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著导读《朝花夕拾》复习 课件(共25张PPT)- 2024年中考语文一轮复习

文档属性

名称 名著导读《朝花夕拾》复习 课件(共25张PPT)- 2024年中考语文一轮复习
格式 pptx
文件大小 1.7M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4-03-29 12:46:46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25张PPT)
《朝花夕拾》复习指导
七年级
《朝花夕拾》里的主旨归纳
①《狗·猫·鼠》写动物们开会商议如何左迎接大象的故事和祖母跟同“我”讲述关于猫的故事,都充满童心;其中也体现“我”喜欢小动物。
②《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写我在百草园里与自然亲近的快乐以及在三味书屋寻蝉蜕、这腊梅的童真童趣。
③《无常》中表现“我”对连环画、花纸、民间故事、迎神赛会和目连戏等,都有着浓烈的兴趣与爱好。
④《五猖会》我对观看五猖会怀着急切兴奋的心情。
充满趣味的童心世界
①《五猖会》“背书”一段中父母不懂孩子心理,自以为教育得法,却严重地伤害了孩子的心灵,遏制儿童天性。
②《琐记》因为流言而去南京学习。
③《二十四孝图》控诉了封建孝道对儿童天性毒害和扭曲。
④《范爱农》范爱农在辛亥革命后又备受打击迫害的遭遇。⑤《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控诉了封建教育对儿童天性的压制。
压抑伤害的现实世界
①《父亲的病》中对“庸医”草菅人命的讽刺。
②《狗·猫·鼠》中,清算猫的四种罪行:第一,猫对自己捉到的猎物,总是尽情玩弄够了才吃下去;第二,它与狮虎同族,却天生一副媚态;第三,它老在交配时嗥叫,令人心烦;第四,它吃了一只“我”小时候心爱的隐鼠。表达对弱小者的同情,对暴虐者的憎恨,讽刺了“正人君子”。③《琐记》揭露居心险恶的衍太太,批评了洋务派办学的“乌烟瘴气”。
④《无常》揭露了“鬼有情,而人无情”的社会现实,表达对现实所谓正人君子的讽刺。
⑤《五猖会》批判封建教育对儿童天性的压制和摧残。
揭露批判的社会现实
目录
小引………………………………………………1
狗猫鼠……………………………………………1
阿长与《山海经》…………………………13
二十四孝图……………………………………22
五猖会……………………………………………33
无常………………………………………………41
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56
父亲的病…………………………………………67
琐记………………………………………………77
藤野先生…………………………………………91
范爱农……………………………………………102
后记………………………………………………115
《朝花夕拾》里的结构
《朝花夕拾》中相邻篇目的内容大多有呼应,请参考目录,来印证这一说法。
内涵:
一种是相同内容的重复,前面提到过的内容,后面再出现;一种是问答式呼应,前面设置了疑问,后面对这一疑问进行了解答。主要形式:
前后呼应是指文章中的前伏或交代与后文相照应;
首尾呼应意思是开头和结尾互相接应。
了解“呼应”
示例:
第一篇《狗猫鼠》的后半部分提到被长妈妈踩死的事。第二篇《阿长与<山海经>》开篇便写长妈妈在“我”家做女工的事,正好与前一篇的后半部分形成呼应。 第二篇《阿长与<山海经》》的后半部分提到《山海经》,作者表达了对绘本的渴慕。第三篇《<二十四孝图>》前半部分就对比国外儿童与国内儿童在绘本阅读方面的待遇,引出腐朽虚伪的“孝”道,正好与前一篇的后半部分形成呼应。
“离开,有时是无奈,有时是理性抉择的结果,而最终都会带来成长”。
《朝花夕拾》里的出走
《朝花夕拾》里的出走
《藤野先生》中,鲁迅为了治病救人,离开中国来到东京;他在东京受到清朝留学生不学无术的风气的刺激后,又选择离开东京去仙台;经过匿名信事件和课间放电影事件后,又离开仙台回到中国。在一次次离开的过程中,鲁迅先生明白了唤醒精神麻木的国人的重要性,从而弃医从文。
《父亲的病》父亲被庸医治死,使“我”立志学医救人。
《琐记》中,因流言而出去求学,为追求新知识,寻求另一类人们。
《朝花夕拾》里的人物
《朝花夕拾》中除塑造众多人物形象外,全书还贯穿着一个人物形象——“我”。下面是读书交流会中同学的读书摘记,请你参照他的笔记,说说你从其他篇目中,读到了一个怎样的我?
