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疆奎屯市第八中学八年级语文人教版上册29湖心亭看雪课件(共12张PPT)

文档属性

名称 新疆奎屯市第八中学八年级语文人教版上册29湖心亭看雪课件(共12张PPT)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424.9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新课程标准)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15-09-30 08:13:07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课件12张PPT。湖心亭看雪 张岱,字宗子,又字石公,号陶庵、蝶庵、天孙,明末清初山阴(今浙江绍兴)人。明末以前未曾出仕,一直过着布衣优游的生活。明亡以后,消极避居浙江剡溪山中,专心从事著述,穷困以终。《陶庵梦忆》和《西湖梦寻》即写于他明亡入山以后,书中缅怀往昔风月繁华,追忆前尘影事,字里行间流露出深沉的故国之思和沧桑之感。他文学创作以小品文见长。文笔清新生动,饶有情趣,风格独特。 了解作者更( gēng)定  
余挐(ráo)一小舟
毳(cuì)衣  
雾凇(sōng)
沆(hàng)砀(dàng)
两人铺毡(zhān)对坐 
一芥(jiè)
喃(nán)喃 把握字音 崇祯五年十二月,余住西湖。大雪三
日,湖中人鸟声俱绝。是日更定,余挐
一小舟,拥毳衣炉火,独往湖心亭看雪。
雾凇沆砀,天与云与山与水,上下一白。
湖上影子,惟长堤一痕、湖心亭一点、
与余舟一芥、舟中人两三粒而已。 到亭上,有两人铺毡对坐,一童子烧酒
炉正沸。见余,大喜曰:“湖中焉得更有此
人!”拉余同饮。余强饮三大白而别。问其
姓氏,是金陵人,客此。及下船,舟子喃
喃曰:“莫说相公痴,更有痴似相公者!”
1)请学生用自己的话概括课文中心内容。 明确:到西湖的湖心亭看雪。 2)叙事是本文的线索,
请在文中找出记叙的要素。 崇祯五年十二月,更定时分
大雪三日后人鸟声俱绝
西湖的湖心亭。
作者张岱,两“客此”的金陵人舟子、小童
看雪;奇遇。时间:
天气:
地点:
人物:
事件:
3)文中有一个词语可以形象地
概括出张岱的形象,请你找出来。 痴 4)他哪些地方表现出特别的呆气? “痴行” 大雪三日,湖中人鸟声俱绝。是日更定,余挐一小舟,拥毳衣炉火,独往湖心亭看雪。从听觉写大雪,“绝”写出大雪后冰天雪地,万籁俱静的森然寒意。茫茫众生不可为伍,比如舟子,虽然存在却犹如不存在,反映了他文人雅士的孤傲。 5)从文中找出描写雪景的文字 “雾凇沆砀,天与云与山与水,上下一白。” “湖上影子,惟长堤一痕,湖心亭一点,与余舟一芥,舟中人两三粒而已。” 总写。描绘出大雪三日后夜间雪景。是作者在湖中划船时看到的总体的视觉形象,是一个十分阔大而又混沌难辨的白色世界。作者的视点由上而下,四种景物浑然一体。高度抽象、概括,视点由远及近,由大到小,由面到点表现出悠远脱俗的情味,蕴含有渺小人生如同沧海一粟的人生感慨。 痴景 白描是一种描写的方法。原是中国画的一种技法,是指一种不加色彩或很少用色彩,而只用墨线在白底上勾勒物象的画法。作为一种描写方法,是指抓住事物的特征,以质朴的文字,寥寥几笔勾勒出事物形象的描写方法。 6)后文又写喝酒聊天,是否破坏了意境? “湖中 焉得更有此人” 志同道合的知音 7)酒逢知己千杯少啊,饮酒之前不问姓氏,饮酒之后才问;问却避而不答姓氏,只说“是金陵人,客此”,然后不留地址,这段奇遇,是不是张岱处理得太草率了。 正如舟子所说“莫说相公痴,更有痴似相公者”可见如作者都是“痴人”孤高傲世,不屑与他人相识, 8)张岱追求的人生是一种什么样的人生? 视世俗世界而不顾,一心要把自己融入自
然之中。 9)舟子说他痴,他会辩解吗?联想一下
他心里会说什么呢? 想:你怎知我心!大明已亡,我岂可因那繁华红尘忘记故国?
想:我无力改变这天下,那我就在这山水之间来度过余生罢。
想:达则兼济天下,穷则独善其身,我张岱,绝不媚俗失节,一湖寒冰,就是我的志向。痴心透过痴行、痴景、触摸到了并且走进了张岱这位痴人之痴心。中国历史上,有很多这样的古代文人。他们在现实中被压弯了腰,在现实中透不过气来了,于是,只有在大自然中来伸一伸他们要被压垮了的腰杆,在大自然中来深深地呼吸一口干净的空气。他们宁愿自己是山是水是树是花是草是一朵云是一片冰。他们不仅仅是寄情于山水,而且是寄情于广阔、宁静、清寒、灵动的山水。他们在这片山水中来寻找心灵的归依,寻找心智的独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