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课 第一次世界大战与战后国际秩序 同步练习(含解析)2023——2024学年高中历史统编版(2019)中外史纲要下

文档属性

名称 第14课 第一次世界大战与战后国际秩序 同步练习(含解析)2023——2024学年高中历史统编版(2019)中外史纲要下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252.2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24-03-28 21:48:59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第14课第一次世界大战与战后国际秩序同步练习
学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
一、选择题
1.1918年12月14日,顾维钧抵达巴黎。在回忆录中,他这样描述了自己对和会的期望,“即将召开的和会是一次非同寻常的机会,中国可以借此谋求某种程度的公平待遇,并对过去半个世纪以来所遭到的惨痛后果加以改正。”顾维钧的期望是基于中国( )
A.五四运动的正义要求 B.以战胜国的身份参加和会
C.抑制了日本在华势力 D.收回了德国在山东的权益
2.1919年德国政府发表《关于战争发动者责任的白皮书》,宣称德国是“为了自卫而战斗”,为“民族生存”而战;1924年8月2日德国政府发行明信片,宣称“十年前人民走向了令人难忘的团结并给予为自由和保卫祖国而战斗的军队以力量”。这些言论( )
A.正确揭示了一战的实质 B.促使民众对一战起因进行反思
C.推动了二战的加速到来 D.意在否认挑起世界战争的责任
3.下图为爱尔兰画家乔治·摩罗创作于1918年11月20日的时政漫画《糟糕的日子过去了》。该漫画的主旨是( )
战争胜利时,万众欢腾,而两位老人却愁容满面、忧心忡忡: “很高兴战争终于结束了,这是一段糟糕的日子,不知道下一次战争是什么样子!” “是的,下次和平是什么样子!”
A.剖析冷战态势下人们的矛盾心理 B.表达对战争的反思和对未来的担忧
C.指出凡尔赛体系蕴含着严重的危机 D.展现战争给人类社会带来的创伤
4.1914年时,飞机多用作侦察敌情,时速仅为80~115公里,4年后却升至180~220公里。在此期间,飞行高度也从200多米提升至8000米,飞行距离从几十公里扩大到400多公里;到1918年,机枪已是战斗机标配,机重也大大增加。这主要缘于,当时( )
A.一战进程的推进 B.技术革命的进行 C.军备竞赛的加剧 D.飞机性能的提升
5.一战爆发后,英国编辑了一份具有较大影响力的美国学者和专业人员名单,隐瞒官方背景,定期向其提供英国的宣传资料,通过他们将材料发送到美国各界人士手中,给人的印象他们只不过是英国的正义支持者。英国这样做的主要目的是( )
A.拉拢美国加入协约国作战 B.获得国内战时动员的支持
C.打破美国的孤立主义政策 D.激起美国反对德国的情绪
6.1938年10月,有人在一次演说中指出:“我们未经战争就遭到了一次可耻的失败……此地在英法两国的压迫下被分割,这无疑是西方民主国家向纳粹武力威胁的彻底投降,这将使两个国家的处境更为软弱无力。”与此次“可耻的失败”涉及的领土分割发生于( )
A.① B.② C.③ D.④
7.一战结束后,英、法等国公开践踏他们曾经宣称过的每个民族都有决定自己的政治制度和发展道路的自由的诺言。英国外交部的一份备忘录中写道:“即使是在承认美国黑人或南爱尔兰在权利方面最微小的进步都被认为是不明智的。”这表明一战后( )
A.西方国家维护传统殖民体系 B.非殖民化运动成为国际潮流
C.殖民主义势力试图卷土重来 D.民族自决原则得以普遍实施
8.1937年罗斯福向国会提交了有关“填塞法院计划”的咨文。规定如果联邦法官在70岁时拒绝退休,那么总统有权再额外任命一位法官与其共事。其意在改变最高法院中自由派与保守派大法官的力量对比,其提出该计划的理由是高龄的法官们年老体弱,以及由此导致的低下的工作效率,而非最高法院的保守立场及其对政府的公共政策与经济立法的过分干预。这一计划( )
