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3月
绵阳市部分中学2023-2024学年高二下学期3月月考
语文试题
本试卷分试题卷和答题卡两部分。满分15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
一、现代文阅读(34分)
(一)现代文阅读Ⅰ(本题共5小题,16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题。
材料一:
短视频的内容题材和视听叙事逻辑有别于传统视听表达。一些非专业短视频创作者缺乏基本媒介素养,为博取流量和吸引眼球,故意利用技术手段,通过摆拍或者“移花接木”合成视频内容,制作和传播虚假短视频新闻,甚至刻意模糊“摆拍视频”和“真实记录”之间的界限,营造一种记录真实的新闻感,骗取观众关注,引发社会讨论。
短视频快速兴起的现实逻辑是“技术赋能、极简操作、碎片消费、深度互动”。深度互动指的是短视频这一传播形态能够提供很强的现场感和参与感,视觉上它给人的感觉是不停地还原现场真实情况,满足人们的信息需求,观看者普遍认为短视频提供的是真实的新闻信息,展示的是现实情况,网民在观看过程中更容易产生情感上的共鸣和共情。摆拍短视频的视频作者正是利用了这些特点,刻意调整拍摄手法去迎合观看者,模糊虚假情节和真实故事的界限,企图达到“弄假成真”的效果,用虚构情节获取观看者的真实感情。短视频创作领域并不拒绝虚构内容,有好剧本的故事同样能够吸引观众,但是,当视频作者用虚假内容伪装成真实,就是对公众的欺骗。
(摘编自林爱瑞《当前短视频创作的伦理审视》)
材料二:
摆拍短视频是指由人为策划、编造和表演,但伪装成真实新闻事件进行传播的短视频。与一般化的以娱乐为导向的剧情短视频不同,摆拍短视频从社会的热点、焦点、病点和兴奋点入手,以网络用户的爱心、同情心和正义感为传播“杠杆”,吸引用户注意力,赚取网络流量,实现摆拍者不可告人的目的。
摆拍短视频所涉及的领域是多元的,主要集中在与人们日常生活息息相关,并且容易引起人们情感共鸣的领域。例如,“芷江县岸托车抢小孩”“外卖小哥送餐返回后发现车辆被偷在雨中坐地失声痛哭”“考上清华之后跪谢父亲”“广东夫妻办完离婚手续之后妻子晕倒丈夫冷眼离开”等摆拍短视频,涉及民生、教育、社会治安、道德伦理等方面。除了上述领域,也存在政治领域的摆拍短视频现象。2016年,一段据称是从废墟中被抢救出来的叙利亚小男孩“阿勒颇受伤儿童”的视频在社交媒体走红,当天转发量就超过3万次,但随后有媒体质疑该视频为摆拍,其目的是为西方国家干涉叙利亚创造“人道主义”理由。
摆拍短视频伪装程度较高。网络空间是一个高风险社会,具有行为主体隐匿、社会网络关系复杂、信息演化转化过程存在较大不确定性等特点,这些都增加了网络社会引导和管控的难度。一些摆拍视频博主将自身塑造为“公民记者”和“正义化身”,有的甚至还打着“传播正能量,倡导主旋律”的旗号公然进行摆拍创作。与那些明显违反法律法规和公序良俗的短视频不同的是,有些摆拍短视频在表面上看起来也兼顾和整合了如守望社会、传递文化、娱乐用户等传播的社会功能;有些“低级红”和“高级黑”的摆拍短视频虽然标榜“真实性”,但与剧情短视频有着显著的传播目的差异。
无论是从艺术形式还是艺术内容方面来看,摆拍短视频往往并不精彩,甚至粗制滥造,不具备广泛传播的价值。然而,摆拍短视频善于拿“人性善恶”或者“极端现象”做文章,很容易击中用户内心深处的情感软肋,牵动用户的爱心和同情心,激起用户的悲伤或者愤怒的情绪。用户在情绪化状态下可能忽略了对短视频本身真实性的核验,将其当作真实事件看待,反而积极转发扩散,使得摆拍短视频在很短时间内得以大范围传播。
在日趋激烈的市场竞争和经济利益的驱使下,短视频平台大有“算法不坏,用户不爱”的发展趋势。平台利用算法争夺用户的注意力,让那些煽情、夸张和刺激的短视频被优先推荐,以迎合用户的“猎奇”欲望。短视频创作所使用的“新闻框架”会影响用户对真实世界的认知,当短视频使用摆拍的“新闻框架”创作并推送时,用户误以为这些就是全部的事实真相,也容易被这些短视频所蕴含的价值观所感染,形成某种固定的认知。在“信息茧房”效应的积累之下,用户可能出现价值观迷失和选择性敌视的情况,逐渐落入逃避现实和虚假臆想的圈套中,这一主观想象的世界实际上颠覆了社会的真实面貌。
(摘编自曾润喜《短视频创作生态的失范现象与纠偏研究》)
材料三:
VR(即“虚拟现实”)的未来方向
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梳理,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
B.
