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部分 题型17 化学反应速率与化学平衡的综合考查(含解析)2024高考化学二轮复习

文档属性

名称 第一部分 题型17 化学反应速率与化学平衡的综合考查(含解析)2024高考化学二轮复习
格式 doc
文件大小 494.5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通用版
科目 化学
更新时间 2024-03-28 23:06:36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题型17 化学反应速率与化学平衡的综合考查
1.反应2NO(g)+2CO(g)2CO2(g)+N2(g) ΔH<0可用于处理汽车尾气。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该反应在任何温度下都能自发进行
B.上述反应平衡常数K=
C.其他条件相同,增大体系压强,能提高NO的平衡转化率
D.其他条件相同,提高c(CO),正反应速率加快,逆反应速率减慢
2.(2023·湖南长沙联考二模)向1 L的恒容密闭容器中加入1 mol X和2 mol Y,发生反应:X(g)+2Y(g)2Z(g),X的转化率α随温度T的变化如图所示(图中不同温度下的转化率是反应第5 min时测得的数据)。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300 ℃时,0~5 min内平均反应速率v(Z)=0.3 mol·L-1·min-1
B.b、c点对应的v逆(Y)大小关系:b>c
C.若c点时反应达到平衡状态,反应消耗p mol X(p<1),同时消耗2p mol Z
D.若将气体体积缩小为0.5 L,则c点温度下的α(X)减小
3.(2023·河北石家庄统考一模)向起始温度相同、体积相等的甲、乙两个恒容密闭容器中分别充入1 mol NO(g)和1 mol CO(g)发生反应:
2NO(g)+2CO(g)2CO2(g)+N2(g) ΔH<0,其中一个为绝热容器,另一个为恒温容器。若测得两容器中除0时刻外,任意时刻的正反应速率始终满足v甲>v乙,则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甲为绝热容器
B.NO的平衡转化率:甲>乙
C.除0时刻外,任意时刻的压强始终满足p甲>p乙
D.该反应正反应的活化能小于逆反应的活化能
4.一定温度下,向2 L恒温恒容密闭容器中加入足量活性炭和2 mol NO2,发生反应2NO2(g)+2C(s)2CO2(g)+N2(g),部分物质的物质的量随反应时间t的变化曲线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曲线Ⅱ表示n(CO2)随t的变化
B.0~2 min内,v(C)=v(CO2)=0.375 mol·L-1·min-1
C.3 min时,加入催化剂可同时增大NO2的生成速率和消耗速率
D.3 min时,充入N2增大压强,该容器的气体颜色不变
5.室温下,气体M、N、P、Q之间存在如下转化关系:①MN+P;②MN+Q,反应①的速率可表示为v1=k1c(M),反应②的速率可表示为v2=k2c(M),(k1、k2为速率常数)。在容积为10 L的密闭容器中,反应体系中组分M、P的物质的量随时间的变化如下表所示:
物质 时间
0 1 min 2 min 3 min 4 min 5 min 6 min
M(mol) 1.00 0.76 0.56 0.40 0.36 0.36 0.36
P(mol) 0 0.06 0.11 0.15 0.16 0.16 0.16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0~3 min时间段内,Q的平均反应速率为0.15 mol·L-1·min-1
B.反应开始后,体系中P和Q的浓度之比保持不变
C.平衡时M生成Q的转化率为36%
D.反应①的活化能比反应②的活化能低
