统编版六年级下册语文第三单元基础测试卷(含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统编版六年级下册语文第三单元基础测试卷(含答案)
格式 doc
文件大小 543.8K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4-03-30 16:21:36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六年级下册语文第三单元基础测试卷
考试时间:90分钟 满分:100分
题号 一 二 三 四 五 六 七 总分
得分
一、用“√”选择下面句中加点字的正确读音。(3分)
1.一阵旋(xuán xuàn)风吹来,落叶从树上掉下,不停地旋(xuán xuàn)转。
2.薄(bò bó báo)雾之中,突然传来一股淡淡的薄(bò bó báo)荷香。
3.看到墙面上禁(jīn jìn)止吸烟的标志,他不禁(jīn jìn)面红耳赤。
二、看拼音,写同音字。(9分)
zhēng 古( ) ( )融 旁( )博引
mèi 愚( ) ( )力 春光明( )
bàn 凉( ) ( )倒 呼朋引( )
三、选择题。(12分)
1.下列加点字读音和字形全部正确的一项是( )
A.急遽(suì) 徘徊(huí) 绞痛 觉察
B.咔嚓(chā) 头涔涔(cén) 裸露 耽误
C.依偎(wēi) 泪潸潸(sān) 拨弄 糅搓
D.缥缈(liǎo) 蚁穴(xué) 画报 念叨
2.依次填入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 )
(1)“无可奈何花落去”,我们总是没有办法挽回 的光阴。
(2)冯骥才在中国寒食文化论坛上说:“当这些民俗 殆尽时,清明节的内涵也将随之 。”
(3)寒夜使他结冰,化作不透明的水晶模样,晴天又让其 ,转为流动的绸子。
A.消逝 消亡 消失 消释 B.消逝 消失 消亡 消释
C.消失 消亡 消释 消逝 D.消失 消释 消亡 消逝
3.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用法有误的一项是( )
A.他总是能做到对众人一视同仁,对少数人推心置腹,对任何人不曾亏欠。
B.“扑通”一声,一颗石子轻轻悄悄地落到了河里,水面漾起了波纹。
C.元宵节那天,千门万户张灯结彩,喜气洋洋。
D.逢蒙见嫦娥不肯交出灵药,只能翻箱倒柜,四处搜寻。
4.下列对句子所使用的修辞手法判断不当的一项是( )
A.他们从小跟船打交道,驶起来就像织布穿梭缝衣一般快。(比喻)
B.树枝在林中互相碰触着,绿叶在狂风里簌簌地响。(排比)
C.春雨过后,许多鲜嫩的笋,成群地从土里探出头来。(拟人)
D.水沫扬起来,弥漫了半边天。(夸张)
5.“看着盆里揉动的衣服和绽开的泡沫,我感觉到周围的光线渐渐暗下去,渐渐地凉下去沉郁下去。”对这句话中作者情感表达的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
A.作者通过内心独白,把自己心里想说的话直接写了出来。
B.这句话通过具体的事例表达对母亲失约的气愤。
C.把情感融入具体的景物之中,表达了作者内心的失望与难过。
D.作者综合运用多种方法,真实细腻地表达了自己的情感。
6.下面这段话主要表达的观点是( )
我年轻时曾经读过屠格涅夫的中篇小说《浮士德》。那里面有这样一句话我一直记忆犹新,大意是:人生就是一个荆棘接着另一个荆棘,最后那些荆棘才能变成一个花环。我年轻时,一直没弄懂这句话的含义。现在,多少明白一点儿了,对于任何人,失败的荆棘是具有普遍性且经常会出现的。胜利者也必须经历失败,才华横溢者或命运的宠儿,或许可以提早将荆棘变为花环,而对于我们普通人,要经历更漫长的时间,走更漫长的路,才能够将荆棘变为花环。
A.我读过屠格涅夫的中篇小说《浮士德》。
B.人生就是一个荆棘接着另一个荆棘。
C.经历失败才能够走向成功,成为胜利者。
D.失败的荆棘具有普遍性且经常出现。
四、按要求完成句子练习。(8分)
1.洗手的时候,日子从水盆里过去;吃饭的时候,日子从饭碗里过去;默默时,便从凝然的双眼前过去;睡觉时, ; , 。(照样子,续写句子,2分)
2.用修改符号在原句上修改病句。(2分)
(1)秋天的杭州林木渐染,湖水明净,是一年中最美的季节。
