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2016中考语文一轮复习之名著阅读教案+真题【专题11】《名人传》

文档属性

名称 (人教版)2016中考语文一轮复习之名著阅读教案+真题【专题11】《名人传》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56.4K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人教版(新课程标准)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15-09-30 08:48:21

文档简介

(人教版)2016中考语文一轮复习之名著阅读教案
【专题11】《名人传》
内容梗概
作者:罗曼·罗兰,是20世纪上半期法国著名作家。
主要内容:本书叙述了贝多芬、米开朗基罗和托尔斯泰的苦难和坎坷的一生,赞美了他们的高尚品格和顽强奋斗的精神。【出处:21教育名师】
《名人传》包括《贝多芬传》、《米开朗基罗传》和《托尔斯泰传》三部传记。
《贝多芬传》
贝多芬出生于贫寒的家庭,父亲是歌剧演员,性格粗鲁,爱酗酒,母亲是个女仆。贝多芬本人相貌丑陋,童年和少年时代生活困苦,还经常受到父亲的打骂。父亲剥夺了小贝多芬学习、休息和娱乐的时间,而只是一味地强迫幼小的儿子没完没了地练习钢琴和小提琴,期望他将来成为自己的摇钱树。【版权所有:21教育】
贝多芬度过了冷酷的童年生活;他十一岁加入戏院乐队,十三岁当大风琴手;十七岁丧母,他独自一人承担着两个兄弟的教育的责任。
1792年11月贝多芬离开了故乡波恩,前往音乐之都维也纳,拜访他仰慕已久的偶像莫扎特并以他为师。莫扎特听了他的即兴演奏之后感到十分惊奇,当场对他人说:请注意,这位少年将震动世界。可惜,在维也纳学习的时光很快就中断了,原因是他母亲患重病,且很快地离开了人世。失去了心目中唯一的亲人的贝多芬悲痛欲绝,过度悲痛使他接二连三地得了几场大病,其中一次是出天花,永远地毁了他的容貌。
法国大革命爆发后,革命的精神传遍欧洲,也占据了贝多芬的心。贝多芬亲身经历与耳濡目染的成长过程决定了他世界观的形成。众所周知,贝多芬不仅身材矮小,容貌丑陋,而且一直患有重病,后来发展到耳朵失聪。可是这位自尊心极强的音乐家仍然相信,“谁也无法战胜我,我要死死扼住命运的咽喉。”
在悲苦的日子里,贝多芬从事于讴歌欢乐的事业,只有音乐才能使他战胜自己的痛苦,将他从死亡的边缘一次又一次地拽了回来。在贝多芬的创作生涯中,战胜恶劣的命运,战胜人类的平庸始终是他的主题。
《第九交响曲》是贝多芬所有作品中最为深刻和雄伟的,也凝聚着音乐家毕生的心血。1924年的一天,《第九交响曲》在维也纳首场公开演出,贝多芬亲自担任指挥,这是他最后一次出现在广大听众面前,演出获得了巨大的成功,场面之热烈,几乎难以形容,演出结束时,由于耳聋,贝多芬听不见雷鸣的掌声,女歌唱家温葛尔含着热泪跑上去握他的手,扶他转过身来面对观众,使他看到热烈的场面。据说在奥地利,即使皇帝出场,按习惯也只享有三次鼓掌的权利,而这一次,贝多芬却获得了五次鼓掌欢迎。这一次,是贝多芬一生中最幸福的顶点。因为他亲自为人们讴歌了欢乐,也为战胜了人类的平庸迈出了一大步。
贝多芬与海顿、莫扎特生活在同一时代里,然而他的音乐所达到的崇高境界却使人感到好像生活在另一个完全不同的时代。当然,他也是大量从前辈大师那里汲取营养,经过消化、吸收与提高才取得了成就。他不仅集维也纳古典音乐之大成,而且全面继承和发展了自巴洛克时期以来的音乐精华,所以他成为了音乐中的普罗米修斯,成为世界公认的欧洲音乐史上登峰造极的人物。贝多芬的创作之路持续了35年之久,为了达到完美的境界,他进行了不断的奋斗。他在事业进入到最后阶段时说道:“我感到好像只写过几首乐曲。”真正的艺术家一定是谦逊的。
贝多芬曾经为歌德著名的剧作《爱格蒙特》谱写过舞蹈配乐,但贝多芬看不惯歌德在贵族面前卑躬屈膝的表现,尽管他依然对歌德充满着崇敬之情。可是傲慢的歌德始终不能原谅贝多芬对他的当面批评,对贝多芬,歌德总是冷淡的,甚至是无情的。其中有一次,贝多芬晚年正好贫困交加之中,便写信向歌德求救,望他促成魏玛公爵预定他呕心沥血写成的《庄严弥撒》以换取稿费,而得不到歌德的回答……
贝多芬是一个不幸的人,贫穷、残废、孤独,世界不曾给他欢乐,他却创造了欢乐给予世界!他用他的苦难来铸成欢乐,正如他那句誓言:“由痛苦换来欢乐。”
1827年3月26日,贝多芬在风雪交加的日子咽下了最后一口气。
《米开朗基罗传》
该传记分上下编,上编“战斗”,下编“舍弃”和尾声“死”。1475年3月6日,米开朗基罗出生于卡森蒂诺地方的卡普雷赛,父亲是法官。母亲在他六岁时便死去,米开朗基罗被寄养在一个石匠的妻子家里。十三岁时,他进入多梅尼科·吉兰达约的画室。据说由于他的成绩优秀,使他的老师为之嫉妒。一年后他们分手了,米开朗基罗转入一所雕塑学校。不久,由于宗教信仰的冲突,他离开了那里,先后到过威尼斯、罗马等名城,雕塑水平不断地得到了提高。?
1505年3月,米开朗基罗被教皇尤利乌斯二世征召去替他造陵墓。不久,又让他去画西斯廷教堂的天顶画。此后几年,他一直受着历任教皇的差遣,携带着痛苦去创作他并不满意的作品。1527年米开朗基罗卷入了一场革命的漩涡,差一点丧命。革命结束后,教皇克雷芒又将他从隐避地找了出来,米开朗基罗不得不重新为他所抗拒的人劳作。1537年9月克雷芒教皇驾崩,米开朗基罗原以为从此能安安静静地做自己的事了。但他刚到罗马,又被他的新主人——保罗三世抓住了。似乎命运注定他只能在无休止的干涉中替别人干活。
1564年2月12日,米开朗基罗站了一整天来创作《哀悼基督》。14日他开始发烧,18日下午5时,这位杰出的雕塑家兼画家终于永远地离开了人间。
《托尔斯泰传》
托尔斯泰两岁丧母,九岁丧父,青少年时代的托尔斯泰,不仅常为思想苦恼,还为自己丑陋的相貌感到绝望。
