沧州十校2023-2024学年高二下学期3月月考
语 文
考生注意:
1.本试卷满分15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
2.答题前,考生务必用直径0.5毫米黑色墨水签字笔将密封线内项目填写清楚。
3.考生作答时,请将答案答在答题卡上。选择题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非选择题请用直径0.5毫米黑色墨水签字笔在答题卡上各题的答题区域内作答,超出答题区域书写的答案无效,在试题卷、草稿纸上作答无效。
4.本卷命题范围:人教版选择性必修下册第一单元、第三单元《陈情表》《项脊轩志》。
一、现代文阅读(35分)
(一)现代文阅读I(本题共5小题,1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题。
书院先贤致力于恢复儒学的师道传统,强调师道对于人才培养的重要意义:“后世之人才所以不古如者,以夫师道之不立故也。”立师道,则要求老师自身学行高深,使学生能够就近取譬,以老师为楷模。所以,书院总是选聘经明行修的硕儒名师担任山长、掌教,让学生“慕而从,从而服,服而思”,产生仰慕与向往。在此基础之上,书院先贤努力构建密切的师生关系。书院师生以道相交、密切互动、教学相长,师生之间感情笃厚。在这种师生关系中,老师不仅深度了解学生的志趣个性,因材施教,还经常和学生分享学习经验与人生感悟,以学生的点滴进步为乐。岳麓书院山长欧阳厚均“与诸生文行交勉,道艺兼资”,见到学生彬彬有礼,雅雅得体,雍容进退,欣慰不已。学生则视老师为良师益友,对老师其人与其所传之学都会产生深刻的认同,由此产生了“亲其师信其道,尊其师奉其教,敬其师效其行”的效果,形成了持久的学习兴趣和动力。
书院强调学生以自学为主,反复思考之后,可以与同学商讨,仍有疑难,则与教师一同讨论。教师则定期讲授,释疑解惑,引导学生进一步思考。日常教学活动之外,参加书院的会讲活动,聆听、参与不同观点的论辩交锋,也是书院生徒学习的重要方式。此外,书院还会在春秋二季、每月朔望祭祀先圣先贤,师生共同参加,在进退周旋之中学习礼仪,涵养性情。教学的地点,也不拘一格,可以是在讲堂之内,也可以是在室外乃至书院之外的各种空间、场所。在许多书院史料中,都可以看到书院师生共同徜徉于山林泉石之间,随处讲论,随机提点启发。1167年,朱熹曾经率弟子从武夷山前往岳麓书院论学,而后又与张械率众弟子登临南岳。王阳明也经常带领弟子登山临水。其弟子甚至认为,王阳明“点化同志,多得之登游山水间”。清代岳麓书院山长罗典“晨起讲经义,暇则率生徒看山花,听田歌,徜徉亭台池坞之间”,“随所触为指示”。众生徒“或罗坐花间,或侍立月下,或随行涧沼、墩径间,谈经道古,内而心性,外而身世之故,凡所欲闻者无不闻,而皆有以洽其意而餍其心”。这些极具画面感的叙述,生动呈现出书院教学方式的灵活性。
朱熹等书院先贤提倡学生读书应当有质疑的精神:“读书无疑者须教有疑,有疑者却要无疑,到这里方是长进。”他与张试在岳麓书院讨论“中和”之义,“三日夜不能合”。在长期的学术交往中,二人相互切磋质疑,决不苟同:“有我之所是,而兄以为非;亦有兄之所然,而我之所议。”从《朱子语类》中我们可以看到,朱熹与弟子门人有长期而深入的切磋讨论。宋儒吕祖谦在丽泽书院《规约》中称:“凡有所疑,专置册记录。同志异时相会,各出所习及所疑,互相商榷,仍手书名于册后。”清康熙末年岳麓书院山长李文焰在所订的《学规》中,多处要求学生质疑辨难:每日读经书时,“端坐辨难,有不明处,反复推详”。碰上老师不明白的,就记录下来,“以待四方高明者共相质证,不可蓄疑于胸中也”。每月作文,若对老师批改有疑惑,“即携原卷相商,以求至是”。对于教师的著作,学生若有疑问,“即与之以相商焉”。到乾隆年间岳麓书院山长王文清所订的《学规》中更明确鼓励学生“疑误定要力争”。陈宏谋所订岳麓书院《条规》规定,上堂讲书时,诸生若有疑问,可以随时“登堂质问”。这种对独立思考精神的鼓励、对批判性思维的重视,是培养创造性的重要方式。
