雅礼中学2024 届高三综合自主测试(一)
地 理 试 卷
注意事项:
1. 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上。
2. 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回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3. 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一、选择题(本题共 16 小题,每小题3分,共 48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沈阳市铁西区是传统老工业区,因传统产业的衰落,铁西区成为沈阳市较大的人口外迁区之一。2000年初,随着沈阳市主城区的扩大,铁西区产业园以服从城市宏观规划为原则,不断进行功能区优化。在2019年,铁西区实现了近10年来的人口首次回流。下图分别示意1989年和 2019年铁西区产业园功能区分布。据此完成1-3 小题。
1. 铁西区产业园功能区实现转型的主要驱动力是
A. 市场需求 B. 城市规划
C. 经济效益 D. 文化内涵
2. 铁西区产业园在功能区转型过程中
A. 注重功能区空间扩建
B. 引入创意产业内驱发展
C. 主流商业文化为主题
D. 多元化商业结构为目标
3. 铁西区产业园功能区转型对区域发展的影响主要表现在
①产业优化转型,带动劳动力就业
②人口结构优化,人口问题缓解
③土地结构优化,土地利用率提升
④功能区优化,功能区职能分化
A. ①②③ B. ②③④ C. ①③④ D. ①②④
地理(YL) 试题 (第 1 页, 共 8 页)
有研究表明,昼夜温差小有利于蛋白质的积累,弱筋小麦蛋白质含量高。河南省淮滨县地处淮河流域,农民种植小麦历史悠久。当地5月降水较多,利于弱筋小麦生长,当地却少有种植。2006年, 当地政府抓住国内外弱筋小麦供不应求的时机,推动农民从外地引种弱筋小麦,但农民种植热情不高。2020年,当地政府通过引进多家知名食品企业入驻并采用股份合作等方式让农民参与第二、三产业,之后农民种植热情高涨。目前淮滨县弱筋小麦的种植面积占比达90%。据此完成4-6题。
4. 淮滨县5 月降水多利于弱筋小麦生长,是因为较多的降水能
A.减少大气颗粒物 B. 降低白天温度
C.增强地面辐射 D.增强大气散射
5.与2006年相比,2020年农民种植弱筋小麦热情转变的主要原因是
A.市场需求增加 B.单产提高
C.种植技术提高 D.收入增加
6. 多家知名食品企业入驻,直接导致淮滨县农业
A.商品率提升 B.种植结构改变
C.耕地面积扩大 D.机械化水平提高
碳排放权交易指把二氧化碳排放权视为商品,企业间通过市场手段进行排放交换,从而达到控制排放总量的目的。我国《碳排放权交易管理办法(试行) 》于2021年2月1日起实施。下图为碳排放交易原理示意图。读图,完成7-8题。
7. 若图中甲、乙两企业均为钢铁厂,且获得等量碳排放配额,以下推断最可能正确的是
A.企业甲能源使用效率高
B.企业乙占地面积更小
C.企业甲碳排放总量更大
D.企业乙交通运输量更少
8. 该办法的实施可促进我国
A.轻工业企业生产规模下降
B.高科技企业空间集聚增强
C.重工业技术研发投入增加
D.企业之间的生产联系减弱
下表示意2020年我国中部某县农村人口和农业劳动力年龄结构。据此完成9-10 小题。
类别 农村人口年龄结构 农业劳动力年龄结构
<45岁 58.5% 21.2%
地理(YL) 试题 (第 2 页, 共 8 页)
45~60岁 25.2% 43.6%
>60岁 16.3% 35.2%
9. 形成该县农业劳动力年龄结构特征的最主要原因是
