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煌学校2023-2024学年高一下学期3月月考
历史
一、单选题
1.有同学想了解奥斯曼土耳其人的发源区域。下列建议恰当的是 ( )
A.阿拉伯半岛 B.安第斯山脉南麓
C.东欧大平原 D.两河流域上游
2.“1497年5月,约翰·卡伯特离开布里斯托尔向西航行,绕过爱尔兰的北部海岸,一直沿50°纬线偏北航行。1497年6月25日,卡伯特到达一个气候寒冷的不毛之地”,卡伯特发现的这块不毛之地是( )
A.澳大利亚 B.纽芬兰岛 C.拉布拉多半岛 D.巴哈马群岛
3.在探究“雅典民主政治形成的原因”时,下列描述最贴切的是( )
A.特殊的地理环境对雅典民主政治的产生起决定作用
B.手工业和海外贸易发达对民主政治形成有重要影响
C.志士仁人的努力奋斗决定了雅典政治发展历程
D.有着城邦政治环境的雅典必然发展出民主政治
4.津巴布韦国家在其鼎盛时期便向外扩张,石建文化迅速向外传播,类似于大津巴布韦的石建出现于高原的东部、西南部、中部和北部。从中可以看出( )
A.战争是文化传播的重要途径 B.巨石文化并非津巴布韦独有
C.津巴布韦已经发展到较高文明阶段 D.巨石文明是由地理环境决定的
5.古希腊历史学家说“埃及是尼罗河的赠礼”。对其理解正确的是
A.尼罗河纵贯埃及全境 B.尼罗河孕育了埃及文明
C.尼罗河给埃及长期泛滥成灾 D.尼罗河是埃及人的图腾
6.法国学者布罗代尔曾这样写道:“当雅典西端的普尼克斯山顶上升起通知召开人民议会的黑烟时,城邦农民便拄起拐杖,徒步走向邻近的雅典城去履行自己的公民职责。”这段话反映了古代雅典
A.民主政治避免了多数暴政 B.民主政治没有能与时俱进
C.城邦的小国寡民特征 D.公民参政具有自发性
7.世界中古史上符合下列特征的国家是
Δ首都伊斯坦布尔 Δ最高统治者苏丹,既是宗教领袖,又是国家主宰 Δ控制亚欧之间商路,对东西方贸易产生重要影响
A.波斯帝国 B.亚历山大帝国 C.罗马帝国 D.奥斯曼帝国
8.6世纪的拜占庭帝国,占有整个意大利、巴尔干半岛、小亚细亚,以及西班牙南部、北非沿海、中东沿海地区,加上整个地中海的控制权。到了15世纪中期,拜占庭帝国只剩下君士坦丁堡一城而已。由此,拜占庭帝国灭亡的客观因素之一是( )
A.拜占庭帝国衰弱 B.外交政策灵活 C.突厥邻国协助 D.军事强大
9.新航路开辟后,首先占据了欧洲至亚洲和美洲最有利的通商路线的国家是( )
A.意大利、荷兰 B.英国、法国 C.英国、西班牙 D.葡萄牙、西班牙
10.1130年,国王亨利一世颁发伦敦城特许状,授予伦敦市民以包税权、选举最高司法官的权利:亨利二世时期还授予伦敦市民以选举市长的权利。这些举措
A.瓦解了西欧的封君封臣制度 B.推动了西欧城市自治的进程
C.促进了英国君主专制的强化 D.奠定了英国君主立宪的基础
11.公元5世纪以来,(阿拉伯)古莱氏人从游牧部落转化为专门从事经营商业的部落,他们从胡扎阿人手中夺取了麦加,其中的商人贵族操纵了麦加的管理机构“马拉”。麦加社会的贫富分化和对立日益加剧,氏族制度只剩下一层薄薄的外壳。这说明( )
A.商业发展推动阿拉伯的社会变革 B.麦加地区区国际商业易迅速发展
C.南北阿拉伯人进行了深度的融合 D.各部落更大规模联合的发展趋势
12.罗马帝国境内大道总长超过数十万公里,形成了发达的道路网络,“条条大路通罗马”。这些道路的修筑旨在
A.完善地方的行政制度 B.消除各地文化习俗的差异
C.促进建筑技术的进步 D.满足军事和政治统治需要
13.“这些城邦显得具有某种个性……每个城邦向它的邻邦要求它的自由和自治,要求有权按照它自己的意志处理它自己的事务。”据此,可以看出希腊城邦的特点是
A.小国寡民 B.轮番而治 C.人民主权 D.独立自治
14.开辟了北太平洋到北冰洋航线的国家是
A.俄罗斯 B.英国 C.荷兰 D.法国
15.考古学家在北叙利亚一处港口遗址发掘出大量古风时代的希腊陶器,类似陶器也曾出现在地中海西部最早的希腊殖民地。这说明( )
A.商贸活动促进文明交流 B.希腊手工业技术领先
C.海洋文明冲击农耕世界 D.地中海文明多元一体
二、材料分析题
16.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君士坦丁堡陷落后奥斯曼土耳其人的劫掠:
“劫掠继续了三天,没有一个兵士不靠夺得的战利品和奴隶而致富的。经过三天,素(苏)丹穆罕默德用重惩威吓的办法,禁止继续抢劫和仍然没有停止的屠杀。所有的人都服从了他的命令。”
——《世界通史资料选辑·中古部分》
问题:
(1)据材料和所学知识分析君士坦丁堡战役的结果和危害。
(2)后来穆罕默德为什么及时叫停了军队的疯狂掠夺行为?
