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肃省天水市张家川第一中学2023—2024学年度
高二级历史第一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48分,每小题3分)
题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答案 A D D B A B D A C A
题号 11 12 13 14 15 16
答案 D C B B B D
非选择题(共4小题,共52分)
17.【答案】(16分)
(1)主要因素:生产力的发展;新航路开辟;殖民扩张和掠夺;两次工业革命;
交通工具革新;通讯技术进步。(6分,每点2分,答出其中三点,言之成理即可)
(2)关系:相互联系,彼此影响,关联紧密。(3分,言之成理即可)
影响:推动了世界贸易中心的转移;扩大了世界贸易的范围;商品种类的增多
增多了商品数量;使市场联系方式更加快捷;使新的商业经营方式的出现;
促进了世界贸易格局的变化。(7分,每点2分,四点7分,言之成理即可)
18.【答案】(12分)
示例:
论题:唐宋时期是我国古代城市发展最为迅速的时期、最关键的时期。(2分)
阐述:唐宋时期,商品经济繁荣,早期的市坊制度已不能适应民众的需求。唐朝时期人们拥有了随处设立商铺的权利,而在宋代,城市突破了时间和空间的限制,城市的经济职能加强,进一步促进了商业的发展与繁荣,出现了坊市合一的新型城市格局。唐宋时期城市中的居民人数迅速增长,从事工商行业的人数占比也得到提高。城市人口的迅速增长带动了工商业的发展和市镇的兴盛。(8分)
总之,城市的发展是历史的必然结果,历朝历代的城市都有新的变化与发展,尤其在唐宋时期城市发展尤为迅速。(2分)
(“示例”仅供参考,其他答案言之有理亦可,例如:中国古代城市职能不断加强;明清是中国古代城市发展的成熟期等)
19.【答案】(12分)
(1)规划时间早;发展速度快;线路多,里程长,居世界之首;覆盖范围不断增大;跨省市互联互通;呈现立体化发展趋势;与经济、科技发展并行等。(6分,答出其中3点即可)
(2)党和国家的政策引领;科技发展提供支撑;中国人民的创造性;改革开放的深化;前期经验积累;中外交流加强等。(6分,答出其中3点即可)
20.【答案】
(1)相同点:政府(国家)力量为主导;多种手段相互配合;整合社会各阶层力量共同参与。(4分,答出其中2点即可)
不同点:现代以预防为主,普惠群众;古代防疫和救灾相结合。
现代建立系统疾病预防体系并不断完善,强调立法的重要性;古代历代防疫政策存在很大差异性。(4分,答出其中2点即可)
(2)意义:改变了旧中国卫生事业落后的局面;保障了广大人民的身体健康,提高了国民的身体素质;有助于社会稳定和经济持续发展。(4分,答出其中2点即可)甘肃省天水市张家川第一中学2023—2024学年度高二级
第二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
第I卷(选择题)
一、选择题(48分,每小题3分,请将选择题涂到答题卡上)
1.大蒜原产欧洲南部和中亚,汉代王逸《正部》中记载:“张骞使还,始得大蒜、苜蓿”,1990年于敦煌悬泉置遗址采集到大蒜标本三枚,现藏于甘肃简牍博物馆。这说明丝绸之路( )
A.推动区域间物种的传播 B.初步构建起全球化市场
C.有利于中西科技的互鉴 D.促进了西域经济的繁荣
2.图2是阿拉伯人商业活动示意图。据图可判断,这一时期的阿拉伯帝国( )
图2
A.成为当时世界经济文化中心 B.打破了各大洲间孤立状态
C.引发了欧亚游牧民族大迁徙 D.加强了东西方的贸易联系
3.据图3可知,当时( )
图3 1873—1910年中国出口贸易中产品类别占比
A.民族资本主义经济快速发展 B.实业救国实践取得显著成效
C.社会经济结构发生根本改变 D.中国与世界市场的联系紧密
4.1840—1860年世界工业年平均增长率为3.5%,而同期的世界贸易的年平均增长率为4.84%;1860—1870年世界工业年平均增长率为2.9%,而同期世界贸易的年平均增长率达到5.53%。这一现象表明( )
A.资本主义世界市场最终形成 B.工业国经济发展对外依赖性增强
C.非工业国日益主导世界贸易 D.世界贸易形成了多中心的新格局
5.2021年7月中国发布《海南自由贸易港跨境服务贸易特别管理措施(负面清单)(2021年版)》,不久推出自贸试验区贸易投资便利化改革创新新举措。2021年9月中国正式申请加入《全面与进步跨太平洋伙伴关系协定》,11月正式申请加入《数字经济伙伴关系协定》。这些举措表明中国( )
A.积极投身于全球市场的联通 B.促进了世界经济的稳步增长
C.提出了解决人类难题的方案 D.正在享受信息化带来的便利
6.根据国家统计局数据,2001—2015年中国三大产业国内生产总值变化如图4所示。对图示解释合理的是( )
图4
注:一般意义上,第一产业指农业,第二产业指工业,第三产业指除第一产业、第二产业之外的其他行业。
