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专用】中考篇 初中语文中考二轮复习 专题02 基础知识 (原卷版+解析版)

文档属性

名称 【山东专用】中考篇 初中语文中考二轮复习 专题02 基础知识 (原卷版+解析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759.8K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4-03-29 09:53:18

文档简介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初中语文中考二轮复习 专题02 基础知识
1.字音字形:能熟练地使用字典、词典独立识字,会用多种检字方法;正确识记教材中出现的常用汉字的字音(能认识3500个常用汉字,其中3000个左右会写);能掌握读音拼写规则,辨析出错误的读音;汉字书写规范,能辨识错别字并改正。
2.词语运用:词语成语题主要考查考生在具体语境中正确运用词语成语的能力。;正确理解和运用常见词语成语及新生词;了解词语的基本义、引申义和比喻义;了解成语的基本含义和所携带的故事意义;能辨析词语成语在不同语境中的不同意义;判断词语成语使用的正误并作改正;正确辨识词语成语的感彩和语体色彩;根据具体语境选词填空或根据具体语境义写出相应的词语成语;判断句中词语解释的正误。
3.病句修改:能辨析并修改常见的病句;语言表达简明、连贯、得体。
4.修辞手法:要求学生辨析、运用的修辞格有:比喻、拟人、夸张、排比、反复、对偶、设问、反问等八种,教材中常出现的还有借代、引用、反语等;借助常用的语法修辞知识理解文章的重要语句,体会它们在文中的表达效果。
5.衔接与排序:衔接和排序要求句与句之间或段与段之间的衔接要连贯,顺序要合理,过渡要自然,上下文必须相互照应。主要考查学生理解句子及运用句子组段的能力;理解语段中关键句子的意思;为上下文衔接选用恰当的句子;用序号重新排列句子顺序使其通顺并前后衔接一致;在语段空白处插入上下文相衔接的句子;在具体语境中完成句子;调整文中画线句的顺序。
6.文学常识:中学生能“了解诗歌、散文、小说、戏剧等文学样式。”对于文学和文化常识的考核,侧重于课文中出现的比较常见且具有代表性的内容。
1.字音字形:以选择题为主,常出现在第一大题中,是中考必考知识点。主要考查字音辨析、根据字音写出相应的汉字等,今年来对于易误读常考字及易错多音字的考察日渐增多。要求学生掌握课文中出现的生字读音,一字多音,形声字、形近字读音,易读错字读音,还要掌握汉语拼音规则。字形也是语文考试的必考内容之一。考查形式,一是书写,二是辨别。书写时注意工整规范,不要出现错别字;辨别主要是以别字为主。而容易出现别字的情况是同音字和形似字。
解答策略:
(1)重在积累,答题时直接根据自己的积累判断;
(2)以"熟"求"生",进行推断;
(3)辨别汉字读音的正误,要充分考虑具体的语境;
(4)给汉字注音必须以认识为基础,同时要注意汉语拼音的拼读规则。
2.词语运用:要想能结合语境对词义进行具体分析,就必须要了解汉语的词义特点。
词有单义和多义之分。单义词比较单纯,只有一个义项,容易理解。大多是科学术语和行业术语。相对来说,单义词较少,汉语中大量的词是多义词。
凡是表示多种相互联系的不同意义的词叫多义词。一个多义词不论它的义项有多少个,其中必有一个是本义。所谓本义就是指较原始的意义,如“走”的本义是“跑”(走马观花)。其它的意义是从这个本义发展变化而来。意义发展变化的途径有两种:引申和比喻。
引申义是由词的本义演变发展而产生的意义,如“浅”的本义是表示从表面到底部距离短的意思(水很浅)。引申为程度不深(他的功底浅);引申为表示时间不久(他们相处的日子很浅);引申为颜色淡(浅蓝色)。
比喻义是由词的比喻用法而逐步固定下来的意义。如用“手足”比喻“兄弟”,用“虎口”比喻危险境地。词的比喻义和修辞上的比喻不同。词的比喻义虽然最初是通过比喻用法逐渐形成的,但它已经成为词的一个新的固定意义,为人们所接受。
解答策略:
正确使用词语的基础是能够根据语境辨析词语的意义。
语境就是词语所处的语言环境,也就是上下文。要确定词语的意思,必须把它放在语境中考虑。汉语词语有许多是多义的,但是到了一个语境中,每个词都只能有一个固定的意义。词语使用的正确与否,主要是看其适合语境与否。
选择恰当词语,要先把握语境含义及特点是十分必要的。
病句修改:
常见病句类型:语序不当,搭配不当,成分残缺和赘余,结构混乱,语意不明,不合逻辑等。
判断病句方法:主干简缩法,语感审读法,造句类比法,逻辑分析法等。
修辞手法:考试题型主要有判断题、选择题、辨析其表达作用(大部分出现在阅读题中)、仿写或续写修辞句。
(1)比喻注意事项:本体和喻体必须是两种不同的事物,但又有相似点,否则不能构成比喻;比喻要合乎 事理。如“广场上人山人海,人们像蚂蚁一样挤在一起” 从情感上看感觉别扭;不是所有的“像”字句都是比喻句。
(2)拟人:指把物当作人来写,赋予物以人的动作行为或思想感情;作用是使具体事物人格化,语言生动形象。
(3)夸张注意事项:第一,夸张不是浮夸,而是故意的合理的夸大,所以不能失去生活的基础和生活的根据。如:脚下地球当球玩,大洋海水能喝干。第二,夸张不能和事实距离过近,否则会分不清是在说事实还是在夸张。第三,夸张要注意文体特征,如科技说明文、说理文章就很少用甚至不用夸张,以免歪曲事实。
(4)对偶:定义:把结构相同或相似,字数相等,意义相关联的两个短语或句子成对的排列起来。作用:形式整齐、结构匀称、节奏感强,高度概括,看起来醒目,读起来顺口,听起来悦耳,便于记忆和传诵。
(5)排比:定义:结构相同或相似,内容相关,语气一致的三个或三个以上的短语或句子排列起来,使语势得到增强,感情得到加深的修辞方式。作用:节奏感强,增强语言气势,加强表达效果,多用于说理或抒情。
(6)反复:定义:为了强调某个意思,突出某种感情,有意重复使用某些词语或句子。
作用:突出思想,强调感情,分清层次,加强节奏感。
(7)设问:定义:自问自答,以引起读者的注意和思考。作用:提醒注意,引导思考,突出某些内容,使文章有变化,有波澜。
(8)反问:定义:用疑问的形式表达某种确定的意思,只问不答,答案在问句中。作用:增强语气。
5.衔接与排序:注意事项:语段内部的句子排列次序是句子根据语意的需要进行的正确组合,这种组合具有不可随意更改的逻辑性,所以句序的安排也有一定的规律:或以空间为序,从上到下,从左到右,从外到内;或以时间先后为序;或以事物发展前后为序;或以人们的认识规律为序,由表及里,由浅入深,由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或以主次轻重为序。句子的衔接和排序要注意“五性”:
①前后的勾连性。“嵌入式”的句子,既要“勾前”,要“连后”,只有这样,才能使句子的衔接紧密,脉络贯通。
②内部的层次性。多个句子的排序,为确保其快捷性和精确性,必须首先从大的方面把握其内部层次(粗排),然后再在同一层次内调整(细排)。如果标点符号明确表明了层次,则更要牢牢抓住。
③事理的逻辑性。无论叙事、状物还是说理,在行文时都要遵循生活的逻辑、自然的逻辑和思维的逻辑。如果在表述的过程中违背了这些事理的逻辑,就必然会影响到语句的连贯性。
④连词的提示性。连词在语句中有强化语意关系的作用,如“也”“但”“而且”等连词引起的句子常常处于后续位置,这就为我们排定句子的前后顺序提供了一条线索。
⑤代词的指代性。为了保持句子在表意上的简洁性,往往在后续句子中使用代词来指代前文已经陈述、说明的内容,这就为我们排定句子的前后顺序提供了一个路标。
当然,在解答衔接和排序题的具体操作过程中,应综合运用多种排序手段和方法,但难点往往落在一两个关节点上,这就需要你从上述五个突破口中获取灵感,灵活运用,机智操作,以提升排序的精确性和快捷性。
解答策略:明中心,定首句;把握话题衔接;利用关联词解题;利三时间词解题;利用方位词解题;利用对应关系解题;逻辑顺序法;陈述对象的同一;利用标点符号解题等。
6.文学常识:重点考查:
①中国古代某些常见作家的字、号、别名、笔名,所处的朝代,外国作家的国籍。他们的代表作品及艺术风格。
②对于与课本有关的中国著名作品的体例、命名,以及作品里的主要人物形象,典型的故事情节;作品中出现过的名言警句。
③对于文学作品的分类;古代诗词曲、史传、小说、论文、杂记的特点及分类。
④在中国文学历史上有影响的文学流派、文学团体、诗人作家的合称和文学运动等等。
解答策略:(1)加强基本训练。学习和复习过程中多演练,熟悉内容和题型。
(2)归纳整理,掌握知识体系。按中国古代、中国近现代、中国当代、外国作家作品及所处时代、在文学史上的地位等分类归纳整理,系统复习。
(3)注意文学文体文化常识,加深对名句名言的理解记忆,注意练习写作背景、作者风格及对整篇作品主题的理解。
例1.(2023七上·武穴月考)下列句中加下划线的成语运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
A.一遇到困难、挫折就灰心丧气,从来都不是我们的最好选择。
B.尽管我们举手投足都那么小心翼翼,但还是惊动了正在弹琴的蟋蟀。
C.演唱会太精彩了,变化的背景,华美的服饰令人头晕目眩。
D.我终于爬上去了,蹲在小山道上,心惊肉跳,尽量往里靠。
【答案】C
【知识点】近义成语适用范围对象辨析;常见易混成语辨析
【解析】A.灰心丧气因失败或不顺利而失去信心,意志消沉。在此形容因遇到困难就意志消沉,使用正确;
B.小心翼翼原形容严肃虔敬的样子,现用来形容言行举动十分谨慎,丝毫不敢疏忽大意。在此形容举动十分谨慎,使用正确;
C.头晕目眩头晕眼花,感到一切都在旋转有时也形容被繁琐的事情弄得不知所措。不符“演唱会太精彩了”的语境可使用“眼花缭乱”一词;
D.心惊肉跳形容担心灾祸临头,恐慌不安。在此形容内心惶恐不安,使用正确;
故答案为:C。
【点评】 此题考查正确使用成语。解答此题首先要对成语的意思、用法等有一个全面的了解,然后要了解成语误用的常见类型,如不合语境、褒贬误用、对象误用、望文生义等,最后在语境中辨析成语的使用是否恰当。
例2.(2023九下·牟平期中)下列各选项说法有误的一项是(  )
A.《与朱元思书》中“书”即书信,古时又称“尺牍”或“信札”,是一种应用性文体,多用于记事、陈情或写景。
B.在世人的心目中,诸葛亮是奇谋巧计的策略家;是雄才大略的外交家;是高瞻远瞩的政治家;是运筹帷幄的军事家。——此句运用排比修辞,句式整齐,突出诸葛亮的才能和功绩。
C.“木兰不用尚书郎”“侍中侍郎郭攸之、费祎、董允等”“醉翁之意不在酒”中,“尚书郎、侍中、侍郎、醉翁”都是古代的官职名称。
D.三星堆考古中发现的旷世神品“青铜太阳轮”的用途到底是什么,专家们众说纷纭。——句中标点符号运用是准确的。
【答案】C
【知识点】职官
【解析】 ABD.正确。
C.有误,“醉翁”不是古代官职名。
故答案为:C
【点评】本题考查文学常识。解答此类题目,需要我们在平时的学习中做好积累。对于重点作家、重要文体必须熟记。对作品中的重要内容应熟练掌握,针对作品中的人物、情节做出正确的评价。
1.(2023七上·莱西月考)下面表述有误的一项是(  )
A.《江南逢李龟年》全诗运用映衬对照的手法来凸现主题,前两句叙事,后两句直抒胸臆。
B.《观沧海》是一首写景抒情诗。诗人勾画了大海吞吐日月、包蕴万千的壮丽景象,表现了开阔的胸襟,抒发了统一中国建功立业的抱负。
C.《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一诗由述志和记梦两部分组成,抒发了诗人感人至深的报国之志和忧国忧民的拳拳之心。
D.谭嗣同的《潼关》诗中的山与水充满动感与活力,全诗洋溢着诗人渴望冲破罗网、勇往直前、追求个性解放的少年意气。
【答案】A
