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品解析】2023~2024学年度粤人版地理 七下第十一章 极地地区培优训练

文档属性

名称 【精品解析】2023~2024学年度粤人版地理 七下第十一章 极地地区培优训练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6.1M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科目 地理
更新时间 2024-03-28 22:40:42

内容文字预览

2023~2024学年度粤人版地理 七下第十一章 极地地区培优训练
一、选择题
(2024·太原模拟)中国第40次南极考察任务的“雪龙”号于北京时间2023年12月1日顺利抵达中国南极中山站,并开展中山站区域卸货作业。2024年1月9日,正在执行中国第40次南极考察任务的“雪龙”号离开长城站。再次起航后,“雪龙”号将二度穿越西风带,前往下一个目的地——智利蓬塔。请完成下面小题。
1.“雪龙2”号依附强大的破冰功能出征南极,该地区冰层厚的主要原因是(  )
A.酷寒 B.狂风 C.干燥 D.降雪多
2.“雪龙2”号到达南极时,该地区(  )
A.一片汪洋 B.出现极夜 C.正值暖季 D.昼短夜长
3.我国泰山站主楼采用架空离地的建筑风格,主要原因是(  )
A.防御北极熊侵袭 B.防止积雪掩埋
C.防积雪融水进入 D.防止紫外线照射
【答案】1.A
2.C
3.B
【知识点】极地地区独特的自然环境;极地地区的科学考察与环境保护
【解析】【点评】(1)南极地区处于地球的最南端,由于特殊的地理位置,形成了独特的气候环境:①南极洲的气候通常较同纬度的北极区为冷,是世界最冷的地区;②南极大陆是地球上最干燥的大陆,有“白色沙漠”之称,年平均降水量仅有30~50毫米,越往大陆内部,降水量越少,南极点附近只有3毫米;③南极常年刮大风,最大风速每秒可达百米左右,比每秒33米的12级大风还高出近3倍;由此可见南极地区的气候特点是:酷寒、烈风、干旱。
(2)以北半球为例,3、4、5三个月是春季;6、7、8三个月是夏季;9、10、11三个月是秋季;12、1、2三个月是冬季。南半球季节与北半球正好相反。
(3)本题考查我国泰山站主楼采用架空离地的建筑风格的主要原因,理解解答即可。
1.南极地区纬度高,气候酷寒、多狂风、降水稀少。其中冰层厚的主要原因是气候酷寒,终年封冻而成,和多狂风、干燥无关。故A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A。
2.根据题意分析,“雪龙2”号到达南极时是2023年12月1日,该地区位于南半球,正值暖季。在此期间太阳直射点位于南半球,南极地区昼长夜短,且会出现极昼;南极地区主体是大陆,不可能出现一片汪洋。故C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3.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南极内陆冬季经常刮起8至10级大风,风吹起的积雪遇阻后会堆积,有可能将整个建筑掩埋.为了防止建筑的迎风面的飞雪堆积,泰山站采用架空离地的设计。南极没有北极熊;南极地区纬度高,海拔高,气温低,积雪融水相对较少,并不是为了防积雪融水进入;主楼建筑架空离地与防寒保暖、防紫外线等关系不大。故B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4.(2023九上·礼县期中)极地地区的环境保护越来越受到全世界的重视,极地地区的和平开发备受关注。下列做法中,有利于极地地区可持续发展的是(  )
A.加强国际合作,保护极地地区的自然环境
B.为了经济发展,大力开采极地的矿产资源
C.大量捕杀极地野生动物,享用野味美食
D.科考队将垃圾埋在雪地里或丢弃到海中
【答案】A
【知识点】极地地区的科学考察与环境保护