1851年,托尔斯泰来到高加索,群山环抱的清明环境使他纷乱的大脑清醒过来。第二年,他创作出了《童年》、《少年》、《青年》和《一个地主的早晨》等优秀作品。俄土战争期间,托尔斯泰曾亲临战场,常常处于危险之境。在这样的环境中,他仍然写出了《塞瓦斯托波尔纪事》那样令人激赏的作品。这一时期的托尔斯泰是比较充实而快乐的。
1862年托尔斯泰结婚了,幸福的家庭生活使他有足够的时间与精力创作出了震动19世纪整个小说界的巨著:《战争与和平》与《安娜·卡列尼娜》。但是,托尔斯泰是苦恼的:他本人拥有地位和财富,但他时常为自己的富裕的生活感到羞愧难安;他同情下层民众,又对他们缺乏信心。因此,他厌倦自己的生活,决心和自己的社会决裂,他又得不到人们的支持。在精神上,他一直是孤独的。八十二岁的时候,他选择了出走,并病死于一个小火车站上。
重点情节勾连
贝多芬
贝多芬悲惨的童年
贝多芬出生于德国波恩一个贫寒的家庭。父亲是个酗酒而不聪明的男高音歌手,性格粗鲁,很早就因想开拓孩子的音乐天分而对贝多芬进行近乎严酷的音乐训练。四岁时,贝多芬就被整天绑在洋琴面前,或和一把提琴一起关在家里,还经常受到父亲的打骂。十一岁加入戏院乐队,十三岁当大风琴手。十七岁时母亲因肺病去世,他不得不独自一人承担起两个兄弟的教育责任,过早地挑起了生活的重担,饱尝了人生的艰辛。
性格:性格坚韧,令人折服。
启示:艰难和挫折是对命运和人生的最好锤炼,上帝是公平的,只有擅于在困境中坚强地站起来,才能成为不倒的大人物。
二、贝多芬耳聋状况
贝多芬前往音乐之都维也纳,开始了音乐创作。不久,痛苦叩响了他的生命之门,从1796年开始,贝多芬的耳朵日夜作响,听觉越来越衰退,这种疾苦伴随他一生。起初,他独自一人守着这可怕的秘密,避免与人见面以免被人发觉。耳聋之后的贝多芬克服难以想象的困难继续创作音乐,并且创作出了一系列伟大的作品。
性格:不屈不挠,对音乐的热爱与执着。
启示:在困境面前要不屈不挠,办法是想出来的。要懂得隐藏自己的缺点,并善于把劣处转化为动力。只要给自己无限的勇气,再可怕的敌人也可以打败。
三、“高傲”的贝多芬
一次贝多芬和歌德走在小路上,迎面开来一辆贵族的马车。他们两人只好靠边站。但两人的态度截然不同,歌德对在身旁驶过的贵族鞠躬问好,而贝多芬则严肃傲然。1814年维也纳大会上,人们把他看做是整个欧洲的光荣,亲王们向他致敬,他则高傲地听任他们仰慕追逐。他在许多君王面前指挥演奏,极大的成功感使他甚至把自己比作音乐世界中的拿破仑。
性格:贝多芬是个不向权贵弯腰,不卑不亢,有骨气的人。
启示:要有正直的性格,不卑不亢,不同流合污,坚持自己的原则。
四、贝多芬的感情
1801年,他爱上了一位名叫朱丽埃塔的姑娘,但由于自己的残疾(此时他已耳聋)以及朱丽埃塔的自私、爱慕虚荣,两年后她嫁给了一个伯爵。1806年5月,贝多芬与布伦瑞克小姐订婚,不幸的是,爱情又一次把他遗弃了,未婚妻和另外的人结婚了。后来,贝多芬将全部的关爱倾注到他的侄子身上,但由于侄子是个彻头彻尾的浪子,贝多芬的一番心血付诸东流,最终也没有得到他期待的亲人的爱戴。1826年冬,替侄子的前程奔波劳碌的贝多芬不幸病倒。1827年3月26日,贝多芬在风雪交加的日子咽下了最后一口气。
性格:感情坎坷,备受打击,但从未屈服,歌唱“欢乐”。
启示:人生道路不可能一帆风顺,包括贝多芬这样的名人都会遭遇众多挫折和打击,我们要学习贝多芬从不屈服的精神,热爱生命,在痛苦中也能歌唱欢乐。
米开朗琪罗
一、米开朗琪罗的童年
米开朗琪罗出生于意大利,父亲是一名地方法官,脾气暴躁。母亲在他六岁时便死去。米开朗琪罗从幼年起就被寄养在一个石匠的妻子家里。他从小迷恋绘画,但父亲和叔伯都认为家族中有人成为艺术家是可耻的,为此他经常遭受家人的毒打。他从小就体会到人生的残暴与精神的孤独,但他坚持自己的选择。十三岁时,米开朗琪罗进入多梅尼科·吉兰达约的画院,据说由于他的成绩优秀,连他的老师也嫉妒。21·cn·jy·com
性格:从小为自己的兴趣和目标奋斗,即使面对父亲的反对,也依旧坚持不懈,对自己的理想毫不动摇。
启示:在生活中,应该明确我们的目标,并且付出汗水以达到自己的理想。
二、米开朗琪罗创作大卫
1501年,米开朗琪罗回到佛罗伦萨,开始他著名的雕塑作品《大卫》的创作。米开朗琪罗在艺术创作中倾注着自己的思想,同时也在寻找着自己的理想,他创造了一系列如巨人般体格雄伟、坚强勇猛的英雄形象。《大卫》就是这种思想最杰出的代表。《大卫》实质上表示着人们已从黑暗的中世纪桎梏中解脱出来,充分认识到了人在改造世界中的巨大力量。1504年,完工后的《大卫》却遭到当时群众的误解。大卫圣洁的裸体造型使当时思想顽固保守的人们局促不安,甚至有人向保卫严密的雕像投掷石头。
性格:米开朗琪罗富有非同一般的创造力、想象力,是一位杰出的雕塑家。
启示:我们应该学习米开朗琪罗那种积极向上,遇到困难不逃避的勇敢精神。
三、米开朗琪罗在罗马
1496年,米开朗琪罗来到罗马,创作了第一批代表作《酒神巴库斯》和《哀悼基督》等。此时,他的家庭的全部负担都压在他一个人身上,没有多少钱的他却从不拒绝家人无休无止的索取。1508年,他又奉命回到罗马,用了四年零五个月的时间完成了著名的西斯廷教堂天顶壁画。他的身子因此受尽了折磨,其间他的父亲、弟弟还不断地向他索要钱财,浪费他的血汗所得。此后几年,他一直受着历任教皇的差遣,携带着痛苦去创作他并不喜欢的作品。21教育名师原创作品
性格:热爱自由,却又不得不被羁绊;蔑视权贵,但又不得不依附。具有高超的艺术造诣,但却不能自由创作自己喜爱的作品。对于家人有求必应却没有得到感情上的回报。
启示:就像米开朗琪罗一样,我们的人生也会面对一些无奈和挑战,但是我们也一样要全力以赴,做好自己,成功的背后总是需要经历无数挫折的。
四、米开朗琪罗获解脱
1564年2月12日,米开朗琪罗站了一整天来创作《哀悼基督》。14日他开始发烧,18日下午5时,这位杰出的雕塑家兼画家终于度过了他漫长而痛苦的一生,在死亡中获得了永远的平静。www.21-cn-jy.com
