广布,D正确。故答案为:D。
(2022高一下·白山期末)“呜……”随着一声嘹亮的汽笛声,2022年5月21日上午,一趟载有40TEU(国际标准箱单位)重庆本地食品、农用机械的陆海新通道中老昆万铁路出境班列,从重庆团结村中心站顺利启运,在4天后到达老挝万象。与以往不同的是这趟班列采用了“铁路快通”新模式,这是我国首趟运用“铁路快通”模式出境的陆海新通道中老昆万铁路班列。“铁路快通”即铁路进出境快速通关模式。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4.中老铁路在建设过程中,克服的自然障碍主要有(  )
①强烈温差、狂风暴雨②多年冻土、大风、沙尘暴③滑坡、泥石流多发④山高谷深、河流众多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15.中老铁路班列采用的“铁路快通”新模式最大的优势是(  )
A.速度大幅提升 B.节省通关时间
C.缩短行程 D.增加运量
【答案】14.D
15.B
【知识点】交通运输布局的一般原则与区位因素;交通运输与区域发展的互相影响
【解析】【点评】交通运输线的区位选择:自然因素(地形:较为平坦,桥隧长度最短;气候:远离气象灾害多发地;地质:远离地质灾害多发地;水文:途经地区江河较少);社会经济因素:人口、资源、城镇分布、工农业生产水平、历史文化因素。影响现代交通线路布局的主导区位因素一般均为社会经济因素,科技是技术支持因素,自然条件是基础限制因素。
14.中老铁路是指从云南的昆明到达老挝的万象,其铁路经过的地区主要位于热带地区,全年高温炎热,温差较小,①错误。由于主要位于热带地区,并无多年冻土,②错误。铁路主要经过的是中南半岛,该地山区面积广大,由于处于热带季风气候区,夏季降水多且集中,易造成滑坡、泥石流等地质灾害,③正确。中南半岛的地形特点是山河相间,纵列分布,其山高谷深,河流众多,使得在铁路修建时需要挖掘隧道和修建桥梁,增加施工难度,④正确。综上所述,③④正确,故答案为:D。
15.从材料可知铁路快通是指铁路进出境快速通关模式,使得铁路虽经过多个国家,但快速通过,减少通关的时间, B选项正确。铁路快通并不是提高铁路速度,而是快速通过关检,A选项错误。铁路线路采用怎样的运行模式并不改变行程长度,C选项错误。铁路的运量与列车和铁轨的设计标准有关,与铁路的运行模式并无关联,D选项错误。故答案为:B。
二、综合题
16.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上帕萨扎地区地处厄瓜多尔东南部,亚马孙河上游支流沿岸,人口居住空间分散,地面交通发展滞缓。该地区大多数社区都有可容纳小型飞机的简易机场,部分社区拥有码头,通过机动独木舟运输货物,极少数社区濒临小道能通过卡车运送物资。下图示意该区域主要交通设施分布。
(1)从自然环境角度,简述厄瓜多尔上帕萨扎地区发展地面交通面临的困难。
(2)比较卡车、独木舟、小型飞机运输线路建设成本,并说明理由。
(3)说明该区域机场、码头密集交错分布的原因。
【答案】(1)热带雨林茂密,气候湿热,阻碍交通线路建设;沼泽、河流众多,桥梁工程量大;多野生动物侵袭,地面交通安全难以保障;雨林生态环境脆弱,环境保护压力大。
(2)由高到低:卡车、小型飞机、独木舟。理由:卡车需要在热带雨林中开辟公路,面临复杂的下垫面条件,且修筑路程长;小型飞机仅需开辟较小面积的小型机场,清除植被、硬化地面;独木舟可依托天然河流,仅需在沿岸修筑简易停放设施,成本最低。
(3)社区数量较多且分布零散;地面交通不便,出行主要依靠空运和水运;邻近河流的社区多修筑码头,其他社区只能修筑机场,形成交错分布的格局。
