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课 第二次世界大战与战后国际秩序的形成 同步练习(含解析)2023——2024学年高中历史统编版(2019)中外史纲要下

文档属性

名称 第17课 第二次世界大战与战后国际秩序的形成 同步练习(含解析)2023——2024学年高中历史统编版(2019)中外史纲要下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154.0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24-03-29 08:45:47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第17课第二次世界大战与战后国际秩序的形成同步练习
学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
一、选择题
1.美国国会于1930年通过了《斯姆特—霍利法案》,该法案将20000多种(占总数60%)的进口商品关税提升到历史最高水平。对此,加拿大、意大利、法国等国也出台关税法案,决定对美国商品征收高额关税。这些现象( )
A.破坏了国际多边贸易体制 B.反映了美国金融霸权的衰落
C.成为二战爆发的经济根源 D.加剧了世界经济的不稳定性
2.图为二战初期的美国漫画。漫画中一位妇女坐在沙发上,在给孩子们讲“故事”:……那条阿道夫恶狼把小孩吞进肚子里,然后吐出骨头……不过,孩子们不用售怕,那些都是外国小孩。该漫画意在( )
A.揭示绥靖政策的危害 B.表达对孤立主义政策的不满
C.展示美国国力的强大 D.谴责德国法西斯的侵略扩张
3.1929—1933年发生了一场席卷整个资本主义世界的经济危机。当时人们最有可能的体验是( )
A.“政府提供免费食物让大家尽情享用” B.“找工作比买彩票中奖还要难”
C.“整个西方世界像一潭死水般平静” D.“为共渡难关各国变得亲如兄弟”
4.1937年10月5日,美国总统罗斯福在芝加哥发表措辞强硬的“隔离”演说,指出“世界上无法无天的瘟疫看来确实正在蔓延”,要求对法西斯侵略国像病人一样“隔离起来”。但遭到了《华尔街日报》《商业周刊》等有影响力的报刊的猛烈抨击。这说明当时美国( )
A.孤立主义在政治中依然存在 B.“中立”的政策已经宣告破产
C.恢复发展生产仍是首要任务 D.未意识到法西斯侵略的危害
5.二战后期重要国际会议简况表
时间 会议 主要内容
1943年11月 中国、美国、英国举行开罗会议 对日作战和战后亚太地区的安排问题。
1943 年11—12月 苏联、美国、英国举行德黑兰会议 开辟欧洲第二战场、组建联合国、处置德国和苏联对日作战问题。
1945年2—4月 苏联、美国、英国举行雅尔塔会议 处置德国、波兰政府和疆界、联合国、远东事务安排问题。
1945年7—8月 苏联、美国、英国举行波茨坦会议 处置德国、波兰西部疆界和组建国际法庭问题。
上表表明,二战后期( )
A.各个国家立场趋于一致 B.大国协调利于问题解决
C.对日作战成为主要议题 D.强权政治统领战时会议
6.1941年8月,丘吉尔和罗斯福发表共同宣言,宣称“两国尊重各国人民选择他们在其管辖下生活的政府形式的权利,两国主张凡是被强制剥夺主权和自治权的民族恢复这些权利”。他们意在( )
A.力推世界殖民体系的瓦解 B.维护《联合国宪章》精神
C.占据反法西斯的舆论优势 D.强化美英间战时同盟关系
7.1931年,一位美国男子写信给国会议员指出:“在我国,如果少雇佣妇女,就会给许多闲散的男人腾出地方……女性不回家我们就无法恢复正常和繁荣的时代。”这反映了当时的美国( )
A.战争造成男女比例失衡 B.经济问题造成就业危机
C.工业化提高了女性地位 D.政府干预就业性别选择
8.1942年1月,以美、英、苏、中为首的26个国家签署《联合国家宣言》,以下列举了宣言的部分内容。据此判断,该宣言的发表( )
(一)每一政府各自保证对与各该政府作战的三国同盟成员国及其附从者使用其全部资源,不论军事的或经济的。 (二)每一政府各自保证与本宣言签字国政府合作,并不与敌人缔结单独停战协定或和约。
A.加剧了同盟国和协约国间的对立 B.促成凡尔赛-华盛顿体系的形成
C.标志着世界反法西斯同盟的建立 D.消除了不同制度国家之间的矛盾