(2)我用整整半个小时左右的时间看完了亚运会官方纪录片。
3.当心情不同时,我们对身边事物的感受也会有所不同。请根据下面给出的情境写句子。(4分)
五、根据课文内容填空。(8分)
1.“在默默里算着, 已经从我手中溜去, 滴在大海里,我的日子滴在 , , 。”这句话选自现代著名作家 写的散文《 》,课文围绕核心问题“ ”,细腻刻画了时光流逝的踪迹,表达了作者对时光流逝的 。
2.《那个星期天》的作者是 ,课文是按照 顺序来写的。作者将情感更多地融入到 之中,写出了“我”的心情经历了很大的变化: → → → 。
六、阅读理解。(30分)
(一)那个星期天(节选)(11分)
走吧 洗完衣服。这一次不能原谅。我不知道那堆衣服要洗多久,可母亲应该知道。我蹲在她身边,看着她洗。我一声不吭,盼着。我想我再不离开半步,再不把觉睡过头。我想衣服一洗完我马上拉起她就走,决不许她再耽搁。我看着盆里的衣服和盆外的衣服,我看着太阳,看着光线,我一声不吭。看着盆里揉动的衣服和绽开的泡沫,我感觉到周围的光线渐渐暗下去,渐渐地凉下去沉郁下去,越来越远越来越缥缈,我一声不吭,忽然有点儿明白了。
我现在还能感觉到那光线漫长而急遽的变化,孤独而惆怅的黄昏的到来,并且听得见母亲咔嚓咔嚓搓衣服的声音,那声音永无休止就像时光的脚步。那个星期天。就在那天。母亲发现男孩儿蹲在那儿一动不动,发现他在哭,在不出声地流泪。我感到母亲惊惶地甩了甩手上的水,把我拉过去拉进她的怀里。我听见母亲在说,一边亲吻着我一边不停地说:“噢,对不起,噢,对不起……”那个星期天,本该是出去的,去哪儿不记得了。男孩儿蹲在那个又大又重的洗衣盆旁,依偎在母亲怀里,闭上眼睛不再看太阳,光线正无可挽回地消逝,一派荒凉。
1.选段中出现三次“一声不吭”,每一次作者心里是怎么想的?请以第一人称写一写。(3分)
第一次: ;
第二次: ;
第三次: 。
2.文章中的情感表达真实自然。结合上下文,品味下列语句并作答。(4分)
(1)我蹲在她身边,看着她洗。我一声不吭,盼着。我想我再不离开半步,再不把觉睡过头。我想衣服一洗完我马上拉起她就走,决不许她再耽搁。
作者通过 描写,表现了“我” 的心情。
(2)文章结尾的环境描写“光线正无可挽回地消逝,一派荒凉”,作用是 。
3.文章以孩子的视角,刻画了母亲的形象。你如何评价这位母亲?结合文章内容,说说你的看法。(4分)
(二)时间不等人(19分)
毕啸南
①意识到爸妈老去,是一个模糊而漫长的过程。
②舅舅开车送我和我爸去火车站,妈给我准备了六大包的行李,我坚持只带一个皮箱。A她像雨前忙着搬家的蚂蚁,左右摇晃着身体,自顾自地来来回回,连拖带抱,硬生生地把大大小小的包裹都塞进了车里。
③临行前,妈逐一把包裹拆开来检查一遍。少年的我觉得脸上有些挂不住了,冲妈妈大声嚷嚷:“哎呀,别翻了,说了不带不带,跟逃荒似的。”说着,我便转身蹿进车里。“哪里像逃荒,满嘴胡诌。”妈妈见我恼了,笑中有些歉意,随即又笑呵呵地招呼着亲戚邻里。
④车快发动了,妈突然大喊了一声:“糟了糟了,到底是忘了东西。”她跑进院子,又跑了回来,手里拎着一大袋子煮熟的花生。她一只手托着袋子从车窗递给我说:“差点就忘了,刚刚煮好的,别烫着,带着路上吃。”妈妈的脸挤进了车窗里,我望着她,竟感觉有些陌生。
⑤十八年来,这似乎是我第一次这样近距离地看她,看她的脸。她的眼角已不知何时爬上了皱纹,曾经光滑的额头已藏不住淡淡的褶子,右耳的鬓边几缕青丝也已成了白发。
⑥爸说:“走吧,时间不等人。”
⑦车终究还是开动了。我坐在车里,目光透过车窗看妈离我远去,越来越远。她的身影越来越小,我有些困惑,有些懊恼,妈怎么突然变得这样矮小了呢 直到视线里再也看不到她,我才意识到,远去的人原来是我啊,而妈妈只是停留在了原地。
⑧上了火车,爸从威海到济南送我入校。等我安顿好,天已经渐渐暗了,落日刚刚垂入山间。【甲】为了省钱,爸订了当晚回老家的火车票。我送他到校门口的路上,他似乎又想起了些什么,拐弯去了学校的超市,【乙】给我在大学刚刚认识的舍友一人买了一袋苹果,挨个放在大家的桌子上。
⑨在我念大学以前,我与父亲很少交流。来济南的路上,我们坐了一夜的绿皮火车,老式的火车晃晃荡荡,一直摇晃了七个小时,我与他也就这样彼此沉默了一整夜。
⑩送父亲去校门口的路上,我们依然沉默。那条校园的小路,我们走了很久很久。送我爸到了校门口,我仍只是缓缓吐出几个字:“爸,路上注意安全。”爸说:“你先回去,我在这看着你回去再走。”我的泪水开始在眼眶里打转,一转身,泪就“啪嗒”掉了下来。
