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课影响世界的工业革命同步练习(含解析)2023——2024学年高中历史统编版(2019)中外史纲要下

文档属性

名称 第10课影响世界的工业革命同步练习(含解析)2023——2024学年高中历史统编版(2019)中外史纲要下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1.2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24-03-28 19:10:05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第10课影响世界的工业革命同步练习
学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
一、选择题
1.1884年,普鲁士政府收购了10个公司手里的4000公里铁路,随后还决定停止给予公司以建筑重要路线的新特许权。到1909年,德国全部铁路长度为6万多公里,而属于私人所有的标准轨铁路仅有3600公里。材料意在强调德国( )
A.工业革命成效显著
B.军国主义色彩浓厚
C.垄断资本干预政治
D.政府主导铁路发展
2.如表是欧美四国生铁、钢、煤产量的统计数据。对丙国1871年、1891年工业发展情况的解读正确的是( )
欧美四国生铁、钢、煤产量的统计
欧美 四国 生铁产量/千吨 钢产量/千吨 煤产量/百万吨
1871年 1891年 1871年 1891年 1871年 1891年
甲 860 1897 80 740 13.259 26.025
乙 1665 9203 69 4277 29.5 14.09
丙 1564 4641 521 2352 37.0 94.2
丁 6600 7499 600 3200 127 186
A.国内市场不统一阻碍资本主义发展 B.国内政局动荡影响经济发展的速度
C.确立了国家干预经济发展的新模式 D.新技术应用滞后导致发展速度下降
3.18世纪中后期,西方国家发生了一系列的变化,尤其是工业革命的开展极大地改变了欧美的社会结构,社会各种力量此消彼长,社会向着越来越平等的方向演进。因此托克维尔发出了这样的感慨:“认为已经推翻封建制度和打倒国王的民主会在资产者和有钱人面前退却,岂非异想!”材料意在强调( )
A.专制制度退出了历史舞台 B.身份平等有利于民主发展
C.产业革命导致了阶层分化 D.贵族和平民地位趋于平等
4.史学家保尔·芒图在《十八世纪产业革命》一书中写到,“事实似乎足够证明,第一批发明家决不是科学家。他们是工艺匠,由于处在实际问题面前,他们就运用他们的天然智慧以及他们的工业习惯上的和工业需要上的高深知识来解决这些问题。”其旨在说明( )
A.实现科学技术与生产紧密结合 B.科学理论对生产实践影响深远
C.技术与生产实践相结合的重要 D.生产逐渐集中并出现垄断组织
5.德国政治经济学之父李斯特在19世纪40年代多次说道:生机勃勃的工业是民族精神的一剂补药。对经济问题漫不经心是危险的——且不论和英国相比德国的经济很落后,而且德国人将远远落后于法国人和北美人,甚至远远落后于俄国人,这是一种明显堕落的状态,其前景足以将任何爱国者都吓得手足无措。这种观点旨在强调( )
A.德意志与其他国家有不可调和的矛盾 B.德意志具备得天独厚的工业资源优势
C.通过推进经济一体化实现德意志统一 D.发展工业经济以提升德意志民族认同
6.有人这样描绘19世纪末欧洲出现的“一日游者”:许多市民利用铁路来到海边浏览胜地——以前只有富人才可以去的地方。四处喧嚷着,就是为了吸上一口新鲜空气。他们三两成群,男人总是穿着黑外套,抱着孩子,毫无生气;他的妻子瘦弱苍白,看得出来还尽量打扮了一番,手里提着一篮子吃的,旁边总还跟着一个小孩子。以上材料表明工业革命后( )
A.阶级矛盾进一步加剧 B.工人虽生活改善但仍被歧视
C.铁路是主要出行方式 D.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初步形成
7.下图为英国画家威廉·怀尔德的画作《从科萨原野看曼彻斯特》。画作中曼彻斯特这座蓬勃发展的工业大都市被放在了远景之中,烟囱丛林里冒出的浓烟映着落日的余晖,制造出一种浪漫的氛围。这幅画作( )
A.反映了三角贸易的后果 B.折射了圈地运动的背景
C.受到了工业革命的影响 D.歌颂了都市生活的美好
8.观察下图,图1到图2的变化说明
图1 1790—1850年英国煤产量增长情况 图2 1870-1900年世界石油产量变化情况
A.工业革命改变生产方式 B.动力能源结构发生革命
C.环境保护日益受到重视 D.交通工具出现重大突破
9.18世纪,荷兰报纸上经常会列出法国债券与英国统一公债的价格、英格兰银行的股价以及英属东印度公司和南海公司的股价等,但却鲜有阿姆斯特丹证交所的债券或者股价。到了18世纪末,这些外国债券的交易也多从阿姆斯特丹转移至伦敦。导致上述现象形成的主要因素是( )