A.体现了总统对立法权的监督 B.引发了分权制衡体制的变动
C.保障了罗斯福新政顺利推行 D.违背了权力制衡的宪政传统
9.《凡尔赛和约》曾被德国人称为一种专制独裁或一项奴隶条约。1924年开始,英国和美国放宽对德国赔款要求。1926年,德国加入国际联盟,并成为国联行政院常任理事国。这反映了( )
A.德国摆脱了凡尔赛体系束缚 B.世界大国之间矛盾错综复杂
C.德国成为二战爆发的策源地 D.国际联盟大力推行绥靖政策
10.1932年2月,世界裁军大会在日内瓦召开。德国提出军备平等的要求,法国坚持德国应严格遵守《凡尔赛条约》的规定,英国有条件地接受德国的要求。同年12月,会议达成协议,德国应在为一切国家提供安全的体系中享有平等权利。此次裁军大会( )
A.折射出国际体系的脆弱性 B.有利于欧洲乃至世界持久和平
C.维护了凡尔赛一华盛顿体系 D.助长了德国法西斯的侵略气焰
11.下面所示是美国前总统威尔逊在1915~1916年给其顾问爱德华·豪斯信中的部分内容。据此可知,威尔逊( )
时间 部分内容
1915年12月24日 我们只关心未来的世界和平,只对此作出保证。唯一可能的保证是(A)陆军和海军的裁军;(B)一个确保每一个国家都反对侵略和维持海上绝对自由的国际联盟
1916年5月16日 申明美国关于战后国际联盟的基本观点,即国际联盟应该是通过多国合作来防止战争和侵略的国际组织,其要点是保证主权独立和领土完整
A.试图通过集体安全维护战后世界和平 B.意在维护欧洲大陆均衡态势
C.认为战争未给美国带来实质性的利益 D.反对在战争中实行绥靖政策
12.十月革命胜利后,列宁提出并通过的《和平法令》明确反对秘密外交,坚持民族自决权。随后,时任美国总统威尔逊在他的《十四点和平纲领》中也明确提出了“杜绝秘密外交”“民族自决”等主张。这说明列宁与威尔逊都( )
A.注重历史发展的时代性 B.否定历史认识的阶级性
C.重视历史事件的共通性 D.秉承历史评价的客观性
13.有学者论述到:“在1914年,广大群众在享受了近半个世纪的和平之后,他们对于战争又能知道些什么呢?在他们看来,战争是奇遇,恰恰因为它离得遥远,从而赋予战争一种英雄色彩和浪漫色彩。”该学者意在说明当时( )
A.欧洲国民具有浪漫主义情结 B.世界大战的爆发具有偶然性
C.战争点燃人们爱国主义激情 D.民众心态影响国际局势变化
14.“蝴蝶在南半球扇动翅膀,会在北半球造成龙卷风”。有史学家认为历史上最著名的蝴蝶效应便是“一颗子弹造成的世界大战”。以下解读正确的是( )
A.塞尔维亚青年射出的这颗子弹导致国际局势迅速恶化
B.这颗子弹的发射是第一次世界大战全面爆发的根本原因
C.大战前形成了法西斯轴心国和反法西斯同盟国的对抗
D.欧洲在这场战争中遭受致命打击并失去了世界优势地位
15.美国史学家入江昭指出,“八个签约国将为第九个签约国——中国——而合作,维护后者的主权独立和领土完整,坚持机会均等原则,为稳定日本的成长营造环境”。以下对这次签约“合作”的解释正确的是( )
①列强打败中国并强迫中国签订此约 ②中国借此机会加入了世界反法西斯同盟
③日本在东亚地区的扩张遭到了限制 ④“机会均等”成为八国共同的侵华原则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二、材料分析题
16.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一战爆发后不久,美国宣布中立,但实际上先后占领并控制了多个国家。美国同交战双方都做贸易,但战前德国从美国得到的贷款只有2000万美元,而协约国则得到20亿美元。此外美国还是协约国军用物资和粮食的巨大供给基地。1916―1917年,德奥集团在军事上取得了较大进展,加之俄国二月革命爆发,美国担心协约国集团战败会使自己的贷款无法收回。美国国内参战舆论日趋强烈,并把谴责的矛头指向德奥集团。1917年初,德国提议与墨西哥建立反美同盟的电报被英国截获并交给了美国。美国更担心德国将与日本联手,在太平洋地区妨碍自己的势力扩张,决定参加欧洲战争。1917年4月16日,美国借口德国无限制潜艇战损害其利益,正式对德宣战。美国参战后,中国、巴西等十多个国家加入协约国一方。
