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2 土壤 高一地理 课件(人教版2019必修第一册)(89张,内嵌多个视频)

文档属性

名称 5.2 土壤 高一地理 课件(人教版2019必修第一册)(89张,内嵌多个视频)
格式 pptx
文件大小 197.3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2019)
科目 地理
更新时间 2024-03-29 08:46:25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89张PPT)
土 壤
第五章植被与土壤
新课标人教版
2 019


2
课程标准
区域
认知
通过野外观察或运用土壤标本说明土壤的主要形成因素。
素养目标
区域认知
综合思维
人地
协调观
能够结合各地土壤标本,知道影响该地土壤形成的主要因素。
能够运用自然要素的相互作用,掌握和理解土壤的主要形成因素和过程。
认识土壤对生物以及人类生产生活的重要意义,树立因地制宜利用当地土壤发展生产的人地协调观。
地理
实践力
观察、识别与土壤有关的自然现象,具备一定的科学探究的意识和能力。
早期的欧洲殖民者在巴西亚马孙河流域发现,当地印第安人在一种与自然土壤迥异的黑色土壤上耕作。据研究,这种黑色土壤是人工土壤,主要成分的利用农作物秸秆等在一定条件下制作而成的生物炭。
当地人用生物炭改良贫瘠的土壤,可能已有几千年的历史了。
亚马孙和流域的自然土壤用于耕作时为什么贫瘠?
你能举出改良土壤的其他案例吗?
思考
目录



目录



一、观察土壤
概况
观察土壤
土壤
一、观察土壤
概况
观察土壤
1、土壤概念:
陆地表层具有一定 ,能够生长 的疏松表层。
肥力
植物
一、观察土壤
概况
观察土壤
1、土壤概念:
A
B
C
判断:
下面三幅图能正确表示土壤的是( )
一、观察土壤
概况
观察土壤
1、土壤概念:
2、物质组成:
矿物质、 、水分和 。
有机质
空气
一、观察土壤
概况
观察土壤
1、土壤概念:
2、物质组成:
水分
20~30%
空气
20~30%
最适宜植物生长的土壤的体积组成
矿物质
45%
土壤肥力高低的重要标志。
有机质
5%
矿物质、 、水分和 。
有机质
空气
一、观察土壤
概况
观察土壤
野外观察土壤
1
2
3
颜色
质地
剖面构造
一、观察土壤
概况
观察土壤
1、颜色:
土壤最重要的外部特征之一。
有些土壤就是用颜色来命名的,如黑土、红壤等。
东北平原
黑 土
黑土是世界最肥沃的土壤,非常适合植物生长,中国东北地区黑土地处世界主要黑土带之一
黑龙江东北平原黑土地
一、观察土壤
概况
观察土壤
1、颜色:
土壤最重要的外部特征之一。
有些土壤就是用颜色来命名的,如黑土、红壤等。
东北平原
黑 土
黄土是以风力搬运的黄色粉土沉积物,土颗粒细,土质松软,垂直节理发育,常形成陡壁,水土流失严重
黄图高原
黄 土
陕北黄土高原
一、观察土壤
概况
观察土壤
1、颜色:
土壤最重要的外部特征之一。
有些土壤就是用颜色来命名的,如黑土、红壤等。
高温多雨下发育而成的红色土壤,这种土壤含铁、铝成分较多,有机质少,酸性强,土质黏重。低产贫瘠。
南 方
红 壤
云南东川红土地
一、观察土壤
概况
观察土壤
1、颜色:
土壤最重要的外部特征之一。
有些土壤就是用颜色来命名的,如黑土、红壤等。
以四川盆地分布最广,是一种较为肥沃的土壤
四川盆地
紫色土
四川盆地紫色土
一、观察土壤
概况
观察土壤
1、颜色:
土壤最重要的外部特征之一。
有些土壤就是用颜色来命名的,如黑土、红壤等。
一、观察土壤
概况
观察土壤
1、颜色:
2、质地:
土壤矿物质颗粒
粒径大小
黏粒
粉粒
砂粒
石砾