A.三次英荷战争的不同影响 B.英国自身的制度优势
C.英国机器工业的普遍建立 D.荷兰创新能力的丧失
10.如表为1776-1926年英美德三国重大发明占世界比重(单位:%)变化表。这可以用于说明( )
国家 1776—1825年 1826—1875年 1876—1926年
英国 43.6 22.6 14.0
美国 11.7 24.0 43.7
德国(德意志) 9.8 21.2 17.5
A.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经济发展不平衡 B.英德两国对美国依赖程度的加深
C.欧美各国间工业发展差距日益缩小 D.美国取代英国成为新的世界霸主
11.19世纪30年代中期,德国的第一条铁路:富尔特——纽伦堡铁路建成并通车了。从1848年起,政府开始投资修建铁路,到1850年,全国铁路网达6040公里。除此之外,德国还大力修公路, 开运河发展内河航运和海上运输。由此可知,当时德国(  )
A.铁路建设促使国家完成统一 B.交通运输成为经济发展先导
C.生产方式变革推动交通发展 D.开创了国家干预经济的模式
12.19世纪末20世纪初,英、法、德、美等国出现了垄断组织,它们把手伸向了世界各个角落,打开了东方国家紧闭的大门,把全世界变成一个宏大的国际市场,亚、非、拉广大地区都被汇合到这一市场中来了。据此可知( )
A.资本主义国家开始殖民扩张 B.资本原始积累的手段日益残暴
C.工业革命促进世界市场形成 D.殖民扩张导致东方从属于西方
13.福特在自传中提到:生产T型车需要7882个独立工序,其中只有949个需要“强壮而训练有素的体格健全的人”;其余工序,“670个可由失去双腿的人来做,2637个可由一条腿的人来做,715个可由独手的人来做,10个可由盲人来做”。由此可知( )
A.技术创新降低了对操作工人的要求 B.电气革命促进了生产高效化
C.福特工厂推动“福利国家”的建立 D.机器生产减轻工人劳动强度
14.在19世纪,人们曾在莱茵河下游大量捕捞鲟鱼,用鲟鱼卵制造鱼子酱,而到19世纪末20世纪初,“由于数量的减少,明显地受到限制,到1920年就完全禁止了捕鲟鱼”。上述现象出现是因为(  )
A.城市发展缺乏整体规划 B.工业革命造成环境恶化
C.广大民众环保意识淡薄 D.资本主义阶级矛盾尖锐
15.下图为某学者绘制的工业革命时期变化模型图。这一模型( )
A.阐述了垄断资本主义形成的过程 B.说明劳作方式影响技术创新
C.反映了工业革命与组织变革的互动 D.意在强调企业家精神的重要
二、材料分析题
16.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挪威剧作家易卜生(1828—1906)的代表作《玩偶之家》创作于1879年,这个时期欧洲国家大都完成向资本主义的转变,社会问题也逐渐暴露,给予戏剧家创作丰富的原始材料。故事讲述了女主人公娜拉为给丈夫海尔茂治病,瞒着丈夫伪造签名向柯洛克斯泰借钱,无意犯了伪造字据罪。多年后,海尔茂升职经理,开除了柯洛克斯泰,后者拿字据要挟娜拉,海尔茂知情后勃然大怒,大骂娜拉,说自己的前程全被她毁了,而当危机解除后,又立刻恢复了对妻子的甜言蜜语,娜拉认清了自己在家庭中“玩偶”般从属于丈夫的地位,最终断然出走。
——摘编自卢暖《戏剧先贤易卜生》
材料二:易卜生的戏剧在中国的传播情况
阶段 传播概况
1915-1927 1918年《新青年》第四卷第六期出版“易卜生专号”,胡适和北大学生领袖们翻译并全面介绍了易卜生。1923年,鲁迅在北京女子高等师范学院演讲时,第一次提出“娜拉走后怎么办”的命题的思考。
1928-1937 针对“娜拉走后怎么办”的命题的思考,不少男女青年离家出走寻找新的空间和探索个人解放的道路。
1937-1945 1940年戏剧家周贻白出版戏剧《女性的解放》,在结尾明确指出:中国女性要想求解放,只有投身到民族救亡的洪流中去。
——据许由、周梦遐《解读经典:百年回眸易卜生》整理(1)据材料一,概括易卜生作品的主要特点,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历史背景。
(2)据材料二,概括近代中国知识分子对易卜生作品理解的变化,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易卜生的作品对近代中国产生的影响。
17.每个地区和国家的发展都是基于自己的历史和现实。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教皇制度和封建制度,是中古历史的中心点。教皇制度是欧洲的一个合力,它把全欧洲统率在一个主权之下,使各地的人民奉同样的教主。封建制度所代表的,却是一个分力,它把欧洲分之又分。在这两个相对势力之下,便可以明白,列国之兴,乃是黑暗中的一点光明。列国制度,对于封建制度是一个合力,但在教皇的眼光中,列国的成立却是妨害欧洲的统一。列国的君主,一方面要打倒国内分权的诸侯,一方面又要从教皇手中把政教各权分夺过来,他们终于得胜了这两个中古历史的主要制度。