【解析】【分析】极地地区是研究地球环境的“天然实验室”。20世纪50年代以来,各国掀起了极地科学考察的热潮。保护与和平利用地球上最后一片净土——南极洲,因此各国应当加强合作,履行《南极条约》,保护南极环境;选项BCD都是错误的做法,选项A正确。
故答案为:A。
【点评】南极洲上已发现的矿物就有220多种,煤矿资源最为丰富,此外还有丰富的铁矿,石油和天然气资源代表性的动物是企鹅迄今为止,已有俄罗斯、美国、英国、阿根廷、澳大利亚、日本和中国等30多个国家在南极地区建立了一大批科学考察站,在南极地区进行科考工作。
5.(2023七上·张店月考)读北极地区图(图中D.处为我国第一个北极科学考察站黄河站。)判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北冰洋四周被大洋洲、欧洲、北美洲包围
B.黄河站有极昼极夜现象
C.世界最大的岛屿C位于黄河站的正北方
D.黄河站位于南极圈以内
【答案】B
【知识点】七大洲的位置、分布及轮廓特点;四大洋的名称、位置及特征;昼夜长短的变化;极地地区的位置、方向判断
【解析】【分析】 A、北冰洋四周北欧洲、亚洲、北美洲包围,A错误;
B、黄河站位于极圈内,有极昼极夜现象,B正确;
C、世界上最大的岛屿是格陵兰岛,位于黄河站的西方,C错误;
D、黄河站位于北极圈内,D错误;
故答案为:B。
【点评】中国南极考察站 1. 长城站。2. 中山站。3.昆仑站。4、罗斯海新站
中国北极考察站 1. 黄河站
(2023七下·忠县期中) 2021年3月以来,南极地区竟出现异常颜色“西瓜雪”。经研究发现这极地雪藻微生物,当温度升高时,就会迅速生长,因其体内含有虾青素呈红色。读极地地区示意图,完成下列小题。
6.导致“西瓜雪”现象产生的主要原因是(  )
A.气候干燥 B.风力减弱 C.降雪增多 D.全球变暖
7.图中位于北极地区的我国科学考察站是(  )
A.长城站 B.中山站 C.黄河站 D.昆仑站
【答案】6.D
7.C
【知识点】极地地区独特的自然环境;极地地区的科学考察与环境保护
【解析】【点评】(1)南极大陆孤独地位于地球的最南端,95%以上的面积为厚度极高的冰雪所覆盖,素有“白色大陆”之称,地形以高原为主,全洲98%的陆地面积为冰雪所覆盖。随全球变暖,南极的冰雪消失,冰川融化速度加快,增加南极陆地的同时,势必将带来全球海平面上升等恶果,沿海地区将有更多土地被海浪吞噬,同时南极环境的改变将反作用于地球气候,使得全球气候变得更加异常,天气更加极端化。
(2)地球的南北两极是全球变化的驱动器,南极是地球上至今未被开发、未被污染的洁净大陆,那里蕴藏着无数的科学之谜,在全球气候变化研究中起着不可替代的关键作用。迄今为止俄罗斯、美国、英国、阿根廷、澳大利亚、日本、中国等30多个国家在极地建立了一系列科学科考站,对南极开展了多学科考察研究,有多项重大科学研究都是在南极取得突破性进展的。
6.结合所给材料可知,“西瓜雪”实际上是一种极地雪藻微生物造成的,这种藻类中蕴含的虾青素会将白雪“染色”,使之变为红色的“西瓜雪”。这种藻类多生长在较为寒冷地区,耐寒性极强,在低纬度的南极大陆沿海较为常见。但当温度升高时,就会迅速生长。近些年随着全球变暖趋势加剧,南极地区多次出现西瓜雪。故D正确,ABC错误。
故答案为:D。
7.我国北极黄河站位于北纬78°55′、东经11°56′的挪威斯匹次卑尔根群岛的新奥尔松,是我国建立的首个北极科考站,成立于2004年7月28日。黄河站是我国继南极长城站、中山站两站后的第三座极地科考站,我国也成为第8个在挪威的斯匹次卑尔根群岛建立北极科考站的国家。最值得称道的是,北极黄河站拥有全球极地科考中规模最大的空间物理观测点。C正确,ABD错误。
故答案为:C。
(2023·四平模拟)臭氧层是地球大气层中的一部分。臭氧层空洞的产生.是曾经在工业生产中广泛使用氯氟化合物,导致极地上空的臭氧层受损严重。2023年1月9日,联合国公布了一份最新研究,南极洲上空臭氧层的巨大空洞正在缓慢“愈合”。图1为我国南极科考站分布图,图2为臭氧层空洞的危害示意图,完成下面小题。
