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中考冲刺科学微卷十二(含解析)

文档属性

名称 2024年中考冲刺科学微卷十二(含解析)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128.7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浙教版
科目 科学
更新时间 2024-04-08 16:38:12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中考冲刺微卷十二 建议用时:20min 一 、选择题 1.下列关于人口增长的说法,错误的是( ) A.近年来,我国及世界的人口增长速度越来越快 B.人口倍增期越短,说明人口增长的速度越快 C.降低出生率是控制人口的唯一选择 D.我国属于低生育率国家,所以可以放弃计划生育政策 2.土壤中除了土壤生物外, 还含有非生命物质。下列实验为 了证明土壤中含有机物的是( ) A.B.C.D. 3.某同学用称量为 500 克,最小刻度为 0.2 克,最小砝码为 5 克的托盘天平称量一铁块的质量,当调节衡量 平衡后,他将铁块放在天平的右盘,砝码放在天平的左盘,同时移动游码,当天平平衡时,他读出铁块质量是 75.2 克, 则铁块实际质量是( ) A.74.8 克 B.75 克 C.75.2 克 D.65 克 4.如图为肾单位结构模式图,图中 1 和 2 代表结构, 3 和 4 代表液体,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1 的两端分别连接小动脉和小静脉 B.大分子蛋白质经 1 滤过到 2 中 C.喝进的部分水随 4 排出可不经过肾静脉 D.3 和 4 都含有水、无机盐、葡萄糖 5.如图所示,在暗室里, 用手电筒作为光源照射地球仪, 并自西向东拨动地球仪使其绕地轴转动,这个实 验能较好地演示( ) A.昼夜交替 B.四季变化 C.昼夜长短变化 D.五带划分 1 / 7
(

1
)用液体石蜡密封液面的目的是
;锥形瓶中加入葡萄糖溶液的目的是


2
)试管中有气泡出现,石灰水
;打开瓶塞,可以闻到
(填某种物质)的气味。
) (

迅速向混合液表面滴加一薄层液体石蜡,用带玻璃导管的橡皮塞密封瓶口,使玻璃导管伸入右面试管的
溶液底部;
) (
8.
为探究稀硫酸与
MgCl
2
溶液是否发生复分解反应,小海进行了如下探究。
猜想
1
:没有发生复分解反应,
溶液中有
MgCl
2
,即
Mg
2+

Cl
-
同时存在溶液中。
猜想
2
:发生了复分解反应,溶液中无
MgCl
2

老师提示
SO
4
2-
会对
Cl
-
的检验有干扰,
需要先除去,
小明根据老师的提示和自己的猜想提出了以下实验方
案。
) 6.以下是某同学根据探究电流与电压关系的实验的数据画出的图像, 其中正确的是( ) A.B.C.D. 二 、实验探究题 7.某同学利用图中的装置进行酵母菌无氧呼吸实验, 步骤为: ①取 10%葡萄糖溶液 30mL 注入锥形瓶中, 置于 35℃水浴中预热; ②取干酵母 3g,放入温水中化开后, 倒入锥形瓶中,充分振荡摇匀; ④几分种后,观察实验结果。 请回答下列问题: 【设计方案】 (1)老师评价小海的设计思路正确,但试剂选择有误, 应该将所选的 BaCl2 改成 (填化学 式)。
2 / 7
(
反应前
反应后
实验数据
石灰石样品的质量
加入稀盐酸的质量
剩余物质的质量
15g
100g
110.6g
) (

