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26张PPT)
何尊,西周早期周成王时青铜器,
内底铸铭文12行122字,其中提到
周武王灭商后决定建都于天下中心,
“宅兹中国”即居住在天下中央,
这是“中国”一词最早实物见证
图上的青铜器是什么?
两个古文字对应的现代汉字是?
中华文明的起源与早期国家
课程标准:通过了解石器时代中国境内有代表性的文化遗存,认识它们与中华文明起源以及私有制、阶级和国家产生的关系;通过甲骨文、青铜铭文及其他文献记载,了解私有制、阶级和早期国家的特征。
统编版《中外历史纲要上》 第一单元从中华文明起源到秦汉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的建立与巩固
第一课
(一)旧石器时代:距今约300万年
图1 中国旧石器时代重要人类遗址分布图 《纲要上》第2页
观察此图请指出中国早期人类分布的基本特点?
1.星罗棋布,分布广
2.大多分布在黄河、长河流域(土地肥沃,水源充足,更适合人类生存)
旧石器时代
典型遗址 云南省元谋县元谋人遗址、
北京周口山顶洞人遗址
社会形态 晚期进入母系社会
生产生活 群居、渔猎、采集、用火
一、星罗棋布——石器时代的古人类和文化遗存
生产工具:打制石器(生产力较低)
新石器时代文化遗址分布
有何特点?
(二)新石器时代:距今约1万年前
多元一体、中原核心的发展趋势
多元性:分布广泛,各具特色
图2 中国新石器时代文化遗存分布图 《纲要上》第3页
生产工具:磨制石器(生产力较高)
如何理解“一体”?
仰韶文化的主要文化特征之一就是彩陶,在彩陶的制作上,仰韶的先民因为喜欢用极为抽象的玫瑰花图案作为彩陶纹饰,从而又称为华族(花)
图3 仰韶文化庙底沟类型彩陶盆
红山文化重要特征是“龙”,用玉石制作的“玉龙”,陶器上也是以龙鳞纹为主
图4 红山文化龙鳞纹双耳圆底彩陶罐
华山花与燕山龙
材料一:源于关中盆地的仰韶文化的一个支系,以成熟型玫瑰花图案彩陶盆为主要特征的庙底沟类型,与源于辽西走廊遍及燕山以北西辽河和大凌河流域的红山文化的一个支系,即以龙形(包括鳞纹)图案彩陶和刻画纹陶的瓮罐为主要特征的红山后类型......它们终于在河北省的西北部相遇,然后在辽西大凌河上游重合,产生了以龙纹与花结合的图案彩陶为主要特征的新的文化群体。红山文化坛、庙、冢就是它们相遇后迸发出的“火花”所导致的社会文化飞跃发展的迹象......坛的平面图前部像北京天坛的圜丘,后部像北京天坛的祈年殿方基;庙的彩塑神像的眼球使用玉石质镶填,与我国传统彩塑技法一致;冢的结构与后世帝王陵墓相似;龙与花的结合会使人自然联想到我们今天的自称“华人”和“龙的传人”。发生在距今五六千年间的历史转折,它的光芒所披之广,延续时间之长是个奇迹。所以,以红山文化坛、庙、冢象征中华文明曙光应当是恰如其分的。
——苏秉琦,原载《辽宁画报》1987年1期
一体:相互交流融合、相互影响;
共同构成具有中华特色的文明特征
二、满天星斗——从部落到国家
图5 陕西临潼姜寨遗址复原图(新石器早期仰韶文化)
图6 陕西襄汾陶寺遗址图(新石器晚期龙山文化)
(一)社会组织的变化——万邦时代
聚落
共同劳动、成果共享
未产生贫富分化
氏族公共墓地
部族
私有制
阶层分化明显
墓葬存在等级
出现宫殿、礼器、天文台具备国家初始形态;尧都?
母系社会
父系社会
材料二:私有观念、私有制都是生产力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它一旦出现在氏族内部,就产生巨大的离心作用,病灾产品交换、部落之间的战争不断扩大,从而加速原始公有制的崩溃。
——朱绍侯、张海鹏、齐涛《中国古代史》
材料三:从考古学的角度分析,此间各地以城市为中心的聚落群体,明显地分化为中心部落、此中心聚落和一般性聚落,其社会集团内部自然需要一个管理体系,需要不同级别、不同职能的管理机构,而各地出现的以城市为代表的中心聚落,应属早期城邦式的原始国家,邦国林立的早期古国时代已经到来。
——赵毅、赵轶峰《中国古代史》
材料四:国家是文明社会的概括......国家形成的标志为:一是阶级的存在,二是凌驾于社会之上的公共权力的设立。
——恩格斯《家庭、私有制和国家的起源》
根据材料和所学回答,早期国家是怎样产生的?
