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设计
课程基本信息
学科 语文 年级 高二 学期 春季
课题 燕歌行并序
教科书 书 名:普通高中教科书语文选择性必修中册 出版社:人民教育出版社 出版日期:2020年6月
教学目标
学习读懂诗歌的方法,准确把握诗歌情感。 了解唐代边塞诗,总结唐代边塞诗艺术特色。
教学内容
教学重点: 梳理诗歌情感,能准确把握诗歌情感主旨。
2. 学习整体把握诗歌情感,总结读懂诗歌的方法。
教学难点: 1. 了解唐代边塞诗,总结唐代边塞诗艺术特色。
教学过程
课堂预热 1.生范读诗歌,要求读准字音及节奏。 2.解题“燕歌行”:“燕歌行”是乐府旧题,“燕”是北方边地,古时战争频仍,征戍不绝,所以多用此题来描写征夫思妇离别之情。 那么高适的这首《燕歌行》表达了哪些情感呢? 任务一:品读探津,梳理情感 我从___________(具体诗句),读到了__________的诗歌情感。 1.生根据完成的预习任务,回答。 2.课堂梳理诗歌情感。 《燕歌行》复杂多义的思想主题是否有所侧重呢? 任务二:纲举目张,明晰主旨 根据诗歌内容,划分层次,梳理结构,分析诗歌创作意图。 1.梳理诗歌结构,分析诗歌情感的内在逻辑。 2.总结诗歌主旨:揭露军中官兵苦乐悬殊的情况,讽刺不恤士卒的将领。 3.总结读懂诗歌的一般方法。 任务三:触类旁通,总结特点 结合阅读体验,从诗歌意象、艺术手法、诗歌题材等方面总结边塞诗创作特点。 参考资料: 袁行霈.中国文学史[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4. 俞平伯等.唐诗鉴赏辞典[M].上海:上海辞书出版社,2013.8(2020.11重印) 秦莲.《燕歌行》的“本色”[J].中学语文教学参考,2022(11):27-28. 许小羚.苍凉悲壮 意韵深远——高适《燕歌行》赏析[J].语文月刊,2002(4):15-16. [5] 任文京.唐代边塞诗的文化阐释[D].河北:河北大学,2004. [6] 任文京.唐代边塞诗人的英雄意识[J].文艺研究,2004(3):74-79. [7] 边塞诗词艺术概括https://m.ruiwen.com/dldoc/index/wenxue/shici/352613.html dlgs=237
备注:教学设计应至少含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过程等三个部分,如有其它内容,可自行补充增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