【知识点】交通运输布局的一般原则与区位因素;交通运输与区域发展的互相影响
【解析】【分析】(1)影响该地区交通运输的自然因素应从气候、地形、土壤、水文等方面分析。当地地处赤道附近,典型的热带雨林气候,气候湿热,所以不利于交通线路建设;水文方面,沼泽、河流众多,所以桥梁工程量大;热带雨林内多野生动物,所以地面交通安全难以保障;环境方面,雨林生态环境脆弱,生态意义重大,所以环境保护压力大。
(2)结合本地实际情况,地面交通建设阻碍因素多,而卡车需要在热带雨林中开辟公路,面临复杂的下垫面条件,且修筑路程长,所以成本最高;小型飞机仅需建小型机场就可使用,小型机场施工面积小,所以成本不太高;独木舟依托天然河流,仅需在沿岸修筑简易停放设施,施工量最小,成本最低。
(3)从材料“人口居住空间分散,地面交通发展滞缓”可知社区分布零散,地面交通不便,所以出行主要依靠空运和水运;所以邻近河流的社区多修筑码头,其他内陆社区则修筑机场,因此形成交错分布的格局。
【点评】一、影响交通运输布局的区位因素:
(1)经济因素——决定性因素。
(2)社会因素——主要因素。
(3)技术因素——保障性因素。
(4)自然因素——限制性因素。
按照布局的原则,综合分析各种交通运输方式的技术经济指标和适用范围,在合理确定交通运输需求量的基础上。
结合具体地区的交通运输方式的构成和运输网层次、密度的现状和历史状况,确定合理的交通运输结构,制定合理的布局。
二、交通运输对区域发展的影响:
交通运输与区域发展相互影响、相互促进。
交通运输会提高沿线地区可达性,加速区域综合发展。
区域整体水平的提升,城市的发展壮大,又会促进交通运输建设。
17.(2022高一下·龙岩期末)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2019年12月,敦格铁路全线通车,为肃北人民带来了一条惠民路、致富路。其中重难点工程沙山沟特大桥是我国唯一一座穿越活动性沙漠的桥梁。沙山沟两侧是高50m以上的沙山,沟内地表分布着大量砾石和低矮的沙丘。如图示意敦格铁路经过的局部区域。
(1)说明修建沙山沟大桥的目的,并推测施工过程可能遇到的自然障碍。
(2)请将图中缺失的铁路线补绘完整,并简述绘制理由。
【答案】(1)目的:降低风沙掩埋路基的风险
困难:气候干旱,风沙活动频繁;冬冷夏热,昼夜温差大;水源缺乏;流沙分布,地基不稳
(2)
理由:线路尽可能多联系居民点;降低线路的坡度
【知识点】交通运输布局的一般原则与区位因素;交通运输与区域发展的互相影响
【解析】【分析】(1)修建沙山沟大桥的目的主要为了降低风沙掩埋路基的风险,因为沙山沟两侧是高50m以上的沙山,沟内地表分布着大量砾石和低矮的沙丘,有掩埋路基的风险,沙山沟大桥的修建正好可以解决这个问题。在沙山沟大桥的修建过程中可能会遇到以下困难:因为居于内陆,距海远,降水少,气候干旱,风沙活动频繁;深居内陆,受陆地影响大,属于温带大陆性气候,冬冷夏热,昼夜温差大;降水少,气候干旱,多沙漠,水源缺乏;流沙分布,地基不稳等。
(2)
线路如图修建的好处是:可以尽可能多的联系居民点,方便居民的出行,促进与其他地区的联系,加强交流;还可以降低线路的坡度,方便线路的修建。
【点评】交通运输线的区位选择:自然因素(地形:较为平坦,桥隧长度最短;气候:远离气象灾害多发地;地质:远离地质灾害多发地;水文:途经地区江河较少);社会经济因素:人口、资源、城镇分布、工农业生产水平、历史文化因素。影响现代交通线路布局的主导区位因素一般均为社会经济因素,科技是技术支持因素,自然条件是基础限制因素。
1 /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