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年级上册第 6 课《将相和》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 让学生熟练掌握12个生字,并能准确无误地书写与读写下列词汇:召集、大臣、允诺、廉颇、抵御、侮辱、拒绝、战袍、攻无不克、战无不胜、完璧归赵、负荆请罪。这些词汇不仅丰富了我们的语言表达,更是我们理解课文内容的重要工具。
2. 通过引导学生初步阅读课文,我们希望学生能够深入理解故事的时代背景,进一步把握其丰富的历史文化内涵。这不仅能够拓宽学生的历史视野,也能提升他们的文化素养。
3. 在学习过程中,学生需要清晰地梳理课文的篇章结构,从而准确地把握故事情节的发展脉络。这将帮助学生提高逻辑思维能力,并培养他们的结构化思维。
4. 我们将通过对课文内容的细致分析,让学生深刻感受到蔺相如的聪明才智、勇敢果断和顾全大局的崇高品质。同时,我们也希望学生能够领悟到大将军廉颇为了国家利益而勇于认错、改正错误的精神风貌。这将有助于塑造学生的良好品格,并激发他们的爱国热情。
教学重难点:
深度理解并牢固掌握“完璧归赵”、“渑池之会”与“负荆请罪”这三大经典历史故事的核心脉络,细腻感受故事中人物鲜明的性格特点及其所蕴含的深刻品质内涵。通过教学,点燃学生对历史人物与事件的兴趣之火,激发他们的探索欲望与好奇心。
教学时间:2课时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巧妙运用故事情节,设计角色扮演、情景模拟等丰富多彩的教学活动,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实现课堂的良性互动。通过这样的实践体验,学生将能够更加深刻地领悟教学内容,从而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引人入胜的开场白
1. 亲爱的同学们,准备好了吗?今天,我们将携手踏上一段历史的长河,去探寻一个沉淀了千百年的神奇故事。它不仅仅是我国历史长河中的一颗璀璨明珠,更是一个富含智慧和情感的传奇。你们想知道这个故事究竟有着怎样的魅力吗?那么,请跟随我的引导,一起用洪亮的声音齐读课题吧!
2. 现在,我热切地期待着每一位同学能够分享你们所收集的关于这个故事的背景资料。无论它是关于故事的历史脉络、错综复杂的人物关系,还是它所蕴含的文化内涵,我都希望听到你们的声音。让我们一起在分享与探讨中,更加深入地挖掘这个故事的独特魅力和无尽价值。
二、成果展示
(一)词语解析之旅
1、亲爱的探索者们,预习的旅程已经结束,课文中的“将”与“相”是否激起了你们内心的好奇之火?那么,那位身披铠甲的“将”究竟是何方神圣?而那位运筹帷幄的“相”又是哪位传奇人物?“和”字在这篇文海中又扮演着怎样的角色呢?现在,请你打开思维的翅膀,结合课文的深邃内容,分享你对于这个题目的独特见解。
(提示:在构思你的答案时,不妨深入探索一下“将”和“相”的身份之谜,以及“和”字在汉语中的丰富内涵,再结合课文的细腻笔触,让你的答案熠熠生辉。)
2、课件犹如知识的海洋,上面精心挑选的生字词语,正等待着同学们去探索。我将会邀请几位同学逐一前来,展现他们的朗读风采。
(1)面对“蔺、渑、诺、缶、卿、荆”这些独特的汉字,我会耐心指导他们掌握正确的发音。为了使学生们对这些字有更深刻的印象,我鼓励他们先在小组内分享各自的识字心得,再在全班展示。在此过程中,我会特别注意多音字和易读错的字音,帮助他们避开常见误区。紧接着,学生们将交流他们是如何巧妙记住这些字的,分享他们的独特记忆法。
(2)接下来,我们将进行一场别开生面的“开火车读词语”活动。在这个环节,学生们将如同火车般依次读出课件上的词语,并挑战解释其含义。课文中总有些不太常见的词语,让我们看看他们是否能准确掌握这些词的意义。
(3)当然,书写指导也是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对于“璧、瑟”等上下结构的字,我会强调它们上下部分要和谐统一,书写均匀;而“荆”这样的左右结构的字,左边应略显宽敞,右边则相对收敛。这样的指导旨在帮助学生们提高书写水平,使他们的字迹更加优雅大方。
