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2024学年第二学期第一次月考检测
高二地理(选修)
本试卷分为选择题和非选择题两部分,共计100分,考试时间为75分钟。
一、单选题(共25小题,每小题2分,共46分)
1.下图阴影为夜半球,箭头为地球自转方向,关于甲与乙的正确叙述是( )
A.乙在甲的东北方 B.乙处在昏线上
C.乙的线速度较甲大 D.甲的角速度较乙小
天山北坡从海拔5000多米的山地延伸到不足200米的准噶尔盆地腹地,主要土地覆盖类型为草地、裸地和耕地。下图示意2011~2018年该区域降水量、融雪量和灌溉量(均用平铺到整个区域上的水层厚度表示)的逐月变化。完成下面小题。
2.图中折线①②③依次代表的是( )
A.降水量、融雪量、灌溉量 B.灌溉量、降水量、融雪量
C.融雪量、灌溉量、降水量 D.降水量、灌溉量、融雪量
3.若地下水的补给仅考虑降水和融雪的影响,该区域年内地下水位存在一个峰值,则该峰值大致出现在每年( )
A.1~2月 B.4~5月 C.7~8月 D.10~11月
4.图示意某地质剖面,其中①指断层。该地质剖面形成的从早到晚排序,正确的是( )
A.①④②③ B.④②③① C.③②①④ D.④①②③
5.巴塔哥尼亚西接安第斯山脉,雪峰、火山、冰川、密林交错,景致独特迷人。下图为巴塔哥尼亚地区示意图。甲处海岸破碎、峡谷幽深,推测形成该地貌的主要作用有( )
①海浪侵蚀 ②冰川侵蚀 ③风力侵蚀 ④流水溶蚀
A.①② B.②③ C.②④ D.①④
6.读“我国部分地区春季某时天气系统图”,图中甲、乙、丙、丁四条线中,能形成暖锋的是( )
A.甲、丙 B.乙、丁 C.丙 D.丁
下图为非洲西部局部大气环流示意图。完成下面小题。
7.图中( )
A.甲风带为西风带 B.乙为副热带高气压带
C.丙风向形成受地转偏向力影响 D.丁风带位置不会发生季节性移动
8.此时北京可能出现的景象是( )
A.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 B.千里黄云白日曛,北风吹雁雪纷纷
C.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 D.秋风起兮白云飞,草木黄落兮雁南归
9.如图中盛行风①的性质是( )
A.热干 B.冷湿 C.暖湿 D.冷干
10.下列四幅图中表示南半球中低纬环流的是( )
A.① B.② C.③ D.④
下图为正常年份赤道太平洋海域东西岸海—气相互作用示意图。完成下面小题。
11.海洋与大气水热交换过程中( )
A.洋流流经区域海面蒸发旺盛 B.大气通过降水驱动海水运动
C.海陆间对大气加热差异产生三圈环流 D.海洋通过潜热形式将热量输送给大气
12.当图中信风减弱时( )
A.南美洲西岸气候变干旱 B.秘鲁渔业资源增多
C.澳大利亚东岸山火增加 D.赤道地区暖流变寒流
泰加林是是世界上最大的森林带类型,树叶呈针状常绿状态,树干呈尖塔状。外围树木见风易倒,所在地区往往演变成小水塘。如图为“大兴安岭泰加林分布及泰加林景观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3.泰加林叶片呈针状有利于( )
A.降低风速 B.增加光照 C.截留降雪 D.减少蒸发
14.大兴安岭地区泰加林向南延伸的主要影响因素是( )
A.纬度 B.坡向 C.坡度 D.水源
15.泰加林倒伏干枯之后,所在地区常演变成小水塘是因为( )
A.冻土融化,地面塌陷 B.风力增强,风蚀加剧
C.根系腐烂,雨水倒灌 D.径流加快,水蚀增强
我国地域辽阔,各地植被和地貌差异显著,完成下面小题。
16.图中①②③④位置主要的植被或叶片,对应正确的是( )
A.①—b②—d③—a④—c B.①—b②—a③—d④—c