8.图中我国在南极的科考站中,没有极昼极夜现象的是(  )
A.罗斯海新站 B.昆仑站 C.中山站 D.长城站
9.为了防范臭氧层空洞的危害,科考队员需要配备(  )
A.防晒护肤品 B.极地羽绒服
C.防滑雪地靴 D.防水手套
【答案】8.D
9.A
【知识点】极地地区独特的自然环境;极地地区的科学考察与环境保护
【解析】【点评】臭氧层是指大气层的平流层中臭氧浓度相对较高的部分,其主要作用是吸收短波紫外线。大气层的臭氧主要以紫外线打击双原子的氧气,把它分为两个原子,然后每个原子和没有分裂的氧合并成臭氧。
8.据图中四个科学考察站的位置可得,长城站位于南极圈以外,属于南温带,没有极昼和极夜现象,D正确;罗斯海新站、昆仑站、中山站都位于南极圈以内,有极昼和极夜现象,排除ABC,故答案为:D。
9.由图可知,臭氧层空洞造成的危害使人类患上皮肤癌和白内障的风险增加,因此科考队员需要配备防晒护肤品,A正确;极地羽绒服、防滑雪地靴和防水手套的主要目的都是为了御寒,与防范臭氧层空洞危害无关,排除BCD,故答案为:A。
(2023·玉溪模拟)读北极西北航道、东北航道及传统航道线图,完成下面小题。
10.北极航线开通后,船舶在航行中不可能会遇到的困难(  )
A.低温严寒,易造成航道封冻
B.浮冰多,给船舶航行带来安全隐患
C.大风天气少,风浪小
D.航线沿途港口稀少,补给困难
11.有人预测北极航线将成为世界上最繁忙的航线之一,试推测其理由(  )
①全球气候变暖,海冰面积减少 ②北极沿岸人口密度大,经济腹地广
③沿岸石油、煤炭丰富,运输量大 ④缩短了西欧与东亚及北美的航程,减少运输成本
A.①② B.②③ C.①④ D.③④
【答案】10.C
11.C
【知识点】极地地区的位置、方向判断;极地地区独特的自然环境
【解析】【点评】北极地区纬度高,气候寒冷,降水少,北极地区人口稀少,低纬度地区分布着因纽特人,北极航道开通之后可以大大缩短西欧、北美之间的距离。
10.北极地区纬度高,气候寒冷,冰川广布,夏季多浮冰,北极地区人口稀少,北极航线开通后,船舶在航行中可能会遇到的困难有低温严寒,易造成航道封冻;浮冰多,给船舶航行带来安全隐患 ; 航线沿途港口稀少,补给困难,ABD正确,北极地区的风浪大,C错误。
故答案为:C
11.有人预测北极航线将成为世界上最繁忙的航线之一 ,原因是全球气候变暖,海冰面积减少;缩短了西欧与东亚及北美的航程,减少运输成本,①④正确,北极地区沿岸的人口密度小,沿岸石油资源并不丰富,②③错误。
故答案为:C
(2023七下·营口期末)图为“南极大陆等高线地形图”。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12.下列对南极大陆的叙述,正确的是(  )
A.地形以高原为主
B.大部分地区的海拔在2000米以下
C.南极点为海拔最高点
D.纬度最高的科考站是泰山站
13.下列对南极科考的目的叙述正确的是(  )
A.探索和保护丰富的森林资源 B.为今后向南极大量移民做准备
C.开发这里的矿产资源 D.开展对特殊自然环境的研究
【答案】12.A
13.D
【知识点】极地地区独特的自然环境;极地地区的科学考察与环境保护
【解析】【点评】(1)南极大陆孤独地位于地球的最南端,95%以上的面积为厚度极高的冰雪所覆盖,素有“白色大陆”之称,地形以高原为主,全洲98%的陆地面积为冰雪所覆盖。南极地区气候特点是酷寒、干燥和烈风。气候严寒的南极洲,植物难以生长,偶能见到一些苔藓、地衣等植物。
(2)我国去南极进行科学考察的时间,最好为南半球的夏季,我国的冬季。11月至次年3月,此时太阳直射南半球,南半球昼大于夜并且在南回归线以南地区出现极昼现象,有利于考察。这个时候也是南半球的夏季,气温相对于冬季较高,此时也是南极科考队最繁忙的时期。
12.A、南极大陆地形以高原为主,全洲98%的陆地面积为冰雪所覆盖,A正确;
B、结合图中等高线可知,大部分地区海拔高于2000米,B错误;
C、读图可知,南极点海拔为2000米到3000米,不是南极海拔最高点,C错误;
D、我国纬度最高的科考站是昆仑站,D错误。
故答案为:A。
