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56张PPT)
第三单元基础复习
六年级 下册
课文详解
知识拓展
交流平台
考点提示
目 录
CONTENTS
课文详解
01
匆匆
本文是现代著名作家朱自清写的一篇脍炙人口的散文。文章紧扣“匆匆"二字,细腻地刻画了时间流逝的踪迹,表达了作者对时光流逝的无奈和惋惜。
主要内容
文章的特点:
一是结构精巧,层次清楚,转承自然,首尾呼应;
二是文字清秀隽永,纯朴简练;
三是情景交融,无论是写燕子、杨柳、桃花,还是写太阳,都与”我们的日子为什么一去不复返呢”的感叹融为一体,处处流露出作者对时光流逝感到无奈和惋惜。
主要内容
挪移 徘徊 赤裸裸 确乎 空虚 不禁 觉察
何曾 游丝 收藏 蒸发 头涔涔 泪潸潸 微风
重点词语
近义词 反义词
确乎(的确) 复返(返回) 遮挽(挽留) 挪移(挪动)
空虚(空乏) 觉察(发觉) 叹息(叹气) 痕迹(印迹)
聪明(愚蠢) 匆匆(缓慢) 空虚(充实) 挪移(固定)
多音字
尽 jǐn(尽管)(尽早) jìn(尽职)(尽孝)
转 zhuàn(转动)(旋转) zhuǎn(转弯)(转身)
千*万*:千言万语、千山万水、千门万户、千秋万代、千呼万唤
AABB:伶伶俐俐、轻轻悄悄、潇潇洒洒、隐隐约约、影影绰绰
表示时光匆匆的词语:白驹过隙、弹指一挥、光阴似箭、日月如梭、
转瞬即逝惜时名言:
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孔子
黑发不知勤学早:白首方悔读书迟。
盛年不重来,一日难再晨。及时当勉励,岁月不待人。——陶渊明
词句积累
①燕子去了,有再来的时候;杨柳枯了,有再青的时候;桃花谢了,有再开的时候。但是,聪明的,你告诉我,我们的日子为什么一去不复返呢
答:用排比的句式描写春景之中,表明大自然的荣枯是时间飞逝的痕迹。“我们的日子为什么一去不复返呢“看似在问,实际上表达了作者对时光逝去而无法挽留的无奈和对已逝日子的深深留念。
重点句子
②像针尖上一滴水滴在大海里,我的日子滴在时间的流里,没有声音,也没有影子。
答:作者运用极新奇巧妙的比喻,把自己过去的八千多日子比喻成极小极小的针尖上的水滴,把时间的流比喻成浩瀚的大海。日子显得多么的渺小,消逝得那么快,无声无息,无影无踪。表现出作者十分无奈的愁绪。
重点句子
③洗手的时候,日子从水盆里过去;吃饭的时候,日子从饭碗里过去;默默时,便从凝然的双眼前过去。
答:作者用一系列排比句描写人们日常生活的细节——洗手、吃饭、默思,“日子从水盆里过去”“日子从饭碗里过去“从凝然的双眼前过去”,以细腻而独特的笔触,展示了日子在生活的不经意中来去匆匆。
重点句子
④过去的日子如轻烟,被微风吹散了,如薄雾,被初阳蒸融了。
答:作者把自己八千多个且子的流逝作了高度的概括,用比喻的手法使时间匆匆而去的形象化为“如轻烟“如薄雾”,联想新奇。轻烟、薄雾瞬息被“吹散了“,被”蒸融了”,日子就是如此稍纵即逝。作者用全身心去感受时光的流逝。
重点句子
⑤我留着些什么痕迹呢 我何曾留着像游丝样的痕迹呢 我赤裸裸来到这世界,转眼间也将赤裸裸地回去吧 但不能平的,为什么偏要白白走这一遭啊
答:一连串的问句,表达了作者对时光一去不追,而自己却还没来得及有所作为而焦急的心情,字里行间隐含着不敢虚度光阴,力求上进的精神。
重点句子
⑥但是,聪明的,你告诉我哦,我们的日子为什么一去不复返呢 ——是有人偷了他们吧:那是谁 又藏在何处呢 是他们自己逃走了吧:现在又到了哪里呢
