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课 资本主义的世界殖民体系的形成 同步练习(含解析)2023——2024学年高中历史统编版(2019)中外史纲要下

文档属性

名称 第12课 资本主义的世界殖民体系的形成 同步练习(含解析)2023——2024学年高中历史统编版(2019)中外史纲要下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1.3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24-03-28 21:47:47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第12课资本主义的世界殖民体系的形成同步练习
学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
一、选择题
1.1732年,英国颁布《制帽法令》:“鉴于英国的制帽技术已经非常完善,以及本国内制造帽子的贸易已经大量出口到美洲殖民地……特规定:自1732年9月29日起,任何染色、未染色的成品或半成品帽子不得以任何借口,在任何英属殖民地内的任何地方运载或装船,由任何人外运。”颁布这一法令的主要目的是( )
A.保持英国本土的技术领先优势 B.排斥其他列强在美洲的扩张
C.强化本土与殖民地的经济联系 D.限制美洲殖民地的工业发展
2.下图从总体上看,主要揭示了( )
A.资本主义殖民掠夺的开始 B.资本主义发展进入帝国主义阶段
C.资本主义世界体系的形成 D.资本主义制度在世界范围内确立
3.19世纪前,欧洲列强对非洲的侵略以暴力掠夺为主要特征,包括掠夺黄金、贩卖奴隶等。19世纪后,欧洲列强的侵略方式逐渐转变为领土占有和殖民。这一侵略方式的转变( )
A.与资本主义发展水平相适应 B.源于垄断资本主义的发展需求
C.以满足资本原始积累为目的 D.开启了列强在非洲的殖民争夺
4.18世纪前,西班牙帝国曾长期对美洲殖民地实行特有的“纵向主义”行政管理,规定每个殖民地的省份直接与西班牙联系,禁止殖民地之间任何的横向交往。这导致了( )
A.价格革命的产生 B.西属拉丁美洲的分裂
C.重商主义的兴起 D.世界殖民体系的形成
5.19世纪末,欧美新兴工业国家的领导人特别害怕社会骚乱,在某些情况下,他们似乎觉得经济萧条的到来意味着革命爆发也为期不远了。同时代的一些政治理论家也坚信,殖民地能向失业工人提供移民的处所,能为剩余产品开拓市场,能充当释放工业萧条时期所积累的压力的安全阀。这反映了,当时欧美国家( )
A.政治经济发展不平衡加剧 B.对外扩张基于政治和经济利益
C.瓜分世界的斗争日趋激烈 D.掀起了争夺世界殖民地的狂潮
6.下图为20世纪初一幅名为《军纪套笼》的时政漫画。画面中一名德国军人正在训练一排带有编号的非洲长颈鹿练习正步走,另一名德国军人正在给一条非洲鳄鱼的嘴巴戴上安全笼套。作者意在( )
A.赞扬德国使非洲秩序井然 B.揭露德国掠夺非洲动物资源
C.讽刺德国的铁腕殖民政策 D.表现德国军队严谨纪律作风
7.下表为19世纪70年代初至80年代英国在非洲的扩张简表,据此可知,当时英国( )
地区 大事
北非 英国镇压了埃及阿拉比运动,占领了整个埃及
南非 英国灭掉了黑人祖鲁王国,把奥兰治和德兰士瓦两个布 尔人共和国(以荷兰裔为主的白人殖民政权)包围起来
西非 占领了尼日尔河三角洲地带
东非 索马里沿海
A.镇压非洲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 B.成为世界殖民霸主
C.在非洲攫取的殖民地面积最大 D.积极参与瓜分非洲
8.18世纪晚期,拉丁美洲已完全处于欧洲列强殖民统治之下,但直到1876年,欧洲殖民者统治的非洲却主要是沿海岛屿、大陆沿岸的小型贸易点、港口等外围地区。可用于解释出现上述差异的重要因素是( )
A.地理及人文环境 B.教育的发展水平
C.自然资源储备量 D.人民的反抗程度
9.1858年,英国通过法案将东印度公司所属领土划归王室,由王室委派印度事务大臣统管。19世纪末,英印政府在印度推行税制改革、铁路修筑等措施,对知识分子则采取孤立手段,不允许他们参与政府管理。这说明( )
A.特许公司全面退出英国海外殖民舞台