书院先贤意识到优美的自然环境、良好的人文环境对于人才成长的作用,不仅在创建书院时往往选择远离尘嚣、清幽宜人之地,而且总是在书院中营建各种园林景致,为师生提供优雅的读书环境。如乾隆年间罗典掌教岳麓书院期间,曾经辟隙地作园池,并取“其行根多而继增不息”“易生”“易实”之寓意,选种松竹、桃李、紫薇、荷花等卉木加以点饰,建设“书院八景”。希望书院学生能够“晨夕出入,会心不远,皆得蠲尘俗以亲雅意,略戈小而与大观”,在幽雅的环境中陶冶性情,涵养气质。对人文环境的营造,书院先贤尤为措意。从书院建筑的布局、形制、规格,到亭台楼阁、斋舍、景观的命名,到各类匾额、碑刻、楹联、画像的具体内容,都蕴含着丰富的儒家精神价值,其目的就是营造浓厚的文化氛围,让学生藏修游息,都能在无形中受到熏染和影响。如明代弘治年间岳麓书院绘朱子“紫阳遗迹”并勒石置于尊经阁,希望各位生徒能够“兴起其尊贤、尚德之心,而思读其书,以学其道”。在壁上大书《白鹿洞书院教条》,以便于生徒朝夕探讨服膺,不负先儒之教。
书院教育高度重视人格修养、品德养成,强调“立品为重”“立德为先”,把品德修养作为人才培养的第一要务,追求“求道”“求学”统一。这一价值导向对于纠正当前人才培养过程中重知识传授而轻道德情操培养、人格养成,人才评价过程中重学业成绩、科研成果而轻思想品德表现的偏向,落实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具有重要意义。
(摘编自肖永明《古代书院教育的理念与方法》)
1.下列对原文相关内容的理解与分析,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书院总是选聘学行高深的硕儒名师担任山长、掌教,并让学生对其产生仰慕与向往,这体现了书院注重儒学的师道传统。
B.书院教学方式灵活,教学场所也不受限制,可以在室内,也可以在室外,而书院学子大都认为于山林泉石间学习更易有所获。
C.朱熹等书院先贤提倡学生在读书时要有敢于质疑老师的精神,注重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这与“亲其师信其道”的观点相左,
D.李文焰认为学生不可留疑于心中,有无法解决的疑问可与高明人士共同论证,对老师批改的作文有疑问可带卷前去提醒老师改正。
2.根据文章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书院师生注重以道相交、密切互动、教学相长,这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动力,维持学生的学习兴趣。
B.聆听、参与不同观点的论辩交锋是书院生徒主要的学习方式,他们有时也会在祭祀先圣先贤的活动中学习礼仪。
C.陈宏谋规定学生可以当堂提出疑问,这与李文焰、王文清的规定一脉相承,是对独立思考精神的鼓励
D.为了让学生能在无形中受到儒家文化的熏染和影响,书院从建筑到命名等都蕴含着丰富的儒家精神价值。
3.下列选项中,能支撑文章第三段核心观点的一项是(3分)( )
A.多闻阙疑,慎言其余,则寡尤。——孔子
B.盖欲成就人材,以传道而济斯民也。——张试
C.求之于心而非也,虽其言之出于孔子,不敢以为是也。——王守仁
D.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张载
4.文章是如何论述书院培养人才的特点的 请结合文章内容简要分析。(4分)
5.阅读下面的材料,结合文章内容简要分析关中书院培养人才的特点。(6分)
