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1农业区位因素同步测试(A)(2023-2024学年高一地理同步测试AB版--中图版(2019) · 必修 第二册)
一、选择题
(2023高一下·武汉月考)新加坡的都市农场是现代化农业科技园,主要采取集约经营的方式,大量使用自动化、工厂化,追求高产值,并向世界各地推广尖端农业科技成果,但其农产品自给率低。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新加坡农产品自给率一直很低,其主要影响因素是( )
A.政策 B.土地 C.交通 D.气候
2.新加坡大力发展都市农场可以促进( )
A.城市生态改善 B.粮食自给自足
C.农业大量出口 D.农业大规模机械化生产
【答案】1.B
2.A
【知识点】农业区位因素及其变化;农业发展的方向与措施
【解析】【点评】技术是农业发展的支撑条件。机械化可以提高农业生产效率,缓解农业劳动力不足。保鲜冷藏技术可扩大农产品的销售范围。保温技术扩大了某些农作物的种植范围,提高了复种指数。化学生物技术可为农业生产提供良种、化肥、农药等,提高农业产出。
1.新加坡为岛国,国土面积狭小,耕地资源有限,人口密度大,虽然农业科技水平较高,但农产品总产量有限,农产品自给率一直很低,B正确;新加坡海运等交通便利,政策支持农业发展,AC错误;当地为热带雨林气候,水热充足,D错误。故答案为:B。
2.都市农场就是在城内小区和郊区建立小型的农、林、牧生产基地,我们可观赏到一些农作物种植场景,增加城市绿化面积,改善城市生态环境,A正确;都市农场主要是为城市提供了部分时鲜农产品,粮食还是要大量进口,B错误;由材料可知,新加坡农业用地有限,农产品自给率低,故不可能出现农业大量出口,C错误;都市农场采取集约化经营,规模不一定很大,D错误。故答案为:A。
3.(2023高一下·武汉月考)我国毛竹主要生长在长江以南海拔400~800米的丘陵和山麓地区,其笋味美,鲜食或加工制成笋干、腌笃鲜等,深受人们喜爱。浙江毛竹竹笋主要收获季节在春节。2016年,浙江居民为在春节前就能吃上冬笋,在种植毛竹的地表覆盖了厚厚的稻草、竹叶等,其主要作用是( )
A.增强了大气辐射 B.增强了地面辐射总量
C.阻挡了大气逆辐射 D.延缓地面辐射的散失
【答案】D
【知识点】大气的受热过程;农业发展的方向与措施
【解析】【分析】春节前后,浙江气温较低,在种植毛竹的地表覆盖厚厚的稻草、竹叶等,可以起到类似棉被的保温作用,延缓地面辐射的散失,提高地温,满足作物生长所需的热量条件,使得居民可以在春节前收获冬笋,D正确;此技术没有改变大气的状况,所以无法增强大气辐射,A错误;延缓地面热量散失,故减弱了地面辐射总量,B错误;大气逆辐射的作用是对地面起到保温作用,稻草、竹叶等阻挡了大气逆辐射,不利于保温,且稻草、竹叶等起到保温作用的原因是延缓地面辐射的散失,C错误。故答案为:D。
【点评】运用大气受热过程的原理,可分析农业实践中的一些现象。如黑色遮阳网可削弱太阳辐射,降低温度,减少水分蒸发。温室大棚可减少大气辐射散失热量,使大棚内气温升高。农田覆盖无色透明地膜,可减少地面辐射散失热量,利于土壤保温。黑色地膜透光率较低,可减少土壤水分蒸发。银灰色地膜可增加地面反射光,利于果实着色。
4.(2022高一下·景德镇期中)我国南疆的棉花、青藏地区的河谷农业、江南丘陵的立体农业、北京郊区的乳产品生产形成的主导因素,对应正确的是( )
A.水源-地形-热量-技术 B.光照-热量-市场-水源
C.水源-热量-地形-市场 D.热量-光照-技术-市场
【答案】C
【知识点】农业区位因素及其变化
【解析】【分析】我国南疆地区降水稀少,气候干旱,影响这里种植业(包括棉花)发展的主导因素是灌溉水源;青藏高原海拔高,气温低,热量不足,河谷地区,热量较为充足;江南丘陵的立体农业与地形有关;北京经济发达,市场需求量大,C正确。故答案为:C。
【点评】影响农业区位的因素分为自然条件和社会经济因素:
1.自然条件包括:气候、水源、地形、土壤、热量、光照、温差。
2.社会经济因素包括:市场需求、交通、国家政策、农业生产技术、劳动力。
(2021高一下·大连期末)随着5G、物联网、大数据技术的深化应用,“云上农业”助力乡村振兴,腾云驾“物”助力推进现代农业建设。比如浙江遂昌立足“生态+”,尝试以“互联网+”为媒介,让游客认购稻田再托管给村民,一头是农民直播,一头是网友“云监工”,无形中走出宣传和销售两条路径,为农民实现增收。据此完成下列小题。
5.“云上农业”的发展主要借助( )
A.网络技术的发展 B.销售模式的转变
C.消费模式的转变 D.生产模式的转变
6.“云上农业”的发展使( )
A.农业布局受地理空间限制减弱 B.交通对农业区位选择影响减弱