答:作者对时间的去处连续发问,却问而不答,然而答案又隐藏其中,目的是引起人们的深思,唤起人们珍惜时间的意识。表达了作者对时光流逝无法挽回的无和对已逝时光的留恋之情。
重点句子
1.作者是怎么具体描述日子来去匆匆的 仿照课文中的写法,再写几句。
答:(1)作者列举了生活中的具体细节,表现出了日子来去的匆匆。
(2)仿写:看电视的时候,日子从屏幕上过去;玩耍的时候,日子随着笑声漂流;跑步的时候,日子也在脚步声中逝去;写作的时候,日子从笔尖划去……
问题探究
2.文章开头写“燕子”“杨柳”“桃花”,与下文写日子匆匆而过有关系吗 请简述。
有关系。
用燕子会再来,杨柳会再青,桃花会再开的例子,引出下文的日子一去不复返表明时间匆匆而过,警示自己要好好珍惜余下的时间。
问题探究
3.从第2段看,“我不禁头涔涔而泪潸潸”的原因是什么
时间在无声无息中流逝,而自己虚度时日,作者焦虑痛心,内心感到不安。
问题探究
4.请你结合全文,说说最后一段的作用。
作者在最后一段中再次提出核心问题“我们的日子为什么一去不复返呢”,以问句结尾,引人深思。同时,最后一段呼应开头,再次表达作者对时间匆匆流逝的感伤与苦闷之情,作者的情感历程得到了完整呈现。
问题探究
5.学完课文,你有什么感悟
示例:时间是短暂的、无情的,我们要珍惜时光,在短暂的人生中有所作为。
问题探究
这篇文章紧扣“匆匆”二字,细腻地刻画了时间流逝的踪迹,抒发了时不我待的遗憾和感慨,揭示了当时的年轻人已有所觉醒,但又为前途不明而彷徨的复杂心情,告诉我们不能虚度光阴,要珍惜时间的道理。
文章主题
那个星期天
明媚 方砖 妩媚 瓷砖 蚂蚁 蚁穴 念念叨叨 绊倒 翻箱倒柜
耽搁 揉搓 缥缈 永无休止 咔嚓咔嚓 一声不吭 急遽 惊惶 皮开肉绽
惶恐 亲吻 依偎 消逝 原谅 绽开 绽放 荒凉 拨弄
重点词语
1.应 yìng反应 yīng应该
2.吓 xià惊吓 hè恐吓
4.绿 lǜ绿色 lù绿林好汉
3.提 tí提醒 dī提防
多音字
答应——答允 想象——幻想 耽搁——耽误 盼望——渴望
消逝——消失 惊惶——惊慌 急遽——急速 荒凉——冷清
近义词 反义词
简单——复杂 明媚——昏暗 答应——拒绝
急遽——缓慢 漫长——短暂 缥缈——清晰
1.这段时光不好挨。
句解:“挨”表明等待的时间很漫长。
重点句子
2.我踏着一块块方砖跳,跳房子,等母亲回来。我看着天看着云彩走,等母亲回来,焦急又兴奋。我蹲在院子的地上,用树枝拨弄着一个蚁穴,爬着去找更多的蚁穴。院子里就我一个孩子,没人跟我玩。我坐在草丛里翻看一本画报,那是一本看了多少回的电影画报。
句解:【动作描写】用跳房子、看云彩走、拨弄蚁穴、翻看一本“看了多少回的电影画报”等具体事例,表现出等待的时光“不好挨”,具体生动。“踏”“跳”“看”“蹲”“拨弄”“爬”“翻看”等动作表现了“我”在等待时的无聊、无奈。
重点句子
3.去年的荒草丛里又有了绿色,院子很大,空空落落。
句解:【环境描写】描写院子里的环境,衬托了“我”等待时的无聊和失落。
重点句子
4.我感觉到周围的光线渐渐暗下去,渐渐地凉下去沉郁下去,越来越远越来越缥缈,我一声不吭,忽然有点儿明白了。
【环境描写】作者把心情融入景物描写中,表面写光线“渐渐暗下去”“沉郁下去”,实际写“我”的内心随着希望一点点破灭而越来越失望。
重点句子
5.我现在还能感觉到那光线漫长而急遽的变化,孤独而惆怅的黄昏的到来,并且听得见母亲咔嚓咔嚓搓衣服的声音,那声音永无休止就像时光的脚步。
