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38张PPT)
2024届陕西省初中学业水平考试历史科试题新变化及应对策略
目录 Contents
03
06
19
Page
1
2
3
4
整体要求
试题变化
研讨快讯
应对策略
35
第一部分
整体要求
壹
陕西省教育厅发布了《2024年陕西省初中学业水平考试工作相关安排》的通知,对考试对象、考试科目、各科目试卷满分值及考试时长等都做了详细的说明。
(1)2024年中考时间为6月22-24日
(2)笔试科目包含:语文、数学、英语、物理、道德与法治、化学、历史,共7科7卷,满分700分。
(3)历史60分,考试时长60分钟。
2025新变化:2025年中考总分调整为820分;八年级考生生物、地理成绩将计入2025年中考总分根据要求,今年西安市八年级考生的生物、地理两科将计入明年的中考总分,地理、生物2科2卷,满分值各60分,考试时长各60分钟。这也就意味这2025年西安中考总分由原来700分变为了820分。
重磅发布:
命题要求:
2024年陕西省初中学业水平考试命题工作以《教育部关于加强初中学业水平考试命题工作的意见》为指导,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坚持“稳中求变,变中求新”的原则,构建引导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考试内容体系;以各学科国家课程标准为命题依据,结合我省教育教学实际,准确把握考试性质和定位,严格学业标准,发挥考试评价对我省基础教育教学改革的科学导向作用;突出学生综合素质的考查,改变相对固化的试题形式,提高实践性、探究性、开放性、综合性试题比例,积极探索跨学科命题,通过优化命题形式引导学生减少死记硬背和“机械刷题”现象。(来源:陕西省教育厅)
稳中求变,变中求新
第二部分
试题新变化
壹
2024陕西中考历史试题最新变化
一、选择题
①素材形式更加丰富多样,出现一些闭卷考试以来未考查过的新素材形式。具体如下:
【例一】结构示意图
观察下面结构示意图,在①、②两处应分别填入( )
A.①新经济政策②苏联解体
B.①工业化建设②德国分裂
C.①农业集体化②华约建立
D.①新经济政策②东欧剧变
【答案】A
【解析】根据所学知识,1921年 1925年,苏俄面临着国内的政治和经济危机,为了巩固苏维埃政权,列宁实施了新经济政策,因此①处填写新经济政策,后来斯大林模式的弊端暴露出来,苏联进行了改革,到20世纪末,戈尔巴乔夫改革失败,苏联解体,两极格局结束,因此,②处填苏联解体, A项正确;苏联在社会主义建设中由农业国向工业国的转变过程从1926年开始,到30年代末基本完成,时间不符,排除B项;1929- 1933年间苏联大规模开展了将个体小农私有经济转变为社会主义大集体经济的运动,时间不符,排除C项;东欧剧变,西方社会称之为“东欧1989年系列革命",是指1989年前后东欧一些社会主 义国家共产党和工人党在短时间内纷纷丧失政权,社会制度随之发生根本性变化的事件,排除D项。故选A项。
【例二】知识卡片
某同学制作了一张知识总结卡片,在卡片的横线处应当填写的内容是( )
①唐朝先进的经济文化具有强大的吸引力
②唐朝对外交通发达,长安是陆路交通中心,广州是最大的外贸港口
③唐朝开明的民族政策
④唐朝开放的对外政策
唐朝中外交流
两位高僧:玄奘、鉴真
方式:对外输出,对内引进
两种作用:促进中华文明的传播,促进中外文明的交流
三种原因:___________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②③④ D.①③④
B
【例三】奖旗
A
通过对史料的分析、归纳,我们可以更好地了解历史。观察下列史料,这组史料联系起来可用来研究历史主题( )
沈阳爱国九人小组用于记录日军侵华罪证的相机
谢晋元写给连襟张萍舟的家书
“平型关大战突击连”奖旗
荀吉堂受邀出席中国战区日本投降签字典礼的邀请函
