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67张PPT)
第一单元基础复习
三年级 下册
基础知识
课文详解
语文园地
考点提示
目 录
CONTENTS
基础知识
01
易读错的字音
惠崇(chóng) 鸳鸯(yāng) 融化(róng) 河豚(tún) 蒌蒿(hāo)
伶俐(líng) 翼尖(yì) 掠过(lüè) 木杆(gān) 似的(shì)
沾水(zhān) 闲散(sǎn) 纤细(xiān) 痕迹(hén) 花瓣儿(bànr)
莲蓬(péng) 翩翩(piān) 饱胀(zhàng) 款款(kuǎn) 黑绸(chóu)
姿势(zī) 琢磨(zuó) 衬裙(chèn) 益虫(yì) 摔晕(yūn)
捏住(niē) 救援(yuán) 投掷(zhì) 束缚(fù) 缭乱(liáo)
打捞(lāo) 贡献(ɡònɡ) 贷款(dài) 挨挨挤挤(āi) 骨朵儿(gūduor)
易写错的字
惠崇 广泛 凑成 吹拂 聚拢 掠过
疲倦 痕迹 花瓣 莲蓬 姿势 舞蹈
倦:右下部分是“ ”,不要写成“巳”;
瓣:左中右结构,中间是“瓜”;
露:上面的雨字头写法为“ ”。
融:左下里面是“点、撇、横、竖”;
崇:上下结构,下面是“宗”;
聚:上下结构,下面是“ ”;
形近字
凑;凑成 崇;崇高 掠:掠过 佛:仿佛
揍;挨揍 祟:鬼鬼祟祟 惊:惊动 拂:吹拂
瓣:花瓣 姿:姿势 蓬:蓬勃 胀:肿胀
辨:分辨 资:资助 篷:篷车 帐:蚊帐
近义词
偶尔→偶然 活泼→生动 轻快→轻盈 赶紧→赶快 纤细→细小
聚拢→聚集 清香→芳香 展开→舒展 完整→完好 本领→本事
仿佛→好像 姿势→姿态 收拢→并拢 灵敏→机敏 琢磨→揣摩
反义词
轻快→沉重 活泼→呆板 纤细→粗大 偶尔→经常
清香→恶臭 收拢→张开 合成→分解 闲散→忙碌
灵敏→迟钝 完整→残缺 聚拢→分散 饱胀→干瘪
词语搭配
(乌黑)的羽毛 (轻快有力)的翅膀 (活泼可爱)的小燕子 (如毛)的细雨
(烂漫无比)的春天 (波光粼粼)的湖面 (纤细)的电线 (有趣)的图画
(碧绿)的大圆盘 (雪白)的衣裳 一(身)羽毛 一(双)尾巴
一(对)翅膀 一(幅)图画 一(阵)清香 一(个)圆盘
一(朵)荷花 一(对)复眼 一(辆)小车
常考句型
1. 照样子,写句子。
(1)荷叶挨挨挤挤的,像一个个碧绿的大圆盘。(比喻句)
(2)有的才展开两三片花瓣儿。有的花瓣儿全展开了,露出嫩黄色的小莲蓬。有的还是花骨朵儿,看起来饱胀得马上要破裂似的。(排比句)
2. 照样子,描写一种小动物的外形特点。
一身乌黑的羽毛,一对轻快有力的翅膀,加上剪刀似的尾巴,凑成了那样可爱的活泼的小燕子。
课文详解
02
古诗词三首
《绝句》其一
唐·杜甫
迟日江山丽,春风花草香。
泥融飞燕子,沙暖睡鸳鸯。
描写了春天的花草、燕子和鸳鸯,
表现了春天的温暖和勃勃生机。
主要内容
重点诗句赏析
(1)迟日江山丽,春风花草香。
这两句用“迟日”“江山”“春风”“花草”等词,描绘出明丽的春天景色。其中,“迟日”统领全篇,突出春天阳光和煦、万物欣欣向荣的特点,使诗中的景物成为一体,构成一幅明丽和谐的春景图;“丽”“香”分别从视觉和嗅觉写春日的美好。
(2)泥融飞燕子,沙暖睡鸳鸯。
【动静结合】这两句是特写。第三句写燕子在忙碌地衔泥筑巢,第四句写鸳鸯闲适地睡在温暖的沙滩上。用“飞”和“睡”分别描写燕子和鸳鸯,一上一下、一动一静、一忙一闲,相映成趣。
问题探究
①诗中描写了哪些景物?请你找一找。
江山、春风、花草、软泥、燕子、鸳鸯、沙滩等。
②这首诗中统领全篇的词语是:迟日
③这首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这首诗表达了诗人对春天的喜爱之情。
《惠崇春江晚景》
宋·苏轼
竹外桃花三两枝,春江水暖鸭先知。
蒌蒿满地芦芽短,正是河豚欲上时。
这是一首题画诗,“正是河豚欲上时”一句是诗人的想象。
主要内容
重点诗句赏析
(1)竹外桃花三两枝,春江水暖鸭先知。
这两句描写了江南早春的风光。“桃花”“春江”点明了季节。诗人抓住鸭子戏水的典型细节来表现江水变暖,从而突出季节变化的特点。
(2)蒌蒿满地芦芽短,正是河豚欲上时。
【联想】这两句呈现了一派春意盎然、欣欣向荣的景象。第三句写岸边蒌蒿满地,芦苇刚刚冒出嫩芽。全诗从江岸到江面再到江边,生动形象地再现了画中江南早春的主要景物,给人以生机勃勃之感。第四句是联想,诗人由萎蒿、芦芽联想到“河豚欲上”,写了画中无、情理中有的事物,引人遐想。
问题探究
①诗歌前三句写了哪些景物?你能看出诗歌写的是哪个季节吗?