6.(2023·广东汕头实验中学联考)常压下羰基化法精炼镍的原理为Ni(s)+4CO(g)Ni(CO)4(g)。230 ℃时,该反应的平衡常数K=2×10-5。已知:Ni(CO)4的沸点为42.2 ℃,固体杂质不参与反应。
第一阶段:将粗镍与CO反应转化成气态Ni(CO)4;第二阶段:将第一阶段反应后的气体分离出来,加热至230 ℃制得高纯镍。
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
A.升高温度,该反应的平衡常数减小
B.该反应达到平衡时,v生成[Ni(CO)4]=4v生成(CO)
C.第一阶段,在30 ℃和50 ℃两者之间选择反应温度,选30 ℃
D.第二阶段,Ni(CO)4分解率较低
7.(2023·广东深圳统考一模)恒容密闭容器中,n mol CO2与3n mol H2在不同温度下发生反应:2CO2(g)+6H2(g)C2H4(g)+4H2O(g),达到平衡时,各组分的物质的量浓度(c)随温度(T)变化如图所示: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该反应的平衡常数随温度升高而增大
B.曲线Y表示c(C2H4)随温度的变化关系
C.提高投料比[n(CO2)∶n(H2)],可提高H2的平衡转化率
D.其他条件不变,2n mol CO2与6n mol H2在T1 ℃下反应,达到平衡时c(H2)8.取50 mL过氧化氢水溶液,在少量I- 存在下分解:2H2O2===2H2O+O2↑。在一定温度下,测得O2的放出量,转换成H2O2浓度(c)如下表:
t/min 0 20 40 60 80
c/( mol·L-1) 0.80 0.40 0.20 0.10 0.050
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反应20 min时,测得O2体积为224 mL(标准状况)
B.20~40 min,消耗H2O2的平均速率为0.010 mol·L-1·min-1
C.第30 min时的瞬时速率小于第50 min时的瞬时速率
D.H2O2分解酶或Fe2O3代替I-也可以催化H2O2分解
9.(2023·湖南怀化联考二模)T ℃时,含等浓度的AgNO3与Fe(NO3)2的混合溶液中发生反应:Fe2+(aq)+Ag+(aq)Fe3+(aq)+Ag(s) ΔH<0,t1时刻,改变某一外界条件继续反应至t2时刻,溶液中c(Ag+)和c(Fe3+)随时间的变化关系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已知:T ℃时,该反应的化学平衡常数K=1
A.若t1时刻未改变外界条件,则此时该反应:v正>v逆
B.若t2时刻反应达到平衡,则t1时刻改变的条件可能为及时移除Ag
C.若始终保持温度不变,则逆反应速率:
D.0~t2 s内Ag+的平均反应速率为 mol·L-1·s-1
10.工业上利用CO2和H2制备HCOOH,相关化学键的键能如下表所示:
化学键 C===O H—H O—H C—H C—O
键能/(kJ·mol-1) 745 436 462.8 413.4 351
已知:①温度为T1 ℃时,CO2(g)+H2(g)HCOOH(g) K=2;②实验测得:v正=k正c(CO2)·c(H2),v逆=k逆c(HCOOH),k正、k逆为速率常数。
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反应CO2(g)+H2(g)HCOOH(g)的ΔH<0
B.T1 ℃时,密闭容器充入浓度均为1 mol·L-1的CO2(g)、H2(g),反应至平衡,则HCOOH(g)体积分数为
C.T1 ℃时,k逆=0.5k正
D.若温度为T2 ℃时,k正=2.1k逆,则T2 ℃>T1 ℃
11.(2023·广东广州统考一模)恒容密闭容器中,以硫(S8)与CH4为原料制备CS2,S8受热分解成气态S2,发生反应2S2(g)+CH4(g)CS2(g)+2H2S(g) ΔH。CH4的平衡转化率、S2的体积分数随温度的变化曲线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ΔH>0
B.温度升高,S8分解率增大,S2体积分数增大