不同粒级的矿物质
土壤
×100%
砂粒
黏粒
石砾
粉粒
一、观察土壤
概况
观察土壤
1、颜色:
2、质地:
从土壤质地看,土壤一般分为:
砂土
壤土
粘土
砂土
壤土
黏土
一、观察土壤
概况
观察土壤
1、颜色:
2、质地:
土壤质地及特征
从土壤质地看,土壤一般分为:
砂土
壤土
黏土
一、观察土壤
概况
观察土壤
1、颜色:
2、质地:
砂土
成分以 占优势,大孔隙多,毛细管孔隙少,通气、透水性能 ,保水、蓄水性能 ,有机质易分解,保肥性能弱,但易耕作。
砂粒


从土壤质地看,土壤一般分为:
砂土
壤土
黏土
砂粒
一、观察土壤
概况
观察土壤
1、颜色:
2、质地:
壤土中所含的 、 、 的比例适中,兼有砂土和黏土的优点,不仅通气、透水性能 ,而且蓄水、保肥性能 ,是农业发展的理想土壤质地。
良好

砂粒
粉粒
黏粒
从土壤质地看,土壤一般分为:
砂土
壤土
黏土
砂粒
壤土
一、观察土壤
概况
观察土壤
1、颜色:
2、质地:
成分中 占优势、通气、透水性 ,蓄水、保水性能 ,而且有机质分解缓慢,易积累,保肥性能好,但质地 ,不易耕作。


黏重
黏粒
从土壤质地看,土壤一般分为:
砂土
壤土
黏土
砂粒
壤土
一、观察土壤
概况
观察土壤
1、颜色:
2、质地:
3、剖面构造:
指从地面垂直向下的土壤纵剖面,由一些形态特征各异的、大致呈水平展布的土层所构成。这些土层是土壤形成过程中物质转化、迁移和积累的结果。
一、观察土壤
概况
观察土壤
1、颜色:
2、质地:
3、剖面构造:
指从地面垂直向下的土壤纵剖面,由一些形态特征各异的、大致呈水平展布的土层所构成。这些土层是土壤形成过程中物质转化、迁移和积累的结果。
A
B
C
D
E
F
森林土壤剖面图
有机层
腐殖质层
淋溶层
淀积层
母质层
母岩层
一、观察土壤
概况
观察土壤
1、颜色:
2、质地:
3、剖面构造:
A
B
C
D
E
F
森林土壤剖面图
有机层
腐殖质层
淋溶层
淀积层
母质层
母岩层
有机层一般出现在土壤表层,以分解和半分解的有机质为主。主要组成为枯枝落叶层和部分分解的有机碎屑层。
一、观察土壤
概况
观察土壤
1、颜色:
2、质地:
3、剖面构造:
A
B
C
D
E
F
森林土壤剖面图
有机层
腐殖质层
淋溶层
淀积层
母质层
母岩层
腐殖质积累,颜色较深,呈灰黑色或黑色。
一、观察土壤
概况
观察土壤
1、颜色:
2、质地:
3、剖面构造:
A
B
C
D
E
F
森林土壤剖面图
有机层
腐殖质层
淋溶层
淀积层
母质层
母岩层
由于溶解于水的矿物质随水的下渗向下运移,本层矿物质淋失,颜色较浅。
一、观察土壤
概况
观察土壤
1、颜色:
2、质地:
3、剖面构造:
A
B
C
D
E
F
森林土壤剖面图
有机层
腐殖质层
淋溶层
淀积层
母质层
母岩层
上层土壤淋失的物质在此沉淀、积累、质地黏重、紧实、呈棕色或红棕色。
一、观察土壤
概况
观察土壤
1、颜色:
2、质地:
3、剖面构造:
A
B
C
D
E
F
森林土壤剖面图
有机层
腐殖质层
淋溶层
淀积层
母质层
母岩层
疏松的风化碎屑物质
一、观察土壤
概况
观察土壤
1、颜色:
2、质地:
3、剖面构造:
A
B
C
D
E
F
森林土壤剖面图
有机层
腐殖质层
淋溶层
淀积层
母质层
母岩层
坚硬的岩石
一、观察土壤
概况
观察土壤
1、颜色:
2、质地:
3、剖面构造:
耕作土壤剖面图