C.农民更加注重农产品品质提高 D.农产品单产提高,实现增收
【答案】5.A
6.C
【知识点】农业区位因素及其变化
【解析】【点评】 随着5G、物联网、大数据技术的深化应用,“云上农业”助力乡村振兴,腾云驾“物”助力推进现代农业建设。比如浙江遂昌立足“生态+”,尝试以“互联网+”为媒介,让游客认购稻田再托管给村民,一头是农民直播,一头是网友“云监工”,无形中走出宣传和销售两条路径,为农民实现增收。
5.依据材料可知,“云上农业”的发展的背景是5G、物联网、大数据技术等网络技术的深化应用,A项符合题意;“以互联网+”为媒介”,“云上农业”的发展改变了农产品的销售模式;“游客认购稻田再托管给村民”改变了客户消费模式;“网友“云监工””等信息表明“云上农业”改变了农民的生产模式生产模式,以上分析说明是“云上农业”的发展,改变了农业的销售模式、消费模式、生产模式,故B、C、D三项与题意不符,故答案为:A。
6.依据材料信息分析可知,“游客认购稻田再托管给村民”,“网友“云监工””等信息表明“云上农业”改变了客户的消费模式和农民的生产模式,农民为实现增收,将更加注重农产品品质提高,故C项正确;因为“云上农业”主要是促进了销售模式、消费模式、生产模式的改变,所以对农业布局、农产品单产提高的影响不大,故A、D与题意不符;由于互联网技术促进了农产品销售模式的转变,使农产品的销售范围扩大,交通对农业区位选择影响会进一步增强,故B项错。综合上述分析,故答案为:C。
(2021高一下·吕梁期末)酒泉市是典型的戈壁绿洲城市,耕地和绿洲资源稀少。近年来,酒泉市出台奖补和扶持政策,以高效节能日光温室为载体,加大科技投入,生产特色农产品,建成国家级戈壁农业示范基地。玉门镇的农业示范园在建造温室大棚时,先将地面深挖2米,再回填1米深的客土(指别处的土壤),有效的克服了不利自然条件的影响。
图示意酒泉市位置。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7.酒泉市发展戈壁农业的限制性因素是( )
A.日照时间长、光照强 B.昼夜温差大
C.气候干旱,降水少 D.大气透明度高
8.玉门镇农业示范园区建造温室大棚时深挖填土的原因是( )
A.保证土层疏松 B.降低地表海拔
C.增大昼夜温差 D.增加土壤厚度
9.该区域农业可持续发展措施正确的是( )
A.以满足本地市场为主 B.提高空运水运保鲜技术
C.依靠互联网销售平台拓宽市场 D.聚焦中低端市场为主
【答案】7.C
8.D
9.C
【知识点】农业区位因素及其变化
【解析】【点评】影响农业区位的因素分为自然条件和社会经济因素:
1.自然条件包括:气候、水源、地形、土壤、热量、光照、温差。
2.社会经济因素包括:市场需求、交通、国家政策、农业生产技术、劳动力。
7.酒泉市位于我国的西北内陆,是温带大陆性气候,日照时间长、光照强, 昼夜温差大,晴天多,大气透明度高,ABD是发展戈壁农业的优势,C降水少是限制性因素,选C。
8.建造温室大棚时深挖填土是因为玉门镇戈壁荒滩沙石多且厚度大,土壤层发育欠佳,填土可以补充作物生长必需的土壤;土壤具有保温作用,当地昼夜温差大,冬季温度低,深挖填土可以保土温,使作物成活率高。故答案为:D,据以上分析可知,ABC排除。
9.戈壁农业生产成本高,因此戈壁农业要面向高端市场,打造特色品牌,D错;从销售来看,戈壁农业产品以鲜活果蔬为主,但距离大市场较远,因此需要提升农产品运输效率和冷藏保鲜技术,开拓附近市场及中亚市场,建立“互联网+”物流销售网络。当地降水稀少,水运条件差,选C,AB选项可排除。
10.(2021高一下·金台期末)东北的耕地适于大规模机械化耕作,其主要原因是( )
A.地广人稀 B.土壤肥沃
C.降水丰沛 D.农业机械化程度高
【答案】A
【知识点】农业区位因素及其变化
【解析】【分析】东北地区平原广阔,地势平坦开阔,地广人稀,土地连片,适合大规模机械化耕作,A符合题意;土壤肥力和降水多少与大规模机械化耕作关系不大,且东北地区并不具有降水丰沛的整体特征,排除BC;农业机械化程度高是适于大规模机械化耕作的结果,而不是适合大规模机械化耕作的原因,排除D。故答案为:A。
【点评】影响农业的区位因素:
(1)自然因素:
① 地形:高度:平原适宜耕作业;山地适宜畜
坡度:大于25°不适合种植业。
② 气候:光照、热量(温差)、水分。
③ 土壤:农作物生长的物质基础。
④ 水源
(2)社会经济因素:
① 市场:市场需求量最终决定农业生产的类型和规模。
② 交通运输:方便快捷的交通运输。
③ 国家政策:国家对农业的干预手段。
④ 劳动力:价格、素质
⑤ 工业和农业协作:工业——机械化,土地价格。
⑥ 生活习惯、历史因素:类型
⑦“三废”、化肥、农药:产量及销售,如绿色生态农业
⑧ 农业技术、科技
⑨ 经过的城市与工业区:市场
