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下科学第二章第6节测试卷
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30分)
1、早在我国西汉时期成书的《淮南万毕术》中就有关于冰透镜的记载:“削冰令圆,举以向日,以艾承其影,则火生。”下列关于该记载解释的光路图正确的是( )
A.B. C. D.
2、某同学在做凸透镜成像规律实验中,将光屏移到离凸透镜16厘米处,在光屏上得到放大像,他使用的凸透镜的焦距可能为( )
A.18厘米 B.12厘米 C.8厘米 D.4厘米
3、下列是教材中的一些光学实验,其中实验设计与实验目的不相符的是( )
A.甲图:将右侧背景板向后折,是为了探究反射光线与入射光线、法线是否在同一平面上
B.乙图:用茶色玻璃代替平面镜,是为了便于确定像的位置
C.丙图:往碗中加水,是为了研究光从空气射入水中时发生的折射现象
D.丁图:将近视眼镜放到凸透镜与蜡烛之间,是为了模拟近视眼的眼球缺陷及矫正
4、如图所示,透过装水的圆柱形玻璃杯,看到科学教科书上的“科学”两个字颠倒了,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装水的玻璃杯相当于凸透镜
B.图中颠倒的“科学”两字是实像
C.遮住水柱的上半部分,“科学”两字的像将消失
D.要使“科学”两字重新颠倒回来,玻璃杯应靠近教科书
5、如图所示,有一圆柱体放在凸透镜前图示的位置,它所成像的形状应该是下列图中的( )
A. B. C. D.
6、在做“探究凸透镜成像的规律”实验时,某实验小组所描绘的图线如图所示。图线中A、B、C三点分别与蜡烛在光具座上移动过程中的三个位置相对应。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此透镜的焦距为20cm
B.蜡烛处于BC间某一位置时,成倒立放大的实像
C.将蜡烛从C移动到B的过程中,所成像逐渐增大
D.将蜡烛从B移动到A的过程中,所成像由实像变为虚像
7、 2023年6月6日,是第二十八个“全国爱眼日”,主题为“爱眼护眼从娃娃抓起,让祖国的未来,减少近视发生率。”下列四幅图中,表示近视眼成像情况和矫正做法的是( )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8、小宁在探究“平面镜成像”和“凸透镜成像”的两个实验中,分别把一个不透明且不光滑的挡板放在如图甲、乙所示的位置,则( )
A.两个实验的挡板上均不能出现蜡烛的像
B.两个实验中,小宁均不能看到蜡烛的像
C.只有乙的挡板出现蜡烛的像且小宁能看到像
D.甲、乙的挡板上均能出现蜡烛的像且小宁均能看到像
9、当物-体距凸透镜8厘米时,在透镜的另一侧光屏上成一个清晰放大的像。若只将凸透镜向光屏方向移动2厘米,则在光屏上又成一个清晰的像,那么该透镜的焦距,为( )
A、2厘米C、5厘米 10、如图是眼睛结构示意图,对其分析不正确的是( )
A.如果眼睛是心灵的窗户,那么结构①角膜是窗户上那明亮的玻璃
B.在成像过程中,对进入眼球的光线起折射作用的主要结构是②
C.眼球的成像原理与凸透镜成像相似,相当于光屏的眼球结构是④
D.近视眼的眼球前后径过短,远处物体所形成的物像落到视网膜的前方
11、如图所示,F为凸透镜的两个焦点,为物体AB的像,则物体AB在( )
A. 图中Ⅰ区域,比A′B′大,箭头方向向上 B. 图中Ⅱ区域,比A′B′大,箭头方向向下
C. 图中Ⅲ区域,比A′B′大,箭头方向向上 D. 图中Ⅳ区域,比A′B′小,箭头方向向下