A.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加速了农业发展 B.加入世界贸易组织促进了工业发展
C.国家电子商务立法保障第三产业发展 D.亚投行的成立推动了中国经济发展
7.宋朝统治者为了维护原有的城市格局和制度、曾作过一番努力,宋真宗曾加宽街衢,使“衢巷文袤,及禁鼓昏晓,皆复长安旧制”,但收效甚微,店铺侵占通衢大道的情况屡禁不止,到了宋徽宗时期。以征收“侵街房廊钱”的形式承认了这一行为的合法性。这反映出( )
A.宋朝统治者不再推行重农抑商政策 B.汉唐的坊市制度最终被宋徽宗废除
C.商业发展严重影响了街衢正常交通 D.商品经济的发展倒逼城市管理改革
8.古希腊建筑师们在设计伊瑞克提翁神庙时,计划把6根单调的石柱雕刻成少女形象,但少女的脖子纤细,无法承受神庙的重量,如果加粗少女颈部,则会影响美观。建筑师们经过冥思苦想终于找到了解决办法,那就是给每个少女颈后保留一缕秀发,再在头顶加上花篮。这主要体现了古希腊( )
A.注重人文与审美契合的建筑理念 B.妇女的社会地位逐渐提高
C.建筑师具有活跃思维和高超技艺 D.希腊艺术人才辈出成就斐然
9.鸦片战争后,中国沿海和内地的大城市流行吃西餐、穿洋装、住西式建筑,社会风俗变化很大;而广大农村地区相对落后、封闭的状态,保留了很多传统习俗。导致这一差异的主要原因是( )
A.自给自足自然经济解体的时序 B.洋务运动在不同区域有所差异
C.西方资本主义国家侵略的影响 D.各个地区经济发展水平的快慢
10.表1 秦朝道路的种类及用途
种类 用途
驰道 咸阳通向全国各主要方向的交通干线
直道 直通抗击匈奴前线九原郡的道路
新道 通向岭南的道路
五尺道 在西南山区修筑的道路
这些道路的修建( )
A.旨在加强中央对地方的控制 B.维护了秦朝的长期统一
C.保证了秦代经济的高度发展 D.有利于消除地区间差异
11.兰州中山桥始建于1908年,由兰州道彭英甲具体负责,美国桥梁公司设计,德国泰来洋行驻天津经理喀佑斯承包修建,所用构件钢材、水泥及其他各种器材、机具设备等均购自欧美,总计2000余吨。这反映了( )
A.洋务运动取得巨大成就 B.桥梁便利了人们的生活
C.欧美列强支持中国发展 D.工业革命促进交通改善
12.“2023吴淞口论坛”发布:首艘国产大型邮轮“爱达·魔都号”将于2024年1月1日从上海吴淞口国际邮轮港启航,正式开始商业运营。该邮轮的建成交付有助于提升中国造船业的影响力和国际竞争力。回顾中国近代以来造船工业的发展史,下列表述正确的是( )
A.19世纪60年代,以内燃机为动力的“黄鹄号”试航成功
B.1872年,官督商办的民用企业轮船招商局在上海正式成立
C.1960年,中国自行设计、建造的“东风号”远洋货轮下水
D.20世纪90年代,中国造船企业正式进入了世界造船市场
13.从1876年到1911年,由外国人控制的中国铁路里程近9000千米,占中国铁路总里程数的90%以上。至1949年,南京国民政府控制的铁路只占52.5%,其余为日、英、法等列强资本所控制。由此可知,中国近代铁路事业的发展( )
A.延缓了中国近代化的进程 B.具有明显的半殖民地色彩
C.受到实业救国思想的影响 D.得益于政府对交通的重视
14.我国第一部药学专书《神农本草经》大约成书于汉代,《唐本草》是世界上第一部由国家制定的药典,宋代颁行了多部官修本草,明代李时珍撰成药物学集大成之作《本草纲目》,由朝廷颁行。这些史实说明,我国古代药学的发展( )
A.源于大一统的政治体制 B.得益于国家力量的支持
C.是商品经济繁荣的结果 D.受到了宋明理学的推动
15.2019年新冠疫情时期,中南建筑设计院除夕夜接到武汉市政府建设雷神山医院的任务,在1天内定设计方案,3天内定设计施工图,从设计到落成仅用了12天。12个昼夜的全力奋战,于2月6日顺利开展验收工作,建筑面积7.9万平方,集装箱总计进场3000余间。武汉火神山、雷神山医院的建成,堪称“世界奇迹”。它向世界展示了令人震撼的中国精神和中国速度。材料说明我国( )
A.已建成新时代中国特色医疗卫生服务体系
B.政府高度关注人民的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
C.基建能力全球领先是有效防疫的根本保证
D.卫生保障制度建设的完善创造了世界奇迹
16.晚唐诗人皮日休有一首评价隋炀帝开通大运河的诗:“尽道隋亡为此河,至今千里赖通波。若无水殿龙舟事,共禹论功不较多。”这里体现( )
A.历史解释往往以假设为前提 B.时间久远会导致研究无结论
C.研究者思路会改变历史事实 D.历史结论需多角度分析研究 第II卷(非选择题)
非选择题(共4小题,共52分)
17.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6分)
材料一
随着欧美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工业革命的先后完成,机器大工业生产的产品不能只满足国内市场,资产阶级急需在世界范围内开拓更为广阔的商品市场和抢占更多的廉价原料产地,而蒸汽机和轮船的出现大大改变了交通运输条件,使世界各地间的联系更为便捷。19世纪60—70年代,以电力的广泛使用为显著特征的第二次工业革命在德国和美国发生。立体交通运榆(飞机、汽车以及远洋轮船)使世界各地的生产、流通和消费紧紧地联结在一起;电报、电话等通信工具的出现,进一步加强了世界各地之间商业信息的交流与传播。