C.
D.
2.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以很强的现场感和参与感使网民产生情感上的共鸣和共情,这成为推动短视频快速兴起的关键原因和现实逻辑。
B.当短视频作者企图“弄假成真”,用虚假内容伪装成真实时,就是对公众的欺骗,因此短视频绝不能通过虚构内容来吸引观众。
C.“考上清华之后跪谢父亲”的摆拍短视频正是利用了高考升学这种与日常生活息息相关的话题来引起人们的情感共鸣。
D.短视频平台利用算法优先推荐煽情、夸张和刺激的短视频,最终是为了吸引用户的注意力和迎合人们的“猎奇”欲望。
3.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分析和评价,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材料一分析了摆拍短视频刻意作假、“弄假成真”的手法,借“移花接木”这一比喻论证强调作假的主观性和欺骗性。
B.材料二首段从下定义入手,“伪装”“不可告人”等含有强烈贬义色彩词语的使用表现出对摆拍行为鲜明的反对立场。
C.材料二第一段引入剧情短视频的概念,意在强调其以娱乐为导向,与摆拍短视频形成鲜明的对比关系。
D.材料二第二段运用例证法论证摆拍短视频涉及民生、教育、社会治安、道德伦理等方面,强调其拍摄题材的多元性。
4.根据材料三,下列对VR(即“虚拟现实”)技术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 )(3分)
A.VR技术能提供三个维度的体验:知觉体验、行为体验和精神体验。
B.现有的VR技术在精神体验上发展较快,而在知觉体验上发展较慢。
C.VR技术的未来方向是知觉体验、行为体验和精神体验的均衡发展。
D.期许的VR体验将极大提高行为体验的自由度和精神体验的满意度。
5.日前,国家网信办统筹指导24家网络直播平台和9家网络短视频平台统一上线“青少年模式”,请根据两则材料分析出台这一模式的原因。(4分)
(二)现代文阅读Ⅱ(本题共4小题,18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6-9题。
文本一:
明 天
鲁迅
原来鲁镇是僻静地方,还有些古风:不上一更,大家便都关门睡觉。深更半夜没有睡的只有两家:一家是咸亨酒店,几个酒肉朋友围着柜台,吃喝得正高兴;一家便是隔壁的单四嫂子,他自从前年守了寡,便须专靠着自己的一双手纺出棉纱来,养活他自己和他三岁的儿子,所以睡的也迟。
这时候,单四嫂子正抱着他的宝儿,坐在床沿上,纺车静静的立在地上。黑沉沉的灯光,照着宝儿的脸,绯红里带一点青。单四嫂子心里计算:神签也求过了,愿心也许过了,单方也吃过了,要是还不见效,怎么好?——那只有去诊何小仙了。
单四嫂子等候天明,却不像别人这样容易,觉得非常之慢,宝儿的一呼吸,几乎长过一年。现在居然明亮了;天的明亮,压倒了灯光,——看见宝儿的鼻翼,已经一放一收的扇动。
单四嫂子知道不妙,暗暗叫一声“啊呀!”心里计算:怎么好?只有去诊何小仙这一条路了。他①虽然是粗笨女人,心里却有决断,便站起身,从木柜子里掏出每天节省下来的十三个小银元和一百八十铜钱,都装在衣袋里,锁上门,抱着宝儿直向何家奔过去。
天气还早,何家已经坐着四个病人了。他摸出四角银元,买了号签,第五个轮到宝儿。何小仙伸开两个指头按脉,指甲足有四寸多长,单四嫂子暗地纳罕,心里计算:宝儿该有活命了。但总免不了着急,忍不住要问,便局局促促的说:
“先生,——我家的宝儿什么病呀?”
