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历史统编版(2019)选择性必修2第11课近代以来的城市化进程 课件(共29张ppt)

文档属性

名称 高中历史统编版(2019)选择性必修2第11课近代以来的城市化进程 课件(共29张ppt)
格式 pptx
文件大小 16.6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24-03-29 08:40:54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29张PPT)
伦敦
纽约
杭州
西安
北京
以下现代城市有哪些共同要素?与哪一历史事件直接相关?
新课导入
第11课 近代以来的城市化进程
【课程标准】
了解近代以来城市化进程中人们居住条件和生活环境的改善及问题。
英国工业革命时期的城市
上海城市风光
20世纪50—60年代
城市的交通设施
21世以来城市
的交通设施
《经济与社会生活》第四单元 村落、城镇与居住环境
城市化的含义
城市化也称为城镇化,是指随着一个国家或地区社会生产力的发展、科学技术的进步以及产业结构的调整,其社会由以农业为主的传统乡村型向以工业和服务业等非农产业为主的现代城市型逐渐转变的历史进程。城市化过程包括人口职业的转变、产业结构的转变、土地及地域空间的变化和生活方式的变化等。
城市化
的表现
城市数量
增多
生活方式
改变
城市规模
扩大
城市人口
比重上升
概念解析
1950—1990
世界广大国家
向城市化迈进
1851—1950
欧洲和北美
发达国家
基本实现城市化
1730—1851
世界城市化兴起
工业革命以来,工业生产逐渐向城市集中,越来越多的人从乡村走向城市。
一、城市化的演进
材料:大工厂,特别是从蒸汽机开始代替水力发动机的时候起,越来越多地开设在那里。据一个同时代的人说,在1786年,人们仅看到一个烟囱,即阿克赖特纱厂的烟囱矗立在屋上。十五年后,曼彻斯特约有五十个纱厂,大多数都拥有蒸汽机。那些赶忙建筑起来的、太小而不够人口居住的工人棚屋绵延在纱厂的周围,几乎把旧城围绕起来。……设有商店的中心区域已经美化了,那里开辟了宽阔的街道,两边有很高的砖砌的房屋。最后,在城市的最外面东南方,不久也建筑起一些四周围有花园的漂亮别墅,那里住着新的贵族,棉业豪富。
——[法]保尔·芒图著,杨人楩等译《十八世纪产业革命—英国近代大工业初期的概况》
1.原因:
2.影响:
为经济发展提供了所需的劳动力与消费市场,
对城市的设施与服务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1800
1851
①到1851年,英国成为世界上第一个城市人口超过总人口50%的国家。
②其他资本主义国家加快
城市化步伐
2015
1950
③二战后,发达国家城市化水平进一步提高,
发展中国家城市化速度加快。城市化成为衡量一个国家现代化水平的重要标志。
特点:增长缓慢
原因:
工业革命起步
特点:迅速增长
原因:两次工业革命完成
特点:持续增长。
原因:二战结束,和平的社会环境;
第三次科技革命的影响,经济快速发展。
一、城市化的演进
3.历程:
(1)世界城市化
英国城市化的原因、阶段、特点
材料3:六十年至八十年以前,英国和其他任何国家一样,城市很小,只有很少而且简单的工业,人口稀疏而且多半是衣业人口。现在它和其他任何国家都不一样了:有居民达250万人的首都,有巨大的工厂城市,有向全世界供给产品而且几乎全部都是用极复杂的机器生产的工业,有勤劳智慧的稠密的人口,这些人口有三分之二从事工业。
——《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1卷
年份 1520 1600 1670 1700 1750 1801 1851
城市人口占总人口比例 5.25 8.25 13.5 17.0 21.0 27.5 51.0
材料2:16—19世纪英国城市人口占总人口比例(%)表
——谷延方《重评圈地运动与英国城市化》
