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津市河东区2023-2024学年高三下学期第一次模拟考试
地理
本试卷分为第I卷(选择题)和第II卷(非选择题)两部分,共100分,考试用时60分钟,第I卷1至4页,第II卷5至8页。
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考生号填写在答题卡上,并在规定位置粘贴考试用条形码,答卷时,考生务必将答案徐写在答题卡上,答在试卷上的无效。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祝各位考生考试顺利!
第I卷
注意事项:
1.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铅笔将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它答案标号。
2.本卷共15题,每题3分,共45分。在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
属于西班牙的兰萨罗特岛(约29°N,4°W)位于加那利群岛东部,年降水量仅为100毫米左右。当地民众垒起半圆形石头墙,在石头墙里面挖一个浅坑,种植葡萄。下图为兰萨罗特岛位置及岛上景观图。读图完成1~2题。
1.受图示洋流影响,该海域表层海水( )
A.加速下沉 B.温度偏高 C.密度减小 D.盐度偏低
2.兰萨罗特岛上半圆形石头墙在当地农业生产中所起作用不大的是( )
A.增加阴影面积,减少水分蒸发 B.降低风速,减少葡萄植株倒伏
C.拦截寒冷气流,避免风沙影响 D.石块夜间降温快,使水汽更易凝结
岱崮是山东省中南部,特别是沂蒙山区特有的一种地貌景观,《辞海》中将其解释为:“四周陡峭顶端较平的山,山东中部山区多用作地名”,形成岱崮的岩层主要是由古生代寒武纪石灰岩构成,图示为岱崮地貌形成演化模式图。完成3~4题。
3.岱崮地貌由成熟阶段到消亡阶段主要的地质作用是( )
A.流水沉积 B.冰川侵蚀 C.地壳抬升 D.重力崩塌
4.岱崮地貌形成了上陡下缓的地貌景观,判断该地貌上下部岩石的种类及岩性( )
A.上部沉积岩-松软,下部岩浆岩-坚硬 B.上部沉积岩-坚硬,下部沉积岩-松软
C.上部岩浆岩-坚硬,下部沉积岩-松软 D.上部岩浆岩-坚硬,下部岩浆岩-松软
中心城市对周边地区的经济辐射,就是来自辐射源(中心城市)的辐射流(人流、物流、资金流、信息流、技术流)在辐射动力(如促进经济发展政策)的作用下经过辐射通道(交通通道、信息通道等)到达辐射接受地(周边地区)的过程。下图示意我国成都、西安两个中心城市经济辐射能力,图中数值越大,表明城市在该要素上的辐射力越强。据此完成5~6题。
5.总体来看,西安的经济辐射力较成都弱,从数值上分析西安与成都差距最大的是( )
A.经济质量 B.资金流 C.人流 D.物流
6.下列关于增强西安经济辐射力措施的叙述,不合理的是( )
A.提升西安城市行政等级,增强服务范围
B.提高西安经济总量,扩大西安都市圈范围
C.加大政策优惠力度,引进重量级企业入驻
D.加快西安综合交通枢纽建设
汾河被称为山西的“母亲河”,从运城万荣县汇入中华民族的“母亲河”黄河。2017年11月,汾河入黄口湿地生态修复和保护工程开始规划建设。考察发现,该湿地以砂砾石沉积为主,地下水赋存条件良好。主汛期时,汾河流域多暴雨,下游极易出现“水位雍高”现象,即因水流受阻而产生的水位升高现象。图示为汾河入黄口段地形地势图及景观图。据此完成7~9题。
7.汾河入黄口湿地以砂砾石沉积为主,说明古汾河( )
A.河道下切强烈 B.河岸岩性致密
C.黄河顶托显著 D.流域降水丰富
8.主汛期时汾河流域多暴雨,是由于( )
A.冷锋活动较多 B.准静止锋强盛
C.地形雨较频繁 D.热力对流强盛
9.推测主汛期时汾河下游极易产生“水位雍高”现象的主要原因是( )
A.汾河河床高于黄河 B.黄河上游汇水量大
C.汾河水下渗能力差 D.入黄口处地形狭窄
下图示意一个海岛国家经济的空间发展过程。据此完成10~11题。
10.第一阶段中,岛内大部分居民从事的活动是( )
A.渔业 B.采矿业 C.旅游业 D.金融业
11.第四阶段中,f城市的发展超过a、b,并成为该国的首要大都市,其原因是( )
A.f地理位置优越 B.国家经济结构转型
C.沿海港口因淤浅而没落 D.f.b之间建成高等级交通线
2023年10月12日,习近平总书记在江西南昌主持召开进一步推动长江经济带高质量发展座谈会时强调:坚持共抓大保护、不搞大开发,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以科技创新为引领,统筹推进生态环境保护和经济社会发展,加强政策协同和工作协同。图示为“长江经济带示意图”、完成12~13题。