“他中焦塞着。”
“不妨事么?他……”
“先去吃两帖。”
“他喘不过气来,鼻翅子都扇着呢。”
“这是火克金……”
何小仙说了半句话,便闭上眼睛;单四嫂子也不好意思再问。单四嫂子接过药方,一面走,一面想。他虽是粗笨女人,却知道何家与济世老店与自己的家,正是一个三角点;自然是买了药回去便宜了。于是又径向济世老店奔过去。店伙也翘了长指甲慢慢的看方,慢慢的包药。单四嫂子抱了宝儿等着;宝儿忽然擎起小手来,用力拔他散乱着的一绺头发,这是从来没有的举动,单四嫂子怕得发怔。
宝儿吃下药,已经是午后了。单四嫂子留心看他神情,似乎仿佛平稳了不少;到得下午,忽然睁开眼叫一声“妈!”又仍然合上眼,像是睡去了。他睡了一刻,额上鼻尖都沁出一粒一粒的汗珠,单四嫂子轻轻一摸,胶水般粘着手;慌忙去摸胸口,便禁不住呜咽起来。
宝儿的呼吸从平稳到没有,单四嫂子的声音也就从呜咽变成号啕。这时聚集了几堆人:门内是王九妈蓝皮阿五之类,门外是咸亨的掌柜和红鼻老拱之类。王九妈便发命令,烧了一串纸钱;又将两条板凳和五件衣服作抵,替单四嫂子借了两块洋钱,给帮忙的人备饭。
这时候,单四嫂子坐在床沿上哭着,宝儿在床上躺着,纺车静静的在地上立着。许多工夫,单四嫂子的眼泪宣告完结了,眼睛张得很大,看看四面的情形,觉得奇怪:所有的都是不会有的事。他心里计算:不过是梦罢了,这些事都是梦。明天醒过来,自己好好的睡在床上,宝儿也好好的睡在自己身边。他也醒过来,叫一声“妈”,生龙活虎似的跳去玩了。
单四嫂子终于朦朦胧胧的走入睡乡,全屋子都很静。
老拱②们也走了,咸亨也关上门了。这时的鲁镇,便完全落在寂静里。只有那暗夜为想变成明天,却仍在这寂静里奔波;另有几条狗,也躲在暗地里呜呜的叫。
(节选自鲁迅小说《明天》有删改)
【注】①他:指单四嫂子。②老拱:泛指普通百姓。
文本二:
《呐喊》自序(节选)
鲁迅
我懂得他(金心异)的意思了,他们正办《新青年》,然而那时仿佛不特没有人来赞同,并且也还没有人来反对,我想,他们许是感到寂寞了,但是说:“假如一间铁屋子,是绝无窗户而万难破毁的,里面有许多熟睡的人们,不久都要闷死了,然而是从昏睡入死灭,并不感到就死的悲哀。现在你大嚷起来,惊起了较为清醒的几个人,使这不幸的少数者来受无可挽救的临终的苦楚,你倒以为对得起他们么?”
“然而几个人既然起来,你不能说决没有毁坏这铁屋的希望。”
是的,我虽然自有我的确信,然而说到希望,却是不能抹杀的,因为希望是在于将来,决不能以我之必无的证明,来折服了他之所谓可有,于是我终于答应他也做文章了,这便是最初的一篇《狂人日记》。从此以后,便一发而不可收,每写些小说模样的文章,以敷衍朋友们的嘱托,积久就有了十余篇。
在我自己,本以为现在是已经并非一个切迫而不能已于言的人了,但或者也还未能忘怀于当日自己的寂寞的悲哀罢,所以有时候仍不免呐喊几声,聊以慰藉那在寂寞里奔驰的猛士,使他不惮于前驱。至于我的喊声是勇猛或是悲哀,是可憎或是可笑,那倒是不暇顾及的;但既然是呐喊,则当然须听将令的了,所以我往往不恤委婉了一点,在《药》的瑜儿的坟上平空添上一个花环,在《明天》里也不叙单四嫂子竟没有做到看见儿子的梦,因为那时的主将是不主张消极的。至于自己,却也并不愿将自以为苦的寂寞,再来传染给也如我那年青时候似的正做着好梦的青年。
这样说来,我的小说和艺术的距离之远,也就可想而知了,然而到今日还能蒙着小说的名,甚而至于且有成集的机会,无论如何总不能不说是一件侥幸的事,但侥幸虽使我不安于心,而悬揣人间暂时还有读者,则究竟也仍然是高兴的。
所以我竟将我的短篇小说结集起来,而且付印了,又因为上面所说的缘由,便称之为《呐喊》。
6.下列对文本一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小说开头的对鲁镇环境描写,突出了单四嫂子生活的艰难,为下文写单四嫂子痛失爱子做铺垫。
B.宝儿生病,单四嫂子不是直接找医生,而是通过求签、许愿、吃单方,由此可见单四嫂子的愚昧与困顿。
C.单四嫂子对宝儿的病心急如焚,但是何小仙却含糊、马虎应付了事,形成了鲜明的对比,突出了何小仙的无情。
D.小说开头和结尾都写了鲁镇夜晚的寂静,形成呼应,突出了一切波澜均会回归寂静的主题。
7.下列与文本有关的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单四嫂子带出门是十三个小银元和一百八十铜钱,看病花了四角银元,后面王九妈又替她借了两块洋钱。从这些不同的货币中,我们可以看出民国时期货币的混乱。