B.印度无产阶级已登上政治斗争舞台
C.非暴力不合作运动严重危及英国统治
D.英国试图遏制印度民族运动的发展
10.柏林会议召开后,英国外交部非洲事务助理李斯特曾提醒内阁:“最好的办法是使非洲公司正式化,赋予它皇家特许权,给予它统治其领地的权力。”1886年7月.英国政府正式授予国家非洲公司特许权。这表明( )
A.垄断资本对国家政权控制加强 B.英国力图强化在非洲的优势地位
C.英国借助东印度公司殖民非洲 D.柏林会议“有效占领”原则被认可
11.戊戌变法中,日本政府对变法表露出赞许和同情,但援助甚少;戊戌政变后,日本则公开或私下救援维新党人,阻止废除光绪帝,多次劝告清朝实行温和主义,并参加了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日本对华外交政策( )
A.推动了戊戌变法的进程 B.意在提高其在华影响力
C.激化了列强之间的矛盾 D.导致清廷倾向“联俄拒日”
12.19世纪末20世纪初,阿尔及利亚知识分子发起思想和政治改造运动,他们致力于史学原稿的重校和历史人物传记的编撰,这是阿尔及利亚人第一次尝试书写自己先辈的历史。这一运动源于( )
A.法国殖民文化的渗透 B.华夫脱政党坚持斗争
C.文化的自我审视反思 D.非洲殖民体系的瓦解
13.1884年,欧美列强在某次会议上规定:“占领非洲沿海新地区的国家必须通知《柏林会议关于非洲的总议定书》的签署各国,同时建立足以有效保护该地区现有各项权利(如确保航运和贸易自由等)的机构。”这一规定旨在( )
A.巩固列强瓜分非洲的成果 B.镇压亚非拉民族解放运动
C.协调列强殖民扩张中的矛盾 D.维护非洲各国的独立和完整
14.1471年起葡萄牙、荷兰、法国、英国殖民者相继入侵西非加纳沿海地区,掠夺黄金,这一带被称为“黄金海岸”。19世纪,加纳改名为“英属黄金海岸”。引入种植的可可逐渐成为主要出口产品,在加纳的经济地位比黄金还重要,有“绿色黄金”之称。上述现象旨在说明( )
A.加纳的交通发达 B.经济发展有较强依附性
C.非洲被瓜分完毕 D.物种交流改变饮食结构
15.下面为某一时期欧洲主要殖民国家在非洲的殖民地分布示意图。这一时期( )
A.倾销工业品成为经济掠夺的主要手段 B.非洲民族独立运动不断高涨
C.列强矛盾激化导致国际局势日益紧张 D.资本主义世界殖民体系形成
二、材料分析题
16.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对于到底要不要殖民,法国议会中形成了支持殖民与反对殖民的两个针锋相对的派别,他们在1885年针对殖民问题,就各自的立场和观点展开了一次全方位的辩论,殖民派代表费里为殖民政策辩护道:“先生们,事实上,高级种族对低级种族具有某种权利。……我再重复一遍:高级种族对低级种族拥有一种权利,这是因为他们对低级种族负有一种义务——文明开化的义务。而今,我认为欧洲国家应该去履行这项属于文明的高级义务。”最终,殖民派取得了胜利,法国向着殖民扩张的道路大步迈进。
——刘梦佳《法兰西第三共和国的殖民转向——从1885年关于殖民问题的议会辩论谈起》
材料二
(1)除了材料一中的观点之外,你认为殖民派还会从哪些方面论证殖民扩张的必要性。
(2)在材料二图中,用斜线“///////”标识出法国殖民地的主要区域。
17.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16世纪到17世纪上半叶,白银以史无前例的数量流入欧洲,金钱的强大作用支撑起了一个虚拟的共同体。这个共同体的交易手段是贵金属,共同纽带是信贷与信托,欧洲建立了海外商业帝国,从白银流动中汲取了能量,他们的资源更加充沛,竞争心更加活跃,金钱成了基督教世界的腐蚀剂。随着贵金属的大量涌入,人们对信贷的态度有所放宽,西欧和中欧部分地区金融的复杂程度不断加深,更重要的是,商业的交易成本下降了,运输变得更容易,借款变得更简单,但通货膨胀成了一个无法逃避的现实。
——摘编自马克·格里格拉斯等著《企鹅欧洲史1517—1949》
材料二
——据张芝联等《世界历史地图集》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白银大量流入后欧洲社会发生的变化。
(2)提取材料二中有关非洲政治形势变化的主要信息,并结合所学知识予以简要说明。(要求:提取有效信息,逻辑清晰,表达成文)
