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课 中华文明的起源与早期国家 课件(共25张PPT)

文档属性

名称 第1课 中华文明的起源与早期国家 课件(共25张PPT)
格式 pptx
文件大小 36.0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24-03-28 23:46:40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25张PPT)
中外历史纲要(上)
欢迎来到
高中历史课堂
中外历史纲要(上)
第1课 中华文明的起源与早期国家
学习目标:
1、能说出石器时代中国境内有代表性的文化遗存分布,从“时空观念”角度认识中华文明起源的特点;
2 、结合考古发掘成果,从“唯物史观”角度认识私有制、阶级和国家的产生是生产力发展的结果;
3、搜集甲骨文、青铜铭文及文献记载等相关史料,从“史 料实证”角度认识考古材料与文献在研究早期国家起源中的作用;
4、知道王位世袭制、分封制和宗法制等概念,从“历史解释”角度认识中国古代“家国同构”的政治特点。
中国
古巴比伦
古印度
古埃及
指与“野蛮”相对的人类社会进步状态。对一个社会进入“文明”阶段的具体标准,学术界有不同看法,较多的人认为国家产生是文明的主要标志,城市、文字、冶炼金属、礼仪性建筑等也都是文明要素。
文明(Civilization)
从这张地图能看到哪些历史信息?
试分析我国早期人类分布的基本特点?
①遍布全国各地(分布广)满天星斗
②集中在黄河、长江流域,平原地带
1.旧器时代的文化遗存
含义 以打制方法制作石器的时代
时间 距今约300万年~约1万年
代表 元谋人(距今170万年)
北京人(距今70—20万年)
山顶洞人(距今18000年)
特点 使用打制石器,从事渔猎采集,过群居生活,学会用火
社会组织形式 原始人群,晚期进入母系氏族社会
一、早期文明的起源
2.新器时代的文化遗存
含义 以磨制方法制作石器的时代
时间 距今约1万年前——5000前
代表 仰韶/大汶口/河姆渡/龙山/红山/良渚文化
特点 磨制石器,原始农业,饲养家畜,定居生活,南稻北粟,陶器
社会组织形式 母系氏族公社
一、早期文明的起源
2.新器时代的文化遗存
新石器时代石磨盘石棒
仰韶文化(黄河中游)
人面鱼纹彩陶盆
(半坡遗址)
鹳鱼石斧图彩陶缸(阎村遗址)
鹰形陶鼎
(仰韶遗址)
河姆渡文化(长江下游)
河姆渡炭化稻谷
"蚕"纹象牙杖首饰
陶纺轮
一、早期文明的起源
▲ 中国旧石器时代重要人类遗址分布图
▲中国新石器时代文化遗存分布图
【合作探究】 依据中国境内的文化遗存说说中华文明起源有何特点?
一、早期文明的起源
(1)起源早,具有鲜明的本土特点。
(2)遍布南北,分布范围广,主要集中在大江大河流域。
(3)中原核心,多元一体。
(4)具有连续性和包容性。
(5)出现了早期农耕经济,产生了游牧文明。
良渚古城卫星图
一、早期文明的起源
3.新石器时代晚期父系氏族社会的变化
玉琮、玉璧带有明显的象征意义,反映了当时社会的复杂程度和阶级制度,已经达成了“国家”的标准。
——科林·伦福儒
国家
氏族公社
上层:掌握公共权力
下层:被统治
部落、部落联盟
生产力进步
剩余产品出现
私有制产生
贫富分化
阶级出现
【合作探究】根据以上材料分析国家是如何产生的?
“国家是文明社会的概括……国家形成的标志为: 一是阶级的存在,二是凌驾于社会之上的公共权力的设立。”
——恩格斯《家庭、私有制和国家的起源》
政府、军队(内部阶级分化与外部战争)、祭坛(神权)
阶级矛盾不可调和
家族、聚落
奴隶社会取代原始社是社会生产力发展的必然结果。
一、早期文明的起源
国 家
国家形成的标志:一是阶级和阶层的存在,二是公共权力(公共权威,稳定的公职人员——官僚机构),强制性机构和统治的存在等。
——王震中《中国文明起源的比较研究2013》
二、早期国家:夏商周(奴隶社会)
陕西临潼姜寨聚落遗址复原图
氏族公社 → 部落联盟 → 早期国家
山西襄汾陶寺遗址及2001号大墓
二里头遗址一号宫殿复原图
二、早期国家:夏商周(奴隶社会)
1、三皇:燧人氏(钻木取火);伏羲氏(发明网、陷阱、原始的烹调、八卦);神农氏(炎帝:为我国农业始祖和医药始祖)
2、五帝:
(1)黄帝、颛顼、帝喾、帝尧、帝舜
(2)炎黄部落联盟:炎帝与黄帝被后世共尊为华夏始祖(炎黄子孙、华夏认同)
(3)权力继承制度:禅让制:标准:选贤与能
性质:公天下/天下为公
2、五帝后期:“万邦”时代:具备国家初始形态(陶寺遗址中有宫殿建筑)
神话色彩浓厚
涿(zhuō)鹿之战(约4600年前)
1、部落联盟:禅让制
夏朝存在吗?