3、最后,我们还将为学生们留出宝贵的交流时间,让他们共同探讨那些令人困惑或不常见的词语。这是一个相互学习、共同进步的过程,希望他们能珍视这个机会,共同拓展自己的词汇领域。
(二)课文探索
1. 与你的同桌携手,共同演绎这篇课文的朗读之旅。确保每一个字音都准确无误,句子流畅自然。在相互的朗读中,细心倾听,相互指正发音的细微差异,一同磨炼朗读技巧。特别要关注那些生字词的发音,如“诸位”读作“zhū”,“负荆请罪”读作“jīng”。别忘了,课文中还有许多多音字,它们的发音需要根据上下文来确定,如“着(zháo)急”、“上当(dàng)”、“答应(yìng)”、“为(wéi)难”、“便(pián)宜”和“上朝(cháo)”。
2. 随后,请大家静静地默读课文,沉浸于文字之中,尝试解读课文的主要内容。在默读的过程中,思考课文如何通过一系列的小故事,生动地展现了廉颇和蔺相如之间的交往。请确定每个故事的起始和结束段落,并为每个小故事精心拟定一个简洁而富有洞察力的小标题,以凸显其核心内容。
3. 现在,我们进入小组讨论的环节。本文巧妙地串联了三个引人入胜的小故事。第一个故事位于第1至10自然段,它以“完璧归赵”为题,引人入胜。第二个故事位于第11至15自然段,以“渑池之会”为题,扣人心弦。第三个故事位于第16至18自然段,题为“负荆请罪”,令人感慨。请每个小组深入探究这三个故事之间的内在联系,感受它们是如何相互支撑,共同构建了一个完整而富有深度的故事体系。
4. 经过小组讨论,相信你们已经发现,“负荆请罪”作为这三个故事的归宿,其背后蕴含着前两个故事的深厚铺垫。这三个小故事巧妙地串联起来,展现了将相之间由初次的“不和”到最终的“和谐”的转变过程。它不仅生动地呈现了这一转变的发生、发展,更在“负荆请罪”的高潮中揭示了其深刻的结果。让我们再次感叹于作者的巧妙构思和生动叙述。
5、现在,让我们携手共探这篇课文的精髓之处,用如诗如画的语言描绘其主要内容,深入体会作者的深沉情感与独特见解。
三、拓展思维,提炼精髓
课堂之外,我诚挚地希望大家能够用心去书写本课的生字,让它们在你的记忆中生根发芽。同时,去寻找那些触动你心灵的故事,投入你的热情与专注,去深度阅读,从中汲取智慧与启示。这样的拓展学习,必将使你们更好地吸收课堂知识,丰富自己的内心世界,让你们的思维更加开阔,灵魂更加深邃。
四、板书设计:绚丽斑斓的历史篇章——将相和、完璧归赵、渑池之会、负荆请罪
第二课时:挖掘因果关系的深层逻辑
欢迎踏入这堂充满魅力的历史课堂!今天,我们将穿梭于古代历史的长廊,细细品味四大脍炙人口的历史故事:将相和、完璧归赵、渑池之会、负荆请罪。我们将深入挖掘这些故事背后的因果关系,探索它们如何相互交织,共同推进历史的车轮。
首先,让我们一同回顾“将相和”的传奇故事。这段佳话讲述了廉颇与蔺相如两位伟大人物如何化解误解,携手为国家的繁荣稳定贡献力量。正是他们之间的和睦共处,为赵国的强盛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紧接着,我们将进入“完璧归赵”的传奇篇章。赵国的智慧和勇气让璧重归故土,不仅彰显了赵国的尊严与实力,更在国际舞台上书写了浓墨重彩的一笔。
随后,我们将共同见证“渑池之会”的辉煌时刻。在这场历史性的会晤中,赵国与秦国的政治家们斗智斗勇,为各自国家的利益展开激烈较量。这次会议不仅提升了赵国的国际地位,还为后世的历史发展埋下了伏笔。
最后,我们将踏入“负荆请罪”的感人世界。在这个故事中,廉颇为了国家利益,背负荆条向蔺相如请罪。这种诚意和决心最终打动了蔺相如,使两人重归于好。这个故事深刻诠释了真诚面对错误的重要性,只有如此才能赢得他人的尊重和信任。
通过深入挖掘这四大故事的因果关系,我们会发现它们如同一幅绚丽斑斓的历史画卷,紧密相连、环环相扣。从“将相和”到“完璧归赵”,再到“渑池之会”,最终到“负荆请罪”,这些故事共同演绎了历史的精彩与辉煌。在这堂历史课中,让我们一同探寻这些故事背后的深层内涵和逻辑关系,为我们的历史学习之旅增添更多的色彩和动力!