【知识点】把握古诗词曲的内容;古诗词曲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观沧海;江南逢李龟年;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
2.(2023七上·青岛月考)下列对诗句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观沧海》是曹操诗《步出夏门行》的第一章,是东汉建安十二年(207年)秋天,曹操征乌桓时,登碣石山,兴起所作。全诗勾勒了大海吞吐日月、包蕴万千的壮丽景象,更寄托了诗人胸怀天下的豪情与抱负。
B.《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是李白创作的一首七言绝句,诗人融情于景,使用“杨花”“子规”等意象共同渲染了早春时候萧瑟、凄凉的氛围,表现了对友人王昌龄遭遇贬谪的慰藉和感愤。
C.《次北固山下》的颈联两句在描写景物、节令中蕴含着一种自然的理趣,表现了“旧事物孕育新事物、新事物取代旧事物”的生活哲理,给人以乐观、向上的艺术力量。
D.《天净沙·秋思》是一首元曲小令,前三句全由名词性词组构成,以多种景物并置,组合成一幅秋郊夕照图。
【答案】B
【知识点】把握古诗词曲的内容;次北固山下;观沧海;天净沙秋思;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
【解析】ACD.正确。
B."早春"有误,应该是"暮春"。"杨花落尽子规啼"写出了春光消逝时的萧条景况,渲染了环境气氛的黯淡、凄楚。这句以杨花、子规起兴,写景兼点时令,渲染凄凉哀愁的气氛。于景物独取漂泊无定的杨花、叫着"不如归去"的子规,即含有飘零之感、离别之恨在内,切合当时情事,也就融情入景。
故答案为:B。
【点评】本题考查学生对诗歌内容的理解。完成此类题目的关键是认真读诗,反复诵读,仔细分析诗中的内容,联系创作的背景抓住作者的感情,即可作答。
3.(2023七上·青岛月考)下列对诗句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观沧海》的“秋风萧瑟,洪波涌起”两句,写海面上的秋风和洪波,虚写大风大浪的景象,气势宏大,惊心动魄,显示了大海的辽阔和宏伟的气象。
B.《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的三、四两句,使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通过丰富的想象,将自己的感情赋予明月,表达了诗人为友人感到忧愁却无可奈何的情感。
C.《次北固山下》的颔联两句以准确精炼的语言描写了诗人在北固山下停宿时见到的潮平岸阔、风正帆悬的壮丽景象,境界开阔,为人称道。
D.《天净沙·秋思》以“秋思”为题,在描写景物的同时寓情于景,抒发了一个飘零天涯的游子在秋天思念故乡、倦于漂泊的凄苦愁楚之情。
【答案】A
【知识点】把握古诗词曲的内容;次北固山下;观沧海;天净沙秋思;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
【解析】 A.《观沧海》的"秋风萧瑟,洪波涌起"两句,写海.面上的秋风和洪波,实写大风大浪的景象,气势宏大,惊心动魄,显示了大海的辽阔和宏伟的气象。
BCD.正确。
故答案为:A.
【点评】本题考查学生对诗歌内容的理解。完成此类题目的关键是认真读诗,反复诵读,仔细分析诗中的内容,联系创作的背景抓住作者的感情,即可作答。
4.(2022七上·宁津月考)下列关于文学常识、文化知识表述错误的是(  )
A.《春》的作者是朱自清,字佩弦,江苏扬州人,散文集、诗人、学者。著有诗文集《背影》,散文集《踪迹》。
B.《济南的冬天》的作者是老舍,原名舒庆春,字舍予,北京人。主要作品有小说《骆驼祥子》《四世同堂》,话剧《茶馆》《龙须沟》。
C.《秋天的怀念》的作者是史铁生。他的代表作有小说《我的遥远的清平湾》《命若琴弦》,散文《我与地坛》《合欢树》。
D.莫怀戚的作品贴近生活、关注现实、注重细节,描写入情入理,可读性强。
【答案】A
【知识点】春;济南的冬天;秋天的怀念;作家作品;作品的艺术特色
【解析】运用排除法,A表述有误,《背影》是散文集,《踪迹》是诗文集;B、C、D表述正确;
故答案为:A。
【点评】本题考查学生识记文学常识的能力。识记文学常识关.键在平时积累,文学常识正误的判断点是:作者名(字、号)、称谓、生活时代、作品名、体裁、书中人物、主要情节、作品主题及风格、流派等。
5.(2022七上·济宁月考)下列关于文学、文化常识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观沧海》是一首乐府诗,作者曹操,东汉末年著名的政治家、军事家、诗人。他的诗以“雄奇豪迈”见称。
B.《秋天的怀念》的作者是史铁生,他的代表作有小说《我的遥远的清平湾》《务虚笔记》《病隙碎笔》,散文《我与地坛》《合欢树》等。
C.《世说新语》是刘义庆组织编写的志人小说集,记述汉末至东晋士大夫的言谈逸事。
D.盔甲,古代军人打仗时穿戴的护身战衣。头上戴的叫“盔”,身上穿的叫“甲”。
【答案】B
【知识点】其他常识;观沧海;秋天的怀念;作家作品
【解析】ACD.正确;B.有误,《病隙碎笔》是散文,不是小说。
故答案为:B
【点评】本题考查学生识记文化文学常识的能力。做好本题需要平时学习中要做有心人,对一些经典名篇的文学常识及重要的文化常识要整理成册,熟记于心。
6.(2023七上·济南高新技术产业开发月考)下列句子中加点成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  )
A.课余时间,同学们津津乐道地谈论着世界杯的精彩赛程。
B.纪录片《大国重器》中的工匠们对技术精益求精的态度,令观众深受感动。
C.夕阳西下,西拉木伦公园的湖面上光影交织,好一派浮光掠影的景象。
D.冰川融化,海平面上升,地球上很多国家将会消失。科学家这一预言绝非骇人听闻。
【答案】B
【知识点】望文生义;特定含义与使用范围的成语;常见易混成语辨析
7.(2023七上·济南高新技术产业开发月考)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会不会用心观察,能不能重视积累,是提高写作水平的基础。
B.夏天的玉蟾山,林木葱茏,凉风习习,真是我们纳凉避暑的好季节。
C.随着“双减”政策的正式发布,使得一场前所未有的“双减”之战正在席卷全国。
D.济南话特点的形成,是与济南这座城市自古至今的历史文化、经济地位分不开的。
【答案】D
【知识点】成分残缺;搭配不当;表意不明;前后不一致
8.(2023七上·青岛月考)下面句中的成语使用有误的一项是(  )
A.在战斗的紧要关头,团长斩钉截铁地下达了冲锋的命令。
B.跑到马路中间的孩子马上就要被车撞上了,在这千钧一发之际,一个眼疾手快的过路人救下了他。
C.青苑社区邀请辖区内的20位名叫“国庆”的居民欢聚一堂,大家吃上一碗热腾腾的国庆生日面,这真是一场别出心裁的国庆宴。
D.做错了事情不要紧,只要你戛然而止,一切都会有补救的机会。
【答案】D
【知识点】常见易混成语辨析
9.(2023七上·青岛月考)加点字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啜泣(chuò) 栖息(qī) 澄清(chéng) 擎天撼地(qíng)
B.小憩(qì) 枯涸(hé ) 禀告(bǐn) 猝然长逝(cù)
C.洗濯(dí) 雏形(chú) 泯灭(mǐn) 绝处逢生(féng)
D.匍匐(fú) 厄运(è) 迸溅(bèng) 抖擞精神(shǒu)
【答案】A
【知识点】常用易错字字音
10.(2023七上·莱西月考)下列有关传统文化常识的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古代科举制度殿试分三甲出榜,考中者成为“进士”。第一名为“状元”,第二名为“榜眼”,第三名为“探花”。
B.“高山流水遇知音,阳春白雪传雅趣”“看似点横撇捺,实则恢宏豁达”“万代文章尊李杜,千秋翰墨秉苏黄”,这三副对联分别适宜赠送音乐家、书法家、文学家。
C.在我国古代文学作品中,常常用桑梓指代家乡,丝竹指代音乐,桃李指代学生,婵娟指代月亮,须眉指代男子,巾帼指代女子。
D.中国书法有篆、隶、草、楷、行五种主要书体。篆书风格古朴,笔画繁复;隶书蚕头雁尾,一波三折﹔行书结构简省,纵任狂放;楷书笔画平直,规矩端正﹔草书书写快捷,潇洒飘逸。
【答案】D
【知识点】其他常识;诗歌对联;借代;科举;书法
11.(2023七下·威海临港经济技术开发期末)下列说法有误的一项是(  )。
A.《邓稼先》一文的最后一部分,引述作者写给邓稼先夫人的电报、书信中的几段话,既是对邓稼先的总评价,同时也洋溢着作者对朋友的深情。
B.魏巍的《谁是最可爱的人》这篇小说,塑造了许多可歌可泣的志愿军官兵形象。“最可爱的人”这个亲切而充满敬意的称呼,也由此广为传颂。
C.《老王》一文,详写老王临终前来送香油和鸡蛋,既表现了老王的深情厚意,又抒发了作者的感念和愧疚。全文情感达到高潮。
D.《紫藤萝瀑布》是一篇托物言志的抒情散文,作者在文中多次运用比喻、想象对紫藤萝进行描写,以此将自己的情感态度展现给读者。
【答案】B
【知识点】邓稼先;老王;紫藤萝瀑布
【解析】 本题考查学生对于文学、文体常识的识记能力。
B.有误,《谁是最可爱的人》是报告文学,不是小说。
故答案为:B
【点评】 本题考查学生对于文学、文体常识的识记能力。文学常识正误的判断点是:作者名、称谓、生活时代,作品名、体裁,书中人物、主要情节、作品主题及风格、流派等。文体常识要注意各种文体的特点。
12.(2023七下·蓬莱期末)下列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活板》选自《梦溪笔谈》,作者沈括,北宋科学家、政治家。该书记载了丰富的技知识,反映了我国古代特别是北宋时期的科技成果。
B.《驿路梨花》这篇散文围绕“小茅屋的主人到底是谁”这一问题,写了两次误会,设三个悬念,展现了雷锋精神遍地开花的动人情景,歌颂了互帮互助的良好社会风貌。
C.“记得那是旧历丁卯年除夕,晚上得知这消息,”这句话出自《叶圣陶先生二三事》这里的“丁卯年”是干支纪年法的表述。
D.《爱莲说》是北宋哲学家周敦颐的作品,说,是一种议论性的文体,用来警戒自己或者称述功德。
【答案】D
【知识点】爱莲说;叶圣陶先生二三事;驿路梨花;作家作品;作品的基本内容
【解析】
D选项,说是一种议论性文体,大多是就一事、一物或一种现象抒发作者的感想,而不是“警戒自己或者称述功德”。古代刻在器物上用来警诫自己或者称述功德的文字叫“铭”,后来成为一种文体。所以“用来警戒自己或者称述功德”表述错误。
故答案为:D。
【点评】本题考查对文学作品的理解。日常学习文学作品时,我们要积累作品有关文学常识、了解作品的基本内容、把握人物形象、读懂作品的主题思想等,并学会对书中的经典情节、精彩细节等进行鉴赏,并作出恰当的评价。
13.(2023七下·罗庄期末)下列有关文学、文化常识表述有误的一项是 (  )
A.谥号是古代帝王、大臣等死后根据其生平事迹评定的称号,如唐宋八大家之一的欧阳 修谥号“文正”。
B.《活版》是一篇介绍毕昇活字印刷术的科技说明文。本文抓住活版的特点,按照工作 程序的顺序进行说明,给人清晰、完整、系统的印象。
C.普希金对俄国文学的发展影响巨大,被称为“俄国文学之父”,代表诗作有《自由颂》 《致大海》等。
D.《望岳》 中的“齐鲁青未了”描绘了泰山横跨齐鲁,青色的峰峦连绵不断的景象。齐 鲁,春秋时的两个诸侯国,泰山以南为鲁国,泰山以北为齐国。
【答案】A
