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25张PPT。《与朱元思书》议课时间:2015年 3 月 8 日
上课时间:第七周背景介绍:
《与朱元思书》是吴均写给朋友的一封信,但现在看到的已不是当时的完整信件。本文见于《艺术类聚》卷七。由于文中生动细腻地描绘了富春江的秀美风光,历来被人们当做独立成篇的山水佳作来阅读欣赏。“与”:给,“书”:信。学习目标(1分钟)
1、朗读背诵课文,积累文言字词,翻译重点句子。
2.体会作者情怀,把握文章的主旨。分析文章写景的方法,学习写景的技巧。
自学指导一(2分钟)1、背诵全文,准确默写。
2、翻译全文,译准重点词语。学生自学,教师巡视(一)(6分钟) 风烟俱净,天山共色。从流飘荡,任意东西。
自富阳至桐庐一百许里,奇山异水,天下独绝。?
水皆缥碧,千丈见底。游鱼细石,直视无碍。
急湍甚箭,猛浪若奔。?
夹岸高山,皆生寒树,负势竞上,
互相轩邈,争高直指,千百成峰。
全、都 消散 一样的颜色随、顺 时而向东,时而向西从大约极,到了极点青白色急流胜过飞奔的马使人看了有寒意的树凭借(高峻的)地势向高处和远处伸展 笔直地向上,直插云天向上自学检测一(6分钟)泉水激石,泠泠作响;
好鸟相鸣,嘤嘤成韵。蝉则千转不穷,
猿则百叫无绝。鸢飞戾天
者,望峰息心;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
横柯上蔽,在昼犹昏;
疏条交映,有时见日。停/断互相和鸣至筹划看 通“返”,返回横斜 在上面 遮蔽 好像互相掩映 阳光停、断拟声词,形容水的清越和谐动听 通“啭”,鸟叫声 平息学生讨论更正,教师点拨(2分钟)一词多义:天下独绝
猿则百叫无绝负势竞上
横柯上蔽一百许里
猿则百叫无绝从小溪西行百二十步
从流漂荡
战则请从负势竞上
命夸娥氏二子负二山一百许里
遂许先帝以驱驰任意东西
醉翁之意不在酒 极向上,动词停止在上面数目,十的倍数表示多往,向随、顺跟随凭借大约答应意愿情趣背学生讨论更正,教师点拨(2分钟)古今异义古义:附在整数词之后,表示约数,
今义:应允、或者、可能 向东向西 今义:物品古义:筹划 今义:政治规律,如满腹经纶。指忙于治理社会事务的人一百许里 经纶世务者任意东西自学指导(二)(1分钟)
1、总领全文内容的句子是“____、____”。总写富春江全貌的句子是“ , 。”
2、总结富春江江水的特点是____、____。正面描写江水清澈的句子是:“ , ”;侧面描写水清澈的句子是:“ , ”;描写水流湍急的句子是:“ , ”。
3、描绘奇山时,从 、 两个角度进行描写。紧扣 、 、 的特征,多层次多角度展示富春江两岸群山的生机勃勃。
4、文中以虚衬实,表达作者情感(点明主旨)的是哪一句?
学生自学,教师巡视(2分钟)
自学检测(二)(3分钟)
1、总领全文内容的句子是“______、_____”;总写富春江全貌的句子是“______、_____”
2、总结富春江江水的特点是____、_____。正面描写江水清澈的句子是:“ , ”;侧面描写水清澈的句子是:“ , ”;描写水流湍急的句子是:“ , ”。
3、描绘奇山时,从 、 两个角度进行描写。紧扣 、 、 的特征,多层次多角度展示富春江两岸群山的生机勃勃。
4、文中以虚衬实,表达作者情感(点明主旨)的是哪一句?
奇山异水天下独绝风烟俱净天山共色清澈湍急视觉、听觉山高、树多、景美。 “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水皆缥碧,千丈见底游鱼细石,直视无碍急湍甚箭,猛浪若奔 自学指导(三)(1分钟)
1、“夹岸高山,皆生寒树,负势竞上,互相轩邈,争高直指,千百成峰。 ”这句的写作对象是什么?这句写得好,好在什么地方?