耕作层
犁底层
自然土层
一、观察土壤
概况
观察土壤
1、颜色:
2、质地:
3、剖面构造:
耕作土壤剖面图



耕作层
犁底层
自然土层
又称表土层或熟土层,土质疏松,有机质比例高,颜色较暗
一、观察土壤
概况
观察土壤
1、颜色:
2、质地:
3、剖面构造:
耕作土壤剖面图



耕作层
犁底层
自然土层
又称亚表土层,土层紧实,颜色较浅,具有保肥保水作用
一、观察土壤
概况
观察土壤
1、颜色:
2、质地:
3、剖面构造:
耕作土壤剖面图



耕作层
犁底层
自然土层
未经耕作熟化,不利于作物生长
目录



目录



二、土壤的主要形成因素
成土母质
人类活动
生物
气候
地貌
时间
土壤
二、土壤的主要形成因素
成土母质
人类活动
生物
气候
地貌
时间
人类活动
形成因素
成土母质
生物
气候
地貌
时间
二、土壤的主要形成因素
成土母质
人类活动
生物
气候
地貌
时间
岩石的 产物,是土壤发育的物质基础。
风化
决定土壤矿物质的成分、养分,影响土壤的 。
质地
1、成土母质
土壤形成初 期
岩 石
开始崩解
土 层
开始形成
完整的
土壤层
成土母质
有机物
母质层
母质层
母质层
腐殖质层
淀积层
腐殖质层
淋溶层
基岩
基岩
基岩
基岩
二、土壤的主要形成因素
成土母质
人类活动
生物
气候
地貌
时间
1、成土母质
土壤发育最基本也最活跃的因素。
腐殖质
+ + + + +
+ + + + +
吸收
淋失
循环
2、生物
①生物残体为土壤提供 ;
②有机质在微生物作用下转化为 ;
③植物吸收营养元素,储存在生物体内,并随生物残体分解释放到 。
有机质
土壤表层
腐殖质
加快岩石风化,促进土壤形成
二、土壤的主要形成因素
成土母质
人类活动
生物
气候
地貌
时间
1、成土母质
土壤发育最基本也最活跃的因素。
2、生物
①生物残体为土壤提供 ;
②有机质在微生物作用下转化为 ;
③植物吸收营养元素,储存在生物体内,并随生物残体分解释放到 。
有机质
土壤表层
腐殖质
加快岩石风化,促进土壤形成
生物在土壤形成中的
作用
二、土壤的主要形成因素
成土母质
人类活动
生物
气候
地貌
时间
1、成土母质
2、生物
森林
草原
荒漠
比较有机质含量








