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课 苏联的崛起(32张)

文档属性

名称 第2课 苏联的崛起(32张)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864.1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北师大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15-09-29 13:48:27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课件32张PPT。第2课苏联的崛起列宁对苏俄社会主义建设的探索实行“新经济政策”.
做法(特点):允许多种经济并存, 大力发展商品经济.复习提问: 为了打击敌人,保卫革命的胜利果实,在党和列宁的领导下,苏维埃俄国采取了怎样的措施呢? 苏俄面临的最紧迫的任务是迅速恢复和发展国民经济。 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已经不能继续实行了 我们计划……用无产阶级国家直接下命令的办法在一个小农国家里按共产主义原则来调整国家的产品生产和分配。现实生活说明我们错了。
──列宁共产主义=苏维埃政权+全国电气化先进的国家组织形式 发达的社会生产力 新经济政策实施的背景战争使经济遭严重破坏
旧政策已不能适应新情况
全国电气化计划的制定苏俄宣传画-捍卫十月革命成果 新经济政策的实施对于苏俄的经济发展起到了怎样的积极作用? 思考 新经济政策的作用:
1.促进苏俄国民经济的恢复和发展;
2.巩固了新生的苏维埃政权;
3.为以后苏联的经济建设奠定了坚实的基础.苏联的成立 1922年12月最初入盟的是俄罗斯联邦、外高加索联邦、乌克兰和白俄罗斯。 请指出苏联各加盟共和国的地理位置苏联国旗苏联国徽苏联国歌 —— 《牢不可破的联盟》请注意区别:沙俄(1547年—1917年)
苏俄(1917年—1922年)
苏联(1922年—1991年) 列宁逝世以后,以斯大林为首的联共(布)领导人民为实现国家社会主义工业化进行斗争。1928开始,苏联开始在全国实行五年计划经济建设。 苏联第一个五年计划的重点项目之一——第聂伯河上的大坝斯大林格勒拖拉机厂 两个五年计划完成之后,苏联由农业国变成工业国,工业总产值超过德、英、法,跃居欧洲第一位,世界第二位。工业生产占世界工业生产的比重,由沙皇时代的2.6%上升到1937年的13.7%。 如何使广大农民走共同富裕的道路,如何使农业适应国家工业化的发展,联共(布)确定了农业集体化的方针。 农民加入集体农庄集体农庄庄员在田间用餐苏联宣传画-集体农庄幸福快乐的少女 到1937年,全国基本完成工业集体化,参加集体农庄的农户,占全国农户的93%,耕地面积达99%,从而使社会主义成份在苏联的整个国民经济中占有绝对优势。 毛泽东在《论十大关系》中说:“苏联的办法把农民挖得很苦。他们采取所谓义务交售制等项办法,把农民生产的东西拿走太多,给的代价又极低。他们这样来积累资金,使农民的生产积极性受到极大的损害。你要母鸡多生蛋,又不给它米吃,又要马儿跑得好,又要马儿不吃草。世界上哪有这样的道理。” 邓小平说过:“社会主义究竟是个什么样子,苏联搞了很多年,也并没有完全搞清楚。可能列宁的思路比较好,搞了个新经济政策,但是后来苏联的模式僵化了。”同学们怎样理解 “列宁的思路”和“后来苏联的模式”? 1936年苏联通过新宪法,宣布苏联是“工农社会主义国家”,标志着苏联高度集中的政治经济体制的形成。 斯大林模式的作用以及由此产生的弊端是什么?为什么会形成这种模式?思考探究 在探索建设社会主义的过程中,中国应该从苏联“斯大林模式”的弊端中吸取怎样的教训呢? 总结 20世纪二三十年代苏联社会主义建设具有怎样的特点? 二三十年代苏联社会主义建设总的特点是道路曲折。先后出现过两次重大转折。第一次发生在列宁时期,即由战时共产主义政策转为新经济政策;第二次发生在斯大林时期,即放弃新经济政策,实行工业化、农业集体化。两次转折的结果和影响是不同的。 课后小探究你能不能列出1917~1936年苏俄(苏联)历史大事年表?
请你寻找一些资料,看看苏联的工业化与资本主义国家(如英国)的工业化相比,有哪些显著的不同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