9.1929年,爆发于美国的经济危机迅速波及其他资本主义国家的主要原因是( )
A.资本主义已形成整体世界 B.美国向其他国家倾销商品
C.一战后美国成为殖民强国 D.美国撤回投资削弱了世界工业生产
10.二战中,英美在欧洲开辟第二战场的标志是( )
A.英美发表《大西洋宪章》 B.英美联合取得北非战争的胜利
C.英美在西西里岛和意大利南部登陆 D.美英在诺曼底登陆
11.美国在两次世界大战中相似之处是( )
①先中立后参战 ②都是被动地卷入战争
③其参战都加速了战争的进程 ④战争结束后都使美国实力大增
A.①②④ B.①②③ C.②③④ D.①③④
12.《凡尔赛和约》与《慕尼黑协定》的共同之处是( )
①都以牺牲他国利益为代价 ②都具有反共色彩
③都有关于赔款的内容 ④苏联都没有参加
A.①②③ B.①③④ C.②③④ D.①②④
13.二战前,日本的陆军省、海军省、参谋本部和军令部直属天皇,不受内阁和议会辖制;其长官与首相、议长平级,且其中的陆相和海相只有现役武官方可担任。这( )
A.成为了军国主义的滥觞 B.保障了天皇的绝对权威
C.导致了权力结构的失衡 D.提高了日本的国际地位
14.英国领导人“极度害怕共产主义的领导,他们相信希特勒的扩张目的可被英国利用了来摧毁苏联和摆脱欧洲共产主义的威胁”。由此,张伯伦政府暗中纵容了“对共产主义国家的破坏”。材料强调的是( )
A.意识形态导致绥靖政策实施 B.英国绥靖政策是二战爆发的诱因
C.绥靖政策助长了希特勒野心 D.绥靖政策给欧洲带来了巨大损失
15.从1939年秋天开始,苏联媒体上的德国形象从“苏联人民的敌人”“世界和平的破坏者”转变为苏联的“友好经济伙伴”。1941年5—6月间,苏联报刊上保家卫国的宣传重现报端,苏联对德国的宣传态度又开始发生了转变,纳粹德国的“敌人”形象又重新回归。上述转变表明( )
A.英法绥靖政策破产 B.国家利益影响政治宣传
C.反法西斯同盟建立 D.意识形态制约外交政策
二、材料分析题
16.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1943年,苏联的军工生产高速发展,比上一年增长了17%。1943—1945年,苏联年均生产22万门火炮和迫击炮,45万挺机枪,4万架飞机,3万辆坦克。苏联武器装备的产量已超过德国,苏军的火力配置和部队编制也因此发生了一些新变化。装甲坦克部队和机械化部队成为陆军的主要突击力量,新组建了许多坦克军和机械化军,其中一部分被编为坦克集团军。航空兵师、航空兵军和航空兵集团军的数量也增加了。苏军的作战能力显著加强。在战胜法西斯德国3个月后,苏联于1945年8月8日对日宣战。苏军3个方面军以150多万的兵力向中国东北境内的日本关东军发起进攻,并迅速将其分割包围。18日,日军向苏军投降。9月2日,日本向盟国投降,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反法西斯同盟国家的彻底胜利而宣告结束。
——摘编自姚海、刘长江《当代俄国:强者的自我否定与超越》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二战时期苏联军力大增的原因。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述二战时期苏联军力大增的影响。
17.二十世纪上半叶发生的两次世界大战的影响既深且远。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欧洲国家到处都显得怒气冲冲,剑拔弩张。同时,为了有效地达到内部的巩固,好像细菌传染一样,扩张的野心开始到处膨胀。……每个国家突然之间有了要使自己强大的民族感情,但却忘记了别的国家也会有同样的情绪;每个国家都想得到更多的财富,每个国家都想从别国夺取点什么。而最糟糕的是,恰恰是我们最喜欢的情绪:我们普遍都有的乐观主义欺骗了我们,因为每个国家都相信别的国家将会在最后一分钟吓退。……而巴尔干战争的征候则表明,战争的乌云已向欧洲转移。
——摘编自[奥]斯蒂芬 茨威格《昨日的世界:一个欧洲人的回忆》
材料二:第一次世界大战和大萧条的一个结果是1931年第二次世界大战在中国爆发,当时日本军队在中国领土上建立了殖民帝国。……中国战场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中所显示出来的重要军事价值,促成了中国国际地位的改善和提高。
