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吃水不忘挖井人 教学设计

文档属性

名称 1吃水不忘挖井人 教学设计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16.3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4-03-29 20:44:02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吃水不忘挖井人》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认识“吃、忘”等13个生字和心字底、广字头两个偏旁;会写“吃、叫、主、江、住、没、以”7个字和“横折弯”1个笔画。
2.正确朗读课文,读通顺句子;积累词语。
3.能找出文中明显的信息,体会乡亲们的情感。 
【教学重难点】
识字写字,积累词语;找出文中明显的信息。
【教学过程】
一、板书导入
1. 板书“吃”(指导书写笔画:横折弯钩),引导学生组词【吃饭、吃肉、小吃】,师添加板书“吃水”。问:什么是吃水?吃水就是喝水{教师拓展:吃茶、吃酒,都是喝的意思;②补充知识:在古代,茶要经过加工、煮还要加佐料,如盐,就像做菜,人们要嚼碎后吃入,这样的行为都叫吃,后面不再那么复杂,于是就有了喝茶、喝酒、喝水}
2. 补充板书“吃水不忘挖井人”。
在当时,有干净的水喝是一件幸福的事。要想吃水,必须有人去挖井,挖井这件事很?【预设:辛苦】什么是不忘?不忘就是不能忘记。题目告诉我们:当你幸福的时候,不能忘记为你的幸福付出辛苦劳动的人,这就叫感恩之心。
吃水可以说饮水,不忘就是思念,挖井人就是找到水源的人,这就叫“饮水思源”。
3. 吃水不忘挖井人,我们夜也去找一找,这个“人”是谁?去读课文吧【预设:D3段】指名朗读。
课件出示:吃水不忘挖井人,时刻想念毛主席。
这就是竖在沙洲坝的这座井的旁边的石碑,请大家从右到左竖着读。
当乡亲们把这些字刻在石碑上意味着?这些字永远立住了,可见乡亲们要永远记住毛主席。感恩之情永远记住,感恩之心永远存在。
二、课文学习
1. 这究竟是怎样的一个故事?请读D1段。说说故事发生时间?地方?故事中的主要人物?
(1)地点:沙洲坝。想象这是一个什么样的地方?{缺水、干旱、沙多水少;有水,但泥沙和水;没有井,要去很远的小溪流里挑水,还要沉淀}
(2)时间:江西领导革命的时候。
A. 问:什么叫“住过”?{引导:毛主席住得久么?很快就走,就没有久居,却细心地发现了这个问题,并留下永久的福利,这就叫作功德}
B. 1933年4月到沙洲坝,领导革命,工作繁重(时间上可联系《八角楼上》《朱德的扁担》【井冈山革命时期】)
2. 随文书写“叫、主、江、住”
三、解读原因
1. 读D2段。问:为什么毛主席要带人挖井?【预设:①“村子里没有水井”;②“乡亲们吃水要到很远的地方挑水”】
2. 问:毛主席是怎么发现的?
(1)可能性①:自己生活不方便{部队首长,生活被保障,有警卫员、生活助理}
(2)可能性②:观察生活。因为身份特殊,他的观察就叫“体察”。如何“体察”?可能会走访(乡亲们家走一走)→询问→发现
A. 会询问什么?喝的水是什么样的,到哪儿挑水,为什么去那么远,为什么不挖井
B. 为什么打不到?
a. 打得不够准,不够深(沙洲坝)——艰难工程,放弃了
b. 人手不够,抽不出时间,所以宁可去挑水——毛主席不放弃,指挥干部、战士为乡亲们寻找水源,打井出水
3. 师生对话,提升表达交流
自从有了井,乡亲们就能________;自从有了井,驻军部队就能________;自从有了井,毛主席也能________。自从有了井,广大军民都能________。井打成了,做了一件好事。这件好事造福了广大军民。广大军民感谢挖井人(做好事的人)。这就是吃水不忘挖井人。
4. 随文书写“没”
四、解读D3段
1. 朗读D3段
1933年领导革命,到1949年解放,这段时间这口井一直滋养着沙洲坝的村民们。
2. 村民们做了一件什么事?{①立碑;②刻字}
问:古代人在什么情况下才会立碑?立碑为了什么?{歌颂功德}
问:“刻”是什么意思?印上去,永远地留下来。
问:从这两个行动可以看出,乡亲们想要干什么?{歌颂、铭记、感谢、告知后人,精神值得传承,值得发扬}
3. 当时,乡亲们自发在水井边立了木牌。解放后,立了石碑。为什么?
课堂升华、总结:自从有了井,沙洲坝的乡亲们有了水喝,生命得到了延续。每天,当乡亲们去井里打水,是否会想起是谁挖的井?是否会想起毛主席居住在沙洲坝的日子?就这样,感恩之情油然而生。就这样,16年来,乡亲们时刻不忘毛主席。挖井人不只是一口简单的井,而是在这个地方做下了一件伟大的功德。
教学闭环:回文阅读D1段。毛主席只是短暂地住过,却能够一心一意为百姓服务。可见,在毛主席的心中装载的是谁?【百姓】心中很大、很重、很多的位置留给百姓,这就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