一、回首过去,展望新知
1. 亲爱的学子们,今日,我们再度扬帆起航,驶向第18课的辽阔海域。请你们用洪亮的声音,齐声诵读课题——《将相和》。
2. 记得上一次,我们勇敢地踏入了生字词的丛林,初步领略了这篇课文的魅力。现在,就让我们搭乘记忆的飞船,穿越时光的隧道,回顾那些难以忘怀的瞬间。请做好准备,一场生字听写挑战即将拉开帷幕(勇者请登台,挑战黑板)。稍后,我们将与屏幕上的答案揭晓胜负,同桌之间也请相互切磋,看看谁的记忆之光最为璀璨。
3. 学子们,让我们重返课文的怀抱,探寻其中的奥秘。请你们深入思考:这篇课文究竟讲述了一个怎样的动人故事?(课文中描绘的是怎样的一幕?)让我们共同揭开这层神秘的面纱,感受作者的匠心独运和生动画卷。
二、深度剖析与启发
1. 同学们,让我们一起深入挖掘廉颇与蔺相如由和转不和的深层次原因。你们是否好奇,究竟是何种因素导致了他们之间的关系由和睦转为不和呢?课文中有一句话为我们揭示了答案:“赵王封蔺相如为上卿,职位比廉颇高。”想象一下,蔺相如从一个普通百姓迅速崛起为上卿,这种飞速的晋升,无疑在廉颇心中掀起了波澜。那么,他是如何宣泄自己的不满呢?请看课件:“我廉颇功无不克,战无不胜,立下许多大功。他蔺相如有什么能耐,就靠一张嘴,反而爬到我头上去了。我碰见他,得给他个下不来台!”
(1)现在,请每位同学深情朗读这句话,并细心感受廉颇在说出这句话时内心的复杂情感。他内心的不满和嫉妒是否如同熊熊燃烧的火焰一般?你是从哪些词语中感受到这种情感的?(特别是“爬”这个词,它生动地展现了廉颇的不甘和愤怒。)
(2)接下来,请大家带着这种情感,尝试有感情地朗读这句话,看看能否通过你的声音,将廉颇的不满和愤怒淋漓尽致地表达出来。试着挑战自己,看看你的朗读能否引起我们的共鸣。
2. 质疑与发现:同学们,你们是否也曾认为蔺相如只是凭借一张巧嘴呢?然而,课文中却有许多细节证明,蔺相如并非只有嘴上功夫,他同样具备真才实干。现在,请大家按照自学提示进行自学:默读“璧归赵”和“渑池之会”两个小故事,找出相关的语句并仔细品味,同时,在旁边记录下你的感悟。之后,我们将一起分享和讨论各自的见解。
预设讨论方向:
蔺相如在“璧归赵”中的智勇双全表现。
渑池之会上,蔺相如如何巧妙地为赵国挽回颜面。
从这些故事中,你如何认识到蔺相如并非只有嘴上功夫,而是真正具备实干的才能。
(1)蔺相如审慎地观察局势,敏锐地捕捉到了秦王并非真心实意地打算用城池来换取和氏璧的迹象。他机智地迈出了关键的一步,巧妙地提出:“这块璧上有一些微小的瑕疵,请允许我为您指出。”
①互动思考:在这一紧要关头,蔺相如展现出了他过人的智慧和敏锐的观察力。他巧妙地利用璧上的瑕疵作为借口,成功地将和氏璧重新掌握在自己手中,这一举动不仅彰显了他的聪明才智,更突显了他的应变能力。
②现在,让我们一起来想象一下,蔺相如当时是用何种语气和秦王交流的,才使得秦王心甘情愿地将璧交给了他。请同学们深入阅读这段文字,仔细品味蔺相如当时的言辞魅力和机智应对,从中领略他的语言艺术和聪明才智。