B.何小仙说“这是火克金”,讲的是中医“五行相克”的医学理论。与鲁迅的《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里讲的“奇奇怪怪的药引”一样,都是子虚乌有、骗人的理论。
C.王九妈、蓝皮阿五、咸亨的掌柜、红鼻老拱等人物,与鲁迅其他作品中的“九斤老太”“小尼姑”“白胡子”一样,都是形象又通俗的称呼,让读者感觉亲切真实。
D.宝儿死后,王九妈便发令烧纸钱;又将单四嫂子的家当抵押借钱,给帮忙的人备饭。这明显会让单家雪上加霜,却似乎是在热心帮忙,更让人理解封建社会的吃人本质。
8.结合文本二,分析鲁迅创作小说的基本目的。(6分)
9.《明天》是鲁迅小说名篇之一。请你结合文本二中提及的相关写作意图,从不同角度对小说《明天》进行评价,并进行简要分析。(6分)
二、古代诗文阅读(44分)
(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5小题,20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0-14题。
材料一:
汤问伊尹曰:“三公、九卿、二十七大夫、八十一元士,知之有道乎?”伊尹对曰:“昔者尧见人而知,舜任人然后知,禹以成功举之。夫三君之举贤,皆异道而成功,然尚有失者,况无法度而任己直意用人,必大失矣。故君使臣自贡其能,则万一之不失矣。”
王者何以选贤?夫王者得贤材以自辅,然后治也。虽有尧舜之明,而股肱不备,则主恩不流,化泽不行。故明君在上,慎于择士,务于求贤,设四佐以自辅,有英俊以治官,尊其爵,重其禄,贤者进以显荣,罢者退而劳力,是以主无遗忧,下无邪慝,百官能治,臣下乐职,恩流群生,润泽草木。昔者虞舜左禹右皋陶,不下堂而天下治,此使能之效也。
(节选自《说苑·君道》)
材料二:
句践①与吴战于浙江之上,石买为将。耆老、壮长进谏曰:“夫石买,人与为怨,家与为仇,贪而好利,细人也,无长策。王而用之,国必不遂。”王不听,遂遣之。石买发行至浙江上,斩杀无罪,欲专威服军中,动摇将率,独专其权。士众恐惧,人不自聊。兵法曰:“视民如婴儿,故可与赴深溪。”士众鱼烂而买不知,尚犹峻法隆刑。子胥独见可夺之证②,变为奇谋或北或南夜举火击鼓画陈诈兵。越师溃坠,政令不行,背叛乖离。还报其王,王杀买,谢其师,号声闻吴。吴王恐惧,子胥私喜:“越军败矣!胥闻之,狐之将杀,噆唇吸齿。今越句践其已败矣,君王安意,越易兼也。”使人入问之,越师请降,子胥不听。越栖于会稽之山,吴追而围之。句践喟然用种、蠡计,转死为霸。一人之身,吉凶更至;盛衰存亡,在于用臣;治道万端,要在得贤。
(节选自《越绝书·越绝外传记地传》)
【注】①句践:勾践。浙江:这里指钱塘江。②证:征兆,迹象。
10.文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有三处需要断句,请用铅笔将答题卡上相应位置的答案标号涂黑。(3分)
变为A奇谋B或北C或南D夜举E火F击鼓G画H陈诈兵。
11.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自辅,指辅佐自己,与《离骚(节选)》中“恐年岁之不吾与”句式不同。
B.遂,指成功,与《氓》“言既遂矣,至于暴矣”的“遂”词义不同。
C.聊,指依赖、依靠,与成语“民不聊生”中的“聊”词性、意思相同。
D.谢,指认错、谢罪,与《孔雀东南飞》中“谢家来贵门”的“谢”词义不同。
12.下列对材料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伊尹认为尧、舜、禹举用贤士的方法不同,尧只要见到一个人就知道他是否贤能,舜让其任职以判断他是否贤能,禹则根据成绩选拔人才。
B.圣明的君主谨慎选择贤士,使其爵尊禄厚,黜退不贤之人,使其从事体力劳动。从前虞舜不下殿堂天下就得到治理,这是任用贤臣的功效。
C.石买到钱塘江后以杀立威,随意调动处置将领,独揽军中大权。越军将士军心涣散犹如鱼烂,石买根本不知,仍然用严刑峻法来对待他们。
D.越国将士退守会稽山,准备拼死反击,又被追来的吴军紧紧包围。句践喟然叹息,采用谋臣文种、范蠡之策,最终改变了身死国灭的命运。
