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市九龙坡区2023-2024学年高三下学期3月月考地理试题
一、单项选择题:本题共15小题,每小题3分,共45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福建宁德某公司成立于2011年,是全球最大的汽车动力电池系统供应商。近年来,正负极材料、电解液及电池构件材料等40多家汽车动力电池相关企业在宁德集聚。2019年,该公司首个海外电池生产基地在德国动工。据此完成1~2题。
1.汽车动力电池相关企业在宁德集聚,主要有利于这些企业( )
A.减小竞争压力 B.提高协作效率 C.增加产品类型 D.降低生产能耗
2.该公司在德国布局电池生产基地的主要原因是该国( )
A.电能丰富 B.海运发达 C.市场需求大 D.劳动力廉价
人口迁移是一种普遍的人口地理现象,对协调人地关系具有明显的影响。图1示意赞比亚两个时段国内人口迁移变化。据此完成3~4题。
图1
3.①所示人口迁移的驱动因素是( )
A.资源开发 B.自然灾害 C.地区冲突 D.边境贸易
4.②所示人口迁移对迁入地带来的影响是( )
A.土地总面积扩大 B.农产品产量增加 C.人口老龄化加剧 D.人口环境容量减小
城市建设用地增长与人口密度变化之间的关系是城市可持续发展研究的重要内容。在一定时期内,城市人口密度增长越快,人均建设用地减少越多,城市建设用地更加集约。图2示意2000~2014年伦教、成都、海口、唐山四个大城市的人口密度年均增长率(该时期人口密度的年均增长速度)和城市建设用地年均增长率(该时期城市建设用地的年均增长速度)。据此完成5~6题。
图2
5.处于城市化进程后期的是( )
A.甲 B.乙 C.丙 D.丁
6.2000~2014年乙城市人均建设用地的变化,表明该城市( )
A.规模快速扩张 B.用地结构优化 C.人口密度增加 D.城市化水平下降
横风是指从车辆侧面方向吹来的风,易造成高速行驶的车辆侧滑、侧翻等事故。图3为某高速公路段某时刻的风速(米/秒)垂直分布圈,该路段呈东西走向,地势平坦开阔,是横风的多发路段。据此完成7~8题。
图3 图4
7.图4中四条风速变化曲线,与图3中甲至乙风速变化一致的是( )
A.Ⅰ B.Ⅱ C.Ⅲ D.Ⅳ
8.根据图3中的风速变化,判断该断面横风为( )
A.偏东风 B.偏南风 C.偏西风 D.偏北风
农作物物候期与气候紧密相关。有学者研究了我国某种苹果两个主产地1996~2018年春季物候期的平均出现时间,结果如图5所示(图中数字表示距1月1日的天数)。据此完成9~10题。
图5
9.山东福山与新疆阿克苏该种苹果树始花期的差异,表明春季阿克苏( )
A.升温更快 B.降水更少 C.温差更大 D.光照更弱
10.某天北京时间14:40左右,阿克苏某中学的同学到当地果园(80°E,41°N)开展户外劳动时发现苹果树刚好出芽。为了解光照强度,同学们计算出此时太阳高度约为( )
A.10° B.30° C.50° D.70°
“雾凇”一词最早见于西晋《字林》:“寒气结冰,见日光乃消,齐鲁谓之雾凇”。雾凇是过冷却水汽凝华形成冰晶挂结于草木枝叶的天气现象。“瀚海雾凇”专指沙漠戈壁中的雾凇景观,犹如在石海沙丘上开出的“玉树琼花”。新疆北部古尔班通古特沙漠“瀚海雾凇”出现频率高,吸引摄影爱好者慕名前往。据此完成11-12小题。
11.“寒气结冰”形成雾凇的原因是( )
A.上升气流导致降温 B.云层较厚太阳辐射弱
C.大气的保温作用弱 D.暖锋过境前后温差大
12.为了次日能拍摄古尔班通古特沙漠雾凇景观,适宜摄影爱好者蹲守的天气是( )
A.飘雪初晴 B.气温回升 C.晚来风急 D.夜间有雨
1999年底黄河中游小浪底水库运行后,黄河水沙治理成效更加显著,促进了黄河流域高质量发展。图6、图7分别为1975~2015年汛期(7~10月)与非汛期(11~6月)黄河下游径流量和输沙量变化过程统计图。据此完成13~15题。
图6 图7
13.2000年后黄河下游年际变化最稳定的水文特征是( )
A.汛期径流量 B.非汛期径流量 C.汛期输沙量 D.非汛期输沙量
14.根据1991年黄河下游汛期来水来沙量特点,推测该年汛期时黄河流域( )
A.水土流失强烈 B.台风活动频繁 C.植被覆盖率高 D.受副高影响弱
15.2000年以来,黄河下游河床的总体变化趋势是( )
A.拓宽,变深 B.拓宽,变浅 C.缩窄,变深 D.缩窄,变浅
二、非选择题(共55分,把答案填写在答题卡上相应的位置,在试题卷上作答无效)
16.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6分)