句解:【融情于景】【比喻】这句话写“我”漫长的等待无果后的崩溃。“漫长”说明这一天的等待很难熬,“急遽”说明时间过得很快,表现了“我”内心的无奈与失望。“孤独而惆怅”融情于景,既是说环境,又是说自己的心情,作者还运用比喻的手法,把母亲搓衣服的声音比作时光的脚步,突出了“我”的焦躁心理。
重点句子
6.那个星期天。就在那天。母亲发现男孩儿蹲在那儿一动不动,发现他在哭,在不出声地流泪。
句解:【短句】这句话表现了“我”外出无望时的绝望和委屈心理。这里作者多用短句,语气似断而续,表现了“我”期盼落空的悲伤心情。
重点句子
7.我感到母亲惊惶地甩了甩手上的水,把我拉过去拉进她的怀里。
句解:【神态描写】【动作描写】“我”无声的哭泣惊醒了一直忙碌的母亲,母亲惊惶地揽“我”入怀。原来母亲不是故意拖延时间,而是实在太忙了。
重点句子
8.男孩儿蹲在那个又大又重的洗衣盆旁,依偎在母亲怀里,闭上眼睛不再看太阳,光线正无可挽回地消逝,一派荒凉。
句解:【融情于景】【动作描写】【环境描写】一个人的失落和悲伤终于变成母子二人的难过,一场期盼变成一场空。“又大又重的洗衣盆”说明家务的繁重,“依偎”表现了母子之间的深情,“无可挽回地消逝,一派荒凉”融情于景,既是对当时环境的描写,又表现了“我”内心的沮丧和失落。
重点句子
1.说说在那个星期天里“我”的心情经历了什么样的变化。
答:在那个星期天里,“我”经历了从等待开始时的万分期待,心怀欢喜,到继续等待时的耐心、仍然有所期盼,再到等待未果时的焦急万分,直到最后等待结束、期盼落空的过程。
问题探究
2.读下面的句子,想想作者是怎样在具体细致的叙述中,真实自然地表达内心感受的。在课文中再找一找类似的语句,仔细体会。
(1)我蹲在她身边,看着她洗。我一声不吭,盼着。我想我再不离开半步,再不把觉睡过头,我想衣服一洗完我马上拉起她就走,决不许她再耽搁。(“我”盼着什么 作者是怎么写出“盼”的心情的 )
答:我”盼着母亲快点洗完衣服好带“我”出去。这里作者运用了动作描写和心理描写,展示了“我”焦急又执着的心理状态。母亲似乎己经忘了自己的承诺,“我”为了让母亲知道“我”仍然在等着她带“我”出去,便死守在离她最近的地方,“蹲在她身边,看着她洗”,用最无声的行动表达最焦急的心情。
问题探究
(2)我现在还能感觉到那光线漫长而急遽的变化,孤独而惆怅的黄昏的到来,并且听得见母亲咔嚓咔嚓搓衣服的声音,那声音永无体止就像时光的脚步。那个星期天。就在那天。(这个片段表现了“我”怎样的心情 为什么不直接写心情,而是写“那个星期天”的光线和声音 )
答:这个片段表现了“我”执着盼望又急迫的心情。这个片段通过描写“那个星期天”光线的变化和搓衣服的声音,运用比喻、拟人等多种修辞手法,写出了“我”在等待过程中的煎熬,说明“我”等待的孤独、时间的漫长,虽然没有直接写心情,但字里行间等待的孤独、时间的漫长,无不透露出”我“的盼望和急迫的心情。
3.文中类似的语句有:
(1)我感到母亲惊惶地用了用手上的水,把我拉过去拉进她的怀里。我听见母亲在说,一边亲吻身我一边不停地说:“噢,对不起,噢,对不起……”(母亲为什么“惊惶” 表现在哪些行动上 )
答:因家务繁多,母亲不停地忙碌,当她看到“我”委屈的泪水时才猛然意识到是自己疏忽了“我”内“正当要求”,没有兑现自己的承诺,因而“惊惶”,并连声道歉。母亲对我的爱表现在她拉“我”入怀及亲吻“我”的动作以及连声地对“我”说对不起的言语中。
(2)我踏着一块块方砖跳,跳房子,等母亲回来。我看着天看着云彩走,等母亲回来,焦急又兴奋。我在院子的地上,用树枝拔弄着一个蚁穴,爬着去找更多的蚁穴。