——摘编自刘德斌主编《国际关系史》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美国在一战中立场的变化及变化的原因。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美国参战对国际局势的影响。
17.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叙利亚国民大会备忘录
我们,在下面签名的叙利亚国民大会的成员,1919 年 7 月 2 日,在大马士革聚会, 有我们不同地区的居民——穆斯林、基督教徒和犹太人——授权,同意对选举我们的这个国家人民的愿望的以下表述:
我们要求叙利亚享有绝对的、完全的政治独立……
…………
考虑到居住在叙利亚地区的阿拉伯人并不比其他先进的种族缺少天赋权力,他们也绝不比开始独立的保加利亚人、塞尔维亚人、希腊人和罗马尼亚人落后,我们抗议国际联盟盟约中的第 22 条把我们置于需要受托管的发展中国家之列。
…………
我们不了解法国政府所宣称的在我们的叙利亚国家任何部分拥有的权力,拒绝相信它能协助我们或者能在任何情况下和任何地点帮助我们的国家。
我们反对犹太复国主义者在叙利亚南部建立犹太共和国的主张,反对犹太复国主义者移民到我国的任一部分……
——摘编自魏凤莲译《新全球史·文明的传承和交流 1750 年至今》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备忘录中叙利亚的诉求,并简析备忘录出台的背景。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你对国际联盟的认识。
18.【选修3: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
材料一 战后十年,英国基本上在法德之间维持了一种均势,进而使欧洲大陆保持在一种均势状态之下。英国主要是调整了与法国的外交政策,经历了协调—遏制一合作的过程,一步步地打压法国压制德国的做法,最终使法国走向与德国和平共处的轨道,使法国由战后压制德国转变为容纳德国进入欧洲大家庭中,共同维护欧洲的和平与稳定。英国的“和平战略”政治效果还明显体现在欧洲大国之间基本上处于一种均势状态,并在20世纪20年代这一短暂的十年中处于相对和平的状态。但随着法国在一战后十年间外交的不断受挫以及德国得到了难得的喘息和纵容,二战的阴影又随之而来,可以理解为英国的均势外交在一定程度上导致了二战前的绥靖政策,是二战爆发的重要原因之一。从这个角度来看,英国在这段时间的均势外交政策看似成功运用,终究又属自毁长城。
——摘编自李建伟《一战后英国均势外交政策在法国安全问题上的运用》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一战后英国继续奉行均势外交的具体表现。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要评价一战后英国奉行的均势外交。
19.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一战以来,日本利用英、法、德等国忙于欧战无暇东顾之机,攫取了德国在山东的特权,尤其是占领了胶济铁路,这就等于日本在地理位置上对中国占有了绝对优势。日本在华的政治、经济优势地位严重违背了美国一贯的对华政策——门户开放、机会均等。美国国务院认为,美国在一战后的首要任务就是恢复远东因日本不断扩张而受到破坏的均势。巴黎和会没有达到预期的成功,远东和太平洋地区的矛盾也没有得到根本解决。因此,华盛顿会议召开的目的之一就是强迫日本把吞入口中的“山东”吐出来,实现亚太地区的利益均沾。为此,英美两国派观察员列席中日会谈,“主要任务是观察以及必要时出面调解纠纷以弥合分歧”。
——摘编自胡洁方《休斯与华盛顿会议期间的美国对华政策》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华盛顿会议期间美国对华政策的目的。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评析华盛顿会议期间美国的对华政策。
第1页 共4页 ◎ 第2页 共4页
第1页 共4页 ◎ 第2页 共4页
参考答案:
1.B