(2)蔺相如稳重地托着和氏璧,步伐虽小却透露出坚定,背部轻贴在一根坚固的柱子上,双眼闪烁着决心与智慧的光芒。他语气坚定,毫无退意地说:“我观察您的举止,似乎并未怀揣真心交换的意愿……那么,这块璧将与这柱子同归于尽!”话毕,他高举璧,准备与柱子碰撞,那份决心令人震撼。
①蔺相如的言辞中蕴含着巨大的力量,这是由内而外的勇气和智谋的展现。“理直气壮”不仅彰显了他言辞的底气,更揭示了他手中有璧、心中有策,早已洞悉秦王的贪婪。他巧妙地利用秦王对璧的痴迷,以其人之道还治其人之身,巧妙威胁,智取秦王。那“撞”字仿佛呼之欲出,生动勾勒出了蔺相如的勇敢与智慧,突显了他的超凡才智。
②蔺相如的英勇无畏震撼了在场的每一个人,即使是傲慢的秦王也被他的勇敢和机智吓得胆颤心惊。此刻,让我们再次回味他的每一个动作,每一句话,感受他那无畏的勇气与智慧的光芒。
(3)到了约定的典礼之日,蔺相如泰然自若地踏入秦王宫殿,他神色从容,风度翩翩地说:“和氏璧已安然无恙地回归我国,若贵国真心欲得,必须恪守诺言,以诚信为本,而非背信弃义。”秦王无奈,只好恭敬地将蔺相如送回赵国。
探讨:蔺相如的智慧如同繁星璀璨,他巧妙地派人先将璧秘密送回赵国,成功地将主动权掌握在自己手中。面对强大的秦国,他并未畏惧,反而以机智和勇敢,化被动为主动,与秦王展开了一场精彩的较量。这充分展现了他聪明机智、果断勇敢的性格特点。同时,这也警示我们,在人生的道路上,无论面对何种挑战,我们都应保持智慧与勇气的并重,勇于面对挑战,智取成功。
(4)他步伐沉稳地走向秦王,语气中透露着不可动摇的决心:“秦王,请您为赵王演奏一曲。”然而,秦王却以傲慢之姿,对他的请求不屑一顾。蔺相如并未因此退缩,他的眼神中流露出更为恳切的期待,再次向秦王发出请求。但秦王依旧不为所动,仿佛沉浸在自己的世界中。
面对秦王的傲慢与对赵王的侮辱,蔺相如挺身而出,他的眼中闪烁着坚定的光芒,毫无畏惧地宣告:“您此刻与我的距离不过五步之遥。倘若您继续拒绝,我将不惜一切代价,与您抗争到底!”他的话语中充满了力量,展现了他为了国家尊严,不畏强权,不惧牺牲的崇高精神。他的勇敢与坚定,如同璀璨的星辰,照亮了整个殿堂,也照亮了人们的心灵。
3、在接下来的活动中,学生将以小组为单位,展开积极的交流与讨论,深入探索故事中所蕴含的情感内涵。在这个过程中,老师将引导他们聚焦于两组特定的句子,引导他们细致地解读其中的深层含义,并给予适当的朗读指导。通过这一环节,学生们不仅能够更好地理解故事的情感色彩,还能够学会用更加饱满的感情去朗读这些句子,让故事的魅力得以充分展现。
小结:深入剖析以上故事,我们不难发现蔺相如并非如廉颇所误解的那般毫无“才能”。尽管他未曾亲自挥舞武器踏上战场,但他的言辞如剑,锋利无匹,同样为赵国赢得了荣耀和尊严。蔺相如,这位非凡的战士,在无声的战场上展现了他的英勇与智慧,他的斗争同样扣人心弦,惊心动魄。现在,让我们怀揣着对这位英雄的崇高敬意,再次朗读那些饱含深情、震撼人心的句子。学生们纷纷走上讲台,用粉笔细细勾勒,试图描绘出蔺相如那份英勇无畏、智慧过人的形象。