(2021高一下·南海期末)下图为某农作物分布地理信息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1.该农作物最有可能是( )
A.水稻 B.小麦 C.大豆 D.棉花
12.利用灌溉技术,能最大幅度提高种植规模的地区是( )
A.① B.② C.③ D.④
【答案】11.A
12.B
【知识点】农业区位因素及其变化
【解析】【点评】农业区位因素的分析方法:
(1)总体评价法:该种方法常用于分析某一区域图中某种农业发展的条件。该类问题解答的基本方法:一是全面思考(各因素),重点评析(主导因素),条理清晰;二是利弊均等,客观公正。
(2)关键因素法:从影响某种农业区位的众多因素中,找出该种农业发展的关键区位因素。关键区位因素可分为主要区位因素、主导因素和限制性因素三类。
(3)发展分析法:农业生产活动及其影响因素处在不断的发展变化中,我们必须以发展的眼光动态地分析农业区位因素的发展变化。
(4)比较分析法:找出两种农业生产活动或两地区农业区位因素的异同点,并分析其对人类活动的影响。
11.由图可知,该农作物在季风气候区种植规模最大,因此最有可能是水稻,A项正确。小麦和大豆主要分布在温带地区,应该在温带季风气候区种植最多,BC项错误。棉花喜欢光照充足的地区,并不是在亚热带季风气候区最多,而是在暖温带分布最多,D项错误。故答案为:A。
12.②为地中海气候区,夏季炎热干燥,热量条件能够满足水稻生长,但降水较少,水源缺乏,利用灌溉技术,改良水源条件,能大幅度提高种植规模,B项正确。①地区属于温带海洋性气候,水源充足,④地区属于亚热带季风气候,水源充足,对①④两地来说,水源并不是限制因素,利用灌溉技术并不能最大幅度提高种植规模;③地区为温带季风气候,水分条件有时候会成为水稻种植的限制性因素,但热量条件才是限制水稻大规模种植的最主要因素,所以利用灌溉技术也并不能最大幅度提高种植规模;ACD错误。故答案为:B。
(2021高一下·湘西期末) 2017年9月29日,青岛海水稻研究发展中心白泥地实验基地的“海水稻”开镰收割。“海水稻”是指在盐碱地上生长的水稻,是耐盐碱水稻的形象化称呼。经评测,该基地“海水稻”耐盐碱性好,矿物质含量比普通稻米更高,又没有普通稻米的病虫害,是天然有机食品。
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3.实现“海水稻”规模化种植的决定性因素是( )
A.生产技术的发展 B.盐碱地的改良
C.市场需求的变化 D.运输条件的改善
14.与常规水稻相比,对该基地“海水稻”品质影响最大的自然因素是( )
A.土壤肥力 B.太阳光照 C.昼夜温差 D.降水量
15.我国适合种植“海水稻”的地区可能位于( )
A.长江中下游平原 B.华北平原
C.青藏高原 D.四川盆地
【答案】13.A
14.D
15.B
【知识点】农业区位因素及其变化
【解析】【点评】农业区位因素的分析方法:
(1)总体评价法:该种方法常用于分析某一区域图中某种农业发展的条件。该类问题解答的基本方法:一是全面思考(各因素),重点评析(主导因素),条理清晰;二是利弊均等,客观公正。
(2)关键因素法:从影响某种农业区位的众多因素中,找出该种农业发展的关键区位因素。关键区位因素可分为主要区位因素、主导因素和限制性因素三类。
(3)发展分析法:农业生产活动及其影响因素处在不断的发展变化中,我们必须以发展的眼光动态地分析农业区位因素的发展变化。
(4)比较分析法:找出两种农业生产活动或两地区农业区位因素的异同点,并分析其对人类活动的影响。
13.根据材料可知,“海水稻”是一种可以在沿海滩涂和盐碱地上生长,利用海水灌溉的新品种,其试验推广成功并规模化种植取决于科技水平的发展,A正确;“海水稻”属于对水稻品种的改良而不是对盐碱地的改良,B错;“海水稻”的规模化种植主要依赖于生产技术,与运输条件改善关系不大,也不是市场需求的变化,CD错。故答案为:A。
14.与常规水稻相比,“海水稻”耐盐碱性好,矿物质含量高,若降水量过大会降低矿物质含量,直接影响“海水稻”的品质,D正确;“海水稻”在盐碱地生长,土壤肥力对其品质影响较小,A错;相比于降水量而言,太阳光照和昼夜温差不是对其品质影响最大的因素,排除BC。故答案为:D。
15.“海水稻”的特点是耐盐碱,我国华北平原有大量盐碱地,适合种植“海水稻”,其他地区都不符合该条件。故答案为:B。
二、综合题
16.(2022高一下·枣庄期末)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土壤厚度是指土壤母质层以上到土壤表面的垂直深度,一般为数十厘米到两米,因其直接影响水分和养分贮存量的多寡而成为土壤退化及土地生产力水平评价的一个重要指标。一般来说,表层土壤厚度小于20cm的土地不适宜农业耕作。