【知识点】外国文学;其他常识;望岳;活版
【解析】A.欧阳修谥号“文忠”。
故答案为:A
【点评】本道题考查文学常识。文学常识广义指涵盖文化的各种问题。包括作家、年代、作品、文学中的地理历史、各种典故和故事,也包括一般的人们众所周知的文学习惯。零散的文学常识就像是没有穿好的一大把针,只要有一根线将它们贯串起来,这些文学常识就显得非常系统了,这根线可以是时间、空间、风格、内容等。
14.(2023七下·单县期末)下列对课文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阿长与〈山海经〉》选自散文集《朝花夕拾》,刻画了一位淳朴善良的农村妇女形象,表现了鲁迅对长妈妈的感激和怀念之情。
B.《陋室铭》选自《刘禹锡集》,作者刘禹锡,字梦得,唐代文学家。铭是古代刻在器物上用来警戒自己或称述功德的文字,后来成为一种文体。
C.王安石,唐代政治家、文学家、思想家,唐宋八大家之一。《登飞来峰》告诉我们,只要认识达到了一定的高度,就不会被事物的假象迷惑。
D.普希金是俄国诗人,代表作有《自由颂》《致恰达耶夫》《致大海》。《假如生活欺骗了你》以劝说的口吻、和缓的语气鼓励人们相信生活,相信未来。
【答案】C
【知识点】阿长与《山海经》;登飞来峰;假如生活欺骗了你;陋室铭
【解析】C.王安石为北宋人,不是唐朝人。
故答案为:C
【点评】本道题考查学生对文学常识及文章内容的理解与辨析能力。文学常识正误的判断点是:作者名、称谓、生活时代、作品名、体裁、书中人物、主要情节、作品主题及风格、流派等。回顾所读文章的相关情节,根据问题作答即可。解答本道题,要有比较扎实的语文基本功。这要求学生要养成多读书、多积累的好习惯,这样才能厚积薄发,提高解题的准确率。
15.(2023七下·莱阳期中)下列说法中正确的一项是(  )
A.《阿长与<山海经>》选自《朝花夕拾》,《朝花夕拾》收录了鲁迅创作的10篇小说,多侧面反映了鲁迅青少年时期的生活,形象地反映了他的性格和志趣的形成经过。
B.戈壁滩上常常风沙呼啸,气温往往在零下三十多摄氏度。——句子中加点的“常常”是副词,“往往”形容词,“在”是介词。
C.红军在极其严峻的形势下,铤而走险,四渡赤水,取得了战略转移中具有决定意义的胜利。——句子中加点词运用准确。
D.南湖、井冈山、延安、西柏坡……祖国的山河见证了中国共产党不断发展壮大的光辉历程。——句子标点符号使用正确。
【答案】D
【知识点】副词;词义理解;顿号;省略号;阿长与《山海经》;《朝花夕拾》
【解析】本题考查积累与运用。A项《朝花夕拾》是一部散文集,所以应改为《朝花夕拾》收录了鲁迅创作的十篇散文。B项,“往往”是副词。C项“挺而走险”形容因无路可走而采取冒险的行动。他往往用作贬义词,用在此语境中不恰当。
故答案为:D
【点评】本题考查积累与运用。解答这类题型时,平时要做好字词积累。另外,遇到记忆模糊不确定的选项,可以采用排除法。
16.(2023七下·宁津月考)下列有关文学常识和课文内容的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邓稼先,我国研制和发展核武器的重要技术领导人,为我国成功研制原子弹、氢弹和新型核武器做出了重大贡献。
B.《说和做——记闻一多先生言行片段》结构严谨,开篇总领全文,先表现闻一多“学者的方面”,后表现闻一多“革命家的方面”,在上下两部分之间,用总承上文和总起下文的句子,使文章衔接紧密,过渡自然。
C.在《回忆鲁迅先生(节选)》一文中,作者通过记叙鲁迅先生的日常生活细节,向世人展现了一个与人们眼中的形象不同的,更随和、更真实、更生活化的鲁迅,并借此来抒发自己对鲁迅先生的怀念之情。
D.《孙权劝学》选自北宋司马光主持编纂的编年体断代史《资治通鉴》。文中“治经为博士”的“经”指《易》《书》《诗》《礼》《春秋》等书。
【答案】D
【知识点】孙权劝学《资治通鉴》;闻一多先生的说和做;回忆鲁迅先生;作家作品;作品的基本内容
【解析】ABC:正确。D.有误,《资治通鉴》是一部编年体通史。
故答案为:D。
【点评】本题考查文学文化常识积累。做好本题需要平时学习中要做有心人,对一些经典名篇的文学常识要整理成册,熟记于心。
17.(2022七下·济阳期中)下列对文化常识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乐府诗集》是继《诗经·风》之后,一部总括中国古代乐府歌辞总集,由北宋郭茂倩所编。《木兰诗》与《孔雀东南飞》被称为“乐府双璧”。
B.《资治通鉴》是北宋司马光主持编纂的一部纪传体通史,记载了从战国到五代的故事。
C.铭:古代刻在器物上用来警诫自己或者称述功德的文字,后来成为一种文体。
D.中华是礼仪之邦,在交往中常用谦辞,如:称自己为“鄙人”,称自己的文章“拙作”。
【答案】B
【知识点】文化典籍;其他常识;孙权劝学《资治通鉴》;称谓;礼俗;作家作品
【解析】本题考查文学常识。
ACD.正确。
B.《资治通鉴》为编年体,并非纪传体通史。
故答案为:B
【点评】本题考查文学常识。解答此类题目,需要我们在平时的学习中做好积累。对于重点作家、重要文体必须熟记。对作品中的重要内容应熟练掌握,针对作品中的人物、情节做出正确的评价。
18.(2023八上·青岛月考)下列对诗句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意为“天色已晚,放眼远望,何处是我的故乡?江上的烟波迷茫,使人不禁生出无限哀愁”。
B.“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意为“浩瀚的沙漠中烽火台上孤烟直上,无尽的黄河上落日浑圆”。
C.“山随平野尽,江入大荒流”意为“两岸地势渐渐由平原过渡到山地,江水向着荒芜的山野奔腾而去”。
D.“牧人驱犊返,猎马带禽归。”意为放牧的人驱赶着牛群回家,猎人骑着马带着猎物各自随愿而归。
【答案】C
【知识点】把握古诗词曲的内容;渡荆门送别;黄鹤楼;使至塞上;野望
【解析】C:错误。山随平野尽,江入大荒流。翻译为:山随着平坦广阔的原野的出现逐渐消失,江水在一望无际的原野中奔流。
故答案为:C
【点评】本题考查古诗内容理解。读懂古诗内容,理解诗句翻译,根据题目要求答题即可。
19.(2023八上·青岛月考)下列对诗歌情感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野望》这首诗写的是山野秋景。全诗于萧瑟怡静的景色描写中流露出孤独抑郁的心情,抒发了惆怅、孤寂的情怀。
B.《使至塞上》记述了诗人王维出使边塞的情景,描绘了途中所见到的苍凉雄浑的边塞风光,表达了诗人得到朝廷重用的喜悦激动之情。
C.《钱塘湖春行》描绘了生意盎然、旖旎优美的西湖早春风光,描绘了世间万物在春色的沐浴下的勃勃生机,表达了诗人沉醉于美好春光的愉悦轻松。
D.《渡荆门送别》尾联“送”字用得妙,突出故乡水送我到楚地还不忍分别的情义,含蓄地抒发了诗人的思乡之情。
【答案】B
【知识点】古诗词曲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渡荆门送别;钱塘湖春行;使至塞上;野望
【解析】B:错误。《使至塞上》既反映了边塞生活,同时也表达了诗人由于被排挤而产生的孤独、寂寞、悲伤之情以及在大漠的雄浑景色中情感得到熏陶、净化、升华后产生的慷慨悲壮之情,显露出一种豁达情怀。
故答案为:B
【点评】本题考查古诗情感分析。理解古诗句表达含义,抓住诗句中的情感词,结合作者生平背景分析古诗情感。情感分析注意不要少点。
20.(2023八上·临沂月考)下列新闻常识表述有误的一项是(  )
A.消息正文的结构通常是按照重要性递减的原则安排的,即所谓“倒金字塔结构”,其中主体部分概括讲述最重要的新闻事实。
B.消息的最大特点是时效性强和真实客观。消息简要报道新近发生的事件,要用事实说话。
C.《记承天寺夜游》作者苏轼,字子瞻,号东坡居士,北宋文学家。他与父亲苏洵、弟弟苏辙并称为“三苏”。
D.《答谢中书书》,作者陶弘景,字通明,自号华阳隐居,南朝齐梁时期思想家,作品有《陶隐居集》。
【答案】A
【知识点】其他常识;答谢中书书;记承天寺夜游;新闻常识
【解析】A:错误。应该是导语部分概括讲述最重要的新闻事实。
故答案为:A
【点评】 本题考查文学文化常识。注意积累,结合具体分析,对比选项,确定答案。注意这类试题一般不考过于冷僻的内容,涉及的大多是新闻特点、较为知名的作家作品、文学中的地理、历史故事、成语典故、科举礼仪、年龄称谓、名号、历法、节气、官职、音律等。考生要注重平时知识的积累,课文上的知识点一定要掌握,这是根本,平时做题遇到的常识,是额外发展要记住。
21.(2023八上·东昌府期末)下列赏析有误的一项是(  )
A.《使至塞上》中颈联气势雄伟,眼界宽广,极富画面感,体现了王维诗作“诗中有画”的特点。
B.《黄鹤楼》一诗的颔联将时间和空间组合,产生了历史的纵深感和空间的开阔感,抒发了诗人对岁月难再、世事茫然的空幻感,催生乡愁。
C.《钱塘湖春行》一诗的尾联通过借景抒情,侧面烘托,抒发了诗人对钱塘湖暮春美景的喜爱之情。
D.《野望》颔联写远景、静态,侧重宏观描绘。颈联转而写人,写动态、近景。因作者心绪的原因,本是恬淡自然的田园景物,染上一层忧郁、孤独和清冷的色彩。
【答案】C
【知识点】把握古诗词曲的内容;黄鹤楼;钱塘湖春行;使至塞上;野望
【解析】ABD.正确;C.有误,尾联用“最爱”一词直抒胸臆,抒发了诗人对钱塘湖春天美景的喜爱之情。故选:C。
故答案为:C
【点评】本题考查学生对诗歌内容的理解。完成此类题目的关键是认真读诗,反复诵读,仔细分析诗中的内容,联系创作的背景抓住作者的感情,即可作答。
22.(2022八上·德城期末)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
A.《藤野先生》是鲁迅写的一篇纪念老师的文章,文章选自小说集《呐喊》。
B.《记承天寺夜游》《登飞来峰》《钱塘湖春行》《江雪》都是唐宋八大家的作品。
C.“亭午”指正午;“烽烟”指战争;“乡关”指故乡;“长河”指黄河。
D.列夫·托尔斯泰是19世纪中期英国批判现实主义作家、文学家、思想家,主要作品有长篇小说《战争与和平》《安娜·卡列尼娜》《白夜》等。
【答案】C
【知识点】外国文学;登飞来峰;钱塘湖春行;记承天寺夜游;常用文言实词;借代;地理
【解析】A: 选自小说集《呐喊》,错误。选自散文集《朝花夕拾》。
B:都是,错误。 《记承天寺夜游》:苏轼。《登飞来峰》:王安石。《钱塘湖春行》:白居易。《江雪》:柳宗元。 唐宋八大家,包括:唐代韩愈、柳宗元和宋代欧阳修、苏洵、苏轼、苏辙、王安石、曾巩八位。没有白居易。
C:正确。
D:英国,错误。是俄国。
故答案为:C
【点评】本题考查文学文化常识。常识要注意积累,结合具体分析,对比选项,确定答案。注意这类试题一般不考过于冷僻的内容,涉及的大多是较为知名的作家作品、文学中的地理、历史故事、成语典故、科举礼仪、年龄称谓、名号、历法、节气、官职、音律等。
23.(2022八上·昌乐月考)下列有关文学常识表述错误的一项是(  )
A.从新闻要素的角度,人们常把“何时”“何地”“何事”“何人”“何故”“如何”称为新闻的“六要素”。
B.《与朱元思书》是南朝吴均写给友人的信的一部分,描绘出富春江的奇山异水,也写出自己面对美景的感受,放下争名夺利之心,寄情山水。
C.《三峡》是北魏地理学家郦道元的一篇明丽清新的山水散文,记述了长江三峡的雄伟险峻,展现出长江万里图中一帧挺拔隽秀的水墨山水画。
D.律诗是近体诗的一种,要求诗句字数整齐划一,每句五个字或七个字,简称“五律”或“七律”。一般说来,律诗三、四两联的上下句应该是对仗句。
【答案】D
【知识点】诗歌文学常识;三峡/郦道元;与朱元思书;新闻常识;作品的基本内容
【解析】ABC.正确;D.有误,应该是律诗二、三两联的上下句是对仗句。
故答案为:D.