答:通过“我”的动作来写“我”兴奋期待的心理。
(3)男孩儿蹲在那个又大又重的洗衣盆旁,依偎在母亲怀里,闭上眼晴不再看太阳,光线正无可挽回地消逝,一派荒凉。
答:通过写“我”的动作(“蹲”“依偎”“闭上眼睛”)和环境描写,表现了“我”内心的绝望无奈和极度委屈。
4.《匆匆》和《那个星期天》都表达了作者真实的情感,这两篇课文在表达情感的方式上,有哪些相同点和不同点
相同点:
①情景交融,在写景时融入自己的情感,情感抒发都真切、自然;
②运用心理描写,直接表达自己内心的情感。
不同点:
《匆匆》化抽象的时间为燕子的来去、杨柳的荣枯、桃花的开落、太阳的西移等具体现象,并综合运用比喻、设问、反问和排比等修辞手法,表达自己对时光匆匆的无奈和惋惜,激发读者的共鸡。
《那个星期天》运用语言描写、动作描写、环境描写、心理描写等多种描写方式,通过描写母亲不停地忙碌,一次次耽搁出去玩耍,间接表现“我”在等待中的孤寂、落寞、痛苦乃至线望,从孩童的视角看人、想事,真实地展露出孩童的情感,以及及母亲想带“我”去玩却又分身乏术的无奈、焦急、惶惑,让人深受感染。和动物的对话中,我们可以了解到尼尔斯曾经扯过公鸡的鸡冠,揪过猫的尾巴,用各种方式捉弄三头生,把母亲挤奶时坐的小凳藏起来,用脚故意绊倒母亲等顽劣的行为。从中可以看出尼尔斯是一个调皮捣蛋、惹是生非、顽劣自私的孩子。
1.描写母爱的名言
世界上的一切光荣和骄傲,都米自母亲。——高尔基
母爱是一种巨大的火焰。——罗曼·罗兰
世界上有一种最美丽的声音,那便是母亲的呼唤。——但丁
母爱是世间最伟大的力量。——米尔
2.描写母爱的诗句:
慈母手中线,游了身上衣。
爱子心无尽,归家喜及辰。
知识拓展
这篇文章描写了一个小男孩在某个星期天等候母亲带他出去玩,但由于家务繁忙,母亲一拖再拖,最终他未能如愿的事情。课文通过大量的细节描写,细腻而生动地展现了小男孩从兴奋、期待到焦急万分再到失望、委屈乃至“绝望”的心理变化过程。
课文主题
交流平台
02
交流平台
本次交流平台的主题是:根据自己的不同心境表达不同的感受。
1.回顾本单元所学课文,说说从课文中的发现。
欢欢:《匆匆》第4自然段,作者用一连串的设问,表达了对时间飞逝的惋惜和感叹,很能打动读者,容易使读者产生相同的感受。
乐乐:《那个星期天》中,有一段叙述了“我”“挨时光”:“我踏着一块块方砖跳,跳房子,等母亲回来。我看着天看着云彩走,等母亲回来……”借助写“跳房子”“看着云彩走”这些举动,真实自然地表达了“我”等待时“焦急又兴奋”的情感。
交流平台
发现:
(1)把情感融入具体的人、事或景物之中,在叙述中自然而然地流露情感。
(2)把心里想说的话直接写出来,抒发自己的情感。
融情入人:通过对人物语言、动作、神态等细节描写来表达情感。《腊八粥》中八儿对妈妈的催问、计划分粥的天真语态等,都表现出八儿对盼着早点儿吃到腊八粥的急切心情。
融情入事:通过颇具情节的事例来表达感情。《那个星期天》中“我”站在街口等母亲、站在门后等母亲……的小事例、小举动,把“我”焦急而又兴奋的情感一一呈现出来。
交流平台
融情入景:“景”可以是社会环境,可以是自然景物。《那个星期天》:“我感觉到周围的光线渐渐暗下去,渐渐地凉下去沉郁下去,越来越远越来越缥缈……”将景物的特色和心理活动的描写融合在一起,让读者感同身受,凉下去、沉郁下去、越来越缥缈的不仅仅是光线,更是自己的“第一次盼望”
直抒胸臆:把心里的话直接写出来,抒发自己的情感。傍晚时分,这只可怜的小鸡已全身僵硬,死了。唉,因为我的傻,而白白害死了一只可爱的小鸡。“小呆瓜”,对不起,我真是追悔莫及!