C.向平衡体系中充入惰性气体,平衡向右移动
D.其他条件相同,S2体积分数越大,CH4平衡转化率越小
12.恒温密闭容器中,发生反应:2CO2(g)+6H2(g)C2H4(g)+4H2O(g) ΔH<0。起始时,若按照n(CO2)∶n(H2)=1∶3的投料比充入容器,测得平衡时n(H2)和n(H2O)随温度的变化如图所示。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L线表示平衡时n(H2O)随温度的变化
B.其他条件不变时,若增大容器容积,则v正减小,v逆增大
C.x=5.16
D.使用催化剂,可降低反应的活化能,减小ΔH的值
13.(2023·河南安阳模拟)在300 mL的密闭容器中,放入镍粉并充入一定量的CO气体,一定条件下发生反应:Ni(s)+4CO(g)Ni(CO)4(g)。已知该反应平衡常数与温度的关系如下表,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温度/℃ 25 80 230
平衡常数 5×104 2 1.9×10-5
A. 上述生成Ni(CO)4(g)的反应为吸热反应
B.25 ℃时反应Ni(CO)4(g)Ni(s)+4CO(g)的平衡常数为0.5
C.在某条件下达到平衡,测得Ni(CO)4、CO浓度均为0.5 mol·L-1,则此时温度高于80 ℃
D.80 ℃达到平衡时,保持体积不变,向体系中充入一定量的CO,再次达到平衡后CO的体积分数减小
14.已知反应:CH2===CHCH3(g)+Cl2(g)CH2===CHCH2Cl(g)+HCl(g)。在一定压强下,按w=向密闭容器中充入氯气与丙烯。图甲表示平衡时,丙烯的体积分数(φ)与温度T、w的关系,图乙表示正、逆反应的平衡常数与温度的关系。则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 )
A.图甲中w2>1
B.图乙中,A线表示逆反应的平衡常数
C.温度为T1,w=2时,Cl2的转化率为50%
D.若在恒容绝热装置中进行上述反应,达到平衡时,装置内的气体压强增大
15.(2023·北京丰台统考一模)下列三个化学反应焓变、平衡常数与温度的关系分别如下表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化学反应 平衡常数 温度
973 K 1 173 K
①Fe(s)+CO2(g)FeO(s)+CO(g) ΔH1 K1 1.47 2.15
②Fe(s)+H2O(g)FeO(s)+H2(g) ΔH2 K2 2.38 1.67
③CO(g)+H2O(g)CO2(g)+H2(g) ΔH3 K3 a b
A. 1 173 K时,反应①起始c(CO2)=0.6 mol·L-1,平衡时c(CO2)约为0.4 mol·L-1
B.反应②是吸热反应,ΔH2>0
C.反应③达平衡后,升高温度或缩小反应容器的容积平衡逆向移动
D.相同温度下,K3=;ΔH3=ΔH2-ΔH1
题型17 化学反应速率与化学平衡的综合考查
1.反应2NO(g)+2CO(g)2CO2(g)+N2(g) ΔH<0可用于处理汽车尾气。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C )
A.该反应在任何温度下都能自发进行
B.上述反应平衡常数K=
C.其他条件相同,增大体系压强,能提高NO的平衡转化率
D.其他条件相同,提高c(CO),正反应速率加快,逆反应速率减慢
解析 该反应的ΔH<0,ΔS<0,根据反应自发进行的条件:ΔH-TΔS<0,该反应在低温下可自发进行,A错误;根据化学方程式可知,平衡常数K=,B错误;该反应正反应为气体体积减小的反应,增大压强,化学平衡正向移动,可提高NO的平衡转化率,C正确;提高一氧化碳的浓度,随着反应进行,正、逆反应速率均加快,D错误。
2.(2023·湖南长沙联考二模)向1 L的恒容密闭容器中加入1 mol X和2 mol Y,发生反应:X(g)+2Y(g)2Z(g),X的转化率α随温度T的变化如图所示(图中不同温度下的转化率是反应第5 min时测得的数据)。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C )