——整编自陈衡哲《西洋史》
材料二 中古西欧大事年表(部分)
1020年,首次颁布城市自治特许状(对西班牙城市莱昂)
1088年,“欧洲大学之母”博洛尼亚大学成立,许多学生热衷于研究罗马法律的本源
1167年,牛津大学成立,40余年后该校部分师生又创办了剑桥大学
1215年,英国贵族迫使国王在限制王权的《大宪章》上签字
1296年,但丁成为佛罗伦萨百人会议(市议会性质)的成员
1303年,法王腓力四世因向神职人员征税问题绑架了教皇卜尼法斯八世
1367年,德国各大贸易城市正式成立汉萨同盟,最终包括了近200座城市和城镇
1487年,都铎王朝的亨利七世通过斯托克之战镇压了贵族的叛乱
1497年,达·芬奇的名作《最后的晚餐》绘制完成
材料三
材料四 工业革命是指资本主义工业化的早期历程,即资本主义生产完成了从工场手工业向机器大工业过渡的阶段。工业革命是以机器取代人力,以大规模工厂化生产取代个体工场手工生产的一场生产与科技革命。
——摘编自徐蓝《世界近现代史1500—2007》
在18世纪80年代间,生产力确实有了惊人的发展,或者,如现在的经济学家所认为的,生产力有了“一个进入自驱动发展的起飞”。更确切地说,当时产生了一个机械化工厂体系,它以迅速降低的成本极大量地生产商品,以致它不再是依靠原有的需要,而是创造出其自己的需要。
——摘编自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如果人们把整个人类社会的演进用12个小时来表示,那么现代工业时代只代表最后5分钟……”英国是最先发生这个5分钟事件的地方,工业革命可能是最初的关键几秒钟。正是这个革命使现代文明降临人间。人类开始从农业文明向工业文明过渡。
——摘编自马克垚《世界文明史》
(1)根据材料一,结合所学,概括西欧“中古历史”的基本特征。
(2)阅读材料二,概括中古中后期西欧社会发生的变化。
(3)写出材料三反映的历史事件。依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该事件的主要影响。
(4)依据材料四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工业革命的主要特征。
(5)指出材料三和材料四中两大历史事件发生的共同的根本原因。
18.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工业革命早期的工人主要来自农民、退伍军人和无业游民。工厂主们派出了许多监工来监督工人的劳动。工人们被迫在规定位置上按照要求像机器一样工作。工人们展开了各种反抗活动,最直接的就是破坏机器。当时工厂的管理人员基本上是基于自身工作的经验来进行管理,缺少专业知识和管理理论的指导,结果在管理中只能采取简单粗暴的方式来对待工人。当时工人受教育程度普遍不高,连识字的都不多,这使他们难以快速地掌握复杂的生产技术,结果是熟练的技术工人奇缺。很多工人仍然难以摆脱旧有的心态和习惯,对新技术有一种近乎本能的抵制而不愿意去学习和接受。
——李昕《英国工业革命时期的工厂制度》
材料二 随着工业革命的展开,越来越多的工厂主开始思考如何改良原有的粗放的管理方式,科学管理应运而生。其中巴贝奇提出把分工和报酬相结合的思想。他认为实行分工之后,可以按照不同工作所要求的技术水平来雇用不同的工人,给付不同的工资。可以根据企业的盈利状况付给工人一些奖金。同时提倡有偿的建议制度以鼓励工人提出建议。这样工人的报酬实际上将由三个部分组成:按照工作性质所确定的固定工资,根据企业经营状况分得利润,为增进生产率提出建议而得到的奖金。
——李昕《英国工业革命时期的工厂制度》
(1)根据材料一、概括英国早期工厂存在的问题。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评价巴贝奇的工厂管理思想。
19.【通信技术的进步】
材料
无线电的发明和使用代表了20世纪20年代的技术进步和通信变化。美国广播公司开始销售收音机。第一家用于商业广播的电台是WWJ,它于1920年夏在底特律建立,当WWJ和设在匹兹堡的KDKA电台在1920年播放美国总统大选结果时,美国政治迈进了一个新时代。1922年,纽约的一家电台第一次开始播放商业广告。
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美国人收听广播的时间为平均每天4.5小时。新闻播报过去仅占节目总量的4%,如今则上升到30%左右。在德军对英国实行“闪电”空袭之时,美国人一般都喜欢听爱德华·默罗发自伦敦的、以真实的空袭警报为背景的报道。他们还听埃里克·赛瓦莱德来自缅甸战场的报道,听他描述从飞机跳伞的感受。尽管有时由于信号和静电波的影响收听极其困难,但是现场直播的节目叙事性强,给人以身临其境之感,这对人们来说是一种从未有过的体验。战争的话语同时也侵入了几乎所有其他的节目。甚至是长时间的广告,也时刻不忘提醒人们战争的存在。