13.地球的南北两极是全球变化的驱动器,尤其南极是地球上至今未被开发、未被污染的洁净大陆,那里蕴藏着无数的科学之谜,在全球气候变化研究中起着不可替代的关键作用。迄今为止俄罗斯、美国、英国、阿根廷、澳大利亚、日本、中国等30多个国家在极地建立了一系列科学科考站,对南极开展了多学科考察研究,有多项重大科学研究都是在南极取得突破性进展的。故D正确,ABC错误。
故答案为:D。
(2022七下·汶上期中)位于南极地区东部、约1200平方公里的康格冰架在2022年3月15日前后崩解,海冰消融达到创纪录水平。读南极地区图,完成下面小题。
14.康格冰架崩解反映的问题主要是(  )
A.生物太多 B.冰架太薄 C.气候变冷 D.气候变暖
15.康格冰架崩解所反映的问题,产生的危害主要是(  )
A.地震、火山发生的频率上升
B.紫外线辐射增强,进而危及人类健康
C.海洋污染加剧
D.海平面上升,沿海低地被淹没
16.南极地区比北极地区的年平均气温低很多,主要原因是(  )
A.南极地区没有定居人口
B.南极地区的纬度位置比北极地区高
C.南极地区的地势比北极地区高
D.南极地区以海洋为主
17.我国南极科学考察站的建站时间都选择在2月,主要原因是(  )
A.此时南极出现极夜现象,风雪小
B.此时是南极的暖季,白昼长
C.此时南极最为寒冷,冰层坚硬,地基牢固
D.此时南极冰雪全部融化,地面裸露,方便选址
18.我国积极开展南极科学考察是为了(  )
A.开发南极矿产资源 B.为向南极移民做好准备
C.进行远洋捕捞作业 D.开展科学调查,保护南极
【答案】14.D
15.D
16.C
17.B
18.D
【知识点】极地地区的位置、方向判断;极地地区独特的自然环境;极地地区的科学考察与环境保护
【解析】【点评】
所谓冰架,是指与大陆冰相连的海上大面积的固定浮冰。南极冰盖覆盖面积达1398万平方公里,总体积达2450万立方公里“冰帽”,从内陆高原向中周沿海地区滑动,形成冰川。冰川入海处形成面积广阔的海上大冰舌,终年既不破碎(边缘除外),又很少消融,这就是海上冰架。
14.冰架崩解是气候变暖的结果,气候变暖冰架加速融化,冰架加速破碎从而崩解,D正确,C错误;南极地区气候寒冷,生物并不多,A错误;冰架崩解变薄也是因为气候变暖,冰架是长时间的冰雪累积,本身并不薄,B错误。故选D。
15.康格冰架崩解所反映的问题是气候变暖,与地震、火山发生的频率无关,A错误;紫外线辐射增强,是臭氧层空洞导致的,不是气候变暖直接导致的,B错误;气候变暖并未向海洋中投放废弃物,与海洋污染无关,C错误;气候变暖导致两极地区冰川加速融化,海水发生膨胀,海平面上升,沿海低地被淹没,D正确。故选D。
16.南北极地区附近人口都很少,气温差异与定居人口无关,A错误;南北极纬度都很高,差异不大,B错误;南极大陆海拔高,而北极地区以海洋为主海拔低,所以南极地区气温更低,C正确,D错误。故选C。
17.2月太阳直射点在南半球,南半球的南极地区以极昼为主,A错误;2月此时是南极的暖季,气温较高,白昼长适宜科考,B正确,C错误;即使南极是暖季也不会出现冰雪全部融化,D错误。故选B。
18.开展南极科学考察是为了开展科学调查,保护南极,D正确;开发南极矿产资源会破坏南极地区脆弱的生态环境,A错误;南极地区气候酷寒,不适宜移民居住,B错误;南极远离我国,不适宜远洋捕捞,C错误。故选D。
(2023七下·西宁期末) 2022年10月31日,中国第39次南极科学考察队乘坐雪龙号从上海出发,赴南极开展科学考察工作,于2023年4月6日返回,圆满完成考察任务。结合所学,完成下面小题。
19.我国对南极考察一般选择在11月至次年3月,主要原因是(  )
A.是暖季,且有极昼 B.是暖季,风力很小
C.是冷季,降雪稀少 D.是冷季,但有极昼
20.如果你去南极旅行,可体验的项目有(  )
①参观中国南极科考站 ②观察企鹅的生活习性 ③欣赏南极的冰川冰山 ④参观因纽特人的民居 ⑤感受南极的酷寒干燥
A.①②③④ B.①②③⑤ C.①②④⑤ D.②③④⑤
21.下列关于对南极地区科考、保护与利用的说法,正确的是(  )