A.300 ℃时,0~5 min内平均反应速率v(Z)=0.3 mol·L-1·min-1
B.b、c点对应的v逆(Y)大小关系:b>c
C.若c点时反应达到平衡状态,反应消耗p mol X(p<1),同时消耗2p mol Z
D.若将气体体积缩小为0.5 L,则c点温度下的α(X)减小
解析 a点时,X的转化率为30%,此时生成的Z为0.6 mol,Z的平均反应速率为0.12 mol·L-1·min-1,A错误;温度越高,反应速率越快,故b、c两点v逆(Y)大小关系为c>b,B错误;c点达平衡,反应消耗p mol X,同时消耗2p mol Z,C正确;c点温度下,压缩体积,即增大压强,平衡正向移动,α(X)增大,D错误。
3.(2023·河北石家庄统考一模)向起始温度相同、体积相等的甲、乙两个恒容密闭容器中分别充入1 mol NO(g)和1 mol CO(g)发生反应:
2NO(g)+2CO(g)2CO2(g)+N2(g) ΔH<0,其中一个为绝热容器,另一个为恒温容器。若测得两容器中除0时刻外,任意时刻的正反应速率始终满足v甲>v乙,则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B )
A.甲为绝热容器
B.NO的平衡转化率:甲>乙
C.除0时刻外,任意时刻的压强始终满足p甲>p乙
D.该反应正反应的活化能小于逆反应的活化能
解析 该反应为放热反应,若容器为绝热容器,则体系内温度升高,温度越高反应速率越快,由任意时刻的正反应速率始终满足v甲>v乙,可判断甲中温度高,为绝热容器,故A正确;该反应为放热反应,温度升高使平衡逆向移动,会降低NO的转化率,因此乙中NO的平衡转化率高于甲,故B错误;除0时刻外,甲中温度高于乙,且甲正向进行程度小于乙,甲中气体分子数大于乙,则甲中压强始终大于乙,故C正确;该反应为放热反应,正反应的活化能小于逆反应的活化能,故D正确。
4.一定温度下,向2 L恒温恒容密闭容器中加入足量活性炭和2 mol NO2,发生反应2NO2(g)+2C(s)2CO2(g)+N2(g),部分物质的物质的量随反应时间t的变化曲线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C )
A.曲线Ⅱ表示n(CO2)随t的变化
B.0~2 min内,v(C)=v(CO2)=0.375 mol·L-1·min-1
C.3 min时,加入催化剂可同时增大NO2的生成速率和消耗速率
D.3 min时,充入N2增大压强,该容器的气体颜色不变
解析 加入活性炭和NO2,随着反应时间的推移,NO2的物质的量减少,CO2和N2的物质的量增加,相同反应时间内CO2增加的量是N2的两倍,因此曲线Ⅰ表示n(CO2)随t的变化,曲线Ⅱ表示n(N2)随t的变化,曲线Ⅲ表示n(NO2)随t的变化,A项错误;C是固体,浓度不随着反应时间推移而变化,不能用于表示反应速率,B项错误;反应在此条件下2 min后已经达到平衡,3 min时加入催化剂可以同时且同等程度加快正、逆反应的速率,C项正确;3 min时向恒温恒容密闭容器中充入N2,平衡向逆反应方向移动,c(NO2)增大,容器中气体的颜色加深,D项错误。
5.室温下,气体M、N、P、Q之间存在如下转化关系:①MN+P;②MN+Q,反应①的速率可表示为v1=k1c(M),反应②的速率可表示为v2=k2c(M),(k1、k2为速率常数)。在容积为10 L的密闭容器中,反应体系中组分M、P的物质的量随时间的变化如下表所示:
物质 时间
0 1 min 2 min 3 min 4 min 5 min 6 min
M(mol) 1.00 0.76 0.56 0.40 0.36 0.36 0.36
P(mol) 0 0.06 0.11 0.15 0.16 0.16 0.16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B )
A.0~3 min时间段内,Q的平均反应速率为0.15 mol·L-1·min-1
B.反应开始后,体系中P和Q的浓度之比保持不变
C.平衡时M生成Q的转化率为36%
D.反应①的活化能比反应②的活化能低