【点评】本题考查文学常识。解答此类题目,需要我们在平时的学习中做好积累。对于重点作家、重要文体必须熟记。对作品中的重要内容应熟练掌握,针对作品中的人物、情节做出正确的评价。
24.(2021八上·平原月考)下列有关文学文化常识的表述,正确的一项是(  )
A.《使至塞上》的作者王维,字摩诘,是唐代著名的边塞诗人,和孟浩然合称“王孟”。王安石曾评价其诗“诗中有画”。
B.《背影》选自《朱自清全集》。这篇以写景抒情为主的散文的作者是朱自清,江苏扬州人,散文家、诗人、学者。
C.《中国石拱桥》的作者是茅以昇。这篇说明文主要运用了举例子的说明方法,以赵州桥和卢沟桥为例来具体说明中国石拱桥的主要特点。
D.《〈孟子〉三章》的作者孟子,名轲,字子舆,是战国时期的思想家,儒家学派代表人物之一。
【答案】C
【知识点】背影;使至塞上;中国石拱桥;作品的基本内容
【解析】A.有误,王维是唐代著名的山水田园诗人,不是“边塞诗人”,“诗中有画”是苏轼对其诗的评价,不是“王安石”;
B.有误,《背影》是一篇叙事散文,不是“写景抒情散文”;
C.正确;
D.有误,《<孟子>三章》摘自《孟子》,《孟子》一书是孟子及其弟子公孙丑、万章等人共同编写而成,不能说作者是孟子。
故答案为:C
【点评】本题考查学生识记文化文学常识的能力。做好本题需要平时学习中要做有心人,对一些经典名篇的文学常识及重要的文化常识要整理成册,熟记于心。
25.(2023八下·莱阳期中)下列说法中正确的一项是(  )
A.竺可桢在《大自然的语言》中介绍了物候和物候学的内涵,物候观测对农业的意义,决定物候现象来临的因素和研究物候学的意义。这四部分内容作者是按照以时间顺序为主、结合空间顺序来安排的。
B.《小石潭记》的作者柳宗元,字予厚,世称“柳河东”,唐代文学家,是“唐宋八大家”之一。
C.只有经常走进基层,明白为了谁,依靠谁,我是谁?才能避免犯脱离群众的错误。——句中标点符号使用准确无误。
D.虽然老师在课堂上强调了多次,但同学们的作业依旧被打上了满满的问号,简直令老师叹为观止。——加点成语使用恰当。
【答案】B
【知识点】错用修改;逗号;问号;大自然的语言;小石潭记
【解析】
A.这四部分内容是按照从现象到本质的逻辑顺序来写,并非时间和空间顺序。A项说法错误,排除。
C.标点符号使用错误,该句为陈述句,应将问号改为逗号。C项说法错误,排除。
D.“叹为观止”意思是赞美看到的事物好到极点。与学生作业被打问号的句意不符,该成语使用不当。D项说法错误,排除。
B选项说法正确。
故答案为:B。
【点评】本题考查课文理解、文学常识积累、标点符号使用及成语运用。日常多积累语文基础知识,结合选项内容逐项分析判断。
26.(2023八下·罗庄期中)下列有关文学常识和文化知识的表述不恰当的一项是(  )
A.《小石潭记》的作者是柳宗元,字子厚,河东人,宋代文学家,“唐宋八大家”之一。
B.《回延安》作者是贺敬之,用陕北民歌“信天游”的形式写成,使用了富有地方色彩的词语,如“白羊肚手巾”“羊羔羔”等,展示出浓郁的陕北风情。
C.明代魏学洢的《核舟记》选自清代张潮编写的《虞初新志》,核舟上所刻“山高月小,水落石出”,出自苏轼《后赤壁赋》,“清风徐来,水波不兴”出自苏轼《赤壁赋》。
D.《诗经》是我国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收录了从西周到春秋时期的诗歌305篇,这些诗歌分为风、雅、颂三个部分。
【答案】A
【知识点】先秦诸子百家;核舟记;小石潭记;回延安
【解析】A:柳宗元是唐代人,不是宋代。
故答案为:A
【点评】本题考查文学文化常识。注意积累,结合具体分析,对比选项,确定答案。注意这类试题一般不考过于冷僻的内容,涉及的大多是较为知名的作家作品、文学中的地理、历史故事、成语典故、科举礼仪、年龄称谓、名号、历法、节气、官职、音律等。考生要注重平时知识的积累,课文上的知识点一定要掌握,这是根本,平时做题遇到的常识,是额外发展要记住。
27.(2023八下·荣成期中)下列说法有误的一项是(  )
A.《社戏》的作者是鲁迅,选自鲁迅的小说集《呐喊》。
B.说明文是介绍事物或阐明事理,目的都在于让人获得知识。说明顺序有时间顺序、空间顺序和逻辑顺序。《恐龙无处不有》采用了从本质到现象的逻辑顺序。
C.《诗经》,先秦时叫作《诗》或《诗三百》,到了汉代被奉为经典,尊称为《诗经》,列为“五经”之一。
D.《经典常谈》是朱自清在20世纪30年代末到40年代初为中学生撰写的一部介绍我国传统文化经典的著作。
【答案】B
【知识点】社戏;作家作品
【解析】ACD.正确。
B. "采用了从本质到现象的逻辑顺序"有误,应为“采用了从现象到本质”。
故答案为:B
【点评】本题考查文学常识。解答此类题目,需要我们在平时的学习中做好积累。对于重点作家、重要文体必须熟记。对作品中的重要内容应熟练掌握,针对作品中的人物、情节做出正确的评价。
28.(2023八下·峄城月考)下列表述中有误的一项是()
A.《社戏》的结尾写道“一直到现在,我实在再没有吃到那夜似的好豆,——也不再看到那夜似的好戏了。”是因为那夜的戏唱腔宛转悠扬,表演精彩纷呈,是“我”一生中看过的最好看的戏,表现了我对童年生活的美好回忆和留恋之情。
B.《回延安》具有鲜明的陕北民俗内涵,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自然景观和人文景观具有陕北特色,如“杜甫川唱来柳林铺笑”;人物形象、人物语言和人物行为具有陕北特色,如“白羊肚手巾红腰带”;还有一些打上了革命记号的新民俗,比如“红旗飘飘把手招”等。
C.《大自然的语言》堪称是事理说明文的典范。文章中既有生动典雅的文学语言,如文章第一自然段对大自然一年四季的物候景观写得生动形象,风景如画;又有准确严谨的说明性语言,如“早10天左右”的“左右”等,体现了说明文语言的科学性。
D.逻辑顺序一般包括从现象到本质,从整体到局部,从概括到具体,从主要到次要,从简单到复杂,从原因到结果,从性质到作用等等。一篇文章无论采取什么说明顺序,都要符合人们认识事物和事理的规律,以便于读者理解接受。
【答案】A
【知识点】大自然的语言;社戏;回延安;概括文章主要内容;逻辑顺序
【解析】 A.有误,《社戏》的结尾写道“一直到现在,我实在再没有吃到那夜似的好豆,——也不再看到那夜似的好戏了。”是因为和小伙伴在一起划船去看戏回来的路上偷豆子的无拘无束的乐趣,是那种过程中的气氛让人感到“那夜似的好豆”“那夜似的好戏”,对童年的美好怀念。
BCD.正确。
故答案为:A。
【点评】本题考查对文章内容的了解和对文学常识的掌握。解答此题需要结合对《社戏》《回延安》《大自然的语言》的了解,以及对逻辑顺序的掌握。
29.(2023八下·新泰月考)下列说法有误的一项是(  )
A.《社戏》中“社”原指寺院、庙宇。在绍兴,社是一种居住区域,社戏就是社中每年所演的“年规戏”。
B.(安塞腰鼓》通过描写气势恢弘的安塞腰鼓,赞美安塞腰鼓所显示的力量之美。
C.竺可桢,气象学家、地理学家、教育家,中国近代地理学和气象学的奠基者。
D.《春秋》是我国现存的第一部编年体史书,《左传》相传为左丘明所作,大体依《春秋》而作。
【答案】A
【知识点】先秦诸子百家;文化典籍;其他常识;社戏;礼俗
【解析】A:社”原指寺院、庙宇,错误。社原指土地神或土地庙。
故答案为:A
【点评】文化常识主要考一些称谓、官职的变迁、建筑的名称、年号、谥号、庙号、一些文书的名称、官场礼节、朝廷机构、典章制度、行政区划、一些避讳的说法等。平时注意积累,尤其是课本的注释的相关内容,答题时还要注意结合语境的含义作答。
30.(2021八下·东平月考)下面有关文学常识和文章内容的说法有误的一项是(  )
A.梁衡的《壶口瀑布》描述了壶口瀑布磅礴、雄壮的气势,抒发了对中华民族母亲河的热爱。
B.《应有格物致知精神》中,作者认为我们要培养实验的精神,要靠实践来发现事物的真相。
C.《礼记》,又名《小戴礼记》,是儒家经典著作之一,与《大学》《中庸》《论语》合称为“四书”。
D.《石壕吏》和《茅屋为秋风所破歌》均为杜甫在安史之乱中的名作,《石壕吏》只是客观地叙述事件,并无情感的直接表露。《茅屋为秋风所破歌》则先描述个人遭遇,结尾处借助议论和抒情升华。
【答案】C
【知识点】茅屋为秋风所破歌;石壕吏;应有格物致知精神;《礼记》一则;概括文章主要内容;作家作品;壶口瀑布
【解析】ABD.正确;C.有误,“四书”指的是《大学》《论语》《中庸》《孟子》,没有《礼记》。
故答案为:C.