材料1:……设有商店的中心区域已经美化了,那里开辟了宽阔的街道,两边有很高的砖砌的房屋。最后,在城市的最外面东南方,不久也建筑起一些四周围有花园的漂亮别墅,那里住着新的贵族,棉业豪富。
——[法]保尔·芒图著,杨人楩等译《十八世纪产业革命—英国近代大工业初期的概况》
原因:①圈地运动的推行;
②工业革命的开展;
③产业结构的变动;
④生活观念的改变;
⑤城市生活的吸引。
英国城市化各阶段变化
①18世纪中期以前,发展缓慢且水平较低;
②18世纪中期至20世纪初,发展迅速;
③20世纪50年代以后发展平缓,出现逆城市化现象,但总体维持在较高水平。
英国城市化特点:①阶段特征明显;②城市化水平高③起步早,工业革命之前较慢,此后迅速发展。
知识拓展
城市化特点 原因
发达国家
发展中国家
二战后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城市化的特点及原因
起步早,发展快
起步晚,二战后发展快
城市化水平高
城市化水平低
出现逆城市化现象
城市发展不合理
工业化早
取得了民族和国家独立;人口迅速增长;第三次革命的推动;发达国家向发展中国家进行产业转移。
新技术提高农业劳动生产率,
使大量农村人口转为城市人口
农村人口基数大,增长快
人们对环境质量要求提高
城市经济畸形发展,人口增长过快,农村劳动力过剩
知识拓展
中国近代主要开埠城市
(2)中国城市化
①近代:
A.鸦片战争后,西方列强与清政府签订一系列不平等条约,中国沿海城市上海、天津、广州等成为通商口岸,逐渐发展起资本主义工商业。
B.近代化性质的工商业城市陆续出现、发展、壮大,吸引了大量乡村人口进城,开启了近代中国城市化的进程。
一、城市化的演进
3.历程:
材料:中国的城市近代化发轫于西方资本主义的侵入,一批有别于传统封建市镇的近代城市首先在通商口岸崛起。……这些通商城市以贸易为中介,并通过强行建立租界等手段,将西方资本主义社会新的技术、城市建设与管理、文化样式及价值观念移植嫁接到传统城市之中,从而使这些城市走出乡村社会及文化的包围而开始了艰难的近代之旅。
——涂文学《中国近代城市化与城市近代化论略》
特点:
①起步晚,发展缓慢;
②具有半殖民地特征;
③受西方工业文明影响大;
④空间布局不均衡;
原因:
①列强侵略下工业文明对中国的冲击;
②近代工业的兴起、洋务运动和民族资本主义推动;
③通商口岸的开放;
④自然经济的解体和商品经济活跃;
近代中国主要工业城市分布图
课堂探究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概括中国近代城市化的特点并分析成因。
开埠后不久,时人观察到:“(上海)适介南北
之中,最为冲要,故贸易兴旺,非他处所能埒(等同)
。”“民生日盛,生计日繁,金山银穴,区区草县,
名震天下。”五十年间,上海进出口贸易总值平均占全国的一半以上。
1850年,上海的出口商品中,蚕丝占51%,茶叶占46%;1860年,蚕丝占66%,茶叶占28%。1892年,英国驻沪领事指出:在中国向外开放后的许多年来,对外国出口的商品几乎只有丝茶两种。
——引自周武《边缘缔造中心:历史视域中的上海与江南》
上海在鸦片战争前是清朝一千三百多个县中的一个普通县城,1843年被开放为通商口岸。据《上海县续志》记载,光绪年间,“上海介四通八达之交,海禁大开,轮轨辐辏,竟成中国第一繁盛商埠”。
民国时期上海街头景象
推动了中国社会、经济、文化等多个方面的近代化,为中国近代化提供了新的社会物质基础与内在推动力;
使中国逐渐卷入世界市场,沦为列强的原料产地,通商口岸城市成为内陆乡村与世界市场建立联系的纽带;
近代化性质的工商业城市成为西方列强侵略、控制中国的堡垒据点,也成为思想革新和政治革命的前沿阵地,深刻影响着中国革命。
课堂探究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分析中国近代城市化的影响。
A.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城市化进入新阶段。
B.1978年后,中国的城市化进程加快。
C.21世纪以来,中国城市化迅猛发展,2011年,
中国城镇人口超过总人口的一半。