——摘编自李南亮《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形成发展》
材料二
世界市场使商业、航海业和陆路交通得到了巨大的发展。这种发展又反过来促进了工业的扩展,同时随着工业、商业、航海业和铁路的扩展,资产阶级也在同一程度上发展起来……
——马克思、恩格斯《共产党宜言).《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二卷
材料三
1870—1913年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在世界贸易中的占比
年份 国家
英国 美国 德国 法国 俄国
1870年 22% 8% 13% 10% —
1913年 15% 11% 13% 8% 4%
——摘编自库钦斯基著,陈东旭译《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史研究)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推动世界市场形成和发展的主要因素。(6分)
(2)根据材料二、三井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世界市场与商业贸易的关系,并分析世界市场对商业贸易的影响。(10分)
中国古代城市的演进历程反映商品经济的发展水平。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2分)
材料
中国古代城市发展历程简表
历史时期 城市发展
夏、商、周 真正的城市产生
春秋战国 城市数量突增,城市职能以军事和政治为主
唐、宋 开端于唐朝中后期的城市变革一直延续到宋朝,奠定了我国的城市规模与特征
明、清 城市发展成熟,出现了以大城市为中心的城市群和大量小型城市
——根据百度学术文章整理改编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就中国古代城市的整体演进或其中任意一个时期,自拟一个论题,并予以阐述。(要求:论题明确,持论有据,论证充分,表述清晰)
19.阅读材料,回答问题。(12分)
材料一
上海地铁建设的酝酿和筹划始于20世纪50年代。改革开放后,在国家政策的大力支持下,上海地铁建设从战备工程回到市内交通运输上,其建设步伐不断加快。1993年5月28日,上海地铁|号线南段建成试运行,标志着上海的城市交通进入立体化时代。
——于广《上海地铁建设的历史考察(1953—1993年)》
材料二
上海地铁开工建设到现在30年了,已经形成19条线、772公里、459座车站的大网络,通车线路总里程位居世界各大城市之首。
——石礼安《上海地铁从艰难起步到快速发展》
材料三
苏州轨道交通11号线于2023年7月正式开通运营,并与上海地铁11号线实现“双11”交会。苏州、上海这两座位于长三角地区的核心城市,实现了轨道交通系统的跨省市互联互通,这在国内尚属首次。
——据中国城市轨道交通协会
(1)根据材料,概括上海地铁建设发展的特点。(6分)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归纳上海地铁建设步伐不断加快的原因。(6分)
20.【疫病防治】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2分)
材料一
两汉疫病多发时期,政府都采取了如发放药物、强制隔离病人、减免田租和赋税等积极的抗疫救灾举措。唐代政府通过多种手段防控疾病……宋代更是将皇帝、中央政府、地方政府、医学家、宗教人士和社会民众等紧密地联系在一起,从国家战略的角度积极应对。明清时期,国家政策转向消极,经常性药政机构演变成灾难时才开启的公共卫生机构。
——摘编自张剑光、王晓洁《中国古代的疫病防治》等
材料二
新中国成立初期,公共卫生体系十分薄弱……在国家的统一领导和部署下,通过行政、立法等手段,到21世纪初形成了中央、省、地市和县四级疾病预防控制体系。……中国卫生工作坚持以预防为主的工作方针,面向最广大的人民群众提供了最基本的公共卫生保障,这种“中国模式”取得了巨大成果……传染病大规模的暴发、流行减少。
——摘编自李立明《新中国公共卫生60年的思考》
(1)根据材料一和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对比中国古代与现代防疫措施的异同点。(8分)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新中国公共卫生体系建立的意义。(4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