A. 农业机械化水平低
B. 人均寿命延长
C. 人口自然增长率低
D. 人口迁移率高
10. 该县农业劳动力年龄结构特征带来的主要影响是
A. 农业收入比重增加
B. 农业经济效益提高
C. 农村土地撂荒严重
D. 农业复种指数增加
彩虹是阳光射入空气中的小水滴后经色散和反射而成的一种光学现象。只要空气中有一定数量的水滴,而阳光正在观察者的背后以低角度照射,在较暗的背景下便可能观察到彩虹。元旦,在北京时间14:00 左右,小明在武汉(30°N,114°E) 江滩边欣赏喷泉时有幸看到喷泉上形成了彩虹。小明想提前与纽约(49°N,75°W)的朋友约好后,第二天将此彩虹美景直播分享给他。 下图示意武汉江滩喷泉位置。 据此完成11-13题。
11. 小明当时是站在M 处看到的彩虹,彩虹最可能被清晰看到的位置是
A.甲 B.乙
C.丙 D.丁
12. 下列北京时间中,最适宜小明为他在纽约的朋友直播分享喷泉彩虹的是
A.6: 00 B.10: 00
C.14: 00 D.18: 00
13.如果小明7月初故地重游,并希望看到大致相同的彩虹出现在与元旦节大致相同的位置,那么小明观看时间和站立地点应
A.白天任何时刻都可,地点变换
B.时间比原时刻推迟,地点不变
C.保持原时刻不变化,地点不变
D.时间需提前至早上,地点变换
赛里木湖(约 2 071 米) 与艾比湖(约 189米) 位于新疆西北部。某学者以2000年为初始年份,以5年为周期分析赛里木湖与艾比湖面积的动态变化状况,对两大湖泊不同方向上水面变化(扩张或缩减) 程度进行了一定量化(变化值介于0—1,数值越大,水面边界与初始监测状态差异越大) 分析。 图1与图2分别为 2005—2020 年赛里木湖和艾比湖面积动态度以及不同方位水面边界变化程度图。据此完成14-16题。
地理(YL) 试题 (第 3 页, 共 8 页)
注:湖泊面积动态度 和Ub分别指湖泊某一监测期内期初和期末的面积,T为监测时间间隔)。
14. 图示时段内
A.赛里木湖面积先减小后增大
B.艾比湖面积持续不断地减少
C.赛里木湖东部水域整体减少
D.艾比湖西北部水域增加明显
15. 导致两大湖泊不同方位水面边界变化程度差异的主导因素为
A.地形
B.径流
C.气候
D.人类活动
16. 以上湖泊面积变化最能反映
A.赛里木湖流域的气温升高
B.艾比湖流域的降水增多
C.艾比湖流域的蒸发加剧
D.两大湖泊汇入径流减少
地理(YL)试题 (第4 页 , 共 8 页)
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4小题,共52分)
17. 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12分)
埃塞俄比亚位于非洲东部, 首都亚的斯亚贝巴,总人口1.12亿(2021年10月) , 城镇人口不足2000万,亚吉铁路(亚的斯亚贝巴—吉布提) 成为其主要出海通道。埃塞俄比亚经济以畜牧业为主,牛、马等大型牲畜占比大。制鞋业是埃塞俄比亚重点引进的工业部门,产品主要销往欧洲市场,厂家大部分来自中国的产业转移。下图是埃塞俄比亚区位略图,亚的斯亚贝巴附近制鞋企业高度集中。
(1) 埃塞俄比亚引进制鞋业的原因与本国国情及制鞋业特点密切相关,据此指出埃塞俄比亚国情及与之关联的制鞋业特点。 (6分)
(2)简述亚的斯亚贝巴吸引制鞋企业集中分布的区位条件。 (2分)
(3) 说明埃塞俄比亚制鞋业对牧区发展的促进作用。 (4分)
地理(YL) 试题 (第 5 页, 共 8 页)
18. 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4分)