【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正向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1918年12月14日(中国)。据本题材料概括得出主要结论是:巴黎和会是第一次世界大战战胜国召开的大会,而中国去参加是由于中国是第一次世界大战的战胜国,B项正确; 第一次世界大战中中国是加入了协约国,不是同盟国,排除A项; 根据所学巴黎和会把德国在中国山东的权利转交给了日本,不是抑制了日本在华势力发展,排除C项; 国联是第一次世界大战后,于1920建立的国际组织,排除D项。 故选B项。
2.D
【详解】
本题是多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次题干的提示词,可知这是本质题、影响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一战后初期(德国)。据本题材料信息得出主要结论:德国政府宣传德国发动一战是为了自卫,德国政府的宣传是在推脱战争责任,D项正确;一战的实质是帝国主义性质的,这些言论没有正确揭示一战的实质,排除A项;德国政府的宣传是在推脱战争责任,不能促使民众对一战起因进行反思,排除B项;这些言论不足以推动二战的加速到来,夸大了其影响,排除C项。故选D项。
3.B
【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目的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1918年(欧洲)。据材料可知,一战结束后,万众欢腾,而两位老人却愁容满面、忧心忡忡,提出“不知道下一次战争是什么样子!”、“下次和平是什么样子!”的担忧,体现了一战后,人们对战争的反思,以及对未来的担忧,B项正确;冷战是二战后出现的国际局势,而非一战,排除A项;凡尔赛体系的建立是在凡尔赛会议后,与材料中时间不符,排除C项;材料描述的是战争反思与担忧,而非展现创伤,排除D项。故选B项。
4.A
【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原因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1914年至1918年(欧洲)。根据材料“到1918年,机枪已是战斗机标配,机重也大大增加”结合所学知识可知,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随着战争进程的发展,对于武器以及飞机等要求不断提高,飞机时速和飞行高度大大提升,机枪性能也有所提升,A项正确;B项并不是一战时期飞机和机枪性能提升的主要原因,排除B项;材料主要与战争有关,不涉及军备竞赛,排除C项;D项是表象,不是原因,排除D项。故选A项。
5.A
【详解】
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目的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一战时期的英国。根据材料,英国隐瞒官方背景,向美国一批有影响力的人物递发宣传资料,隐蔽地向美国各界认识作宣传,以此改变美国中立的态度,加入协约国一方作战,A项正确;英国对美国展开宣传工作,与国内动员无关,排除B项;打破美国的孤立主义政策不是目的,而是一种表象,排除C项;材料看不出激起美国对德国的情绪,排除D项。故选A项。
6.C
【详解】本题是组合选择题。时空是1938年的世界。根据材料时间及“在英法两国的压迫下被分割,这无疑是西方民主国家向纳粹武力威胁的彻底投降”分析可知材料反映的是慕尼黑阴谋,将捷克斯洛伐克的苏台德区割让给德国,与材料中③处相符合,C正确;①在比利时不在捷克斯洛伐克,排除A项;②在奥匈帝国,不是苏台德地区,排除B项;④在波兰,不是捷克斯洛伐克的苏台德地区,排除D项。故选C项。
7.A