12、如图所示,小聪同学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实验,此时烛焰在光屏上成了一个清晰的像。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此时要使光屏上烛焰的像变小,可将蜡烛适当靠近透镜,光屏适当远离透镜即可
B.实验中,蜡烛越烧越短,可将透镜向上移动一定距离,就能使像移到光屏中心
C.保持透镜位置不动,将蜡烛和光屏位置互换后,屏上能看到一个缩小的实像
D.保持透镜和光屏位置不动,把蜡烛向左移动一定距离,若要在屏上继续成清晰的像,需换用焦距更长的
13、小五的奶奶患老花眼,爱观察和实验的他正在做“研究远视眼的矫正”实验,他把凸透镜看作是眼睛的的晶状体,光屏看作是眼睛的视网膜,烛焰看作是眼睛观察的物体,小五拿一个远视眼镜放在凸透镜前,光屏上出现烛焰清晰的像,如图所示,而拿走远视眼镜则烛焰的像变得模糊,下列操作能使光屏上重新得到清晰像的是( )
A.将光屏适当靠近凸透镜
B.将蜡烛适当靠近凸透镜
C.同时将光屏和蜡烛适当靠近凸透镜
D.将光屏适当远离凸透镜或将蜡烛适当远离凸透镜
14、在“探究凸透镜成像的规律”实验中,光具座上各元件位置如图所示,此时在光屏上恰好成一个清晰的像,则下列说法正确的( )
①利用这一原理制成了投影仪
②该透镜的焦距f一定满足7.5cm③若将蜡烛稍稍靠近凸透镜,则应将光屏远离凸透镜才能得到清晰的像
④若保持凸透镜位置不变,将蜡烛和光屏的位置互换,会在光屏上成一个清晰倒立、缩小的像
A.只有②③ B.只有①② C.只有③④ D.只有②③④
15、若空间有一竖直放置的大凸透镜,在主光轴位置上拉二根钢丝,一个小杂技演员从很远的地方沿着钢丝向焦点处匀速走来.下列叙述中:
①小演员每走一步,像也走一步;②像的脚步始终比小孩大;
③像大时脚步大,像小时脚步小,即“大像”走大步,“小像”走小步;
④像总朝远离小演员的方向运动,好像在逃离.其中正确的是( )
只有①②正确 B.只有①②④正确 C.只有①③④正确 D.只有③④正确
二、填空题(每空2分,共34分)
16、像的成因有三个:直线传播成像、光的反射和光的折射成像。所成的像,有实像和虚像两种,下面列出了部分成像实例:①小孔所成的像;②在潜望镜中看到的景物的像;③放大镜中看到物体的像;④投影仪屏幕上的像;⑤人照镜子时镜中的像。
(1) 其中属于实像的是_________________;属于虚像的是_________________;
(2) 属于光的折射形成的___________ ;属于光的反射形成的是___________ 。
17、如图投影仪是教学中常用的电化教学设备,你知道它的工作原理吗?投影仪是利用凸透镜来成像的。如图所示,投影仪上有一个用凸透镜做的镜头,投影片上的图案通过这个凸透镜成像。
(1)凸透镜的作用是成______(填“等大”、“缩小”或“放大”)、______(填“正立”、“倒立”)的实像。平面镜的作用是______。
(2)使用投影仪时,如果屏幕上的像太小,应该使影片离镜头______(填“近一些”或“远一些”),同时需使投影仪离屏幕______(填“近一些”或“远一些”)。
如图是人的眼球结构示意图,请据图回答问题:
(1)人能看清远近不同的物体,是因为[4]_____的曲度可以调节.
(2)刚从电影院出来,[3]瞳孔将会_____.(填变大或者缩小)
(3)只有物像落在[8]_____上时,才能看清物体.
(4)[5]_____病变或者受到损伤,可通过移植使病人重新获得光明.
(5)不同人种,[2]_____的颜色不同.
