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单元比例必考题检测卷(含答案)数学六年级下册北师大版

文档属性

名称 第2单元比例必考题检测卷(含答案)数学六年级下册北师大版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372.6K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北师大版
科目 数学
更新时间 2024-03-30 20:42:20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第2单元比例必考题检测卷-数学六年级下册北师大版
一、选择题
1.能与组成比例的是( )。
A. B. C. D.
2.在一幅地图上量得长方形的长是8厘米,宽是5厘米,长方形实际长80米,长方形的宽实际是( )米。
A.5 B.50 C.25 D.5000
3.一块长方形田地,长600m,宽300m,在练习本上画出这块田地的平面图,选择( )的比例尺比较合适。
A.1∶200000 B.1∶200 C.2000∶1 D.
4.把一个正方形按放大画在图上,放大后的图形面积和原正方形面积的比是( )。
A. B. C. D.
5.小丽每天为妈妈调制一杯糖水,下面四天中,( )的糖水最甜。
A.第一天:糖与水的比是1∶9 B.第二天:20g糖加水调制成200g糖水
C.第三天:糖与糖水的比是1∶10 D.第四天:25g糖和200g水
6.实际距离240千米,画在比例尺是1:8000000的地图上,应画( )厘米。
A.3 B.30 C.300 D.3000
二、填空题
7.6个矿泉水空瓶可以换2包糖,我用21个矿泉水空瓶换了x包糖。请根据题意,写出比例( )。
8.某个零件的长为12毫米,画在图上,比例尺为10∶1,图上应该画( )。
9.一幅图的( )距离和( )距离的比,叫做这幅图的比例尺,一幅地图上,图上2厘米表示实际160千米,这幅地图的比例尺是( )。
10.在比例中,两个外项互为倒数,其中一个内项是0.75,则另一个内项是( )。
11.在比例尺是1∶5000000的地图上,量得两城市之间的距离是6.4厘米。这两座城市之间的实际距离是( )千米。
12.若(A,B均不为0),A∶B写成最简整数比是( )。
三、判断题
13.一个平行四边形的底为15cm,高为5.5cm;如果图形按3∶1扩大,那么扩大后的图形面积是247.5cm 。 ( )
14.一张图纸的比例尺是1:50,这个比例尺表示图上距离1厘米相当于实际距离50千米.( )
15.把三角形的三条边都扩大3倍,它的高也扩大3倍。( )
16.如果a×b=1.2×7,那么a∶b=1.2∶7。( )
17.一个比例的两个内项分别是25和0.4,它的两个外项的积一定是10。( )
四、计算题
18.解方程或比例。
12x+7×0.3=20.1
五、解答题
19.如图是中山公园附近的平面位置示意图。
①如果医院到学校的实际距离是1200m,那么它们在图上的距离是多少?
②中山公园到医院的图上距离是1.5cm,请你算一算它们之间的实际距离。
③淘气以每分70m的速度从中山公园步行到图书馆买书,20分后能到达吗?
20.在比例尺是1∶1000000的地图上,量得A、B两地间的距离为36cm,如果一辆货车从A地开往B地用了6时,这辆货车平均每时行驶多少千米?
21.兄弟两人月收入的比为4∶3,月支出比为11∶6,月结余均为3600元,问每人每月收入多少元?
22.某手机超市门口放着一个按20∶1的比制作的手机模型。已知手机模型的高度是160厘米,手机的实际长度是多少厘米?
23.师傅8分钟加工30个零件,徒弟每分钟加工3个零件,师徒二人合作完成一批零件,两人完成加工任务后共得工钱3600元。按照加工零件的数量分工钱,师徒两人各得工钱多少元?
24.一个圆柱形水塔,在比例尺是1∶100的设计图上,量得塔底直径是4厘米,高是3.2厘米,这个水塔最多可容纳多少升的水?