12.与长江经济带高质量发展相关的国家战略有( )
①一带一路 ②中部崛起 ③西部大开发 ④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
A.①②③ B.①③④ C.②③④ D.①②④
13.长江经济带不搞大开发的原因( )
①长江拥有独特的生态系统,是我国重要的生态宝库
②长江是国家不可替代的战略水源地和清洁能源基地
③经济带生态地理格局特殊,自然生态灾害类型多风险高
④不搞大开发是国家维护区域生态安全和提升生态文明建设水平的根本要求
A.①②③ B.①③④ C.②③④ D.①②③④
高考结束后王同学马上随父母外出自驾旅行。出发时为一天中太阳高度最大时。此日太阳直射点位于北纬23°,汽车正由北向南行驶,此时手机显示时间为12:16.太阳高度为73°,下图为汽车玻璃反射太阳光的示意图。据此完成14~15题。
14.出发时小明一家驾车行驶的区域最可能位于( )
A.南昌市(29°N,116°E) B.北京市(40°N,116°E)
C.拉萨市(29°N,91°E) D.西宁市(36°N,101°E
15.旅行到夏至日时同样情况再次出现,而钟表显示时间为14:16.则其位置位于出发地( )
A.东北 B.西南 C.西北 D.东南
第II卷
注意事项:
1.用黑色墨水的钢笔或签字笔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
2.本卷共3题,共55分。
16.(18分)阅读图文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下图为南美洲某区域略图,下表为圣地亚哥和蒙得维的亚多年平均降水量。
表:圣地亚哥和蒙得维的亚多年平均降水量
1月 2月 3月 4月 5月 6月 7月 8月 9月 10月 11月 12月
圣地亚哥 0 1 3 10 42 70 87 52 22 13 9 2
蒙得维的亚 87 102 105 86 89 83 86 88 94 108 89 84
(1)据表分别描述圣地亚哥和蒙得维的亚的降水特点。(4分)
材料二 乌拉圭河源出巴西南部海岸山脉。是南美洲的第四大河流,流经阿根廷、乌拉圭和巴西三国,河流上游为巴拉圭高原,下游注入拉普拉塔河口。阿根廷和乌拉圭在乌拉圭河上游分别建造了Salto大坝和Fray Bentos大坝,用于发电和灌溉。由于两个大坝的建造导致河流水量变化,河口水污染加剧,生态环境恶化。
(2)针对当前流域存在的问题,列举乌拉圭河流域开发治理的可行措施。(6分)
材料三 乌拉圭以优美的自然风光和安定的生活环境被誉为“南美瑞士”,吸引了大量欧洲较富有的白人来此定居,成为著名的移民国家,居民约90%是白人。20世纪70-80年代,因劳动密集型产业快速发展,快速城市化,目前乌拉圭城市化水平高达90%。
(3)说明乌拉圭城市化水平高的原因。(4分).
材料四 乌拉圭是一个传统农牧业国家,草原茂盛,首都蒙得维的亚是全国最大的工商业中心和交通枢纽,全国对外贸易货物的90%由此进出,主要输出羊毛、肉、皮革等,外贸总额超过国内生产总值的1/3。
(4)概述蒙得维的亚农牧产品加工贸易相对发达的主要区位条件。(4分)
17.(18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青海湖四周高山环抱,湖滨地带有广泛的风沙堆积,集中分布于湖东平原。青海湖区域盛行风向主要为西北风。由于气候变化,青海湖在2005-2014年间连年扩容,湖泊面积不断扩大。
材料二 倒淌河,位于青海湖东岸,发源于日月山西麓的察汗草原,是青海湖水系中最小的一支。河源海拔4782m,河长60km,流域面积727km2,河口海拔3200m,落差1500m.源流和中游为季节性河;下游由于河槽两侧山前地下水涌出,水流不断,河岸滩地湿润,牧草丰茂,河流汇入由青海湖分离出来的子湖洱海。图示为青海湖周边地形图。
(1)结合图文材料分析青海湖东部多沙丘地貌的原因。(4分)
(2)分析倒淌河源流和中游为季节性河的自然原因。(6分)
材料三 维多利亚湖位于东非高原,尼罗河干流就源起该湖,称维多利亚尼罗河。河流穿过基奥加湖和艾伯特湖,流出后称艾伯特尼罗河,该河与索巴特河汇合后,称白尼罗河。维多利亚湖的面积69400km2,是非洲最大湖泊,世界第二大淡水湖,湖面海拔1134米。维多利亚湖的平均水深只有40米,而同地区的坦噶尼喀湖平均水深700米,相形之下实在是太浅了。该湖区是非洲人口最稠密的地区之一,沿岸方圆80公里内居住着数百万人。