【点评】本题考查学生文学常识的把握。文学常识正误的判断点是:作者名、称谓、生活时代、作品名、体裁、书中人物、主要情节、作品主题及风格、流派等。回顾所读文章的相关情节,根据问题作答即可。
31.(2022九上·黄岛期中)下列对诗歌的理解与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欲渡黄河冰塞川,将登太行雪满山”(《行路难》)写出了诗人人生道路上的艰难险阻,表达了壮志难酬的苦闷之情。
B.“槲叶落山路,枳花明驿墙”(《商山早行》),槲叶随地飘洒,枳花明丽可爱,山野的情趣冲淡了羁旅的辛苦。
C.“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水调歌头》)写出了词人想象回到天上宫阙之后,趁着月光起舞的自由自在的美好生活。
D.“云横秦岭家何在?雪拥蓝关马不前”(《左迁至蓝关示侄孙湘》),回望秦岭,云遮雾锁,家今何在?眼前蓝关,大雪拥塞,马亦不前。
【答案】C
【知识点】把握古诗词曲的内容;古诗词曲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商山早行;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行路难(其一);左迁至蓝关示侄孙湘
【解析】C:自由自在的美好生活,错误。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与其飞往高寒的月宫,还不如留在人间趁着月光起舞呢!
故答案为:C
【点评】本题考查古诗内容理解。选择题注意在古诗中找到对应句,逐字分析,选项内容和古诗不要有出入,如事物发展顺序、线索、情感、语言特点、结构、手法等,不要以偏概全、无中生有。
32.(2022九上·德州月考)下列各项中表述有误的一项是(  )
A.古人常用这些借代:用“手足”指代“兄弟”,用“庙堂”指代“朝廷”,用“桃李”指代“学生”,用“社稷”指代“国家”。
B.《湖心亭看雪》选自明末清初文学家张岱的《陶庵梦忆》,张岱在文中用清新淡雅的笔墨描绘出西湖雪后奇景。
C.雨果是英国浪漫主义文学的代表作家,代表作有《悲惨世界》《巴黎圣母院》等。
D.古人把一夜分成五更,每更约两个小时。旧时每晚八时左右,打鼓报告初更开始。 《湖心亭看雪》中“是日更定矣”,其中“更定”就是指这个时候。
【答案】C
【知识点】外国文学;其他常识;湖心亭看雪;称谓
【解析】C:雨果是法国作家,国籍有误。
故答案为:C
【点评】本道题考查文学常识。文学常识广义指涵盖文化的各种问题。包括作家、年代、作品、文学中的地理历史、各种典故和故事,也包括一般的人们众所周知的文学习惯。零散的文学常识就像是没有穿好的一大把针,只要有一根线将它们贯串起来,这些文学常识就显得非常系统了,这根线可以是时间、空间、风格、内容等。
33.(2022九上·乐陵月考)下列表述有误的一项是(  )
A.《岳阳楼记》的作者范仲淹,字永叔,谥号文正。谥号是古代对死去的帝王、大臣等按其生平事迹给予的具有评价意义的称号。
B.“滕子京谪守巴陵郡”中的“谪”和“左迁至蓝关示侄孙湘”中的“左迁”都是指封建王朝官吏降职或远调。
C.“冕”是古代帝王、诸侯、卿大夫戴的礼帽。后专指皇冠。
D.“风骚”本指《诗经》里的《国风》和《楚辞》中的《离骚》,后来泛指文章辞藻。
【答案】A
【知识点】文化典籍;其他常识;岳阳楼记;名人事迹;称谓
【解析】范仲淹,字希文。欧阳修,字永叔。
故答案为:A
【点评】本题考查文学文化常识。需要学生注意日常积累,掌握中外重要作家及其生平和代表作,识记文学体裁。
34.(2022九上·牡丹月考)下面对《乡愁》一诗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
A.全诗以时间为序,以感情为线索,把对母亲、妻子的爱熔铸在对祖国的爱中,表达了作者渴望祖国统一的殷切期望。
B.作品以时间为序,以感情为线索,把对祖国的爱熔铸在对母亲。妻子的爱中,表达了作者渴望祖国统一的深切愿望。
C.作品以时间为序,以感情为线索,把对故乡的爱熔铸在对母亲、妻子的爱中,表达了作者渴求回到祖国怀抱的深切愿望。
D.作品以时间为序,以感情为线索,把对母亲、妻子的爱熔铸在对故乡的爱中,表达了作者渴求回到祖国怀抱的殷切期望。
【答案】A
【知识点】把握现代诗歌主题;乡愁(诗)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分析诗歌内容的能力。A.正确。B.错误。“小”爱应熔铸在“大”爱之中。C.错误。“故乡”一词内涵太窄。且表达了作者望祖国统一的愿望,不是作者渴求回到祖国怀抱的深切愿望。D.错误。表达了作者望祖国统一的愿望,不是作者渴求回到祖国怀抱的深切愿望。
故答案为:A.
【点评】本题考查学生对诗歌内容的理解。完成此类题目的关键是认真读诗,反复诵读,仔细分析诗中的内容,联系创作的背景抓住作者的感情,即可作答。
35.(2023九上·莱芜竞赛) 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A.能否继续做好脱贫攻坚的工作,是实现共同富裕的关键一招。
B.当前,社会上很多人缺乏文学修养的原因,是阅读书籍太少造成的。
C.东方卫视《这就是中国》这档栏目,唤醒了广大青少年观众的爱国意识。
D.在学习中,我们应该注意培养自己分析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答案】C
【知识点】语序不当;重复啰嗦;前后不一致
36.(2023九上·莱芜竞赛)选出下列句子排列顺序恰当的一项(  )
①熊猫是世界公认的中国国宝,形象友好可爱、憨态可掬,深受各国人民尤其是青少年的喜爱。
②北京冬奥会吉祥物“冰墩墩”17日正式发布。
③“冰墩墩”形象来源于熊猫。
④3D设计的拟人化熊猫,体现了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理念。
A.②③④① B.②③①④ C.①④②③ D.①③②④
【答案】B
【知识点】句子排序
37.(2023九上·莱西月考)下列文学、文化常识说法有误的一项是(  )
A.古时住宅旁常栽桑树、梓树,后人用“桑梓”指代家乡。
B.孟子是继孔子之后战国时期儒家学派的又一位重要代表人物,被后世尊为“亚圣”。
C.词又称“长短句”,是唐代兴起的一种新的文学样式,在宋代达到全盛时期。
D.雨果和莫泊桑均是英国十九世纪著名作家,代表作分别有《羊脂球》和《悲惨世界》。
【答案】D
【知识点】词的文学常识;称谓;作家作品
38.(2023九下·薛城月考)下列有关文学作品常识,有误的一项是(  )
A.《谈读书》选自《玫瑰树》,作者是英国哲学家、作家弗朗西斯 培根。
B.《孟子》是记录孟子言行的著作。孟子,名轲,春秋时期著名的思想家。
C.《天下第一楼》被称为“京味话剧”,其人物语言富有浓郁的北京特色。
D.《祖国啊,我亲爱的祖国》采用第一人称,抒发了舒婷强烈的爱国之情。
【答案】B
【知识点】先秦诸子百家;谈读书;祖国啊,我亲爱的祖国;天下第一楼(节选)
【解析】ACD.正确;B.有误,孟子,名轲,战国时期著名的思想家。
故答案为:B
【点评】本道题考查学生对文学常识及文章内容的理解与辨析能力。文学常识正误的判断点是:作者名、称谓、生活时代、作品名、体裁、书中人物、主要情节、作品主题及风格、流派等。回顾所读文章的相关情节,根据问题作答即可。解答本道题,要有比较扎实的语文基本功。这要求学生要养成多读书、多积累的好习惯,这样才能厚积薄发,提高解题的准确率。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初中语文中考二轮复习 专题02 基础知识
1.字音字形:能熟练地使用字典、词典独立识字,会用多种检字方法;正确识记教材中出现的常用汉字的字音(能认识3500个常用汉字,其中3000个左右会写);能掌握读音拼写规则,辨析出错误的读音;汉字书写规范,能辨识错别字并改正。
2.词语运用:词语成语题主要考查考生在具体语境中正确运用词语成语的能力。;正确理解和运用常见词语成语及新生词;了解词语的基本义、引申义和比喻义;了解成语的基本含义和所携带的故事意义;能辨析词语成语在不同语境中的不同意义;判断词语成语使用的正误并作改正;正确辨识词语成语的感彩和语体色彩;根据具体语境选词填空或根据具体语境义写出相应的词语成语;判断句中词语解释的正误。
3.病句修改:能辨析并修改常见的病句;语言表达简明、连贯、得体。
4.修辞手法:要求学生辨析、运用的修辞格有:比喻、拟人、夸张、排比、反复、对偶、设问、反问等八种,教材中常出现的还有借代、引用、反语等;借助常用的语法修辞知识理解文章的重要语句,体会它们在文中的表达效果。
5.衔接与排序:衔接和排序要求句与句之间或段与段之间的衔接要连贯,顺序要合理,过渡要自然,上下文必须相互照应。主要考查学生理解句子及运用句子组段的能力;理解语段中关键句子的意思;为上下文衔接选用恰当的句子;用序号重新排列句子顺序使其通顺并前后衔接一致;在语段空白处插入上下文相衔接的句子;在具体语境中完成句子;调整文中画线句的顺序。
6.文学常识:中学生能“了解诗歌、散文、小说、戏剧等文学样式。”对于文学和文化常识的考核,侧重于课文中出现的比较常见且具有代表性的内容。
1.字音字形:以选择题为主,常出现在第一大题中,是中考必考知识点。主要考查字音辨析、根据字音写出相应的汉字等,今年来对于易误读常考字及易错多音字的考察日渐增多。要求学生掌握课文中出现的生字读音,一字多音,形声字、形近字读音,易读错字读音,还要掌握汉语拼音规则。字形也是语文考试的必考内容之一。考查形式,一是书写,二是辨别。书写时注意工整规范,不要出现错别字;辨别主要是以别字为主。而容易出现别字的情况是同音字和形似字。
解答策略:
(1)重在积累,答题时直接根据自己的积累判断;
(2)以"熟"求"生",进行推断;
(3)辨别汉字读音的正误,要充分考虑具体的语境;
(4)给汉字注音必须以认识为基础,同时要注意汉语拼音的拼读规则。
2.词语运用:要想能结合语境对词义进行具体分析,就必须要了解汉语的词义特点。
词有单义和多义之分。单义词比较单纯,只有一个义项,容易理解。大多是科学术语和行业术语。相对来说,单义词较少,汉语中大量的词是多义词。
凡是表示多种相互联系的不同意义的词叫多义词。一个多义词不论它的义项有多少个,其中必有一个是本义。所谓本义就是指较原始的意义,如“走”的本义是“跑”(走马观花)。其它的意义是从这个本义发展变化而来。意义发展变化的途径有两种:引申和比喻。