18.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1571年,西班牙殖民者征服菲律宾,把大庄园制度移植到菲律宾,大肆掠夺菲律宾人的私有土地和村社的公有地。17世纪以后,菲律宾的土地日益集中在大庄园主和天主教会的手中。殖民者规定,除酋长和他们的长子以外,所有的人都必须服劳役。此外,殖民者还对菲律宾居民横征暴敛,任意增加苛捐杂税,并强迫菲律宾人向殖民当局出售产品,价格由殖民当局规定,远远低于市场价格。为弥补劳力的不足,大庄园主和教会封建主购买奴隶从事劳作,虽然西班牙颁布法令禁止在各殖民地蓄奴,但在菲律宾并未完全执行。
——摘编自张卫良《论16-18世纪菲律宾的经济》
材料二 1898年,美西战争结束后,菲律宾成为了美国的殖民地。美国废除西班牙原有的殖民体制,在掌握最高权力的前提下,对菲律宾人进行美国资产阶级政治制度的教育,教授菲律宾少数上层人士“治国的本领”,让菲律宾政府出面解决国内问题,而解决问题的方法和认可权来源于美国。1909年,美国规定:美国商品输入菲律宾完全免税;菲律宾的原料和制成品在一定的限度内完全可以免税输入到美国。同时美国加大对菲律宾资本输出,将资金投入到原料生产和出口作物的加工行业中。在文化上,美国在菲律宾兴办学校,推广英语,让菲律宾人在潜移默化中接受美国统治。
——摘编自田敏《美国在菲律宾的殖民统治政策分析》
(1)根据材料一、二,分别概括西班牙和美国对菲律宾殖民政策的特点。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美国对菲律宾的殖民统治不同于西班牙的原因。
19.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唐代巴蜀地区城市居民生活所需的农副产品、日常用品,乃至各种奇珍异宝,皆能在市场上买到,农村地区的手工业品、农副产品源源不断输送至城市市场中。城市中居民大都脱离农业生产,生活所需多从专业化的“米市”“布市”中采购获得。各大城市中的夜市悄然兴起,在“市”以外各坊日渐散布商肆店铺。城市中还出现了大量的酒肆、酒楼,开设了大量的旅店以供住宿,不仅有许多官、私医生可为人们诊病,而且还设有药市或药肆等为居民买药提供方便。
——摘编自李映涛《唐代巴蜀城市商业发展特征浅析》
材料二 15~18世纪,英国伴随着城市经济的扩张,旧的国内贸易格局逐渐被打破,商业联系加强,跨区域长距离贸易迅速增多,大宗商品如羊毛、呢绒、谷物、畜产品等都在国内市场上大规模地跨区域流动,统一的国内市场最终形成。对外贸易主要贸易区由最初的欧洲拓展到东印度和美洲,到l8世纪英国对外贸易已经遍布全球各地。 1554~1680年间建立了 49 个股份制公司,至1695年,增加到150个。商店、交易所、客栈等灵活自如、方便及时的新的流通方式出现。伴随16、17世纪商业规模的进一步扩大,各种信用手段如借贷、汇票、期票、债券和抵押等都已流行。 17世纪中期以后,汇票也成为一种可转让的票据。18世纪时,信用是贸易运作的关键,许多公司的资产都是以信用结算而不是以现金结算,筹措资金也变得更加复杂。与此同时,政府也进行了公共财政改革,以发行证券与公债券来筹集资金。
——摘编自王瑞红《转型期英国商业发展及对商人的挑战》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唐代巴蜀城市商业发展的特征,并简评其影响。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转型期英国商业发展的主要表现,并分析其原因。
第1页 共4页 ◎ 第2页 共4页
第1页 共4页 ◎ 第2页 共4页
参考答案:
1.D
【详解】
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设问词,可知这是目的题,时空是1732年的英国。根据材料“任何染色、未染色的成品或半成品帽子不得以任何借口,在任何英属殖民地内的任何地方运载或装船,由任何人外运”及所学可知,英国政府颁布法令保护本国工业发展,其意在限制美洲殖民地经济发展,D项正确;英国实施贸易保护主义的目的是保护本土工业,并非保持技术优势,排除A项:英国政府颁布这一法令意在防止殖民地制帽业与英国本土竞争,并非防止欧洲列强在北美的扩张,排除B项;材料无法得出强化本土与殖民地经济联系的相关信息,与题意不符,排除C项。故选D项。