关中书院是明、清时期陕西的最高学府。书院建筑规模宏大,中间有六间讲堂曰“允执堂”,左右南屋四间,东西号房各六间,讲堂后有假山,“三峰耸翠”“宛若一小华岳”,讲堂前半亩方塘,竖亭于中,砌石为桥。清代路德曾为仁在堂题名:“学高为师,身正为范。”也曾有人题名:“芝兰香满室,愿读书共勉,延陪莫作假书生。”
(二)现代文阅读Ⅱ(本题共4小题,16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6~9题。
忧 乐 行
聂鑫森
红果果真的很后悔。她怎么能再去烦扰顾忧乐老师呢
走出大学校门,她参加了工作,一转眼就几个月了。顾老师年近花甲,瘦高个,瘦削脸,戴着一副深度眼镜,在心理学系专开一门课——社会心理学。红果果最喜欢听顾老师的课,他的课不但讲得妙趣横生,声音也浑厚、沉着。她上课认真,下课了还会去请教有关问题,成绩自然是名列前茅,顾老师很欣赏这个既刻苦又有悟性的学生。
顾老师曾问红果果,是否愿意读他的研究生,读了硕士再读博士
红果果眼睛湿了,说:“愿意。”然后叹了口气,又说:“我家在农村,爹妈身体不好,还有正读书的弟弟妹妹。我得赶快去工作,什么工作都行,只要能养活自己和帮助家里。老师,辜负您的好意了。”
顾老师说:“人世都道读书好,贫家首思吃饭难。我理解。不过,我建议你优先考虑能广泛接触社会的工作,再在业余多读书,别丢弃了自己的专业。”
红果果答道:“谢谢老师教诲。”
湘楚市是一座古城,这些年发展很快。老城区依傍湘江,从南到北早形成格局,然后陆续在江上建起几座大桥,形成一片宽阔的新区。地方大了,道路多了,与之配套的公交车线路自然与日俱增。
公交车公司张榜招聘司机和售票员,每月工资近三千元。红果果心想自己可以先去应聘售票员,这个工作让自己既有时间去学习,也能广泛接触社会且待遇还不错,便立即去应聘,被录用后分配到44路的一辆公交车上。当她用手机向顾老师汇报时,顾老师说:“好!你可以接触不同的人群,了解他们不同的心理趋向,增长见识。休息日,到我家来,让师母给你做好吃的。”
44路,起点在城南,终点在城北,全长十来公里,沿途有十多个停靠站。共有八台车跑这条线路,两班人马轮换,人歇车不歇。早晨六点至下午二点是一个班,下午二点至晚上十点是另一个班。
红果果售票的这台车,还有一个和她同时应聘上岗的司机尹勇,是部队退伍的汽车兵,三十多岁,长得粗黑健壮。得闲时,他喜欢谈在部队开车的奇闻,高山险岭窄路,多少次死里逃生,就没害怕过!红果果很佩服他。
这条线路有几个站上车下车的人比较多:伤科医院、肿瘤医院、养老中心,还有终点站殡仪馆。
红果果发现这个城市,居然有这么多的伤残者、重病者、衰老者、悲痛者!他们或头上、手臂上、腿上缠着渗出血痕和药味的白绷带,或拄着木拐、坐着轮椅,或拎着装CT片的牛皮纸袋,或戴着化疗后的假发,或手臂上套着黑袖章,或压低声音呻吟。陪同他们和搀扶他们的亲戚朋友,满脸皆是酸楚和无奈。
一晃三个月过去了。
司机尹勇的话越来越少了。有一天在终点站的休息室,他突然对红果果说:“难怪新来的司机和售票员,都安排跑44路,天天接触伤、残、病、死,压抑得难受。”
“你当过兵,还怕这个 ”
“一时的惊恐我当然可以不惧不怂。但要长期面对惊恐,一日又一日,难!我老婆说我脸相都变了,让我赶快辞职。”
红果果认真看了看尹勇的脸色:白里透出淡青;再看他坐着的模样:体形僵直。她想起顾老师曾讲过,长期面对惊恐的环境,心理和情绪的恐惧必须得到合适的释放和抚慰,使之消泯。但她摇摇头,说:“你和先前一样,没变!”心里却嘀咕:“你变了。我也一样。”
红果果认为工作都会有这样那样的困难,必须坚守下去,但也忍不住把尹勇和她的感受告诉了顾老师,得到的答复是:“你别着急,这是个好课题!”
到了星期天,轮到红果果休息,顾老师打电话叫她去吃午饭,顾师母特意做了几道可口的菜,还热了一小壶黄酒。
师母说:“果果,你瘦了,工作累吗 ”
“师母,卖车票,不累。”
“我也是教心理学的,你的脸色告诉我,情绪中积存着许多不安的因子呵。”
顾老师忙说:“来,喝口温好的黄酒,然后你多吃菜,古人说‘酒能增豪气’!”