——摘编自【美】杰里 本特利《新全球史》
材料三:回首20世纪的历史,人们会发现,帝国主义列强的争霸,具有导致一再发生世界大战的趋势。但这并不意味着世界大战是注定不可避免或不可制止的。尤其是第二次世界大战前,一直存在着制止世界大战的可能性。……对于世界大战能否避免的问题,必须进行具体的历史考察和分析,不可笼统地说能够避免或者不能避免。但是,第二次世界大战已经把战争推到……一个“临界点”。物极必反,今后人类已经不能再把自己的全部能力和手段都投入战争了。
——摘编自李巨廉《血碑——震撼全球的两次世界大战》
(1)结合材料一和所学,分析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的原因,并用一句话概括这次大战的性质。
(2)概括材料二中关于二战的新观点。结合所学,说明中国战场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中的重要“军事价值”,并指出二战期间中国国际地位提高的主要表现。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指出盟国战胜法西斯轴心国的重要保证以及从中汲取的经验教训。
18.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到了19世纪前半期,强大的英国工业已经不需要国家来保护了,相反的,这个保护政策只能阻碍商品的自由流通,因而不利于英国工业的发展。1832年以后,工业资产阶级的代表们便开始了争取废除上述一系列重商主义法律的斗争,到1846年终于迫使议会废除了“谷物法”。“航海条例”也在1849年取消了。此外,在1846年-1849年间,议会又取消了200种左右的商品进口税。这些措施意味着自由贸易的实现。
——摘编自吴于廑、齐世荣主编《世界近代史》
材料二 欧洲国家的关税率(1913年指数为100)
食品 半成品 制成品
1927年 1931年 1927年 1931年 1927年 1931年
德国 125 380 95 153 190 183
法国 65.5 180 96 125 153 178
意大利 75 188 114 198 193 286
比利时 46 93 138 2.4 122 137
瑞士 146 288 157 2.8 189 236
瑞典 117 208 107 106 475 605
——资料来源:宋则行、樊亢《世界经济史》(中卷)(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19世纪三四十年代英国推行自由主义经济政策的原因。
(2)指出材料二反映的核心问题,并分析其造成的后果。
19.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在20世纪20年代的欧美各国,和平主义成为一种社会潮流。尽管苏联仍然是帝国主义包围下的一个“孤岛”,但到1925年已有22个国家与苏联建立了外交关系,实际上形成了不同社会制度国家和平共处的局面。英、法、美等战胜国通过与战败国签订和约的方法,建立了维持战后世界和平的集体安全体系。然而,面对日本发动的“九一八”事变,签订《非战公约》的西方大国既不制裁日本,也不援助中国,国联标榜的集体安全已经有名无实。随着德、意、日法西斯国家侵略扩张的加剧,被侵略国抵抗侵略的斗争日益高涨。与此形成鲜明对照的是,欧美的和平运动却发展成更为普遍的反战、厌战、恐战的思潮,不惜任何代价追求和平,甚至可以牺牲小国的主权利益,最终反而事与愿违。
材料二 雅尔塔体系作为对二战结束后的和平安排,是建立在美苏力量相对平衡的基础之上的。双方认识到要争取以和平的方式解决争端,于是两种不同社会制度国家之间的和平共处原则正式纳入了国际关系体系。二战后,美苏之间虽有多次冷战对抗,但双方之间始终没有发生过热战。它所确立的联合国安理会的“大国一致原则”,使任何大国要想发动战争特别是世界大战都受到约束。如果说凡尔赛体系是孕育了另一次世界大战的体系,那么对雅尔塔体系则不能做出这样的结论。它体现在战败国的处置,并使之非法西斯化和政治经济民主化方面,也体现在给予被压迫民族的民族自决权和国家独立的支持方面。二战结束后的历史已经证明,就世界范围来说,雅尔塔体系以建立和维护战后世界和平的主要目标已经得到实现。