17.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为什么欧洲人能够如此轻而易举就征服了美洲 有许多解释:钢铁优于石头,大炮火药打败了弓箭投石;印第安部族间缺乏统一,甚至在印第安人建立的大帝国内亦如是……这些人类杀手,随同探险者与征服者来到新世界。于是旧世界的致命疾病在新土地大展身手,格杀更为有力,即使在旧世界原属较为“慈悲”的小病痛,到了新大陆也摇身一变晋升杀手级。因此某位传教士的记载可谓不无夸大:“印第安人这么轻易就会死去,似乎只消见到、嗅到一名西班牙人,就足以令他们失魂丧命。”
——摘编自[美]艾尔弗雷德·克罗斯比《哥伦布大交换:1492年以后的生物影响和文化冲击》
材料二 1492年后,当欧洲船只将成千上万的物种运到大洋彼岸的新家园时,全球的生态系统开始了碰撞与融合,克罗斯比将其称为“哥伦布大交换”。……我们的飞机正在飞越欧洲上空,当下降得足够低时,足以让乘客观察到“哥伦布大交换”的痕迹:在意大利,一块块玉蜀黍田鳞次栉比;在西班牙,美洲大豆像地毯一样铺展开来;在法国,田野里挤满了灿烂的、向上盛开的美洲向日葵。大片的烟叶在荷兰农场里沐浴阳光。
——摘编自[美]查尔斯·曼恩《1493:物种大交换开创的世界史》
(1)根据材料一,概括“欧洲人能够轻而易举征服美洲”的原因。结合所学,试举一例从旧世界来到新世界的“致命疾病”并简述其直接影响。
(2)阅读材料二,结合所学,指出“玉蜀黍”在世界范围内的传播路径,并分析以“玉蜀黍”为代表的食物物种交流带来的影响。参考答案:
1.D
【详解】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可知,13世纪时,信奉伊斯兰教的奥斯曼土耳其人在两河流域上游发展起来,故D项正确;“阿拉伯半岛”是阿拉伯帝国的发祥地,故A项错误;“安第斯山脉南麓”是美洲文明的发源地,故B项错误;“东欧大平原”蕴育了俄罗斯文明,故C项错误。
2.B
【详解】1497年,英国卡伯特父子发现了一块“新发现的大陆”,即纽芬兰岛,故选B;ACD不符合题意,排除。
3.B
【详解】根据题意和所学知识可知,古雅典人为求生存,通过频繁的海上贸易,把本土生产的经济作物和手工制品销售到四面八方。而在长期的海上贸易活动中,平等、协商成为交易的重要原则,民主习惯逐步发展形成,而小国寡民的城邦政治形态又为直接民主提供了可能条件,B项正确;AD项是环境决定论,排除AD项;志士仁人的努力奋斗有利于雅典民主政治形成,不能说是决定作用,排除C项。故选B项。
4.A
【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推断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13——16世纪(非洲)。根据材料“津巴布韦国家在其鼎盛时期便向外扩张,石建文化迅速向外传播,类似于大津巴布韦的石建出现于高原的东部、西南部、中部和北部。”可知,津巴布韦国家在其鼎盛时期便向外扩张,石建文化迅速向外传播,在非洲其他地方建立起来,据此可知,战争也是文化传播的重要途径,A项正确;材料描述的是巨石文化对外传播,根据材料信息,无法判定其是否为津巴布韦独有,排除B项;津巴布韦已经发展到较高文明阶段,“已经”一词说法过于绝对,排除C项;材料中没有描述地理环境信息,且说法过于绝对,排除D项。故选A项。
5.B
【详解】“埃及是尼罗河的赠礼”强调的是埃及的发源地与尼罗河有关,尼罗河孕育了埃及文明,B正确;ACD项不符合题意。
6.C
【详解】试题分析:
从“上升起通知召开人民议会的黑烟时,城邦农民便拄起拐杖,徒步走向邻近”等字眼即可看出雅典公民是参政信号简洁,公民普遍离会场近,这体现了雅典的城邦的小国寡民特征,故选C;雅典原始落后的直接民无法避免多数暴政,排除A;B不符合材料的主旨,排除B;公民参加公民大会要以“普尼克斯山顶上升起通知召开人民议会的黑烟”为信号,故排除D。
考点:古代希腊、罗马的政治制度·雅典民主政治·雅典民主政治的条件
7.D
【详解】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奥斯曼帝国首都伊斯坦布尔,最高统治者苏丹,既是宗教领袖,又是国家主宰,其位处东西文明交汇处,并掌握东西文明的陆上交通线达6个世纪之久,因此D项正确;波斯帝国、亚历山大帝国及罗马帝国均与材料描述不符,排除ABC项。故选D项。
8.A
【详解】本题考查拜占庭帝国的衰败和灭亡。通过6世纪和15世纪拜占庭帝国的占有区域比较,可知15世纪中期的拜占庭帝国已经极大地衰落了,这一点是拜占庭帝国灭亡的客观原因之一,故A正确;BC是主观因素,排除;D不符合史实,排除。
9.D
【详解】据材料“新航路开辟后,首先占据了欧洲至亚洲和美洲最有利的通商路线的国家”并结合所学可知,在新航路开辟过程中,走在新航路开辟前列的国家是葡萄牙、西班牙,首先占据了欧洲至亚洲和美洲最有利的通商路线,D项正确;据所学可知,新航路开辟过程中,走在新航路开辟前列的国家是葡萄牙、西班牙,首先占据了欧洲至亚洲和美洲最有利的通商路线,而不是意大利、荷兰,排除A项;新航路开辟过程中,走在新航路开辟前列的国家是葡萄牙、西班牙,首先占据了欧洲至亚洲和美洲最有利的通商路线,而不是英国、法国,排除B项;新航路开辟过程中,走在新航路开辟前列的国家是葡萄牙、西班牙,首先占据了欧洲至亚洲和美洲最有利的通商路线,而没有英国,排除C项。故选D项。
10.B
【详解】根据材料“国王亨利一世颁发伦敦城特许状,授予伦敦市民以包税权、选举最高司法官的权利;亨利二世时期还授予伦敦市民以选举市长的权利”可知,这些举措推动了西欧城市自治的进程,有利于城市经济的发展,B项正确;材料中的措施会推动了西欧城市自治的进程,并不会瓦解西欧的封君封臣制度,排除A项;材料内容与英国君主专制的强化无关,排除C项;1688年光荣革命奠定了英国君主立宪的基础,排除D项。故选B项。
11.A
【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根据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是本质题。时空是:古代西亚。据材料“(阿拉伯)古莱氏人从游牧部落转化为专门从事经营商业的部落,……麦加社会的贫富分化和对立日益加剧,氏族制度只剩下一层薄薄的外壳”,可知商业发展推动阿拉伯半岛旧氏族制度的解体和社会变革,A项正确;商业发展不能概括材料中“贫富分化和对立日益加剧”“氏族制度只剩下一层薄薄的外壳”等信息,排除B项;材料主要讲古莱氏人,未提及南北阿拉伯人融合和部落大规模联合,7世纪以前阿拉伯半岛各部落相 互混战,排除C项、D项。故选A项。
12.D
【详解】根据所学,罗马道路的修建主要是满足其帝国不断扩张及统治的需要,D项正确;AB项都不是主观目的,排除AB项;C项是客观影响,排除C项。故选D项。
13.D
【详解】本题考查对古希腊民主政治特点的认识。由材料关键信息“每个城邦向它的邻邦要求它的自由和自治”、“自己的意志处理它自己的事务”,材料主旨即体现城邦的独立自治,D项符合题意;材料没有提及小国寡民、轮番而治、人民主权,排除A、B、C。
14.A
【详解】俄罗斯开辟了北太平洋到北冰洋航线,A项正确;英国和荷兰主要是在北大西洋高纬度地区寻找通往亚洲的航路,排除B、C项;法国是到达了拉布拉多半岛,排除D项。故选A项。