19、小林利用水透镜来模拟眼球中的晶状体,比较正常眼、近视眼和远视眼的焦距大小。实验中测得甲水透镜的焦距为10厘米,再将甲分别挤压成图乙、丙的形状,并分别测量焦距,如图所示。
(1)测得焦距小于10厘米的是图_________,模拟近视眼的是图_________。
(2)在同一位置,用甲、乙、丙透镜分别对着远处的某一物体,移动光屏得到清晰的像,其中像距最大的是图___________。
三、实验探究题(每空2分,共28分)
20、在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中:
(1)如图甲,甲行光正对凸透镜照射,光屏上出现一个最小最亮的光斑,则凸透镜的焦距为_________cm;实验前应调节烛焰、凸透镜、光屏三者的中心,使它们在 _________上;
(2)实验时,由于实验时间较长,蜡烛变短,为使像仍成在光屏的中央,以下操作可达到目的的是 _____;
A.将凸透镜往上移 B.将光屏往下移 C.将蜡烛往上移 D.将蜡烛化下移
(3)保持图乙中的凸透镜与光屏位置不变,将蜡烛向左调节一段距离后,要想在光屏上成清晰的像,应将乙中凸透镜换成焦距更_____的,相当于物体远离时要调节晶状体的屈光度才能观察清楚;
(4)如图乙,若通过移动透镜,使光屏上再次成清晰的像_______厘米刻度处
21、小雯用自制的水凸透镜(当向水凸透镜里注水时水凸透镜会变凸)来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
(1)如图甲所示,让一束平行于主光轴的光射向水凸透镜,在光屏上出现一个光斑,当水凸透镜向左移动时,光斑变亮,如果通过移动光屏在光屏上得到一个最小最亮的光斑,光屏要向______移动,当光屏移动到如图甲位置时,在光屏上得到一个最小最亮的光斑,则此水凸透镜的焦距为______cm;
(2)小雯将蜡烛、水凸透镜和光屏调整至图乙所示的位置时,光屏上出现清晰的烛焰像,此像的性质是倒立、______的实像,小雯接着在蜡烛和光屏位置都不变的情况下,将水凸透镜移至光具座______cm刻度处,再次得到清晰的烛焰像。然后,小雯利用注射器从水凸透镜中向外抽少许水,则水凸透镜的焦距______(填“变大、不变、变小”),此时光屏上原来清晰的像变得模糊不清,小雯要想重新得到清晰的烛焰像,在蜡烛、水凸透镜、光屏的位置都不变的情况下,应在水凸透镜的前面增加一个合适的______(选填“凹透镜”或“凸透镜”或“平面镜”)。
(3)在凸透镜成像实验测量物距和像距的过程中,______(选填“物距或像距”)的测量误差较大,其原因是______。
(4)如果实验过程中,用如下图所示的装置及刻度尺,没有使用光具座来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那么为了让像成在光屏的中央,实验开始时应如何摆放蜡烛、凸透镜、光屏,你的摆放方法是______。
四、简答题(共8分)
22、广告投影灯(见图甲)正受到越来越多的商家欢迎,科学课上同学们开展了“投影灯的设计和制作”项目化活动。活动包括观察分析、设计并制作、评价、展示与优化四个环节。
(1)【观察分析】设计制作投影灯前,首先体验、拆解投影灯,了解其布局和基本原理。其原理如下图所示,通过凸透镜将透明图标上的彩色图案呈现在地面上。由于图标本身不发光,需要光源照射到图标上。为了使投影效果最佳,同时能使地面上像的颜色与彩色图标的颜色尽可能相同,请在图乙中画出光源的摆放位置并写出光源的颜色。(说明:用圆形代表光源)( )
(2)【设计制作】制作投影灯时,要选择焦距合适的凸透镜,才能在地面上呈现大小合适清晰的像。那么如何测得所选透镜的焦距呢?请选择一种合适的方法加以说明;( )
(3)【评价】评价量规即是作品制作过程的指引,又是作品等级评定的依据。制作投影灯时,投影效果是关键。如果让你去设计投影效果评价量规,你将设置哪些方面的评价指标?请将下表中__________处补充完整(请写出三种);
投影效果评价量规
评价指标1 评价指标2 评价指标3 …
【展示与优化】某同学制作了一台简易投影灯,但发现在使用过程中投影图像过小,达不到老师所要求的投影直径30cm-50cm的要求,那么在不改变图标大小的情况下他该如何改进?( )
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
1、A 2、B 3、C 4、C 5、B 6、C 7、A 8、A 9、B 10、D
11、C 12、D 13、D 14、A 15、C
二、填空题
16、 (1)①④ ②③⑤ (2) ③④ ②⑤
17、(1)放大 倒立 改变光路 (2)近一些 远一些
18、(1)晶状体 (2)缩小 (3)视网膜 (4)角膜 (5)虹膜
19、(1)乙 乙 (2)丙
三、实验探究题
20、(1)10.0 同一高度 (2)C (3)大 (4)40
21、(1)右 10.0cm (2)缩小 25.0cm 变大 凸透镜 (3)像距 在测量过程中,要移动光屏位置,使上面的像最清晰时为止,可能在确定像的位置时不太准确。(4)使凸透镜、光屏、烛焰的中心大致在同一高度处。
四、解答题
22、(1)图略(光源画在图标正上方) 光源的颜色为白色 (2)让凸透镜正对太阳光,拿一张白纸在它的另一侧来回移动,直到纸上的光斑变得最小、最亮,测得的距离,即为凸透镜的焦距 (3)投影大小、亮度、清晰度(颜色、稳定、变形等) (4)凸透镜成实像时,物近像远像变大,使投影图像变大,减小图标到凸透镜的距离(减小a),增大凸透镜到地面的距离(增大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