13.将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8分)
(1)虽有尧舜之明,而股肱不备,则主恩不流,化泽不行。
(2)今越句践其已败矣,君王安意,越易兼也。
14.越王勾践大败于吴国,直接印证了材料一中的哪一观点?请指出并简要说明。(3分)
(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4小题,18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16题。
白沟行①
王安石
白沟河边蕃塞地,送迎蕃使年年事。
蕃马常来射狐兔,汉兵不道传烽燧。
万里锄耰接塞垣,幽燕②桑叶暗川原。
棘门灞上徒儿戏,李牧廉颇莫更论。
【注】①嘉佑五年春,王安石奉命伴送辽国贺正旦使回国,本诗在出京往返途中所写。②幽燕:今河北北部及辽宁一带。唐以前属幽州,战国时属燕国,故名幽燕。当时沦为辽国统治区域。
15.下列对这首词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诗人描写自己伴送辽使途中所见,笔下画面逐次展开,并且带有明显边境特色。
B.诗歌首联写实简洁,揭示了白沟特殊地理位置,也暗含了伴送辽使回国的心情。
C.颔联点出了当时边疆局势的紧张,辽国军队常来侵扰,北宋军队不断沿路报警。
D.尾联使用典故,含义深远。“徒儿戏”引人深思,彰显了诗人对边疆守将的态度。
16.这首诗的对比手法特色鲜明,请结合全诗简要赏析。(6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7-18题。
清明二首(其二)
杜甫
此身飘泊苦西东,右臂偏枯①半耳聋。
寂寂系舟双下泪,悠悠伏枕左书空②。
十年蹴鞠③将雏远,万里秋千习俗同。
旅雁上云归紫塞④,家人钻火用青枫。
秦城楼阁烟花里,汉主⑤山河锦锈中。
春水春来洞庭阔,白苹愁杀白头翁。
【注】①偏枯:麻痹。②左书空:用左手在空中写字。③蹴鞠:踢球。④紫塞:泛指北方。⑤汉主:指唐皇。
17.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第二联近承首联,“系舟”应“飘泊”,“左书空”对“右臂偏枯”,将老病漂泊的境况具象化。
B.第三联远承首联,“蹴鞠”“秋千”语带双关,形象地写出了诗人长期漂泊身不由己的悲凉酸楚。
C.尾联以“春”“白”叠用见妙,春水归向洞庭,白逢春生长,让原本愁苦的诗人又顿感欣慰。
D.本诗前三联侧重叙事,叙中融情,后三联重在写景,景真情切,两大部分双峰并峙,各显千秋。
18.清朝唐彪《读书作文谱》指出:“非实不足以阐发义理,非虚不足以摇曳神情,故虚实常宜相济也。”这一观点在本诗第四、五两联是如何得到印证的?请简要分析。(6分)
(三)名篇名句默写(本题共1小题,共6分)
19.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6分)
(1)屈原《离骚》中直抒胸臆,表白心志,表达自己对美好德行的追求至死不悔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
(2)李白在《蜀道难》中用“_________,_________。”两句借景抒情,把读者带进一个古木荒凉、鸟声悲凄的境界。
(3)《蜀相》一诗中,杜甫用“_________,_________。”两句高度概括了蜀相诸葛亮一生的主要事迹。
三、语言文字运用(12分)
(一)语言文字运用Ⅰ(本题共3小题,共12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9-20小题。