诗歌前三句一共写了6种景物:竹子、桃花、江水、鸭子、初生的萎蒿和刚发出嫩芽的芦苇。
这首诗歌写的是早春时节。
②这首诗中哪一句描写的景物不是画上的?运用了什么手法?
“正是河豚欲上时”一句描写的景物不是画上的,而是诗人想到的,运用了联想手法。
《三衢道中》
宋·曾几
梅子黄时日日晴,小溪泛尽却山行。
绿阴不减来时路,添得黄鹂四五声。
《三衢道中》这首诗中的“梅子黄时日日晴”表明诗人描写的季节是夏季,表现了诗人悠闲、热爱自然的情感。
主要内容
重点诗句赏析
(1)梅子黄时日日晴,小溪泛尽却山行。
这两句写出游的天气和路线。第一句点明时间(夏季)和天气(晴日)。江南梅子成熟季节一般多雨,恰逢连续晴天,此时诗人非常开心。“晴”赋予全诗明丽的色彩,真定了明明愉快的感情基调。“却”是“再,又”的意思,道出了诗人高涨的游兴。
(2)绿阴不减来时路,添得黄鹂四五声。
【以动衬静】这两句写游玩归途中的所见所闻。
“绿阴不减”既表明归途中看到的景致并不比来时少,又写出了诗人游兴不减,兴致正浓。“来时路”将描写对象悄然过渡到归程。“四五声”以动衬静,突出深山的幽静。
问题探究
这首诗中主要描写了梅子、小溪、绿阴、黄鹂等景物。诗歌写的是夏季。
这首诗抒发了诗人游玩时轻松愉悦的心情。
①这首诗中主要描写了哪些景物?你能看出诗歌写的是哪个季节吗?
②这首诗抒发了诗人怎样的心情?
燕子
1.《燕子》作者 郑振铎。这篇课文描写了活泼可爱的小燕子,表达了作者对小燕子的喜爱之情。“一身乌黑的羽毛,一对轻快有力的翅膀,加上剪刀似的尾巴,凑成了那样可爱的活泼的小燕子。”这句话描写的是小燕子的外形。这段话按整体到局部的顺序描写了燕子的外形。从羽毛、 翅膀、尾巴三方面描写了燕子可爱 、活泼的特点。
主要内容
(1)一身乌黑的羽毛,一对轻快有力的翅膀,加上剪刀似的尾巴,凑成了那样可爱的活泼的小燕子。
【比喻】抓住羽毛、翅膀、尾巴的主要特征,勾画出小燕子的外形特点,字里行间流露出作者对小燕子的喜爱之情。“乌黑”点明羽毛的颜色,“轻快有力”点明翅膀的特点,“剪刀似的尾巴”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生动形象地点明尾巴的形状。
重点句子赏析
(2)二三月的春日里,轻风微微地吹拂着,如毛的细雨由天上洒落着,千条万条的柔柳,红的白的黄的花,青的草,绿的叶,都像赶集似的聚拢来,形成了烂漫无比的春天。
【比喻】【拟人】“吹拂”写出春风的轻柔。“如毛的细雨”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把细雨比作毛,形象地写出春雨又细又密的特点。“赶集似的聚拢来”运用拟人的修辞手法,表现了春天万物复苏时热闹的景象。
(3)小燕子带了它的剪刀似的尾巴,在阳光满地时,斜飞于旷亮无比的天空,叽的一声,已由这里的稻田上,飞到那边的高柳下了。
【动作描写】“斜飞”写小燕子飞行时的姿态,“叽的一声……高柳下了”写出了小燕子飞行的迅捷、轻盈。
景物:风、雨、柳、花、草、叶、小燕子。
画面:春天来了,微风吹拂着柔软的柳枝,五颜六色的花朵、青青的小草和嫩绿的树叶在春风的吹拂下频频点头,好像在赞美这美丽的春天。不一会儿,春雨来做客了,小燕子在细雨中飞舞,给春天平添了许多生趣。
(1)请你圈出第2段中的景物,并发挥想象,用自己的话描绘一下这些景物构成的画面。
问题探究
(2)“另有几只却在波光粼粼的湖面上横掠着”中的“横掠”换成“横飞”或“横穿”好不好?为什么?
