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诗词诵读《将进酒》教学设计2023-2024学年统编版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上册

文档属性

名称 古诗词诵读《将进酒》教学设计2023-2024学年统编版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上册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30.4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4-03-28 23:10:40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将进酒》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有感情的诵读诗歌,体会诗人的情感变化。
2.利用诗歌中诗人情感变化的线索,理解诗人貌似消极行乐实则自信豁达的复杂感情。
3.分析诗歌运用的多种表现手法,领会诗人浪漫主义的创作风格。
【教学重点】
利用诗歌中诗人情感变化的线索,把握诗歌的整体内涵,理解诗人貌似消极行乐实则自信豁达的复杂感情。
【教学难点】
体会诗人跌宕起伏的情感与浪漫主义的创作风格。
【教学过程】
一、新课导入
历史上擅长写诗的不乏其人擅长饮酒的也不乏其人,但是把酒喝到了极致,把诗作到了极致,把这两种极致结合到一起的不多。我个人觉得只有一个人的一首诗,把酒和诗作到了极致,那就是李白的《将进酒》,当李白的酒和李白的诗一相逢就产生了独特的反应,真可谓是美酒佳作一相逢,便胜却人间无数。我们一起来看看李白的酒和诗,其他人对他的评价:
诗圣杜甫:
李白斗酒诗百篇,长安市上酒家眠。天子呼来不上船,自称臣是酒中仙。
斗酒入豪肠,挥手诗百章。
台湾诗人余光中:酒入豪肠,七分酿成了月光,余下的三分啸成剑气,绣口一吐,就是半个盛唐。今
天我们就来学习把饮酒和写诗结合在一起的诗-------李白的《将进酒》。
二、新课学习
(一)题解“将进酒”原是汉乐府的曲名。“将”,读 qiāng,请、愿的意思。“将进酒”意即“劝酒歌”,文多以饮酒放歌为内容。
(二)写作背景
《将进酒》约作于天宝十一载(752)。由于受到排挤,李白离开长安,开始了以东鲁、梁国为中心的第二次漫游。当时,他与友人岑勋在嵩山另一好友元丹丘的颍阳山居为客。他们登高畅饮,对酒当歌,此作就是他咏酒抒情的佳作。
(三)诗文鉴赏
1.初读全文,读通读准。
(1)自由诵读三分钟
(2)找同学读
(3)师范读请同学们注意个别字的读音,初步感受《将进酒》中诗人情感的变化。
君不见/黄河 /之水/天/上来,奔流/ 到海/不/复回。
君不见/高堂/明镜/悲/白发,朝(zhāo)如/青丝/暮/成雪。
人生/得意/须/尽欢,莫使/金樽(zūn)/空/对月。
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huán)/复来。
烹羊/宰牛/且/为乐(lè),会须/一/饮三/百杯。  
岑(cén)/夫子,丹/丘生,将(qiāng)/进酒,杯/莫停。
与君/歌/一曲,请君/为我/倾/耳听。
钟鼓/馔(zhuàn)玉/不足贵,但愿/长醉/不/愿醒。
古来/圣贤/皆寂寞,惟有/饮者/留其名。
陈王/昔时/宴平乐(lè),斗酒/十千/恣(zì)/欢谑(xuè)。
主人/何为/言少钱,径须/沽(gū)取/对/君酌。
五/花马,千/金裘(qíu),呼儿/ 将(jiāng)出/换/美酒,与尔/同销/万古愁。
2、诗文赏析合作探究:
围绕“酒”对李白进行三次追问:(自己读诗歌回答)
追问一:
李白是如何饮酒的?量大“会须一饮三百杯 ”
喝的快:“将进酒,杯莫停”
喝的豪爽畅快“五花马千金裘,忽而将出换美酒...”
追问二:李白为什么要这样喝酒?
(同学讨论)“与尔同销万古愁”李白借酒要表达内心的愁
追问三:李白因何而愁?