——摘编自徐蓝《战争与和平——两次世界大战的比较研究》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一战后欧美和平运动的表现。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雅尔塔体系对二战后国际关系的积极影响。
第1页 共4页 ◎ 第2页 共4页
第1页 共4页 ◎ 第2页 共4页
参考答案:
1.D
【详解】本题为多类型单项选择题。根据选项用词可知,这是原因题、本质题。时空范围为1930年(美国)。1930年,美国等国提高了进口关税,这严重阻碍了世界贸易的发展,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当时世界正处于经济危机当中,这些现象加剧了世界经济的不稳定性,D项正确;当时国际多边贸易体制尚未形成,排除A项;这一时期美国并未确立起金融霸权,排除B项;二战爆发的经济根源是经济危机引起的资本主义国家内外矛盾的激化,而不是彼此间的贸易战,排除C项。故选D项。
2.D
【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目的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二战初期的世界。据材料“阿道夫恶狼把小孩吞进肚子里,然后吐出骨头”并结合所学“阿道夫·希特勒”可得出,在故事中,希特勒被比喻成恶狼,这对德国法西斯扩张进行了一定的谴责,D项正确;结合所学“二战初期美国也奉行绥靖政策”且据材料“孩子们不用售怕,那些都是外国小孩”,可知,该漫画没有揭示绥靖政策的危害,排除A项;结合所学“孤立主义,是一种外交政策,其在防务上的表现是除自卫战争外不主动卷入任何外部军事冲突”,二战初期美国奉行孤立主义且据材料“孩子们不用售怕,那些都是外国小孩”,可知,该漫画没有表达对孤立主义政策的不满,排除B项;材料不涉及美国国力是否强大的信息,排除C项。故选D项。
3.B
【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正向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1929—1933年(世界)。据材料可知,1929—1933年间由生产过剩引发的,席卷整个资本主义世界,以证券市场崩溃,价格下跌, 企业与银行破产和工人失业为主要现象的一次经济衰退,据此可判断,此时就业是最难的时期,即“找工作比买彩票中奖还要难”,B项正确;经济危机时期,政府有会提供救济,但不会让大家尽情享用,排除A项;经济危机导致西方世界危机重重,各大势力纷纷登场,而非一潭死水,排除C项;经济危机导致法西斯实力上台,而非各国变得亲如兄弟,排除D项。故选B项。
4.A
【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1937年10月5日(美国)。根据材料可知,美国总统罗斯福在芝加哥发表措辞强硬的“隔离”演说,即主张对待法西斯应该强硬起来,但遭到当时有影响力的报刊的猛烈抨击,说明当时美国国内孤立主义思想依然有很大影响,A项正确;“中立”政策依然有一定的影响力,排除B项;此时美国经济已基本从大危机中恢复过来,排除C项;材料表明至少美国总统已意识到法西斯的危害了,故而发表“隔离”演说,排除D项。故选A项。
5.B
【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20世纪40年代的世界。材料表明在二战后期美苏等大国召开了一些会议,解决了一些问题,可知大国协调利于问题解决,B项正确;社会主义和资本主义的国家立场不可能趋于一致,排除A项;对日作战只是符合开罗会议和德黑兰会议,不是全部会议的主要议题,排除C项;材料体现的是二战后期美苏等大国召开了一些会议,解决了一些问题,不涉及强权政治,排除D项。故选B项。
6.C