仓库是货物的集散和储存地,属于城市重要的物流设施,仓库聚集地的变化与城市的产业结构变化密切相关。图8是某市2016年仓库的分布示意图,图9是该市两个时段新增仓库占比距城市中心区的距离变化情况。
图8 图9
(1)推测图8中甲地无仓库分布的自然原因,并指出依据。(4分)
(2)与1951~1980年相比,2001~2016年新增仓库最集中地区位置发生了变化。指出这种变化并分析原因。(6分)
(3)机场附近区域是2016年仓库最集中地区之一,从该市加工制造业发展方向解释这种现象的形成原因。(6分)
17.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8分)
大别山是我国限制开发的重点生态功能区之一,也是我国重点扶贫地区。图10为大别山腹地某区域等高线地形图,当地政府在800米以上区域实施封山育林,在低海拔地区优化生态环境的基础上,推进新农村建设,积极发展第三产业。
(1)分析该地区800米以上区域适宜封山育林的自然原因。(6分)
(2)与N地相比,分析在M地建设农民新村的有利用地条件。(6分)
(3)有人建议在600~800米的区域推行“栽种果树+果树林下种植乡土药材”的农业发展模式。请说明理由。(6分)
18.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21分)
卫星监测研究表明,中国和印度在2000~2017年全球绿地面积增长贡献中分居第一、第二位。其中,中国贡献了全球25%的绿地增加面积,为减缓全球气候变化产生积极影响。表2为中印两国新增绿地及谷物(主要粮食作物)相关数据。图11示意森林绿地对自然环境的部分调节作用。
表2
国家 2000~2017年新增绿地面积占比(%) 2017年谷物收获面积(千公顷) 2017年谷物总产量(万吨)
林地 农田 其他
中国 42.0 32.0 26.0 102493.1 61493.0
印度 4.4 82.0 13.6 99220.0 31361.0
图11
(1)森林绿地增加对植被蒸散发、土壤直接蒸发等都具有调节作用。请使用符号“+”或者“-”表示图11的A、B、C处森林绿地增加的调节作用(符号“+”表示增加、增强、上升,符号“-”表示减小、减弱、下降)。(3分)
(2)概括印度新增绿地结构特点,并从粮食生产角度分析其原因。(8分)
(3)有研究表明,印度农用家地大规模灌溉增加了所在区域降水,分析其成因。(6分)
(4)我国森林大面积增加有利于减缓全球气候变暖,说明理由。(4分)
答案及解析
答案:1-5BCABD 6-10ACDAC 11-15CADDA
一、非选择题,共55分
(一)必考题,共47分
16.(15分)
(1)自然原因:该地受(山地)地形限制,建设难度大。(2分)
依据:因为甲地交通线缺失,而仓库属物流设施,多沿交通线(或交通设施)分布。(2分)
(2)变化:由距离市中心区远20~30公里变化为距离市中心区70~80公里。(2分)
原因:距离市中心区远,地价便宜;(2分) 随城市规模扩大,交通设施逐步完善。(2分)
(3)该市加工制造业发展方向为高新技术(技术/知识密集型)产业。(2分) 高新技术产品具有时效性强、附加值高的特点;(2分) 而航空运输速度快、运价高,机场附近区域成为2016年仓库最集中地区之一。(2分)
17.(18分)
(1)该区域地处北亚热带季风气候区,热量丰富,降水充沛,适宜林木生长;(3分)
海拔800米以上区域高差大,多陡坡,属于宜林地(不宜开垦)。(3分)
(2)地形更平坦,建设成本低;(2分)
位于南坡,地势开阔,采光条件好;(2分)
临近水体,用水方便。(2分)
(3)因为乡土药材和果树经济价值大,林下种植药材能提高土地利用率,经济效益高;(2分)在果树林下种植乡土药材,植物高低搭配,提高了地表植被覆盖率,增加了土壤中的植物根系,可涵养水源,生态效益好。(2分)可增加就业机会,增加居民收入,社会效益好。(2分)
18.(18分)
(1)A:-(1分) B:-(1分) C:+(1分)
(2)特点:印度新增绿地以农田为主(农田占比高)。(2分)
原因:印度人口多,(1分)粮食需求大,(1分)粮食单产低,(2分)通过扩大耕地面积(播种面积)能够缓解粮食压力。(2分)
(3)大量灌溉增加地表水分,印度地处低纬,气温较高;(2分)地表蒸发量增大,空气湿度增大(空气中水汽含量增加);(2分)水汽上升过程中不断凝结,利于成云致雨。(2分)
(4)我国森林大面积增加吸收温室气体,削弱了温室效应;(2分)
森林吸收了太阳辐射,减少大气获得的热量。(2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