2.C
【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根据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是本质题。时空是:近代(世界)。结合所学知识分析题干图示,17—19世纪,资产阶级在一些国家相继进行了不同规模、不同形式的革命或改革,英国、美国、法国、日本等国家确立了资本主义制度。两次工业革命后,资本主义国家凭借强大经济和军事实力,在拉丁美洲、亚洲和非洲等地开展殖民扩张,输出商品和掠夺原材料,进行资本输出,把越来越多的地区纳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之中。20世纪初,世界基本被瓜分完毕,亚非拉绝大多数国家和地区被迫加入资本主义世界经济体系。因此题干图示主要揭示了资本主义世界体系的形成,C项正确; “资本主义殖民掠夺”仅仅反映部分图片信息,不能概括“资产阶级革命或改革”“资本主义世界体系”等信息,排除A项;资本主义发展进入帝国主义阶段主要与第二次工业革命、垄断组织产生、瓜分世界、世界殖民体系建立等有关,题干图示没有相关内容,排除B项; “资本主义制度确立”仅仅反映部分图片信息,不能概括“殖民扩张”“资本主义世界体系”等信息,排除D项。故选C项。
3.A
【详解】本题是多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次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原因题、影响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十九世纪前后的世界。据本题材料可知,19世纪前,欧洲列强对非洲以暴力掠夺为主要特征,19世纪后,欧洲列强的侵略方式逐渐转变为领土占有和殖民,尤其是对非洲的掠夺最为激烈,将非洲殖民地化,变为商品销售市场和原料供应地。结合所学可得出,这种变化源于资本主义不同发展阶段的需求,与资本主义发展水平相适应,A项正确;垄断资本主义是第二次工业革命的产物,对材料概况不全面,排除B项;原始积累是资本主义早期殖民掠夺的产物,与变化时间不符合,排除C项;“开启了”说法不够严谨,排除D项。故选A项。
4.B
【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影响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18世纪前(世界)。据材料可知,西班牙对其殖民地拉美实行“纵向主义”行政管理,导致拉美各地很少联系,造成今天拉美的分裂,B项正确;15世纪末新航路的开辟引起了欧洲的价格革命,A不符合史实,排除A项;重商主义兴起于新航路开辟后,C与材料时间不符,排除C项;世界殖民体系的形成于19世纪末20世纪初,排除D项。故选B项。
5.B
【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近代(世界)。根据材料“同时代的一些政治理论家也坚信,殖民地能向失业工人提供移民的处所,能为剩余产品开拓市场,能充当释放工业萧条时期所积累的压力的安全阀。”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当时欧美国家将殖民地是为解决自身社会问题与经济问题的重要途径,说明欧美列强的对外扩张基于政治和经济利益,B项正确;材料没有进行欧美国家势力各方面的对比,无法得出“政治经济发展不平衡加剧”的结论,排除A项;“瓜分世界的斗争日趋激烈”在材料中没有体现,排除C项;本题主旨为“对外殖民的动机”,而“掀起了争夺世界殖民地的狂潮”与材料主旨不符,排除D项。故选B项。
6.C
【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设问词,可知这是目的题,时空是20世纪初的德国。根据材料“画面中一名德国军人正在训练一排带有编号的非洲长颈鹿练习正步走,另一名德国军人正在给一条非洲鳄鱼的嘴巴戴上安全笼套。”及所学可知,20世纪初,德国在非洲殖民地实行强有力的控制手段,作者通过德国军人对动物的措施意在讽刺其铁腕殖民政策,C项正确;“赞扬德国使非洲秩序井然”与题意及史实不符,排除A项;材料并不是强调德国掠夺非洲的动物资源,排除B项;材料体现不出德国军队严谨纪律作风的相关信息,排除D项。故选C项。