二、土壤的主要形成因素
成土母质
人类活动
生物
气候
地貌
时间
1、成土母质
2、生物
A :土壤形成速度较快,风化作用和淋溶作用强,土壤黏粒比重高。比如亚马孙河流域。
B :土壤形成速度较慢。
C :有机质积累多,土壤肥沃。如世界三大黑土分布区。
D :土壤有机质积累少,土壤肥力低。如撒哈拉沙漠地区。
湿热环境
干冷环境
冷湿环境
干热环境
二、土壤的主要形成因素
成土母质
人类活动
生物
气候
地貌
时间
1、成土母质
2、生物
3、气候
A :土壤形成速度较快,风化作用和淋溶作用强,土壤黏粒比重高。比如亚马孙河流域。
B :土壤形成速度较慢。
C :有机质积累多,土壤肥沃。如世界三大黑土分布区。
D :土壤有机质积累少,土壤肥力低。如撒哈拉沙漠地区。
湿热环境
干冷环境
冷湿环境
干热环境
二、土壤的主要形成因素
成土母质
人类活动
生物
气候
地貌
时间
1、成土母质
2、生物
为什么冷湿环境有利于有机质的积累?
思考
3、气候
寒冷条件下,微生物分解作用缓慢,利于有机物积累;
温暖湿润条件下,微生物活动旺盛,全年都能分解有机质,使有机质含量减少。
二、土壤的主要形成因素
成土母质
人类活动
生物
气候
地貌
时间
1、成土母质
2、生物
3、气候
高度
坡度
坡向
影响光照、热量和水分、物质的转化
从山顶到低平洼地,成土母质颗粒由粗到细,依次分布砾质土、 土、 土
和 土。



二、土壤的主要形成因素
成土母质
人类活动
生物
气候
地貌
时间
1、成土母质
2、生物
3、气候
高度
坡度
坡向
影响光照、热量和水分、物质的转化
从山顶到低平洼地,成土母质颗粒由粗到细,依次分布砾质土、 土、 土
和 土。