经济基础
上层建筑
生产力
生产关系
材料六:社会分工的发展和劳动生产率的提高,使人类在满足自己的基本需要之外,有了剩余产品,为私有制和剥削的产生创造了条件。部落首领利用职权把一部分公共产品据为己有,私有制逐渐产生,社会分化成统治者和被统治者两大阶级。在有关原始社会后期的考古发现中,人们居住的房屋出现了明显区别……为争夺土地和资源,一些部落之间爆发战争,被征服者往往成为征服者的奴隶,奴隶制成为人类第一种剥削制度。奴隶反抗奴隶主的斗争,成为最早的阶级对抗形式。在阶级矛盾和部落战争的双重作用下,逐渐出现政府、军队和监狱等强制机关,国家开始形成。原来的部落首领,演变为阶级社会中国家的统治者。人类由此进入奴隶社会。出于记事和管理的需要,文字产生了。
——《中外历史纲要(下)》第3页
何为文明?
文明的标志:阶级的产生、国家的形成、文字的出现
补充拓展
文明探源的工具:考古发现、文献资料、神话传说
(二)早期国家的更替
三皇五帝的传说、大禹治水、
禅让制、夏朝的建立、二里头遗址
甲骨文、世袭制、
分封制、宗法制、殷墟
文献与传说:三皇五帝到夏朝建立
信史:商和西周
王国维二重证据法
两座类似宫殿的遗址,出土了很多青铜器和玉器大多为礼器和祭器,也发掘石制和骨制的生产工具
《竹书纪年》、《尚书》等文献中有关于夏朝具备国家的基本特征(制定刑法,军队、监狱)世袭制的记载
考古与文献中的夏文化
二里头遗址可能是夏文化的遗存,因无夏文字发现,夏朝历史尚不清晰
图8 河南偃师二里头遗址
图9 《竹书纪年》书影
在地史料:一手资料
传世文献:二手资料
武王征商,唯甲子朝,岁鼎,克昏夙有商,辛未,王在阑师,赐有事利
金,用作檀公宝尊彝
武王戎车三百两,虎贲三百人……时甲子昧爽,王朝至于商郊牧野,乃誓。
图10 利簋(武王征商簋)
图11 利簋铭文
对照翻译
《尚书.牧誓》
考古与文献中的商周文化
三、月明星稀——早期国家的进程
(一)夏:聚族而居
材料六:益(禹晚年的接班人)让帝禹之子启。
——司马迁《史记.夏本纪》
材料七:启与支党攻益,而夺之天下,是禹名传天下于益,其实令启自取之。
——《战国策.燕策一》
关于启的继位为什么会出现不同说法?
两则材料共同说明了什么?
夏史直接资料较少,其创建方式尚存疑;
不同时代特征各异史书叙述角度不同;
政权的更替和社会形态的演进并非一帆风顺。
“公天下”到“家天下”
材料八:乙卯卜,争,贞沚爯册,王比伐土方,受有佑
——《甲骨文合集6087正》
材料九:癸巳卜彀,贞旬亡祸。王占曰:有祟,其有来艰?迄至五日丁酉允有来艰自西,沚戡告曰:土方征于我东鄙,灾二邑,邛方亦侵我西鄙田。
——《甲骨文合集》6057
材料十:殷道衰,诸侯或不至…殷复兴,诸侯归之。”
——《史记.殷本纪》
三、月明星稀——早期国家的进程
(二)殷商
癸巳日,占卜官问:十天之内有没有灾祸降临?王占卜的结果显示:鬼神要降祸,恐怕祸患就要来临。自占卜后第五天,果真西边发生祸事。沚侯报告说:“土方征伐我邦东部边境,使两个村子受损;邛方也来侵犯我邦西边的农田。
乙卯日占卜,(遇到了)战事,王想任命沚侯为大将,作为商王先锋去征伐土方,会受上天保佑吗?
当商朝衰落的时候,方国就不来归顺了;当商朝变得强大的时候,方国又前来归顺了。
阅读材料请思考商朝政治有哪些特点?