A.中国十四年抗战风雨兼程 B.国民党正面战场的抗战
C.日本侵华之心由来已久 D.共产党敌后战场的抗战
涉及实物图片、书信、奖旗和邀请函等
【例四】日记
一位农民在日记中写道:“由于单家独户的经营经不起天灾人祸的袭击,有的贫农家底薄,缺资金,仍不能大翻身,困难不少,出现了个别卖地卖牲口、出卖劳动力的现象。政府号召组织起来,在搭工帮工的基础上成立互助组。我是青年团员,还是乡上的人民代表,我能落后吗?”其描述反映的是( )
A.土地改革 B.人民公社化运动
C.农业合作化运动 D.土地革命
C
【答案】C
【解析】根据题干“单家独户的经营经不起天灾人祸的袭击.... .政府号召组织起来,在搭工帮工的基础上成立互助组”结合所学可知,题干描述的是农业合作化运动的原因,即土地改革后,我国的农业仍然是一家一户分散经营的,当时贫苦农民缺乏生产工具资金,一家一户难以解决水利问题, 难以抵御自然灾害,不能合理地使用耕地,也不能使用先进的机械化农具,这就影响农业生产的发展,农产品满足不了国家工业化建设的需要,农民也有进行互助合作的要求,为此,国家对农业进行社会主义改造、主要是把分散的个体农民组织起来,引导他们参加农业生产合作社,走集体化和共同富裕的社会主义道路。因此,题干材料的描述反映的是农业合作化运动,C项正确;题干描述的是土地改革后实行单家独户经营的弊端以及因此在政府号召下进行互助合作的措施,排除A项;人民公社的特点是“一大二公",与"单家独户的经营“互助组"不符,排除B项;土地革命时期的土地政策是打土豪分田地,与题干不符, 排除D项。故选C项。
2024陕西中考历史试题最新变化
一、选择题
②出现新考法——史料可信度判断。具体试题如下:
例1.【试卷示例】古代希腊是欧洲文明的发祥地,为人类留下了宝贵的精神财富。想要更好地了解古希腊历史,下列途径中最可信的是
A.观看电影《特洛伊》 B.阅读《荷马史诗》
C.研究《十二铜表法》 D.研究雅典出土的考古发现
关于“史料的可信度”问题
“史料” 概含及分类
1.“史料” 概念:指可以作为研究或讨论历史时的依据的东西
2.“史料”分类:一般将史料区分为直接史料 (第一手史料)以及间接史料(第二手史料)。
(1)直接史料是指接近或直接在历史发生的当时所产生的史料(出土文物、历史档案等);
(2)间接史料是指经过后人运用第一手资料所作的研究及诠释。
其中,直接史料的可信度高于间接史料。
按照载体的不同,史料又可以分为实物史料(如出图文物、遗址、遗迹等) ,文献史料(如史书、档案、日记等)和口述史料(如传说、回忆录等)。其中,实物史料的可信度最高。
同学们:现在你知道怎样回答上一题了吧?!
文献史料、口述史料毕竟有一定的主观性!
二、非选择题(14题)
(1)选做题设计
①试卷示例(一) :共3则材料,材料二和材料三及对应小题任选一个作答(与2023学考真题形式一致)
②试卷示例(二) :共2则材料,材料二下两个小题任选一个作答
2024陕西中考历史试题最新变化
2023陕西真题14题
(2)设问开放性增强,出现开放性新考法:为探究活动拟定主题名称、任选事件分析背景和影响、为材料拟定小标题。
例. 【试卷示例 15 (4)题】
【 ① 】
材料四 中国因为加入了世界秩序而获得崛起,中国的崛起将会深刻地改变,乃至重新定义世界秩序,而新的世界秩序也会反过来重新定义中国。
——摘编自施展《中国史纲50讲》
(新考法:为材料拟定小标题)
(4) 请为材料四①处拟定一个小标题。(1 分,要求:主题鲜明,语言凝练)
综合上述,谈谈你对我国战略选择与发展道路的感悟。(2 分)
“拟定小标题”的主题提炼=内容+正确价值观
例一:(4)分析改革开放以来农业生产发展的经验。
请用一句话为本次探究活动拟定一个主题名称。(1分,要求:主题鲜明,语言凝练) 4分)
主题名称:农业兴,国家兴;农业发展国泰民安等。
例二:(4)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材料四所示成就得益于新时代以来的哪些因素? (2分)
请用一句话为本次探究话动拟定一个主题名称。(1分,要求:主题鲜明、语言凝练),答出任意一点即可得2分)