4、地貌
陡 坡
平 地
二、土壤的主要形成因素
成土母质
人类活动
生物
气候
地貌
时间
1、成土母质
2、生物
3、气候
4、地貌
植被
坡度


坡向




二、土壤的主要形成因素
成土母质
人类活动
生物
气候
地貌
时间
1、成土母质
2、生物
3、气候
4、地貌
二、土壤的主要形成因素
成土母质
人类活动
生物
气候
地貌
时间
1、成土母质
2、生物
3、气候
4、地貌
5、时间
土壤发育的时间越长,土壤层越厚,土层分化越明显。
自然状态下,形成20厘米厚可耕作的土壤,一般需要100至1000年。
黑龙江东北平原黑土地
二、土壤的主要形成因素
成土母质
人类活动
生物
气候
地貌
时间
1、成土母质
2、生物
3、气候
4、地貌
5、时间
土壤发育的时间越长,土壤层越厚,土层分化越明显。
自然状态下,形成20厘米厚可耕作的土壤,一般需要100至1000年。
东北平原黑土:每形成一厘米厚黑土需时200年以上,而东北平原的黑土厚度则达到了1米。
二、土壤的主要形成因素
成土母质
人类活动
生物
气候
地貌
时间
1、成土母质
2、生物
3、气候
4、地貌
5、时间
合理的改造:
——改善土壤的结构与性状,提高土壤生产能力,
不合理的改造:
——破坏土壤的结构与性状,导致土地退化
比如南方的水稻土、
北方的黑垆土
二、土壤的主要形成因素
成土母质
人类活动
生物
气候
地貌
时间
1、成土母质
2、生物
3、气候
4、地貌
5、时间
合理的改造:
——改善土壤的结构与性状,提高土壤生产能力,
不合理的改造:
——破坏土壤的结构与性状,导致土地退化
比如南方的水稻土、
北方的黑垆土
6、人类活动
水稻土是受到人为活动和自然成土因素的双重作用而形成土壤
水稻土是在长期栽培水稻,灌溉浸泡条件下发育而成的土壤,水稻土广泛分布于亚洲南部,我国主要在长江流域
二、土壤的主要形成因素
成土母质
人类活动
生物
气候
地貌
时间
1、成土母质
2、生物
3、气候
4、地貌
5、时间
合理的改造:
——改善土壤的结构与性状,提高土壤生产能力,
不合理的改造:
——破坏土壤的结构与性状,导致土地退化
比如南方的水稻土、
北方的黑垆土
6、人类活动
耕作
改善土壤结构、通气透水性
二、土壤的主要形成因素
成土母质
人类活动
生物
气候
地貌
时间
1、成土母质
2、生物
3、气候
4、地貌
5、时间
合理的改造:
——改善土壤的结构与性状,提高土壤生产能力,
不合理的改造:
——破坏土壤的结构与性状,导致土地退化
比如南方的水稻土、
北方的黑垆土
6、人类活动
灌溉
改变土壤的水分、温度
二、土壤的主要形成因素
成土母质
人类活动
生物
气候
地貌
时间
1、成土母质
2、生物
3、气候
4、地貌
5、时间
合理的改造:
——改善土壤的结构与性状,提高土壤生产能力,
不合理的改造:
——破坏土壤的结构与性状,导致土地退化
比如南方的水稻土、
北方的黑垆土
6、人类活动
施肥
提高土壤的生产能力
二、土壤的主要形成因素
成土母质
人类活动
生物
气候
地貌
时间
1、成土母质
2、生物
3、气候
4、地貌
5、时间
合理的改造:
——改善土壤的结构与性状,提高土壤生产能力,
不合理的改造:
——破坏土壤的结构与性状,导致土地退化
比如南方的水稻土、
北方的黑垆土
6、人类活动
问题:
土壤侵蚀、沙化、荒漠化、次生盐渍化、土壤污染。
举例:
不合理灌溉导致土地盐碱化等
土壤的主要形成因素分析
土壤的形成受成土母质、生物、气候、地形等自然要素及人类活动的共同作用,体现了自然地理环境要素相互作用和相互影响,共同构成一个整体。
下面列出的是一些常见的土壤现象。
四川盆地有些地方的岩石是紫色的,土壤也呈紫色。
对耕作而言,我国东北平原的土壤肥沃,而南方地区的土壤相对贫瘠。
山顶土壤的颗粒较粗,山前平原土壤的颗粒较细。
解释常见的土壤现象
指出形成上述土壤现象的主导因素。
尝试对上述土壤现象作简要解释。
下面列出的是一些常见的土壤现象。
四川盆地有些地方的岩石是紫色的,土壤也呈紫色。
对耕作而言,我国东北平原的土壤肥沃,而南方地区的土壤相对贫瘠。
山顶土壤的颗粒较粗,山前平原土壤的颗粒较细。
解释常见的土壤现象
指出形成上述土壤现象的主导因素。
成土母质。
气候
地貌
下面列出的是一些常见的土壤现象。
四川盆地有些地方的岩石是紫色的,土壤也呈紫色。
对耕作而言,我国东北平原的土壤肥沃,而南方地区的土壤相对贫瘠。
山顶土壤的颗粒较粗,山前平原土壤的颗粒较细。
解释常见的土壤现象
2. 尝试对上述土壤现象作简要解释。
岩石是紫色的,形成的风化壳也是紫色的,即土壤的矿物质是紫色的,所以土壤也呈紫色。
东北地区气候冷湿,有机质分解慢,容易积累,土壤肥沃。而南方地区气候湿热,有机质分解快,不易积累,土壤相对瘠薄。同时受气候影响,东北一年一熟,耕地消耗土壤有机质较少,南方一年两熟或三熟,耕地消耗土壤有机质较
同一地区,山顶气温较低、水分较少,风化作用较弱,细小风化产物易流失,成土母质颗粒粗。山前平原气温较高、水分较多,风化作用较强,且易接受细小风化产物堆积,成土母质颗粒细。
二、土壤的主要形成因素
成土母质
人类活动
生物
气候
地貌
时间
土壤是怎么形成的
目录