塔里木河下游地区地下水的主要补给水源是区域内的河道,地下水直接影响地表植物的类型及覆盖率。该区土壤分布随水文和地形条件的变化具有一定的规律性,由河流向两侧横向看,河漫滩与河流阶地盐分表聚现象明显; 离河道较远的地段没有盐分的表聚现象。20世纪50年代以来,塔里木河上游大量开垦新灌区,导致河流水质恶化,塔里木河流域下游生态环境恶化, “上游开荒、下游撂荒”的现象日趋普遍。针对上述问题,当地政府以塔里木河流域为整体,通过“以水定地”的方法促进社会经济和自然生态系统的协调发展,取得了良好的效果。下图为塔里木河下游地区剖面图。
(1)说明由河流向两侧横向看,塔里木河下游地区土壤盐分表聚现象空间差异的原因。(4分)
(2) 与河漫滩地区相比较,塔里木河两侧阶地上乔、灌木等多年生木本植物的数量偏多,草本植物偏少,请分析产生这种现象的原因。 (4分)
(3)结合材料信息,论述当地采用“以水定地”的方式促进经济生态协调发展的合理性。 (6分,角度全面、逻辑清晰、表述准确。 )
地理(YL) 试题 (第 6 页, 共 8 页)
19. 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4分)
祁连山中段北坡某小流域植被分布呈明显的垂直地带性(图1) ,该流域7月平均气温为10—14 ℃,年降水量为290—467毫米,年均蒸发量超1 000毫米。青海云杉生长适应性强,是该流域森林草原带的主要森林种群, 呈斑块状分布在海拔2700—3 300米的阴坡、半阴坡,近半个世纪以来基本没有被采伐和抚育。青海云杉林在各海拔区段森林结构特征差异显著,3 100—3 300 米处树高、 植株密度最小,胸径和冠幅 (树木的南北和东西方向宽度的平均值) 最大。图2示意该流域内青海云杉林不同海拔处根、枝、 干、叶生物量占比。
(1)分析青海云杉林主要分布在该流域2700—3 300米阴坡、半阴坡的原因。 (6分)
(2) 比较2 800—2 900米与3 100—3 300米处青海云杉林根生物量占比的差异,并分析其原因。(4分)
(3)若该区域气候暖湿化持续,推测该流域青海云杉林分布范围的变化,并说明理由。(4分)
地理(YL) 试题 (第 7 页, 共 8 页)
20. 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2分)
第二松花江畔一处傍河区是某生物科技企业的水源地(图1) ,海拔约150米。为增加水源供应,研究人员对其进行勘测、分析,发现:该地采水井的井间距和井与井之间的干扰度有明显相关性(图2) ; 各采水井之间干扰度控制在 25%以下,开采井可正常采水。研究人员规划了井河距离50米、200米的两种新增开采方案。
(1) 说明该企业水源地潜水的优势。 (6分)
(2) 指出新增开采井方案二与方案一的差异,并分析方案二更合理的原因。 (6分)雅礼中学 2024 届高三综合自主测试(一)
地理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本题共 16 小题,每小题 3 分,共 48 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
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A【解析】据材料可知,铁西区是传统老工业区,因传统产业的衰落,2000 初开始向服
务业转型,以服从城市宏观规划为原则,不断进行功能区优化。读图可知,产业转型主要方
向为商业,这是基于市场需求的调整,说 明市场需求是主要驱动力,A 正确;获得经济效
益是转型的目的之一,城市规划是转型时要服从城市宏观规划的原则,文化内涵是转型过程
中继承和保留的特色,都不是实现转型的主要驱动力,BCD 错误,故选 A。
2、D【解析】读图可知,铁西区产业园在功能区转型过程中,由传统的钢铁生产转型成由主