A.科考队员可以将垃圾埋在雪地里
B.可以在南极地区进行核爆炸等实验
C.冻结任何国家对南极的领土要求
D.不保证在南极地区科学考察的自由
【答案】19.A
20.B
21.C
【知识点】极地地区的位置、方向判断;极地地区独特的自然环境;极地地区的科学考察与环境保护
【解析】【点评】
南极地区包括南极大陆及其沿海岛屿和陆缘冰,还包括南太平洋、南印度洋、南大西洋的一部分。南极大陆孤独地位于地球的最南端,南极大陆95%以上的面积为厚度极高的冰雪所覆盖,素有“白色大陆”之称。
19.我国对南极考察一般选择在11月至次年3月,主要原因是此时南极是暖季,且有极昼现象,利于科学考察,A正确、CD错误;南极风力很大,有风库之称,B错误。故选A。
20.如果你去南极旅行,可体验的项目有参观中国南极科考站、参观中国南极科考站、观察企鹅的生活习性、欣赏南极的冰川冰山、感受南极的酷寒干燥,①②③⑤说法正确;因纽特人主要生活在北极附近,去南极不能参观他们的民居,④说法错误。综合分析,B正确、ACD错误,故选B。
21.极地地区是研究地球环境的“天然实验室”;20世纪50年代以来,各国掀起了极地科学考察的热潮。保护与和平利用地球上最后一片净土 南极洲,因此各国应当加强合作,履行《南极条约》,
C正确、ABD错误。故选C。
(2023七下·东源期末) 2023年4月6日,中国第39次南极科考队返航。本次科考完成中山站到南极冰穹A断面所有站点的冰雪环境监测,取得一批重要科研成果。读图“南极洲示意图”。完成下面小题。
22.科考队员在南极考察过程中可能遇到的困难有(  )
①沙尘暴 ②酷寒 ③烈风 ④暴雨
A.①② B.②③ C.①③ D.②4
23.本次南极科考取得的科研成果可能是(  )
A.冰层监测与全球气候变暖的关系
B.热带雨林与全球气候变暖的关系
C.平原地形与南极海洋环境的关系
D.天文观测与南极季风气候的关系
24.极地地区是“地球的最后一片净土”,科考人员在极地科考时,下列做法合适的是(  )
A.大规模开采南极地区的矿产 B.捕捉企鹅送到动物园里
C.大力开发极地旅游 D.和平利用,遵守《南极条约》
【答案】22.B
23.A
24.D
【知识点】极地地区独特的自然环境;极地地区的科学考察与环境保护
【解析】【点评】干燥、烈风以及酷寒为南极的极端气候条件,南极较厚的冰层对研究全球气候有重要参考作用,人类在南极的活动应当注重人地和谐,遵守《南极条约》。
22.酷寒,烈风为南极的极端气候条件, ②③正确,故答案为:B。
23.由材料可知,本次南极科考取得的科研成果可能是冰层检测与全球气候变暖的关系,选项A正确,故答案为:A。
24.科考人员在极地科考时,一定要注重适当和平利用,遵守《南极条约》,不得过度开发南极地区矿产资源,影响当地动植物的生存,破坏当地自然环境,选项D正确,故答案为:D。
(2023七下·海口期末) 2022年3月中旬,南极洲多个考察站测得创纪录高温,其中康科迪亚南极考察站气温较往年同期平均水平高出约40℃,我国南极昆仑站4日内升温38.1℃。读“南极地区示意图”和“沿90°经线附近南极洲地形剖面图”,完成下面小题。
25.关于南极地区,叙述正确的是(  )
A.长城站位于南极圈以南 B.大部分地区海拔在2000米以下
C.南极点为海拔最高点 D.地形以高原为主
26.南极科考是为了(  )
A.探索和保护丰富的森林资源 B.今后向南极大量移民做准备
C.开发这里的矿产资源 D.开展对特殊自然环境的研究
27.近年来,南极地区持续升温,应对环境问题应采取的合理措施是(  )
A.使用清洁能源
B.禁食野生动物
C.加速开垦丘陵地区获取更多粮食
D.大量捕捞鲸鱼缓解南极其他生物的压力
【答案】25.D
26.D
27.A
【知识点】极地地区独特的自然环境;极地地区的科学考察与环境保护
