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设计
课程基本信息
学科 高中语文(统编版) 年级 高二年级 学期 秋季
课题 社会历史的决定性基础
教科书 书 名:普通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中册教材 出版社:人民教育出版社 出版日期:2020年6月
教学目标
1. 通过思维导图的形式理解经济关系及其与上层建筑的关系,以及偶然性与必然性的关系。 2. 感受和理解本文论述语言的严谨性及论证方法。
教学内容
教学重点: 理解经济关系及其与上层建筑的关系。
2. 感受和理解本文论述语言的严谨性。
教学难点: 理解含有经济、偶然性、必然性等抽象名词的长句。
2. 理解本文表述得比较绝对的限制修饰词对论述语言严谨性表达的作用。
教学过程
一、导入 通过课文中的注释可以得知本文是恩格斯1894年1月25日在伦敦给当时的德国青年大学生瓦尔特·博尔吉乌斯写的一封回信。那么恩格斯为何要给博尔吉乌斯写回信呢?博尔吉乌斯为何要给恩格斯写信呢? 二、历史背景 19世纪末,一些冒充懂得马克思主义的人,妄图以假乱真,诋毁历史唯物主义。德国资产阶级学者巴尔特等人把物质、存在、经济基础是第一性的,精神、意识、上层建筑是第二性的,歪曲为物质、存在、经济基础是唯一的决定的东西,而精神、意识、上层建筑则完全是消极的东西。他们把辩证唯物论歪曲成机械唯物论,把唯物史观歪曲成经济唯物主义。 19世纪90年代初,德国社会民主党内一些小资产阶级大学生和青年文学家以党的理论家自居。这些“青年派”宣扬机械唯物论,歪曲马克思主义。他们对辩证唯物论和历史唯物论的荒谬解释,曾造成了理论上的混乱和政治上的危害。为了捍卫马克思主义,恩格斯写了一系列闪烁着战斗锋芒的文章和书信,深刻阐明了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 三、复信缘由 如何理解博尔吉乌斯在信中提的两个问题? (一)是否应该把经济关系理解为生产性财富和消费性财富,或者理解为多半取决于科学状况的消费性财富的生产性质和方式? (二)可否把经济关系仅视为引起其他关系、一般地说决定并影响其他关系的关系,就像“环境”对个人的影响那样?何况经济关系的特点取决于人种、创造性个人的影响,并因这些因素而变化;或者说经济结构作为唯一的创造力量决定社会状况,如同费尔巴哈就单独个人所说的,“人的食物决定其人”。 明确:第一个问题问的是经济关系是什么。除此之外,博尔吉乌斯还对经济关系与科学状况之间的关系提出了自己的理解,即经济关系取决于科学状况,也就是科学状况决定经济关系。 第二个问题问的是经济关系与其他关系具有怎样的关系。博尔吉乌斯提出了自己的猜想。 四、学习任务一 (一)恩格斯是怎样回答博尔吉乌斯第一个问题的?将下面的思维导图的画横线处补充完整。 明确:(从左到右,从上到下)彼此交换产品的方式;内涵;外延;科学;地理基础;外部环境;阶级的划分;统治关系、奴役关系 (二)政治、法等要素的基础是什么呢?政治、法等要素之间的关系是怎样的?将下面的思维导图的画横线处补充完整。 明确:经济关系;用双向箭头表示 政治、法等要素与经济关系的关系也用双向箭头表示,并且经济关系是一条红线。 (三)难句理解 1.这是在归根到底不断为自己开辟道路的经济必然性的基础上的相互作用。 这是相互作用。 这是在经济必然性的基础上的相互作用。 这是在 经济必然性的基础上的相互作用。 明确:归根到底不断为自己开辟道路的 “不断为自己开辟道路的经济必然性”可通过“经济必然性不断为自己开辟道路”来理解。 2.都是那种以偶然性为其补充和表现形式的必然性占统治地位。 (1)必然性占统治地位。 (2) 必然性占统治地位。 明确:都是那种以偶然性为其补充和表现形式的 “以偶然性为其补充和表现形式的必然性”可通过“必然性以偶然性为其补充和表现形式”来理解。 3.在这里通过各种偶然性来为自己开辟道路的必然性,归根到底仍然是经济的必然性。 (1) 。 (2) 。 明确:(1)在这里的必然性仍然是经济的必然性。 (2)在这里通过各种偶然性来为自己开辟道路的必然性,归根到底仍然是经济的必然性。 “通过各种偶然性来为自己开辟道路的必然性”可通过“必然性通过各种偶然性来为自己开辟道路”来理解。 (四)阅读第6段并填空。 是 的补充和表现形式。 ( ) ( ) 占统治地位。 归根到底仍然是 的 。 A.存在某个创造性个人 B.拿破仑、凯撒、奥古斯都、克伦威尔…… 明确:横线处(从左到右,从上到下):偶然性;必然性;必然性;经济;必然性 括号处:(从左到右)B;A 五、学习任务二 (一)阅读全文,根据示例,找出表现本文论述语言严谨性的内容。 1.站在坚定的马克思主义立场上的内容: 第1段:“我们视之为”“照我们的观点看来” 明确:第4段:“我们把” 2.使用恰当的限制修饰词: (1)第3段:“在更大得多的程度上”的“更” 明确:第4、5、6段:“归根到底” (2)第2段:“全部” 明确:第6、7段:“所有……都是……” 第6段:“必定” 3.进行必要的补充说明: 第1段:“(在有分工的条件下)”“(这些残余……保存着)” 明确:第3段:“(托里拆利等)” 第5段:“(最初表现……奴颜婢膝)”“——政治的和意识形态的——” (二)阅读全文,说出本文运用的论证方法及其具体表现。 明确: 1.举例论证: 第3段:“整个流体静力学……理性的东西。” 第5段:“例如……才动摇了。” 第6段:“恰巧拿破仑……必定被发现。” 第8段:“例如……又有谁读过呢!” 2.比喻论证: 第5段:“它构成……红线。” 将“经济关系”比作“红线”。 第7段:“它的曲线……平行而进。” 将“随着历史而发展的各个领域各自的水平”比作“曲线”; 将“平均水平”比作“中轴线”。
备注:教学设计应至少含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过程等三个部分,如有其它内容,可自行补充增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