材料二:北京密云县北部群山起伏,地势较高,占全县面积的90%左右,南部为开敞的冲积平原。某研究团队采用抽样调查法研究该县山区土壤厚度特征,采样点分布及土壤厚度(如图1所示)。该团队通过数据整理、分析,绘制出该县北部山区土壤厚度与坡度、坡向和植被覆盖度的关系图(图2)。最终,作出了该县山区不宜发展耕作业的土地利用评价。
(1)指出该县山区阴坡土层厚度特征(与阳坡相比),并分析其成因。
(2)推测研究团队作出该县山区不宜发展耕作业的理由。
【答案】(1)特征:(与阳坡相比,)阴坡土层较厚。成因:阴坡蒸发量小,土壤含水量大,植被覆盖率高:促进了土壤发育,减轻水土流失。
(2)土壤厚度整体较薄;地形起伏较大,坡地多:夏季多暴雨,发展耕作业易加重水土流失。
【知识点】成土因素;农业区位因素及其变化
【解析】【分析】(1)由图2中右边图可知,该地区土壤厚度阴坡厚,阳坡薄。结合土壤形成的因素进行分析:阴坡与阳坡相比,太阳辐射弱,气温较低,蒸发量小,土壤含水量大,植被覆盖率高,枯枝落叶多,有利于土壤的形成与发育;同时植被覆盖率高,保水保土的能力强,减少了流水对土壤的侵蚀,减轻水土流失,有利于保持土壤厚度,存进了土壤的发育。
(2)考查农业的区位因素,耕作业发展的自然条件可以从气候、地形、土壤、水源等方面进行分析。该地区主要为山区,地势起伏大、坡度较大且位于季风气候区,降水集中多暴雨,若发展耕作业容易造成水土流失;由图a可知,该地区土层整体厚度较薄,土壤贫瘠,土壤肥力较低,不利于耕作业的发展。
【点评】成土母质主要从土壤质地影响土壤形成和发育的;生物主要从土壤有机质的制造、分解方面影响土壤的形成和发育;气候影响着土壤形成的速度和厚度,影响着土壤有机质的积累。地形通过淋溶、侵蚀影响土壤有机质含量;时间影响着土壤有机质的积累,人类活动通过改变某一种成土因素或各因素间的关系,来改变和控制土壤发育和演化方向的。人类活动对土壤形成和发育的影响作用和影响程度在加大。
17.(2021高一下·商丘期中)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要求。
魔芋是热带、亚热带作物,喜温喜湿,忌高温怕涝。贵州西部某区域(阴影所示)地处乌蒙山山区,海拔在1234米~2897米,喀斯特地貌发育,环境承载力低、人口容量小,曾属于国家级贫困地区。当地家庭有种植魔芋的传统,2015年该地成立了农民专业合作社,由合作社统一提供种芋、有机肥、栽培与管理技术等,开展魔芋精粉加工与销售活动。随着魔芋产业的快速发展,该地实现了脱贫致富。
(1)简述该区域环境人口容量小的主要原因。
(2)根据魔芋生长习性,分析当地利于魔芋种植的自然条件。
(3)说明“农民专业合作社"对当地魔芋产业发展的积极影响。
【答案】(1)地处山区,耕地资源贫乏;喀斯特地貌广布,土壤贫瘠、生态环境脆弱;地处西南内陆山区经济、科技水平较低;地处内陆山区,区域开放程度较低。
(2)亚热带季风气候,温暖湿润(或雨热同期);海拔较高,无过高温度;地处云贵高原,气温日较差较大,利于有机质积累;山区(或多坡地),排水条件较好。
(3)统一提供生产资料,保障魔芋种植的标准化;提供技术指导,提高生产的科学性和产量;专业化生产及延长产业链,提高效益;拓宽产品销售渠道,保障市场销售的畅通。
【知识点】区域资源环境承载力;农业区位因素及其变化;农业发展的方向与措施
【解析】【分析】(1)区域资源环境承载力主要受到当地的自然环境、自然资源以及区域的开放程度、经济技术水平和社会文化等因素的影响。根据题意,当地咯斯特地广布,自然环境脆弱,容易遭到破坏;地处乌蒙山山区,加上喀斯特地貌,土壤贫瘠,耕地资源贫乏,区域资源环境承载力较低;地处西南内陆山区经济、科技水平较低;地处内陆山区,区域开放程度较低。因此该区域人口容量较小。
(2)根据题意,魔芓喜温喜湿,忌高温怕涝。当地有利于种植魔芋的自然条件,一定是满足了这样的需求。当地地处亚热带季风气候区,雨热同期,水热条件适合魔芋生长;地形上地处山区,排水条件好,不易受到洪灾侵害;地处云贵高原,海拔高,没有太过高温的天气,且气温日较差较大,利于有机质积累。
(3)根据题意,当地魔芋的种植一开始是以家庭种植和手工作坊加工魔芋粉为主,生产分散,品质不一,技术水平较低,市场内部争较强。所以“农民专业合作社”有利于统一提供生产资料,保障魔芋种植的标准化、规范化提高整体的品质。同时为魔芋种植提供技术指导,提高生产的科学性,保障产量。也提供了专业化、集约化的生产,提高效益。还可以拓宽产品销售渠道,保障市场销售的畅通,减小內部竞争。
【点评】影响人口容量的因素主要有资源丰富程度、科技发展水平、经济发达程度、对外开放程度、人口受教育水平、消费水平、技术水平、资源基础和环境变化趋势等.其中,只有消费水平与环境人口容量是负相关的关系,其他各要素与环境人口容量是正相关的关系.