7.D
【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推断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19世纪70年代初至80年代(英国)。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9世纪70年代初至80代,英国在非洲的各个地区都有殖民地,说明英国积极参与瓜分非洲,D项正确;当时非洲独立运动还不属于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的范畴,排除A项;18世纪60年代英国已确立世界殖民霸主地位,排除B项;当时法国在非洲攫取的殖民地面积最大,排除C项。故选D项。
8.A
【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原因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近代(非洲)。根据材料“欧洲殖民者统治的非洲却主要是沿海岛屿、大陆沿岸的小型贸易点、港口等外围地区”可知,拉丁美洲与非洲的地理及人文环境不同,拉丁美洲与欧洲距离较近,且欧洲殖民者在拉丁美洲的殖民统治时间较长,因此欧洲殖民者对拉丁美洲的殖民统治较为彻底,而非洲与欧洲距离较远,且欧洲殖民者在非洲的殖民统治时问较短,因此欧洲殖民者对非洲的殖民统治较为薄弱,A项正确;材料中的差异主要是由地理及人文环境导致的,教育的发展水平、自然资源储备量、人民的反抗程度均不是主要因素,排除B、C、D项。故选A项。
9.D
【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19世纪中后期(英国)。据本题材料概括得出主要结论是:英国王室委派印度事务大臣直接管理印度,孤立知识分子,不允许他们参与政府管理,说明英国试图遏制印度民族运动的发展,维护其在印度的殖民统治,D项正确;材料只是说取消了在印度这一个地方的特许公司即东印度公司,不能说全面退出,排除A项;材料提及的压制手段主要针对印度民族资产阶级,而非无产阶级,而且印度无产阶级开始登上政治舞台的标志是1908年的孟买工人大罢工,排除B项;非暴力不合作运动发生在20世纪,时间与材料不符,排除C项。故选D项。
10.B
【详解】本题为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根据设问可知,这是本质题。时空范围为1886年(英国)。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柏林会议是列强瓜分非洲的会议,而当时的英国政府授予国家非洲公司特权,使得这一公司具备了统治非洲的权力,这在一定程度上强化了非洲的优势地位,B项正确;英国赋予国家非洲公司特许权是借助非洲公司统治非洲,而非垄断资本对国家政权控制加强,排除A项;非洲公司不等于东印度公司,排除C项;材料内容与“有效占领”无关,排除D项。故选B项。
11.B
【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依据材料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本题是推断题。依据材料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1898年的晚清(中国)。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898年左右的清政府内外交困,俄、德、英、日等国家在中国争夺势力范围,日本对戊戌变法态度的出发点是扩大日本在华影响力,以维护其在华利益,B项正确;戊戌变法中日本援助甚少,起不到推动戊戌变法进程的作用,且与材料主旨不符,排除A项;根据材料“参加了各国派兵北京、迫甘军撤离的联合行动”可知,日本的行为并未激化列强之间的矛盾,排除C项;甲午战败后,李鸿章访俄后制定了“联俄拒日”外交方针,与材料时间不符,排除D项。故选B项。