引申义是由词的本义演变发展而产生的意义,如“浅”的本义是表示从表面到底部距离短的意思(水很浅)。引申为程度不深(他的功底浅);引申为表示时间不久(他们相处的日子很浅);引申为颜色淡(浅蓝色)。
比喻义是由词的比喻用法而逐步固定下来的意义。如用“手足”比喻“兄弟”,用“虎口”比喻危险境地。词的比喻义和修辞上的比喻不同。词的比喻义虽然最初是通过比喻用法逐渐形成的,但它已经成为词的一个新的固定意义,为人们所接受。
解答策略:
正确使用词语的基础是能够根据语境辨析词语的意义。
语境就是词语所处的语言环境,也就是上下文。要确定词语的意思,必须把它放在语境中考虑。汉语词语有许多是多义的,但是到了一个语境中,每个词都只能有一个固定的意义。词语使用的正确与否,主要是看其适合语境与否。
选择恰当词语,要先把握语境含义及特点是十分必要的。
病句修改:
常见病句类型:语序不当,搭配不当,成分残缺和赘余,结构混乱,语意不明,不合逻辑等。
判断病句方法:主干简缩法,语感审读法,造句类比法,逻辑分析法等。
修辞手法:考试题型主要有判断题、选择题、辨析其表达作用(大部分出现在阅读题中)、仿写或续写修辞句。
(1)比喻注意事项:本体和喻体必须是两种不同的事物,但又有相似点,否则不能构成比喻;比喻要合乎 事理。如“广场上人山人海,人们像蚂蚁一样挤在一起” 从情感上看感觉别扭;不是所有的“像”字句都是比喻句。
(2)拟人:指把物当作人来写,赋予物以人的动作行为或思想感情;作用是使具体事物人格化,语言生动形象。
(3)夸张注意事项:第一,夸张不是浮夸,而是故意的合理的夸大,所以不能失去生活的基础和生活的根据。如:脚下地球当球玩,大洋海水能喝干。第二,夸张不能和事实距离过近,否则会分不清是在说事实还是在夸张。第三,夸张要注意文体特征,如科技说明文、说理文章就很少用甚至不用夸张,以免歪曲事实。
(4)对偶:定义:把结构相同或相似,字数相等,意义相关联的两个短语或句子成对的排列起来。作用:形式整齐、结构匀称、节奏感强,高度概括,看起来醒目,读起来顺口,听起来悦耳,便于记忆和传诵。
(5)排比:定义:结构相同或相似,内容相关,语气一致的三个或三个以上的短语或句子排列起来,使语势得到增强,感情得到加深的修辞方式。作用:节奏感强,增强语言气势,加强表达效果,多用于说理或抒情。
(6)反复:定义:为了强调某个意思,突出某种感情,有意重复使用某些词语或句子。
作用:突出思想,强调感情,分清层次,加强节奏感。
(7)设问:定义:自问自答,以引起读者的注意和思考。作用:提醒注意,引导思考,突出某些内容,使文章有变化,有波澜。
(8)反问:定义:用疑问的形式表达某种确定的意思,只问不答,答案在问句中。作用:增强语气。
5.衔接与排序:注意事项:语段内部的句子排列次序是句子根据语意的需要进行的正确组合,这种组合具有不可随意更改的逻辑性,所以句序的安排也有一定的规律:或以空间为序,从上到下,从左到右,从外到内;或以时间先后为序;或以事物发展前后为序;或以人们的认识规律为序,由表及里,由浅入深,由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或以主次轻重为序。句子的衔接和排序要注意“五性”:
①前后的勾连性。“嵌入式”的句子,既要“勾前”,要“连后”,只有这样,才能使句子的衔接紧密,脉络贯通。
②内部的层次性。多个句子的排序,为确保其快捷性和精确性,必须首先从大的方面把握其内部层次(粗排),然后再在同一层次内调整(细排)。如果标点符号明确表明了层次,则更要牢牢抓住。
③事理的逻辑性。无论叙事、状物还是说理,在行文时都要遵循生活的逻辑、自然的逻辑和思维的逻辑。如果在表述的过程中违背了这些事理的逻辑,就必然会影响到语句的连贯性。
④连词的提示性。连词在语句中有强化语意关系的作用,如“也”“但”“而且”等连词引起的句子常常处于后续位置,这就为我们排定句子的前后顺序提供了一条线索。
⑤代词的指代性。为了保持句子在表意上的简洁性,往往在后续句子中使用代词来指代前文已经陈述、说明的内容,这就为我们排定句子的前后顺序提供了一个路标。
当然,在解答衔接和排序题的具体操作过程中,应综合运用多种排序手段和方法,但难点往往落在一两个关节点上,这就需要你从上述五个突破口中获取灵感,灵活运用,机智操作,以提升排序的精确性和快捷性。
解答策略:明中心,定首句;把握话题衔接;利用关联词解题;利三时间词解题;利用方位词解题;利用对应关系解题;逻辑顺序法;陈述对象的同一;利用标点符号解题等。
6.文学常识:重点考查:
①中国古代某些常见作家的字、号、别名、笔名,所处的朝代,外国作家的国籍。他们的代表作品及艺术风格。
②对于与课本有关的中国著名作品的体例、命名,以及作品里的主要人物形象,典型的故事情节;作品中出现过的名言警句。
③对于文学作品的分类;古代诗词曲、史传、小说、论文、杂记的特点及分类。
④在中国文学历史上有影响的文学流派、文学团体、诗人作家的合称和文学运动等等。
解答策略:(1)加强基本训练。学习和复习过程中多演练,熟悉内容和题型。
(2)归纳整理,掌握知识体系。按中国古代、中国近现代、中国当代、外国作家作品及所处时代、在文学史上的地位等分类归纳整理,系统复习。
(3)注意文学文体文化常识,加深对名句名言的理解记忆,注意练习写作背景、作者风格及对整篇作品主题的理解。
例1.(2023七上·武穴月考)下列句中加下划线的成语运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
A.一遇到困难、挫折就灰心丧气,从来都不是我们的最好选择。
B.尽管我们举手投足都那么小心翼翼,但还是惊动了正在弹琴的蟋蟀。
C.演唱会太精彩了,变化的背景,华美的服饰令人头晕目眩。
D.我终于爬上去了,蹲在小山道上,心惊肉跳,尽量往里靠。
例2.(2023九下·牟平期中)下列各选项说法有误的一项是(  )
A.《与朱元思书》中“书”即书信,古时又称“尺牍”或“信札”,是一种应用性文体,多用于记事、陈情或写景。
B.在世人的心目中,诸葛亮是奇谋巧计的策略家;是雄才大略的外交家;是高瞻远瞩的政治家;是运筹帷幄的军事家。——此句运用排比修辞,句式整齐,突出诸葛亮的才能和功绩。
C.“木兰不用尚书郎”“侍中侍郎郭攸之、费祎、董允等”“醉翁之意不在酒”中,“尚书郎、侍中、侍郎、醉翁”都是古代的官职名称。
D.三星堆考古中发现的旷世神品“青铜太阳轮”的用途到底是什么,专家们众说纷纭。——句中标点符号运用是准确的。
1.(2023七上·莱西月考)下面表述有误的一项是(  )
A.《江南逢李龟年》全诗运用映衬对照的手法来凸现主题,前两句叙事,后两句直抒胸臆。
B.《观沧海》是一首写景抒情诗。诗人勾画了大海吞吐日月、包蕴万千的壮丽景象,表现了开阔的胸襟,抒发了统一中国建功立业的抱负。
C.《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一诗由述志和记梦两部分组成,抒发了诗人感人至深的报国之志和忧国忧民的拳拳之心。
D.谭嗣同的《潼关》诗中的山与水充满动感与活力,全诗洋溢着诗人渴望冲破罗网、勇往直前、追求个性解放的少年意气。
2.(2023七上·青岛月考)下列对诗句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观沧海》是曹操诗《步出夏门行》的第一章,是东汉建安十二年(207年)秋天,曹操征乌桓时,登碣石山,兴起所作。全诗勾勒了大海吞吐日月、包蕴万千的壮丽景象,更寄托了诗人胸怀天下的豪情与抱负。
B.《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是李白创作的一首七言绝句,诗人融情于景,使用“杨花”“子规”等意象共同渲染了早春时候萧瑟、凄凉的氛围,表现了对友人王昌龄遭遇贬谪的慰藉和感愤。
C.《次北固山下》的颈联两句在描写景物、节令中蕴含着一种自然的理趣,表现了“旧事物孕育新事物、新事物取代旧事物”的生活哲理,给人以乐观、向上的艺术力量。
D.《天净沙·秋思》是一首元曲小令,前三句全由名词性词组构成,以多种景物并置,组合成一幅秋郊夕照图。
3.(2023七上·青岛月考)下列对诗句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观沧海》的“秋风萧瑟,洪波涌起”两句,写海面上的秋风和洪波,虚写大风大浪的景象,气势宏大,惊心动魄,显示了大海的辽阔和宏伟的气象。
B.《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的三、四两句,使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通过丰富的想象,将自己的感情赋予明月,表达了诗人为友人感到忧愁却无可奈何的情感。
C.《次北固山下》的颔联两句以准确精炼的语言描写了诗人在北固山下停宿时见到的潮平岸阔、风正帆悬的壮丽景象,境界开阔,为人称道。
D.《天净沙·秋思》以“秋思”为题,在描写景物的同时寓情于景,抒发了一个飘零天涯的游子在秋天思念故乡、倦于漂泊的凄苦愁楚之情。
4.(2022七上·宁津月考)下列关于文学常识、文化知识表述错误的是(  )
A.《春》的作者是朱自清,字佩弦,江苏扬州人,散文集、诗人、学者。著有诗文集《背影》,散文集《踪迹》。
B.《济南的冬天》的作者是老舍,原名舒庆春,字舍予,北京人。主要作品有小说《骆驼祥子》《四世同堂》,话剧《茶馆》《龙须沟》。
C.《秋天的怀念》的作者是史铁生。他的代表作有小说《我的遥远的清平湾》《命若琴弦》,散文《我与地坛》《合欢树》。
D.莫怀戚的作品贴近生活、关注现实、注重细节,描写入情入理,可读性强。
5.(2022七上·济宁月考)下列关于文学、文化常识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观沧海》是一首乐府诗,作者曹操,东汉末年著名的政治家、军事家、诗人。他的诗以“雄奇豪迈”见称。
B.《秋天的怀念》的作者是史铁生,他的代表作有小说《我的遥远的清平湾》《务虚笔记》《病隙碎笔》,散文《我与地坛》《合欢树》等。
C.《世说新语》是刘义庆组织编写的志人小说集,记述汉末至东晋士大夫的言谈逸事。
D.盔甲,古代军人打仗时穿戴的护身战衣。头上戴的叫“盔”,身上穿的叫“甲”。
6.(2023七上·济南高新技术产业开发月考)下列句子中加点成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  )