性格:临终前还在雕塑,体现了米开朗琪罗为他所钟爱的艺术百分之百的忠诚甚至为艺术而献身。
启示:我们应该学习米开朗琪罗对事业万分忠诚,全心贡献的精神。
托尔斯泰
一、托尔斯泰的出生背景
列夫·托尔斯泰1828年8月28日出生在俄国,他家是名门贵族。两岁时,他的母亲去世。九岁时,他的父亲又离开人世。父亲的死让他“第一次懂得悲苦的现实,心魂中充满了绝望”。托尔斯泰的两位姑母成了他的监护人。姑母虔诚而富有爱心,这些卑微的心灵帮助他认识到爱以及爱所带来的快乐,对托尔斯泰的一生影响巨大。21教育网
性格:托尔斯泰是名门贵族,但是他的家庭却连遭不幸。懂得悲苦与绝望的他没有放弃追寻应有的快乐与生活的勇气。
启示:在逆境中成长,未必是件坏事。人生难免会遇到磨难,有时磨难却更能造就人才。
二、托尔斯泰的创作历程
1.1863~1869年托尔斯泰创作了长篇历史小说《战争与和平》,这是其创作历程中的第一个里程碑;
2.1851年,托尔斯泰来到高加索。第二年,他创作出了《童年》、《少年》、《青年》和《一个地主的早晨》等优秀作品;
3.俄土战争期间,他仍然写出了《塞瓦斯托波尔纪事》那样令人激赏的作品;
4.1855年11月到彼得堡进入文学界,其成名作:自传体小说《童年》(1855)、《少年》(1857);21·世纪*教育网
5.1856年创作出《一个地主的早晨》;
6.1857年托尔斯泰出国,创作了短篇小说《琉森》,后又创作了探讨生与死、痛苦与幸福等问题的《三死》、《家庭幸福》;
7.1852~1862:中篇小说《哥萨克》;
8.1862年托尔斯泰结婚了,幸福的家庭生活使他有足够的时间与精力创作出了震动19世纪整个小说界的巨著:《战争与和平》和《安娜·卡列尼娜》。
性格:目光敏锐,富有艺术天才,不懈地创作,为世界带来了许多不朽的艺术作品。
启示:托尔斯泰将所经历,所思考化为了伟大的艺术作品,充分展示了自己的艺术天才。即使处在矛盾中,依然能够坚持自己正确的方向,值得我们学习。
三、托尔斯泰的精神追求
托尔斯泰参加人口调查工作时,第一次真切地看到了俄国大地上的满目疮痍。他改变了自己的贵族生活,杜绝一切享乐。要用自己额上流着的汗来换取面包,并终身与文明的罪恶和谎言对抗。他的妻子和家人不能理解托尔斯泰的这些行为,夫妻之间经常为此争吵。后期作品《复活》可以说是他艺术上的遗嘱,是他整个创作生涯中最后也是最高的山峰。
性格:托尔斯泰对人类博爱,忠实于自己的精神追求,善于自我完善,具有虔诚的宗教观点。
启示:托尔斯泰在浑浊的社会中,仍旧保持一颗纯洁的心灵和对精神境界的不懈追求。所以,我们应执着地追求真理。2-1-c-n-j-y
四、托尔斯泰的出走
1900~1910年间,他最主要的精力都消耗在社会问题的论战中。他反对谎言、反对暴力、抨击各种迷信。他的思想使他与家人之间的沟壑越来越深。1910年10月28日,82岁的托尔斯泰突然离家出走。11月20日清晨,这位世界文豪和影响深远的思想家在阿斯塔波沃车站与世长辞。
性格:面对家庭生活的不幸和社会的排斥,进行不屈不挠的抗争。真实的苦难使他直面人生,而与苦难的搏斗,则造就了他的伟大。
启示:人生不如意十之八九。但不能就此颓废甚至放弃,我们要勇于克服种种困难,为自己描绘更灿烂的明天。
知识清单
主要人物
性格特征
相关故事
贝多芬
桀骜不驯、乖僻、孤独、自强不息、伟大的音乐之神、坚忍不拔的巨人形象。
悲惨的童年、命运多舛(耳聋)、高傲的性格、用痛苦换欢乐(生命的最后写出了不朽的《欢乐颂》)
米开朗琪罗
慈祥、博爱、善良、机智、聪明、有毅力,但过于节俭、固执、孤独、忧郁。具有高超的雕刻技术,为钟爱的艺术百分百忠诚甚至为艺术而献身。蔑视权贵,但又不得不依附。
苦难的童年、创作大卫、罗马的生活、孤独的晚年、解脱
托尔斯泰
博爱、敏锐、诚实、自我完善、倔强,具有虔诚的宗教观点。
出身背景、青年时代、军旅生活、爱情与创作、对精神的追求、离家出走孤独而死
经典情节
①贝多芬遗嘱;②《米开朗基罗传》下编第三章“孤独”;③《托尔斯泰传》第十二章“忏悔家与宗教狂乱”
艺术特色
①采用传记形式来写,采用大量的引文,增强文章的真实性。
②叙述与抒情性评论相结合地写,有助读者的领悟。
③选材构思独特。以描述他们痛苦的人生为中心,描写他们的坎坷经历和痛苦的心路历程,让人明白天才的成功在于敢于面对困难、敢于不屈地斗争。
④结构上既独立又统一,能多角度地表现人物的经历,并能从大处落笔,从细处着眼。
语言特点
①语言优美且饱含深情,富有诗意,②从大处落笔,风格多变。
主题思想
①作品通过写贝多芬、米开朗琪罗和托尔斯泰的种种磨难,高度赞颂了他们在磨难中造就伟大的人文精神和品质。②悲惨命运不只降临于普通人,它同样也降临在伟人身上,作品中的主人公都不是天生的完人,而是经历了人生的种种磨难,而且是超越常人的磨难之后才成为伟人的。
阅读启示
①人生难免会遇到磨难,在挫折和不幸的命运面前,我们要像贝多芬那样扼住生命的咽喉,以超凡的毅力去奋斗,才能谱写出人生的美妙乐章。②评价人物要看人的品质和价值,而不能以貌取人,以偏概全。
考前模拟演练
(一)
“君主与公卿尽可造就教授与机要参赞,尽可赏赐他们头衔与勋章;但他们不可能造就伟大的人物,不能造成超临庸俗社会的心灵……而当像我和歌德这样两个人在一起时,这般君侯贵胄应当感到我们的伟大。昨天,我们在归路上遇见全体的皇族。我们远远里就已看见。歌德挣脱了我的手臂,站在大路一旁。我徒然对他说尽我所有的话,不能使他再走一步。于是我按了一按帽子,扣上外衣的钮子,背着手,往最密的人丛中撞去。亲王与近臣密密层层;太子鲁道尔夫对我脱帽;皇后先对我打招呼——那些大人先生是认得我的。为了好玩起见,我看着这队人马在歌德面前经过。他站在路边上,深深地弯着腰,帽子拿在手里。事后我大大地教训了他一顿,毫不同他客气……”21cnjy.com
1.选段中的“我”是谁?请结合选文,分析下他的性格特点。(人物形象)