2、作者用“奇山异水,天下独绝”概括富春江的景色。请说说富春江的山水“奇异”在哪里?
3、文中“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一句写出了山水诱人的魅力,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学生自学,教师巡视(4分钟) 自学检测(三)(9分钟)
1、“夹岸高山,皆生寒树,负势竞上,互相轩邈,争高直指,千百成峰。 ”这句的写作对象是什么?这句写得好,好在什么地方?
2、作者用“奇山异水,天下独绝”概括富春江的景色。请说说富春江的山水“奇异”在哪里?
3、文中“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一句写出了山水诱人的魅力,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这句的写作对象是山,从视觉方面写出了山的雄奇;同时化静为动,用拟人手法写出了山蓬勃的生命力。表达了作者对富春江奇异的山水的赞美、留恋以及鄙弃功名、淡泊名利、避世退隐的思想感情。写山的“奇”在高、陡,写水的“异”在清、急。点拨运用全文思路:
先总写山水特征:奇山异水,天下独绝;
接着分写水的特点:清澈、湍急。以正面描写和侧面描写相结合来体现清澈——“水皆缥碧,千丈见底游鱼细石,直视无碍”;运用夸张、比喻手法,生动形象写出了江水急猛的特点——“急湍甚箭,猛浪若奔” 。
再次分写山的特点:一方面通过“生、负、竞、轩邈、争、指、成”化静为动,写出了山的动态,生机勃勃;一方面通过“泉水泠泠、好鸟相鸣、蝉千转、猿百叫”以动衬静,写出了山中景物的优美。“横柯上蔽,在昼犹昏;疏条交映,有时见日”则是以静写动,寓动于静。
全文骈散结合,是一篇骈体文。 课文小结(2分钟)
文章第一段总写山水的特点“________,
_________”;第二段以“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描写水的清澈,又以 “________,__________”写水的流速,以____、___ 的修辞来突出水流的湍急;第三段“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运用拟人把山写活了;“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
运用听觉描写,以动衬静,写出山的清幽。全文
按______结构安排材料,详写____,而略写___。
顺序上先__后___,由近及远,逐层展开。 奇山异水天下独绝
千丈见底 游鱼细石 直视无碍急湍甚箭 猛浪若奔比喻 夸张负势竞上 互相轩邈 争高直指 千百成峰 好鸟相鸣 嘤缨成韵 蝉则千转不穷 猿则百叫无绝总分 山水水山水皆缥碧 泉水激石 泠泠作响
当堂训练(15分钟)
一、根据课文内容填空。
1.文章统领全文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 。
2.文中写出的富春江水的特点:_____、_____。
3.把原本静止的重山叠岭之状写活的句子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文章由景生情,因情明志,作者不由发出感叹的句子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天下独绝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清澈湍急负势竞上,互相轩邈;争高直指,千百成峰。奇山异水二、选择题:
1、下列红色词语解释有误的一项( )
A.风烟俱净(都) B.一百许里(许多)
C.皆生寒树(都) D.窥谷忘反(返回)
2、下列句中红色词含义相同的一项是( )
A.天下独绝 B.一百许里
猿则百叫无绝 猿则百叫无绝
C.皆若空游无所依 D.从流飘落
皆生寒树 从口入
BC四.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本文生动简练地描写了富阳、桐庐一带富春江上优美的景色,抒发了向往自然,厌弃尘俗的心态。
B.开头一段是总写,叙写并赞叹了从富阳至桐庐一百许里沿江两岸的奇丽山水,诱人景色。
C.第二段前后两个层次形成了鲜明对照,通过对照,反映了江水的动静变化,补足了富春江水的特色。
D.第三段先描写了群山的静态美,再铺写山中的各种声音,这是以静写闹,显示春天山中热闹景象。
D五、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作者描绘异水时,抓住了清、急的特点;描绘
