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第2单元比例达标练习-数学六年级下册北师大版
一、选择题
1.因为3a=4b,所以( )。
A.a∶b=3∶4 B.a∶4=3∶b C.b∶3=a∶4 D.3∶a=4∶b
2.把线段比例尺改写成数值比例尺是( )。
A. B. C. D.以上都不对
3.一种微型零件长4mm,按80∶1的比画在图纸上,在图纸上的长度是( )cm。
A.0.32 B.3.2 C.32 D.320
4.根据声音在空气中的传播情况,小华、小明、小刚分别写出了不同的比例。
路程/m 340 680 1020 1360
时间/秒 1 2 3 4
小华:340∶1=680∶2;小明:1∶340=3∶1020;小刚:1360∶4=680∶3。他们3人中有( )人写的比例是正确的。
A.0 B.1 C.2 D.3
5.小丽每天为妈妈调制一杯糖水,下面四天中,( )的糖水最甜。
A.第一天:糖与水的比是1∶9 B.第二天:20g糖加水调制成200g糖水
C.第三天:糖与糖水的比是1∶10 D.第四天:25g糖和200g水
6.在比例尺是1∶5000000的地图上,量得两地间的图上距离是4厘米,则两地间的实际距离是( )千米。
A.2000 B.200 C.20 D.2
二、填空题
7.如果6m=7n,(m、n均不为0),那么n∶m=( )∶( )。
8.已知4个鸡蛋与10个橘子可以互换。按照这样的比例,笑笑用250个橘子换了x个鸡蛋。根据题中的数量关系,可列出比例( ∶ )。
9.北京到天津的实际距离是120千米,在一幅比例尺为地图上,两地的图上距离是( )厘米。
10.在比例5∶4=15∶12中,如果内项4增加8,要使比例仍然成立,外项12应增加( )。
11.以学校为观测点,填一填。
(1)书店在学校的( )方向上,距离是( )m。
(2)图书馆在学校的( )方向上,距离是( )m。
(3)电影院在学校的( )方向上,距离是( )m。
12.在比例尺为1∶10000的图纸上,量得某学校操场长1.5厘米,宽0.8厘米,这个操场的实际面积是( )平方米。
三、判断题
13.如果5x=7y,那么x∶y=5∶7。( )
14.把一个长方形的各边都按1∶4的比缩小后,周长缩小到原来的,面积缩小到原来的。( )
15.某品牌钟表上需要一个长0.5毫米的零件,设计师将这个零件放大画在图纸上长5厘米,这幅图的比例尺是1∶100。( )
16.将一个直角按4∶1放大后,它的两条边的长度和角的度数都变为原来的4倍。( )
17.在比例里,两个外项乘积减去两个内项乘积结果一定等于0。( )
四、计算题
18.应用比例内项与外项的积的关系,判断下面哪组的两个比可以组成比例,并写出组成的比例。
(1)3∶2和 (2)2.5∶5和2∶4 (3)和
19.解方程或比例。
5x-4.5=22.5 ∶=x∶ =
五、解答题
20.在比例尺是1∶5000的地图上,量得一所学校的平面图长6厘米,宽4厘米。这所学校实际占地面积是多少平方米?
21.电影院在中心广场北偏东60°方向,距中心广场的实际距离约是240米的地方。请先求出它的图上距离再在图中标出电影院的所在地。
22.在比例尺1∶4000000的地图上,量得A、B两地的公路长是6厘米。甲、乙两车同时从A、B两地相对开出,1.5小时相遇。已知甲、乙两车的速度比是41∶39,甲车每小时行多少千米?
23.在比例尺是1∶5000000的地图上,量得甲地到乙地的图上距离是9厘米。李老师一家上午8:00驾车从甲地前往乙地小车平均每小时行驶100千米。
(1)上午11:00时小车行驶至哪里?请在图中用“”标出,并简要说明理由。
(2)小车每行驶100千米消耗汽油8升,出发时油箱里有40升汽油,中途还需要再加油吗?(写出计算过程)
(3)上午11:00后,由于路上车流量增加,小车的平均速度下降了10%,那么李老师到达乙地的最早时间是几点几分?