12.C
【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原因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19世纪末20世纪初(世界)。据所学知识,阿尔及利亚于1830年被法国占领,阿尔及利亚知识分子发起思想和政治改造运动,是民族意识的觉醒,是文化的自我审视反思,C项正确;据材料“这是阿尔及利亚人第一次尝试书写自己先辈的历史”,体现的是民族文化,排除A项;华夫脱政党是埃及的民族主义政党,排除B项;1990年, 纳米比亚共和国获得独立,纳米比亚为当时非洲最后独立的一个国家,标志着非洲殖民体系的瓦解,与材料时间不符合,排除D项。故C项正确。
13.C
【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目的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1884年(世界)。据“1884年,《柏林会议关于非洲的总议定书)规定”可知,1884年,列强在德国柏林召开的瓜分非洲的国际会议,规定任何国家在非洲占领新的土地,必须通知其他国家,占领方为有效,该规定和该会议旨在协调列强殖民扩张中的矛盾,C项正确;材料强调协调列强殖民扩张中的矛盾,并非要巩固列强瓜分非洲的成果,排除A项;材料中的规定主要是针对非洲,并未涉及亚洲和拉丁美洲,排除B项;1884年的非洲大多数国家都已沦为英法德等国的殖民地,排除D项。故选C项。
14.B
【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目的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15世纪至19世纪(世界)。据本题材料信息得出主要结论:西非加纳沿海地区,在西方的殖民侵略下,被称为“黄金海岸”、“英属黄金海岸”、引入种植的可可被称为“绿色黄金”,这说明加纳的发展取决于殖民者的政策和发展的需要,说明其经济发展有较强依附性,B项正确;材料没有关于加纳的交通是否发达的信息,排除A项;从材料信息无法得出非洲被瓜分完毕的结论,排除C项;材料只涉及加纳的经济发展,没有物种交流及饮食结构的改变,排除D项。故选B项。
15.D
【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推断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19世纪末(非洲)。根据所学知识可知,该图体现了1870年至19世纪末帝国主义列强对非洲瓜分殆尽的情形,当时世界广大领土沦为欧美列强的殖民地,资本主义世界殖民体系最终形成,D项正确;工业革命后,倾销工业品成为列强对外经济掠夺的主要手段,排除A项;第一次世界大战后,非洲民族独立意识日益觉醒,第二次世界大战后,非洲民族独立运动不断高涨,排除B项;20世纪初,列强为重新瓜分殖民地、争夺世界霸权,形成两大军事对抗集团,制造政治危机和军事冲突,国际局势日益紧张,排除C项。故选D项。
16.(1)必要性:从工业革命后法国需要市场和原料产地的角度;从柏林会议协议有利于开辟非洲殖民地的角度;从各列强掀起瓜分世界狂潮的角度;从世界交通贸易路线日益便捷的角度;从狭隘民族主义(社会达尔文主义的泛滥)的角度;从普法战争失败后法国需要提振国威的角度等。(任意三点)。
(2)标识:用图例中符号在地图中标识非洲西北部(法占西非)中南半岛、马达加斯加岛等中两处即可得分。
【详解】(1)本题属于背景类材料分析题,时空是:近代欧洲殖民扩张 。必要性:根据材料“……我再重复一遍:高级种族对低级种族拥有一种权利,这是因为他们对低级种族负有一种义务——文明开化的义务”“殖民派取得了胜利,法国向着殖民扩张的道路大步迈进”和所学可知,可从工业革命后法国需要市场和原料产地的角度、柏林会议协议有利于开辟非洲殖民地的角度、列强掀起瓜分世界狂潮的角度、世界交通贸易路线日益便捷的角度、社会达尔文主义的泛滥的角度、普法战争失败后法国需要提振国威的角度等方面进行分析。