1
)进入大气层时,返回舱表面因摩擦会出现火星,这是
能转
化为内能(热能)。

2
)图中
AB
段,返回舱总重力所做功的功率是
瓦。

3
)计算返回舱的总重力在
CD
段所做的功。
(写出计算过程)
) (
10.
某化学自主学习小组为了测定某石灰石中碳酸钙的质量分数,取
15g
石灰石样品,加入适量的稀盐酸,
恰好完全反应。有关数据如表所示(样品中其他成分均不与稀盐酸反应且不
溶于水
):
) (2)小海按照修改后的方案进行实验,如果猜想 1 正确, 则步骤则步骤Ⅱ、步骤Ⅲ中必然会观察到的现 象分别是 、 。 (3)小海反思进行步骤Ⅲ时, 加 NaOH 溶液采用了滴加的方式,但没有立即观察到明显的变化,你认为其 中的原因是 。 三 、解答题 9.之前, 我国神舟十二号的返回舱是在东风着陆场着陆, 代表神舟十二号的工作圆满完成,我国航天事业 进入了新阶段。已知返回舱的总质量为 8 吨(忽略返回舱因摩擦照成质量的变化),返回舱着陆千下落速 度与时间的关系如图所示。请回答: (1)完全反应时生成气体的质量为 g。 (2)该石灰石样品中碳酸钙的质量分数? (3)稀盐酸的溶质质量分数? 3 / 7
(
腐烂、又称腐殖质;
3.
空气;
4.
水。
A
.向盛有土壤块的烧杯中加入一定量的水,产生气泡,原因是空气中
的主要成分不溶于水或不易溶于水,
因此从水中溢出形成气泡,证明土壤中含有空气,
A
不符合题意;
B
、给试管中的土壤块加热,试管口内壁上出现水珠,证明土壤中含有水分,
B
不符合题意;
C
、将土壤放在石棉网上加热,出现火星,
有焦臭味,证明土壤中是存在有机物,
C
不符合题意;
D
、将土壤与水混合,然后将悬浊液过滤,
再将滤液放
到蒸发皿中加热蒸发,
最后得到白色固体,
说明土
壤中含有无机盐,
D
符合题意。
) (
B
、世界人口的增长速度不均匀,
人口倍增期越短,
说明人口增长的速度越快;
B
正确;
C
、生育的胎数越少,即越少生,
100
年后其后代的人数越少;生育越晚,即越晚育,
100
年后其后代
的人
数也越少,
这让我们切身体会到晚育、少生是控制人口增长的重要措施;
C
正确;
D
、上世纪
90
年代初期以后,
我国官方宣布已进入低生
育率阶段,
计生主管部门曾宣布我国妇女的生育率

1.8.
但如果放弃计划生育政策,人的思想观念没
有改变,短时间内就会人口剧增.
D
错误
.
故选:
D
) (
【解析】土壤的成分主要有以下四种:
1.
无机物-如小颗粒状岩石、黏土;
2.
有机物-如植物动物的尸体
) 中考冲刺微卷十二答案解析 建议用时:20min 一 、选择题 1.D 【解析】世界人口的急剧增长,社会经济的迅速发展, 给资源和环境造成了空前的压力,也给人类的生存 和发展带来了一系列的问题.过快带来的问题:给社会经济发展造成很大的压力, 使居民的就业、居住、 教育、医疗等难以解决, 还有一部分国家则长期处于贫困状态.过慢带来的问题: 劳动力短缺,人口老龄 化等.关键掌握世界的人口问题,熟记课本知识点理解后即可解答. 解: A.近年来,我国及世界的人口增长速度越来越快; A 正确; 2.C 3.A 【解析】天平使用时物体放在左盘, 砝码放在右盘。读数时左盘物体的质量=右盘砝码的质量+游码的指示 值。当左右盘放错时,可用左盘砝码的质量减去游码的指示值=右盘物体的质量。 根据左右盘放错时的读数为 75.2g 可知, 砝码质量为 75g,游码的指示值为 0.2g,所以此时铁块的质量为 75g-0.2g=74.8g,A 选项正确。 故选 A 4.C 4 / 7
(
A

1
是肾小球,
两端分别连接入球小动脉和出球小动脉,
故说法错误。
B

1
是肾小球,
2
是肾小囊,
血液流经肾小球时,除血细胞
和大分子蛋白质外的其他物质均可通过滤过作
用进入肾小囊形成原尿,
所以
大分子蛋白质不会经
1
滤过到
2

,故说法错误。
C

4
是肾小管中的尿液,大部分水、部分无机盐、全部葡萄糖和氨基酸等,
经肾小管的重吸收作
用进入
) (
肾小管外的毛细血管重新回到血液中,而原尿中的其余成分如水、无机盐、尿素和尿酸等最终形成尿液,
所以在肾小管中的剩余的水分并没有回到毛细血管即不经过肾静脉,故说法正确。
D