“谢谢老师和师母!”
“果果,接你电话后,我去贵公司找来一份市区线路图,好好地研究了一番。”
“让老师操心了。”
“有条77路公交线,从老城区始发,过湘江一桥去江对岸的新城区,沿途停靠点有市妇幼保健院、天台幼儿园、白鹤小学、体育馆等八个站。你去坐过吗 ”
“没有。”红果果低声回答。
“我和你师母去坐过好几次。司机和售票员称‘77’为‘喜喜’。你们的‘44’,我也去坐过,是你不当班时。”
“怎么叫‘喜喜’呢,老师 ”
“这几个站上下的人也多:腆着大肚子的孕妇,期待新生命的诞生,满脸喜气洋洋;抱着新生儿的年轻人或是老辈子,听着清亮的啼哭声,笑得特别开心;幼儿园的孩子、小学生娃娃和家长牵着手,不停地说着有趣的话;还有运动员,满身透出力量和朝气,让人觉得这个世界充满希望!我们两个老人,忽然觉得心情很阳光,不知老之将至。”
“怪不得老师说这是个好课题。”
“这个课题是你——红果果首先发现的,我不能据为己有。饭后,我们陪你去坐77路公交车,来回多坐几次,实地感受一下。让你在44路车上积压的悲凉,得到舒散和蜕变,重获快乐。也许你可以写出一篇论文。”
“好!”红果果笑了,笑得流下了眼泪。
……
公交车公司忽然在大会上宣布:跑44路车的员工,三个月为一个周期,与跑77路车的员工互换。此后,依前例,再互换下去。总经理还特意表扬了红果果,说她身为一个大学毕业生,却乐意当售票员,品德高尚,还能着眼全局,关爱同事,通过调研,向公司提出了切实可行的措施,解决了一直困扰我们的难题。她还将写一篇关于社会心理学的论文,让我们翘首以待!
尹勇对坐在身边的红果果小声说:“谢谢你。要不我只能辞职去另谋生计了。”
“是顾忧乐老师启悟了我。他深知我的忧乐、老百姓的忧乐。”
“对呀。对!”
(有删改)
6.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的理解,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红果果听从顾老师的建议——从事公交车售票员一职,从业期间她的心理发生很大变化,但一直坚守着。
B.湘楚市44路公交线上有伤科医院、肿瘤医院、养老中心等站点,这使得红果果帮助了不少老弱病残之人。
C.红果果受顾老师和师母的启发,发现了44路与77路公交线蕴含着社会心理学课题并想到为此撰写论文。
D.小说结尾通过“公交车公司忽然在大会上宣布”和总经理的话,侧面表现了红果果在岗位上的用心付出。
7.下列对小说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小说开头从红果果很后悔写起,设置悬念,然后再叙写红果果参加工作之前的事情,布局十分巧妙。
B.小说详细描述了湘楚市的发展,体现出鲜明的地域特色,引出下文公交车招聘司机与售票员的情节。
C.小说标题颇有意味,既指44路和77路两条公交线路带来的“忧”与“乐”,也指关心百姓忧乐的情怀。
D.文中44路公交车上的情景与77路公交车上的情景形成鲜明对比,展现了湘楚市令人“忧乐”的两面,
8.小说中公交车司机尹勇有哪些作用 请简要分析。(4分)
9.有人评价聂鑫森的小小说善于赞扬人性中的善,请结合本文简要分析。(6分)
二、古代诗文阅读(35分)
(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5小题,20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4题。
楚王死于秦,太子在齐质。苏秦谓薛公曰:“君何不留楚太子以市其下东国 ”薛公曰:“不可。我留太子,郢中立王,然则是我抱空质而行不义于天下也。”苏秦曰:“不然。郢中立王,君因谓其新王曰:‘与我下东国,吾为王杀太子。不然,吾将与三国共立之。’然则下东国必可得也。”苏秦谓薛公曰:“臣闻谋泄者事无功,计不决者名不成。今君留太子者,以市下东国也。非亟得下东国者,则楚之计变,变则是君抱空质而负名与天下也。”薛公曰:“善。为之奈何 ”对曰:“臣请为君之楚使亟入下东国之地楚得成则君无败矣。”薛公曰:“善。”因遣之。