解析 由表格数据可知,0~3 min内,M的物质的量变化量为0.60 mol,P的物质的量变化量为0.15 mol,则反应生成的Q的物质的量为0.60 mol-0.15 mol=0.45 mol,则Q的平均反应速率为=0.015 mol·L-1·min-1,故A错误;由化学反应速率定义可知,反应开始后,体系中P和Q的浓度变化量之比Δc(P)∶Δc(Q)=tv1∶tv2=k1c(M)∶k2c(M)=k1∶k2,k1、k2为定值,所以反应开始后,体系中P和Q的浓度之比保持不变,故B正确;由表格数据可知,4 min反应达到平衡时,M的物质的量变化量为0.64 mol,P的物质的量变化量为0.16 mol,则反应生成的Q的物质的量为0.64 mol-0.16 mol=0.48 mol,M生成Q的转化率为×100%=48%,故C错误;由上述分析可知,反应①的反应速率慢于反应②,反应速率越快,活化能越小,则反应①的活化能比反应②的活化能高,故D错误。
6.(2023·广东汕头实验中学联考)常压下羰基化法精炼镍的原理为Ni(s)+4CO(g)Ni(CO)4(g)。230 ℃时,该反应的平衡常数K=2×10-5。已知:Ni(CO)4的沸点为42.2 ℃,固体杂质不参与反应。
第一阶段:将粗镍与CO反应转化成气态Ni(CO)4;第二阶段:将第一阶段反应后的气体分离出来,加热至230 ℃制得高纯镍。
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A )
A.升高温度,该反应的平衡常数减小
B.该反应达到平衡时,v生成[Ni(CO)4]=4v生成(CO)
C.第一阶段,在30 ℃和50 ℃两者之间选择反应温度,选30 ℃
D.第二阶段,Ni(CO)4分解率较低
解析 反应Ni(s)+4CO(g)Ni(CO)4(g)的正反应是一个熵减的自发反应,故可判断Ni(s)+4CO(g)Ni(CO)4(g)是放热反应,所以升高温度,该反应的平衡常数减小,A正确;该反应达到平衡时,正、逆反应速率相等,4v生成[Ni(CO)4]=v生成(CO),B错误;Ni(CO)4的沸点为42.2 ℃,将粗镍与CO反应转化成气态Ni(CO)4,选择反应温度应选50 ℃,C错误;Ni(s)+4CO(g)Ni(CO)4(g)的平衡常数K==2×10-5,第二阶段反应为Ni(CO)4(g)Ni(s)+4CO(g),该反应的平衡常数K===5×104,故Ni(CO)4分解率较高,D错误。
7.(2023·广东深圳统考一模)恒容密闭容器中,n mol CO2与3n mol H2在不同温度下发生反应:2CO2(g)+6H2(g)C2H4(g)+4H2O(g),达到平衡时,各组分的物质的量浓度(c)随温度(T)变化如图所示: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C )
A.该反应的平衡常数随温度升高而增大
B.曲线Y表示c(C2H4)随温度的变化关系
C.提高投料比[n(CO2)∶n(H2)],可提高H2的平衡转化率
D.其他条件不变,2n mol CO2与6n mol H2在T1 ℃下反应,达到平衡时c(H2)解析 由题图可知,温度升高,H2的平衡浓度增大,说明平衡逆向移动,该反应为放热反应,该反应的平衡常数随温度升高而减小,故A错误;结合化学方程式2CO2(g)+6H2(g)C2H4(g)+4H2O(g)可知,c(C2H4)的变化量为c(H2O)变化量的,则曲线Y表示c(H2O)随温度的变化关系,故B错误;提高投料比[n(CO2)∶n(H2)]即增大CO2的浓度,平衡正向移动,H2的平衡转化率增大,故C正确;其他条件不变,2n mol CO2与6n mol H2在T1 ℃下反应,等效于增大压强,该反应是气体体积减小的反应,平衡正向移动,H2的浓度减小,但仍然大于n mol CO2与3n mol H2在T1 ℃下发生反应时H2的平衡浓度c1 mol·L-1,故D错误。
8.取50 mL过氧化氢水溶液,在少量I- 存在下分解:2H2O2===2H2O+O2↑。在一定温度下,测得O2的放出量,转换成H2O2浓度(c)如下表:
t/min 0 20 40 60 80
c/( mol·L-1) 0.80 0.40 0.20 0.10 0.050