——摘编自[美]加里·纳什等著《美国人民:创建一个国家和一种社会》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概括美国无线电使用的背景和特点。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说明无线电对美国社会生活产生的影响。
第1页 共4页 ◎ 第2页 共4页
第1页 共4页 ◎ 第2页 共4页
参考答案:
1.D
【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题干的设问词可知是本质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19世纪末20世纪初(德国)。据材料可知,政府在修建铁路上发挥重要作用,D项正确;材料强调了政府的推动作用,而不是强调工业革命成效,偷换主语,排除A项;材料是强调政府的主导作用,而军国主义是指崇尚武力和军事扩张,材料未涉及军国主义,排除B项;材料反映政府限制了私人资本投资铁路,因此垄断资本未对政治给予干预,排除C项。故选D项。
2.B
【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正向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19世纪末欧美国家。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可知,丁国起点最高,丁国是英国,第二次工业革命期间,美德发展速度最快,而传统的英国和法国等老牌的资本主义国家发展速度相对较慢,由此可判定丙国是法国,而第二次工业革命时期,法国之所以落后于其他国家,主要是19世纪90年代初法国爆发社会暴动,国内政局动荡影响经济发展的速度,B项正确;当时法国国内市场是统一的,国内市场不统一阻碍资本主义发展与德国有关,排除A项;国家干预经济是第二次世界大战后西方国家普遍奉行的经济政策,排除C项;新技术应用滞后导致发展速度下降是丁国发展速度相对较慢的原因,排除D项。故选B项。
3.B
【详解】
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设问词,可知这是目的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18世纪中后期西方。根据材料信息“认为已经推翻封建制度和打倒国王的民主会在资产者和有钱人面前退却,岂非异想!”可知,相对中世纪,近代西方社会身份的日益平等有利于民主的发展,B项正确;题干涉及时间是18世纪中后期,据所学可知,当时世界上依然有部分国家实行专制制度,专制制度退出了历史舞台的说法不符史实,排除A项;材料不能体现产业革命导致了阶层分化,材料主要体现了身份平等促进民主发展,排除C项;“贵族和平民地位趋于平等”不符合史实,排除D项。故选B项。
4.C
【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目的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十八世纪(西方)。据材料“第一批发明家决不是科学家。他们是工艺匠,由于处在实际问题面前,他们就运用他们的天然智慧以及他们的工业习惯上的和工业需要上的高深知识来解决这些问题”及所学知识可知,第一次工业革命时期的发明主要来源自实践中积累的技术经验,而非来自科学的指导,C项正确;据材料“事实似乎足够证明,第一批发明家决不是科学家。他们是工艺匠”及所学知识可知,第一次工业革命时期,科学与技术尚未紧密结合,排除A项;材料强调的是经验和技术对生产的影响,而非科学理论对生产的影响,排除B项;据材料“十八世纪产业革命”可知,材料反映的是第一次工业革命,垄断组织出现于第二次工业革命,排除D项。故选C项。
5.D
【详解】本题为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根据设问可知,这是目的题。时空范围为19世纪40年代(德国)。根据材料“生机勃勃的工业是民族精神的一剂补药”可知,李斯特认为只有德国经济得到了发展,才能真正意义上实现德意志民族的凝聚,超越其它国家,即发展工业经济有助于提升德意志民族认同,D项正确;李斯特并未强调德国和其它国家的矛盾不可调和,只是认为这些国家之间存在竞争,排除A项;李斯特没有提及德国发展工业的有利条件,排除B项;李斯特只是强调了发展工业,而没有提到经济一体化,排除C项。故选D项。
6.B