C.①—a②—d③—c④—b D.①—d②—a③—c④—b
17.图中④⑤⑥⑦位置典型的地貌景观,对应正确的是( )
A.④—海蚀柱⑤—石林⑥—峡谷⑦—角锋 B.④—海滩⑤—峡湾⑥—石林⑦—冲积扇
C.④—海蚀崖⑤—峡谷⑥—石林⑦—角锋 D.④—峡湾⑤—石林⑥—戈壁⑦—沙丘
乞力马扎罗山位于约0°与3°S之间,是非洲第一高峰。下图为该山地的植被分布图。完成下面小题。
18.该山地甲、乙两坡植被分布高度差异的主要原因是( )
A.甲坡向阳坡,热量条件较好 B.甲坡是迎风坡,水分条件较好
C.乙坡向阳坡,热量条件较好 D.乙坡是迎风坡,水分条件较好
19.丙地的植被类型是( )
A.热带雨林 B.热带草原 C.热带荒漠 D.温带草原
乌蒙山片区位于云贵高原和四川盆地结合部,是国家新阶段“整村脱贫”的主战场之一。下图示意乌蒙山片区贫困村分布。据此完成下列小题。
20.推测乌蒙山片区致贫的主要因素是( )
①气候 ②地形 ③人口 ④政策
A.①③ B.②④ C.①④ D.②③
21.乌蒙山片区实现“整村脱贫”最有效的措施是( )
A.优化布局,乡村合并 B.打造产业,增加就业
C.发展教育,提高素质 D.环境整治,生态移民
读甲、乙两区域之间的经济要素流动示意图,完成下面小题。
22.图中两区域通过自然要素和社会要素的流动建立联系,体现了区域具有( )
A.开放性 B.差异性 C.整体性 D.连续性
23.造成图示两区域发展水平差异的主要原因可能是两区域( )
A.地理环境相同 B.地理环境差异 C.人种分布差异 D.文化习惯差异
二、综合题
24.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总分18分)
右图是以极点为中心的半球图,图中箭头表示洋流的流向,左图是右图中局部海域洋流示意图。
(1)右图中①②③④四处洋流中属于寒流的有哪些?对沿岸气候有何影响?(4分)
(2)根据右图判断此时北半球所处季节,并说明判断的依据。(6分)
(3)在左图中画出此季节索马里洋流的流向__________,并判断其性质________。下列图中四幅海水等温线示意图与此时索马里洋流流经海域相符合的是________-。(3分)
A. B.
C. D.
(4)此季节索马里洋流附近海域是否适合捕捞?为什么?(5分)
25.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总分16分)
洞里萨湖是东南亚最大的淡水湖泊,通过洞里萨河与湄公河相连。洞里萨湖流域具有明显的旱、雨季变化,雨季时(5—10月),湄公河涨水,河水流入洞里萨湖,湖泊面积能达到16000平方千米左右;旱季时(11月—次年4月),湄公河水位降低,洞里萨湖湖水流入湄公河,湖泊面积退缩到2400平方千米左右。下图示意洞里萨湖的位置。
(1)简析洞里萨湖流域旱季和雨季的成因。(6分)
(2)简述不同季节洞里萨河的主要补给来源。(4分)
(3)比较图中a、b两河段水位年内变化的大小,并说明判断理由。(6分)
26.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问题。(总分20分)
每年秋季至初春季节,美国加利福尼亚州南部沿海低地会出现一种强劲的干热风,被称为“圣塔安娜风”如下图),一般为东北风。“圣塔安娜风”引发的火灾对当地广阔的森林影响巨大。
(1)据图文资料分析“圣塔安娜风”的形成原因。(6分)
(2)据图并结合大气环流相关知识,说明图示地区北部沿海低地受“圣塔安娜风”影响较小的主要原因。(4分)
(3)简要分析“圣塔安娜风”在当地引起火灾的原因。(4分)
(4)指出图示区域内年平均降水量的南北差异,并分析原因。(6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