主题:弘扬中国精神、凝聚中国力量;
汲取精神力量开启伟大征程。
(符合题意,观点正确,言之有理,答出任意一点即可得1分)
【示例卷15】(4)请为材料四①处报定一个小标题。(1分,要求:主题鲜明,语言凝练)综合上述,谈谈你对我国战略选择与发展道路的感悟。(2分)(4)
标题:共融之路。(符合题意,观点正确即可得1分)
给图片拟定小标题
小茗同学准备了如下三幅图,请你为这三幅图拟定一个小标题。
【提示】中国外交事业的发展或外交成就
给材料图文拟定小标题
材料三 严峻的形势使北平的学生们痛感“华北之大,已经安放不得一张平静的书桌了”。他们高呼口号:“打倒日本帝国主义”“反对华北自制”“停止内战,一致对外”
请为材料三的图文内容拟定一个小标题。上述图文内容体现了怎样的时代主题
【提示】华北危机(或一二九运动)
时代主题:抗日救亡
(3)非选择答案赋分变化。2分的小问由“答出任意一点得2分”变为“答出任意两点得2分”。
【例】模块三 经济篇
材料二 “楚越之地,地广人稀,饭稻羹鱼,或火耕而水耨……是故江淮以南,无冻饿之人,亦无千金之家。”
——西汉《史记》
材料三 “江南……地广野丰,民勤本业,一岁或稔,则数郡忘饥……丝棉布帛之饶覆农天下。”
——南朝《宋书》
(3)从材料二到材料三,江南地区出现这种变化的原因有哪些?(答出两点即可,共2分)这一变化对中国古代经济格局产生了怎样的影响?
(3)原因:北人南迁:给南方补充了劳动力,带去了北方先进的技术和生产工具;南方自然环境优越;南方社会相对安定;统治者的支持。影响:为我国经济重心南移奠定基础。
第三部分
研讨快讯
壹
研讨会发言内容:
《聚焦核心素养探索教·学·评一体化——2024 年陕西省初中学业水平考试历史学命题趋势思考及应对》 陕西省教育科学研究院 王艳芝
《2024年陕西省初中历史学考二轮复习分享与思考》西安市经开第一学校 王楠
《依“标”据“本”聚焦素养厚植思维——2024年陕西省初中历史学考备考建议》
汉中市西高新初级中学 张洪琪
《2023 年我省学业水平考试历史试题评析》 莲湖教师进修学校 张艳丽
2024陕西省初中学业水平考试历史研讨会
2024陕西省初中学业水平考试历史研讨会
【研讨会摘录】历史教学的过程就是在教与学中不断“积趣·质疑·探究·赋能·评价”的过程。而面对双减政策下的学业水平考试,一线教师应做到“依标据本,落实教材,删繁就简,玉尺量才”,陕西中考历史命题从开卷到闭卷,的确在稳步推进中不断成长并探索出了一个新模式的样版。“以标定考,以考促教,以教育人”既落实历史教学的核心素养,又将青年学子培养成真正拥有四个自信,五个认同的时代新人,担负起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使命。历史的教学任重道远,绝不是简单的背背记记,抄抄写写……
第四部分
应对策略
壹
一、中考命题趋势
从知识、能力立意到素养立意
从知识记忆到能力、素养
从结果导向到思维过程导向
从重定量测量到兼顾定性评价
从知识、能力立意到素养立意
指向素养立意的试题更有结构性、整体性、情境性等真实任务的特点;更关注任务的价值导向;更追求用做事活动来牵拉、考查学生的思维水平与探究水平;更关注思维、探究的动力状况,以及思维结果、探究结果的价值意义。
概而言之,素养立意的测试宗旨不是学生的知识或能力的拥有状况,而是学生愿意和能够运用知识与能力去解决问题、造福社会的心智状况、精神状况。
从知识记忆到能力、素养
历史学系不再是死记硬背、机械刷题,而是能力、素养本位或能力、素养立意;它更注重的是学生学科关键能力的提升、更注重学科素养的增强。学科的能力最重要的就是简单的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而素养要求就是学生能够运用核心素养史料实证及解释历史的能力,最终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培养学还是那个的家国情怀,成为党和国家需要的可造之材!