1 / 13.1农业区位因素同步测试(A)(2023-2024学年高一地理同步测试AB版--中图版(2019) · 必修 第二册)
一、选择题
(2023高一下·武汉月考)新加坡的都市农场是现代化农业科技园,主要采取集约经营的方式,大量使用自动化、工厂化,追求高产值,并向世界各地推广尖端农业科技成果,但其农产品自给率低。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新加坡农产品自给率一直很低,其主要影响因素是( )
A.政策 B.土地 C.交通 D.气候
2.新加坡大力发展都市农场可以促进( )
A.城市生态改善 B.粮食自给自足
C.农业大量出口 D.农业大规模机械化生产
3.(2023高一下·武汉月考)我国毛竹主要生长在长江以南海拔400~800米的丘陵和山麓地区,其笋味美,鲜食或加工制成笋干、腌笃鲜等,深受人们喜爱。浙江毛竹竹笋主要收获季节在春节。2016年,浙江居民为在春节前就能吃上冬笋,在种植毛竹的地表覆盖了厚厚的稻草、竹叶等,其主要作用是( )
A.增强了大气辐射 B.增强了地面辐射总量
C.阻挡了大气逆辐射 D.延缓地面辐射的散失
4.(2022高一下·景德镇期中)我国南疆的棉花、青藏地区的河谷农业、江南丘陵的立体农业、北京郊区的乳产品生产形成的主导因素,对应正确的是( )
A.水源-地形-热量-技术 B.光照-热量-市场-水源
C.水源-热量-地形-市场 D.热量-光照-技术-市场
(2021高一下·大连期末)随着5G、物联网、大数据技术的深化应用,“云上农业”助力乡村振兴,腾云驾“物”助力推进现代农业建设。比如浙江遂昌立足“生态+”,尝试以“互联网+”为媒介,让游客认购稻田再托管给村民,一头是农民直播,一头是网友“云监工”,无形中走出宣传和销售两条路径,为农民实现增收。据此完成下列小题。
5.“云上农业”的发展主要借助( )
A.网络技术的发展 B.销售模式的转变
C.消费模式的转变 D.生产模式的转变
6.“云上农业”的发展使( )
A.农业布局受地理空间限制减弱 B.交通对农业区位选择影响减弱
C.农民更加注重农产品品质提高 D.农产品单产提高,实现增收
(2021高一下·吕梁期末)酒泉市是典型的戈壁绿洲城市,耕地和绿洲资源稀少。近年来,酒泉市出台奖补和扶持政策,以高效节能日光温室为载体,加大科技投入,生产特色农产品,建成国家级戈壁农业示范基地。玉门镇的农业示范园在建造温室大棚时,先将地面深挖2米,再回填1米深的客土(指别处的土壤),有效的克服了不利自然条件的影响。
图示意酒泉市位置。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7.酒泉市发展戈壁农业的限制性因素是( )
A.日照时间长、光照强 B.昼夜温差大
C.气候干旱,降水少 D.大气透明度高
8.玉门镇农业示范园区建造温室大棚时深挖填土的原因是( )
A.保证土层疏松 B.降低地表海拔
C.增大昼夜温差 D.增加土壤厚度
9.该区域农业可持续发展措施正确的是( )
A.以满足本地市场为主 B.提高空运水运保鲜技术
C.依靠互联网销售平台拓宽市场 D.聚焦中低端市场为主
10.(2021高一下·金台期末)东北的耕地适于大规模机械化耕作,其主要原因是( )
A.地广人稀 B.土壤肥沃
C.降水丰沛 D.农业机械化程度高
(2021高一下·南海期末)下图为某农作物分布地理信息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1.该农作物最有可能是( )
A.水稻 B.小麦 C.大豆 D.棉花
12.利用灌溉技术,能最大幅度提高种植规模的地区是( )
A.① B.② C.③ D.④
(2021高一下·湘西期末) 2017年9月29日,青岛海水稻研究发展中心白泥地实验基地的“海水稻”开镰收割。“海水稻”是指在盐碱地上生长的水稻,是耐盐碱水稻的形象化称呼。经评测,该基地“海水稻”耐盐碱性好,矿物质含量比普通稻米更高,又没有普通稻米的病虫害,是天然有机食品。
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3.实现“海水稻”规模化种植的决定性因素是( )
A.生产技术的发展 B.盐碱地的改良
C.市场需求的变化 D.运输条件的改善
14.与常规水稻相比,对该基地“海水稻”品质影响最大的自然因素是( )
A.土壤肥力 B.太阳光照 C.昼夜温差 D.降水量
15.我国适合种植“海水稻”的地区可能位于( )
A.长江中下游平原 B.华北平原
C.青藏高原 D.四川盆地
二、综合题
16.(2022高一下·枣庄期末)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土壤厚度是指土壤母质层以上到土壤表面的垂直深度,一般为数十厘米到两米,因其直接影响水分和养分贮存量的多寡而成为土壤退化及土地生产力水平评价的一个重要指标。一般来说,表层土壤厚度小于20cm的土地不适宜农业耕作。