【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一战后(世界)。根据材料“英、法等国公开践踏他们曾经宣称过的每个民族都有决定自己的政治制度和发展道路的自由的诺言”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一战后,英法等西方国家将宣称各民族自决的诺言抛弃,仍在维护其殖民利益,维护传统殖民体系,A项正确;非殖民化是指一个地方从外国殖民统治转而独立及自治的过程,与殖民主义相对,材料不涉及非殖民化运动,排除B项;C项说法有误,殖民主义势力并未消失,不存在卷土重来的说法,排除C项;D项与史实不符,民族自决原则没有得到普遍实施,排除D项。故选A项。
8.D
【详解】本题是多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次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影响题、本质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近代美国。根据“改变最高法院中自由派与保守派大法官的力量对比”并结合所学内容可知,该计划企图改变最高法院中自由派与保守派大法官的力量对比,进而使罗斯福新政对经济的干预措施顺利实行,但这一做法违背了1787年宪法开创的分权制衡传统,D项正确;材料中没有体现立法权,排除A项;材料没有体现出这一计划对分权制衡体制的作用,且B项是效果,由材料无法得出,排除B项;从材料中无法看出“填塞法院计划”对罗斯福新政的作用(提示:该计划最终被联邦参议院否决而宣告失败),排除C项。故选D项。
9.B
【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时空是1924—1926年(德国)。据材料并结合所学可知,英国和美国放宽对德国的赔款要求,以及德国加入国际联盟并成为常任理事国,这反映了国际关系中的复杂变化和调整,这些变化涉及到大国之间的利益权衡、对德国的态度转变以及对国际秩序的影响,B项正确;1933年纳粹党上台后逐渐摆脱凡尔赛体系的束缚,选项与史实不符,排除A项;1933年1月,德意志民族社会主义工人党(纳粹党)掌握国家政权后,在欧洲中部形成的一个战争策源地,排除C项;美国并没有加入国际联盟,美国的放宽政策不能反映国际联盟大力推行绥靖政策,排除D项。故选B项。
10.A
【详解】本题是多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次题干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影响题,时空是1932年的世界。根据材料及所学可知,德国意在冲破死尔赛体系的制约,扩大自身军备,英法出于自身安全和利益考虑,对德国的态度也明显不同,以至于最终达成的协议实际上接受了德国扩大军备的要求,这折射出国际体系即凡尔赛体系的脆弱性,A项正确;此后,随着德日法西斯先后掌握国家政权,欧亚战争策源地形成,排除B项;世界裁军大会对凡尔赛体系进行了调整,排除C项;1933年,法西斯统治在德国建立,德国走上了侵略扩张的道路,与材料时间不符,排除D项。故选A项。
11.A
【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推断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1915—1916年(美国)。根据材料“一个确保每一个国家都反对侵略和维持海上绝对自由的国际联盟”“通过多国合作来防止战争和侵略的国际组织”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这一时间段是第一次世界大战时期,威尔逊本意是通过集体安全来维护战后的世界和平,以维护美国的利益,A项正确;威尔逊建议建立国际联盟的主要目的是为了维护美国的利益,排除B项;材料中未涉及战争是否给美国带来利益,排除C项;威尔逊建议建立国联并不是反对实行绥靖政策,恰恰在这一时期美国实行的是中立政策,排除D项。故选A项。
12.A