一、城市化的演进
(2)中国城市化
②现代:
3.历程:
年份 总人口(万人) 城市人口(万人) 城市化率(%)
1840 41281 2668 6.5
1893 33677 2668 7.9
1920 44377 4700 10.6
1936 46136 5263 11.4
1949 54167 5765 10.6
1960 66207 13075.88 19.75
1992 117171 32374.35 27.63
2000 126743 45906.31 36.22
2011 134735 69078.63 51.27
新中国成立以来的城市化进程
阶段 原因及表现
恢复、发展阶段(1949—1961年)
调整、压缩阶段(1961—1965年)
停滞、徘徊阶段(1966—1978年)
复兴、稳步阶段(1979—1992年)
迅速发展阶段(1992年至今)
新中国成立后,尤其是“一五”计划期间,优先发展重工业,为社会主义工业化初步奠定了基础,推动了我国城市化的发展。
大跃进”带来的高速城镇化,使工业化和城市化脱离农业超常发展,给城市化带来了一系列不利因素。1959-1961严重的经济困难和自然灾害,经济政策的调整(八字方针)
由于“文革”的影响,城市化进程受阻,几近停滞。
改革开放政策实施后,非农产业比重提高,乡镇企业异军突起,城市化进程得到恢复发展。国家城市发展政策的正确导向
城市经济体制改革成果的显现及工业化的发展,我城市人口快速增长,城市数量急剧增加,城市经济活力不断增长,城市化水平提高。“城乡一体化”战略开展、户籍改革、社会保障体系建立
知识拓展
改革开放以来,在经济快速发展的驱动下,我国城市化水平一直以较快的速度增长。2011年,我国城镇化率首次超过50%,达到了51.27%,2014年继续攀升至54.77%。当前我国城市化进程正在步入全新发展时期,出现了有别于以往的趋势与特征。诸如南京、宁波和深圳等处在这些城市群中的核心城市已经纷纷走向新型城市模式的探索之旅,陆续提出了“智慧型城市”“知识型城市”等新的发展目标。
中国特色的城市化之路
目前我国形成的五大城市群
城乡统筹
快慢适度
结构多样
有利环保
改善生态
知识拓展
1、(2018·海南高考·19)伴随着第二次工业革命的进行,大众休闲文化在欧美出现,戏院如雨后春笋般建立起来,喜剧和音乐剧吸引了成千上万的观众,足球等大型体育赛事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这反映出当时欧美(  )
A.城市化进展显著 B.贫富差距逐渐消除
C.工业化开始启动 D.工人福利得到保障
2.(2014·福建高考)在英国,狭窄的铁路跨过像绿色海洋一样的乡间,把沿途被装进火车的英国人民,抛进城门口越来越稠密的人群之中。这一现象反映了工业革命
A.缩小城乡差距 B.促进农业快速发展
C.推动城市化进程 D.加速农村城镇化进程
练一练
A
C
1.原因:
(1)城市的发展
(2)科技进步,特别是建筑技术的革新。
(3)国家对人民居住问题的重视。
(4)经济的发展促进了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
材料:1831年至1832年,英国暴发霍乱,造成约22万人死亡。1848年霍乱再次发生,其程度比1832年还要严重,死亡人数超过72万。1854年英国又爆发了第三次霍乱,伦敦在10天中就有500人死亡。1866年,霍乱第四次爆发。
——李宏图《英国工业革命时期的环境污染和治理》
1832年埃克塞特霍乱引发骚乱
农村土胚房
二、居住条件的改善
2.表现:
电梯
钢筋混凝土技术
供暖和制冷
19世纪50年代,美国人发明了电梯,电梯在楼房住宅中的普及,使人们的生活更加便捷。
19世纪70年代,比利时的一个住宅项目首次使用了钢筋混凝土技术。
20世纪以来,集中供暖和制冷得到推广,私人卫生间的快速普及。
钢筋混凝土现浇技术
集中供暖制冷设备
1853年纽约世博会奥的斯
当众表演砍断升降机缆绳
(1)建筑技术革新
二、居住条件的改善
2.表现:
(2)城市服务完善