【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工业革命时期的西方。根据材料“以前只有富人才可以去的地方”可知,此时工人生活相比之前有所改善,另外材料中所涉及到的描绘者是站在上流社会的立场上,如“毫无生气”、“他的妻子瘦弱苍白”这样的描述,体现了他们对工人的歧视,B项正确;材料反映的是上流社会对工人的看法,没有体现阶级矛盾的加剧,排除A项;材料提到了铁路这种出行的方式,但没有指出这是主要的方式,排除C项;材料反映上流社会对工人的看法,未涉及到世界市场,且世界市场是19世纪末世界市场已经基本形成,并非初步形成,排除D项。故选B项。
7.C
【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近代(英国)。根据材料“画作中曼彻斯特这座蓬勃发展的工业大都市被放在了远景之中,烟囱丛林里冒出的浓烟映着落日的余晖,制造出一种浪漫的氛围”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工业革命时期,曼彻斯特等英国城市的工业化发展迅速,因此画家在作品中描绘了远处的工业城市,体现了工业革命影响下的曼彻斯特城市,C项正确;材料主旨为“工业革命后的英国社会”,而这幅画作与三角贸易无关,排除A项;圈地运动是西欧新兴资产阶级和新贵族地主使用暴力大规模侵占农民土地的活动,与画作无关,排除B项;这幅画工业革命后的英国的都市环境,这幅画没有描绘出都市生活的美好,无法看出美好的愿景,排除D项。故选C项。
8.B
【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近代(世界)。根据图示信息并结合所学可知,由图一中英国煤产量迅速增长,反映了第一次工业革命时期蒸汽动力的广泛应用,对煤的需求量迅速增加,图二中1900年世界石油产量与1870年相比急剧增加,则反映了第二次工业革命时期随着内燃机的广泛应用,对石油的需求量急剧增加,两幅图的变化反映出动力能源结构发生革命性变化,B项正确;第一次工业革命后生产方式的改变是出现工厂,第二次工业革命后出现垄断组织,两幅图片均无法说明工业革命对生产方式的影响,排除A项;两幅图片无法说明人们对环境保护的态度,排除C项;两次工业革命都推动交通工具的变革,但两幅图片均无法体现,排除D项。故选B项。
9.B
【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根据题干设问词,可知是原因题。根据题干关键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18世纪的荷兰。根据材料“到了18世纪末,这些外国债券的交易也多从阿姆斯特丹转移至伦敦”和所学可知,18世纪英国对荷兰形成优势的主要因素是工业资本主义对商业资本主义的战胜,即英国自身的制度优势,B项正确;三次英荷战争是在17世纪,与材料时间不符,排除A项;18世纪末,英国工业革命并未完成,因此英国机器工业的普遍建立的说法错误,排除C项;荷兰创新能力丧失的说法不符合史实,排除D项。故选B项。
10.A
【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1776-1926年(英国、美国、德国)。根据材料“1776-1926年英美德三国重大发明占世界比重”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8世纪中后期至19世纪中期,英国率先完成工业革命,成为世界工厂,重大发明占世界比重最大;19世纪中后期至20世纪初,美、德两国先后完成第二次工业革命,重大发明占世界比重上升,英国的比重下降,说明了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经济发展不平衡,A项正确;材料无法看出英德两国对美国依赖程度,排除B项;C项与材料内容不符,欧美各国间工业发展差距依然存在,没有缩小,排除C项;美国取代英国成为新的世界霸主是在二战后,排除D项。故选A项。
11.C
【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推断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19世纪30年代中期至1850年(德国)。根据材料“德国的第一条铁路:富尔特——纽伦堡铁路建成并通车了”“到1850年,全国铁路网达6040公里。除此之外,德国还大力修公路, 开运河发展内河航运和海上运输”可知,随着德国工业革命的发展,客观上推动了交通运输业德发展,由此可知,当时德国生产方式变革推动交通发展,C项正确;三次王朝战争促使国家完成统一,排除A项;材料反映了德国交通运输业的发展,“经济发展先导”一说无法体现,排除B项;美国罗斯福新政开创了国家干预经济的模式,排除D项。故选C项。
12.C
