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省青桐鸣2023-2024学年高二下学期三月大联考历史试题(图片版,含解析)

文档属性

名称 河南省青桐鸣2023-2024学年高二下学期三月大联考历史试题(图片版,含解析)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6.8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24-03-28 19:00:15

文档简介

2025届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
青桐鸣高二联考评分细则
历史
17.(12分)
(2)推动了英国农产品商品化:促进了英国
【答案】(1)征税标准由以人丁为主到以田
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为英国工业革命准
亩和资产为主;徭役从赋税中独立;一体户
备了市场条件:有利于英国的社会转型。
籍形式被打破;征税时间变化。(每点
(每点2分,任答3点得6分)
2分,任答3点得6分)
(2)土地兼并严重;商品经济发展;社会流
20.(12分)
动加速:国家财政的盈亏。(每点2分,任
【答案】示例:
答3点得6分)
观点:世界古代诸多文化在交流碰撞中推
动人类文明演进。(2分)
18.(16分)
阐述:公元前4世纪晚期,亚历山大在灭亡
【答案】(1)以救亡图存为宗旨;服务于变法
波斯后,继承了波斯帝国的基本制度并推
革新:学校类型多元化:注重塑造新国民。
广希腊文化:公元前后,汉朝和罗马帝国通
(每点2分,任答3点得6分)
过丝绸之路间接地进行经贸和文化交流:
(2)表现:倡导和建设民主科学实用的新教
8世纪的阿拉伯继承和融合了北非、西亚
育:形成各种教育思潮和教育运动;批判传
希腊、罗马以及印度文明的传统,并将中国
统教育:中国教育开始融入世界教育发展
的火药、印度的数字符号传入欧洲,成为东
潮流。(每点2分,任答3点得6分)》
西方文明交流的桥梁;拜占庭帝国地处亚
原因:民族资本主义发展;新文化运动的推
非欧三洲交界处,不仅继承古希腊、罗马文
动:西方近代教育思想的传人;中国教育家
化,还融汇了基督教文化和来自西亚、北非
和学者的积极探索。(每点2分,任答2点
的文化。(8分)
得4分)
总之,古代世界诸多文化并不是封闭、孤立
地各自发展,而是在对话和交流中,自身不
19.(12分)
断进步,推动人类文明演进。(2分)
【答案】(1)商业贸易市场分布广泛;地区性
评分说明:“示例”仅作阅卷参考,不作为唯
商业贸易中心形成:三位一体的国内市场
一的标准答案。若考生从其他角度作答,
体系形成;制造业产品的出口占比较大。
且言之成理,也可酌情给分。
(每点2分,任答3点得6分)
·历史评分细则(第1页,共1页)·2025届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
青桐鸣高二联考参考答案
历史
1.D【解析】根据材料关键信息“周王经常行
妇女,一律不再受到亲生父母弃市罪的连
至畿内大贵族都邑宫庙所在地…举行册
坐”等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晋代《泰始律》
命、赏赐等政治活动”“在王畿之外,周王通
将血缘关系的亲疏作为刑事法律上量刑的
过频繁的巡省活动对诸侯、邦伯加以管控”
标准,使儒家的礼仪制度与法律的适用结合
等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西周时期分封制加
在一起,推动了律令儒家化的发展,故B项
强了对地方的管理,故D项正确。材料无法
正确。德治与法治之争发生在春秋战国时
体现统治阶级内部矛盾缓和,排除A项。材
期,排除A项。《唐律》标志着中华法系的完
料没有原始民主传统的相关信息,排除
备,排除C项。材料没有基层教化的相关信
B项。中央集权体制起源于秦朝,这与材料
息,排除D项。故选B项。
所述时间明显不符,排除C项。故选D项。
5.D【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唐代后期大运河的
2.C【解析】本题主要考查春秋战国时期以人
作用。从表中可见,唐代后期大运河运到关
为本的思想。老子提倡“以百姓心为心”,孟
中的粮食越来越少,这反映出当时藩镇割据
子提倡制民恒产,荀子主张富民、养民,可见
和国势衰落,政局变化阻碍了漕粮运输,故
中华传统文化重视以人为本,故C项正确。
D项正确。漕粮运输不属于国内商业贸易,
仁政是孟子的思想主张,春秋战国时期的老
故排除A项。经济重心南移最终完成是在
子、孟子和荀子提倡民本思想,不能据此得
南宋时期,故排除B项。唐代江南经济地位
出统治阶级重视民众需求,故排除A项。仅
日益重要,而关中对其经济也越来越倚重而
凭道家与儒家都提倡民本,不能得出道家主
不是弱化,故排除C项。故选D项。
张影响儒学发展、学术文化融合趋势明显,
6.C【解析】根据材料关键信息并结合所学知
故排除B、D两项。故选C项。
识可知,设置于边疆民族地区的军民府军民
3.A【解析】本题主要考查东汉医学家张仲
兼治、文武并存,这有利于提高边疆治理的
景。张仲景对东汉末年人口伤亡感到痛心,
军事效能,故选C项。材料没有改土归流的
他著成医书要“上以疗君亲之疾,下以救贫
相关信息,排除A项。“消除了分裂割据的
贱之厄”,可见他具有仁爱济世的思想,故
隐患”说法绝对,排除B项。D项表述与材
A项正确。材料看不出张仲景痛恨社会政
料主旨不符。故选C项。
治黑暗,故排除B项。材料也不涉及教化百
7.A【解析】根据材料信息可知,相较于近代
姓,故排除C项。材料并未显示张仲景强调
欧美国家宪法中有关政府权力的分类,20世
保护小农的重要,故排除D项。故选A项。
纪初孙中山关于宪法中政府权力分类的设
4.B【解析】根据材料关键信息“进一步缩小
想,突出了弹劾权和考试权,结合所学知识
了亲属株连的范围”“凡养子、养女以及出嫁
可知,考试是为了选拔官员,弹劾是为了监
·历史答案(第1页,共4页)·2025届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
高二联考
历史
全卷满分100分,考试时间75分钟。
注意事项:
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已的姓名、班级、考场号、座位号、考生号填写在答题卡上。