武力维系的松散联盟;神权色彩
内服指商王直接控制的王畿地区,外服指商王间接控制的方国和部落
内外服制度
“大邑商”内 服
鬼 方
莱 夷
犬 戎
周
氐
淮 夷
濮
外 服
“四 土”
(三)西周:封建亲戚、以藩屏周
1.分封制
封商纣子禄父(武庚)殷之余民。
武王…使其弟管叔鲜、蔡叔度相
禄父治殷。
殷商遗民
封功臣谋士…封尚父于营丘,曰
齐。封弟周公旦于曲阜,曰鲁。
封召公奭于燕。
功臣宗亲
武王追思先圣王,乃褒封神农之
后于焦,黄帝之后于祝。
各地方国
周武王
武王分封
授 民
授 土
周公
授土授民
规定义务
周公分封
诸侯国主要义务
用周法治理本国
定期觐见周天子汇报工作
提供军队保卫周天子
定期向周天子纳贡
以法则周公,用即命于周。
诸侯朝于天子,曰述职;述职者,述所职也。
元侯作师,卿帅之,以承天子。
昔天子班贡(纳贡)...周之制也。
天子
诸侯
卿大夫
士
庶人
嫡长子
嫡长子
嫡长子
嫡长子
大宗
(宗主)
小宗
大宗
小宗
大宗
小宗
周公
嫡长继承,余子降级
血缘亲疏
尊卑有序
2.宗法制
余子
余子
余子
余子
金字塔型的等级结构
天子
诸侯
卿大夫
士
大宗
(宗主)
小宗
大宗
小宗
大宗
小宗
周公
宗法制与分封制的关系:互为表里,分封是宗法在政治上的体现,宗法为分封制提供依据,解决统治阶级财产和权力分配问题;政权与族权相结合,奠定家国同构观念
欲治其国
先定齐家
据《 周礼.地官.质人》记载,商周奴
隶制国家设有专门掌管奴隶和牲畜买卖的官吏,可见当时奴隶买卖的普遍。
商周土地为奴隶主土地国有制,土地不能随意买卖。井田制即土地经营基
本方式,因土地规整形似“井”而
得名。
青铜铸造是手工业生产中的主要部门;青铜主要用于祭祀与军事,少量用于农业生产。农业生产多用木、石、骨等材质的工具
3.商周经济
奴隶制
井田制
青铜时代
01
02
03
4.商周思想
殷人——事鬼神
殷人尊神,率民以事神。——《礼记·祭义》
西周——敬天保民(民本观念)、祖先崇拜
人无于水监,当于民监。——《尚书.酒诰》
皇天无亲,惟德是辅;民心无常,唯惠之怀。
——《尚书 · 蔡仲之命》
01
02
阅读表格内容,并根据所学分析早期国家的政治特征?
国家 主要内容 考古依据
政治 夏朝 早期国家治理体系雏形出现;聚族而居控制部族间接统治;世袭 河南洛阳二里头文化
殷商 商王垄断王权;内外服制度;王权与神权结合 河南安阳殷墟
西周
分封制 等级森严、加强周天子对地方的统治 陕西周原早周宗庙遗址
宗法制 血缘纽带、嫡长子继承制、解决贵族权力财产分配问题
礼乐制 维护等级秩序
经济 奴隶制经济繁荣、土地国有——井田制、生产力较低——木骨石制工具、青铜业发达
文化 甲骨文、金文、民本观念、宗法观念、鬼神观念
时代 公元前21世纪——公元前5世纪
1.王权和神权相结合
2.对地方控制逐渐加强;但是最高执政集团尚未实现权力的高度集中
3.“家”“国”紧密结合,世袭制下的贵族血缘政治
小结:本课时间轴
约170万年
约1万年
约5000年
约前2070年
约前1600年
前1046年
前771年
旧石器时代 新石器时代早中期 新石器时代晚期 木石为主,少量青铜时代
元谋人、北京人 仰韶文化
大汶口文化
河姆渡文化 龙山文化
红山文化
良渚文化 三皇五帝时代:
炎黄部落
尧舜时期 夏 商 西周
原始人群 母系氏族公社 父系氏族公社 夏商西周早期国家
原始社会 奴隶社会
中华文明的起源 中华文明的产生 中华文明的发展
中华文明的蒙昧
当堂训练
1.考古发现,地处黄河流域的陶寺遗址,面积达280万平方米。在遗址中,考古专家发现有宫殿建筑、天文建筑痕迹以及数量不等的大、中、小型墓葬,还发现了象征权力的玉石礼器。陶寺遗址的发现表明当时( )
A.中华文明曙光初现 B.阶层分化比较明显
C.社会分工日趋精细 D.早期国家确已出现
B
2.《诗经·大雅》祭祀乐歌有谓:“文王在上,於昭于天。周虽旧邦,其命维新。……文王陟(升)降,在帝左右。……文王孙子,本支百世。凡周之士,不显亦世。”诗文形象地反映了西周的政治风格。下列项中,对此解读正确的是
①神权与王权结合 ②“传贤”演化为“传子”
③以旧邦维护政治联系 ④按血缘宗族关系分配政治权力
A.①④ B.②③ C.①②④ D.②③④
当堂训练
A
课后思考
我国考古学家苏秉琦在《关于重建中国史前史的思考》中说:“相对于世界其他几大历史文化系统而言,中国文化是自我一系的;中国古代文化又是多源的;它的发展不是一条线贯彻始终,而是多条线互有交错的网络系统,但又有主有次。各大文化区系既相对稳定,又不是封闭的.....中国文明之所以独具特色、丰富多彩、连绵不断,中华民族之所以能够形成一个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并在数千年来始终屹立在世界的东方,都与中国文化的传统、中国文明的多源性有密切关系。”
阅读这段话,查阅相关史前文化遗址的考古资料,考察其分布特点,就中华文明的多源性与统一性问题谈谈自己的认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