走了几步,我停下往回看,爸依旧在那站着,B他穿着卡其色夹克,宽宽的黑色裤子,擦得锃亮的黑皮鞋,那是他为了送我上大学而特意添置的行头。他一动也不动,我突然有些逃离般地加快脚步往学校跑,似乎走了好久好久,我忍不住再次回头望他,只见父亲还在那里,只是,他已经变成了一个很小很小的人,我已看不清楚他的模样。
这个男人,曾经是我心中的天地,而那一刻,我才意识到,他只是我的父亲,一个正在老去的男人。
这一次,是我送父亲,但最后远去的依然是我,停留在原地的,还是父亲。
(选自《读者》,有删改)
1.阅读选文第②~④段,围绕妈妈为“我”做的事情,将下列情节补充完整。(4分)
(1 )
2.文中画线句A、B是对父亲和母亲的描写,读句子,感受人物形象,填一填。(5分)
(1)画线句A把母亲比作 ,写出了
和 。
(2)画线句B是对父亲的 描写,让人感受到 。
3.结合上下文,说说作者是用什么方式表达感情的?(填序号)(3分)
A.语言描写法 B.神态刻画法 C.心理独白法 D.环境烘托法
(1)她的身影越来越小,我有些困惑,有些懊恼,妈怎么突然变得这样矮小了呢?( )
(2)等我安顿好,天已经渐渐暗了,落日刚刚垂入山间。( )
(3)我的泪水开始在眼眶里打转,一转身,泪就“啪嗒”掉了下来。 ( )
4.你认为选文第⑧段中甲、乙两处说法矛盾吗?为什么?(3分)
【甲】为了省钱,爸订了当晚回老家的火车票。
【乙】给我在大学刚刚认识的舍友一人买了一袋苹果,挨个放在大家的桌子上。
5.选文第⑦段和第3段提到“远去的”是“我”,停留在“原地的”是父母,你是怎么理解的?结合全文说一说。(4分)
七、习作。(30分)
生活中,感动无处不在。一个人、一件事、一段经历往往都会让我们感动不已。激动的时候,我们会热血沸腾;痛苦的时候,我们会潸然泪下……每次的真情流露都给我们的心灵带来巨大冲击,给我们的灵魂带来深度触动,它让我们终生难忘。
请以“感动”为题写一篇习作,注意写出这件事给你带来的感受。不少于450字,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校名和人名。
参考答案
一、1. xuàn xuán 2. bó bò 3. jìn jīn
二、筝 蒸 征 昧 魅 媚 拌 绊 伴
三、1. B 2. B 3. B 4. B 5. C 6. C
四、1.示例:日子从床边过去 玩耍时 日子从欢笑声中过去 2.(1)把“秋天的杭州”改为“杭州的秋天”(2)删去“整整”或“左右”(用修改符号修改)3.示例:哇!这样的景色真美呀!飘落的黄叶就像一只只黄色的蝴蝶在空中翩翩起舞。看着黄叶凄凉地飘落,才发现原来秋天早已在不知不觉中来临了。时光匆匆逝去,而我却一事无成。
五、1.八千多日子 像针尖上一滴水 时间的流里 没有声音 也没有影子 朱自清
匆匆 我们的日子为什么一去不复返呢 怅然若失/惆怅无奈 2.史铁生 时间 具体的人、事、景 期盼 兴奋等待 焦急无奈 失望委屈
六、(一)1.示例:第一次:我要看着妈妈把衣服洗完,一洗完,我就拉着她出门。第二次:太阳都下山了,妈妈什么时候才能把衣服洗完啊? 第三次:已经这么晚了,今天怕是不会再出门了。
2.(1)心理 焦急与惆怅 (2)点明主题,升华情感主旨;写出了男孩未能出去玩的心境,烘托了男孩伤心与失望的心情 3.由“我感到母亲惊惶地甩了甩手上的水”可知,母亲疼爱“我”;从母亲未能兑现承诺可知,母亲不守信用;母亲从早上到晚上一直在忙碌,可知母亲很辛苦。这位母亲是一个疼爱孩子、勤劳善良、忙碌辛苦的母亲。
(二)1.(1)妈妈为“我”准备,并搬运六大包行李。 (2)妈妈给“我”拿花生并叮嘱路上吃。 2.(1)蚂蚁 母亲对“我”的关心爱护 母亲的细心周到 (2)外貌 父亲对送“我”上大学的重视 3.(1)C (2)D (3)B 4.不矛盾,“订了当晚回老家的火车票”体现了父亲节俭的美德,但却舍得花钱给“我”的舍友买苹果,是为了让舍友关照生活在陌生环境中的“我”,体现了父亲无微不至的爱。5.“我”终会长大成人,离家远去,父母却只能留在原地,默默守候,“我”意识到无论时间和空间如何变化,父母对孩子的爱都是不变的。
七、略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HYPERLINK "http://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