参考答案:
1.B
【分析】算出的比值,在选项中找出与它比值相等的即可。
【详解】=
2∶3=
故答案为:B
【点睛】判断两个比能否组成比例,可以根据比值是否相等来判断。
2.B
【分析】先根据地图上长方形的长和长方形实际的长,计算出这幅图的比例尺,再根据用公式“实际距离=图上距离÷比例尺”计算出长方形的实际宽是多少。
【详解】80米=8000厘米,那么这幅图的比例尺为8∶8000=1∶1000,
长方形实际的宽是:5÷=5000(厘米),5000厘米=50米。
故答案为:B。
【点睛】本题主要考查比例尺的意义以及比例尺的应用,解答本题的关键是理解比例尺的意义,比例尺是表示图上距离比实际距离缩放的程度,即是图上距离与实际距离的比,用公式表示为:比例尺=图上距离∶实际距离。
3.D
【解析】根据实际情况,在练习本上不宜太大,所以选择几厘米较为合适,根据所给数据把600m和300m换算成厘米,利用图上距离=实际距离×比例尺。据此即可解答。
【详解】600m=60000cm,300m=30000cm;
选项A:60000×=0.3(cm),30000×=0.15(cm),不适合;
选项B:60000×=300(cm),30000×=150(cm),不适合;
选项C:60000×2000=120000000(cm),30000×2000=60000000(cm),不适合;
选项D:图上1cm表示的是100m,100m=10000cm,即改成数值比例尺为:1∶10000,
60000×=6(cm),30000×=3(cm),合适。
故选:D。
【点睛】熟练掌握图上距离、实际距离和比例尺之间的关系并细心计算才是解题的关键。
4.C
【分析】正方形按放大,说明正方形的每条边都放大了3倍,假设原来正方形的边长为1厘米,则现在正方形的面积为3厘米,根据正方形的面积公式,分别求出原来和现在正方形的面积,再进行比的计算即可。
【详解】正方形按放大,假设原来正方形的边长为1厘米,
则现在正方形的面积为3厘米,
所以原来正方形的面积=1×1=1(平方厘米)
现在正方形的面积=3×3=9(平方厘米)
所以放大后的图形面积和原正方形面积的比=9∶1
故答案为:C
【点睛】掌握图形放大或缩小的概念是解决此题的关键,正方形的面积=边长×边长。
5.D
【解析】要求哪一天的糖水最甜,就看哪一天糖水中的含糖率最高,通过含糖率=糖的质量÷糖水的质量×100%计算出得数,再进行选择。
【详解】选项A:1÷(1+9)×100%
=1÷10×100%
=10%;
选项B:20÷200×100%=10%;
选项C:1÷10×100%=10%;
选项D:25÷(25+200)×100%
=25÷225×100%
≈11.1%
所以第11.1%,第四天的最甜。
故选:D。
【点睛】此题考查了含糖率类型的题目,解决此题的需要掌握求含糖率的计算方法。
6.A
【分析】考查比例尺的意义,已知实际距离和比例尺求图上距离。图上1厘米表示实际80千米,240÷80=3(厘米)。
【详解】8000000厘米=80千米,240÷80=3(厘米)。
故答案为:A。
【点睛】熟练掌握图上距离、实际距离和比例尺间的关系是解答的关键。
7.6∶2=21∶x
【分析】根据比例的意义:表示两个比相等的式子叫做比例;用6个矿泉水空瓶可以换2包糖,所以每包糖的可以换(6÷2)瓶矿泉水瓶,用比表示就是6∶2;用21个矿泉水空瓶可以换x包糖,所以每包糖的可以换(21÷x)瓶矿泉水空瓶,用比表示就是21∶x;两个比的比值相等,据此写出比例(答案不唯一)。
【详解】根据分析可知,6个矿泉水空瓶可以换2包糖,我用21个矿泉水空瓶换了x包糖。请根据题意,写出比例:6∶2=21∶x。
【点睛】熟练掌握比例的意义并能灵活运用。
8.12厘米
【分析】图上距离=实际距离×比例尺,代入数据解答即可。
【详解】12毫米=1.2厘米
1.2×10=12厘米
【点睛】解答此题的关键是掌握比例尺的相关公式。
9. 图上 实际 1∶8000000
【分析】根据比例尺的意义:图上距离和实际距离的比叫做比例尺;再根据比例尺=图上距离∶实际距离,代入数据,即可解答。
【详解】160千米=16000000厘米
2∶16000000
=(2÷2)∶(16000000÷2)
=1∶8000000
一幅画的图书距离和实际距离的比,叫做这幅图的比例尺,一幅地图上,图上2厘米表示160千米。这份地图的比例尺是1∶8000000。
【点睛】本题考查比例尺的意义,利用比例尺的意义进行解答。
10.
