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科版科学六年级下册第一单元第一课《放大镜》同步训练

文档属性

名称 教科版科学六年级下册第一单元第一课《放大镜》同步训练
格式 doc
文件大小 104.0KB
资源类型 素材
版本资源 教科版
科目 科学
更新时间 2015-09-29 14:12:55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教科版科学六年级下册第一单元第一课放大镜同步练习
一、填空题
1、放大镜是我们常用的观察工具,它的特点是中间 ,边缘 。
答案:厚|薄
解析:解答:放大镜是凸透镜,它的特点是中间厚,边缘薄。
分析:本题考查放大镜的特点。
2、人类最早使用的透镜是用 琢磨而成的,能增进视力的眼镜是由 设计制造的。
答案:水晶|培根
解析:解答:人类很早就发现某些透明的宝石可放大物体的影像,最早使用的透镜就是用
透明水晶琢磨而成。在13世纪,英国一位主教格罗斯泰斯特,最早提出放大装置的应用,他的学生培根根据他的建议,设计并制造出了能增进视力的眼镜。
分析:本题考查放大镜的历史。
二、选择题
3、放大镜的放大倍数跟镜片的哪一部分有关。( )
A、凸度 B、材料 C、面积
答案:A
解析:解答:放大镜的放大倍数和放大镜的凸度有关,凸度越大,放大镜的放大倍数也越大,。
分析:本题考查放大镜放大倍数与凸度的关系。
4、1号放大镜直径3cm,2号5cm,3号7cm,三个放大镜的凸度是一样的,放大倍数最大的是 ( )
A.1号大 B.2号大 C.3号大 D.一样大
答案:D
解析:解答:放大镜的放大倍数和放大镜的凸度有关,凸度越大,放大镜的放大倍数也越大,和放大镜的直径无关。本题放大凸度是一样的,所以放大倍数也一样。
分析:本题考查放大镜放大倍数与凸度的关系。
5、放大镜的放大倍数越大,我们能看到的范围( )。
A、相同 B、大 C、小
答案:C
解析:解答:放大镜的放大倍数越大,物体放大的越大,我们看到的范围就越小。相反,如果放大镜的放大倍数越小,物体放大的越小,我们看到的范围就越大。
分析:本题考查放大镜放大倍数与看到范围的关系。
6、用圆形的鱼缸养鱼,从侧面观赏鱼缸内的鱼,看到的鱼应该( )。
A、比实际的鱼小 B、比实际的鱼大 C、没有变化
答案:B
解析:解答:圆形的鱼缸是凸的,里面装了水,它具有放大功能。
分析:本题考查能放大物体的特点。
7、( )发明了能增进视力的眼镜。
A、格罗斯泰特 B、牛顿 C、培根
答案:C
解析:解答:在13世纪,英国一位主教格罗斯泰斯特,最早提出放大装置的应用,他的学生培根根据他的建议,设计并制造出了能增进视力的眼镜。
分析:本题考查能放大物体的历史。
8、下列物体不具有放大镜功能的是( )。
A、装上水的透明塑料袋 B、没装水的透明塑料袋 C、装上水的透明塑料袋
答案:B
解析:解答:装上水的透明塑料袋和装上水的透明塑料袋都是凸而且透明的,具有放大的功能。没装水的透明塑料袋虽然透明但是不凸,没有放大功能。
分析:本题考查能放大物体的特点。
9、用下面三个放大镜,放大倍数最大的是( )。
A.
B.
C.
答案:C
解析:解答:放大镜的放大倍数和放大镜的凸度有关,凸度越大,放大镜的放大倍数也越大,。
分析:本题考查放大镜放大倍数与凸度的关系。
三、判断题
10、清晨出现在树叶上的小露珠,也能把物体的图像放大( )
答案:正确
解析:解答:小露珠凸而且透明,可以将物体放大。
分析:本题考查能放大物体的特点。
11、中间厚两边薄的透明物体都能把物体的图像放大。( )
答案:正确
解析:解答:实验证明,所有中间厚两边薄的透明物体都能把物体的图像放大。
分析:本题考查能放大物体的特点。
12、放大镜越大,放大的倍数也一定越大。( )
答案:错误
解析:解答:放大倍数与放大镜本身的大小没有关系。放大镜的放大倍数和放大镜的凸度有关,凸度越大,放大镜的放大倍数也越大。
分析:本题考查放大镜放大倍数与凸度的关系。
13、近视镜的镜片能放大物体的图像。( )
答案:错误
解析:解答:近视眼镜的镜片是凹透镜,它不具放大物体的特点。
分析:本题考查近视眼镜的镜片,及放大镜的特点。
14、放大镜能显现物体的细微之处,使我们获得更多的信息。( )
答案:正确
解析:解答:放大镜有放大物体的功能,它能显现物体的细微之处,使我们获得更多的信息。
分析:本题考查及放大镜的作用。
四、综合题
15、放大镜怎么样使用?
答案:观察对象不动,人眼和观察对象之间的距离不变,手持放大镜在物体和人眼之间来回移动,直至图像大而清楚。把放大镜移至眼前,移动物体,直至图像大而清楚。
解析:解答:放大镜是常用的观察工具。观察对象不动,人眼和观察对象之间的距离不变,手持放大镜在物体和人眼之间来回移动,直至图像大而清楚。把放大镜移至眼前,移动物体,直至图像大而清楚。
分析:本题考查放大镜的使用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