谓楚王曰:“齐欲奉太子而立之。臣观薛公之留太子者,以市下东国也。今王不亟入下东国,则太子且倍王之割而使齐奉己。”楚王曰:“谨受命。”因献下东国。
谓薛公曰:“楚之势可多割也。”薛公曰:“奈何 ”“请告太子其故,使太子谒之君,以忠太子;使楚王闻之,可以益入地。”谓太子曰:“齐奉太子而立之,楚王请割地以留太子,齐少其地,太子何不倍楚之割地而资齐,齐必奉太子。”太子曰:“善。”倍楚之割而延齐。楚王闻之恐,益割地而献之,尚恐事不成。
谓楚王曰:“齐之所以敢多割地者,挟太子也。今已得地而求不止者,以太子权王也,故臣能去太子。太子去,齐无辞,必不倍于王也。王因驰强齐而为交,齐必听王。然则是王去雠而得齐交也。”楚王大悦,曰:“请以国因。”故曰可以为楚王使太子亟去也。
谓太子曰:“夫制楚者王也,以空名市者太子也,齐未必信太子之言也,而楚功见矣。齐楚交成,太子必危矣,太子其图之。”太子曰:“谨受命。”乃约车而暮去。
(节选自《战国策·齐策三》)
10.文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有三处需要断句,请用铅笔将答题卡上相应位置的答案标号涂黑,每涂对一处给1分,涂黑超过三处不给分。(3分)
臣请为君之A楚B使C亟入D下东国E之地F楚得G成H则君I无败矣。
11.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太子,古代帝王的已确定继承帝位或王位的儿子,封建时代太子的地位仅次于皇帝。
B.“然则是我抱空质而行不义于天下也”与“九岁不行”(《陈情表》)两句中的“行”含义不同。
C.“君因谓其新王曰”与“蒙故业,因遗策”(《过秦论》)两句中的“因”含义相同。
D.“太子其图之”与“不图子自归”(《孔雀东南飞》)两句中的“图”字含义不同。
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苏秦让新楚王尽快割让下东国给齐国,否则楚国太子便会用更多的土地让齐国奉立他为楚王。
B.苏秦诱使楚太子答应割让比新楚王多出一倍的土地给齐国,其目的是想让新楚王割让更多土地。
C.苏秦告诉新楚王,如果楚太子离开齐国,齐国便没有了立太子的借口,也不会再要求楚王割让土地。
D.苏秦向楚太子分析了当前的形势,认为太子处境十分危险,然后在薛公的同意下让太子离开了齐国。
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8分)
(1)齐欲奉太子而立之。臣观薛公之留太子者,以市下东国也。
(2)请告太子其故,使太子谒之君,以忠太子;使楚王闻之,可以益入地。
14.苏秦是如何劝说薛公派遣自己去楚国的 请结合文本简要概括。(3分)
(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15~16题。
寄澧州张舍人笛
杜 牧
发匀肉好生春岭,截玉钻星寄使君。檀的染时痕半月,落梅飘处响穿云。
楼中威凤倾冠听,沙上惊鸿掠水分。遥想紫泥封诏罢,夜深应隔禁墙闻。
【注】①张舍人:张次宗,开成中,为起居舍人。②肉好:指竹竿饱满。③截玉钻星:指将竹管制成笛子。④檀的:这里比喻刷笛漆。痕半月:这里指钻痕刷漆时侧看如半月形。⑤落梅:指《落梅曲》,古笛名曲。⑥威凤:这里指女眷。语出刘向《列仙传·箫史》,箫史弄玉,“吹似凤声,凤凰来止其屋”。⑦紫泥:指皇帝的诏书,封以紫泥,上加盖玉玺。这里指替皇帝草拟诏书。
15.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首联上句写制作笛子的用料讲究,下句运用比喻的手法,生动形象地描绘了制笛过程。
B.颔联上句进一步说明笛子制作精良,下句写用制作好的笛子吹奏的名曲,声音高亢响亮。
C.尾联描写了诗人想象友人“紫泥封诏”后吹笛的情景,表现了诗人对友人的生活的向往。
D.本诗构思巧妙,几处承接环环相扣,蕴含着诗人对友人浓浓的情谊,具有很强的感染力。