【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目的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1941年8月(英国和美国)。根据题干时间1941年可知,其所述史实出现在二战期间,再结合“尊重各国人民选择他们在其管辖下生活的政府形式的权利”“主张凡是被强制剥夺主权和自治权的民族恢复这些权利”可知,在法西斯侵略之下,许多弱小国家被吞并,基于此,美国和英国为占据反法西斯的舆论优势,宣称尊重世界各国自由选择其政权模式、恢复各国民族自治的权利,C项正确;据所学可知,世界殖民体系的瓦解是在二战结束之后,排除A项;《联合国宪章》是1945年6月26日联合国国际组织会议结束时在旧金山签字的,于1945年10月24日生效,不符合材料时间,排除B项;1942年《联合国家宣言》签署之后,美英成为战时同盟关系,排除D项。故选C项。
7.B
【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根据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是本质题。时空是:1931年美国。1929年资本主义世界爆发了经济危机,造成大量人口失业,因此才会有人主张少雇佣妇女,为男性腾出就业机会,B项正确;1931年前后美国并未卷入大规模战争,排除A项;材料主旨并非工业化促使女性走出家门参加工作,而是说有人主张少雇佣妇女,排除C项;材料只提及一位美国男子的主张,没有说政府采纳了该男子的建议,排除D项。故选B项。
8.C
【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推断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1942年(世界)。根据材料“每一政府各自保证对与各该政府作战的三国同盟成员国及其附从者使用其全部资源”“每一政府各自保证与本宣言签字国政府合作,并不与敌人缔结单独停战协定或和约”并结合所学内容可知,《联合国家宣言》的签署意味着所有签字国联合起来共同与法西斯三国同盟作战,标志着世界反法西斯联盟的形成,C项正确;同盟国与协约国的对立是在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与题意时间不符,排除A项;凡尔赛-华盛顿体系的形成是在一战结束以后,随着二战的爆发而宣告瓦解,与题意时间不符,排除B项;“消除了”的说法过于夸张绝对,排除D项。故选C项。
9.A
【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原因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1929年(美国)。据材料“爆发于美国的经济危机迅速波及其他资本主义国家”和所学可知,20世纪初,资本主义世界市场使资本主义世界更加紧密地联系在一起,美国作为资本主义世界的头号经济大国能够支配了世界市场,A项正确;倾销商品并非经济危机扩散的主要原因,排除B项;一战后美国在政治和国际影响力等方面仍然无法抗衡英国,推行孤立主义政策,远离世界纷争,全力发展美国经济,未成为殖民强国,排除C项;经济危机迅速波及,十分迅猛,美国未能撤回大量对外投资, 引出是一连串的关税战、倾销战和货币战,排除D项。故选A项。
10.D
【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正向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二战时期(欧洲)。根据所学可知,诺曼底登陆战役,是第二次世界大战也是世界战争史上规模最大的登陆战役,战役的胜利,为盟军成功开辟了欧洲第二战场,美英军队重返欧洲大陆,使第二次世界大战的战略态势发生了根本性变化。D项正确;《大西洋宪章》是以英美为代表的反法西斯国家发表的反法西斯宣言,排除A项;北非登陆战役,是第二次世界大战中1942年11月美英法盟军在法属阿尔及利亚和摩洛哥实施的登陆作战,与题意不符,排除B项;西西里岛战役是盟军自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以来在敌领土上实施的一次重要战役,盟军不仅在军事上获取了直接进攻意大利的跳板,而且在政治上强烈震撼了已经动摇的意大利政府,导致墨索里尼垮台和意大利投降,为盟军打开从南部登陆欧洲的大门。与题意不符,排除C项。故选D项。
11.D