4、让我们跟随廉颇的视角,深入想象一下那位名震诸侯的蔺相如。他凭借“完璧归赵”和“渑池之会”中的出色表现,不仅赢得了赵王的极高赞誉,更让赵王对他刮目相看,称赞之声传遍朝野。赵王对蔺相如的器重达到了顶点,竟将他封为上卿,职位甚至在久经沙场的廉颇之上。这样的决定,自然在朝野中引起了不小的震动,尤其是对于久负盛名的廉颇来说,内心的不满情绪渐渐滋生。
蔺相如的升迁,无疑是一场官场的风暴。廉颇,这位身经百战的将领,他的荣誉和地位一直以来都是众人仰望的标杆。然而,现在,一个后来居上的文臣却站在了他的头顶,这让他如何能够接受?这样的变化,对于他的内心来说,无疑是一次巨大的冲击和挑战。
廉颇眼中只有自己的赫赫战功,却对蔺相如为了捍卫赵国尊严而做出的巨大牺牲视而不见。这种将相之间的不和,已然如火上浇油,愈演愈烈,矛盾重重,仿佛难以调和。然而,在这样的指责面前,蔺相如却显得异常从容。那么,这位备受尊敬的将相,面对指责,究竟会如何巧妙回应呢?
他以一种平静而充满决心的口吻说道:“秦王我都不曾畏惧,又怎么可能害怕廉将军呢?众所周知,秦王之所以迟迟不敢侵犯我们赵国,正是因为我们赵国武有廉颇将军的英勇善战,文有蔺相如的智勇双全。他们二人如同赵国的双璧,共同守护着国家的安宁。然而,如果我们二人之间产生了矛盾,赵国这股强大的力量将会大大削弱,届时,虎视眈眈的秦国定会抓住这个机会来犯。我主动避开廉将军,并非因为畏惧,而是出于对赵国利益的深思熟虑啊!”
在听完蔺相如的言辞之后,你是否已被他崇高的品格深深触动?他总是将国家的福祉置于个人之上,无论在任何情况下都能以大局为重,展现出卓越的智慧和远见。他强调,国家的安危和繁荣需要“将”与“相”之间的紧密合作和团结一心。为了赵国的繁荣昌盛,我们必须携手并进,实现“将相和”的崇高理念。
这个消息如同春雷般在廉颇的耳边炸响,他瞬间如梦初醒,意识到了自己之前的过失。为了真诚地表达悔意和诚意,他毫不犹豫地脱下威武的战袍,背负起象征悔过的荆条,踏上前往蔺相如府邸的道路。这一举止,不仅展现了廉颇对错误的深刻反思和悔过之心,更预示着两位将相之间的和解与团结。从此,他们将携手并肩,共同为赵国的繁荣稳定而努力奋斗,谱写出一曲将相和、国家兴的壮丽篇章。
5. 成语“负荆请罪”不仅是一段古老的历史,更是廉颇这位英勇将领内心世界的写照。透过这一故事,我们对廉颇的敬仰之情愈发浓烈。那么,这个故事赋予了你对廉颇怎样的崭新认知呢?
过渡:故事中,一位敢于认错、勇于改正,另一位则以诚相待、不计前嫌。这种高尚品质,如同璀璨的明珠,在历史长河中闪耀。当我们注视着那句“将军背上能负荆”,内心不禁涌起一股敬意,同时也在思索,谁能续写下一句,展现出与廉颇同样崇高的风范呢?
五、拓展探索(思维飞扬,深化领悟)
1. 你是否为赵王庆幸?他因何而幸?当赵国拥有如廉颇之武勇、蔺相如之智谋的两位大臣时,这无疑是一种无上的荣幸!