A.课余时间,同学们津津乐道地谈论着世界杯的精彩赛程。
B.纪录片《大国重器》中的工匠们对技术精益求精的态度,令观众深受感动。
C.夕阳西下,西拉木伦公园的湖面上光影交织,好一派浮光掠影的景象。
D.冰川融化,海平面上升,地球上很多国家将会消失。科学家这一预言绝非骇人听闻。
7.(2023七上·济南高新技术产业开发月考)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会不会用心观察,能不能重视积累,是提高写作水平的基础。
B.夏天的玉蟾山,林木葱茏,凉风习习,真是我们纳凉避暑的好季节。
C.随着“双减”政策的正式发布,使得一场前所未有的“双减”之战正在席卷全国。
D.济南话特点的形成,是与济南这座城市自古至今的历史文化、经济地位分不开的。
8.(2023七上·青岛月考)下面句中的成语使用有误的一项是(  )
A.在战斗的紧要关头,团长斩钉截铁地下达了冲锋的命令。
B.跑到马路中间的孩子马上就要被车撞上了,在这千钧一发之际,一个眼疾手快的过路人救下了他。
C.青苑社区邀请辖区内的20位名叫“国庆”的居民欢聚一堂,大家吃上一碗热腾腾的国庆生日面,这真是一场别出心裁的国庆宴。
D.做错了事情不要紧,只要你戛然而止,一切都会有补救的机会。
9.(2023七上·青岛月考)加点字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啜泣(chuò) 栖息(qī) 澄清(chéng) 擎天撼地(qíng)
B.小憩(qì) 枯涸(hé ) 禀告(bǐn) 猝然长逝(cù)
C.洗濯(dí) 雏形(chú) 泯灭(mǐn) 绝处逢生(féng)
D.匍匐(fú) 厄运(è) 迸溅(bèng) 抖擞精神(shǒu)
10.(2023七上·莱西月考)下列有关传统文化常识的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古代科举制度殿试分三甲出榜,考中者成为“进士”。第一名为“状元”,第二名为“榜眼”,第三名为“探花”。
B.“高山流水遇知音,阳春白雪传雅趣”“看似点横撇捺,实则恢宏豁达”“万代文章尊李杜,千秋翰墨秉苏黄”,这三副对联分别适宜赠送音乐家、书法家、文学家。
C.在我国古代文学作品中,常常用桑梓指代家乡,丝竹指代音乐,桃李指代学生,婵娟指代月亮,须眉指代男子,巾帼指代女子。
D.中国书法有篆、隶、草、楷、行五种主要书体。篆书风格古朴,笔画繁复;隶书蚕头雁尾,一波三折﹔行书结构简省,纵任狂放;楷书笔画平直,规矩端正﹔草书书写快捷,潇洒飘逸。
11.(2023七下·威海临港经济技术开发期末)下列说法有误的一项是(  )。
A.《邓稼先》一文的最后一部分,引述作者写给邓稼先夫人的电报、书信中的几段话,既是对邓稼先的总评价,同时也洋溢着作者对朋友的深情。
B.魏巍的《谁是最可爱的人》这篇小说,塑造了许多可歌可泣的志愿军官兵形象。“最可爱的人”这个亲切而充满敬意的称呼,也由此广为传颂。
C.《老王》一文,详写老王临终前来送香油和鸡蛋,既表现了老王的深情厚意,又抒发了作者的感念和愧疚。全文情感达到高潮。
D.《紫藤萝瀑布》是一篇托物言志的抒情散文,作者在文中多次运用比喻、想象对紫藤萝进行描写,以此将自己的情感态度展现给读者。
12.(2023七下·蓬莱期末)下列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活板》选自《梦溪笔谈》,作者沈括,北宋科学家、政治家。该书记载了丰富的技知识,反映了我国古代特别是北宋时期的科技成果。
B.《驿路梨花》这篇散文围绕“小茅屋的主人到底是谁”这一问题,写了两次误会,设三个悬念,展现了雷锋精神遍地开花的动人情景,歌颂了互帮互助的良好社会风貌。
C.“记得那是旧历丁卯年除夕,晚上得知这消息,”这句话出自《叶圣陶先生二三事》这里的“丁卯年”是干支纪年法的表述。
D.《爱莲说》是北宋哲学家周敦颐的作品,说,是一种议论性的文体,用来警戒自己或者称述功德。
13.(2023七下·罗庄期末)下列有关文学、文化常识表述有误的一项是 (  )
A.谥号是古代帝王、大臣等死后根据其生平事迹评定的称号,如唐宋八大家之一的欧阳 修谥号“文正”。
B.《活版》是一篇介绍毕昇活字印刷术的科技说明文。本文抓住活版的特点,按照工作 程序的顺序进行说明,给人清晰、完整、系统的印象。
C.普希金对俄国文学的发展影响巨大,被称为“俄国文学之父”,代表诗作有《自由颂》 《致大海》等。
D.《望岳》 中的“齐鲁青未了”描绘了泰山横跨齐鲁,青色的峰峦连绵不断的景象。齐 鲁,春秋时的两个诸侯国,泰山以南为鲁国,泰山以北为齐国。
14.(2023七下·单县期末)下列对课文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阿长与〈山海经〉》选自散文集《朝花夕拾》,刻画了一位淳朴善良的农村妇女形象,表现了鲁迅对长妈妈的感激和怀念之情。
B.《陋室铭》选自《刘禹锡集》,作者刘禹锡,字梦得,唐代文学家。铭是古代刻在器物上用来警戒自己或称述功德的文字,后来成为一种文体。
C.王安石,唐代政治家、文学家、思想家,唐宋八大家之一。《登飞来峰》告诉我们,只要认识达到了一定的高度,就不会被事物的假象迷惑。
D.普希金是俄国诗人,代表作有《自由颂》《致恰达耶夫》《致大海》。《假如生活欺骗了你》以劝说的口吻、和缓的语气鼓励人们相信生活,相信未来。
15.(2023七下·莱阳期中)下列说法中正确的一项是(  )
A.《阿长与<山海经>》选自《朝花夕拾》,《朝花夕拾》收录了鲁迅创作的10篇小说,多侧面反映了鲁迅青少年时期的生活,形象地反映了他的性格和志趣的形成经过。
B.戈壁滩上常常风沙呼啸,气温往往在零下三十多摄氏度。——句子中加点的“常常”是副词,“往往”形容词,“在”是介词。
C.红军在极其严峻的形势下,铤而走险,四渡赤水,取得了战略转移中具有决定意义的胜利。——句子中加点词运用准确。
D.南湖、井冈山、延安、西柏坡……祖国的山河见证了中国共产党不断发展壮大的光辉历程。——句子标点符号使用正确。
16.(2023七下·宁津月考)下列有关文学常识和课文内容的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邓稼先,我国研制和发展核武器的重要技术领导人,为我国成功研制原子弹、氢弹和新型核武器做出了重大贡献。
B.《说和做——记闻一多先生言行片段》结构严谨,开篇总领全文,先表现闻一多“学者的方面”,后表现闻一多“革命家的方面”,在上下两部分之间,用总承上文和总起下文的句子,使文章衔接紧密,过渡自然。
C.在《回忆鲁迅先生(节选)》一文中,作者通过记叙鲁迅先生的日常生活细节,向世人展现了一个与人们眼中的形象不同的,更随和、更真实、更生活化的鲁迅,并借此来抒发自己对鲁迅先生的怀念之情。
D.《孙权劝学》选自北宋司马光主持编纂的编年体断代史《资治通鉴》。文中“治经为博士”的“经”指《易》《书》《诗》《礼》《春秋》等书。
17.(2022七下·济阳期中)下列对文化常识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乐府诗集》是继《诗经·风》之后,一部总括中国古代乐府歌辞总集,由北宋郭茂倩所编。《木兰诗》与《孔雀东南飞》被称为“乐府双璧”。
B.《资治通鉴》是北宋司马光主持编纂的一部纪传体通史,记载了从战国到五代的故事。
C.铭:古代刻在器物上用来警诫自己或者称述功德的文字,后来成为一种文体。
D.中华是礼仪之邦,在交往中常用谦辞,如:称自己为“鄙人”,称自己的文章“拙作”。
18.(2023八上·青岛月考)下列对诗句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意为“天色已晚,放眼远望,何处是我的故乡?江上的烟波迷茫,使人不禁生出无限哀愁”。
B.“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意为“浩瀚的沙漠中烽火台上孤烟直上,无尽的黄河上落日浑圆”。
C.“山随平野尽,江入大荒流”意为“两岸地势渐渐由平原过渡到山地,江水向着荒芜的山野奔腾而去”。
D.“牧人驱犊返,猎马带禽归。”意为放牧的人驱赶着牛群回家,猎人骑着马带着猎物各自随愿而归。
19.(2023八上·青岛月考)下列对诗歌情感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野望》这首诗写的是山野秋景。全诗于萧瑟怡静的景色描写中流露出孤独抑郁的心情,抒发了惆怅、孤寂的情怀。
B.《使至塞上》记述了诗人王维出使边塞的情景,描绘了途中所见到的苍凉雄浑的边塞风光,表达了诗人得到朝廷重用的喜悦激动之情。
C.《钱塘湖春行》描绘了生意盎然、旖旎优美的西湖早春风光,描绘了世间万物在春色的沐浴下的勃勃生机,表达了诗人沉醉于美好春光的愉悦轻松。
D.《渡荆门送别》尾联“送”字用得妙,突出故乡水送我到楚地还不忍分别的情义,含蓄地抒发了诗人的思乡之情。
20.(2023八上·临沂月考)下列新闻常识表述有误的一项是(  )
A.消息正文的结构通常是按照重要性递减的原则安排的,即所谓“倒金字塔结构”,其中主体部分概括讲述最重要的新闻事实。
B.消息的最大特点是时效性强和真实客观。消息简要报道新近发生的事件,要用事实说话。
C.《记承天寺夜游》作者苏轼,字子瞻,号东坡居士,北宋文学家。他与父亲苏洵、弟弟苏辙并称为“三苏”。
D.《答谢中书书》,作者陶弘景,字通明,自号华阳隐居,南朝齐梁时期思想家,作品有《陶隐居集》。
21.(2023八上·东昌府期末)下列赏析有误的一项是(  )
A.《使至塞上》中颈联气势雄伟,眼界宽广,极富画面感,体现了王维诗作“诗中有画”的特点。
B.《黄鹤楼》一诗的颔联将时间和空间组合,产生了历史的纵深感和空间的开阔感,抒发了诗人对岁月难再、世事茫然的空幻感,催生乡愁。
C.《钱塘湖春行》一诗的尾联通过借景抒情,侧面烘托,抒发了诗人对钱塘湖暮春美景的喜爱之情。
D.《野望》颔联写远景、静态,侧重宏观描绘。颈联转而写人,写动态、近景。因作者心绪的原因,本是恬淡自然的田园景物,染上一层忧郁、孤独和清冷的色彩。
22.(2022八上·德城期末)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
A.《藤野先生》是鲁迅写的一篇纪念老师的文章,文章选自小说集《呐喊》。