【分析】根据比例的性质:两个内项之积等于两个外项之积;倒数的意义:乘积是1的两个数互为倒数,两个外项之积互为倒数,即两个外项之积等于1,则两个内项之积等于1,用1÷一个内项,即可求出另一个内项。
【详解】1÷0.75
=1÷
=1×

【点睛】利用比例的基本性质、倒数的意义进行解答。
11.320
【分析】要求两座城市之间的实际距离是多少千米,根据“图上距离÷比例尺=实际距离”,代入数值计算即可。
【详解】6.4÷=32000000(厘米)
32000000厘米=320千米
【点睛】本意主要考查比例尺的实际应用。
12.8∶15
【分析】根据比例的基本性质:比例的两个外项之积等于两个内项之积;A×=B×化为:A∶B=∶;再根据比的基本性质:比的前项和后项同时乘或除以一个不为0的数,比值不变,据此解答。
【详解】A×=B×
A∶B=∶
=(×20)∶(×20)
=8∶15
【点睛】利用比例的基本性质和比的基本性质进行解答。
13.×
【详解】扩大后的底:15×3=45(cm)
扩大后的高:5.5×3=16.5(cm)
面积:45×16.5=742.5(cm )
故答案为:×
14.错误
【分析】比例尺的前项表示图上距离,后项表示实际距离,前项和后项的单位要统一.
【详解】比例尺是1:50,表示图上距离1厘米相当于实际距离50厘米.原题说法错误.
故答案为错误.
15.√
【分析】根据题干可知把三角形的三条边都扩大3倍,就是把这个图形按3∶1放大,但每个角的度数不变,所以这个三角形的高也扩大到原来的3倍。由此即可进行判断。
【详解】据分析可知:
把三角形的三条边都扩大3倍,它的高也扩大3倍。故原题的说法正确。
故答案为:√
16.×
【分析】根据比例的基本性质:在比例里,两外项之积等于两内项之积;相乘的两个数可以同时作外项或内项,据此解答并判断。
【详解】如果a×b=1.2×7,那么a∶b=8.4∶b2,原题说法错误。
故答案为:×
17.√
【分析】根据比例的基本性质:在比例中,两外项之积等于两内项之积,据此解答。
【详解】25×0.4=10,原题说法正确。
故答案为:√
【点睛】牢记比例的基本性质是解题关键。
18.;x=1.5;x=50
【分析】
(1)利用乘法的分配律,提出x得出,再根据等式的基本性质2:等式的两边同时乘或者除以一个不为0的数,等式仍然成立。等式的两边同时除以,除以一个分数相当于乘这个分数的倒数。
(2)先将方程中好算的先算出来,再利用等式的基本性质1:等式的两边同时加或者减去一个相同的数,等式仍然成立。等式的两边同时减去2.1,再利用等式的基本性质2两边同时除以12。
(3)利用比例的基本性质:内项积=外项积,得出方程,再根据等式的的基本性质2两边同时除以60%。
【详解】
解:
12x+7×0.3=20.1
解:12x+2.1=20.1
12x=20.1-2.1
12x=18
x=18÷12
x=1.5
解:
19.①4cm;②450m;③不能
【分析】①根据图上距离=实际距离×比例尺解答;
②根据实际距离=图上距离÷比例尺解答;
③量得中山公园到图书馆的图上距离是5cm,根据实际距离=图上距离÷比例尺,计算出中山公园到图书馆的实际距离;淘气20分钟行走着的路程=淘气的速度×20分时间,比较淘气20分钟行走的路程和中山公园到图书馆的实际距离即可。
【详解】①1200m=120000cm
120000×=4(cm)
答:医院到学校的图上的距离是4cm。
②1.5÷=45000(cm)