【详解】本题为组合类单项选择题。时空范围为20世纪(美国)。根据所学知识可知,两次世界大战中,美国都是先中立后参战,而且随着美国的加入,战争进程加快,最终美国都从战争中获利,使得美国实力大增,①③④正确,D项正确;一战中的美国并非被动参加,②错误,排除A、B、C项。故选D项。
12.D
【详解】本题是组合选择题。时空是二战前(世界)。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凡尔赛和约》牺牲了战败国的利益,《慕尼黑协定》牺牲了捷克斯洛伐克的利益,①正确;《凡尔赛和约》排除苏俄,而《慕尼黑协定》最终针对的是苏联,故②正确;《凡尔赛和约》涉及到赔款问题,而《慕尼黑协定》 没有涉及,③错误;苏俄退出一战,因此《凡尔赛和约》苏联没有参加,《慕尼黑协定》主要参加过为英法,苏联没有参加,④正确,①②④正确,因此D项正确,排除ABC选项,故选D项。
13.C
【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型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设问词,可知这是影响题,时空是二战前的日本。根据材料“二战前,日本的陆军省、海军省、参谋本部和军令部直属天皇,不受内阁和议会辖制”及所学可知,二战前,日本军队在国家中具有特殊的地位且不受政府管辖,易造成“军人干政”的局面,导致了国家权力结构的失衡,C项正确;军令最高首脑(参谋本部总长、军令本部总长)和军政最高首脑(陆军大臣、海军大臣)有直接上奏天皇、辅佐天皇进行军令军政决策之特权,这是军国主义的滥觞,排除A项;材料并未强调保障天皇的绝对权威,不符合主旨,排除B项;材料未涉及日本国际地位得到提高的相关信息,排除D项。故选C项。
14.C
【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推断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二战前(世界)。根据材料“由此,张伯伦政府暗中纵容了‘对共产主义国家的破坏’”并结合所学可知,英国对德国实行的绥靖政策纵容了德国等国的对外侵略扩张,没有遏制局部战争的蔓延和扩大,加速了第二次世界大战的全面爆发.C项正确;材料体现英国领导人实施绥靖政策的目的是利用希特勒的扩张来摧毁苏联和摆脱欧洲共产主义的威胁,排除A项;英国绥靖政策加速了第二次世界大战的全面爆发,排除B项;“绥靖政策给欧洲带来了巨大损失”史实表述错误,排除D项。故选C项。
15.B
【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1939年秋天到1941年5—6月间(苏联)。据所学知识可知,1939年8月23日苏联与纳粹德国在莫斯科签订《苏德互不侵犯条约》,该条约是英法等国绥靖政策企图祸水东引的必然结果,条约的签署为苏联争取了更多时间备战,这一时期苏联媒体上德国的形象发生了变化;1941年5—6月间是苏德战争的前夕,德国在西线战事顺利进行,横扫西欧,德国下一步即将入侵苏联的危险日益临近,苏联加强了保家卫国,防范纳粹德国的“敌人”的宣传,这些变化都体现国家利益影响政治宣传,B项正确。1939年9月1日德军进攻波兰,英法被迫对德宣战,标志着绥靖政策的破产,排除A项;1942年1月1日,26个国家在华盛顿签署了《联合国家宣言》标志反法西斯同盟建立,排除C项;苏联和纳粹德国意识形始终对立,无法解释上述转变,排除D项。故选B项。
16.(1)原因:斯大林体制的高度计划性(或答苏联五年计划的奠基性);苏联为赢得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和卫国战争的需要而扩充军力;世界反法西斯阵营的支持;现代战争理论的发展;第三次科技革命的推动;苏联人民发扬艰苦奋斗的精神。(任答4点即可)
(2)影响:推动了苏联卫国战争的胜利(或答为战胜德国和日本法西斯奠定了军事基础);增强了世界反法西斯阵营的实力;为二战后苏联成为两极之一奠定军事基础;苏联在西线牵制德国,有利于英法在欧洲开辟第二战场。