15.A
【详解】根据材料“北叙利亚一处港口遗址发掘出大量古风时代的希腊陶器”“类似陶器也曾出现在地中海西部最早的希腊殖民地”,并结合所学古希腊海外贸易比较发达,可以得出商贸活动促进文明交流,A项正确;根据材料不能得出希腊手工业技术领先,排除B项;根据材料不能得出海洋文明冲击农耕世界,排除C项;材料中是古希腊陶器出现在不同地区,只能体现古希腊与其他地区的经济文化交流,不能体现地中海文明多元一体,排除D项。故选A项。
16.(1)结果:君士坦丁堡被奥斯曼土耳其攻陷,拜占庭帝国灭亡。危害:君士坦丁堡城中的人民遭受很大伤害;城中建筑物遭到重大破坏。
(2)穆罕默德希望将君士坦丁堡作为首都,他不希望这座千辛万苦攻下的城市成为一座满目疮痍的废墟。
【详解】(1)结果,根据材料“君士坦丁堡陷落后奥斯曼土耳其人的劫掠”“劫掠继续了三天,没有一个兵士不靠夺得的战利品和奴隶而致富的”等信息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奥斯曼土耳其兴起后,逐步蚕食了小亚细亚和巴尔干地区,1453年,拜占庭首都君士坦丁堡被攻陷,拜占庭帝国灭亡。危害,根据材料“没有一个兵士不靠夺得的战利品和奴隶而致富的”“禁止继续抢劫和仍然没有停止的屠杀”可得出君士坦丁堡被攻陷后,城中的人民遭受很大的伤害,城中的建筑物遭到严重的破坏。
(2)根据材料结合所学可知,在初步攻势后,奥斯曼军沿城中主要街道以扇形散开,经过一些大广场,到达圣使徒教堂,穆罕默德特意保存此地,让他的新任大主教可以在那里管理基督徒,穆罕默德派了一支先遣部队保护当地的重要建筑物,例如圣使徒教堂,因为他不想接收一个完全被毁的城市,并且穆罕默德希望将君士坦丁堡作为首都。
17.(1)原因:欧洲技术领先、印第安部落组织松散、疫病传播。
致命疾病:天花。
直接影响:原住民的死亡和原有社会的解体。
(2)路径:玉蜀黍原产于美洲,由西班牙和葡萄牙人带到欧洲,后来传播到亚洲、非洲等其他洲。
影响:提高了全球粮食产量,促使了世界人口激增;丰富了人们的食物种类;改变了人们的饮食习惯;推动了经济和贸易的发展;对当地生态环境产生一定影响。
【详解】(1)原因:根据材料“钢铁优于石头,大炮火药打败了弓箭投石;印第安部族间缺乏统一,甚至在印第安人建立的大帝国内亦如是……这些人类杀手,随同探险者与征服者来到新世界。于是旧世界的致命疾病在新土地大展身手,格杀更为有力,即使在旧世界原属较为‘慈悲’的小病痛,到了新大陆也摇身一变晋升杀手级”可知,欧洲技术领先、印第安部落组织松散、疫病传播。致命疾病:根据所学知识可知,从旧世界来到新世界的“致命疾病”有多种,其中以天花最具代表。直接影响: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天花的传播,导致原住民的死亡和原有社会的解体。
(2)路径:根据材料“1492年后,当欧洲船只将成千上万的物种运到大洋彼岸的新家园时,全球的生态系统开始了碰撞与融合,克罗斯比将其称为‘哥伦布大交换’”“在意大利,一块块玉蜀黍田鳞次栉比”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玉蜀黍原产于美洲,由西班牙和葡萄牙人带到欧洲,后来传播到亚洲、非洲等其他洲。影响:根据材料及所学知识,可从提高了全球粮食产量,促使了世界人口激增;丰富了人们的食物种类;改变了人们的饮食习惯;推动了经济和贸易的发展;对当地生态环境产生一定影响等方面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