不好。
“横掠”指轻轻擦过,强调小燕子飞行时的速度之快,离水面之近,换成“横飞”或“横穿”则表达不出这种效果。
(3)“偶尔沾了一下水面”中的“沾”换成“点”或“碰”好不好?为什么?
不好。“沾”指稍微碰上或挨上,可能是小燕子的翼尖或剪尾偶尔点了一下水,“沾”表现了小燕子飞行时的轻快和灵活,“点”或“碰”则没有这种表达效果。
(4)为什么说“几痕细线”,而不说“几根细线”?
因为作者是在远处观察小燕子的,“几痕”生动地描绘出电线若有若无的样子,“几根”则没有这样的表达效果。
(5)读完全文,请你说说作者是从哪些方面来描写燕子的,写出了燕子的哪些特点。
作者是从外形以及飞行、休憩的姿态等方面来描写燕子的,写出了燕子活泼可爱、敏捷灵巧的特点。
荷花
1.《荷花》作者叶圣陶,代表作童话集《稻草人》。本文用生动优美的语言描述了荷花的美丽和“我”想象自己成为荷花时的感受,表达了作者对荷花、大自然的喜爱之情。
2,描写荷花的古诗: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头。
主要内容
(1)荷花已经开了不少了。荷叶挨挨挤挤的,像一个个碧绿的大圆盘。
【比喻】把“荷叶”比作“碧绿的大圆盘”,生动形象地写出荷叶的颜色和形状。
重点句子
(2)白荷花在这些大圆盘之间冒出来。有的才展开两三片花瓣儿。有的花瓣儿全展开了,露出嫩黄色的小莲蓬。有的还是花骨朵儿,看起来饱胀得马上要破裂似的。
【排比】“有的……有的……有的……”运用排比手法,描绘了荷花的三种不同姿态。“饱胀”“破裂”等词让静止的画面活了起来,给人呼之欲出的感觉。“白荷花”“嫩黄色的小莲蓬”等词语把荷花的样子具体鲜活地展现在读者面前。
(3)过了好一会儿,我才记起我不是荷花,我是在看荷花呢。
【照应】“我才记起……”和上文中的“我忽然觉得自己仿佛……”照应,“过了好一会儿”说明时间久,表明“我”被荷花的美深深地吸引了,表现了荷花的美丽迷人。
不好。因为“挨挨挤挤”不仅写出荷叶多而密的特点,还赋予荷叶人的特征,仿佛一群顽皮的孩子挤在一起。而“密密麻麻”只能突出荷叶的多而密,不能体现它的姿态。
(1)“荷叶挨挨挤挤的,像一个个碧绿的大圆盘”中的“挨挨挤挤”换成“密密麻麻”好不好?为什么?
问题探究
(2)把第2段中的“冒”换成“长”好不好?为什么?
不好。
因为“冒”指向外透或往上升,展现了白荷花在挨挨挤挤的荷叶之间蓬勃生长的样子。如果换成“长”就表达不出这种效果。
(3)第2段描写了哪几种姿势的荷花?它们分别是怎样的?