(2)本题是特点类材料分析题。时空是近代法国。标识: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法兰西第一殖民帝国(16~18世纪)的范围,主要在北美和印度的东南部;法兰西第二殖民帝国(18~20世纪)的范围,主要在非洲的北部和西部。所以用图例中符号在地图中标识非洲西北部(法占西非)中南半岛、马达加斯加岛等。
17.(1)变化:促进了欧洲社会的竞争;为资本主义发展注入资本;改变了人们的宗教观念,推动了金融体系的改革;引起了价格革命;推动了欧洲为中心的世界市场的发展。(任答三点)
(2)〖示例〗信息:非洲政治形势的变化是随着列强资本主义经济发展和侵略方式变化而变化的。
说明:随着新航路开辟,西班牙、葡萄牙等殖民者开始在非洲沿海建立了少量殖民据点,进行殖民贸易和贩卖黑人奴隶。殖民活动大多局限在沿海地区,占领重要港口和城镇。随着工业革命开展,列强逐渐放弃奴隶贸易,转为全面殖民入侵,同时欧洲探险家深入非洲腹地探险,为进一步侵略准备了条件。随着第二次工业革命开展,西方列强纷纷进入垄断资本主义阶段,要求瓜分世界市场。为了进一步瓜分非洲,1884年列强在柏林召开会议,确立“有效占领”原则,至一战前,整个非洲几乎被列强侵占,更多的欧洲列强参与了瓜分非洲的争夺。
【详解】(1)本题为对比类材料分析题。时空为16世纪到17世纪上半叶(欧洲)。根据材料“交易手段是贵金属,共同纽带是信贷与信托,欧洲建立了海外商业帝国,从白银流动中汲取了能量,他们的资源更加充沛,竞争心更加活跃,金钱成了基督教世界的腐蚀剂”可知促进了欧洲社会的竞争、为资本主义发展注入资本和改变了人们的宗教观念,推动了金融体系的改革;根据材料“商业的交易成本下降了,运输变得更容易,借款变得更简单,但通货膨胀成了一个无法逃避的现实”可知引起了价格革命;结合所学新航路开辟的影响可知推动了欧洲为中心的世界市场的发展。
(2)本题为论述题之历史事物阐释题。时空为近代(非洲)。根据材料中的图片分别为,1876年前西方殖民者对非洲的殖民侵略和1914年前帝国主义对非洲的瓜分,可以提取信息为:非洲政治形势的变化是随着列强资本主义经济发展和侵略方式变化而变化的。阐释可从新航路开辟后殖民扩张和19世纪末20世纪初非洲被瓜分等角度进行分析,如随着新航路开辟,西班牙、葡萄牙等殖民者开始在非洲沿海建立了少量殖民据点,进行殖民贸易和贩卖黑人奴隶。殖民活动大多局限在沿海地区,占领重要港口和城镇。随着工业革命开展,列强逐渐放弃奴隶贸易,转为全面殖民入侵,同时欧洲探险家深入非洲腹地探险,为进一步侵略准备了条件。随着第二次工业革命开展,西方列强纷纷进入垄断资本主义阶段,要求瓜分世界市场。为了进一步瓜分非洲,1884年列强在柏林召开会议,确立“有效占领”原则,至一战前,整个非洲几乎被列强侵占,更多的欧洲列强参与了瓜分非洲的争夺。
18.(1)特点:西班牙:建立大庄园制度,奴役当地民众;暴力掠夺财富;利用奴隶进行生产;美国:采取间接统治的方式;进行民主政治宣传;掠夺原料及商品、资本输出;文化渗透。
(2)原因:获取菲律宾民众好感,减少殖民阻力的现实需要;美国民主政治的确立和不断发展;两次工业革命的完成,需要广阔的市场与原料。
【详解】(1)本题是特点类材料分析题。时空是近代(西班牙、美国、菲律宾)。西班牙:根据材料“西班牙殖民者征服菲律宾,把大庄园制度移植到菲律宾,大肆掠夺菲律宾人的私有土地和村社的公有地。17世纪以后,菲律宾的土地日益集中在大庄园主和天主教会的手中。殖民者规定,除酋长和他们的长子以外,所有的人都必须服劳役”可知,建立大庄园制度,奴役当地民众;根据材料“殖民者还对菲律宾居民横征暴敛,任意增加苛捐杂税,并强迫菲律宾人向殖民当局出售产品,价格由殖民当局规定,远远低于市场价格”可知,暴力掠夺财富;根据材料“为弥补劳力的不足,大庄园主和教会封建主购买奴隶从事劳作,虽然西班牙颁布法令禁止在各殖民地蓄奴,但在菲律宾并未完全执行”可知,利用奴隶进行生产;美国:根据材料“美国废除西班牙原有的殖民体制,在掌握最高权力的前提下,对菲律宾人进行美国资产阶级政治制度的教育,教授菲律宾少数上层人士‘治国的本领’,让菲律宾政府出面解决国内问题,而解决问题的方法和认可权来源于美国”可知,采取间接统治的方式;进行民主政治宣传;根据材料“1909年,美国规定:美国商品输入菲律宾完全免税;菲律宾的原料和制成品在一定的限度内完全可以免税输入到美国。同时美国加大对菲律宾资本输出,将资金投入到原料生产和出口作物的加工行业中”可知,掠夺原料及商品、资本输出;根据材料“在文化上,美国在菲律宾兴办学校、推广英语,让菲律宾人在潜移默化中接受美国统治”可知,文化渗透。