体咖啡馆、文化创意产业区、读书馆、怀旧型主题餐厅、特色主题性公寓以及现代商业区构
成的多元化商业功能区,说明转型过程中以多元化商业结构为目标,以满足市场的不同需求,
D正确;功能区基本以传统工业区为主,只扩建了现代商业区,A错误;传统老工业区的主
体部分钢铁生产区改造成怀旧型主题餐厅、生活区改造成特色主题公寓,说明延续文化内涵
内驱发展,以传统商业文化为主题,而不是文化创意产业区,BC 错误,故选 D。
3、C【解析】据材料可知,在 2019 年,铁西区实现了近 10 年来的人口首次回流,说明产业
优化转型成功,带动劳动力就业,①正确,对区域人口结构影响不大,②错误;读图可知,
2019 年增加了城市主环线和现代商业区,土地结构优化,土地利用率提升,③正确;铁西
区产业园以服从城市宏观规划为原则,不断进行功能区优化,从传统工业区转变为多元化商
业区,功能区得带优化,功能区职能分化,④正确,C 正确,ABD 错误,故选 C。
4、B【解析】降水多会导致大气中的云层增加,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增强,到达地面的太
阳辐射也减少,地面辐射减弱,引起白天气温下降,昼夜温差减小,因此 B 正确,C、D 错
误;降水可促进大气中的颗粒物沉降至地面,但是该过程对气温变化影响较小,A 错误。
5、D【解析】据材料可知,淮滨县的自然条件利于弱筋小麦的生长,且小麦种植历史悠久,
因此与 2006 年相比,2020 年该地弱筋小麦单产、种植技术和国内外弱筋小麦供不应求的局
面并没有明显改变;但是食品企业入驻后,除第一产业外,农民也可以参与到第二、三产业
中,后两者的产品附加值较高,有利于提升农民的收入。故 D正确,排除 A、B、C。
6、A【解析】多家知名食品企业入驻,增加了弱筋小麦的生产量,加工后可满足市场需求,
因此农业的商品率显著提升,A正确;种植结构主要是指粮食作物和经济作物的比例,农民
改种弱筋小麦,只是改变了粮食作物的品种,因此种植结构没有直接变化,B错误;耕地面
积取决于自然条件和土地利用规划,企业入驻后工业用地增加,因此耕地面积可能不变或缩
小,C错误;入驻企业的主营业务是食品加工,对农业的机械化没有直接影响,D 错误。
7、A【解析】结合材料,碳排放量与企业的资源利用效率和生产总量有关。企业甲能源使用
效率高会使得碳排放配额有剩余,A 正确;甲、乙两企业均为钢铁厂,且获得等量碳排放配
额,证明两家钢铁厂的规模相差不大,但无法得知具体占地面积大小,排除 B;如果企业甲
碳排放总量更大,则甲企业的碳排放配额是不够的,不可能出售配额,排除 C;交通运输量
更少,碳排放量应更少,排除 D。
地理(YL)答案 (第 1 页,共 5 页)
{#{QQABAQCEggCIAIAAARhCUQUiCgKQkBCACIoGxAAMsAAACQNABAA=}#}
8、C【解析】结合材料,给企业实施碳排放配额,会促使企业加大投入,提高技术,降低碳
排放,提高资源利用效率,对我国经济发展和环境保护都有巨大的促进作用,C 正确;材料
中未提及轻工业和高科技产业,且这两种产业碳排放量较小,排除 A、B;企业间的联系性
是依据上下游关系决定的,排除 D。
9、D【解析】从表格可以看出,该县农业劳动力以中老年为主,农业劳动力老龄化现象明显,
主要是因为大量年轻人外出务工,D 正确;农业机械化水平对于农业劳动力年龄结构影响较
小,A错误;人均寿命延长、人口自然增长率对于农业劳动力年龄结构影响较小,BC 错误。
所以选 D。
10、C【解析】该县农业劳动力老龄化现象明显,农业收入比重和农业经济效益占比都下降,
农业及农村空心化现象明显,土地撂荒严重,C 正确,AB 错误;农业复种指数主要受热量条
件限制,短时间内不会发生明显变化,D 错误。所以选 C。