【解析】【点评】南极地区是地球上最冷的地区,有“冰雪高原”之称,年降水量仅有55毫米,被称为白色荒漠,年平均风速可达17-18米/秒,被称为风库,气候特点是酷寒,干燥,烈风,代表性的动物是企鹅;北极地区不像南极那么寒冷,年降水量一般在100-250毫米左右,年平均风速10米/秒,代表性的动物是北极熊,大部分地区终年冰封,南极温度过低没有常驻人口,北极的常驻人口是爱斯基摩人。极地地区在科学研究和考察方面有着重要的价值,去南极考察的时间一般在每年的11月至次年3月,而去北极考察的时间一般在每年的6至8月,我国位于南极地区的科考站有长城站、中山站、昆仑站和泰山站(按建成时间顺序排列),位于北极地区的科考站目前有黄河站。
25.A.长城站位于南极圈以北,在南极圈外面,A错误;
B.南极地区大部分海拔在2000米以上,B错误;
C.南极地区的最高点不在极点,C错误;
D.南极地区的地形以高原为主,D正确;
故答案为:D。
26.南极科考不是为了发掘资源发展经济,而是为了开展对自然环境的研究;
故答案为:D。
27.南极地区持续升温是因为温室效应的愈发严重,为此可以使用清洁能源,研究新能源的使用,减少对于污染严重的传统能源的使用;
故答案为:A。
(2023七下·长沙期末) 2023年4月,我国第39次南极考察队圆满完成任务,本次南极科考亮点多,科考于2022年10月下旬出发,共历时163天,行程6万余海里,主要围绕南大洋重点海域对全球气候变化响应与反馈等重大科学问题开展考察。读南极地区简图,完成第下面小题。
28.读图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罗斯海新站位于南极点的正南方向
B.科考期间主要为当地冬季,便于考察极寒气候的变化
C.南极洲周围被四大洋环绕,气候带有海洋性特征
D.所有经线都穿过南极洲,是跨经度最广的大洲
29.在科考期间,科考队员以下行为恰当的是(  )
A.大力开发这里的矿产资源 B.将生活垃圾就地遗弃
C.监测海平面高度变化 D.捕获企鹅,带回国内当宠物
【答案】28.D
29.C
【知识点】极地地区独特的自然环境;极地地区的科学考察与环境保护
【解析】【点评】南极地区为极寒地区,干燥、酷寒以及烈风为南极主要的气候特征,气候呈现出强烈的大陆性特质。到南极科考或游玩,适宜在南极暖季,处于极昼现象的情况下开展。
28.地球上任何一点均位于南极的正北方向,因此罗斯海新站位于南极的正北方向,选项A错误;科考期间应当为当地夏季,冬季处于极夜状态不适宜展开科考,选项B错误;南极洲为陆地,气候干燥、烈风,呈现出强烈的大陆性特征,选项C错误,南极洲为跨经度最广的大洲,选项D正确,故答案为:D。
29.南极科考期间,科考队员可以监测海平面高度变化,观测海平面上升情况,但不适宜大力开发当地矿产资源、就地遗弃生活垃圾或捕获企鹅,选项C正确,故答案为:C。
(2023七下·阳春期末)南极大陆几乎全被冰川覆盖,整个大陆只有2%的地方无长年冰雪覆盖,动植物能够生存。南极大陆附近海域产南极鳕鱼、大口鱼等,其磷虾产量全球最大。读南极洲我国科考站分布示意图,完成下面小题。
30.12月22日前后,下列科考站不会出现极昼现象的是(  )
A.泰山站 B.中山站 C.长城站 D.昆仑站
31.图中a科考站正在建设中,在建设过程中可能遇到的困难有(  )
①酷寒的天气 ②干燥的气候 ③猛烈的大风 ④北极熊的袭击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32.下列有关南极地区的叙述,正确的是(  )
A.南极洲冰天雪地、矿产匮乏
B.南极大陆附近海域渔业资源丰富
C.7月份气温高,有利于科考
D.因纽特人以捕鱼打猎为生
【答案】30.C
31.A
32.B
【知识点】极地地区独特的自然环境
【解析】【点评】南极地区是地球上最冷的地区,有“冰雪高原”之称,年降水量仅有55毫米,被称为白色荒漠,年平均风速可达17-18米/秒,被称为风库,气候特点是酷寒,干燥,烈风,代表性的动物是企鹅;北极地区不像南极那么寒冷,年降水量一般在100-250毫米左右,年平均风速10米/秒,代表性的动物是北极熊,大部分地区终年冰封,南极温度过低没有常驻人口,北极的常驻人口是爱斯基摩人。极地地区在科学研究和考察方面有着重要的价值,去南极考察的时间一般在每年的11月至次年3月,而去北极考察的时间一般在每年的6至8月,我国位于南极地区的科考站有长城站、中山站、昆仑站和泰山站(按建成时间顺序排列),位于北极地区的科考站目前有黄河站。