2.从全书来看,主人公的伟大具体表现在哪些地方?(人物形象)


3.罗曼·罗兰描写了名人们的样貌丑陋、与他人关系紧张等不足,这是否影响你对他们的尊敬?这种兼顾人物优点和缺点的写法,对你的写作有什么启发? (艺术特色)


4.作者写作的目的是“要把伟大的心灵献给受难的人们,使他们得到安慰和鼓舞”,结合选段主人公的经历,谈谈你从中得到怎样的启示?(体验看法)2·1·c·n·j·y


(二)
米开朗琪罗独自一人带着几个小工;但这更大的困难并未使他胆怯,反而让他扩大计划,决定不像原定的那样画拱顶,而且四周的墙壁也给画上。  21*cnjy*com
1508 年 5 月 10 日,巨大的工程开工了。阴暗的年月,——是他整个一生中最阴暗但却最伟大的几年!这是传奇式的米开朗琪罗,是西斯廷大教堂的英雄,他那伟大的形象已被而且应该被铭刻在人类的记忆之中。【来源:21cnj*y.co*m】
他痛苦不堪。他当时的那些信证明了他的极大的沮丧,即使他那神圣的思想也无法使他得以摆脱:
“我的精神处于极大的颓丧之中:已经都一年了,我没拿到教皇的一分钱;我没向他提出任何要求,因为我的活计进展不快,所以觉得不配得到什么报酬。这是因为这活计太难了,而且也根本不是我的专长。因此,我是在白白地浪费时间。愿上帝保佑我!”
他刚一完成 《大洪水》 ,该作便开始发霉了:你都无法辨认各个人物的相貌了。他拒绝继续干下去。但教皇不允许有任何借口。他只好又干起来。
除了本身的疲劳及烦躁而外,他的家人又跑来添乱。全家人都靠他养活,拼命地盘剥他,压榨他。他父亲老是一个劲地哀叹没有钱了。他只好花费时间去让父亲振作起精神来,而他自己则已是不堪重负了。
1.结合作品说说尤利乌斯二世强迫米开朗琪罗做什么事情?(情节概述)


2.怎样理解“阴暗的年月,——是他整个一生中最阴暗但却最伟大的几年”?(情节概述)


3.请结合选文,分析下米开朗琪罗的性格特点。(人物形象)


4.《名人传》还有一个名字是《英雄传记》,说说这几个英雄令人敬仰的是什么?你从他们身上获得了什么启示?(体验看法)21世纪教育网版权所有


(三)
然而痛苦已在叩门,它一朝住在他身上之后永远不再退隐。一七九六年至一八○○年,耳聋已开始它的酷刑。在一八○二年的遗嘱内,贝多芬说耳聋已开始了六年,——所以是一七九六年起的。因此贝多芬全部的作品可说都是耳聋后写的。关于他的耳聋,可以参看一九○五年五月十五日《德国医学丛报》上克洛兹医生的文章。他认为这病是受一般遗传的影响,也许与他母亲的肺病有关系。他分析贝多芬一七九六年所患的耳咽管炎,到一七九九年变成剧烈的中耳炎,因为治疗不善,随后成为慢性的中耳炎,随带一切的后果。耳聋的程度逐渐增加,但从没完全聋。贝多芬对于低而深的音比高音更易感知。在他晚年,据说他用一支小木杆,一端插在钢琴箱内,一端咬在牙齿中间,用以在作曲时听音。一八一○年左右,机械家梅尔策尔为贝多芬特制的听音器,至今尚保存于波恩城内贝多芬博物院。耳朵日夜作响;他内脏也受剧烈的痛楚折磨。
听觉越来越衰退。在好几年中他瞒着家人,连对最心爱的朋友们也不说;他避免与人见面,使他的残废不致被人发现;他独自守着这可怕的秘密。但到一八○一年,他不能再缄默了。他绝望地告诉两个朋友韦格勒医生和阿门达牧师:“我的亲爱的、我的善良的、我的恳挚的阿门达……我多希望你能常在我身旁!你的贝多芬真是可怜已极。得知道我的最高贵的一部分,我的听觉,大大地衰退了。当我们同在一起时,我已觉得许多病象,我瞒着;但从此越来越恶劣……还会痊愈吗?我当然如此希望,可是非常渺茫;这一类的病是无药可治的。我得过着凄凉的生活,避免我心爱的一切人物,尤其是在这个如此可怜、如此自私的世界上!”
选文叙述了贝多芬的那些痛苦?除此之外,联系作品相关情节,说说贝多芬还有哪些痛苦?