11、C【解析】据材料可知,彩虹要被清晰观测到的条件是空气中有小水滴,且阳光正在观
察者的背后以低角度照射,并在较暗的背景下。此时为 1 月 1 日北京时间 14:00,武汉位
于东八区,此时此地太阳方位大致位于西南方,据图中方向标可知,人站在 M 处应该面朝东
北方(背光站立)观测即可能看到彩虹,A、B 错误;丙地刚好位于 M 的东北方,且丙后面
的背景为树林,满足“较暗”的条件,利于观测彩虹,C正确;丁地背景较空旷明亮,不利
于清晰看到彩虹,D错误。
12、B【解析】由于相约时间为 1月 2 日,此时太阳直射点在南半球,北半球昼短夜长,武
汉位于东八区,当地晚于 6:00 日出,早于 18:00 日落,因此 6:00 和 18:00 都不会出现
彩虹,A、D错误;北京时间 14:00 彩虹能够出现,但此时纽约地方时大概为凌晨 1:00(武
汉和纽约大致相差 13 个小时),不合适,C 错误;北京时间 10:00 大致是纽约时间 21 时,
比较方便看直播,B正确。
13、D【解析】7 月初,小明要想看到大致相同的彩虹出现在与元旦节大致相同的位置,需
要满足 7月初某日的太阳高度与元旦节 14 时的太阳高度相近的条件,同时还要满足可能观
察到彩虹的条件(阳光在观察者的背后以低角度照射、在较暗的背景下),因此小明观看彩
虹的时间和站立地点都应有变化,A、B、C错误,D 正确。
14、B【解析】读图可知,赛里木湖湖泊面积动态度均为正值,说明赛里木湖面积呈现增加
趋势,其东部水域整体也应增加;艾比湖湖泊面积动态度均为负值,说明艾比湖面积不断地
减少,其西北部水域整体也应减少。B正确。
15、A【解析】地形的起伏和形状会影响水流的流动方向和速度。赛里木湖和艾比湖位于新
疆西北部,可能在不同方向上存在高地、低地等地貌特征,导致水流在不同方向上受地形约
束,进而影响湖泊不同方位水面边界的变化程度,A 正确。气候特征及变化、径流影响水面
高低,但不会导致水面边界变化,B、C 错误。人类活动可能对湖泊水体产生影响,例如水
资源开发、灌溉、水污染等,但不会导致水面边界的变化,D错误。
16、C【解析】由于赛里木湖位于新疆西北部,气候干旱,缺少降水,蒸发量较大,若赛里
木湖流域气温升高,会导致湖泊面积缩小,与材料不符,A 错误。艾比湖面积减小,说明其
所在流域补给水量减少,最能反映降水减少,蒸发量加剧,B 错误,C正确。根据材料,赛
里木湖面积扩大不能反映汇入径流减少,D错误。
地理(YL)答案 (第 2 页,共 5 页)
{#{QQABAQCEggCIAIAAARhCUQUiCgKQkBCACIoGxAAMsAAACQNABAA=}#}
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 4 小题,共 52 分)
17、(1)埃塞俄比亚工业基础薄弱,制鞋业技术(资金)门槛低;埃塞俄比亚就业压力大,
制鞋业属于劳动密集型产业。(6分)
(2)基础设施完善,交通便利,劳动力丰富。(2 分)
(3)为牧区(大型牲畜)皮革提供市场;消费牧区的乳肉产品;为牧区(剩余)劳动
力提供就业岗位,从而提高牧民收入。(4分)
【解析】第(1)题,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埃塞俄比亚为发展中国家,经济发展落后,工业
基础薄弱,而制鞋业技术(资金)门槛低,因此适合埃塞俄比亚引入;结合材料可知,埃塞
俄比亚人口众多,产业较少,因此就业压力大,而制鞋业属于劳动密集型产业,因此引入制
鞋业有利于减轻就业压力。
第(2)题,影响工业区位的因素有土地、原料、动力、水源、交通运输、劳动力、市场、
政府政策、环境因素、区域产业基础和生产协作条件等;结合材料可知,亚的斯亚贝巴为埃
塞俄比亚首都,经济较为发达,基础设施完善;结合图和材料可知,亚吉铁路(亚的斯亚贝