【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1917年和1918年(苏俄和美国)。根据材料可知,列宁与威尔逊都反对秘密外交,坚持民族自决权,这有利于维护世界和平和民族解放运动的发展,冲击了旧的欧洲列强主宰的世界体系,有利于新的世界秩序的建立,符合时代发展的要求。因此,材料表明列宁与威尔逊都注重历史发展的时代性,A项正确;列宁与威尔逊都反对秘密外交和主张民族自决,未体现他们否定历史认识的阶级性,排除B项;材料说明列宁与威尔逊都注重历史发展的时代性,C项不符合材料主旨,排除C项;材料说明列宁与威尔逊都注重历史发展的时代性,未涉及历史评价,排除D项。故选A项。
13.D
【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1914年(欧洲)。根据材料“对于战争又能知道些什么呢”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一战前,普通民众对于战争的危害认识不足,更多的是对战争的狂热,因此在战争爆发后,群众认为战争并不残酷,会很快结束,且会取得胜利,反映出民众心态影响国际局势变化,D项正确;材料强调的是欧洲民众对于战争的不客观看法,排除A项;材料没有涉及战争爆发的具体细节,无法得出其具有偶然性,排除B项;材料没有体现出人们的爱国主义激情,排除C项。故选D项。
14.A
【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正向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近代世界。根据材料可知,材料涉及的历史事件是第一次世界大战前塞尔维亚青年行刺奥匈帝国王储,史称“萨拉热窝事件”,随后此事件引发第一次世界大战,A项正确;这颗子弹的发射是第一次世界大战全面爆发的导火索,不是根本原因,排除B项;法西斯轴心国和反法西斯同盟国的对抗以及欧洲失去世界优势地位都是在二战中,排除CD项。故选A项。
15.D
【详解】本题是组合选择题。时空是1921年的世界。根据材料“八个签约国将为第九个签约国——中国——而合作”“维护……主权独立和领土完整,坚持机会均等原则”及所学可知,此约为《九国公约》。《九国公约》签订后,“门户开放”“机会均等”成为欧美列强共同的侵华原则,从而限制了日本独占中国的野心,③④项正确;《九国公约》是在协约国打败同盟国的基础上签订的,且中国也是战胜国之一,①项错误;世界反法西斯同盟是第二次世界大战的产物,②项错误。D项正确,排除ABC项。故选D项。
16.(1)变化:由表面中立、实际成为交战双方的债权国到最终参战。原因:美国对协约国投入过多;战局逐渐不利于协约国;俄国二月革命爆发;担心协约国战败导致自己损失惨重;国内参战舆论日盛;维护美国在太平洋地区的利益。(任意4点)
(2)影响:壮大了协约国力量;战争局势逐渐被扭转,加速了战争进程;为战后国际秩序的形成奠定基础。(任答3点)
【详解】(1)本题是对比、原因类材料分析题,时空是近代(美国)。第一小问,根据材料“美国宣布中立,但实际上……控制了多个国家”“同交战双方都做贸易”“借口德国无限制潜艇战……正式对德宣战”等可得出,由表面中立、实际成为交战双方的债权国到最终参战。第二小问,根据材料“1916―1917年,德奥集团在军事上取得了较大进展,加之俄国二月革命爆发”和所学可得出,美国对协约国投入过多;战局逐渐不利于协约国;俄国二月革命爆发;根据材料“美国担心协约国集团战败会使自己的贷款无法收回”和所学可得出,担心协约国战败导致自己损失惨重;根据材料“美国国内参战舆论日趋强烈,并把谴责的矛头指向德奥集团”和所学可得出,国内参战舆论日盛;根据材料“美国更担心德国将与日本联手,在太平洋地区妨碍自己的势力扩张”和所学可得出,维护美国在太平洋地区的利益。
(2)本题是影响类材料分析题,时空是近代(美国)。根据材料“1917年4月16日,美国 正式对德宣战”“美国参战后,中国、巴西等十多个国家加入协约国一方”等并结合所学知识,从壮大协约国力量、加速战争进程、奠定战后秩序等方面分析作答即可。
17.(1)诉求:要求叙利亚独立;拒绝法国对叙利亚委任统治;反对在叙利亚南部建立犹太国。
背景:一战削弱了帝国主义的势力;民族意识的不断觉醒(叙利亚地区民族主义发展);国联盟约公布法国对叙利亚实行委任统治。
(2)国际联盟作为一战后成立的国际组织,和平解决国际争端的措施,提高了世界对国际法的认可;国际联盟对国际事务的处理,实质是巩固帝国主义体系,这加深了各国之间固有的矛盾,也埋下了国际争端的新祸根。