24.某手机超市门口放着一个按20∶1的比制作的手机模型。已知手机模型的高度是160厘米,手机的实际长度是多少厘米?
参考答案:
1.C
【解析】根据比例的基本性质进行作答即可。比例的基本性质:两个内项的乘积等于两个外项的乘积。
【详解】选项A:因为a∶b=3∶4,所以4a=3b,与题意不符合;
选项B:因为a∶4=3∶b,所以ab=12,与题意不符合;
选项C:因为b∶3=a∶4,所以3a=4b,与题意符合;
选项D:3∶a=4∶b,所以4a=3b,与题意不符合。
故选:C。
【点睛】此题的考查的是比例形式转化成乘积的形式,需熟练掌握比例的基本性质才是解题的关键。
2.C
【解析】分析题意,本题的线段比例尺表示:图上距离1厘米表示实际距离80千米,先将80千米化成厘米为单位的数,接下来依据“比例尺=图上距离∶实际距离”即可改写成数值比例尺。
【详解】80千米=8000000厘米,所以数值比例尺为:1∶8000000=;
故选C。
【点睛】本题主要考查比例尺的意义,掌握比例尺的定义以及求法是解题的关键。
3.C
【解析】比例尺和实际距离已知,要求图上距离。根据图上距离=实际距离×比例尺,代入数据解答即可。
【详解】4mm=4÷10=0.4cm,0.4×80=32cm。
故选:C。
【点睛】此题考查的是图上距离与实际距离的换算,需掌握图上距离=实际距离×比例尺。
4.C
【解析】根据比例的含义:比例表示两或多个比比值相等的式子,据此即可进行判断。
【详解】小华:340∶1=680∶2,即340÷1=680÷2=340,比值相等,所以写的比例正确;
小明:1∶340=3∶1020,即1÷340=3÷1020=,比值相等,所以写的比例正确;
小刚:1360∶4=680∶3,即1360÷4=340,680÷3=,340>,比值不相等,所以不能写成比例。
所以他们3人中有2人写的比例是正确的。
故选:C。
【点睛】此题考查的比例的基础知识,熟练掌握比例的含义是解题的关键。
5.D
【解析】要求哪一天的糖水最甜,就看哪一天糖水中的含糖率最高,通过含糖率=糖的质量÷糖水的质量×100%计算出得数,再进行选择。
【详解】选项A:1÷(1+9)×100%
=1÷10×100%
=10%;
选项B:20÷200×100%=10%;
选项C:1÷10×100%=10%;
选项D:25÷(25+200)×100%
=25÷225×100%
≈11.1%
所以第11.1%,第四天的最甜。
故选:D。
【点睛】此题考查了含糖率类型的题目,解决此题的需要掌握求含糖率的计算方法。
6.B
【分析】根据:实际距离=图上距离÷比例尺,即可解答。
【详解】4÷
=4×5000000
=20000000(厘米)
20000000厘米=200千米
故答案选:B
【点睛】本题考查比例尺的应用,根据:实际距离、图上距离、比例尺三者关系进行解答,注意单位的换算。
7. 6 7
【分析】根据比例的基本性质:比例的两个内项之积等于两个外项之积,据此解答。
【详解】6m=7n(m、n均不为0)
n∶m=6∶7
【点睛】利用比例的基本性质进行解答。
8. 10 4
【分析】4个鸡蛋与10个橘子可以互换,则橘子和鸡蛋数量的比是10∶4。那么250个橘子和x个鸡蛋的比等于10∶4,根据比例的意义列出比例。
【详解】根据比例的意义和题中的数量关系,可列出比例10∶4。
【点睛】本题考查比例的应用。明确在互换过程中,橘子和鸡蛋数量的比不变是解题的关键。
9.24
【分析】比例尺,则图上距离=实际距离×比例尺,据此解答。
【详解】120千米=12000000厘米
24(厘米)
【点睛】本题考查比例尺的应用。掌握图上距离、实际距离和比例尺之间的关系是解题的关键。
10.24
【分析】依据比例的基本性质,即两内项之积等于两外项之积,先求出内项4增加8后的数为:8+4=12,进而求出新的比例两内项之积,然后运用除法求出外项12增加后的数,再运用减法即可求出增加的数。