后人记述,转载
二手资料
原始资料
孤证不立
二、早期国家:夏商周(奴隶社会)
教材补充:史料实证
二重证据法:王国维提出,运用“地下之新材料”与古文献记载相量印证,以考古代历史文化,成了一种公认科学的学术正流
1、史料价值:
(1)第一手史料(primary source)指接近或直接在历史发生当时所产生,可以直接作为历史根据的史料。
(2)第二手史料(secondary source)经过后人运用第一手史料所作的研究及诠释。
2、史料表现形式:文字史料、实物史料、口述史料等。
二、早期国家:夏商周(奴隶社会)
2、夏朝:最早的奴隶制王朝
地位 是中国最早的奴隶制王朝(世袭制)。
时间 约公元前2070年-约公元前1600年
统治 王位传承:禹死后,其子启继位,世袭制代替了禅让制。
②中央:夏王是最高统治者,称为“后”;中央设有主管行政、军事司法和宗教的机构与职官。(出现公共权力)
③地方:夏朝仍聚族而居,除对夏部族生活的地区实行直接统治外,对其他地区间接统治(管理松散)
文化 历法—《夏小正》
考古遗存 考古学家在河南洛阳偃师发现的二里头遗址,很有可能是夏文化的遗存。
时间地域都吻合夏文化,但缺少印证夏朝的文字。
甲骨文的发现与研究,使《史记 殷本纪》成为信史,而《史记 殷本纪》在帝王、世次、称号上的一些错误,也因此而得到纠正。
——中国国家博物馆编《文物中国史 夏商周时代》
二重证据法
为什么商朝进入信史时代?
殷墟,位于历史文化名城---安阳市西北郊。古称“北蒙”,甲骨文卜辞中称为“大邑商”“邑商”,是中国商代晚期的都城,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有文献可考、并为甲骨文和考古发掘所证实的古代都城遗址,距今有3300年的历史。
二、早期国家:夏商周(奴隶社会)
二、早期国家:夏商周(奴隶社会)
3、商朝:内外服制,信史时代
建立 约公元前1600年,商汤灭夏,建立商朝
时间 约公元前1600年-约公元前1046年
统治 ①盘庚迁殷;稳定统治,为商朝中兴奠基;
②商王是最高统治者,下设有尹及各类事务官
③内外服制
a.内服:商王直接控制的王畿地区
b.外服:商王间接控制的方国和部族
统治特点 ①神权、王权相结合,迷信色彩浓厚;
②最高统治集团尚未实现权力的高度集中。
文化 ①甲骨文,成熟文字;占卜②干支纪日法
商朝灭亡 (1)商纣暴政:修建宫苑、生活腐朽;炮烙之刑残害臣民;
(2)武王伐纣:公元前1046,周武王伐纣,牧野之战,商纣自焚(牧野之战)。
二、早期国家:夏商周(奴隶社会)
4、西周:分封制、宗法制、礼乐制、井田制
建立 约公元前1046年,牧野之战,武王伐纣
时间 公元前1046—公元前771年
政治制度 ①地方管理制度:分封制
②权力分配制度:宗法制
③维护等级制度:礼乐制
④权力分配制度:宗法制
经济 ①井田制(奴隶制土地国有,不能随意买卖);
②手工业:青铜铸造
文化 青铜文化;出现敬天保民的早期民本思想
制度特点 ①血缘关系为纽带,家国一体;
②最高统治集团尚未实现权力的高度集中。
西周灭亡 公元前841年国人暴动,共和行政;公元前771
年,犬戎攻破镐京,杀死周幽王,西周灭亡。
4、西周:分封制
二、早期国家:夏商周(奴隶社会)
含义 周天子把王畿以外地区的土地和人民,分
封给诸侯,让他们建立诸侯国,拱卫王室。
分封对象 王族(主体)、功臣、先代贵族
诸侯权利 封地世袭统治权(管理土地、人民,设官员;收赋税;建武装)
诸侯义务 镇守疆土、随从作战、朝觐述职、缴纳赋税
分封等级 天子→诸侯→卿大夫→士
分封特点 对象多元;同姓主体;血缘纽带;等级森严
发展轨迹 始于商,成熟于西周,瓦解于春秋,废止
于战国。
体现策略:以亲制疏,将血缘内聚力转化为政治向心力。
4、西周:分封制
二、早期国家:夏商周(奴隶社会)
分封等级 天子→诸侯→卿大夫→士
积极影响 ①加强了对地方 的统治;
②促进了对边疆地区的开发,扩大了统治区域;