目录



三、土壤的功能和养护
土壤的
功能
土壤的
养护
三、土壤的功能和养护
土壤的
功能
土壤的
养护
降水
大气圈
生物圈
水圈
土壤
岩石圈
地下水
风化壳
大气圈
水圈
生物圈
岩石圈
图5.20 土壤在地理环境中的地位
功能一
联系有机界和无机界的关键环节
三、土壤的功能和养护
土壤的
功能
土壤的
养护
功能一
联系有机界和无机界的关键环节
功能二
为植物生长提供扎根立足的条件,促使地球面貌发生了根本的改变
三、土壤的功能和养护
土壤的
功能
土壤的
养护
功能一
联系有机界和无机界的关键环节
功能二
为植物生长提供扎根立足的条件,促使地球面貌发生了根本的改变
功能三
土壤具有重要的蓄水、保水功能
三、土壤的功能和养护
土壤的
功能
土壤的
养护
功能一
联系有机界和无机界的关键环节
功能二
为植物生长提供扎根立足的条件,促使地球面貌发生了根本的改变
功能三
土壤具有重要的蓄水、保水功能
功能四
为许多动物和微生物生存的场所和营养
三、土壤的功能和养护
土壤的
功能
土壤的
养护
功能一
联系有机界和无机界的关键环节
功能二
为植物生长提供扎根立足的条件,促使地球面貌发生了根本的改变
功能三
土壤具有重要的蓄水、保水功能
功能四
为许多动物和微生物提供生存的场所和营养
功能四
土壤是人类种植农作物的物质基础
三、土壤的功能和养护
土壤的
功能
土壤的
养护
1、劣质土壤改良、改造。
举例:
亚马孙河流域改良土壤
生物炭改良土壤
三、土壤的功能和养护
土壤的
功能
土壤的
养护
1、劣质土壤改良、改造。
举例:
亚马孙河流域生物炭改良土壤
南方红壤改良
撒熟石灰、施肥
生物炭改良土壤
三、土壤的功能和养护
土壤的
功能
土壤的
养护
1、劣质土壤改良、改造。
2、优良土壤注重种养结合。
举例:
休耕
种植绿肥
作物轮作
广施农家肥
秸秆还田
三、土壤的功能和养护
土壤的
功能
土壤的
养护
1、劣质土壤改良、改造。
2、优良土壤注重种养结合。
举例:
休耕
种植绿肥
作物轮作
广施农家肥
休耕不是让土地荒芜,而是让其“休养生息”,用地养地相结合来提升和巩固粮食生产力。期间同样要注意耕地管理与保护,防止水土流失等土壤破坏现象
澳大利亚混合农业休耕模式
秸秆还田
三、土壤的功能和养护
土壤的
功能
土壤的
养护
1、劣质土壤改良、改造。
2、优良土壤注重种养结合。
举例:
休耕
种植绿肥
作物轮作
广施农家肥
绿肥作物 [图示植物:紫云英]
秸秆还田
指一类主要当作肥料种植的作物;这类作物养分含量丰富,翻入土壤中,具有丰富土壤营养物质、改良土壤物理性状等作用
三、土壤的功能和养护
土壤的
功能
土壤的
养护
1、劣质土壤改良、改造。
2、优良土壤注重种养结合。
举例:
休耕
种植绿肥
作物轮作
广施农家肥
作物轮作——指在同一田块上不同年度间有顺序地轮换种植不同作物或以复种方式进行的种植方式。
秸秆还田
三、土壤的功能和养护
土壤的
功能
土壤的
养护
1、劣质土壤改良、改造。
2、优良土壤注重种养结合。
举例:
休耕
种植绿肥
作物轮作
广施农家肥
广施农家肥
秸秆还田
三、土壤的功能和养护
土壤的
功能
土壤的
养护
1、劣质土壤改良、改造。
2、优良土壤注重种养结合。
举例:
休耕
种植绿肥
作物轮作
广施农家肥
秸秆还田
秸秆还田
我国黄淮海平原盐碱地的综合治理