第2段描写了3种姿势的荷花:刚刚展开两三片花瓣儿;花瓣儿全展开了,露出嫩黄色的小莲蓬;花骨朵儿,含苞待放。
(4)“这么多的白荷花,一朵有一朵的姿势”,请你发挥想象,说说它们可能都有怎样的姿势。
示例:荷花池中的白荷花,有的热情地绽放着,就像两三朵白云簇在一起;有的才开了一半,就像一位娇羞的少女;有的还是花骨朵儿,就像一个好奇的孩童在探究世界之妙。
(5)读完第4段,想一想:和“我”交流的仅仅是蜻蜓和小鱼吗?还会有谁呢?试着把文中省略的内容补出来。
示例:小露珠在荷叶上轻轻滚动,和我诉说阳光的温暖;青蛙跳过来,告诉我它捉虫的成果。
昆虫备忘录
1.《昆虫备忘录》由《复眼》《花大姐》《独角仙》《蚂蚱》4篇短文组成,描写了昆虫的复眼和花大姐、独角仙、蚂蚱的外形、习性、活动等,写出了“我”儿时对昆虫的喜爱,表现了“我”勤于观察、爱动脑的特点,课文充满了童真童趣。
主要内容
2.《昆虫备忘录》作者汪曾祺,江苏人。蜻蜓、苍蝇:有复眼的昆虫,视觉很灵敏;瓢虫:也叫“花大姐”,有的吃马铃薯嫩叶是害虫,有的吃蚜虫是益虫。独角仙有一只犀牛一样的角,力气很大。挂大扁儿指的是尖头绿蚂蚱,备受国画青睐的是绿蚂蚱。
主要内容
(1)凡是有复眼的昆虫,视觉都很灵敏。
这句话既是本段的总起句,也是这部分内容的关键句,总写复眼的作用。蜻蜓就有复眼,苍蝇也有。
重点句子
(2)你走近蜻蜓和苍蝇,还有一段距离,它们就发现了,噌——飞了。
【拟声词】用蜻蜓和苍蝇的例子说明复眼的作用,增强说服力。“噌”是拟声词,突出了复眼昆虫的机警。
(3)北京人把瓢虫叫作“花大姐”,好名字!
“花大姐”加双引号,表示特定称谓。
(4)吃晚饭的时候,呜——扑!飞来一只独角仙,摔在灯下。
【拟声词】“呜——扑”是拟声词,表现了独角仙的笨拙莽撞,使人有身临其境之感。
(5)河北人把尖头绿蚂蚱叫作“挂大扁儿”。我挺喜欢“挂大扁儿”这个名字。
【开门见山】表明对“挂大扁儿”的态度——挺喜欢这个名字。
蜻蜓的复眼是由好多小眼睛构成的。复眼的作用是让昆虫的视觉很灵敏。
(1)蜻蜓的复眼是什么样子的?有什么作用?
问题探究
(2)请你想一想:如果人长了复眼,会成什么样子?
示例:如果人长了复眼,就能看到更精细的东西了。
(3)为什么说独角仙是昆虫里的霸王?
独角仙,在甲虫里可能算是最大的,从头到脚,约有两寸;它的壳多为深色,挺硬的,头部尖端有一只犀牛一样的角;它的力气很大。
(4)你觉得作者把哪种昆虫写得最好玩?
示例:
①我觉得作者把“花大姐”写得最好玩。“瓢虫款款地落下来了,折好它的黑绸衬裙——膜翅,顺顺溜溜;收拢硬翅,严丝合缝。”在作者笔下,小瓢虫就像一个优雅的人,非常好玩。
②我觉得作者把独角仙写得最好玩。作者用拟声词写独角仙飞行时撞到东西的样子,让我仿佛看到独角仙摔在灯下。
语文园地
03
1.赏析:小燕子的翼尖或剪尾,偶尔沾了一下水面,那小圆晕便一圈一圈地荡漾开去。
交流平台
读到这句话,我能体会到小燕子飞行的轻盈。
我感到语言很美,“小圆圈”“一圈一圈地荡漾开去”感觉很有画面感,仿佛看到了那样的场景。还有,我似乎感受到小燕子很开心。
2.赏析:有的还是花骨朵儿,看起来饱胀得马上要破裂似的。
作者的感受真独特,把花骨朵儿的状态写活了。作者使用了夸张的修辞手法,把将要开放的花骨朵儿写得逼真,有画面感。
3.赏析:瓢虫款款地落下来了,折好它的黑绸衬裙——膜翅,顺顺溜溜;收拢硬翅,严丝合缝。
这些动作写得非常细致,尤其修饰语的运用:“(款款)地落下来、(顺顺溜溜)地折好膜翅、(严丝合缝)地收拢硬翅”,仿佛飞落的瓢虫就在我的眼前。
要想把语言写得优美生动,要描写细致,多使用一些恰当的修饰语,同时运用一定的修辞手法,比如比喻、拟人、夸张等,还要写得有画面感,写具体、生动。
1.对比这三组词语,你有什么发现?