【解析】【小题1】本题是背景类材料题。时空是二战时期的苏联。根据材料“苏联的军工生产高速发展”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斯大林体制的高度计划性;根据材料“武器装备的产量已超过德国,苏军的火力配置和部队编制也因此发生了一些新变化”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苏联为赢得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和卫国战争的需要而扩充军力;根据材料“装甲坦克部队和机械化部队成为陆军的主要突击力量,新组建了许多坦克军和机械化军,其中一部分被编为坦克集团军。”可知,现代战争理论的发展以及第三次科技革命的推动;根据材料“18日,日军向苏军投降。9月2日,日本向盟国投降,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反法西斯同盟国家的彻底胜利而宣告结束。”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苏联人民发扬艰苦奋斗的精神以及世界反法西斯阵营的支持
【小题2】本题是影响类材料题。时空是二战时期的苏联。根据材料“18日,日军向苏军投降。9月2日,日本向盟国投降,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反法西斯同盟国家的彻底胜利而宣告结束。”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推动了苏联卫国战争的胜利(或答为战胜德国和日本法西斯奠定了军事基础)并且增强了世界反法西斯阵营的实力;根据材料“1943—1945年,苏联年均生产22万门火炮和迫击炮,45万挺机枪,4万架飞机,3万辆坦克。苏联武器装备的产量已超过德国,苏军的火力配置和部队编制也因此发生了一些新变化。”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为二战后苏联成为两极之一奠定军事基础;再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苏联在西线牵制德国,有利于英法在欧洲开辟第二战场。
17.(1)原因:帝国主义各国经济政治发展不平衡,实力对比发生重大变化;列强展开瓜分世界的争斗;欧洲逐步形成两大敌对的军事集团;极端民族主义情绪;萨拉热窝事件。性质:帝国主义战争。
(2)新观点:1931年九一八事变标志着二战在中国爆发。军事价值:牵制日军主力,有力地配合了其他战场的反法西斯斗争。表现:1942年,签署《联合国家宣言》,使中国成为联合国创始会员国之一;中国战区盟军最高统帅部成立,蒋介石任最高统帅;1943年,参加开罗会议,签署《开罗宣言》;1944年,签署《布雷顿森林协定》。
(3)保证:建立国际反法西斯统一战线。经验教训:法西斯主义就是战争,防止法西斯主义死灰复燃是消除战争隐患的关键;国际统一战线是打击敌人的有力武器;世界和平不可分割;爱好和平的各国政府和人民同心协力共同维护,和平才能持久。
【详解】(1)本题是背景类、特点类材料分析题。时空是:一战期间(世界)。原因:根据材料一“同时,为了有效地达到内部的巩固,好像细菌传染一样,扩张的野心开始到处膨胀。”并结合所学可得出:列强展开瓜分世界的争斗;根据材料一“每个国家突然之间有了要使自己强大的民族感情,但却忘记了别的国家也会有同样的情绪”得出:极端民族主义情绪;根据材料一“而巴尔干战争的征候则表明,战争的乌云已向欧洲转移。”并结合所学可得出:萨拉热窝事件;结合所学知识可得出:帝国主义各国经济政治发展不平衡,实力对比发生重大变化;欧洲逐步形成两大敌对的军事集团。性质:结合所学知识可得出:一战是帝国主义战争。
(2)本题是特点类材料分析题。时空是:二战期间(世界)。新观点:根据材料二“1931年第二次世界大战在中国爆发”并结合所学可得出:1931年九一八事变标志着二战在中国爆发。军事价值:根据所学知识可得出:中国的抗日战争极大的牵制了日军,有力地配合了其他战场的反法西斯斗争。表现:根据所学知识从中国参加国际会议等方面可归纳为:1942年,签署《联合国家宣言》,使中国成为联合国创始会员国之一;中国战区盟军最高统帅部成立,蒋介石任最高统帅;1943年,参加开罗会议,签署《开罗宣言》;1944年,签署《布雷顿森林协定》。