【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依据材料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本题是推断题。依据材料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19世纪末20世纪初的世界。根据材料中“把全世界变成一个宏大的国际市场,亚、非、拉广大地区都被汇合到这一市场中来了”可知,工业革命增强了资本主义国家的实力,它们凭借强大的经济和军事实力,继续向世界各地大肆扩张,使世界各地的联系更为紧密,促进了世界市场的形成,C项正确;新航路开辟后西方国家对外殖民就已经开始,排除A项;材料并未涉及资本原始积累的手段,排除B项;殖民扩张导致东方从属于西方,与史实不符,排除D项。故选C项。
13.A
【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推断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近代(美国)。据材料信息可知,在生产汽车过程中的“7882个独立工序”中,只有“949个需要‘强壮而训练有素的体格健全的人’”,其余的工序可以由“失去双腿的人”“一条腿的人”“盲人”来做,反映了在生产汽车过程中对操作工人的要求极大的降低,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这种创新主要由科技革命带来的技术创新有关,A项正确;电气革命指的是内燃机、电力成为主要的动力,把人类带入电气时代,材料反映的是生产过程,没有涉及内燃机、电作为动力,排除B项;福利国家指的是相对较为完善的社会保障制度,与材料内容无关,排除C项;材料体现的是对工人操作要求的降低,而非劳动强度的降低,残疾人如果长时间工作,劳动强度也不低,排除D项。故选A项。
14.B
【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原因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近代(世界)。根据材料“由于数量的减少,明显地受到限制,到1920年就完全禁止了捕鲟鱼”与“在19世纪,人们曾在莱茵河下游大量捕捞鲟鱼,用鲟鱼卵制造鱼子酱”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9世纪的德国莱茵河中,鲟鱼数量众多,而到20世纪初直至1920年,鲟鱼数量急剧减少,说明随着德国统一后,工业革命的进行,莱茵河受到了工业污染,致使鲟鱼数量锐减,B项正确;本题主旨“工业革命造成环境恶化”,而“城市发展缺乏整体规划”不符合材料主旨,排除A项;“民众环保意识淡薄”在材料中没有体现,排除C项;“资本主义阶级矛盾尖锐”在材料中没有涉及,排除D项。故选B项。
15.C
【详解】
本题是多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次题干的提示词,可知这是本质题、目的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工业革命时期的世界。据图可知,工业革命的出现对经济组织变革的影响,同时经济组织变革对工业革命深入发展有刺激作用,因此,这一模型图体现了生产领域的双向互动关系,C项正确;垄断资本主义形成是在第二次工业革命时期,材料反映的是第一次工业革命,而不是第二次工业革命,排除A项;劳作方式对技术创新确实有影响,但材料信息未体现,排除B项;模型图虽然有企业家精神,但无法体现该模型主要是为了宣传企业家精神的重要,排除D项。故选C项。
16.(1)特点:揭露批判社会现实。
历史背景:欧美资本主义制度相继确立;工业革命向纵深发展;社会问题日益暴露;民主自由平等思想的传播;女权运动的兴起。
(2)变化:由侧重于个人解放转为侧重于国家前途和民族解放。
影响:推动思想文化的革新(新文化运动的发展);推动妇女解放运动;推动民主革命的进程(救亡图存);影响中国的戏剧创作。
【详解】(1)本题是特点类、背景类材料分析题。时空是19世纪欧洲。特点:据材料“故事讲述了女主人公娜拉为给丈夫海尔茂治病,瞒着丈夫伪造签名向柯洛克斯泰借钱,无意犯了伪造字据罪。多年后,海尔茂升职经理,开除了柯洛克斯泰,后者拿字据要挟娜拉,海尔茂知情后勃然大怒,大骂娜拉,说自己的前程全被她毁了,而当危机解除后,又立刻恢复了对妻子的甜言蜜语,娜拉认清了自己在家庭中‘玩偶’般从属于丈夫的地位,最终断然出走”得出易卜生的《玩偶之家》深刻揭露了资产阶级社会的法律、宗教、道德、婚姻等的虚伪和不合理,提出了妇女解放的问题。结合所学,易卜生是北欧批判现实主义文学的代表人物,其作品的主要特点是揭露批判社会现实。