山东禹城北丘洼曾经是土壤盐碱化严重的地区,盐碱化土壤占耕地总面积的91%。这里旱涝频繁。旱季,蒸发强烈,盐分随水沿土壤空隙上升到地表,水分蒸发后,大量盐分便在土壤表层积累。雨季,土壤表层的盐分被雨水淋洗。因此,这里的土壤具有春秋季反盐、夏季淋盐、冬季盐分相对稳定的特征。自1996年开始,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在此建立综合试验站,对盐碱地进行综合治理,实现粮食高产。
图5.21 北丘洼盐碱地综合治理的基本方法
课堂小结
土壤
功 能
成土母质
养 护
生 物
地 貌
主要因素
功能和养护
观察土壤
颜色
质地
剖面构造
气 候
时 间
人类活动
某学校组织学生到我国东北地区进行游学活动,下图是他们见到的土壤景观,回答下题。
1.对黑土进行观察,最容易观察的是(  )A.土壤质地    B.土壤剖面C.土壤颜色 D.土壤水分
1
答案 :C
2.下列关于野外观察土壤的方法,叙述不正确的是(  )
A.可从土壤颜色、土壤质地、土壤剖面构造等方面进行
B.根据手指研磨土壤的感觉可近似地对土壤质地进行判断
C.取小块土样用手捏紧,可感受土壤的水分含量
D.土壤的剖面构造从上至下均为腐殖质层、淀积层、淋溶层和母质层
2
答案 :D
3.土壤矿物质颗粒分为石砾、砂粒、粉粒和黏粒,这一划分的指标是(  )
A.质量大小 B.重量大小
C.粒径大小 D.面积大小
3
答案 :C
富铝土是指土壤形成过程中由于淋溶作用强烈,铁、铝氧化物因流动性小而相对积累起来的一类土壤的总称。其在我国分布广,包含多种土壤类型,并具有下图所示的过渡关系。据此完成4~5题。
4.影响富铝土形成的主要自然因素是(  )
A.成土母质   B.气候
C.生物 D.地形
答案 :B
4
富铝土是指土壤形成过程中由于淋溶作用强烈,铁、铝氧化物因流动性小而相对积累起来的一类土壤的总称。其在我国分布广,包含多种土壤类型,并具有下图所示的过渡关系。据此完成4~5题。
5.下列土壤类型中,铁、铝相对含量最高的是(  )
A.赤红壤 B.砖红壤
C.红壤 D.黄壤
答案 :B
5
磷是土壤有机质的重要组成元素,也是植物生长的营养元素。土壤水分增加有利于磷累积,气温升高和流水侵蚀会减少土壤中磷累积量。下图示意我国四川西部某山地东坡土壤中磷累积量的垂直变化,据此完成6 ~ 7题。
16 磷高累积区是
A.高山草甸带 B.高山冰雪带
C.山地针阔叶混交林带 D.常绿阔叶林带
答案 :A
6
磷是土壤有机质的重要组成元素,也是植物生长的营养元素。土壤水分增加有利于磷累积,气温升高和流水侵蚀会减少土壤中磷累积量。下图示意我国四川西部某山地东坡土壤中磷累积量的垂直变化,据此完成6 ~ 7题。
27 与磷高累积区相比,该山坡2000-3000米处
A.大气温度较低 B.生物生产量较低
C.土壤含水量较低 D.地表径流量较小
答案 :C
7
一位被热带雨林风光吸引的游客从马瑙斯出发,乘船沿内格罗河溯源而上,见两岸植被繁茂,河上很少有桥。行至内格罗河与布朗库河交汇处,发现两条河流的河水因颜色迥异,呈一黑黄分明的界限,景色令人震撼。船继续前行,岸边的沼泽渐渐映入眼帘……当晚他查阅资料,得知内格罗河河水因富含腐殖质,颜色乌黑,而布朗库河因含大量泥沙而呈黄色。
分析内格罗河河水富含腐殖质但泥沙含量少的原因?
气温高,湿度大(降水多),生物量大,在沼泽形成大量腐殖质
地处平原,地势低平,河流流速慢,多沼泽,泥沙多沉积。
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