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卷类型:A(中图版)
2.与30N附近地区相比,30S附近地区人口数量较少的主要原因是
A.气候干热
B.陆地面积狭小
C.地形崎岖
D.矿产资源匮乏
验
2023~2024学年度第二学期第一次月考
“胡线”即“胡焕庸线”,也就是黑河一腾冲两地间的连线。近年来,有学者提出一条具有中国
888888888
特色的考察线路一走“胡线”,该考察线路分四个地段。读中国人口密度分布及走“胡线”示意
0
高一地理试题
图,完成3~4题。
县市区
注意事项:
1.本试题共8页,满分100分,时间75分钟。
东北段
2.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和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上
学
校
3.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
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它答案标号。回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试
卷上无效。
4.考试结束后,监考员将答题卡按顺序收回,装袋整理:试题不回收
姓
名
第I卷(选择题共48分)》
级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6小题,每小题3分,计48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
3.我国人口分布存在“胡焕庸线”的最根本原因是
题目要求的。)
A.自然环境差异
B.经济水平差异
C.社会文化差异
D.人口政策差异
人口分布是指一定时点上人口在地理空间中的分布状况,世界人口分布最显著的特点之一是
4.下列能提高“胡焕庸线”西侧人口密度的合理措施是
A.大规模建设新兴城市
B.加大资源开发力度
不均衡性。读世界人口的纬度分布图,完成1~2题。
场
的
C.大规模实施人口西迁
D.加强生态环境建设
北纬90
60
目0.4
读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的国际劳动人口流向示意图,完成5~6题。
30.0
409
49.4
20
0.4
0°
考
号
20°
40°
0.2
南纬90°
888888888
0
102030
4050(%)
占世界人口比例
1.世界上超过一半的人口生活在
A.北半球中低纬度地区B.南温带地区·C.南半球低纬度地区
D.寒带地区
注:箭头的粗细表示移民人数的多少
高一地理第一次月考试题A-中图版-1(共8页)
高一地理第一次月考试题A-中图版-2(共8页)
888888888
●
5.下列关于图示时期人口迁移的叙述,正确的是
耕地
A.主要从发达国家向发展中国家迁移
B.非洲和大洋洲是人口净迁人区
C.欧洲到北美洲的移民主要来自西欧
D.人口移动主要是经济原因所致
矿产
交通
6.下列大洲中,人口迁出数量最多的是
A.北美洲
B.非洲
C.亚洲
D.欧洲
宁夏南部西海固地区山大沟深,植被破坏严重,自然灾害频发,是革命老区和少数民族聚居区,
9.该区域的人口合理容量取决于
贫困人口集中。20世纪90年代以来,西海固地区4万多人陆续移民到银川市闽宁镇,逐步走出一
A.耕地资源
B.矿产资源
C.交通条件
D.水资源
条脱贫致富之路。读西海固位置示意图,完成78题」
10.下列措施有助于提高该区域人口合理容量的是
A.毁林开发矿山
B.提高居民消费水平
38
C.发挥交通优势
D.发展耗水型产业
海拔(米)
1000
复活节岛是一个孤悬于南太平洋中部的小岛,与最近陆地的直线距离超过1900公里。考古发
3000
300
1500
现,大约在公元600年左右,该岛开始出现人类活动。读复活节岛人口数量与资源环境承载力的关
.200--年等降水量线(mm)
联变化关系图,完成11~12题。
…3000…>10℃积温(℃)
·城镇
人口数量(人】
3000
省区界
6000
实际人口数量
*2500
河流、灌渠
4000
资源环境承载力
36
t1
t2
西海固
2000
t
-t4
250U
1059
公元
700
1500
1800(年)
7.大规模生态移民以后,西海固地区
11.据图可知,复活节岛
A.人地矛盾缓解
B.农业生产活动增加
A.在纯自然状态下提供的物资可以养活大约6000人
C.资源种类增加
D.植被覆盖率下降
B.2时期,资源环境承载力的提高主要得益于农业生产力的发展
8.闽宁镇适合接纳生态移民的根本原因是
C.3时期,整个岛屿的社会发展最为繁荣安定
A,降水丰富
B.环境承载力大
C.离银川市区近
D.交通便利
D.4时期的生态环境优于t1时期
我国某区域拟进行重点建设开发,为实现该区域发展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的最大化、最优化,
12.复活节岛人口数量与资源环境承载力的关联变化说明
对该区域影响人口合理容量的四种重要资源数量进行比较(如下图),箭头方向为该要素数量增大
A.资源环境承载力的大小只受自然资源因素的影响
方向。据此完成9~10题。
B.人口数量的变化不受资源环境承载力的制约
高一地理第一次月考试题A-中图版-3(共8页)
高一地理第一次月考试题A-中图版-4(共8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