16.本诗颈联与李贺《李凭箜篌引》中的“梦入神山教神妪,老鱼跳波瘦蛟舞”同是写乐音,请比较两者在写法上的异同。(6分)答:(三)名篇名句默写(本题共1小题,6分)
17.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6分)
(1)李白《蜀道难》中“ , ”两句,运用夸张的手法写蜀道高与天齐,险似绝壁。
(2)李密在《陈情表》开头以“ , ”两句,概述自己儿时坎坷多难的命运,为全文奠定感情基调。
(3)归有光在《项脊轩志》中描绘自己好学,在项脊轩安居、休息、长啸、吟唱的两句是“ , ”。
三、语言文字运用(20分)
(一)语言文字运用I(本题共2小题,10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8~19题。
近期,我国支原体肺炎的发病率有所上升,支原体肺炎是由肺炎支原体引起的急性肺部感染性疾病。 A ,症状与普通感冒相似,需根据发病时间、临床症状、体格检查、影像学检查和病原学检查等综合判定。多数情况下,患儿感染后以上呼吸道轻症为主,如咳嗽、发热等。轻症多为自限性疾病,一般5到7天即可自愈。 B ,持续高烧不退,没有任何好转趋势并且咳嗽加重,就要警惕从上呼吸道感染发展为下呼吸道感染,一定要去医院做检查。
据专家分析,儿童感染支原体肺炎人数明显增长,有两个主要原因:①一是恰逢今年是肺炎支原体流行年,②肺炎支原体每4~7年出现一次大流行,2~3年有一次小流行,③2019年是肺炎支原体的流行高峰,④今年再次出现流行高峰符合自然规律;⑤二是由环境因素引起,⑥秋冬时期空气干燥,呼吸道黏膜防御功能下降,⑦容易遭受病毒、细菌等病原体。⑧另外,气温突然骤降时,人容易着凉,⑨这也会使人体免疫力更易感染病毒。
18.请在文中画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0个字。(4分)
19.文中第二段有三处表述不当,请指出其序号并做修改,使语言表达准确流畅,逻辑严密,但不得改变原意。(6分)
(二)语言文字运用Ⅱ(本题共3小题,10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20~22题。
春节将近,冬季也进入了寒冷的“三九”阶段。冬日的萧瑟不免让人怀念起夏日时迎着绚丽的朝霞,漫步在郊外蜿蜒小路的惬意。而那时最惹眼的,要数路两旁开满在灌木丛中的牵牛花,红的、紫的、白的……好像一群蹦蹦跳跳的乡下孩子,吹着 ① 的小喇叭。
牵牛花在乡间十分普遍,田埂上、山坡间、路边河畔、篱笆墙下,甚至是瓦砾堆里,缠缠绕绕爬满了它的秧蔓。它适应性很强,不择水土,不论旱涝,哪怕是盐碱地、黄沙滩,牵牛花都能茁壮生长,迎着喷薄的朝阳,绽开一只只喇叭状的灿烂花朵。
牵牛花多依附于他物而生,属一年生缠绕草本植物。在农家的篱笆架下,它悄无声息地绽放,几日不见就爬上了高处,开得恣意、开得任性,灿灿地笑着、闹着。牵牛花还喜欢变换彩衣,一会儿紫红,一会儿青蓝,一会儿淡粉,引得蝴蝶、蜻蜓纷至沓来,原来它们也爱农家院,也爱这纷繁清新的乡情花啊!
牵牛花有一个俗名,叫“勤娘子”,② ,它是一种起早勤奋的花。每当雄鸡第一声啼鸣时,绕篱萦架的牵牛花朵便纷纷绽放。
20.请在文中横线处填写恰当的成语。(2分)
21.文中画波浪线句使用“不论”“哪怕”“都能”,请结合语境,简述这些词语的表达效果。(4分)
22.请从修辞的角度赏析文中画横线的句子。(4分)
四、写作(60分)
23.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60分)
繁星闪烁,夜空深邃。每一颗星星都有自己的轨迹和故事,它们在宇宙中各自闪耀,共同构成了夜空的壮丽画卷。
读了上述材料你有怎样的感悟和思考 请就“夜空中的星星”这个话题,写一篇文章。
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