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省桑植县第一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一下学期第一次月考数学试卷(原卷版+解析版)

文档属性

名称 湖南省桑植县第一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一下学期第一次月考数学试卷(原卷版+解析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329.2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A版(2019)
科目 数学
更新时间 2024-03-29 10:31:24

文档简介

桑植一中2023-2024学年度高一下学期第一次月考数学试卷
考试时间:120分钟 满分:150分;
注意事项:
1.答题前填写好自己的姓名、班级、考号等信息
2.请将答案正确填写在答题卡上
第I卷(选择题)
一、单选题(本题共8小题,每小题5分,共40分)
1.设集合,则( )
A. B. C. D.
2.已知,则( )
A.1 B.3 C. D.
3.已知向量,,其中.若,则( )
A. B. C. D.
4.在中,“”是“是钝角”的( )
A.充分不必要条件 B.必要不充分条件
C.充要条件 D.既不充分也不必要条件
5.如图,在中,点是边的中点,,则用向量表示为( )
A. B.
C. D.
6.如图,在山脚A测得山顶P的仰角为α,沿倾斜角为β的斜坡向上走 到达B处,在B处测得山顶P的仰角为 γ .想在山高的处的山腰建立一个亭子,则此山腰高为( )
A. B.
C. D.
7.已知函数的图象如图所示,图象与轴的交点为,与轴的交点为,最高点,且满足.若将的图象向左平移1个单位得到的图象对应的函数为,则( )

B.0 C. D.
已知,,,平面区域为由所有满足
的点组成的区域(其中,),若区域的面积为,
则的最小值为( )
A. B. C. D.
二、多选题(本题共3小题,每小题6分,共18分)
9.设,是复数,则下列命题中正确的是( )
A.若是纯虚数,则 B.若,则
C.若,则 D.若复数满足,则的最大值为
10.分别为内角的对边,已知,且,则( )
A. B.
C.的周长为 D.的面积为
11.平面向量满足,对任意的实数t,恒成立,则( )
A.与的夹角为 B.为定值
C.的最小值为 D.在上的投影向量为
第II卷(非选择题)
三、填空题(本题共3小题,每小题5分,共15分)
12.记的内角A,B,C的对边分别为a,b,c,面积为,,,则 .
13.如图,O为的外心,,,
则 .
14.将函数图象与直线的所有交点从左到右依次记为,,…,若P点坐标为(0,1),则 .
四、解答题(本题共5小题,共77分,解答应写出文字说明,证明过程或演算步骤)
15.(本题13分)已知向量,,且.
(1)求向量与的夹角;
(2)求的值.
16.(本题15分)在锐角中,角A,B,C的对边分别为a,b,c,为
(1)求角A的大小;
(2)当时,求的取值范围.
17.(本题15分)已知中,过重心G的直线交边于P,交边于Q,设的面积为,的面积为,,.
(1)求;
(2)求证:.
(3)求的取值范围.
18.(本题17分)如图,在中,已知边上的中点为,点是边上的动点(不含端点),相交于点.
(1)求;
(2)当点为中点时,求:的余弦值;
(3)当取得最小值时,设,求的值.
19.(本题17分)法国著名军事家拿破仑·波拿巴最早提出的一个几何定理:“以任意三角形的三条边为边向外构造三个等边三角形,则这个三个三角形的外接圆圆心恰为另一个等边三角形的顶点”.如图,在中,内角,,的对边分别为,,,已知.以,,为边向外作三个等边三角形,其外接圆圆心依次为,,.
(1)求;
(2)若,的面积为,求的周长.参考答案:
1.B
【分析】利用对数函数的定义域与指数的单调性化简集合,再利用集合的交并补运算即可.
【详解】对于,易得,则,故;
所以,
对于,得,故,
所以.
故选:B.
2.A
【分析】化简复数z,求出共轭复数,进而可得,即得 .
【详解】解:
故选:A
3.B
【分析】将向量用坐标表示,分析是否为零后,将等式两边同时平方,再用代换为齐次式,再将等式两边同时除以,得到关于的等式,解出即可.
【详解】解:因为,且,,
所以,
当时,,不成立,故,
对等式两边同时平方有:,
化简可得:,
两边同时除以有:,
即,即,
解得.
故选:B
4.C
【分析】
由向量减法以及模的运算公式平方可得,结合数量积的几何意义即可得解.
【详解】
“”等价于“”,
所以
从而,显然A,B,C不共线,原条件等价于是钝角.
故选:C.
5.A
【解析】先根据题意,得到,,再由向量的加减运算,即可得出结果.
【详解】因为点是边的中点,所以,
又,所以,
因此.
故选:A.
【点睛】本题主要考查用基底表示向量,熟记平面向量基本定理即可,属于常考题型.
6.C
【分析】在处测得山顶的仰角为,的倾斜角,在处测得山顶的仰角为,利用正弦定理即可算出山腰高度.
【详解】由题意可知,,,
分别在,中,,,
所以,