“他独自守着这可怕的秘密。”为什么说这个秘密可怕?又为什么“独守”?


描述贝多芬患上耳疾说自己可怜已极,你觉得作者这样写会给贝多芬的伟大形象造成负面影响吗?说说你的理由?


(四)
歌德设法要认识贝多芬.一八一二年,终于他们在波希米亚的浴场特普利兹地方相遇,结果却不很投机.贝多芬热烈佩服着歌德的天才;一八一一年二月十九日他写给贝蒂娜的信中说:"歌德的诗使我幸福."一八○九年八月八日他在旁的书信中也说:"歌德与席勒,是我在莪相与荷马之外最心爱的诗人."......值得注意的是,贝多芬幼年的教育虽不完全,但他的文学口味极高.在他认为"伟大,庄严,D小调式的"歌德以外而看做高于歌德的,只有荷马.普卢塔克.莎士比亚三人.在荷马作品中,他最爱《奥德赛》.莎士比亚的德译本是常在他手头的,我们也知道莎士比亚的《科里奥兰》和《暴风雨》被他多么悲壮地在音乐上表现出来.至于普卢塔克,他和大革命时代的一般人一样,受有很深的影响.古罗马英雄布鲁图斯是他的英雄,这一点他和米开朗琪罗相似.他爱柏拉图,梦想在全世界上能有柏拉图式的共和国建立起来.一八一九......二○年间的谈话册内,他曾言:"苏格拉底与耶稣是我的模范."但他过于自由和过于暴烈的性格,不能和歌德的性格融和,而不免于伤害它.他曾叙述他们一同散步的情景,当时这位骄傲的共和党人,把魏玛大公的枢密参赞.*按此系歌德官衔教训了一顿,使歌德永远不能原谅. "君王与公卿尽可造成教授与机要参赞,尽可赏赐他们头衔与勋章;但他们不能造成伟大的人物,不能造成超临庸俗社会的心灵;......而当像我和歌德这样两个人在一起时,这般君侯贵胄应当感到我们的伟大.......昨天,我们在归路上遇见全体的皇族.*按系指奥国王室,特普利兹为当时避暑胜地,中欧各国的亲王贵族麇集.我们远远里就已看见.歌德挣脱了我的手臂,站在大路一旁.我徒然对他说尽我所有的话,不能使他再走一步.于是我按了一按帽子,扣上外衣的钮子,背着手,往最密的人丛中撞去.亲王与近臣密密层层;太子鲁道夫*按系贝多芬的钢琴学生对我脱帽;皇后先对我招呼.......那些大人先生是认得我的.......为了好玩起计,我看着这队人马在歌德面前经过.他站在路边上,深深地弯着腰,帽子拿在手里.事后我大大地教训了他一顿,毫不同他客气......."
而歌德也没有忘记.
《第七交响曲》和《第八交响曲》便是这时代的作品,就是说一八一二年在特普利兹写的:前者是节奏的大祭乐,后者是诙谑的交响曲,他在这两件作品内也许最是自在,像他自己所说的,最是"尽量",那种快乐与狂乱的激动,出其不意的对比,使人错愕的夸大的机智,巨人式的.使歌德与策尔特惶骇的爆发,见策尔特一八一二年九月二日致歌德书,又同年九月十四日歌德致策尔特书:"是的,我也是用着惊愕的心情钦佩他."一八一九年策尔特给歌德信中说:"人家说他疯了."使德国北部流行着一种说数,说《第七交响曲》是一个酒徒的作品.......不错,是一个沉醉的人的作品,但也是力和天才的产物. 他自己也说:"我是替人类酿制醇醪的酒神.是我给人以精神上至高的热狂."
文段中加点的“背着手”和“撞”两词描写得十分传神,简要分析其表达效果。


“他自己也说:"我是替人类酿制醇醪的酒神.是我给人以精神上至高的热狂."”说说对这句话的理解。


在《名人传》中,罗曼罗兰把首席位置给予了贝多芬,你对此有什么看法?


(五)
一切使他不安;他的家庭也嘲笑这永远的不安。他如自己所说的一般,在“一种悲哀的或竟是癫狂的状态”中过生活。痛苦久了,他竟嗜好有痛苦,他在其中觅得一种悲苦的乐趣:
“愈使我受苦的我愈欢喜。”
对于他,一切都成为痛苦的题目,甚至爱,甚至善。
“我的欢乐是悲哀。”
没有一个人比他更不接近欢乐而更倾向于痛苦的了。他在无垠的宇宙中所见到的所感到的只有它。世界上全部的悲观主义都包含在这绝望的呼声,这极端偏狂的语句中。
“千万的欢乐不值一单独的苦恼!……”
“他的猛烈的力量把他和人群几乎完全隔离了。”
他是孤独的。他恨人;他亦被人恨。他爱人;他不被人爱。人们对他又是钦佩,又是畏惧。晚年,他令人发生一种宗教般的尊敬。他威临着他的时代。那时,他稍微镇静了些。他从高处看人,人们从低处看他。他从没有休息,也从没有最微贱的生灵所能享受的温柔——即在一生能有一分钟的时间在别人的爱抚中睡眠。妇人的爱情于他是无缘的。在这荒漠的天空,只有科伦娜冷静而纯洁的友谊,如明星一般照耀了一刹那。周围尽是黑夜,他的思想如流星一般在黑暗中剧烈旋转,他的意念与幻梦在其中回荡。贝多芬的忧郁是人类的过失;他天性是快乐的,他希望快乐。米开朗基罗却是内心忧郁,这忧郁令人害怕,一切的人本能地逃避他。他在周围造成一片空虚。21*cnjy*com
这还算不得什么。最坏的并非是成为孤独,却是对自己亦孤独了,和自己也不能生活,不能为自己的主宰,而且否认自己,与自己斗争,毁坏自己。他的心魂永远在欺妄他的天才。人们时常说起他有一种“反对自己的”宿命,使他不能实现他任何伟大的计划。这宿命便是他自己。他的不幸的关键足以解释他一生的悲剧。而为人们所最少看到或也不去看的关键,只是缺乏意志和禀性懦怯。
“他是孤独的”,文中从哪些方面写出了米开朗琪罗的“孤独”。