材料二:北京密云县北部群山起伏,地势较高,占全县面积的90%左右,南部为开敞的冲积平原。某研究团队采用抽样调查法研究该县山区土壤厚度特征,采样点分布及土壤厚度(如图1所示)。该团队通过数据整理、分析,绘制出该县北部山区土壤厚度与坡度、坡向和植被覆盖度的关系图(图2)。最终,作出了该县山区不宜发展耕作业的土地利用评价。
(1)指出该县山区阴坡土层厚度特征(与阳坡相比),并分析其成因。
(2)推测研究团队作出该县山区不宜发展耕作业的理由。
17.(2021高一下·商丘期中)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要求。
魔芋是热带、亚热带作物,喜温喜湿,忌高温怕涝。贵州西部某区域(阴影所示)地处乌蒙山山区,海拔在1234米~2897米,喀斯特地貌发育,环境承载力低、人口容量小,曾属于国家级贫困地区。当地家庭有种植魔芋的传统,2015年该地成立了农民专业合作社,由合作社统一提供种芋、有机肥、栽培与管理技术等,开展魔芋精粉加工与销售活动。随着魔芋产业的快速发展,该地实现了脱贫致富。
(1)简述该区域环境人口容量小的主要原因。
(2)根据魔芋生长习性,分析当地利于魔芋种植的自然条件。
(3)说明“农民专业合作社"对当地魔芋产业发展的积极影响。
答案解析部分
【答案】1.B
2.A
【知识点】农业区位因素及其变化;农业发展的方向与措施
【解析】【点评】技术是农业发展的支撑条件。机械化可以提高农业生产效率,缓解农业劳动力不足。保鲜冷藏技术可扩大农产品的销售范围。保温技术扩大了某些农作物的种植范围,提高了复种指数。化学生物技术可为农业生产提供良种、化肥、农药等,提高农业产出。
1.新加坡为岛国,国土面积狭小,耕地资源有限,人口密度大,虽然农业科技水平较高,但农产品总产量有限,农产品自给率一直很低,B正确;新加坡海运等交通便利,政策支持农业发展,AC错误;当地为热带雨林气候,水热充足,D错误。故答案为:B。
2.都市农场就是在城内小区和郊区建立小型的农、林、牧生产基地,我们可观赏到一些农作物种植场景,增加城市绿化面积,改善城市生态环境,A正确;都市农场主要是为城市提供了部分时鲜农产品,粮食还是要大量进口,B错误;由材料可知,新加坡农业用地有限,农产品自给率低,故不可能出现农业大量出口,C错误;都市农场采取集约化经营,规模不一定很大,D错误。故答案为:A。
3.【答案】D
【知识点】大气的受热过程;农业发展的方向与措施
【解析】【分析】春节前后,浙江气温较低,在种植毛竹的地表覆盖厚厚的稻草、竹叶等,可以起到类似棉被的保温作用,延缓地面辐射的散失,提高地温,满足作物生长所需的热量条件,使得居民可以在春节前收获冬笋,D正确;此技术没有改变大气的状况,所以无法增强大气辐射,A错误;延缓地面热量散失,故减弱了地面辐射总量,B错误;大气逆辐射的作用是对地面起到保温作用,稻草、竹叶等阻挡了大气逆辐射,不利于保温,且稻草、竹叶等起到保温作用的原因是延缓地面辐射的散失,C错误。故答案为:D。
【点评】运用大气受热过程的原理,可分析农业实践中的一些现象。如黑色遮阳网可削弱太阳辐射,降低温度,减少水分蒸发。温室大棚可减少大气辐射散失热量,使大棚内气温升高。农田覆盖无色透明地膜,可减少地面辐射散失热量,利于土壤保温。黑色地膜透光率较低,可减少土壤水分蒸发。银灰色地膜可增加地面反射光,利于果实着色。
4.【答案】C
【知识点】农业区位因素及其变化
【解析】【分析】我国南疆地区降水稀少,气候干旱,影响这里种植业(包括棉花)发展的主导因素是灌溉水源;青藏高原海拔高,气温低,热量不足,河谷地区,热量较为充足;江南丘陵的立体农业与地形有关;北京经济发达,市场需求量大,C正确。故答案为:C。
【点评】影响农业区位的因素分为自然条件和社会经济因素:
1.自然条件包括:气候、水源、地形、土壤、热量、光照、温差。
2.社会经济因素包括:市场需求、交通、国家政策、农业生产技术、劳动力。
【答案】5.A
6.C
【知识点】农业区位因素及其变化
【解析】【点评】 随着5G、物联网、大数据技术的深化应用,“云上农业”助力乡村振兴,腾云驾“物”助力推进现代农业建设。比如浙江遂昌立足“生态+”,尝试以“互联网+”为媒介,让游客认购稻田再托管给村民,一头是农民直播,一头是网友“云监工”,无形中走出宣传和销售两条路径,为农民实现增收。
5.依据材料可知,“云上农业”的发展的背景是5G、物联网、大数据技术等网络技术的深化应用,A项符合题意;“以互联网+”为媒介”,“云上农业”的发展改变了农产品的销售模式;“游客认购稻田再托管给村民”改变了客户消费模式;“网友“云监工””等信息表明“云上农业”改变了农民的生产模式生产模式,以上分析说明是“云上农业”的发展,改变了农业的销售模式、消费模式、生产模式,故B、C、D三项与题意不符,故答案为:A。