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C )
A.反应20 min时,测得O2体积为224 mL(标准状况)
B.20~40 min,消耗H2O2的平均速率为0.010 mol·L-1·min-1
C.第30 min时的瞬时速率小于第50 min时的瞬时速率
D.H2O2分解酶或Fe2O3代替I-也可以催化H2O2分解
解析 反应20 min时,过氧化氢的浓度变为0.40 mol·L-1,说明分解的过氧化氢的物质的量n(H2O2)=(0.80-0.40) mol·L-1×0.05 L=0.02 mol,过氧化氢分解生成的氧气的物质的量n(O2)=0.01 mol,标准状况下的体积V=n·Vm=0.01 mol×22.4 L·mol-1=0.224 L=224 mL,A正确;20~40 min,消耗过氧化氢的浓度为(0.40-0.20) mol·L-1=0.20 mol·L-1,则这段时间内的平均速率v===0.010 mol·L-1·min-1,B正确;随着反应的不断进行,过氧化氢的浓度不断减小,某一时刻分解的过氧化氢的量也不断减小,故第30 min时的瞬时速率大于第50 min时的瞬时速率,C错误;I-在反应中起催化作用,故也可以用过氧化氢分解酶或Fe2O3代替,D正确。
9.(2023·湖南怀化联考二模)T ℃时,含等浓度的AgNO3与Fe(NO3)2的混合溶液中发生反应:Fe2+(aq)+Ag+(aq)Fe3+(aq)+Ag(s) ΔH<0,t1时刻,改变某一外界条件继续反应至t2时刻,溶液中c(Ag+)和c(Fe3+)随时间的变化关系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D )
已知:T ℃时,该反应的化学平衡常数K=1
A.若t1时刻未改变外界条件,则此时该反应:v正>v逆
B.若t2时刻反应达到平衡,则t1时刻改变的条件可能为及时移除Ag
C.若始终保持温度不变,则逆反应速率:
D.0~t2 s内Ag+的平均反应速率为 mol·L-1·s-1
解析 若t1时刻未改变外界条件,则此时该反应处于平衡状态,v正=v逆,A错误;若t2时刻反应达到平衡,c(Ag+)=c(Fe2+)=0.08 mol·L-1,c(Fe3+)=0.03 mol·L-1,此时的平衡常数K约为4.69>1,已知:T ℃时,该反应的化学平衡常数K=1,ΔH<0,则t1时刻改变的条件是降温,B错误;t1时刻到t2时刻,c(Fe3+)增加,其反应速率加快,即逆反应速率:,C错误;0~t2 s内c(Fe3+)的浓度由0变为0.03 mol·L-1,即浓度变化为0.03 mol·L-1,其平均反应速率为 mol·L-1·s-1,又因为各物质的速率之比等于其化学计量数之比,所以Ag+的平均反应速率为 mol·L-1·s-1,D正确。
10.工业上利用CO2和H2制备HCOOH,相关化学键的键能如下表所示:
化学键 C===O H—H O—H C—H C—O
键能/(kJ·mol-1) 745 436 462.8 413.4 351
已知:①温度为T1 ℃时,CO2(g)+H2(g)HCOOH(g) K=2;②实验测得:v正=k正c(CO2)·c(H2),v逆=k逆c(HCOOH),k正、k逆为速率常数。
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D )
A.反应CO2(g)+H2(g)HCOOH(g)的ΔH<0
B.T1 ℃时,密闭容器充入浓度均为1 mol·L-1的CO2(g)、H2(g),反应至平衡,则HCOOH(g)体积分数为
C.T1 ℃时,k逆=0.5k正
D.若温度为T2 ℃时,k正=2.1k逆,则T2 ℃>T1 ℃
解析 T1 ℃时,反应达到平衡时,正、逆反应速率相等,则k正c(CO2)·c(H2)=k逆c(HCOOH),反应的平衡常数K==,设平衡时生成甲酸的浓度为a mol·L-1,由题意可建立如下三段式:
        CO2(g) + H2(g)  HCOOH(g)
起(mol·L-1)   1   1    0
变(mol·L-1)   a   a    a