从结果导向到思维过程导向
所谓结果导向就是站在结果的角度去考虑问题;思维导向是指具有引导和方向的展开思维活动,它是思维方向性和功能性的综合体现,是人脑借助语言对客观事物的概括和间接的反应过程。导向思维的属性随着认知加工的方向和对象的变化而变化,探索与发现事物的内部本质联系和规律性,是认识过程的高级阶段。
从重定量测量到兼顾定性评价。
过去我们依据测量理论,认为考试必须是定量、准确的,所以客观性的试题非常多,都是标准化的。最近几年,客观性试题越来越少,主观性试题越来越多,这也意味着越来越关注定性评价。
就应用于教育评价这一领域的现象而言,定性评价更加关注学生在“质”方面的发展,关注教育结果与教育目标之间的一致性;强调对学生的优缺点进行系统的调查,并对个体独特性做出“质”的分析与解释,是具有实质性内容的一种评价机制。因此,定性评价可以关注更广泛的教育目标及学习结果。
二、应对策略
1、树立明确目标,提升复习的有效性
(1)初中学业水平考试复习,要科学合理规划,树立目标意识
(2)明确依据指导,精准把握方向(《义务教育阶段课程标准》)
(3)探索复习模式,提高复习效率
(4)注重方法指导,展开专项训练,强化得分意识(同类比较、能力迁移、有效答题——提升答题的有效性)
试题设计的有效性
针对性:从内容到练习均严格按照课程标准要求及陕西省中考试题命题特点进行。
1.要紧扣课标、教材、图册资源
2.要有明确具体的学习目标
3.要强化基础知识
4.尝试训练各种题型
5.要注重答题方法探究、重视学习结果
梯形设计举例:
(1)有效设计问题:如以下四幅图共同反映的历史事件是?此运动的口号是什么? 出现的背景怎样?产生的影响等。
(2)有效落实答题:答案要提炼,力求简练,让学生够得着,写得出。避免直接从教参和教材中挪移, 追求在理解中记忆。
三轮复习目标
1
2
3
一轮复习
依据课标,研蓝皮书;依托教材,点线结合;古今贯通,中外关联
二轮复习
爬梳热点,总结专题(主题);素养分层,讲练结合;方法指导,强化规范
三轮复习
紧抓主线,强化重点;回归教材,查漏补缺;
分层要求,各有目标
二、整体知识梳理,系统把握课程内容及结构
中国历史
古代史: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形成与发展
近代史:争取国家独立、民族解放的历程
现代史: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世界历史
古代史:区域文明的多元发展
近代史:资本主义发展、工人运动及民族解放运动
现代史:战争与革命、和平与发展
一轮中考历史复习的基本覆盖是二轮复习的前提;二轮复习一般会从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进行专题构建,以期达到对知识的基本归类和知识框架的构建;进入三轮复习要及时由专题复习进入主题复习,因为初中学业水平考试的大题基本上来说是“主题探究”,注重新情境下知识迁移能力的考察,所以作为课堂教学的灵魂——主题教学越来越受重视。
三、备考策略:变专题复习为主题复习
结合热点进行探究主题构建
1、如结合“文旅热”探究文旅热的新趋势及所带来的影响
2、根据“人工智能热”探究科技发展新趋向及特点
3、根据当今人口问题凸显分析人口与经济发展的关系
4、以国际化视野分析全球治理出现的新问题、中国的大国担当等
四:立足核心知识,运用情境手段,考查核心素养
1、通过一二轮复习,牢固掌握核心知识。
2、学会适应中考试题构建的新情景
3、落实核心素养,老师要在教学中渗透核心素养,学会利用学科素养要求分析问题并解决问题。
附:2024中考命题预测
1.素质教育:随着国家对素质教育的不断强调,未来的中考命题可能会更加注重学生的综合素质,如道德素养、创新能力、实践能力、团队协作能力等。
2.科技应用: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未来的中考命题可能会涉及更多与科技应用相关的内容,如人工智能、大数据、互联网等。
3.环境保护:环保意识的普及已成为全球性的趋势,未来的中考命题可能会更加注重学生对环境保护的认识和理解,如垃圾分类、节能减排等。
4.社会责任:随着社会责任意识的逐渐增强,未来的中考命题可能会更加注重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如公益活动、志愿服务等。
5.国际化视野:随着中国的不断发展和开放,未来的中考命题可能会更加注重学生的国际化视野,如跨文化交流、国际事务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