2.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
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回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试卷
上无效。
3.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一、选择题:本题共16小题,每小题3分,共48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
题目要求的。
1.据记载,西周时期,周王经常行至畿内大贵族都邑宫庙所在地,与隶属于大贵族的中下级贵族会
面并举行册命、赏赐等政治活动。在王畿之外,周王通过频繁的巡省活动对诸侯、邦伯加以管
控,并且在巡省过程中处理涉及邦伯、诸侯本人的一些纠纷事件。这表明当时
()
A.统治阶级内部矛盾缓和
B.原始民主传统依然发挥作用
C.中央集权体制已经形成
D.分封制加强了对地方的管理
2.下表是某学者整理的春秋战国时期诸子的部分思想观点,其意在说明
思想观点
出处
“圣人常无心,以百姓心为心。善者,吾善之;不善者,吾亦善之,德善。”
《道德经》
“无恒产而有恒心者,惟十为能。若民,则无恒产,因无恒心。”
《孟子》
“不富无以养民情,不教无以理民性。”
《荀子》
A.民众需求受到统治阶级重视
B.道家主张影响儒学发展
C.中华传统文化重视以人为本
D.学术文化融合趋势明显
签3东汉末年,连年混战,民弃农业”,许多人死于传染病,其中伤寒病居多。对此,张仲景若《伤寒
论》,“上以疗君亲之疾,下以救贫贱之厄,中以保身长全,以养其生”。这说明张仲景()
历史试题第1页(共8页)
A.具有仁爱济世的思想
B.痛恨社会政治的黑暗
C.借助行医来教化百姓
D.强调保护小农的重要
4.晋代《泰始律》将曹魏《新律》所规定的新五刑七种三十七等简化为五种二十余等,还进一步缩小
了亲属株连的范围,除了谋反大罪之外,凡养子、养女以及出嫁妇女,一律不再受到亲生父母弃
市罪的连坐。这一法律文件
()
A.缓和了德治与法治之争
B.推动了律令儒家化的发展
C,标志着中华法系的完备
D.凸显了对基层教化的重视
5.下表所示资料能够反映出唐代后期
资料
出处
唐德宗建中元年,江淮“岁入米数十万斛,以济关中”。
《唐会要》
唐宪宗“(元和)初,江淮米至渭桥者(长安附近粮仓,又称渭仓)才二十万斛”。
《新唐书》
唐宣宗大中五年二月(847年),江淮“漕米四十万斛,其能至渭仓者,十不三四”。
《旧唐书》
A.藩镇割据阻断国内商业贸易
B.经济重心南移最终完成
C.关中对江南的经济依赖弱化
D.政局变化阻碍漕粮运输
6.明朝建立之初,规定民户立民籍,由布政使司系统管理;军户立军籍,由都司卫所系统管理。但
设置于边疆民族地区的军民府则是例外,具有军民兼治、文武并存的双重特性,赋予其较普通府
更为重要的政治地位和权责。军民府的设立
()
A.有助于扩展改土归流的范围
B.消除了分裂割据的隐患
C.提高了边疆治理的军事效能
D.混淆了户籍管理的分类
7.下面图1为近代欧美国家宪法中有关政府权力的分类,图2为20世纪初孙中山关于宪法中政府
权力分类的设想。据此推知,孙中山的设想
()
立法权
「立法权—兼弹劾权
行政权
外国宪法行政权—兼考试权
五权宪法司法权
司法权
弹劾权
考试权
图1
图2
历史试题第2页(共8页)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