材料四 水葫芦喜热,不耐低温,多浮生于浅水水域,根系能直接从水中吸收有机养分,繁殖速度极快。20世纪80年代,维多利亚湖周边国家为美化该湖环境引种了水葫芦,导致水葫芦的泛滥,并带来一系列问题。长期以来,维多利亚湖面临的最大威胁就是水葫芦的泛滥成灾。1988年,肯尼亚政府为了美化水体、增加鱼类食物来源而从南美洲引入了这种植物,但没想到它在当地的适应力超强,很快就蔓延到整个维多利亚湖。密集的水葫芦遮蔽了阳光,阻碍了水体的流动,导致水质变差、鱼类因缺氧而大量死亡,此外它还阻塞航道,影响湖区航运。过去几十年来,维多利亚湖周边国家一直在与水葫芦做斗争。无奈这种植物生命力极其顽强,经过人工清理之后,很短时间就又会卷土重来。
(3)分别分析材料三所示区域东部时令河形成原因和尼罗河在该段流量季节变化不大的原因。(4分)
(4)分析水葫芦在维多利亚湖迅速繁殖的原因。(4分)
18.(19分)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枣庄地处鲁南,曾经是一个以煤炭、电力、建材工业为主的工矿业城市,有“鲁南煤城”和“建材之乡”之称。随着煤炭等矿产资源的日益消耗,“资源诅咒”日显突出,为此枣庄市开启了城市转型之路。图为枣庄市区域略图。
材料二 微山湖是我国第六大淡水湖,是我国北方最大的淡水湖,同时也是京杭大运河枢纽、南水北调东线工程输水干线和重要调蓄湖。曾经,这里竭泽而渔,污染严重,在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指引下,通过大力治理、修复和保护,微山湖再现草长莺飞的景象,湖区群众实现了从“靠湖吃湖”到“靠湖养湖”的转变。微山湖上,一首生态保护的新曲唱响,高质量发展之路越走越宽。
(1)分析枣庄煤炭开采给当地环境造成的影响。(6分)
(2)请从产业结构分析资源枯竭城市枣庄面临的主要问题。请对枣庄市可持续发展提出合理建议。(7分)
(3)微山湖是京杭大运河的主航道,更是南水北调东线工程的主渠道。近年来,为践行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微山湖地区人民牢记使命,勇挑重担,舍小家、顾大局,确保了微山湖一湖清水进北京。为此你建议政府应该采取的政策。(6分)
天津市河东区2023-2024学年高三下学期第一次模拟考试
地理参考答案
一、单选题:(45分)
1.D 2.C 3.D 4.B 5.C 6.A 7.D 8.A 9.B 10.A
11.B 12.A 13.D 14.B 15.C
二、综合题:(55分)
16.(18分)
(1)4分:圣地亚哥:年降水量较少;季节变化较大;冬季降水多,夏季降水少;(2分)
蒙得维的亚:年降水总量较多;降水季节变化较小(2分)。
(2)6分:加强国际合作,全流域统一管理;建设河流水量和水质监测系统,协调上下游水量;进行废水管理和治理污水;上游及河口附近建设生态保护区;植树造林;下游疏浚河道。
(每点2分,答出三点即可)
(3)4分:因为是移民国家,迁入的人口会选择居住在经济较发达、生活舒适的沿海大城市;因城市经济增长迅速,就业机会多,乡村人口大量迁入城市;城市医疗与社会条件较优越,人口自然增长率高。(每点2分,答出两点即可)
(4)4分:传统农牧业国家,原料丰富;全国交通枢纽,海陆交通运输条件便利;全国工商业中心;国内外市场需求量大。(每点2分,答出两点即可)
17.(18分)
(1)4分:青海湖区盛行风向主要为西北风,大量风沙在风的吹拂下,向东部移动;而湖泊较为宽广西北风经过湖面无阻挡,而到达湖泊东部之后,遇到高山阻挡风力减弱,沙尘堆积,形成沙丘地貌。(每点2分,叙述合理即可).
(2)6分:以高山冰雪融水补给为主,径流量小且季节变化大;干支流短,流域面积小,汇水量少;该地区气候干旱,植被稀少;植被涵养水源、保持水土能力差;中游流经干旱草原,河水容易下渗,造成河床干涸。(每点2分,答出三点即可)
(3)4分:时令河的原因:流经热带草原地区,降水季节变化大;(2分)
尼罗河该段流量季节变化不大的原因是:湖泊的稳定补给。(2分)
(4)4分:地处赤道附近,湖水温度较高;湖泊水深较浅,适宜水葫芦生存;湖区周围城镇多,居民生产、生活污水大量排入该湖,水体富营养化严重,水葫芦易大量繁殖。(每点2分,答出两点即可)
18.(19分)
(1)6分:占用土地,耕地面积减少;破坏地表,水土流失加剧,耕地质量下降;造成地面沉降,影响城市和乡村发展。(每点3分,答出两点即可)
(2)7分:主要问题是产业结构单一,以传统工业为主。(3分)
建议:改造传统工业使之重新焕发生机;调整产业结构,发展高新技术产业;从煤矿开发单一结构向综合性城市转变;发展以运河文化旅游和台儿庄地区革命传统旅游为基础的服务业。(每点2分,答出两点即可)
(3)6分:退渔还湖;采矿权退出;企业关停搬迁;提升排污标准;入湖口生态修复;区域联防联控;减少航运船舶产生的污染;提高航运污染治理水平等政策措施,同时发展现代化生态农业;发展生态休闲渔业。(每点2分,答出三点即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