(2)本题是背景类材料分析题。时空是近代(西班牙、美国、菲律宾)。根据材料“美国废除西班牙原有的殖民体制,在掌握最高权力的前提下,对菲律宾人进行美国资产阶级政治制度的教育,教授菲律宾少数上层人士‘治国的本领’,让菲律宾政府出面解决国内问题,而解决问题的方法和认可权来源于美国”可知,获取菲律宾民众好感,减少殖民阻力的现实需要;美国民主政治的确立和不断发展;根据材料“1898年,美西战争结束后,菲律宾成为了美国的殖民地”“1909年,美国规定:美国商品输入菲律宾完全免税;菲律宾的原料和制成品在一定的限度内完全可以免税输入到美国。同时美国加大对菲律宾资本输出,将资金投入到原料生产和出口作物的加工行业中”可知,两次工业革命的完成,需要广阔的市场与原料。
19.(1)特征:商品种类丰富;农产品商品化程度高;出现了专业化的商品市场;商业活动打破了时空限制;出现了类型丰富的商业服务设施。影响:推动手工业和农业的发展;有助于金融事业的发展;推动城市化进程;便利了百姓日常;增加财政收入。
(2)表现:国内贸易格局被打破;大宗商品跨区域流动;统一的国内市场形成;对外贸易广阔,遍及全球;带有殖民色彩;商业经营方式出现变革,出现了股份制公司;商业规模扩大;金融信用领域出现了多种类型。原因:城市资本投向农村,农村资本主义经济发展;新航路开辟,殖民扩张,国际市场扩大;重商主义的实施。
【详解】(1)本题为特点类、影响类材料题。时空范围为唐代(中国)。第一小问特征:根据材料“唐代巴蜀地区城市居民生活所需的农副产品、日常用品,乃至各种奇珍异宝,皆能在市场上买到”可知,商品种类丰富;根据材料“农村地区的手工业品、农副产品源源不断输送至城市市场中”可知,农产品商品化程度高;根据材料“城市中居民大都脱离农业生产,生活所需多从专业化的‘米市’‘布市’中采购获得。”可知,出现了专业化的商品市场;根据材料“各大城市中的夜市悄然兴起,在‘市’以外各坊日渐散布商肆店铺。”可知,商业活动打破了时空限制;根据材料“城市中还出现了大量的酒肆、酒楼,开设了大量的旅店以供住宿,不仅有许多官、私医生可为人们诊病,而且还设有药市或药肆等为居民买药提供方便”可知,出现了类型丰富的商业服务设施。第二小问影响: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商业的发展有助于推动手工业和农业的发展;随着商业的发展,要求交易更加便捷,因此有助于金融事业的发展;城市商业的发展有助于推动城市化进程;商品种类丰富,便利了百姓日常;商业的发展有助于增加财政收入。
(2)本题为特点类、背景类材料题。时空范围为15至18世纪(英国)。第一小问表现:根据材料“英国伴随着城市经济的扩张,旧的国内贸易格局逐渐被打破,”可知,国内贸易格局被打破;根据材料“商业联系加强,跨区域长距离贸易迅速增多,大宗商品如羊毛、呢绒、谷物、畜产品等都在国内市场上大规模地跨区域流动,统一的国内市场最终形成”可知,大宗商品跨区域流动、统一的国内市场形成;根据材料“对外贸易主要贸易区由最初的欧洲拓展到东印度和美洲,到l8世纪英国对外贸易已经遍布全球各地”可知,对外贸易广阔,遍及全球、带有殖民色彩;根据材料“1554~1680年间建立了 49 个股份制公司,至1695年,增加到150个”可知,商业经营方式出现变革,出现了股份制公司;根据材料“伴随16、17世纪商业规模的进一步扩大,各种信用手段如借贷、汇票、期票、债券和抵押等都已流行”可知,商业规模扩大、金融信用领域出现了多种类型。第二小问原因:根据材料“英国伴随着城市经济的扩张,旧的国内贸易格局逐渐被打破”可知,城市资本投向农村,农村资本主义经济发展;根据材料“伴随16、17世纪商业规模的进一步扩大”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新航路开辟,殖民扩张,国际市场扩大;根据所学知识可知,这一时期重商主义的实施。
答案第1页,共2页
答案第1页,共2页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