蔺相如,英勇无畏,智勇双全,将国家利益置于至高无上的地位,顾全大局,目光如炬;廉颇同样心系国家,勇于认错,及时改错。这两位大臣的共通之处,便是他们深沉的爱国情怀。有了这两位得力助手,赵王的幸运不言而喻。
2. 探讨:将相和好的深层原因何在?
将相和好,其深层原因源于他们共同的爱国之情,以及一个共同的认识:将相若不和,赵国将岌岌可危!这种共同的认知使他们放下了个人的恩怨和利益,以国家的福祉为最高准则。
板书设计:
将 相
居功自傲(不和) 机智勇敢
不畏强暴 顾全大局
勇于改过(和) 共赴国难(爱国)
随堂练习
一、成语探秘
1. 一位背负荆条的行者,低垂着头,向他人诚恳致歉。这其中蕴藏着何种深意?( )。
2. 烽火连天中,勇士们义无反顾,勇往直前,这展示了何种崇高的精神风貌?( )。
3. 一件物品历经风雨沧桑,却依旧故我,这传递了何种不变的真理?( )。
4. 一群人,一心一意,同舟共济,他们共同演绎了怎样的动人画面?( )。
*提示:在解答这些问题时,不妨联想一下我们日常生活中的实际情境,结合成语的深邃寓意,找寻最贴切的答案。*
二.填空课题
在经典古文《将相和》中,“将”字读音多变,包括(jiàng)和(qiāng),而在这篇文章中,它应读作(jiàng),用以指代(将领或将军);同样,“相”字读音也有(xiàng)和(xiāng),在文中应读(xiàng),代表的是(宰相或相国);至于“和”,它的读音有(hé)和(huò),在文中应读(hé),寓意着(和睦共处,和谐统一)。
这篇引人入胜的文章巧妙地融合了三个扣人心弦的故事,分别是“完璧归赵”、“渑池之会”和“负荆请罪”。这三个故事并非孤立存在,而是紧密相连,形成了一个浑然一体的叙事结构,相互之间的关系可谓是(相辅相成,互为补充)。
《将相和》教学反思
《将相和》这篇引人入胜的文章由“完璧归赵”、“渑池之会”以及“负荆请罪”三个经典故事编织而成。在两课时的精心教学中,我致力于让学生在深入阅读中理解故事的来龙去脉,并把握三个小故事之间的内在联系。第一课时,我着重引导学生通过预习单进行全文阅读,理清故事的总体脉络;第二课时,则更注重学生的读、悟过程,使他们能够深入领悟人物的鲜明个性和共性品质。例如,蔺相如的机智勇敢、临危不惧以及顾全大局的精神,廉颇的知错就改的态度等。这些人物都以国家利益为重,体现了深沉的爱国情怀。
在教学中,我充分体现了语文学习的趣味性、主体参与性和创造性原则,通过小组学习、展示交流和教师的引导点拨,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学习。我以“不和”为切入点,通过比较研读,让学生深刻感受到人物形象的鲜明特点。例如,通过廉颇的一段话:“我廉颇攻无不克,战无不胜,立下许多大功。他蔺相如有什么能耐,就靠一张嘴,反而爬到我的头上去了。我碰见他,得给他个下不了台!”我引导学生理解廉颇的不满情绪,进而让学生探讨蔺相如的才能和品质。
这样的教学设计,既避免了繁琐的分析,又给了学生充分的动手、动脑、动口的机会,使他们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我鼓励学生发表自己的见解,说说喜欢课文中的哪个人物以及为什么喜欢他,以此培养他们的口头表达能力和爱国思想。同时,我也注重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让他们在小组讨论中互相学习、互相启发。
回顾这一课的教学,我深感轻松自在,学生们也学得兴致勃勃。这主要得益于我将新的教学理念融入课堂,把课堂这个主“阵地”交给了学生。然而,在教学过程中也存在一些不足。例如,在有感情的朗读训练上缺乏足够的频率,对于人物形象的分析,我有时过于包办代替,应更多地放手让学生进行讨论交流。在今后的教学中,我将继续学习、探索,将新的教学理念贯穿课堂,让学生更加积极地参与课堂,让语文教学焕发新的活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