历史背景:据材料“这个时期欧洲国家大都完成向资本主义的转变”得出欧美资本主义制度相继确立;据材料“社会问题也逐渐暴露”得出社会问题日益暴露;结合所学从经济、文化、社会等角度分析,得出工业革命向纵深发展,民主自由平等思想的传播,女权运动的兴起。
(2)本题是对比类、影响类材料分析题。时空是近代中国。变化:据材料“寻找新的空间和探索个人解放的道路”“投身到民族救亡的洪流中去”得出由侧重于个人解放转为侧重于国家前途和民族解放。
影响:据材料“1918年《新青年》第四卷第六期出版‘易卜生专号’”得出新文化运动时期易卜生的文学作品在中国文学界、思想界产生重要影响,推动了思想文化的革新;据材料“少男女青年离家出走寻找新的空间和探索个人解放的道路”得出推动妇女解放运动;据材料“要想求解放,只有投身到民族救亡的洪流中去”得出推动民主革命的进程(救亡图存);据材料“周贻白出版戏剧《女性的解放》”得出影响中国的戏剧创作。
17.(1)基本特征:世俗王权和基督教会的权力长期并立;封君封臣制度;庄园与农奴制度。
(2)变化:各国王权得到不同程度的强化,为民族国家的发展奠定基础;城市商业发展并赢得一定程度的自治权;创办了多所大学;人文主义思想发展等。
(3)历史事件:新航路的开辟。
影响:促进了世界各地人们的相互往来,推动了人口的迁移;促进了世界动植物的大交流,打破了各个文明区域间孤立、分散隔绝的状态,推动了人类文明的交融;欧洲将天花、麻疹、白喉、水痘流感等疾病的病原体带到美洲和大洋洲。
(4)主要特征:机器生产取代手工劳动,工厂取代手工工场;工业革命创造了巨大生产力,使社会面貌发生了翻天覆地变化;工业革命率先在英国发生;工业革命促进了人类从农业文明向工业文明的过渡。
(5)共同根本原因:资本主义的发展。
【详解】(1)本题为特点类材料题。时空范围为中世纪(欧洲)。基本特征:根据材料“列国的君主,一方面要打倒国内分权的诸侯,一方面又要从教皇手中把政教各权分夺过来,他们终于得胜了这两个中古历史的主要制度。”可知,世俗王权和基督教会的权力长期并立;根据所学知识可知,中古西欧实行封君封臣制度;根据所学知识可知,中古西欧在经济上实行庄园与农奴制度。
(2)本题为特点类材料题。时空范围为中世纪(欧洲)。变化:根据材料“法王腓力四世因向神职人员征税问题绑架了教皇卜尼法斯八世”“都铎王朝的亨利七世通过斯托克之战镇压了贵族的叛乱”可知,中古中后期西欧各国王权得到不同程度的强化,为民族国家的发展奠定基础;根据材料“德国各大贸易城市正式成立汉萨同盟,最终包括了近200座城市和城镇”可知,城市商业发展并赢得一定程度的自治权;根据材料“‘欧洲大学之母’博洛尼亚大学成立,许多学生热衷于研究罗马法律的本源”可知,创办了多所大学;根据材料“但丁成为佛罗伦萨百人会议(市议会性质)的成员”可知,人文主义思想发展等。
(3)本题为特点类、影响类材料题。时空范围为近代(欧洲)。第一小问历史事件:根据材料可知,这一历史事件是新航路的开辟。
第二小问影响:根据所学知识可知,新航路开辟促进了世界各地人们的相互往来,推动了人口的迁移;根据所学知识可知,新航路开辟促进了世界动植物的大交流,打破了各个文明区域间孤立、分散隔绝的状态,推动了人类文明的交融;新航路开辟后,欧洲将天花、麻疹、白喉、水痘流感等疾病的病原体带到美洲和大洋洲。
(4)本题为特点类材料题。时空范围为18世纪80年代(英国)。主要特征:根据材料“工业革命是以机器取代人力,以大规模工厂化生产取代个体工场手工生产的一场生产与科技革命”可知,机器生产取代手工劳动,工厂取代手工工场;根据材料“在18世纪80年代间,生产力确实有了惊人的发展”可知,工业革命创造了巨大生产力,使社会面貌发生了翻天覆地变化;工业革命率先在英国发生;根据材料“人类开始从农业文明向工业文明过渡”可知,工业革命促进了人类从农业文明向工业文明的过渡。
(5)本题为背景类材料题。时空范围为近代(欧洲)。共同根本原因:根据所学知识可知,新航路开辟和工业革命发生的共同根本原因是资本主义的发展。
18.(1)问题:工人技术水平不高;管理简单粗暴;阶级矛盾尖锐;新技术的推广难度大,管理人员专业素质不足。
(2)评价:巴贝奇的工厂管理思想是工业革命后,资本主义生产关系调整的的必然结果。巴贝奇主张通过引入分工和差异化的报酬体系,提倡有偿的建议制度来强化管理。积极作用:有利于促进工人对工作的归属感,还能增强他们对改善工作环境和提高生产效率的动力,从而缓解阶级矛盾,提升工厂管理水平与生产效率。
消极作用:该管理思想也有可能导致工人之间的不平等,特别是在技能和报酬上的差异可能会引发工人之间的矛盾和不满。此外,过分强调效率和利润可能会忽视工人的福利和安全问题,从而导致工作场所的潜在风险。
【详解】(1)本题是特点类材料分析题。时空是近代(英国)。问题,根据材料一“工厂主们派出了许多监工来监督工人的劳动”可知受到监工严格监督;据材料一“当时工人受教育程度普遍不高,连识字的都不多,这使他们难以快速地掌握复杂的生产技术”可知,工人技术水平不高;根据材料一“工人们被迫在规定位置上按照要求像机器一样工作。工人们展开了各种反抗活动”可知,流水线作业,阶级矛盾尖锐;根据材料一“当时工厂的管理人员基本上是基于自身工作的经验来进行管理,缺少专业知识和管理理论的指导,结果在管理中只能采取简单粗暴的方式来对待工人。”可知,管理人员专业素质不足与管理简单粗暴;根据材料一“很多工人仍然难以摆脱旧有的心态和习惯,对新技术有一种近乎本能的抵制而不愿意去学习和接受。”可知,新技术的推广难度大。