奇山时,紧扣山高、树多、景美的特征。
B、本文总领全文的句子是“鸢飞戾天者,望峰息
心;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
C、文中“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经纶世务者,
窥谷忘反。”一句写出了山水诱人的魅力,表
现了作者对富春江奇山异水的赞美、留念以及
鄙弃功名、淡泊人生的思想感情。
D、文章从视觉和听觉两方面写景,使人如同身临
其境。
B六、下列哪个说法是不正确的( )
A、“急湍甚箭,猛浪若奔”状波翻浪滚之形。“好鸟相鸣,嘤嘤成韵”摹鸟语串串之声。文章写形写声,形中闻声,声中有形,创设了形声相融的意境。
B、 “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是实写。前面则是虚写。实写一方面给人以具体的感受,又为虚写提供了依据;虚写进一步突出实写。
C、 “…蝉则千转不穷,猿则百叫不绝”表面看似乎是写鸟禽声音,实则是以声音来反衬山林之寂静。以动写静,寓视于听的手法。
D、 “横柯上蔽,在昼犹昏;疏条交映,有时见日。”光线随枝条疏密而明暗,是因为人在船中,船随水行。这是以静写动,寓动于静的手法。
B七、下列分析有误的一项是()
A.第二段前两句写江水的清澈,着眼于静态;后一句写急流、猛浪,着眼于动态。一静一动。细致地描绘出“异水”的动人之态。
B.“夹岸高山。皆生寒树”一句写映入视野的两岸山林,以“高”状山,以“寒”状树,照应“奇”字。
C.“千百”,“千”“百”等词在文中都是虚指,言其多。
D.第三段先从远处写视觉景物,再从近处写耳闻之声,从静到动,从详到略。D八、下列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A.“与朱元思书”中的“书”是作者写的信,“猛浪若奔”的“奔”为奔驰之意,“一百许里”的“许”表约数,“左右”的意思。
B.从结构上看,本文为总分结构,第一段总写富春江山水的特点,然后分别依次描绘奇山和异水。
C.作者在表现山奇时,一写山高,二写谷深,三写林密。
D、文章语句优美,用词精妙,句式整齐,通篇使用对偶的手法,表现富春江山水的奇异,使读者为之神往,可见作者笔法的高超。C九、下列对选文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风烟俱净,天山共色”一句从大处着笔,勾勒出富春江这幅山水画卷的整体气象。
B、文中通过写水的“缥碧”、“直视无碍”、“急湍”这三个特点来表现富春江水之“异”。
C、“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表现出富春江山水巨大的诱人魅力,令人陶醉其中,流连不已。
D、文章生动而简练地描写了富春江山水的优美景色,抒发了作者向往自然、寄情山水的情怀。B九、下列对选文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甲】文的作者是北魏的郦道元,乙文的作者是南朝的吴均。
B.由【甲】文中“有时朝发白帝,暮到江陵”可以联想到李白《望天门山》中的诗句:“朝辞白帝彩云间,千里江陵一日还。”
C.【甲】文写猿鸣突出了环境的悲凉凄清;【乙】文写猿鸣则与其他事物共同表现了富春山的勃勃生机。
D.【甲】文的“其间千二百里,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与【乙】文的“急湍甚箭,猛浪若奔”在描写水势上有异曲同工之妙。B郑板桥开仓济民郑燮,号板桥,清乾隆元年进士,以画竹,兰为长。曾任范县令,爱民如子。室无贿赂,案无留牍。公之余辄与文士畅饮咏诗,至有忘其为长吏者。迁潍县,值岁荒,人相食。燮开仓赈济,或阻之,燮曰:“此何时,若辗转申报,民岂得活乎?上有谴,我任之。”即发谷与民,活万余人。去任之日,父老沿途送之。? ?? 【注释】①谴:谴责,责备。②任:承担责任。
1.加点词解释有误的一项是(2分)
A.室无贿赂,案无留牍(牍:写字用的木片)
B.公之余辄与文士畅饮咏诗(辄:就)
C.值岁荒,人相食(值:遇到)
D.或阻之(或:有的人)六、阅读下面一则短文,回答问题。(选作题)A2.翻译下面的句子。(2分)
去任之日,父老沿途送之。
3.从文中可以看出郑板桥是一个怎样的人?(2分)
(郑板桥)离任的时候,当地百姓沿途送他。郑板桥是一个有才、清廉、勤政、爱民的好官。说明:本题2分。答出其中的两点可得1分,三点及以上得2分。课后作业:完成P74页《达标学案》的相关习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