说说你对划线句子的理解。


作者认为,造成米开朗琪罗的不幸的关键是什么?你认同这个看法吗?为什么?


参考答案
(一):1、“我”是贝多芬。选段主要运用了对人物的动作描写,生动地写出了贝多芬对皇亲国戚满不在乎的态度,体现了他不畏权贵、我行我素、不卑不亢的叛逆性格。2、贝多芬的伟大体现在:(1)他是杰出的音乐家,用毕生的经历创作了《欢乐颂》等不朽的音乐作品。(2)他有伟大的人格,爱自由、爱真理、不畏权贵。(3)他有崇高的英雄品格,一生屡遭不幸却奋斗不止,创造欢乐给与世界。3、不会影响我对他们的尊敬。人无完人,作家表现出名人们伟大,也表现出他们的缺点,使人物形象更贴近生活真实,有血有肉,个性鲜明。4、贝多芬一生屡遭不幸却奋斗不止,即使双耳失聪后,仍然创造出不朽的音乐作品。我从中获得了以下启示:悲惨命运不只降临于普通人,它同样降临在伟人身上,享有盛名并不能使他们免除痛苦的考验。只有坚定自己的信仰,在患难中保持纯正,才能使患难结出丰硕的果实。www-2-1-cnjy-com
(二):1、尤里乌斯二世命令这位对壁画技巧一窍不通的画家去绘西斯廷教堂的拱顶。2、1508年到1512年,米开朗琪罗出于那忘恩负义与嫉羡的环境中,他在一个盘剥他的可耻家庭和窥伺他失败的顽固敌人之间苦苦挣扎着,然而就在这段时间,他完成了西斯廷大教堂那件了不起的作品。3、从“更大的苦难并未使他胆怯,反而让他扩大计划”可以看出来米开朗琪罗热爱艺术,非常有毅力的性格特点;从“他拒绝继续干下去。但教皇不允许有任何借口,他又继续干下去”中可以看出他软弱的一面;从“他只好花费时间让父亲振作起来”可以看出他善良、孝顺的性格。4、令人敬佩的是他们坚毅、顽强的心灵,伟大的人格和杰出的成就。启示:每个人都会遇到一些苦难和灾害,与其怨天尤人,不如努力奋斗,坚持自己的信念、真理和正义,让自己跻身人类中的不朽者之列。
(三):1、耳朵日夜作响、内脏受剧烈的痛楚磨折、听力越来越衰退。 还有金钱的困扰、家庭纠纷、不成器侄子给他的麻烦。
2、患上耳疾,不想让家人朋友知道他的残疾。
3、不会。一方面人物传记必须讲究真实性,另一方面,这更能表现他意志的顽强。
(四):1、这两个词表现了贝多芬对权贵满不在乎的态度,突出他恃才放旷,有些叛逆的个性。2、形象的概括了作品带给人们精神上的力量,使人快乐,狂乱,激动,沉醉,是力和天才的产物。3、示例:他这样做是恰当的,贝多芬能够扼住命运的咽喉,以坚韧不拔的毅力创造奇迹,给人带来精神上的鼓舞与指引,这是真正的心灵的伟大,这是真正的英雄气!他的人格魅力深深地感人了每位读者,在《名人传》中贝多芬为首席当之无愧。
(五):1、他恨人,他亦被人恨;他爱人,他不被人爱。没有休息,没有爱。只有科伦娜冷静而纯洁的友谊,如明星一般照耀了一刹那。2、贝多芬的忧郁是他遭遇了难么多的不行,但是他还是创作出给人们带来欢乐的音乐,米开朗琪罗的忧郁是自身的原因,是他缺乏意志和秉性懦弱。3、是他缺乏意志和秉性懦弱。言之成理即可。【来源:21·世纪·教育·网】
(人教版)2016中考语文一轮复习之名著阅读
真题十一:《名人传》
(一)
托尔斯泰所尤其不能原谅这些文学家的,是他们自信为一种优秀阶级,自命为人类的首领.在对于他们的反感中,他仿佛如一个贵族.一个军官对于放浪的中产阶级与文人那般骄傲.在某次谈话中,屠格涅夫埋怨"托尔斯泰对于贵族出身的无聊的骄傲与自大".还有一项亦是他的天性的特征,......他自己亦承认,......便是"本能地反对大家所承认的一切判断"."我的一种性格,不论是好是坏,但为我永远具有的,是我不由自主地老是反对外界的带有传染性的影响:我对于一般的潮流感着厌恶."(致比鲁科夫书)对于人群表示猜疑,对于人类理性含藏着幽密的轻蔑,这种性情使他到处发觉自己与他人的欺罔及谎骗. "他永远不相信别人的真诚.一切道德的跃动于他显得是虚伪的.他对于一个为他觉得没有说出实话的人,惯用他非常深入的目光逼视着他......"屠格涅夫语. "他怎样的听着!他用深陷在眼眶里的灰色的眼睛怎样的直视着他的对手!他的口唇抿紧着,用着何等的讥讽的神气!"格里戈罗维奇语. 屠格涅夫说,他从没有感得比他这副尖锐的目光,加上二三个会令人暴跳起来的恶毒的辞句,更难堪的了.于也纳.迦尔希纳著:《关于屠格涅夫的回忆》.(一八八三年)参看比鲁科夫著:《托尔斯泰......生活与作品》. 托尔斯泰与屠格涅夫第一次会见时即发生了剧烈的冲突.一八六一年,两人发生最剧烈的冲突,以致终身不和.屠格涅夫表示他的泛爱人间的思想,谈着他的女儿所干的慈善事业.可是对于托尔斯泰,再没有比世俗的浮华的慈悲使他更愤怒的了:......"我想,"他说,"一个穿装得很考究的女郎,在膝上拿着些龌龊的破衣服,不啻是扮演缺少真诚性的喜剧."争辩于以发生.屠格涅夫大怒,威吓托尔斯泰要批他的颊.托尔斯泰勒令当时便用手枪决斗以赔偿名誉.屠格涅夫就后悔他的卤莽,写信向他道歉.但托尔斯泰绝不原谅.却在二十年之后,在一八七八年,还是托尔斯泰忏悔着他过去的一切.在神前捐弃他的骄傲,请求屠格涅夫宽恕他.远离之后,他们都镇静下来努力要互相表示公道.但时间只使托尔斯泰和他的文学团体分隔得更远.他不能宽恕这些艺术家一方面过着堕落的生活,一方面又宣扬什么道德.21世纪教育网版权所有
"我相信差不多所有的人,都是不道德的,恶的,没有品性的,比我在军队流浪生活中所遇到的人要低下得多.而他们竟对自己很肯定,快活,好似完全健全的人一样.他们使我憎厌."《忏悔录》,全集卷十九.www-2-1-cnjy-com
托尔斯泰为什么不能原谅不能宽恕那些文学家艺术家?联系作品说说托翁两个方面的个性特点?