平(mol·L-1)   1-a   1-a    a
由平衡常数可得,=2,解得a=0.5,反应的平衡常数K===2。
由反应热与反应物的键能之和和生成物的键能之和的差值相等可知,反应ΔH=(745 kJ·mol-1×2+436 kJ·mol-1)-(745 kJ·mol-1+462.8 kJ·mol-1+413.4 kJ·mol-1+351 kJ·mol-1)<0,故A正确;由分析可知,甲酸的体积分数为=,故B正确;由分析可知,反应的平衡常数K==2,则k逆=0.5k正,故C正确;该反应为放热反应,升高温度,平衡向逆反应方向移动,化学平衡常数减小,由温度为T2 ℃时,k正=2.1k逆可知,反应的平衡常数K′==2.1>K,则反应温度T2 ℃<T1 ℃,故D错误。
11.(2023·广东广州统考一模)恒容密闭容器中,以硫(S8)与CH4为原料制备CS2,S8受热分解成气态S2,发生反应2S2(g)+CH4(g)CS2(g)+2H2S(g) ΔH。CH4的平衡转化率、S2的体积分数随温度的变化曲线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B )
A.ΔH>0
B.温度升高,S8分解率增大,S2体积分数增大
C.向平衡体系中充入惰性气体,平衡向右移动
D.其他条件相同,S2体积分数越大,CH4平衡转化率越小
解析 由题图可看出,温度升高,CH4的平衡转化率降低,S2的体积分数升高,所以正反应方向是放热的,即ΔH<0,选项A错误;升温时,S8分解率增大,S2体积分数增大,选项B正确;向恒温恒容的平衡体系中充入惰性气体,由于与反应有关的气体的物质的量浓度均未变化,所以Q=K,平衡不移动,选项C错误;其他条件相同时,S2体积分数越大,相当于增大S2的浓度,则平衡向右进行的程度越大,CH4的平衡转化率越大,选项D错误。
12.恒温密闭容器中,发生反应:2CO2(g)+6H2(g)C2H4(g)+4H2O(g) ΔH<0。起始时,若按照n(CO2)∶n(H2)=1∶3的投料比充入容器,测得平衡时n(H2)和n(H2O)随温度的变化如图所示。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C )
A.L线表示平衡时n(H2O)随温度的变化
B.其他条件不变时,若增大容器容积,则v正减小,v逆增大
C.x=5.16
D.使用催化剂,可降低反应的活化能,减小ΔH的值
解析 由于ΔH<0,随着温度的升高,平衡逆向移动,n(H2)增大,n(H2O)减少,故L为n(H2)随温度的变化曲线,A错误;其他条件不变时,若增大容器容积,浓度均减小,则v正、v逆均减小,B错误;由题图知,在393 K时,n(H2)=4.2 mol,n(H2O)=5.8 mol,升高温度,反应将向逆反应方向移动,在a点时,n(H2)=n(H2O),设由393 K升温到460 K时,H2O(g)反应的物质的量为b mol,由关系式6H2(g)~4H2O(g),则4.2+b=5.8-b,b=0.64,x=5.16,C正确;使用催化剂,只能降低反应的活化能,增大反应速率,但不能减小ΔH的值,D错误。
13.(2023·河南安阳模拟)在300 mL的密闭容器中,放入镍粉并充入一定量的CO气体,一定条件下发生反应:Ni(s)+4CO(g)Ni(CO)4(g)。已知该反应平衡常数与温度的关系如下表,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D )
温度/℃ 25 80 230
平衡常数 5×104 2 1.9×10-5
A. 上述生成Ni(CO)4(g)的反应为吸热反应
B.25 ℃时反应Ni(CO)4(g)Ni(s)+4CO(g)的平衡常数为0.5
C.在某条件下达到平衡,测得Ni(CO)4、CO浓度均为0.5 mol·L-1,则此时温度高于80 ℃
D.80 ℃达到平衡时,保持体积不变,向体系中充入一定量的CO,再次达到平衡后CO的体积分数减小