1.《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中有捉蟋蟀、捕鸟的顽皮好动的“我”。
2.……
要求:结合人物具体事例,分析形象。
《狗·猫·鼠》中有一个神往于“老鼠成亲”的充满童趣的“我”。
《藤野先生》《范爱农》中有一个苦苦寻求救国救民真理爱国的“我”。《阿长与<山海经>》中有一个因“长毛”故事,让“我”会以为长妈妈有伟大神力,长妈妈各种粗俗的行为及谋害了隐鼠时,“我”会心生讨厌和怨恨,长妈妈喂“我”吃褔橘时,“我”会认为这是元旦劈头的磨难的天真烂漫、率直、童真的我。《琐记》中有一个热衷于阅读《天演论》的渴求真理的我。
《二十四孝图》中有一个批判封建孝文化的虚伪和残酷的理智、清醒、有思辨意识的我。《父亲的病》中有一个忏悔自己没有让父亲安静死去的孝顺的我。《五猖会》中有一个因被父亲留下背诵《鉴略》,书背出来了,看会的兴致全无的沮丧的我。
童年鲁迅:天真、顽皮、率真、有求知欲……成年鲁迅:理性、自省、批判封建教育、封建孝道、同情底层劳动妇女、洞悉人性之美……
《朝花夕拾》是一部回忆性散文,运用过去和现在双重视角,能表现作者不同时期对事件的不同看法或认识程度,更有助于表现作者的成长经历,突出时代迁中作者的深沉情思。
双线视角
1926年“三一八”惨案后,鲁迅写了《纪念刘和珍君》等文,愤怒声讨 政府的无耻行径,遭到 政府的迫害,不得不过起颠沛流离的生活。他曾先后避居山本医院、德国医院等处。尽管生活艰苦,还写了不少的散文诗和《二十四孝图》《五猖会》《无常》等三篇散文,它们后来与鲁迅在惨案发生之前写作的《狗 猫 鼠》《阿长与〈山海经〉》收入了散文集《朝花夕拾》。
创作背景
1926年9月鲁迅接受了厦门大学的聘请,南下教书,但他在厦门大学只带了四个多月,因为他发现厦门大学的空气和北京一样,也是污浊的。鲁迅在这里见识了种种知识分子的丑恶嘴脸,毫不留情地进行抨击。鲁迅虽然不喜欢厦门大学,但他对自己担任的课程却倾注了全力,他上的课很受学生的欢迎。在繁忙的教学之余,鲁迅写了很多作品,这其中就包括《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父亲的病》《琐记》《藤野先生》和《范爱农》五篇散文。这五篇散文与在北京创作的另五篇散文就构成了《朝花夕拾》的全部。《朝花夕拾》于1927年出版。
创作目的发现曾经看到的却未能领悟的温暖回忆,也以新的眼光去看待曾经看到的却未能理解的一些社会弊病。
如果《朝花夕拾》中的人物穿越时空来到你的身边,你想对他们进行采访,请将下面的采访提纲填写完整。
时间地点 2024年3月28日,学校
采访对象
采访目的
采访问题
小贴士:所提问题要具体,有针对性、有价值。
采访对象:长妈妈(《阿长与<山海经>》《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采访目的:了解长妈妈帮童年迅哥儿买《山海经》的思想动态。采访问题:长妈妈,您为什么会想着帮迅哥儿去买《山海经》呢?
知识链接
主要事件:长妈妈睡觉摆大字;叮嘱作者正月初一要吃福橘,人死了要说“老掉了”,作者认为她“满肚子是麻烦的礼节”;长妈妈讲“长毛”的故事;长妈妈讲“美女蛇”的故事;长妈妈赠送作者渴求已久的绘图的《山海经》。特点:平凡、不拘小节、迷信无知、纯朴善良、真诚热情、乐于助人、关心孩子。《阿长与<山海经>》文本主旨:鲁迅先生对底层劳动人民的情感态度:既揭示他们身上愚昧无知的一面,也歌颂他们身上美好善良的一面。文章用深情的语言,抒发了“我”对阿长的尊敬、感激和怀念之情。
采访对象:父亲(《父亲的病》《五猖会》)采访目的:揭露“名医”的实质。
采访问题:在您治病的过程中,医生给你配了哪些药方?