初试身手
1.一直想养一只小狗,妈妈今天终于答应了。
(1)如果是你,此时你的心情是怎样的?你会想到哪几个词来表达自己此时的心情?(开心、快乐、感觉高兴得要飞起来一样……)
(2)你现在正走在放学回家的路上,想到回去就能看到妈妈给你买回来的心爱的小狗,你的心情一定愉快极了,这时你看路旁的景物会是怎样的?(色彩上是明丽的,情态上是可爱的、活泼的……)
(3)有一位同学这样写道:路旁的一朵朵花儿好像在向我微笑,树上的鸟儿也在欢唱,树叶沙沙作响,好像也在为我高兴。
初试身手
2.打篮球的时候,我有几个好机会没把握住,结果我们输给了二班。
路旁的花儿耷拉着脑袋,一副无精打采的样子。树上的小鸟叽叽喳喳地叫着,也像是在讥笑我。(沮丧、伤心、难过……)
小结:当心情不同时,对身边事物的感受也会有所不同,可以借助环境描写表达情感。
初试身手
3.从下面的情境中选择一两个,就心情“好”与“不好”两种状态,分别写两句话。
(1)走在小巷里
①心情好:夕阳西下,落日的余晖洒在小巷里,带给我温暖的感觉。我一蹦一跳地走在长长的小巷里。今天,我的一篇作文在报纸上发表了。老师、同学们都向我祝贺。正当我回想时,小巷的大杨树上一只喜鹊“喳喳喳”地叫着,好像在夸赞我:“好好好。”一条大黄狗对我笑脸相迎,冲着我“汪汪汪”地叫了几声,仿佛在说:“你真棒!”
②心情不好:夕阳西下,我垂头丧气地走在长长的小巷里,感觉小巷昏暗而又狭长,怎么也走不到尽头。因为马虎今天考试做错了一道题,我感觉非常遗憾和懊悔。这时,小巷的大杨树上一只喜鹊“喳喳喳”地叫着,好像在嘲笑我:“羞羞羞。”连往日对我笑脸相迎的那条大黄狗也冲我“汪汪汪”地叫个不停,好像也在看我的笑话。
初试身手
(2)奔跑在田野中
①心情好:我奔跑在田野中,许多小鸟在自由地飞翔着,它们一高兴,便唱出清脆悦耳的曲子。和煦的春风吹拂着小河,一群顽皮的孩子正欢快地在河边吹着柳笛。一切是那么美好,我情不自禁地吹起了愉快的口哨。
②心情不好:我在田野中伤心地跑着,天空下起了蒙蒙细雨,水中一圈一圈的涟漪缓缓荡开。我轻轻叹了口气,望着灰蒙蒙的天空,顿时觉得周围的一切都变成了黑灰色,花朵不再微笑,风儿不再温和,小鸟停止了歌唱,连路也变得更长了。
初试身手
(3)弹琴
①心情好:那优美动听的旋律,从他跳跃的手指下缓缓地流出,犹如淙淙流动的小溪,一直流进了我的心田。
②心情不好:我非常不喜欢弹琴,一看着那黑白相间的琴键,就觉得是那么的丑陋和刺眼。
(4)钓鱼
①心情好:哥哥钓着了一条巴掌宽的鲫鱼,小弟弟高兴得合不拢嘴,不住地欢呼雀跃。
②心情不好:一个小时过去了,水面.上的浮漂一动也没动。我的心里非常着急:“鱼儿呀,你快点儿咬钩吧!不然,我今天上午的时间可就白费啦!”
考点提示
03
1.《匆匆》:
①考查课文背诵;
②考查作者对时光流逝的感受(时不我待的遗憾和感慨;不能虚度光阴,要珍惜时间);
③仿写第3段,考查如何表达自己对时光流逝的感触。
2.《那个星期天》:
①考查“我”的心情在这一天里经历了什么样的变化(急切、兴奋一焦急、兴奋—惆怅、失望—绝望、委屈);
②考查课文对人物内心、动作、周围环境的细致描写;
③考查《那个星期天》和《匆匆》在情感表达方式上的异同。
考点提示
谢 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