【详解】因为内项4增加8,变成了:8+4=12,则两内项之积为:12×15=180,180÷5=36,36-12=24;所以:要使比例仍然成立,外项12应增加24。
【点睛】此题主要考查比例基本性质的灵活应用,注意本题内项4增加8后变为一个新的比例。
11.(1) 北偏西60° 800
(2) 南偏西15° 400
(3) 南偏东60° 600
【分析】由图可知:图上距离1厘米表示实际距离为200米,各建筑物与学校之间的图上距离已知,于是即可求出它们之间实际距离,再根据图上的方向和角度,即可描述它们之间的位置关系。
(1)
200×4=800(米)
书店在学校的北偏西60°方向上,距离是800米。
(2)
200×2=400(米)
图书馆在学校的南偏西15°方向上,距离是400米。
(3)
200×3=600(米)
电影院在学校的南偏东60°方向上,距离是600米。
【点睛】此题主要考查依据方向(角度)和距离判定物体位置的方法。
12.12000
【分析】根据公式:实际距离=图上距离÷比例尺,把数代入公式即可求出学校操场实际的长和实际的宽,之后再根据长方形的面积公式:长×宽,把数代入公式即可求解。
【详解】1.5÷=15000(厘米)
0.8÷=8000(厘米)
15000厘米=150米
8000厘米=80米
150×80=12000(平方米)
【点睛】本题主要考查图上距离和实际距离的换算,熟练掌握它的公式并灵活运用。
13.×
【分析】根据比例的基本性质,两个内项的积等于两个外项的积,把x和5看作比例的两个外项,把y和7看作比例的两个内项,据此写成比例的形式。
【详解】如果5x=7y,那么x∶y=7∶5。
故答案为:×
【点睛】此题主要考查比例基本性质的灵活运用。
14.×
【分析】假设长方形的长是8、宽是4,分别求出缩小前后的周长、面积,再比较即可。
【详解】假设长方形的长是8、宽是4,按照1∶4缩小后的长是8÷4=2、宽是4÷4=1。
缩小前的周长:(8+4)×2
=12×2
=24
缩小前的面积:8×4=32
缩小后的周长:(2+1)×2
=3×2
=6
缩小后的面积:2×1=2
周长缩小到原来的6÷24=
面积缩小到原来的2÷32=。
故答案为:×
【点睛】图形放大的倍数(或缩小到原来的几分之几)是指对应边放大的倍数(或缩小到原来的几分之几),周长也放大这个倍数(或缩小到原来的几分之几),面积放大这个倍数的平方倍(或缩小原来的几分之几的平方)。
15.×
【分析】图上距离∶实际距离=比例尺,据此解答。
【详解】5厘米=50毫米
50∶0.5=100∶1
故答案为:×
【点睛】考查了比例尺的意义,图上距离与实际距离的比叫做比例尺。
16.×
【分析】把图形按照n∶1放大,就是将图形的每一条边放大到原来的n倍,放大后图形与原图形对应边长的比是n∶1。据此解答。
【详解】直角的两条边是射线,没有长度,则将一个直角按4∶1放大后,它的两条边仍没有长度,而角的度数不变。
故答案为:×
【点睛】图形放大的倍数是指对应边放大的倍数,而图形中角的度数不变。
17.√
【分析】根据比例的基本性质:内项积=外项积,由此即可判断。
【详解】由分析可知:
内项乘积和外项乘积相等,两个一样的数相减是0,所以原题说法正确。
故答案为:√
【点睛】本题主要考查比例的基本性质,熟练掌握比例的基本性质并灵活运用。
18.(1)不可以组成比例
(2)2.5∶5=2∶4
(3)=
【分析】根据比例的基本性质:比的内项之积等于比的外项之积;据此解答。
【详解】(1)3∶2和
因为3×,所以3∶2和分不可以组成比例。
(2)2.5∶5和2∶4
因为2.5×4=5×2,所以2.5∶5和2∶4可以组成比例;
组成的比例是2.5∶5=2∶4。
(3)和
因为,所以和可以组成比例,组成的比例是=。
19.x=5.4;x=;x=2.25
【分析】5x-4.5=22.5,根据等式的性质1,方程两边同时加上4.5,再根据等式的性质2,方程两边同时除以5即可;
∶=x∶,解比例,原式化为:x=×。再根据等式的性质2,方程两边同时除以即可;
=,解比例,原式化为:20x=5×9,再根据等式的性质2,方程两边同时除以20即可。