3
是原尿,
4
是肾小管中的尿液,血液流经肾小球时,除血细胞和大分子蛋白质外的其他物质均可通过
滤过作用进入肾小囊形成原尿。原尿经过肾小管时,其中对人体有用的物质,
如大部分水、部分无机盐、
全部葡萄糖和氨基酸等,经肾小管的重吸收作用进入肾小管外的毛细血管重新回到血液中,而原尿中的其
余成分如水、无机盐、尿素和尿酸等最终形成尿液,所以
4
中是不含葡萄糖的,故说法错误。
故答案为:
C
5.A
) 【解析】肾单位结构如下图: 【解析】深刻理解地球自转与公转的概念就能正确解题。 根据题意, 用手电筒作为光源照射地球仪来模拟太阳光的照射; 并自西向东拨动地球仪使其绕地轴转 动来模拟地球的自转;由此我们很清晰的可以看出地球仪 上出现了明暗交替的现象。 故答案为:A 6.A 【解析】根据欧姆定律分析电流与电压的关系,然后确定图像的形状即可。 5 / 7
根据欧姆定律 可知, 当电阻一定时, 通过导体的电流与它两端的电压成正比,因此电流随电压变化 的图像是一条通过坐标原点的斜线, 故 A 正确,而 B、C、D 错误。 二 、实验探究题 7.【解析】发酵技术是指利用微生物的发酵作用,运用一些技术手段控制发酵过程,大规模的生产发酵产 品的技术。 解:(1)用液体石蜡密封液面的目的是为酵母菌提供无氧环境,让酵母菌进行无氧呼吸;锥形瓶中加入葡 萄糖溶液的目的是为酵母菌提供呼吸作用的原料。 (2)试管中出现气泡, 石灰水变浑浊, 说明无氧呼吸能产生二氧化碳;酵母菌无氧呼吸能产生酒精,所 以打开瓶塞,可以闻见酒精气味。 故答案为: (1)为酵母菌提供无氧环境;为酵母菌提供呼吸作用的原料 (2)变浑浊; 酒精 8.(1)Ba(NO3)2 (2)产生白色沉淀;产生白色沉淀 (3)溶液中存在酸,酸先与氢氧化钠反应 【解析】(1)根据加入氯化钡是为了除去硫酸根离子,但引入了氯离子分析; (2)根据氯化镁与硝酸银和氢氧化钠都会反应产生白色沉淀分析; (3)根据向硝酸和氯化镁的溶液加入氢氧化钠,氢氧化钠先与酸反应分析。 (1)加入氯化钡是为了除去硫酸根离子, 但引入了氯离子,干扰原氯离子验证,所以需将氯化钡改为 Ba(NO3)2 ; (2)猜想 1 正确则溶液中有氯化镁,加入硝酸银会生成氯化银沉淀,加入氢氧化钠会生成氢氧化镁沉淀; (3) 溶液中存在酸, 滴加氢氧化钠时, 酸先与氢氧化钠反应,所以开始没有明显变化。 故答案为:(1) Ba(NO3)2 ;(2) 产生白色沉淀 ; 产生白色沉淀 ;(3) 溶液中存在酸,酸先与氢氧 化钠反应 。 三 、解答题 9.(1)机械能 (2)640000 (3)解: s=vt=2 米/秒×400 秒=800 米 W=Fs=80000 牛×800 米=64000000 焦 【解析】(1)出现火星, 说明返回舱表面温度很高,内能很大,根据机械能和内能的转化知识解答; 6 / 7
(2)根据 P=Fv 计算出 AB 段重力做功的功率; (3)首先根据 s=vt 计算出返回舱再 CD 段下落的高度,再根据公式 W=Fs 计算出所做的功。 (1)进入大气层时,返回舱表面因摩擦会出现火星,这是机械能转化为内能(热能)。 (2)图中 AB 段,返回舱做匀速直线运动,此时的速度 v=8m/s; 返回舱的重力 G=mg=8×103kg×10N/kg=8×104N。 则返回舱重力做功的功率为: P=Fv=Gv=8×104N×8m/s=6.4×105J。 10.(1)4.4 (2)设该石灰石样品中碳酸钙的质量为 x,参加反应的稀盐酸中溶质的质量为 y, CaCO3+2HCl=CaCl2+H2O+CO2 ↑ 100 73 44 y x 4.4g ; 解得: x=10g, y=7.3g。 该石灰石样品中碳酸钙的质量分数为:×100%×66.7%。 (3)稀盐酸的溶质质量分数为: 。 ×100%=73% 【解析】(1)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可知,混合物减少的质量即为生成二氧化碳的质量; (2)(3)由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列式计算出该石灰石样品中碳酸钙的质量,参加反应的稀盐酸中溶质的质 量,进而计算出该石灰石样品中碳酸钙的质量分数、稀盐酸的溶质质量分数。(1)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可知, 完全反应时生成气体的质量为 15g+100g-110.6g=4.4g。 7 / 7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