巴—吉布提)成为其主要出海通道,因此该地交通便利;亚的斯亚贝巴作为首都,人口稠密,
劳动力充足。
第(3)题,埃塞俄比亚制鞋业对牧区发展的促进作用可以从市场消耗和经济收入角度进行
分析。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制鞋业需要消耗大量的皮革,因此发展制鞋业可以为牧区(大型
牲畜)皮革提供市场,促进经济发展;埃塞俄比亚制鞋业带来了人口的集聚,因此还可以消
耗牧区的乳肉产品;埃塞俄比亚制鞋业的发展还可以为牧区(剩余)劳动力提供就业岗位,
从而提高牧民收入,促进经济发展。
18、(1)该地区全年气候干旱,蒸发旺盛。距离河道较近的地区,地下水埋藏浅;土壤颗
粒较小,毛细作用强,地下水向上运移量较多,水分蒸发、盐分积累。(距河道较远的地区,
地下水埋藏深;土壤以粗砂为主,土壤毛细作用微弱,上升水量较少,没有盐分的表聚现象。)
(4 分)
(2)阶地上不易受河水漫溢影响,植物多年连续生长概率大;阶地上地下水埋藏深,
木本植物根系深,更易存活;木本植物遮光、抢夺养分作用显著,阶地上表层盐分不易被淋
洗,表层盐分常年保持较高水平,根系浅、植株小的草本植物不易萌发、生长。(4分)
(3)必要性:随着当地人口规模的扩大、经济发展水平的提高,西北干旱区对水资源
和土地资源的需求日益增长;该区地处西北内陆,水资源匮乏,水资源成为影响土地资源开
发的最大制约性因素,迫切需要“以水定地”。生态:从整个流域角度进行水土资源合理调
配,有利于促进水资源的合理分配,防止区域性的生态环境恶化;有利于促进当地完善排灌
系统,提高水资源利用率,减少因不合理灌溉导致的土地盐碱化;“以水定地”能减少新垦
土地的无序增长,避免因短期经济效益而造成的生态环境恶化。经济:“以水定地”能够实
现水土资源的合理搭配,提高单位面积土地稳定产出,提高经济效益;能够促进土地资源的
合理开发,提高经济效益;促进技术水平改进,提升资源利用率。(6分)
地理(YL)答案 (第 3 页,共 5 页)
{#{QQABAQCEggCIAIAAARhCUQUiCgKQkBCACIoGxAAMsAAACQNABAA=}#}
【解析】第(1)题,根据材料可知,由河流向两侧横向看,河漫滩与河流阶地盐分表聚现
象明显;离河道较远的地段没有盐分的表聚现象,根据所学知识可知,这种表聚现象空间差
异是因为水盐运动强弱不同引起的。该地区全年气候干旱,蒸发旺盛。距离河道较近的地区,
地下水埋藏浅,土壤颗粒较小的河漫滩和河流阶地,毛细作用强,地下水向上运移量较多,
水分蒸发后盐分在地表积累,水盐运动强。距河道较远的地区,地下水埋藏深,土壤以粗砂
为主,土壤毛细作用微弱,上升水量较少,没有盐分的表聚现象。
第(2)题,植被的差异与其所处的环境不同有关系。阶地上不易受河水漫溢影响,植物多
年连续生长概率大,所以乔、灌木等多年生木本植物的数量偏多;阶地上地下水埋藏深,木
本植物根系深,比根系浅的草本植物更易存活;木本植物遮光、抢夺养分作用显著,使低矮
的草本植物得不到充足的光照和养分;阶地上表层盐分不易被淋洗,表层盐分常年保持较高
水平,根系浅、植株小的草本植物不易萌发、生长。
第(3)题,根据材料“塔里木河下游地区地下水的主要补给水源是区域内的河道”可知,
本区水资源缺乏,可利用土地资源集中在河道附近,随着当地人口规模的扩大、经济发展水
平的提高,西北干旱区对水资源和土地资源的需求日益增长;该区地处西北内陆,水资源匮
乏,水资源成为影响土地资源开发的最大制约性因素,迫切需要“以水定地”。当地政府以
塔里木河流域为整体,通过“以水定地”的方法,从整个流域角度进行水土资源合理调配,
有利于促进水资源的合理分配,防止区域性的生态环境恶化;有利于促进当地完善排灌系统,