翠翠睨着腰背微驼白发满头的祖父,不说什么话。远处有吹唢呐的声音,她知道那是什么事情,且知道唢呐方向,要祖父同她下了船,把船拉过家中那边岸旁去。为了想早早的看到那迎婚送亲的喜轿,翠翠还爬到屋后塔下去眺望。①过不久,那一伙人来了.两个吹唢呐的,四个强壮乡下汉子,一顶空花轿,一个穿新衣的团总儿子模样的青年,另外还有两只羊, 一个牵羊的孩子,一坛酒,一盒糕耙,一个担礼物的人。一伙人上了渡船后,翠翠同祖父也上了渡船,祖父拉船,翠翠却傍花轿站定,去欣赏每一个人的脸色与花轿上的流苏。拢岸后,团总儿子模样的人,从扣花抱肚里掏出了一个小红纸包封,递给老船夫。这是规矩,祖父再不能说不接收了。但得了钱祖父却说话了,②问那个人,新娘是什么地方人,明白了,又问姓什么,明白了,又问多大年纪,一起皆弄明白了。吹唢呐的一上岸后又把唢呐呜呜喇喇吹起来,一行人便翻山走了。祖父同翠翠留在船上,感情皆追着那唢呐声音走去,走了很远的路方回到自己身边来。
20.文中第①处画横线句子使用了很多的数量词,请分析其作用。(4分)
21.比较第②处画横线句子和“问那个人,新娘是什么地方人,姓什么,多大年纪,都弄明白了”,请简要说明哪一种表达效果更好。(4分)
22.请指出并赏析“祖父同翠翠留在船上,感情皆追着那唢呐声音走去,走了很远的路方回到自己身边来”一句中的修辞手法。(4分)
四、写作(60分)
23.阅读下列材料,根据要求作文。
避免
顾城
你不愿意种花
你说:
“我不愿看见它
一点点凋落”
是的
为了避免结束
你避免了一切开始
对于诗中“你”的人生态度,你有怎样的体验和思考?请就此写一篇文章,谈谈你的看法。
要求:①角度自选,立意自定,题目自拟。②明确文体,不得写成诗歌。③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少于800字。 绵阳市部分中学2023-2024学年高二下学期3月月考
参考答案(语文)
1.C C.“明显违反法律法规和公序良俗”错误,由材料二“与那些明显违反法律法规和公序良俗的短视频不同的是,有些摆拍短视频……”可知,内容处理上,明显违反法律法规和公序良俗不是摆拍短视频的特点,它伪装程度较高。故选C。
2.C A.“以很强的现场感和参与感……这成为推动短视频快速兴起的关键原因和现实逻辑”错误,材料一“短视频快速兴起的现实逻辑是‘技术赋能、极简操作、碎片消费、深度互动’”,而“深度互动指的是短视频这一传播形态能够提供很强的现场感和参与感……”,可见,“很强的现场感和参与感”只是推动作用中的一方面,选项以偏概全。B.“短视频绝不能通过虚构内容来吸引观众”错误,材料一是说“短视频创作领域并不拒绝虚构内容”“当视频作者用虚假内容伪装成真实,就是对公众的欺骗”,不是不能通过虚构内容来吸引观众。D.“最终是为了吸引用户的注意力和迎合人们的‘猎奇’欲望”错误,材料二“在日趋激烈的市场竞争和经济利益的驱使下……平台利用算法争夺用户的注意力,让那些煽情、夸张和刺激的短视频被优先推荐,以迎合用户的‘猎奇’欲望”可知,最终是为了市场竞争和满足经济利益。故选C。
3.A B.“对摆拍行为鲜明的反对立场”错误,不是对摆拍行为,而是对摆拍短视频的制作手法和目的表示反对。C.“意在强调其以娱乐为导向”错误,材料二原文“与一般化的以娱乐为导向的剧情短视频不同,摆拍短视频……”意在强调摆拍短视频的特殊性。D.“强调其拍摄题材的多元性”错误,材料二“摆拍短视频所涉及的领域是多元的,主要集中在与人们日常生活息息相关,并且容易引起人们情感共鸣的领域”强调其涉及领域多元,容易引起人们情感共鸣。故选A。
4.B 根据图示,虚线表示期许的VR体验,沉浸的知觉体验、自如的行为体验、梦幻般的精神体验三个维度在空间坐标系中是等距的,即VR的未来方向应是知觉体验、行为体验和精神体验均衡发展。实线代表现有的VR体验,从坐标系中可明显看出,三个维度现有值与各自维度期许值的距离由近到远依次是知觉体验、行为体验、精神体验,即现有的VR技术在知觉体验上发展最快,其次是行为体验,最后是精神体验,行为体验和精神体验相对于知觉体验来说还有更大的提升空间。B项说“现有的VR技术在精神体验上发展较快,而在知觉体验上发展较慢”与图示信息正好相反,所以是错误的。其他选项描述的信息都与图示内容吻合,是正确的。
5.①摆拍短视频从社会的热点、焦点、痛点和兴奋点入手,更容易吸引好奇心重的青少年的眼球,使他们深受其害。②摆拍短视频以网络用户的爱心、同情心和正义感为传播“杠杆”,更容易使心智不够健全的青少年的思想发生动摇。③一些摆拍视频博主将自身塑造为“公民记者”和“正义化身”,有的甚至还打着“传播正能量,倡导主旋律”的旗号进行摆拍创作,具有极强的欺骗性。④平台利用算法,让那些煽情、夸张和刺激的短视频被优先推荐给青少年,以迎合他们的“猎奇”欲望。⑤在“信息茧房”效应的积累之下,青少年可能出现价值观迷失和选择性敌视的情况,逐渐落入逃避现实和虚假臆想的圈套中。(每点2分,任答2点4分)