【详解】(1)本题是列举类、背景类材料分析题,时空是20世纪以来的世界。诉求:根据材料“我们要求叙利亚享有绝对的、完全的政治独立”得出要求叙利亚独立;根据材料“我们抗议国际联盟盟约中的第 22 条把我们置于需要受托管的发展中国家之列……我们不了解法国政府所宣称的在我们的叙利亚国家任何部分拥有的权力”得出拒绝法国对叙利亚委任统治;根据材料“我们反对犹太复国主义者…… 反对犹太复国主义者移民到我国的任一部分”得出反对在叙利亚南部建立犹太国。
背景:根据材料“我们抗议国际联盟盟约中的第 22 条把我们置于需要受托管的发展中国家之列”可知国联盟约公布法国对叙利亚实行委任统治;根据材料“ 完全的政治独立……我们反对犹太复国主义者在叙利亚南部建立犹太共和国的主张,反对犹太复国主义者移民到我国的任一部分……”并根据所学知识得出民族意识的不断觉醒;一战后帝国主义势力衰弱,民族独立运动兴起。
(2)本题是认识类材料分析题,时空是20世纪以来的世界,根据材料中反对国际联盟的委任统治,可以得出国联在处理国际事务中维护帝国主义体系,加深各国之间的已有矛盾,不利于和平解决国际争端,但是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国际联盟作为一战后成立的国际组织,和平解决国际争端的措施,提高了世界对国际法的认可。
18.(1)表现:调整与法国的关系;说服法国容纳德国进人欧洲大家庭;维持欧洲大国之间的均势。
(2)评价:为一战后德国崛起创造了机遇;短暂维系了世界和平;为第二次世界大战的爆发埋下了隐患。
【详解】(1)本题是特点类材料分析题。时空是近代(英国)。具体表现:根据材料“英国主要是调整了与法国的外交政策,经历了协调—遏制一合作的过程,一步步地打压法国压制德国的做法,最终使法国走向与德国和平共处的轨道,使法国由战后压制德国转变为容纳德国进入欧洲大家庭中”得出调整与法国的关系;说服法国容纳德国进人欧洲大家庭;根据材料“还明显体现在欧洲大国之间基本上处于一种均势状态”得出维持欧洲大国之间的均势。
(2)本题是认识类材料分析题。时空是近代(世界)。评价:根据材料“明显体现在欧洲大国之间基本上处于一种均势状态,并在20世纪20年代这一短暂的十年中处于相对和平的状态”“但随着法国在一战后十年间外交的不断受挫以及德国得到了难得的喘息和纵容,二战的阴影又随之而来,可以理解为英国的均势外交在一定程度上导致了二战前的绥靖政策,是二战爆发的重要原因之一”等信息可知,英国奉行的均势外交为一战后德国崛起创造了机遇;短暂维系了世界和平;但也为第二次世界大战的爆发埋下了隐患。
19.(1)目的:维护“门户开放”政策;打破日本在华优势,实现利益均沾,维护自身利益;支持中国收回山东主权;阻碍中国走向独立自主。
(2)美国的对华政策客观上有利于中国收回山东主权;但其主要目的是维护美国在中国的利益;加剧了美日之间的矛盾和争夺;罔顾中国的真正诉求,使中国又回到了被帝国主义共同宰割的局面;美国凭借其经济实力扩大了在华的影响力。(任答3点即可)
【详解】(1)本题为目的类材料分析题。时空为华盛顿会议期间(美国)。根据材料“日本在华的政治、经济优势地位严重违背了美国一贯的对华政策——门户开放、机会均等”可知维护“门户开放”政策;打破日本在华优势,实现利益均沾,维护自身利益;根据材料“强迫日本把吞入口中的‘山东’吐出来,实现亚太地区的利益均沾”可知支持中国收回山东主权;结合美国门户开放的实质可知阻碍中国走向独立自主。
(2)本题为影响类材料分析题。时空为华盛顿会议期间(美国)。根据材料“日本在华的政治、经济优势地位严重违背了美国一贯的对华政策——门户开放、机会均等”可知美国的对华政策客观上有利于中国收回山东主权;但其主要目的是维护美国在中国的利益;根据材料“强迫日本把吞入口中的‘山东’吐出来,实现亚太地区的利益均沾”可知加剧了美日之间的矛盾和争夺;结合美国门户开放的实质可知罔顾中国的真正诉求,使中国又回到了被帝国主义共同宰割的局面;美国凭借其经济实力扩大了在华的影响力。
答案第1页,共2页
答案第1页,共2页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