1.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君不见高堂明镜悲白发,朝如青丝暮成雪。开头四句写悲。
“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李白和朋友开怀畅饮的颍阳离黄河不远,因此作者以黄河起兴。黄河自西而来,如从天而降,一泻千里,直奔东海。上句写大河之来,势不可挡;下句写大河之去,势不可回。以黄河一去不复返,向人们喻示时光流逝迅疾,一去不返。
2.“君不见,高堂明镜悲白发,朝如青丝暮成雪”,如果说前二句为空间范畴的夸张,那么这二句则是时间范畴的夸张。将人生由青春至衰老的全过程说成“朝暮”间事,把本来短暂的说得更短暂。悲叹人生短促,而不直言自伤老大,却说“高堂明镜悲白发”,一种搔首顾影、徒呼奈何的情态宛如画出。两个长句,既用比喻——以河水一去不返喻人生易逝,又用反衬——以黄河的伟大永恒衬托生命的渺小脆弱,更从空间和时间两方面夸张。这个开端可谓悲感已极,具有惊心动魄的艺术力量。
3.人生得意须尽欢,莫使金樽空对月。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烹羊宰牛且为乐,会须一饮三百杯。岑夫子,丹丘生,将进酒,杯莫停,与君歌一曲, 请君为我倾耳听。诗人面对短暂人生决定及时行乐,而且对于自己的才华有极高的自信,所以情感由悲到欢。
4.钟鼓馔玉不足贵,但愿长醉不愿醒。古来圣贤皆寂寞,惟有饮者留其名。陈王昔时宴平乐,斗酒十千恣欢谑。钟鼓馔玉是权势的象征,不足贵,体现了李白对权贵的蔑视。但愿长醉不愿醒摆明了是对现实丑恶的痛恨,所以不愿醒来。多少圣贤都没有留下名声,实则是对现实社会的愤慨。用曹植的典故自比自己怀才不遇,有志难酬,心中必然会有愤慨之情。5.主人何为言少钱,径须沽取对君酌。五花马,千金裘,呼儿将出换美酒,与尔同销万古愁。名贵宝马、绫罗绸缎在李白看来都不值钱。明明自己是客人,可此时,他却反客为主,让我们看到他的豪迈张狂。情感由愤到狂。
师总结;《将进酒》全诗围绕一个“酒”字,感情跌宕起伏:悲伤—欢乐—愤激—狂放,而这所有的情感又都是基于一个“愁”字,作者因愁而悲叹时光易逝,因愁而纵酒作乐,因愁而慷慨愤激,也因愁而狂放失态,表现了一种怀才不遇又渴望用世的矛盾复杂的情感。
3、再读诗歌,说出你心中的李白。
从《将进酒》中,“我”读出一个_____的李白。
(再读文章,找一个最恰当的词,形容你读出了一个什么样李白。)
自信 天生我材必有用 古来圣贤皆寂寞 唯有饮者留其名
洒脱 人生得意须尽欢 天生我材
傲气 但是之后还会得到施展
人间清醒 豪放 不羁 不为世俗约束 与世俗眼光不同
潇洒 人生得意须尽欢
师总结:
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莱特,五十位同学心中也有五十个李白。从《将进酒》中读出我们每个人心中的李白,学习这一课需要告诉大家的是,我们要立足文本本身,我们自己去读,自己去体会我们自己心中的李白,我们去体会李白喝酒背后的愁,愁背后真正的原因。这个原因,我们自己的解读可以能有不一样的地方,这正是文本的魅力,这也正是文学的魅力所在。
大家要注意一点的是,我们自己的结论一定是大家是立足文本自己读出来的 ,不是我告诉大家的,也不是一些书上写到的,而是大家自己读出来的,这正是我们在阅读中需要注意的一点,也是在古诗词阅读的时候我们需要注意的,我们要读出对诗的认识和理解来。
4、最后全班齐读诗歌
(四)作业:写出“你心中的李白”
《将进酒》教学反思
《将进酒》这首诗是千古名篇,它短小精悍、琅琅上口、内涵丰富、历久弥新。要想上好这堂课,真的很难。诗歌教学究竟如何走进学生的内心世界?我深知:要想给学生一碗水,老师要有一桶水。所以我看了《百家讲坛》——“诗仙李白”、“诗歌唐朝”,《唐之韵》——“一代诗仙”等视频,全面的了解和认识李白。在此基础上我反复揣摩每一句诗、每一个词,把备课的归属点定位在李白的诗歌魅力和人格魅力上。我决定以“酒”为基本线索,围绕“酒”对李白进行三次追问,重在对诗歌进行理性思考,鼓励学生主动分析诗歌,体悟诗人的情感。可以肯定的几点:
1、在教学目标的完成上、教学进度的推进上,体现了学生的主体地位。在实际的教学中没有刻意赶教学进度、完成教学环节,而是按学生活动的自然生成来推进课堂,并没有严格的划分各环节的时间。
2、老师的主导地位没有因学生的主体地位而丧失。老师投入激情去带动学生,用鼓励和赞许给学生创造宽松的课堂氛围,让学生尽情展示自己。在总结提升阶段,老师的主导地位尤显重要,一句话就有可能成为课堂的亮点。
课堂效果总体上来看还可以,但仍有不少遗憾:
1、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没有最大限度的被激发出来。
2、诵读指点不够到位。老师在诵读指导上如蜻蜓点水,如落实到具体词语上,效果可能会更好些。
3、这首诗本应让学生当堂背诵,但由于时间关系,设计的背诵环节没来得及进行。
总的看来,我个人的收获还是很大的,备课的过程就是自我修炼的过程,从中悟出的很多东西对以后的工作和学习也会有很大的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