③西周贵族统治集团形成“天子—诸侯—卿大夫—士”等级序列;
④周王确立天下共主的地位,周成为强国;
⑤ 国家政权趋向严密;
⑥传播了周文化,推动了天下一家的民族认同、文化心理认同。
⑦后世:中国封建社会的皇族分封;中国姓氏起源;中国地名简称(山东省简称鲁、山西省简称晋)。
消极影响 ①诸侯在自己的领地内,享有相当大的独立性,是
导致诸侯国分裂割据混战的根源(根本原因:社会
生产力的发展,井田制日益瓦解。)
②形成了贵族内部森严的等级制。
4、西周:宗法制
二、早期国家:夏商周(奴隶社会)
含义 用父系血缘关系的亲疏来维系政治等级,巩
固国家统治秩序。
目的 巩固分封制形成的统治秩序,解决贵族之间
在权力、财产和土地继承上的矛盾。
原则 嫡长子继承制(核心)
立嫡以长不以贤,立子以贵不以长
特点 血缘和政治相结合,家国同构。
评价 保证了(西周)各级贵族在政治上的垄断和特权地位,有利于统治集团内部的稳定和团结,稳定了统治。 保障分封制的推行; 是中国宗法观念的源头,对后世影响深远。
后世 影响 ①利:忠孝观念;尊老爱幼、兄弟相亲;家国一体;
②弊:道德专制(家长制作风)、男尊女卑、等级观念、任人唯亲等现象不利于民主法治发展
4、西周:礼乐制
二、早期国家:夏商周(奴隶社会)
含义 ①“礼”:维护贵族等级秩序典章制度和礼仪规
定。
②“乐”:配合“礼”进行维护等级差别的乐。
内容 对统治阶级日常的政治、社会活动,例如,祭神、
结婚、丧葬等,制定一些规则和仪式,要求不同
级安于名分,遵守礼制,不得僭越。
目的 维护分封制及宗法制形成的等级秩序
春秋战国 礼崩乐坏
分封制与宗法制互为表里,相辅相成。
4、西周:分封制、宗法制、礼乐制的关系
【概念阐释】所谓“家国同构”,是指家庭、家族和国家在组织结构方面具有共同性,均以血缘—宗法关系来统领,存在着严格的父权家长制。父为“家君”,君为“国父”,君父同伦,家国同构,宗法制度因而渗透于社会整体,甚至掩盖了阶级和等级关系。
二、早期国家:夏商周(奴隶社会)
二、早期国家:夏商周(奴隶社会)
4、西周:井田制
含义 土地规整,沟洫灌溉,疆界分明,形似“井”

所有制 奴隶主土地国有制,土地名义上国家公有,
实际上国王所有,不能随意买卖。
经营方式 耕种私田,同养公田
特点 ①土地不得转让买卖;
②土地周边为私田,中间为公田;
③领主强迫庶民耕种,并交纳贡赋;
发展历程 商朝兴起,西周盛行,春秋瓦解,战国废除
溥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滨,莫非王臣。
——《诗经》
“方里而井,井九百亩,其中为公田。八家皆私田百亩,同养公田。”
——《孟子》
二、早期国家:夏商周(奴隶社会)
5、商周:手工业、商业
手工业 ①青铜铸造是手工业生产的主要部门,
种类繁多,纹饰华丽。
②出现养蚕缫丝技术,绢帛是商周贵族普遍的衣着材料。
商业 商业初步发展
特点 技艺精 数量多 种类全 工艺美
造型奇
教材补充: 工商食官 商周时期政府占有工商业者并进行垄断性经营的制度。当时手工业者和商贾都是官府奴仆,他们必须按照官府规定和要求从事生产和贸易。
酒器:何尊
饪食器:德方鼎
乐器:编钟
周代衣裳要有等级,要有章纹
①甲骨文和青铜文化;
②开始形成多元一体的心理认同(华夏子孙);
③鬼神迷信与原始宗教色彩;敬天保民的早期民本思想。
①王权与神权相结合,神权色彩浓厚;
②血缘纽带、家国一体(王位世袭制、分封制、宗法制);
③最高统治集团尚未实现权力高度集中(从内外服到分封制)。
经济形态:以农业为主;手工业青铜铸造发达(青铜时代);
土地制度:井田制,奴隶主土地国有;集体劳动;
社会形态:奴隶制
【小结 】中国早期国家的特征(重点难点)
1、经济基础
2、政治特点
3、文化思想
中外历史纲要(上)
感谢聆听
学有所获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