在中,由正弦定理可得,,
即, ,
在中,.
所以山腰高为.
故选:C.
7.A
【分析】根据图象,利用正弦型函数的性质、向量垂直的充要条件以及诱导公式进行求解.
【详解】由图象可知,,所以,又,所以,
所以,又,所以,
又,所以,所以,所以点的坐标为,
因为,所以,即,又,
解得,所以,
将的图象向左平移1个单位,得到的图象对应的函数为,
所以,
故选:A.
8.A
【分析】作图得出区域D,然后根据向量关系得出,,然后表示出,根据和的关系可得出,,进而得出,根据“1”的代换,即可得出答案.
【详解】
如图所示,延长AB到点N,延长AC到点M,使得,

作,,,,
则四边形,,均为平行四边形.
由题意可知:点组成的区域D为图中的四边形及其内部.
因为,,,
所以,,,,
所以,,,
所以,.
又,则.
所以, .
因为四边形的面积,
所以,即,

当且仅当时取等号.
的最小值为4.
故选:A.
9.CD
【分析】根据纯虚数的概念及乘法运算判断A,取特殊值判断B,利用复数的模及共轭复数的乘法运算判断C,由复数模及不等式的性质判断D.
【详解】对于A,因为是纯虚数,所以设,则,所以A错误;
对于B,取,,满足,则不成立,所以B错误;
对于C,设,因为,所以,
因为,,所以,所以C正确;
对于D,设,由,得,则可得,
所以,时取等号,所以D正确.
故选:CD
10.ABD
【分析】由正弦定理得,即可判断A选项;由平方关系及商数关系即可判断B选项;先由余弦定理得,再求出周长即可判断C选项;先求得,再求面积即可判断D选项.
【详解】由正弦定理得,整理得,即,A正确;
由可得,则,B正确;
由余弦定理得,又,可得,
整理得,的周长为,C错误;
由上知:,,可得,
则的面积为,D正确.
故选:ABD.
11.AD
【分析】由题意可得:与的夹角,然后根据向量的运算逐项进行检验即可求解.
【详解】设平面向量与的夹角为,
因为对任意的实数t,恒成立,
即恒成立,又,
也即对任意的实数恒成立,
所以,则,所以,
故选项正确;
对于,因为随的变化而变化,故选项错误;
对于,因为,由二次函数的性质可知:当时,取最小值,故选项错误;
对于,向量上的一个单位向量,由向量夹角公式可得:,
由投影向量的计算公式可得:在上的投影向量为,故选项正确,
故选:.
12.
【分析】由三角形面积公式可得,再结合余弦定理即可得解.
【详解】由题意,,
所以,
所以,解得(负值舍去).
故答案为:.
13.10
【分析】利用向量的数量积的运算法则可得,然后利用数量积的定义和圆的弦的性质计算.
【详解】如图,过圆心作的垂线,则垂足分别为的中点,
∵,,∴,
,
故答案为:10
14.
【分析】先作图分析直线和余弦函数的交点个数,再根据直线和余弦函数的对称性,分析这些交点之间的联系,最后求解.
【详解】
在同一坐标系中画出,的图象,可分析出它们只有5个交点,如上图所示,注意到都关于对称,那么、也关于对称,根据向量的加法法则,
于是.
故答案为:
15.(1);(2).
【分析】(1)利用数量积公式与运算律化简求解即可;
(2)根据化简求解即可
【详解】(1)设向量与的夹角为,
因为,故,
,解得,
又,故,
即向量与的夹角为;
(2)由(1)知,,

16.(1)
(2)
【分析】(1)利用正弦定理及正弦的和角公式计算即可;
(2)根据正弦定理先得出,根据三角形内角和性质及余弦函数的单调性计算即可.
【详解】(1)由正弦定理得:,
所以,即,
因为,所以,
又,所以
(2),,由正弦定理,
所以,
因为为锐角三角形,所以,则,
所以,
所以
17.(1)
(2)证明见解析
(3)
【分析】(1)延长交于D,则D为BC中点,可得,,即可求出;
(2)设,可得,,可将表示为与的线性组合,再根据三点共线系数之和为1即可求解;
(3)可得,再根据结合的范围求出.
【详解】(1)延长交于D,则D为BC中点,


G是重心,,

(2)设,
,,
,,
∵且三点共线,
∴,∴
即;
(3)由(2),,

,,可知,

,,
则当时,取得最小值,当时,取得最大值,
,则的取值范围为.
【点睛】本题考查平面向量的线性运算,考查基本定理和共线向量定理的应用,考查面积公式的应用,属于较难题.
18.(1);
(2);
(3).
【分析】(1)由余弦定理求解即可;
(2)设,由中点可得,再由数量积的运算性质求解即可;
(3)设则可转化为关于的二次函数,求最值,再由及三点共线得解即可.
【详解】(1),由余弦定理知:

.
(2)设,
分别为的中点,



又.
.
(3)设

当即时,取最小值,



三点共线,

.
19.(1)
(2)
【分析】(1)依题意可得,再利用诱导公式及两角和差的余弦公式得到,再利用正弦定理将边化角,即可得解;
(2)连接 ,依题意可得,,再利用面积公式得到,在和中分别利用余弦定理,即可得到,,从而求出,即可得解;
【详解】(1)解:由,
得,
即,

即,∵,∴,
由正弦定理得,
∵,∴,∴,
∵,∴.
(2)解:如图,连接 ,则,,
正面积,∴,
而,则,
∴中,由余弦定理得:,
有,则,
在中,,,由余弦定理得,则,
∴,,∴,所以的周长为.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