提高水资源利用率,减少因不合理灌溉导致的土地盐碱化;能减少新垦土地的无序增长,避
免因短期经济效益而造成的生态环境恶化,从而获得长远的生态效益。“以水定地”能够实
现水土资源的合理搭配,提高单位面积土地稳定产出,提高经济效益;能够促进土地资源的
合理开发,提高经济效益;促进技术水平改进,提升资源利用率。最终达到经济效益与环境
效益相结合,推动经济和环境协调发展。
19、(1)该流域蒸发量大于降水量,水分条件差,山麓地带不能形成森林带;随海拔升高,
降水增多(多山地降水),且气温降低,蒸发减弱;阴坡、半阴坡太阳辐射弱,蒸发量小,
土壤水分条件好。(6 分)
(2)差异:2 800—2 900 米比 3 100—3 300 米根生物量占比高。(1分)
原因:3 100—3 300 米处海拔高,冻土影响大,根系埋藏浅,占比低;胸径和冠幅大,
干、枝生物量占比高。(3 分)
(3)变化:向高海拔和低海拔两个方向扩张。气候变暖,高海拔处热量条件改善,青
海云杉向高海拔扩张;气候变湿,低海拔处水分条件改善,青海云杉向低海拔扩张。(4 分)
【解析】第(1)题,植物的生长离不开一定的热量、降水、光照、土壤等条件,青海云杉
林主要分布在该流域 2 700—3 300 米的阴坡、半阴坡,说明其他地区云杉林生长条件不佳,
该流域蒸发量大于降水量,水分条件差,山麓地带不能形成森林带;2 700—3 300 米较山
麓地带海拔高,且气温降低,蒸发减弱;随海拔升高,降水增多,水分条件改善;阴坡、半
阴坡太阳辐射弱,蒸发量小,土壤水分条件好。
地理(YL)答案 (第 4 页,共 5 页)
{#{QQABAQCEggCIAIAAARhCUQUiCgKQkBCACIoGxAAMsAAACQNABAA=}#}
第(2)题,据图可知,2 800—2 900 米云杉林根生物量占比高,根系发育与土壤有直接关
系,3 100—3 300 米处海拔高,冻土影响大,根系埋藏浅,占比低,另外 3 100—3 300 米
处胸径和冠幅大,干、枝生物量占比高,导致云杉林根生物量占比低。
第(3)题,该区域气候暖湿化持续会导致区域水热条件改善,云杉林分布范围在山区会有
所扩大,表现为云杉林向高海拔和低海拔两个方向扩张。具体表现为气候变暖,高海拔处热
量条件改善,青海云杉向高海拔扩张;气候变湿,低海拔处水分条件改善,青海云杉向低海
拔扩张。
20、(1)距第二松花江近,江水渗流补给量大,水体更新快,能满足地下水的开采需求;
地下水受外部环境直接干扰小,水质较好且稳定;地下水埋藏浅,适宜集中开采。(6 分)
(2)方案二井河距离远,井间距大(或方案一井河距离近,井间距小);距补给源地
第二松花江较远,渗水得到更多过滤净化,水质更好;方案二井间距大于 220 米时,相互干
扰度小于 25%,各井之间采水相互影响小;井河距离较大,能有效防止该水源地的开采井被
洪水淹没。(6分)
【解析】第(1)题,结合图文材料可知,水源地位于第二松花江沿岸,江水渗流对潜水补
给量大,潜水更新快,能够满足开采需求;位于河流附近且无工农业生产活动,受外部环境
干扰较小,地下水水质好且水量稳定;该地海拔在 150 米左右,潜水位线在 140 米以上,地
下水埋藏浅,利于开采。
第(2)题,结合图 1可知,方案二距河更远,井间距更大。方案二的优势体现在:距第二
松花江较远,河水渗流补给到该地,土壤等对水的净化作用更好,水质好;井间距大于 220
米时,井间相互干扰度小于 25%,水井之间采水相互影响较小;水井距河流较远,发生洪水
时,水位上升开采井被淹没的可能性明显降低。
地理(YL)答案 (第 5 页,共 5 页)
{#{QQABAQCEggCIAIAAARhCUQUiCgKQkBCACIoGxAAMsAAACQNABA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