6.依据材料信息分析可知,“游客认购稻田再托管给村民”,“网友“云监工””等信息表明“云上农业”改变了客户的消费模式和农民的生产模式,农民为实现增收,将更加注重农产品品质提高,故C项正确;因为“云上农业”主要是促进了销售模式、消费模式、生产模式的改变,所以对农业布局、农产品单产提高的影响不大,故A、D与题意不符;由于互联网技术促进了农产品销售模式的转变,使农产品的销售范围扩大,交通对农业区位选择影响会进一步增强,故B项错。综合上述分析,故答案为:C。
【答案】7.C
8.D
9.C
【知识点】农业区位因素及其变化
【解析】【点评】影响农业区位的因素分为自然条件和社会经济因素:
1.自然条件包括:气候、水源、地形、土壤、热量、光照、温差。
2.社会经济因素包括:市场需求、交通、国家政策、农业生产技术、劳动力。
7.酒泉市位于我国的西北内陆,是温带大陆性气候,日照时间长、光照强, 昼夜温差大,晴天多,大气透明度高,ABD是发展戈壁农业的优势,C降水少是限制性因素,选C。
8.建造温室大棚时深挖填土是因为玉门镇戈壁荒滩沙石多且厚度大,土壤层发育欠佳,填土可以补充作物生长必需的土壤;土壤具有保温作用,当地昼夜温差大,冬季温度低,深挖填土可以保土温,使作物成活率高。故答案为:D,据以上分析可知,ABC排除。
9.戈壁农业生产成本高,因此戈壁农业要面向高端市场,打造特色品牌,D错;从销售来看,戈壁农业产品以鲜活果蔬为主,但距离大市场较远,因此需要提升农产品运输效率和冷藏保鲜技术,开拓附近市场及中亚市场,建立“互联网+”物流销售网络。当地降水稀少,水运条件差,选C,AB选项可排除。
10.【答案】A
【知识点】农业区位因素及其变化
【解析】【分析】东北地区平原广阔,地势平坦开阔,地广人稀,土地连片,适合大规模机械化耕作,A符合题意;土壤肥力和降水多少与大规模机械化耕作关系不大,且东北地区并不具有降水丰沛的整体特征,排除BC;农业机械化程度高是适于大规模机械化耕作的结果,而不是适合大规模机械化耕作的原因,排除D。故答案为:A。
【点评】影响农业的区位因素:
(1)自然因素:
① 地形:高度:平原适宜耕作业;山地适宜畜
坡度:大于25°不适合种植业。
② 气候:光照、热量(温差)、水分。
③ 土壤:农作物生长的物质基础。
④ 水源
(2)社会经济因素:
① 市场:市场需求量最终决定农业生产的类型和规模。
② 交通运输:方便快捷的交通运输。
③ 国家政策:国家对农业的干预手段。
④ 劳动力:价格、素质
⑤ 工业和农业协作:工业——机械化,土地价格。
⑥ 生活习惯、历史因素:类型
⑦“三废”、化肥、农药:产量及销售,如绿色生态农业
⑧ 农业技术、科技
⑨ 经过的城市与工业区:市场
【答案】11.A
12.B
【知识点】农业区位因素及其变化
【解析】【点评】农业区位因素的分析方法:
(1)总体评价法:该种方法常用于分析某一区域图中某种农业发展的条件。该类问题解答的基本方法:一是全面思考(各因素),重点评析(主导因素),条理清晰;二是利弊均等,客观公正。
(2)关键因素法:从影响某种农业区位的众多因素中,找出该种农业发展的关键区位因素。关键区位因素可分为主要区位因素、主导因素和限制性因素三类。
(3)发展分析法:农业生产活动及其影响因素处在不断的发展变化中,我们必须以发展的眼光动态地分析农业区位因素的发展变化。
(4)比较分析法:找出两种农业生产活动或两地区农业区位因素的异同点,并分析其对人类活动的影响。
11.由图可知,该农作物在季风气候区种植规模最大,因此最有可能是水稻,A项正确。小麦和大豆主要分布在温带地区,应该在温带季风气候区种植最多,BC项错误。棉花喜欢光照充足的地区,并不是在亚热带季风气候区最多,而是在暖温带分布最多,D项错误。故答案为:A。
12.②为地中海气候区,夏季炎热干燥,热量条件能够满足水稻生长,但降水较少,水源缺乏,利用灌溉技术,改良水源条件,能大幅度提高种植规模,B项正确。①地区属于温带海洋性气候,水源充足,④地区属于亚热带季风气候,水源充足,对①④两地来说,水源并不是限制因素,利用灌溉技术并不能最大幅度提高种植规模;③地区为温带季风气候,水分条件有时候会成为水稻种植的限制性因素,但热量条件才是限制水稻大规模种植的最主要因素,所以利用灌溉技术也并不能最大幅度提高种植规模;ACD错误。故答案为:B。
【答案】13.A
14.D
15.B
【知识点】农业区位因素及其变化
【解析】【点评】农业区位因素的分析方法:
(1)总体评价法:该种方法常用于分析某一区域图中某种农业发展的条件。该类问题解答的基本方法:一是全面思考(各因素),重点评析(主导因素),条理清晰;二是利弊均等,客观公正。