(3)本题是特点类材料分析题。时空是:二战期间(世界)。保证:根据所学知识可得出:建立国际反法西斯统一战线。经验教训:结合所学知识从消除战争隐患的关键等方面可归纳为:法西斯主义就是战争,防止法西斯主义死灰复燃是消除战争隐患的关键;国际统一战线是打击敌人的有力武器;世界和平不可分割;爱好和平的各国政府和人民同心协力共同维护,和平才能持久。
18.(1)原因:工业革命的开展,英国成为工业国家;重商主义经济政策已经不利于英国拓展海外市场;议会改革,工业资产阶级获得参政权;自由主义经济思想盛行。(任答3点)
(2)问题:贸易保护主义盛行。
后果:阻碍了世界贸易的发展;加剧了世界经济危机的程度,不利于世界经济复苏。
【详解】(1)原因:本题是背景类材料分析题。时空是19世纪三四十年代英国。根据材料“到了19世纪前半期,强大的英国工业已经不需要国家来保护了,相反的,这个保护政策只能阻碍商品的自由流通,因而不利于英国工业的发展”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工业革命的开展,英国成为工业国家; 重商主义经济政策已经不利于英国拓展海外市场;根据材料“1832年以后,工业资产阶级的代表们便开始了争取废除上述一系列重商主义法律的斗争,到1846年终于迫使议会废除了‘谷物法’。‘航海条例’也在1849年取消了。此外,在1846年-1849年间,议会又取消了200种左右的商品进口税。这些措施意味着自由贸易的实现”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议会改革,工业资产阶级获得参政权;自由主义经济思想盛行。
(2)问题:本题是特点类材料分析题。时空是1927年至1931年(欧洲)。根据材料“欧洲国家的关税率(1913年指数为100)”可知,表中欧洲国家关税率大幅度提高,体现了贸易保护主义盛行。 后果:本题是影响类材料分析题。时空是1927年至1931年(欧洲)。根据材料“欧洲国家的关税率(1913年指数为100)”可知,表中欧洲国家关税率大幅度提高,阻碍了世界贸易的发展;根据材料时间“1927年”“1931年”和所学知识可知,此时世界处于经济大危机中,欧洲国家关税率大幅度提高,加剧了世界经济危机的程度,不利于世界经济复苏。
19.(1)
表现:苏联与资本主义国家和平共处;签订和约,裁减军备;签订《非战公约》,和平解决国际争端;成立国际联盟,维护集体安全;英、法等国对法西斯侵略采取绥靖政策。
(2)积极影响:在整体上维护了世界的和平状态(和平和发展成为时代主题);有利于社会主义事业的发展;推动世界殖民体系的瓦解(亚非拉人民的民族解放运动高涨);推动国际政治经济民主化(孕育了世界格局多极化);促进了国际法的发展。
【详解】(1)表现:本题是特点类材料分析题。时空是一战后(欧美)。根据材料“到1925年已有22个国家与苏联建立了外交关系,实际上形成了不同社会制度国家和平共处的局面“可知,苏联与资本主义国家和平共处;根据材料“《非战公约》”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签订《非战公约》,和平解决国际争端;根据材料“英、法、美等战胜国通过与战败国签订和约的方法,建立了维持战后世界和平的集体安全体系”“国联”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签订和约,裁减军备;成立国际联盟,维护集体安全;根据材料“签订《非战公约》的西方大国既不制裁日本,也不援助中国”可知,英、法等国对法西斯侵略采取绥靖政策。
(2)本题是影响类材料分析题。时空是二战后(世界)。根据材料“二战后,美苏之间虽有多次冷战对抗,但双方之间始终没有发生过热战”“就世界范围来说,雅尔塔体系以建立和维护战后世界和平的主要目标已经得到实现”可知,在整体上维护了世界的和平状态(和平和发展成为时代主题);有利于社会主义事业的发展;根据材料“它体现在战败国的处置,并使之非法西斯化和政治经济民主化方面,也体现在给予被压迫民族的民族自决权和国家独立的支持方面“可知,推动世界殖民体系的瓦解(亚非拉人民的民族解放运动高涨),推动国际政治经济民主化(孕育了世界格局多极化);根据所学知识可知,促进了国际法的发展。
答案第1页,共2页
答案第1页,共2页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