45000cm=450m
答:中山公园到医院的实际距离是450m。
③5=150000(cm)
150000cm=1500m
70×20=1400(m)
1400<1500
答:淘气以每分70m的速度从中山公园步行到图书馆买书,20分后不能到达。
【点睛】本题主要考查比例尺知识点,根据“图上距离:实际距离=比例尺”,灵活运用比例尺公式解决问题。
20.60千米
【分析】根据实际距离=图上距离÷比例尺,求出A、B两地间的实际距离,再根据路程÷时间=速度,求出这辆货车的速度即可。
【详解】36÷=36000000(厘米)
36000000厘米=360千米
360÷6=60(千米/小时)
答:这辆货车平均每时行驶60千米。
【点睛】本题主要考查比例尺的应用,求出实际距离是解题的关键。
21.8000元;6000元
【分析】可以设兄弟两人月收入分别为4x元,3x元,由于月结余均3600元,由此即可知道兄弟两人分别花的钱数,即4x-3600;3x-3600,由于月支出的比为11∶6,由此即可根据比例的意义列出方程,即(4x-3600)∶(3x-3600)=11∶6,再根据比例的基本性质和等式的性质解方程即可,之后再分别乘兄弟两人月收入的份数即可。
【详解】解:设兄弟两人月收入分别为4x元,3x元
(4x-3600)∶(3x-3600)=11∶6
6×(4x-3600)=11×(3x-3600)
24x-21600=33x-39600
33x-24x=39600-21600
9x=18000
x=18000÷9
x=2000
2000×4=8000(元)
2000×3=6000(元)
答:兄弟两人每个月的收入分别是8000元、6000元。
【点睛】本题主要考查比例的应用,要找准等量关系是解答关键。
22.8厘米
【分析】根据比例尺的意义知道,图上距离∶实际距离=比例尺,由此得出图上距离÷比例尺=实际距离,代入数据即可解答。
【详解】160÷20=8(厘米)
答:手机的实际长度是8厘米。
【点睛】解答此题的关键是灵活利用图上距离、实际距离与比例尺的关系,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23.师傅2000元;徒弟1600元
【分析】先求出师傅每分钟加工的零件数:30÷8=(个), 再求出师傅和徒弟的工效之比,∶3=5∶4,再把两人完成加工任务后共得工钱3600元按5∶4进行分配即可。
【详解】30÷8=(个),
∶3=5∶4,
3600×=2000(个)
3600×=1600(个)
答:师傅得工钱2000元,徒弟得工钱1600元。
【点睛】此题主要考查工作时间、工作效率、工作总量三者之间的数量关系,解答此题的关键是理解把所得的工钱按工作效率的比进行分配。
24.40192升
【分析】根据实际距离=图上距离÷比例尺,代入数据求出水塔的底面直径和高;再将数据代入圆柱的容积公式求出容积即可。
【详解】4÷=400(厘米)
400厘米=40分米
3.2÷=320(厘米)
320厘米=32分米
3.14×(40÷2)2×32
=3.14×400×32
=3.14×12800
=40192(立方分米)
40192立方分米=40192升
答:这个水塔最多可容纳40192升的水。
【点睛】本题主要考查图上距离与实际距离的换算,解题时注意单位要统一。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