统编版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中册古诗词诵读:《书愤》教学设计(表格式)

文档属性

名称 统编版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中册古诗词诵读:《书愤》教学设计(表格式)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71.9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4-03-29 10:36:57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教学设计
课程基本信息
学科 语文 年级 高二年级 学期 秋季
课题 《书愤》
教科书 书 名: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中册(统编版) 出版社:人民教育出版社 出版日期:2020年6月
教学目标
1.了解诗人经历及写作背景,体会诗作内容与诗人经历的关系。 2.诵读诗歌,探究“书愤”的丰富内涵,把握作品的深层意蕴。 3.体味诗中壮志难酬的悲愤及一心报国之志,感受诗人的人格魅力,厚植家国情怀。
教学内容
教学重点: 1.了解陆游的生平及其文学成就,理解爱国志士陆游悲愤情怀。 2.学习列锦、对比、用典等表现手法,感受诗歌的艺术魅力。 教学难点: 品味诗歌深沉的情感,感受诗人的人格魅力,厚植家国情怀。
教学过程
一、课堂导入 同学们好,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书愤》,感受陆游诗中的家国情怀。 说起陆游,大家马上想到了哪些诗句呢?是“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还是“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又或者是“红酥手,黄縢酒,满城春色宫墙柳”呢。 陆游出生的第二年,“靖康之难”就发生了。那么,他的人生经历到底对他的诗歌有什么影响呢? 下面先让我们跟着视频来看看陆游的经历。 二、【学习任务一】知人入诗境 (一)结合陆游人生经历和已学陆游诗句,制作词云图概括你心中的陆游形象。 陆游是个命途多舛,矢志报国、忧国忧民、鞠躬尽瘁的爱国诗人。很多诗都洋溢着强烈的爱国热情。爱国情怀是他显著的印记。 (二)诵读诗歌,结合《书愤》诗句,说说你看到了怎样的诗人形象。 《书愤》作于宋孝宗十三年(1186年),此时陆游已62岁,在山阴闲居了6年。下面我们一起听范读,并有感情诵读一遍,结合诗句,说说你看到了怎样的诗人形象。 从( )(诗句),我看到了一个( ) 的陆游。 从这首诗中,有人说陆游“怨气如山”,看到一个两鬓霜华,愤懑凄凉的失意人,也有人说看到一个意气风发、以身许国的斗士。 三、【学习任务二】品诗亦品人 (一)探讨: 1.《书愤》里的陆游,到底是两鬓霜华、愤懑凄凉的失意人,还是意气风发、以身许国的斗士呢?结合诗句谈谈你的看法。 2.全诗紧扣“愤”字展开,那陆游究竟“书”何“愤”? (1)意气风发、以身许国的斗士: *首联:“早岁那知世事艰,中原北望气如山。” “世事艰”:奸臣当道,仕途多阻,收复无望。 “气如山”:豪情壮志,意气风发,以身许国。 全诗就在过去和今朝之间的对比中凸显理想与现实的矛盾。 *颔联:楼船夜雪瓜洲渡,铁马秋风大散关。 该联语言有何特点?不用动词,不用虚词,全部由名词组成。 列锦,是中国古典诗歌中特殊的修辞手法——全用名词或名词性短语,经过选择组合,巧妙地排列在一起,构成生动可感的图景,用以烘托气氛、创造意境、表达情感。如马致远《天净沙·秋思》“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九个名词九个意象,渲染出一幅凄凉萧瑟的图景,表现主人公失意悲凉、孤寂落寞的心境。 楼船、铁马——渲染紧张的战争气氛;夜雪、秋风——描写酷烈的战争坏境;瓜洲渡、大散关——诗人早年亲历的军事要地。 由六个纯名词的叠加(罗列),就勾勒出两幅豪壮的战争图画,描绘声势宏大、勇猛进攻、收复失地的抗敌场面。 首联为概述早年的豪情壮志,颔联是诗人恢复之志的具体化。展现的陆游形象是当年的豪情壮志,意气风发、以身许国的爱国志士形象。 (2)两鬓霜华、愤懑凄凉的失意人 *颈联:“塞上长城空自许,镜中衰鬓已先斑。” 什么是“塞上长城”,南朝时名将檀道济曾自称为“万里长城”。皇帝要杀他,他说:“自毁汝万里长城。”陆游这里是借用典故明志,以此自比。可见其年轻时之磅礴大气,捍卫国家,舍我其谁的气概。 “空”:徒负才华、壮志难酬的无奈; “已”:年华已逝、岁月蹉跎的悲愤。 一空一已,展现早年与暮年、理想与现实之间的差异与矛盾。 *尾联:“出师一表真名世,千载谁堪伯仲间。” “谁堪”,可以理解为“无人堪”,没有像诸葛亮那样的英雄豪杰,按照书本中的说法,“暗示朝野上下都是主降的碌碌小人”。 (二)诵读诗歌,思考诗人为何如此推崇诸葛亮呢? 《出师表》中“当奖率三军,北定中原”, 正是陆游的毕生心愿; 诸葛亮的“亲贤臣,远小人”的告诫,正是陆游认为南宋当权者应该吸取的。 诸葛亮的“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精神,正是陆游所要发扬的精神; (三)总结:“书愤” 书:“书”早年恢复中原之志。 “书”两次抗金胜利之役。 “书” 年事已高、壮志未酬之情。 “书”敬仰诸葛亮、渴望建功立业之愿。 愤:一“愤”报国无门、 二“愤”壮志难酬、 三“愤”年华空老、 四“愤”收复无望。 “愤”的背后,是浓浓的家国情怀,是深深的爱国之情。悲愤恰恰是爱国之志的曲折反应。 四、【学习任务三】写文传精神 陆游即将迎来900周年诞辰,学校文学社准备召开主题为“诵读陆游诗词,厚植家国情怀”的研讨会。读以下材料,结合陆游诗词,从“家国情怀”的角度,说说“陆游的精神价值”。 1.宋孝宗眼中的陆游: 宋孝宗对陆游的训喻:“严陵,山水圣地,职事之暇,可以赋咏自适。”(《宋史》本传) 2.梁启超眼中的陆游: 诗界千年靡靡风,兵魂销尽国魂空。 集中什九从军乐,亘古男儿一放翁! 3.钱钟书眼中的陆游: 爱国情绪饱和在陆游的整个生命里,洋溢在他的全部作品里。……冲出了他的白天清醒生活的边界,还泛滥到他的梦境里去。 【教师示例】鲁迅说:“一个没有英雄的民族是可悲的民族,一个有了英雄却不懂得敬重和爱戴的民族是不可救药的民族。”在南宋天子眼中,“位卑未敢忘忧国”的“亘古男儿”陆游,其实不过是吟风弄月浅吟低唱的一介文人。他在诗中大声疾呼,愤自己“塞上长城空自许”,满腔热血付东流。诗人的悲剧是时代的悲剧,他的哀叹是时代的哀叹。直至生命走向终点,他深沉的爱国热情都不曾改变:“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诗人的身影已消失在历史的长河中,但他的赤子之心、家国情怀会永存,也依然会感动一代又一代的人。 五、【课后作业】 从下面两个作业中任选一个完成。 1.比较《书愤》与《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形象、手法、情感的异同。 2.有人说,这是一个英雄辈出的时代;还有人说,这是一个没有英雄只有偶像的年代。对此,你怎么看,请写下你的感触和思考。
备注:教学设计应至少含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过程等三个部分,如有其它内容,可自行补充增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