①社区功能扩展: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城市中的社区蓬勃发展,社区的功能也从最早的慈善救济发展到教育、医疗、服务、娱乐等各个方面。
二、居住条件的改善
2.表现:
(2)城市服务完善
②服务设施完善
消费场所纷纷出现
公共设施增多
文化娱乐生活更加多样
郑州正弘城
河南省体育中心
河南省博物馆
河南省科技馆
仓储式商场、超市、购物中心等纷纷出现,很多购物中心将商品销售、金融服务、餐饮和娱乐休闲等功能整合到一起。
娱乐休闲场所、体育中心、公园、广场等设施逐渐增多,城市绿化面积越来越大
城市中图书馆、博物馆、影剧院,体育场馆的数量越来越多
二、居住条件的改善
3.意义:
为人们提供极大便利;提高生活质量;建设和谐人居环境;促进经济发展。
2.原因:
(1)西方发达国家:(水网、照明、通信、交通)
城市经济的发展、规模的扩大以及功能的增加,对城市基础设施建设提出更高的要求。
3.历程:
①钢铁管道用于水网建设,自来水与排水系统逐渐普及
②煤气灯、电灯相继出现
③电报、电话逐渐普及
19世纪以来
①第一条地铁线在伦敦问世。
②柏林、纽约等城市开始将铁路高架桥纳入交通网络。
19世纪末
①电车、汽车、自行车得到普及。
②城市交通呈现多样化、立体化趋势。
20世纪以来
三、基础设施的发展
1.含义:
指在城市中为社会生产和居民生活提供公共服务的物质工程设施。
(2)中国:
①近代
A.特点:
B.表现:
◎上海杨树浦煤气公司及其安装煤气路灯
◎上海杨树浦自来水公司
主要集中在一些经济相对发达的城市,尤其是通商口岸;
水平依然有限,且很不平衡。
a.1864年,上海煤气公司成立。
b.自来水、电力、公路等事业也发展起来。
三、基础设施的发展
3.历程:
◎1965年7月1日北京第一条地铁开工
◎北京地铁试运行
◎新中国第一辆无轨电车
②新中国成立后
A、概况:
B、表现: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后,尤其是改革开放以来,城市基础设施不断改进
a.自来水,天然气等通到家家户户,污水、垃圾处理设施逐步标准化和环保化。
b.城市道路四通八达,有公共汽车、电车、地铁等多种公共交通工具。
三、基础设施的发展
(2)中国:
3.历程:
城市管网建设为居民生活提供了方便,
照明设备的改善创造了新的城市生活方式,
电报电话等通信设备的普及促进了信息交流,
地铁电车汽车轮船等交通工具的出现便利了人们的出行。
总之,提升了人们的生活质量(生活水平),丰富了城市的服务功能,改变了人们的生活方式;为工业发展创造条件,促进城市规模扩大,推动城市经济发展,加速城市化进程。
三、基础设施的发展
4.意义:
3.(2023·浙江·统考高考真题)1865年,上海大英自来火房制成煤气灯。19世纪80年代,有人记云:“地火皆由铁管通至马路,于是各戏馆及酒楼、茶肆俱可接点。其灯每盏有玻罩,或倒悬,或直竖,或向壁上横穿,各随其便。人行其间,真如入不夜城也。”这一时期“煤气灯”在上海的使用( )
①与上海是通商口岸密切相关 ②反映了上海对外贸易的繁盛
③为居民创造了新的城市夜生活方式 ④开启了近代上海城市化进程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4.(2021.湖北卷.9)1957年,外国专家沙博理参观西安时,获悉城市人口从解放初不足50万增加到150万。在访问已建成的六家国营纺织厂中的一家时,他得知“该厂使用的每一件机器都是中国自造的”。他由此感到这座古城“重新兴盛起来了”。这说明
A.“一五”计划初步改变社会面貌 B.西安成为内地省会开放城市
C.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完全建立 D.城市经济体制改革全面展开
练一练
A
A
四、城市化进程中的问题
1.原因:
城市规模扩大、人口急剧增加、城市管理水平和基础设施滞后。
2.表现:
(1)环境污染
(2)贫富分化
(3)交通拥堵
(4)社会问题
财富聚集在少数资本家手中,工人阶级生活贫困。
工业废气、汽车尾气导致空气污染;生活与工业废水造成水源污染。
犯罪率上升、失业者增加等
如何应对城市化问题?