(2)关键因素法:从影响某种农业区位的众多因素中,找出该种农业发展的关键区位因素。关键区位因素可分为主要区位因素、主导因素和限制性因素三类。
(3)发展分析法:农业生产活动及其影响因素处在不断的发展变化中,我们必须以发展的眼光动态地分析农业区位因素的发展变化。
(4)比较分析法:找出两种农业生产活动或两地区农业区位因素的异同点,并分析其对人类活动的影响。
13.根据材料可知,“海水稻”是一种可以在沿海滩涂和盐碱地上生长,利用海水灌溉的新品种,其试验推广成功并规模化种植取决于科技水平的发展,A正确;“海水稻”属于对水稻品种的改良而不是对盐碱地的改良,B错;“海水稻”的规模化种植主要依赖于生产技术,与运输条件改善关系不大,也不是市场需求的变化,CD错。故答案为:A。
14.与常规水稻相比,“海水稻”耐盐碱性好,矿物质含量高,若降水量过大会降低矿物质含量,直接影响“海水稻”的品质,D正确;“海水稻”在盐碱地生长,土壤肥力对其品质影响较小,A错;相比于降水量而言,太阳光照和昼夜温差不是对其品质影响最大的因素,排除BC。故答案为:D。
15.“海水稻”的特点是耐盐碱,我国华北平原有大量盐碱地,适合种植“海水稻”,其他地区都不符合该条件。故答案为:B。
16.【答案】(1)特征:(与阳坡相比,)阴坡土层较厚。成因:阴坡蒸发量小,土壤含水量大,植被覆盖率高:促进了土壤发育,减轻水土流失。
(2)土壤厚度整体较薄;地形起伏较大,坡地多:夏季多暴雨,发展耕作业易加重水土流失。
【知识点】成土因素;农业区位因素及其变化
【解析】【分析】(1)由图2中右边图可知,该地区土壤厚度阴坡厚,阳坡薄。结合土壤形成的因素进行分析:阴坡与阳坡相比,太阳辐射弱,气温较低,蒸发量小,土壤含水量大,植被覆盖率高,枯枝落叶多,有利于土壤的形成与发育;同时植被覆盖率高,保水保土的能力强,减少了流水对土壤的侵蚀,减轻水土流失,有利于保持土壤厚度,存进了土壤的发育。
(2)考查农业的区位因素,耕作业发展的自然条件可以从气候、地形、土壤、水源等方面进行分析。该地区主要为山区,地势起伏大、坡度较大且位于季风气候区,降水集中多暴雨,若发展耕作业容易造成水土流失;由图a可知,该地区土层整体厚度较薄,土壤贫瘠,土壤肥力较低,不利于耕作业的发展。
【点评】成土母质主要从土壤质地影响土壤形成和发育的;生物主要从土壤有机质的制造、分解方面影响土壤的形成和发育;气候影响着土壤形成的速度和厚度,影响着土壤有机质的积累。地形通过淋溶、侵蚀影响土壤有机质含量;时间影响着土壤有机质的积累,人类活动通过改变某一种成土因素或各因素间的关系,来改变和控制土壤发育和演化方向的。人类活动对土壤形成和发育的影响作用和影响程度在加大。
17.【答案】(1)地处山区,耕地资源贫乏;喀斯特地貌广布,土壤贫瘠、生态环境脆弱;地处西南内陆山区经济、科技水平较低;地处内陆山区,区域开放程度较低。
(2)亚热带季风气候,温暖湿润(或雨热同期);海拔较高,无过高温度;地处云贵高原,气温日较差较大,利于有机质积累;山区(或多坡地),排水条件较好。
(3)统一提供生产资料,保障魔芋种植的标准化;提供技术指导,提高生产的科学性和产量;专业化生产及延长产业链,提高效益;拓宽产品销售渠道,保障市场销售的畅通。
【知识点】区域资源环境承载力;农业区位因素及其变化;农业发展的方向与措施
【解析】【分析】(1)区域资源环境承载力主要受到当地的自然环境、自然资源以及区域的开放程度、经济技术水平和社会文化等因素的影响。根据题意,当地咯斯特地广布,自然环境脆弱,容易遭到破坏;地处乌蒙山山区,加上喀斯特地貌,土壤贫瘠,耕地资源贫乏,区域资源环境承载力较低;地处西南内陆山区经济、科技水平较低;地处内陆山区,区域开放程度较低。因此该区域人口容量较小。
(2)根据题意,魔芓喜温喜湿,忌高温怕涝。当地有利于种植魔芋的自然条件,一定是满足了这样的需求。当地地处亚热带季风气候区,雨热同期,水热条件适合魔芋生长;地形上地处山区,排水条件好,不易受到洪灾侵害;地处云贵高原,海拔高,没有太过高温的天气,且气温日较差较大,利于有机质积累。
(3)根据题意,当地魔芋的种植一开始是以家庭种植和手工作坊加工魔芋粉为主,生产分散,品质不一,技术水平较低,市场内部争较强。所以“农民专业合作社”有利于统一提供生产资料,保障魔芋种植的标准化、规范化提高整体的品质。同时为魔芋种植提供技术指导,提高生产的科学性,保障产量。也提供了专业化、集约化的生产,提高效益。还可以拓宽产品销售渠道,保障市场销售的畅通,减小內部竞争。
【点评】影响人口容量的因素主要有资源丰富程度、科技发展水平、经济发达程度、对外开放程度、人口受教育水平、消费水平、技术水平、资源基础和环境变化趋势等.其中,只有消费水平与环境人口容量是负相关的关系,其他各要素与环境人口容量是正相关的关系.
1 /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