6.B A.生活艰难并不是为痛失爱子做铺垫;C.“……对比,突出了何小仙的无情”错,这个对比不是为了突出何小仙,何小仙也不算无情,只是见多了苦难后的麻木冷漠;D主题无中生有。
7.B 不能因为何小仙一个庸医,就说中医理论是子虚乌有的。
8.①希望能够打破封建社会窒息的黑暗,唤醒人们摧毁“铁屋子”;②慰藉那些反封建斗士,鼓励他们继续努力奋斗;③不让青年被感染到自己的痛苦寂寞;④感受到人间有读者,有人理解自己,感到喜悦。(每点2分,答对三点得6分)
9. ①从人物看,单四嫂子虽贫困、勤劳,但愚昧、麻木,属于“铁屋子”中“昏睡”的人群,写她表明了鲁迅想要唤醒类似的普通百姓。②从环境看,小说展示了鲁镇夜晚的寂静,也暗示了“今天”的黑暗与死寂,与鲁迅的“绝无窗户而万难破毁的铁屋子”相对应。③从情节看,结尾单四嫂子的“梦”,梦到儿子生龙活虎,体现了作者的创作意图,即在失望、绝望中给予人们希望。④从标题的象征意义看,“明天将会怎样”,能唤起人们对原有社会的反思,为猛士的奋进“呐喊助威”,从而产生对病态社会加以“疗治”的希望。(每点2分,答对三点得6分)
10.BDG 句意:是他改用奇谋异策,命令吴军一会儿攻北,一会儿攻南,在夜里点起火把擂鼓,好像要发起攻击似的,(而白天)则不断变换阵势,设置疑兵。
11.A 句式相同,都是宾语前置句
12.D “准备拼死反击”错误。材料二只说“越栖于会稽之山”,从中看不出越军“准备拼死反击”之意。
13.(1)(君王)即使像尧舜那样英明,但如果没有得力的大臣辅助,那么君王的恩德不能给予人民,教化的雨露不能施及万物。(“虽”,即使;“股肱”,得力的大臣;“化泽”,教化的雨露;句意1分)
(2)现在越王句践大概已经战败了,君王您放心,越国容易兼并了。(“其”,大概;“安意”,安心;“兼”,兼并;句意1分)
14.①“况无法度而任己直意用人,必大失矣”。
②勾践不听他人的正确意见,单凭主观意愿重用石买为将,最终导致了大败于吴国的结局。(观点1分,分析2分)
参考译文:
材料一:
成汤问伊尹说:“要选拔三公九卿、二十七大夫、八十一元士,您知道有什么方法吗?”伊尹回答说:“从前尧见到一个人就知道他是否贤能,舜等到任用以后才知道他是否贤能,禹凭借成绩选拔人才。这三位君王举用贤士,方法不同却都取得成功,然而仍然有失误的地方,更何况不依法度,单凭自己的主观意愿去用人呢,失误必定更大。所以君王要使臣子自愿贡献他们的才能,这样就万无一失了。”
君王为什么要选用贤士?因为君王得到贤能的人帮助自己,之后才能治理天下。(君王)即使像尧舜那样英明,但如果没有得力的大臣辅助,那么君王的恩德不能给予人民,教化的雨露不能施及万物。所以,英明的君王居于上位,都谨慎地选择官员,致力求贤,设立四位大臣来辅佐自己,用才能杰出的人治理百官,使他们的爵位尊荣,使他们的俸禄优厚,贤能的人做官名声得到显扬,不贤能的人黜退从事体力劳动,因此君王没有忧患的事,臣民没有邪恶的人,百官善于治理,臣下乐于尽职,恩德流布人民,雨露滋润草木。从前虞舜(做君王的时候),左有大禹,右有皋陶,他不下殿堂天下就得到治理,这就是任用贤能的功效啊。
材料二:
越王句践与吴国军队在钱塘江边交战,任命石买为大将。那些德高望重的老人和成年人都劝说越王:“石买这个人,哪个人跟他接触就跟哪个人结怨,哪一家跟他交往就跟哪一家有仇,贪婪好利,是一个见识短浅的小人,没有高明的策略。君王如果重用他,越国一定不会成功。”越王没有采纳这些意见,还是派石买率兵出征。石买出发来到钱塘江边,滥杀无辜,一心想用威力慑服全军,随意调动、处置将领,自己独揽军权。将士们心怀恐惧,人人自危,觉得生命没有保障。兵法上说:“对待百姓要像对待婴儿一样关怀备至,那么他们就能够跟你一起赴汤蹈火。”越军将士军心涣散,已经像鱼烂了一样,但石买却一点也不了解,还是用严刑峻法对待他们。(吴国)只有伍子胥看出了可以战胜越军的征兆,于是他改用奇谋异策,命令吴军一会儿攻北一会儿攻南,在夜里点起火把擂鼓,好像要发起攻击似的,(而白天)则不断变换阵势设置疑兵。结果,越军溃散败北,政令不能推行,队伍分崩离析。有人回去向越王汇报,越王杀掉石买,并向全军将士谢罪,将士们的叫喊声一直传到吴国军营中。吴王非常害怕,伍子胥却暗地高兴,(他对吴王说):“越军溃败了!我听说,狐狸将被杀害时,会咬唇吸齿发出叽叽的叫声。现在越王句践大概已经战败了,君王您放心,越国容易兼并了。”于是派人到越军营中询问,越军果然请求投降,伍子胥不接受。越王句践退守到会稽山上,吴军追击并包围了会稽山。句践喟然叹息,采用了文种、范蠡的计谋,终于转死为生,继而称霸。对于人的一生来说,吉凶会交替着来到;(对于国家来说),它的盛衰存亡,就在于任用大臣;治国之道方方面面,关键在于得到贤臣的辅佐。