17世纪初
英国
颁布《济贫法》,国家对贫困人群实施义务救助
1875年
英国
颁布《公共卫生法》,建立第一个公共卫生体系
2017年
中共十九大
推动城市群发展
1903年
美国
施行《交通法规》,加强交通管理
1993年
日本
颁布《环境基本法》,建立低环境负荷、可持续发展社会
2012年
中国
中共十八大提出“美丽中国”生态文明发展建设目标
(1)加大科技投入,发展清洁能源、新能源。
(2)调整产业结构。
(3)加大宣传,加强法制建设,增强公民的环保意识与素质。
(4)完善交通网络,改善路面状况,推动公共交通发展。
(5)改善环境,提高居住质量,加大住房建设的投入。
四、城市化进程中的问题
3.应对:
你怎么看待城市化和城市化进程中的问题?
(定义)城市化的发展经历了漫长的过程,伴随着工业化的发展,人口从乡村大量流向城市,城市规模越来越大,设施不断完备,城市化得到不断的发展。
(意义)城市化的发展改变了人口结构、社会结构和人类的生活方式,提高了人们的生活质量。
(问题)城市化发展的同时也带来了环境污染、贫富分化等问题。因此,我们要重视城市化问题,并采取有效措施解决“城市病”。
课堂探究
课堂小结
近代以来的城市化进程
城市化的演进
城市化的积极
影响
居住条件改善
人口转移、产业调整、工业发展、文化交流
原因
历程
环境污染
贫富分化
交通拥堵
城市化进程中的问题
社会问题
影响
基础设施发展
5. (2017年11月浙江选考,12)如图所示为近代一则电话广告,中有“无论天气冷、热、晴、雨,可以足不出门,立刻使你将各种事情很顺利的办妥……装有电话的家庭,处处可以享受迅速便利舒适的利益,而且可以节省劳力、时间、金钱”等字样。该广告反映出( )
A.电话于19世纪末传入中国
B.电话推动了妇女走出家庭步入社会
C.电话影响着人们的生活方式和思想观念
D.“风雨无阻”的电话是民族工业的领跑者
练一练
C
材料1 (英国)政府陆续颁布了《控制公害法》《公共卫生法》《放射性物质法》等法律,并大力推动能源结构调整。……在节能环保方面表现出色的企业和政府机构还会被授予绿色奖章。
——摘编自《三个“雾都”如何走出“霾伏” 》
举措:①依法治污; ②调整能源结构;③培养环保意识;④加强政府监管。
1、指出英国政府为解决城市化问题而采取的举措
(1)落实立法保障,加强城市管理力度;
(2)统筹城乡规划;坚持以人为本,改善人居环境;
(3)坚持科学发展观,走可持续发展道路;
(4)构建智慧城市。
2、说说西方城市化发展的经验给中国城市化发展怎样的启示?
拓展延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