【详解】5x-4.5=22.5
解:5x=22.5+4.5
5x=27
x=27÷5
x=5.4
∶=x∶
解:x=×
x=
x=÷
x=×4
x=
=
解:20x=5×9
20x=45
x=45÷20
x=2.25
20.60000平方米
【分析】根据比例尺和图上的长、宽,先计算出实际的长和宽,然后计算面积。
【详解】长:6÷=30000(厘米)=300(米)
宽:4÷=20000(厘米)=200(米)
面积:300×200=60000(平方米)
答:实际占地60000平方米。
【点睛】比例尺是1∶5000,相当于实际长度是图上长度的5000倍,那么实际面积是图上面积的50002倍,也可以根据这一点求解。
21.图上距离:3厘米
【分析】比例尺:一幅图的图上距离和实际距离的比,叫做这幅图的比例尺。
比例尺的应用:
图上距离∶实际距离=比例尺
实际距离×比例尺=图上距离
【详解】已知比例尺为1∶8000,电影院距中心广场约为240米,则:
240米=24000厘米
24000×=3(厘米)
答:图上距离为3厘米。
电影院位置的确定:我们需要量角器来量出中心广场北偏东60°,并且将在此方向上的线段截取3厘米,表示电影院距中心广场的距离为240米。
【点睛】方向除了东、西、南、北,东北、西北、东南、西南,还有带角度的方向表示法;画的时候用到量角器。距离需要结合比例尺计算出来。
22.82千米
【分析】根据实际距离=图上距离÷比例尺,代入数据,求出A、B两地的实际距离;再根据速度=路程÷时间,用A、B两地的距离÷1.5,求出甲、乙两车的速度和,再根据按比例分配的方法,用甲、乙两车的速度和×,即可解答。
【详解】6÷
=6×4000000
=24000000(厘米)
24000000厘米=240千米
240÷1.5×
=160×
=160×
=82(千米)
答:甲车每小时行82千米。
【点睛】本题主要考查图上距离、实际距离和比例尺之间的关系,相遇问题中的基本数量关系“速度和=路程÷相遇时间”的灵活应用以及按比例分配的计算方法进行解答。
23.(1);
上午8:00到上午11:00行驶了3小时,行驶了300千米,图上距离是6厘米
(2)不需要
(3)12点40分
【分析】(1)上午8:00到上午11:00行驶了3小时,小车的速度×行驶的时间求出行驶的路程,根据实际距离×比例尺=图上距离,求出上午11:00时小车行驶的图上距离,据此作图;
(2)根据图上距离÷比例尺=实际距离求出甲地到乙地的实际距离,再除以100千米求出有多少个100,再乘8升求出消耗的汽油,最后再与出发时油箱里的油比较;
(3)原来小车的速度×(1-10%)求出现在小车的速度,甲地到乙地的距离-上午11:00前行驶的路程求出剩下的路程,再除以现在小车的平均速度求出还需要行驶的时间,上午11:00加上还需要行驶的时间即为李老师到达乙地的最早时间。
【详解】(1)11:00-8:00=3(小时)
100×3=300(千米)=30000000(厘米)
30000000×=6(厘米)
作图如下:
(2)9÷=45000000(厘米)=450(千米)
450÷100×8
=4.5×8
=36(升)
36升<40升
答:中途不需要再加油。
(3)100×(1-10%)
=100×90%
=90(千米)
(450-300)÷90
=150÷90
=1(小时)
1=1小时40分
11:00+1小时40分=12:40
答:李老师到达乙地的最早时间是12点40分。
【点睛】掌握图上距离、实际距离、比例尺之间的关系是解答此题的关键。
24.8厘米
【分析】根据比例尺的意义知道,图上距离∶实际距离=比例尺,由此得出图上距离÷比例尺=实际距离,代入数据即可解答。
【详解】160÷20=8(厘米)
答:手机的实际长度是8厘米。
【点睛】解答此题的关键是灵活利用图上距离、实际距离与比例尺的关系,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