B.《记承天寺夜游》《登飞来峰》《钱塘湖春行》《江雪》都是唐宋八大家的作品。
C.“亭午”指正午;“烽烟”指战争;“乡关”指故乡;“长河”指黄河。
D.列夫·托尔斯泰是19世纪中期英国批判现实主义作家、文学家、思想家,主要作品有长篇小说《战争与和平》《安娜·卡列尼娜》《白夜》等。
23.(2022八上·昌乐月考)下列有关文学常识表述错误的一项是(  )
A.从新闻要素的角度,人们常把“何时”“何地”“何事”“何人”“何故”“如何”称为新闻的“六要素”。
B.《与朱元思书》是南朝吴均写给友人的信的一部分,描绘出富春江的奇山异水,也写出自己面对美景的感受,放下争名夺利之心,寄情山水。
C.《三峡》是北魏地理学家郦道元的一篇明丽清新的山水散文,记述了长江三峡的雄伟险峻,展现出长江万里图中一帧挺拔隽秀的水墨山水画。
D.律诗是近体诗的一种,要求诗句字数整齐划一,每句五个字或七个字,简称“五律”或“七律”。一般说来,律诗三、四两联的上下句应该是对仗句。
24.(2021八上·平原月考)下列有关文学文化常识的表述,正确的一项是(  )
A.《使至塞上》的作者王维,字摩诘,是唐代著名的边塞诗人,和孟浩然合称“王孟”。王安石曾评价其诗“诗中有画”。
B.《背影》选自《朱自清全集》。这篇以写景抒情为主的散文的作者是朱自清,江苏扬州人,散文家、诗人、学者。
C.《中国石拱桥》的作者是茅以昇。这篇说明文主要运用了举例子的说明方法,以赵州桥和卢沟桥为例来具体说明中国石拱桥的主要特点。
D.《〈孟子〉三章》的作者孟子,名轲,字子舆,是战国时期的思想家,儒家学派代表人物之一。
25.(2023八下·莱阳期中)下列说法中正确的一项是(  )
A.竺可桢在《大自然的语言》中介绍了物候和物候学的内涵,物候观测对农业的意义,决定物候现象来临的因素和研究物候学的意义。这四部分内容作者是按照以时间顺序为主、结合空间顺序来安排的。
B.《小石潭记》的作者柳宗元,字予厚,世称“柳河东”,唐代文学家,是“唐宋八大家”之一。
C.只有经常走进基层,明白为了谁,依靠谁,我是谁?才能避免犯脱离群众的错误。——句中标点符号使用准确无误。
D.虽然老师在课堂上强调了多次,但同学们的作业依旧被打上了满满的问号,简直令老师叹为观止。——加点成语使用恰当。
26.(2023八下·罗庄期中)下列有关文学常识和文化知识的表述不恰当的一项是(  )
A.《小石潭记》的作者是柳宗元,字子厚,河东人,宋代文学家,“唐宋八大家”之一。
B.《回延安》作者是贺敬之,用陕北民歌“信天游”的形式写成,使用了富有地方色彩的词语,如“白羊肚手巾”“羊羔羔”等,展示出浓郁的陕北风情。
C.明代魏学洢的《核舟记》选自清代张潮编写的《虞初新志》,核舟上所刻“山高月小,水落石出”,出自苏轼《后赤壁赋》,“清风徐来,水波不兴”出自苏轼《赤壁赋》。
D.《诗经》是我国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收录了从西周到春秋时期的诗歌305篇,这些诗歌分为风、雅、颂三个部分。
27.(2023八下·荣成期中)下列说法有误的一项是(  )
A.《社戏》的作者是鲁迅,选自鲁迅的小说集《呐喊》。
B.说明文是介绍事物或阐明事理,目的都在于让人获得知识。说明顺序有时间顺序、空间顺序和逻辑顺序。《恐龙无处不有》采用了从本质到现象的逻辑顺序。
C.《诗经》,先秦时叫作《诗》或《诗三百》,到了汉代被奉为经典,尊称为《诗经》,列为“五经”之一。
D.《经典常谈》是朱自清在20世纪30年代末到40年代初为中学生撰写的一部介绍我国传统文化经典的著作。
28.(2023八下·峄城月考)下列表述中有误的一项是()
A.《社戏》的结尾写道“一直到现在,我实在再没有吃到那夜似的好豆,——也不再看到那夜似的好戏了。”是因为那夜的戏唱腔宛转悠扬,表演精彩纷呈,是“我”一生中看过的最好看的戏,表现了我对童年生活的美好回忆和留恋之情。
B.《回延安》具有鲜明的陕北民俗内涵,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自然景观和人文景观具有陕北特色,如“杜甫川唱来柳林铺笑”;人物形象、人物语言和人物行为具有陕北特色,如“白羊肚手巾红腰带”;还有一些打上了革命记号的新民俗,比如“红旗飘飘把手招”等。
C.《大自然的语言》堪称是事理说明文的典范。文章中既有生动典雅的文学语言,如文章第一自然段对大自然一年四季的物候景观写得生动形象,风景如画;又有准确严谨的说明性语言,如“早10天左右”的“左右”等,体现了说明文语言的科学性。
D.逻辑顺序一般包括从现象到本质,从整体到局部,从概括到具体,从主要到次要,从简单到复杂,从原因到结果,从性质到作用等等。一篇文章无论采取什么说明顺序,都要符合人们认识事物和事理的规律,以便于读者理解接受。
29.(2023八下·新泰月考)下列说法有误的一项是(  )
A.《社戏》中“社”原指寺院、庙宇。在绍兴,社是一种居住区域,社戏就是社中每年所演的“年规戏”。
B.(安塞腰鼓》通过描写气势恢弘的安塞腰鼓,赞美安塞腰鼓所显示的力量之美。
C.竺可桢,气象学家、地理学家、教育家,中国近代地理学和气象学的奠基者。
D.《春秋》是我国现存的第一部编年体史书,《左传》相传为左丘明所作,大体依《春秋》而作。
30.(2021八下·东平月考)下面有关文学常识和文章内容的说法有误的一项是(  )
A.梁衡的《壶口瀑布》描述了壶口瀑布磅礴、雄壮的气势,抒发了对中华民族母亲河的热爱。
B.《应有格物致知精神》中,作者认为我们要培养实验的精神,要靠实践来发现事物的真相。
C.《礼记》,又名《小戴礼记》,是儒家经典著作之一,与《大学》《中庸》《论语》合称为“四书”。
D.《石壕吏》和《茅屋为秋风所破歌》均为杜甫在安史之乱中的名作,《石壕吏》只是客观地叙述事件,并无情感的直接表露。《茅屋为秋风所破歌》则先描述个人遭遇,结尾处借助议论和抒情升华。
31.(2022九上·黄岛期中)下列对诗歌的理解与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欲渡黄河冰塞川,将登太行雪满山”(《行路难》)写出了诗人人生道路上的艰难险阻,表达了壮志难酬的苦闷之情。
B.“槲叶落山路,枳花明驿墙”(《商山早行》),槲叶随地飘洒,枳花明丽可爱,山野的情趣冲淡了羁旅的辛苦。
C.“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水调歌头》)写出了词人想象回到天上宫阙之后,趁着月光起舞的自由自在的美好生活。
D.“云横秦岭家何在?雪拥蓝关马不前”(《左迁至蓝关示侄孙湘》),回望秦岭,云遮雾锁,家今何在?眼前蓝关,大雪拥塞,马亦不前。
32.(2022九上·德州月考)下列各项中表述有误的一项是(  )
A.古人常用这些借代:用“手足”指代“兄弟”,用“庙堂”指代“朝廷”,用“桃李”指代“学生”,用“社稷”指代“国家”。
B.《湖心亭看雪》选自明末清初文学家张岱的《陶庵梦忆》,张岱在文中用清新淡雅的笔墨描绘出西湖雪后奇景。
C.雨果是英国浪漫主义文学的代表作家,代表作有《悲惨世界》《巴黎圣母院》等。
D.古人把一夜分成五更,每更约两个小时。旧时每晚八时左右,打鼓报告初更开始。 《湖心亭看雪》中“是日更定矣”,其中“更定”就是指这个时候。
33.(2022九上·乐陵月考)下列表述有误的一项是(  )
A.《岳阳楼记》的作者范仲淹,字永叔,谥号文正。谥号是古代对死去的帝王、大臣等按其生平事迹给予的具有评价意义的称号。
B.“滕子京谪守巴陵郡”中的“谪”和“左迁至蓝关示侄孙湘”中的“左迁”都是指封建王朝官吏降职或远调。
C.“冕”是古代帝王、诸侯、卿大夫戴的礼帽。后专指皇冠。
D.“风骚”本指《诗经》里的《国风》和《楚辞》中的《离骚》,后来泛指文章辞藻。
34.(2022九上·牡丹月考)下面对《乡愁》一诗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
A.全诗以时间为序,以感情为线索,把对母亲、妻子的爱熔铸在对祖国的爱中,表达了作者渴望祖国统一的殷切期望。
B.作品以时间为序,以感情为线索,把对祖国的爱熔铸在对母亲。妻子的爱中,表达了作者渴望祖国统一的深切愿望。
C.作品以时间为序,以感情为线索,把对故乡的爱熔铸在对母亲、妻子的爱中,表达了作者渴求回到祖国怀抱的深切愿望。
D.作品以时间为序,以感情为线索,把对母亲、妻子的爱熔铸在对故乡的爱中,表达了作者渴求回到祖国怀抱的殷切期望。
35.(2023九上·莱芜竞赛) 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A.能否继续做好脱贫攻坚的工作,是实现共同富裕的关键一招。
B.当前,社会上很多人缺乏文学修养的原因,是阅读书籍太少造成的。
C.东方卫视《这就是中国》这档栏目,唤醒了广大青少年观众的爱国意识。
D.在学习中,我们应该注意培养自己分析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36.(2023九上·莱芜竞赛)选出下列句子排列顺序恰当的一项(  )
①熊猫是世界公认的中国国宝,形象友好可爱、憨态可掬,深受各国人民尤其是青少年的喜爱。
②北京冬奥会吉祥物“冰墩墩”17日正式发布。
③“冰墩墩”形象来源于熊猫。
④3D设计的拟人化熊猫,体现了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理念。
A.②③④① B.②③①④ C.①④②③ D.①③②④
37.(2023九上·莱西月考)下列文学、文化常识说法有误的一项是(  )
A.古时住宅旁常栽桑树、梓树,后人用“桑梓”指代家乡。
B.孟子是继孔子之后战国时期儒家学派的又一位重要代表人物,被后世尊为“亚圣”。
C.词又称“长短句”,是唐代兴起的一种新的文学样式,在宋代达到全盛时期。
D.雨果和莫泊桑均是英国十九世纪著名作家,代表作分别有《羊脂球》和《悲惨世界》。
38.(2023九下·薛城月考)下列有关文学作品常识,有误的一项是(  )
A.《谈读书》选自《玫瑰树》,作者是英国哲学家、作家弗朗西斯 培根。
B.《孟子》是记录孟子言行的著作。孟子,名轲,春秋时期著名的思想家。
C.《天下第一楼》被称为“京味话剧”,其人物语言富有浓郁的北京特色。
D.《祖国啊,我亲爱的祖国》采用第一人称,抒发了舒婷强烈的爱国之情。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