(2)本题是影响类材料分析题。时空是近代(英国)。评价,根据材料二“随着工业革命的展开,越来越多的工厂主开始思考如何改良原有的粗放的管理方式,科学管理应运而生。”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巴贝奇的工厂管理思想是工业革命后,资本主义生产关系调整的的必然结果;根据材料二“巴贝奇提出把分工和报酬相结合的思想”与“同时提倡有偿的建议制度以鼓励工人提出建议。”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巴贝奇主张通过引入分工和差异化的报酬体系,提倡有偿的建议制度来强化管理;根据材料二“可以按照不同工作所要求的技术水平来雇佣不同的工人,给付不同的工资”与“同时提倡有偿的建议制度以鼓励工人提出建议”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积极作用是有利于促进工人对工作的归属感,还能增强他们对改善工作环境和提高生产效率的动力,从而缓解阶级矛盾,提升工厂管理水平与生产效率;根据材料二“这样工人的报酬实际上将由三个部分组成:按照工作性质所确定的固定工资,根据企业经营状况分得利润,为增进生产率提出建议而得到的奖金。”与“可以按照不同工作所要求的技术水平来雇用不同的工人”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其消极作用,管理思想也有可能导致工人之间的不平等,特别是在技能和报酬上的差异可能会引发工人之间的矛盾和不满;再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过分强调效率和利润可能会忽视工人的福利和安全问题,从而导致工作场所的潜在风险。
19.(1)背景:第二次工业革命使人类社会进人“电气时代”;一战后美国经济的繁荣。
特点:无线电应用范围广泛,覆盖面积广;无线电技术与社会生活结合日益紧密。
(2)影响:推动美国社会的政治变革;促进了社会经济发展;改变了民众生活习惯和思想观念;增强了民众对时事新闻的关注度;战争期间增强民众凝聚力,鼓舞民众士气。
【详解】(1)本题是背景类、特点类材料分析题。时空是近现代(美国)。背景:根据材料“无线电的发明和使用代表了20世纪20年代的技术进步和通信变化”可知,第二次工业革命使人类社会进人“电气时代”;根据材料“第一家用于商业广播的电台是WWJ,它于1920年夏在底特律建立,当WWJ和设在匹兹堡的KDKA电台在1920年播放美国总统大选结果时,美国政治迈进了一个新时代。1922年,纽约的一家电台第一次开始播放商业广告”可知,一战后美国经济的繁荣。 特点:根据材料中地图所示可知,无线电应用范围广泛,覆盖面积广;根据材料“美国广播公司开始销售收音机。第一家用于商业广播的电台是WWJ,它于1920年夏在底特律建立,当WWJ和设在匹兹堡的KDKA电台在1920年播放美国总统大选结果时,美国政治迈进了一个新时代。1922年,纽约的一家电台第一次开始播放商业广告”“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美国人收听广播的时间为平均每天4.5小时”可知,无线电技术与社会生活结合日益紧密。
(2)本题是影响类材料分析题。时空是近现代(美国)。影响:根据材料“第一家用于商业广播的电台是WWJ,它于1920年夏在底特律建立,当WWJ和设在匹兹堡的KDKA电台在1920年播放美国总统大选结果时,美国政治迈进了一个新时代”可知,推动美国社会的政治变革;根据材料“1922年,纽约的一家电台第一次开始播放商业广告”可知,促进了社会经济发展;根据材料“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美国人收听广播的时间为平均每天4.5小时”可知,改变了民众生活习惯和思想观念;根据材料“新闻播报过去仅占节目总量的4%,如今则上升到30%左右。在德军对英国实行‘闪电’空袭之时,美国人一般都喜欢听爱德华·默罗发自伦敦的、以真实的空袭警报为背景的报道。他们还听埃里克·赛瓦莱德来自缅甸战场的报道,听他描述从飞机跳伞的感受”可知,增强了民众对时事新闻的关注度;根据材料“战争的话语同时也侵入了几乎所有其他的节目。甚至是长时间的广告,也时刻不忘提醒人们战争的存在”可知,战争期间增强民众凝聚力,鼓舞民众士气。
答案第1页,共2页
答案第1页,共2页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