15.C 颔联中“不道”意为不知,不认为有必要,本联意为辽国人常常借口打猎侵扰边界,边界上的驻军却不知道点燃烽火发出警报。这两句说明宋军对辽国的防御十分麻痹松懈。
16.①颔联辽国人常来汉地侵扰与北宋军队轻敌麻痹作对比,强化了诗人对当时边将轻敌麻痹、所任非人的批评谴责。
②颈联辽国地区桑林密布、遮蔽河川原野与宋朝边疆一望万里、无险可守的南北边境现实情况作对比,强化了对边防松懈,无险可据的忧虑担心。
③尾联守无良将与打败过北方强敌的李牧廉颇古今将领作对比,暗寓对北宋当时对辽委曲求全政策的不满及收复幽燕之地的愿望。
(每点2分,答出对比点1分,指出情感1分。)
17.C “让原本愁苦的诗人又顿感欣慰”错误,尾联写春水也如大雁一样如期回归,茫茫白蘋逢春生长,诗人却无法回归,愁上加愁,并无喜悦之情。故选C。
18.①第四联为眼前实景。雁阵穿云北去,赶赴北国家园;四野人家也钻青枫取火,一片清明风光。南鸟北归有期,迁客返京无望;钻木取火,荆楚却用青枫,足见异地异俗。②第五联为想象虚景。北方紫塞,楚中枫火,两两相隔,诗人之心禁不住飞到故都。长安的楼阁应掩映于迷离朦胧的轻烟花雨中了,那奇瑰高峻的山河也应万紫千红一片锦绣了。③两联一实一虚,诗人身处异乡,想念京华欲归故都之情含蓄深婉地表现出来,足见诗人构思之精妙。
19.(1)亦余心之所善兮,虽九死其犹未悔
但见悲鸟号古木,雄飞雌从绕林间
三顾频烦天下计,两朝开济老臣心
20.①数量短语连用,简洁明快,富有生气,展现了当地的婚俗,以及迎亲场面的热 闹喜庆;②数量词准确使用,说明翠翠对迎亲队伍看得很仔细,暗示了她也在思索、重视自己婚事的心理
21.①原句更好(1 分) ②原句连用三个“问”,强调了祖父操心翠翠的婚事以及对这些问题的看重(1 分); ③原句三次问答,更符合祖父的年龄特征和说话方式,人物刻画更为真实准确; ④原句连用三个“明白了”,用“反复”的修辞手法(1 分) 多个短句连用更加口语化,和全文语言风格一致(1 分)
22.①采用了拟人(1 分) 的修辞手法; ②将祖父和翠翠的感情人格化,赋予感情以人的动作和意志; ③生动表现了祖父和翠翠听到迎亲唢呐之后各自的思想活动和感情波动。
(答对第①点 1 分,其他二点,答对一点 2 分,答对两点 3 分,共 4 分)
23.
【审题指导】
材料以顾城的诗歌为内容,大意是:“你”因为不愿意看到花凋落,而不愿意种花;这就是一种不想面对伤感的结局而干脆不开始的人生态度。
审题时可根据对诗歌大意的理解,抓住诗歌中关键信息构思立意。“花”“凋落”“开始”“结束”是关键信息,联系社会现实,“花”可以理解为理想、愿望、爱情、友情等;“种花”显然是指通过付出与努力去实现人生理想和价值或追求梦想的过程;“凋落”可以理解为失败、失落、挫折等。“为了避免结束,你避免了一切开始”是诗歌的主旨句,这句话可以引申为很多含义,比如:害怕失去,所以不敢开始,说出了现在很多没有安全感人的心声。换个角度看问题,不能因为害怕有不好的结果就选择不开始,美好的过程也是一种收获;不能因为害怕而不开始,只有开始了,在结束时,才不会后悔而且会有记忆中的美好,如果一开始就干脆不开始,也就不会拥有记忆中的美好。由此可以引申到一些人害怕失败而没有奋斗,最终碌碌而为,平平淡淡一生。
题目要求是对于诗中“你”的人生态度的体验和思考,写一篇文章。写作时考生可以反对这种人生态度,指出为了避免结束,而避免开始,是在逃避生活;也可以辩证看待,说对于理想追求类的东西要大胆开始,不惧结局,而对于“知其不可为”的事情,就干脆不要开始。
立意:
1.不惧结局,享受过程。
2.大胆开始行走,欣赏人生美丽的风景。
3.知其不可为,切莫开始行。
4.来过,奋斗过,足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