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春统编八下历史完全备课(知识清单)】第四单元民族团结与祖国统一

文档属性

名称 【2024春统编八下历史完全备课(知识清单)】第四单元民族团结与祖国统一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1.5M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24-03-29 10:39:28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期中期末复习知识清单
第四单元:民族团结与祖国统一
单元框架
二.知识梳理
(一)、民族团结
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依据 我国民族问题的历史特点和现实情况
含义 在国家统一领导下,在少数民族聚居的地方实行区域自治,按照民族聚居的人口多少和区域大小,设立不同级别的民族自治区域和自治机关。民族自治地方的自治机关依法自主管理本民族、本地区的内部事务,行使自治权
确立 1949年通过的《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将实行民族区域自治作为一项基本政治制度确定下来。1954年,民族区域自治制度被载入宪法。1984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族区域自治法》颁布实施。
实施 目前,全国已经建立了内蒙古、新疆、广西、宁夏 、西藏5个民族自治区,30个自治州,120个自治县(旗)
意义 对维护民族团结、巩固祖国统一和促进少数民族地区发展具有重大意义,为实现各民族共同繁荣发展奠定了基础
地位 是我国的基本政治制度
共同繁荣发展 原因 新中国成立前,由于历史和地理的原因,我国各民族发展很不平衡,很多少数民族的生产力水平十分落后
表现 (1)党和政府在少数民族地区进行了一系列的民主改革和社会主义改造,迈进了社会主义社会。 (2)国家采取了许多优惠政策,加强少数民族地区的经济建设。 (3)国家重视少数民族文化的保护与发展。 (4)20世纪末,中央决定进行西部大开发,极大地带动了少数民族地区的经济社会发展。 (5)2006年,青藏铁路全线通车,大大加强了祖国内地与边疆地区的联系,促进了青海、西藏地区的经济社会发展
【重点解析】
(二)、祖国统一
依据:“一国两制”方针
(1)提出:进入改革开放新时期后,邓小平从维护祖国和中华民族根本利益出发,创造性地提出了“一国两制”的伟大构想。
(2)内涵:在祖国统一的前提下,国家的主体坚持社会主义制度,同时在台湾、香港、澳门保持原有的资本主义制度和生活方式长期不变,享有高度自治权。
(3)成功实践:香港回归、澳门回归。
(4)意义:为实现祖国统一大业指明了方向,为国际社会以和平方式解决争端、处理历史遗留问题提供了新
的模式和思路。
【重点解析】新中国成立以来的制度创新
成功实践:香港和澳门的回归
(1)指导方针:“一国两制”。
(2)回归:
1997年7月1日,中英两国政府举行交接仪式,中国对香港恢复行使主权,香港特别行政区成立。
1999年12月20日,中葡两国政府举行交接仪式,中国正式恢复对澳门行使主权。
(3)意义:
①标志着中国人民洗雪了百年国耻,在完成祖国统一大业的道路上迈出了重要一步。
②为台湾问题的解决提供了成功范本。
【重点解析】香港、澳门成功回归祖国的原因:
前景:海峡两岸的交往
1.台湾问题的由来:
1949年,国民党退往台湾,台湾与祖国大陆分离;1950年,美国海军第七舰队入侵台湾海峡,阻止人民解放军解放台湾。
2.基本方针的形成:
(1)20世纪50年代中期,确立了争取用和平方式解放台湾的思想。
(2)改革开放后,党和政府确立了和平统一祖国的大政方针。
(3)在邓小平提出“一国两制”的科学构想基础上,形成了“和平统一、一国两制”的对台基本方针。
3.两岸关系的发展(改善)史实:
走向缓和 1979年,停止炮击金门和马祖的炮轰,两岸关系开始走向缓和
打破隔绝 1987年,台湾当局被迫调整“三不”政策,海峡两岸同胞近40年的隔绝状态被打破
重要一步 1992年,海基会和海协会达成各自以口头方式表述“海峽两岸均坚持一个中国原则”的共识,即“九二共识”
八项主张 1995年1月,江泽民提出了发展两岸关系、推进祖国和平统一的八项主张
“和平之旅” 2005年,中国国民党主席连战率“和平之旅"访问团访问中国大陆。胡锦涛会见连战一行
重大进展 2008年11月,两岸达成空运直航、海运直航、邮政合作等协议,实现“三通”
“首次会面” 2015年11月,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习近平同台湾方面领导人马英九在新加坡会面,翻开了两岸关系历史性的一页
4. 新时代推进祖国完全统一的方略
中共十八大后,政府坚决开展反分裂、反干涉重大斗争;
2022年,发布《台湾问题与新时代中国统一事业》白皮书,全面阐述了新时代解决台湾问题的总体方略,指明了对台工作方向;
中共二十大,进一步强调, “和平统一、一国两制” 方针是实现两岸统一的最佳方式,对两岸同胞和中华民族最有利。我们坚持团结广大台湾同胞,坚定支持岛内爱国统一力量, 共同把握历史大势,坚守民族大义,坚定反独促统。
【重点解析1】经济特区、特别行政区、民族自治区的异同
经济特区 特别行政区 民族自治区
不同点 目的 更好地发展对外经济关系,扩大开放,加快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步伐 解决祖国统一大业问题(解决港澳台问题) 解决我国的民族问题,捍卫国家的统一和各民族的共同利益
地区 深圳、珠海、汕头、厦门、海南、喀什 香港、澳门、台湾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内蒙古自治区、西藏自治区、宁夏回族自治区、广西壮族自治区
社会制度 社会主义制度 资本主义制度 社会主义制度
权限 不享受自治权,只实行特殊的经济政策和经济管理体制 享有高度的自治权(外交和国防事务除外),享有行政管理权、立法权、独立司法权和终审权 享有宪法、民族区域自治法和其他法律规定的民族自治权
相同点 都是根据我国的具体国情设立的;都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统一行使主权的地方行政区域;都是我国领土神圣不可分割的一部分;都受中央人民政府管辖;都不具有独立主权的性质;都有利于国家和社会的稳定与发展
【重点解析2】影响台湾问题解决的因素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