解析 化学平衡常数只受温度的影响,根据表格数据可知,随着温度的升高,平衡常数减小,因此正反应方向是放热反应,故A错误;相同温度下可逆反应的正反应和逆反应的平衡常数互为倒数,则在25 ℃时反应Ni(CO)4(g)Ni(s)+4CO(g)的平衡常数为=2×10-5,故B错误;在某条件下达到平衡,测得Ni(CO)4、CO浓度均为0.5 mol·L-1,则平衡常数为=8,此时温度小于80 ℃,故C错误;80 ℃达到平衡时,保持体积不变,向体系中充入一定量的CO,相当于增大压强,平衡向正反应方向进行,达到平衡后CO的体积分数减小,故D正确。
14.已知反应:CH2===CHCH3(g)+Cl2(g)CH2===CHCH2Cl(g)+HCl(g)。在一定压强下,按w=向密闭容器中充入氯气与丙烯。图甲表示平衡时,丙烯的体积分数(φ)与温度T、w的关系,图乙表示正、逆反应的平衡常数与温度的关系。则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 C )
A.图甲中w2>1
B.图乙中,A线表示逆反应的平衡常数
C.温度为T1,w=2时,Cl2的转化率为50%
D.若在恒容绝热装置中进行上述反应,达到平衡时,装置内的气体压强增大
解析 在其他条件不变时,增大反应物Cl2的浓度,化学平衡正向移动,可以使更多丙烯反应变为生成物,最终达到平衡时丙烯的体积分数减小,由于丙烯的体积分数:w2<w1,w1=1,所以w2>1,A项正确;根据题图甲可知,在w不变时,升高温度,丙烯的平衡含量增大,说明升高温度,化学平衡逆向移动,正反应的化学平衡常数减小,则正反应为放热反应,ΔH<0,化学平衡常数只与温度有关,升高温度,化学平衡逆向移动,正反应平衡常数减小,又因为正反应平衡常数与逆反应平衡常数互为倒数,则逆反应化学平衡常数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大,所以在题图乙中A线表示逆反应的平衡常数,B线表示正反应的平衡常数,B项正确;当温度为T1,w=2时,K=1,假设在反应开始时n(丙烯)=1 mol,n(Cl2)=2 mol,反应过程中丙烯
反应消耗量为x mol,则平衡时:n(丙烯)=(1-x) mol,n(Cl2)=(2-x) mol,n(CH2===CH—CH2Cl)=n(HCl)=x mol,假设容器的容积为V,则K==1,解得x=,所以氯气的转化率为×100%≈33.3%,C项错误;在恒容绝热装置中进行题述反应,容器温度升高,反应前后气体的物质的量不变,则压强增大,D项正确。
15.(2023·北京丰台统考一模)下列三个化学反应焓变、平衡常数与温度的关系分别如下表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D )
化学反应 平衡常数 温度
973 K 1 173 K
①Fe(s)+CO2(g)FeO(s)+CO(g) ΔH1 K1 1.47 2.15
②Fe(s)+H2O(g)FeO(s)+H2(g) ΔH2 K2 2.38 1.67
③CO(g)+H2O(g)CO2(g)+H2(g) ΔH3 K3 a b
A. 1 173 K时,反应①起始c(CO2)=0.6 mol·L-1,平衡时c(CO2)约为0.4 mol·L-1
B.反应②是吸热反应,ΔH2>0
C.反应③达平衡后,升高温度或缩小反应容器的容积平衡逆向移动
D.相同温度下,K3=;ΔH3=ΔH2-ΔH1
解析 1 173 K时,反应①起始c(CO2)=0.6 mol·L-1,
    Fe(s)+CO2(g)FeO(s)+CO(g)
起始/(mol·L-1)   0.6  0
转化/(mol·L-1)   x  x
平衡/(mol·L-1)  0.6-x   x
K1===2.15,x≈0.4,平衡时c(CO2)约为0.2 mol·L-1,A错误;升温,化学平衡常数减小,说明平衡向逆反应方向移动,所以②的正反应为放热反应,ΔH2<0,B错误;根据盖斯定律可知②-①可得③,故K3=,a≈1.62,b≈0.78,升温,化学平衡常数减小,说明平衡向逆反应方向移动,所以ΔH3<0,反应③达平衡后,升高温度平衡逆向移动,但是由于反应前后气体的物质的量之和相等,缩小反应容器的容积化学平衡不移动,C错误;相同温度下,根据盖斯定律由②-①可得③,故K3=;ΔH3=ΔH2-ΔH1,D正确。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