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诗词诵读《燕歌行并序》教学设计 (表格式)统编版选择性必修中册

文档属性

名称 古诗词诵读《燕歌行并序》教学设计 (表格式)统编版选择性必修中册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221.5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4-03-29 10:48:10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教学设计
课程基本信息
学科 语文 年级 高二 学期 春季
课题 燕歌行并序
教科书 书 名:普通高中教科书语文选择性必修中册 出版社:人民教育出版社 出版日期:2020年6月
教学目标
1.读诗歌,感基调。诵读诗歌,把握诗歌雄浑悲壮的感情基调。 2.梳脉络,描镜像。梳理脉络,赏析战争中的不同时刻的镜像。 3.析镜像,探像外之旨。理解诗人对战争、人性的深刻思考。
教学内容
教学重点: 1. 梳理脉络,赏析战争中的不同镜像。
2. 理解诗人对战争、人性的深刻思考。
教学难点: 1. 梳理脉络,赏析战争中的不同镜像。
2. 理解诗人对战争、人性的深刻思考。
教学过程
课堂情境 为纪念九 一八事件,学校要举行主题为“战争与和平”的视频征选活动,你所在的班级认为高适的《燕歌行》对战争有独特的思考,准备以《燕歌行》为原型来拍摄视频参赛。那么,视频内容该如何选择呢?请加入讨论吧! 活动一、读古诗,感基调 1、首先要选择一曲能够表达诗歌情感的背景音乐,请学生听老师朗读,说说这首诗歌的感情基调和节奏特点。 明确:基调:雄健激越、慷慨悲壮。 节奏:跌宕起伏、张弛有度。 活动二、疏脉络,描镜像 把握了诗歌的情感基调和节奏特点后,有同学提出《燕歌行并序》是一首边塞诗,描写了一场残酷的战争,视频剪辑时应该聚焦在边塞诗特有的意象,如边塞自然风光、战争相关意象、边塞地点等表情达意。 2、那么本诗如何以战斗过程为线索,将不同的事件和场面,不同人物的思想和行为,融为一个有机整体的。请你以思维导图的形式,梳理诗歌内容,明确背景视频的结构。 活动三、析镜头 探像外之旨 3、那么视频将以什么样的镜头讲述这场惨烈的战争?即如何运用镜头的转换变化来表情达意?并说说你的理由。 补充资料:根据场景的需要,拍摄镜头的取景范围会有大小,主要分为远景,近景,特写,大特写。以高中生军训为例,如远景(交代故事发生的环境在学校)、近景(人物与环境各占一半,)特写(某个人或物全身在景框画面里,头部接近顶部,脚接近底部)、大特写(这种镜头常常把重点放在某个人或物的局部——如人的脸部) 请同学们自由朗读诗歌,根据不同场景选择拍摄镜头,完成下表,为视频剪辑设计镜头脚本。 教师示范 明确: 4、回归“战争与和平”的活动主题,同学们开始思考这“流动的镜头”能使观众对战争有怎么的思考?也就是高适希望通过这首诗歌传递出什么样的战争关。 请同学们结合写作背景,细读文本,探究诗人的对战争的深刻思考。 写作背景: 自唐开元十八年至二十二年,契丹多次侵犯唐边境。开元十五年,高适曾北上蓟门。开元二十年,信安王李禕征讨奚、契丹,他又北去幽燕,希望到信安王幕府效力,未能如愿:“岂无安边书,诸将已承恩。惆怅孙吴事,归来独闭门”(《蓟中作》)。可见他对东北边塞军事,有自己的见解。 明确: 1、 在不同的镜头中,我们看到的诗人对战争的思考。 (1)站在我方立场的“胜败观”。歌颂战士们以身许国的英雄气概。 谴责主将骄傲轻敌,荒淫失职。表达选用良将为国戍边的愿望。 (2)超越敌我意识的“非战观”。通过对战争残酷的渲染,对征服思归的同情,批判战争、渴望消除战争的期待。 2、在连续的镜头中 ,我们看到了真实的人性。 这四个镜头,由大到小,将视角从战士对建功立业的渴望,到对将帅荒淫轻敌的失望,再到征人思归的痛苦,最后又生发选用良将戍守边疆的希望。 渴望,失望,痛苦,希望,的循环往复,其本质是两种对立又统一的真实人性不断冲突,不断调适,即追求功业、立功边塞的英雄情怀与去国怀乡 、骨肉分离的孤独伤感,在冲突中、调适中赋予感发人心的悲壮力量。故而严羽谓“高岑之诗悲壮,读之使人感慨”。 四、小结: 高适的诗歌犹如一面镜子,在镜中,诗人从关注战争,到关注战争中的人,再关注到战争中的人性。也让我们重新思考战争意义,重新认识人性复杂。 五、作业: 同学们,诗歌犹如流通镜像,折射了很多生命的本真,那么你能否为校园中的镜像,写一首诗,以镜中之像,阐发像中之旨。
备注:教学设计应至少含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过程等三个部分,如有其它内容,可自行补充增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