知识链接
主要事件:父亲患病,常年无法康复,被名医治死;临死前被我大声呼喊名字;要求我背《鉴略》后才能去看五猖会。特点:重视孩子教育、爱孩子但又专制、不理解孩子、有封建传统思想、冷静沉着。文本主旨:《五猖会》文章批判了强制的封建教育对儿童天性的压制和推残。《父亲的病》揭示了庸医巫医不分、故弄玄虚、勒索钱财、草菅人命的实质以及对父亲深沉的爱。
采访对象:范爱农《范爱农》采访目的:了解范爱农与鲁迅之间的真挚友谊。采访问题:你是如何看待你的朋友鲁迅的?
知识链接:
主要事件:同乡会上因徐锡麟事件争执,与鲁迅相识;酒校叙旧,表现表现范爱农找不到革命之路的苦闷;报馆案风波,革命令人失望,范爱衣陷入更凄苦的境地;范爱农溺水而死。特点:秉公办事、热心革命、倔强耿直、愤世嫉俗。文本主旨:表现了对旧民主革命的失望和对这位正直倔强的爱国者的同情和悼念。
采访对象:藤野先生《藤野先生》采访目的:了解藤野先生高大的形象。采访问题:你为什么要帮助鲁迅?
知识链接
主要事件:帮我修改讲义、关心我的解剖实习、关心中国女人裹脚的事。特点:治学严谨、一丝不苟、热情、正直诚恳、毫无民族偏见。文本主旨:文章突出表现了藤野先生严谨、正直、热忱、没有民族偏见的高尚品格,表达了作者对藤野先生深切的怀念。
采访对象:衍太太《琐记》采访目的:了解衍太太对鲁迅的真实情感。采访问题:你为什么要散布流言?
知识链接主要事件:隔壁家暗中使坏的衍太太,鼓励孩子吃冰,给鲁迅看不健康的书,教鲁迅偷妈妈的首饰,并散布流言。特点:虚伪、自私自利、多嘴多舌、心术不正、爱推卸责任。文本主旨:表现出鲁迅冲破封建束缚,探求真理的强烈欲望。
采访对象:寿镜吾(《从百草园到三味书》)采访目的:了解寿镜吾的形象。采访问题:为什么你有戒尺,却不常用?
知识链接
主要事件:拒绝回答“怪哉虫”问题、课堂上入神读书、有戒尺却不常用、增加教学内容。特点:方正、博学、质朴。文本主旨:揭示儿童广阔的生活趣味与封建私塾教育的尖锐矛盾,表达了应让儿童健康活泼成长的要求。
《朝花夕拾》里的艺术手法1. 对比手法如《五猖会》通过“我”前后心境的对比表达了对封建家长制的反感和批判,(天常》通过“鬼”和“人”对比,刻画出了现实生活中某些人的丑恶面目;《狗·猫·鼠》中对小隐鼠的爱和对猫的强烈憎恨形成了鲜明对比。2. 反讽手法如在《父亲》中,对庸医的行医过程细细道来,没有正面指责与讽刺,但字里行间处处蕴含着作者激愤的批判讽刺。3. 以小见大,注重细节《父亲的病》有多处典型细节描写。例如写“巫医”陈莲河给父亲治病用药引蟋蟀时,在药单旁注小字道:“要原配”这一细节描写,生动地揭露了“巫医”的封建道德思想,“似乎民虫也要贞节”。在《无常》中,通过无常也有老婆和孩子的事实,作者既写出了无常富有人情味的特点,又巧妙地讽刺了生活中那些虚伪的知识分子,入木三分。
4. 议论现实如《狗 猫 鼠》中既有作者对童年时小隐鼠的深情回忆,又有对祖母讲述民间故事的生动记叙,同时揭示了现实中那些像极了“猫”的正人君子的真实面目。5. 抒情真挚,语言和谐如“我”对父亲、长妈妈、藤野先生的怀念都是感情真挚,而在《阿长与〈山海经〉》中,抒发对长妈妈遭遇的同情和勤劳朴实的赞扬,在《范爱农》中,最后遭遇的同情和悼念都是运用和谐平稳地语言。
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