分析划线句子的作用。


根据选文可以看出托尔斯泰和屠格涅夫发生剧烈冲突的原因是什么?后来结果呢?


(二)
托尔斯泰说:"你爱怎么想便怎么想罢,只要你的每一个字都能为大家懂得.在完全通畅明白的文字中决不会写出不好的东西."此外我亦说过,卢梭在《新爱洛伊丝》中对于巴黎歌剧院的讽刺的描写,和托尔斯泰在《艺术论》中的批评极有关连. 但这两颗心魂毕竟有极大的差别,托尔斯泰的是更纯粹的基督徒的灵魂!且举两个例子以见这位日内瓦人的《忏悔录》中含有多么傲慢,不逊,伪善的气氛: "永恒的生灵!有人能和你说......只要他敢:我曾比此人更好!" "我敢毫无顾忌地说:谁敢当我是不诚实的人,他自己便是该死." 托尔斯泰却为了他过去生命中的罪恶而痛哭流涕: "我感到地狱般的痛苦.我回想起我一切以往的卑怯,这些卑怯的回忆不离我,它们毒害了我的生命.人们通常抱憾死后不能保有回忆.这样将多么幸福啊!如果在这另一个生命中,我能回忆到我在此世所犯的一切罪恶,将是怎样的痛苦啊!......"见一九○三年一月六日《日记》.
他不会如卢梭一般写他的《忏悔录》,因为卢梭曾言:"因为感到我的善胜过恶,故我认为有说出一切的利益."见卢梭《一个孤独的散步者的幻想录》中《第四次散步》.托尔斯泰试着写他的《回忆录》,终于放弃了;笔在他手中堕下,他不愿人们将来读了之后说: "人们认为那么崇高的人原来如此!他曾经是何等卑怯!至于我们,却是上帝自己令我们成为卑怯的."致比鲁科夫书. 基督教信仰中的美丽而道德的贞洁,和使托尔斯泰具有悫直之风的谦虚,卢梭都从未认识.隐在卢梭之后,......在鹭鸶岛的铜像周围,......我们看到一个日内瓦的圣皮埃尔,罗马的加尔文.在托尔斯泰身上,我们却看到那些巡礼者,无邪的教徒,曾以天真的忏悔与流泪感动过他的童年的. 对于世界的奋战,是他和卢梭共同的争斗,此外尚另有一种更甚于此的争斗充塞着托尔斯泰最后三十年的生命,这是他心魂中两种最高的力量的肉搏:真理与爱.
用一句话概括文段内容。


从上文可以看出卢梭与托尔斯泰在“忏悔”上各自的观点怎样?罗曼罗兰是怎么认为的?


(三)
他曾有过思念。长久以来,他已下了决心。人们已觅得并发表了他于一八九七年六月八日写给他的妻子的信。再没有比这封信更能抉发他的热慈爱与苦痛的心魂的了:
“长久以来,亲爱的索菲娅,我为了我的生活与我的信仰的不一致而痛苦。我不能迫使你改变你的生活与习惯。迄今为止,我也不能离开你,因为我想我离开之后,我将失掉我能给与你的还很年轻的孩子们的小小的影响,而我将使你们大家非常难过。但我不能继续如过去的十六年般的生活,这种痛苦的情况自一八八一年,即在莫斯科所度的那个冬天起即已开始,那时候即托尔斯泰初次发现社会惨状。有时是对你们抗争使你们不快,有时我自己陷于我所习惯的周围的诱惑与影响中间不能振作。我此刻决心要实行我已想了好久的计划:走……如印度人一般,到了六十岁的时候到森林中去隐居,如一切信教的老人一般,愿将他的残年奉献给上帝,而非奉献给玩笑,说幽默话,胡闹,打网球,我亦是,在这七十岁左右的时节,我在全个心魂的力量上愿静穆,孤独,即非完满的一致,至少亦不要有在我一生与良心之间争斗的不一致。如果我公开地走,一定会引起你们的祈求,辩论,我将退让,或者就在我应当实行我的决心的时候就没有实行。因此我请你们宽恕我,如果我的行动使你们难过。尤其是你,索菲娅,让我走罢,不要寻找我,不要恨我,不要责备我。我离开你这个事实并不证明我对你有何不慊……我知道你不能,你不能如我一样地思想与观察,故你不能改变你的生活,不能为了你所不承认的对象作何牺牲。因此,我一些也不埋怨你;相反,我满怀着爱与感激来回忆我们三十五年的冗长的共同生活,尤其是这时期的前半期,你用你天赋的母性中的勇敢与忠诚,来负起你所承认的你的使命。你对于我,对于世界,你所能给予的已经给予了。你富有母爱,尽了极大的牺牲……但在我们的生活的后半部,在这最近的十五年间,我们是分道扬镳了。我不能相信这是我的错误;我知道我改变了,可这既非为了享乐,亦非为了别人,而是为了我不得不如此之故。我不能责备你丝毫没有跟从我,我感谢你,且我将永远怀着真挚的爱想起你对于我的赐与。——别了,我亲爱的索菲娅。我爱你。”
联系原著,说说文段中的“慈爱”和“痛苦”分别指什么?