识字加油站
仔细观察每行的三个字,借助词语了解汉字的意思,继续巩固对形声宇的认识。通过观察可以发现:
第一组是带有提手旁的字,这些字都跟手有关。这样的字还有“拉、提、拽”等。
第二组是带有绞丝旁的字,带有这个偏旁的字大都与丝线、纺织品有关,这样的字宇还有“纬、线、绞”等。
第三组是带有贝字旁的字,这些字都与钱财有关。这样的宇还有“财、贱、货”等。第一组是带有提手旁的字,这些字都跟手有关。
2.你还知道哪些字是带有这些偏旁的
识字加油站
提手旁:打 换 扫 挂
绞丝旁:红 纸 纱 给
贝字旁:财 贴 败 账
1.读一读,说说括号中的哪个词语用在句子里更合适。
(1)水面的小圆晕一圈圈地(荡漾 飘荡)开去。
词句段的运用
两个词语都有“动”的意思。
“荡漾”表示(水波)一起一伏地动,“飘荡”表示随风飘动。
句中指的是小圆晕起伏摇动的样子,应该选“荡漾”。
(2)他们走在回家的路上,唱起了一首(轻巧 轻快)的歌曲。
词句段的运用
两个词语都有“轻”的意思。
不同点是“轻巧”一般指重量小而灵巧,“轻快”指轻松愉快。
句中指的是歌曲的旋律,应该选“轻快”。
(3)这只小狗的鼻子真(灵巧 灵敏),老远就闻到了食物的气味。
词句段的运用
两个词语都有“敏捷”的意思。
“灵巧”形容灵活而巧妙,如“心思灵巧、手很灵巧”;“灵敏”多用于形容反应快,能对极其微弱的刺激迅速反应。句中指的是狗的嗅觉,应该选“灵敏”。
2.读一读,照样子写一种小动物的外形特点。
词句段的运用
一身乌黑的羽毛,一对轻快有力的翅膀,加上剪刀似的尾巴,凑成了那样可爱的活泼的小燕子。
独角仙的甲壳多为深色,挺硬的,头部尖端有一只犀牛一样的角。
示例:
鲜红的头顶,修长的脖颈,洁白的羽毛,纤细的双腿,凑成了秀丽潇洒的白鹤。
这些野鸭子都生着一个黄色的头,亮晶晶的眼睛,颈上有一圈灰白色的羽毛,就像是戴着一个珍珠项圈似的。
忆江南
【唐】白居易
江南好,风景旧曾谙。
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能不忆江南?
1.了解诗人
白居易(772-846年),字乐天,号香山居士,又号醉吟先生。白居易的诗歌题材广泛,形式多样,语言平易通俗,有“诗魔”和“诗王”之称。有《白氏长庆集》传世,代表诗作有《长恨歌》《卖炭翁》《琵琶行》等。
日积月累
2.注释
忆江南:唐教坊曲名,所指的江南主要是长江下游的江浙一带。
谙:熟悉。作者年轻时曾三次到过江南。
江花:江边的花朵。一说指江中的浪花。
红胜火:颜色鲜红胜过火焰。
绿如蓝:绿得比蓝还要绿。如,用法犹“于”,有胜的意思。蓝,蓝草,其叶可制染料。
3.古诗大意
江南的风景多么美好,如画的风景久已熟悉。春天到来时,太阳从江面升起,把江边的鲜花照得比火红,碧绿的江水绿得胜过蓝草。怎能叫人不怀念江南?
日积月累
考点提示
04
1.《古诗三首》:
①考查《绝句》《惠崇春江晚景》《三衢道中》的背诵;
②考查《绝句》的默写;
③考查诗句意思的理解;
④考查诗歌描绘的景象。
2.《燕子》:
①考查课文第1—3自然段的背诵;
②考查“剪刀似的尾巴”等词语的积累;
③考查对文中优美生动的语句的体会。
3.《荷花》:
①考查课文第2—4自然段的背诵;
考点提示
②考查对这一池荷花是“一大幅活的画”的体会;
③考查对优美生动的语句的体会;
④仿照课文第2自然段,写一种自己喜欢的植物。
4.《昆虫备忘录》:说出自己最感兴趣的内容。
5.语文园地:
①考查对优美生动的语句的体会;
②考查对偏旁归类识字方法的运用;
③考查近义词的辨析,并能在具体语境中正确选择和运用;
④仿照例句,写出一种小动物的外形特点;
⑤考查《忆江南》的背诵和理解。
考点提示
谢 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