这部名著中还有另外哪两位名人?他们和托尔斯泰的共同之处是什么?你从他们身上获得了什么启示?


(四) 
“……我多祝福你能常在我的身旁!你的贝多芬真是可怜已极。得知道我的最高贵的一部分,我的听觉,大大地衰退了。当我们同在一起时,我已觉得许多病象,我瞒着,但从此越来越恶化……还会痊愈吗?我当然如此希望,可是非常渺茫;这一类的病是无药可治的。我得过着凄凉的生活,避免我心爱的一切人物,尤其是在这个如此可怜、如此自私的世界上!……我不得不在伤心的隐忍中找栖身!固然我曾发愿要超临这些祸害,但又如何可能?”
1、这段时贝多芬写给友人谁的信?


2、耳聋对于音乐家来说是无法弥补的灾难,请用自己的话说说耳聋给贝多芬带来怎样的灾难?


3、如何理解划线句子?


(五)
(A)
昨天在散步归来的路上, 我们遇到了奥地利皇室一家出游。歌德甩开我的胳臂,规规矩矩地在路边 垂手而立,无论我怎么劝说,他都不肯再往前走一步。于是我整理了一下 帽子,系好礼服的扣子,两手往后一背,径直往人群中走去。王公贵族们 此时已分列两旁。鲁道夫公爵向我脱帽致敬,皇后和我打招呼。那些大官们都认识我。而歌德一直站在路边,深弯着腰,手里拿着帽子。事后,我 毫不客气地教训了他一顿。”21教育网
(B)
1501年春,他回到佛罗伦萨。
  40年前,佛罗伦萨大教堂的事务委员会曾将一块巨大的大理石交给安斯蒂诺,委托他雕制一尊先知像。这项雕刻工程刚开始不久便停工了。之后没有人敢接手。后来,米开朗基罗把这个雕刻工程接了下来,并最终雕制了一尊巨大的大理石雕像《大卫》。
  据说,当地的行政长官皮耶尔·索德里尼是一个自认为品味高雅的人,在他察看这尊雕像时,为显示他的高见,对作品提出了一些批评:他认为人物的鼻子太厚了。米开朗基罗便拿起剪刀和一点大理石粉爬上脚手架,在上面一边轻轻地晃动剪刀,一边把大理石粉一点点地撒落,但他丝毫没有碰那鼻子。鼻子原封不动地保留着。然后,他转过身来对这位行政长官说: 21cnjy.com
  “现在,您看如何?”
  索德里尼回答:
  “现在,我认为好了许多。您把它改动得颇有生气嘛。”
于是,米开朗基罗爬下脚手架,在一边偷偷地笑。
文段(A)写了什么内容?文段(B)又写了什么内容?


从两个文段中可以看出,贝多芬和米开朗琪罗有什么共同之处?


参考答案
(一):1、是他们自信为一种优秀的阶级,自命为人类的首领。一方面过着堕落的生活,一方面又宣扬什么道德。虚伪,不真诚。他把自己投入到战争中去,在战争中感受到最底层将士的美德。他是一个善于自省,真诚可靠,勇于尽责,胸中燃烧着热情之火和爱国之心的人。在文学上他是一个巨匠,他想法独特、大胆,精力充沛,永不放弃艺术,创作了大量的作品。2、引出两个名人的评价,突出描绘托尔斯泰目光的锐利。3、托尔斯泰认为屠格涅夫的泛爱人间的思想和他女儿的慈善之心都是虚伪的不真诚的,所以发生剧烈的冲突。二十年后,托尔斯泰表示忏悔,请求屠格涅夫的原谅。21·cn·jy·com
(二):1、托尔斯泰和卢梭两人关于“忏悔”的不同论述。2、卢梭写过《忏悔录》。并声称给自己是最真实的坦诚的,所以罗曼罗兰说他傲慢,不逊、伪善。托尔斯泰也写《忏悔录》,但他不是通过“忏悔”来自夸,而是真诚地自我批判,托尔斯泰有着基督徒一般的虔诚、虚心和道德的贞洁,并始终追求真理和爱,通过比较,人们更觉得托尔斯泰心灵的单纯伟大,罗兰对他的景仰之情溢于言表。www.21-cn-jy.com
(三):1、“慈爱”指托尔斯泰对底层人民的同情,希望把处于水深火热中的农民解救出来;“痛苦”指他看到社会重重矛盾,但找不到消灭社会罪恶的途径,他决心和自己的社会决裂,却又得不到人们的支持,他在精神上是孤独的。2、还有贝多芬和米开朗琪罗,他们都有着坚毅、顽强的心灵,伟大的人格和杰出的成就。他们告诉我们:每个人的身上都会降临苦难和灾害,我们与其怨天尤人,不如努力奋斗,坚持自己的信念,真理和正义,让自己跻身人咧中不朽者之列。2·1·c·n·j·y
(四):1、这段是贝多芬写给友人阿芒达牧师的信。2、耳聋对于音乐家来说是无法弥补的灾难,不但影响工作,而且使他从此过着孤独凄凉的生活,还可能受到敌人的污蔑。3、这段话概括了贝多芬由于耳聋引起的一切痛苦,他由此更深刻体会到世界的可怜和自私。【来源:21·世纪·教育·网】
(五):1、文段(A)写了贝多芬在书信中写到的他与歌德散步时遇到皇亲国戚的情况。文段(B)写了不懂艺术的旗官妄加批评米开朗琪罗的《大卫》作品,米开朗琪罗机智地保护了作品的完美。2、贝多芬和米开朗琪罗的共同之处,就是不羡慕权贵,不畏权贵,蔑视权贵,狂傲不羁,坚持自己的搞对的人格原则,追求艺术的完善及最高境界的优秀品格。21·世纪*教育网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