30.长城站位于南极圈之外,是没有极昼极夜现象的;
故答案为:C。
31.南极地区的特点是酷寒,干燥和烈风,气候比较恶劣;
符合题意的是①②③,故答案为:A。
32.A.南极地区矿产资源丰富,A错误;
B.南极大陆附近海域的渔业资源丰富,但是不能过度捕捞,B正确;
C.南极地区应该是1月尾暖季,C错误;
D.因纽特人住在北极地区附近,D错误;
故答案为:B。
二、综合题
33.(2022·青岛)极地考察能力彰显着一个国家的科研实力与综合国力。2022年4月30日,中国第38次南极科考圆满完成。某地理小组成员以“极地考察与生态保护”为主题进行项目式学习,请你完成该学习过程。
项目一:迄今为止,我国在极地地区已建立5个科学考察站,分别是南极的长城站、中山站、昆仑站、泰山站和北极的黄河站。小组成员绘制两极地区示意图,认识并标注了我国极地科考站的位置。
项目二:南极洲和北冰洋独特的自然环境使之成为科学家进行科学研究的广阔天然实验室。小组成员搜集了极地科考的部分课题并对课题内容进行分类。
(1)我国已建立的5个极地科考站中,位于最北、最南的分别是   、   。
(2)请将下列研究课题内容的序号填入表对应的空格内。
科考领域 课题内容
太阳活动 ⑤
生物活动 A   
地质演化 B   
环境问题 C   
气候变化 D   
冰川资源 E   
①通过企鹅、北极熊等,研究生物对极端环境的适应性。
②通过提取冰芯,研究几百万年来的气候变化。
③通过南极储量很大的煤田,研究大陆漂移演化。
④通过极地冰川的研究,探索解决水资源危机的新途径。
⑤通过极光现象,研究太阳对地球的影响。
⑥通过极地上空的臭氧空洞,研究人类活动对环境的影响。项目三:能源短缺是人
(3)类面临的共同问题。人们除了寻求新能源以外,还将目光放到更远的极地地区。小组成员就“是否应该开发极地地区的能源”展开辩论。
正方:开发极地能源可以缓解全球能源短缺问题,因此应该开发。 反方:开发极地能源势必会破坏当地脆弱的自然环境,因此不应该开发。
对于以上辩题,你支持哪方观点?简要阐述理由。
【答案】(1)黄河站;昆仑站
(2)①;③;⑥;②;④
(3)支持开发的理由是可以解决能源问题;反对开发的理由是保护当地的生态环境。
【知识点】极地地区的科学考察与环境保护
【解析】【分析】(1)由图可知,我国已经建立的五个极地科考站中,位于最北边的是是黄河站;位于最南边的是昆仑站。
(2)考查生物活动的课题是通过企鹅、北极熊等,研究生物对极端环境的适应性。研究地质演化的课题是通过南极储量很大的煤田,研究大陆漂移演化。研究环境问题可以通过提取冰芯,研究几百万年来的气候变化。研究气候变化可以通过极地上空的臭氧空洞,研究人类活动对环境的影响。研究冰川资源可以通过极地冰川的研究,探索解决水资源危机的新途径。
(3)关于南极地区资源的开发与保护;持开发观点的理由是开发南极能源可以解决全球能源短缺问题,促进人类发展;持反对意见的理由是,保护南极地区能源可以保护地球上仅有一块未污染的大陆,保护当地的生态环境。
【点评】南极地区是地球上最冷的地区,有“冰雪高原”之称,年降水量仅有55毫米,被称为白色荒漠,年平均风速可达17-18米/秒,被称为风库,气候特点是酷寒,干燥,烈风,代表性的动物是企鹅;北极地区不像南极那么寒冷,年降水量一般在100-250毫米左右,年平均风速10米/秒,代表性的动物是北极熊,大部分地区终年冰封,南极温度过低没有常驻人口,北极的常驻人口是爱斯基摩人。极地地区在科学研究和考察方面有着重要的价值,去南极考察的时间一般在每年的11月至次年3月,而去北极考察的时间一般在每年的6至8月,我国位于南极地区的科考站有长城站、中山站、昆仑站和泰山站(按建成时间顺序排列),位于北极地区的科考站目前有黄河站。
34.(2022七下·铁西期末)地理探究
探究主题:南北极是“全球气候变化的指向标”
探究资料:北极地区图和南极地区气温曲线和降水量柱状图
探究内容:
(1)北极地区主要包括   洋及周围的欧洲、亚洲、   洲的部分地区。这里纬度   ,气温低,常年被海冰覆盖。
(2)南极地区的气候特征是   。独特的地理环境使南极成为科研宝地,这里可以开展的研究包括   。
①臭氧层监测;②矿产资源开采;③气候演变;④淡水资源开发
A.①②B.①③C.②③D.①④
(3)此次“西瓜雪”出现时,南极地区正值   季。气温异常偏高会造成藻类繁殖加快,冰面变暗,冰的反射减弱,使气温进一步升高,冰川融化   (减慢/加快)。
(4)南北极是“全球气候变化的指向标”,请你写出日常生活中有助于保护极地环境的建议。
【答案】(1)北冰;北美;高
(2)酷寒、干燥、烈风;B
(3)暖;加快
(4)减少二氧化碳的排放
【知识点】极地地区的位置、方向判断;极地地区独特的自然环境;极地地区的科学考察与环境保护
【解析】【分析】(1)北极地区地处高纬,主要包括北冰洋以及亚洲、欧洲、北美洲的部分地区,该地区纬度高,获得的太阳辐射少,气温低,水温低,常年被海冰覆盖。
(2)南极地区纬度高,海拔高,气候酷寒,降水少,气候异常干燥。南极地区臭氧空洞较为厉害,可进行臭氧层监测,同时南极地区对气候变化的反应较为敏感,可研究气候演变。南极地区应严禁矿产资源和淡水资源开发,以保护其生态环境。故答案为:B。
(3)此次西瓜雪出现的时间是2月,这个时候南极地区正值暖季,气温升高,藻类繁殖的条件改善,繁殖速度加快。藻类的繁殖使得冰川对太阳辐射的反射减弱,加强对太阳辐射的吸收,使得冰川融化进一步加快。
(4)极地环境的保护关键在于控制碳排放,在日常生活中可减少化石能源的燃烧,多使用清洁能源,减少二氧化碳的排放,有助于极地环境的保护。
【点评】南极地区是地球上最冷的地区,有“冰雪高原”之称,年降水量仅有55毫米,被称为白色荒漠,年平均风速可达17-18米/秒,被称为风库,气候特点是酷寒,干燥,烈风,代表性的动物是企鹅;北极地区不像南极那么寒冷,年降水量一般在100-250毫米左右,年平均风速10米/秒,代表性的动物是北极熊,大部分地区终年冰封,南极温度过低没有常驻人口,北极的常驻人口是爱斯基摩人。极地地区在科学研究和考察方面有着重要的价值,去南极考察的时间一般在每年的11月至次年3月,而去北极考察的时间一般在每年的6至8月,我国位于南极地区的科考站有长城站、中山站、昆仑站和泰山站(按建成时间顺序排列),位于北极地区的科考站目前有黄河站。
35.(2023七下·孝义期中)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各题。
资料:南极磷虾营养丰富、繁殖能力强、储量极其丰富。南极磷虾是鲸鱼、海豹、鱼类、企鹅等重要的食物来源,对维持南极生态系统平衡具有重要作用。CAMLR(南极海洋生物资源保护委员会)划定了捕捞区域(甲区域),并设定了捕捞配额。挪威、韩国、日本,美国等国赴南极海域竞相捕捞,2013年中国正式加入南极磷虾的捕捞行列。每年12月到第二年3月,磷虾密集于南极海域产卵繁殖,各国在此期间展开捕捞。下图示意南极磷虾分布区和划定的捕捞区域。
(1)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南极地区的主要气候特征。
(2)南极磷虾划定的捕捞区域位于   洋,逢捕捞季,南极地区正值   (夏季/冬季),期间南极地区的昼夜长短状况是   。
(3)简要分析市场上南极磷虾价格相对较高的原因。
(4)阅读资料,说明各国在南极海域过度捕捞磷虾可能产生的生态环境问题。
【答案】(1)烈风;干燥;酷寒。
(2)大西洋;夏季;昼长夜短
(3)营养价值高;捕捞环境恶劣,捕捞困难;运输距离远,运费高。
(4)磷虾数量减少;影响以磷虾为食物的其他生物的生存,生物多样性减少;污染南极海域。
【知识点】极地地区的位置、方向判断;极地地区独特的自然环境
【解析】【分析】读图及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南极地区主要的气候特征是酷寒、降水稀少(干燥),多狂风(烈风)。
(2)南极磷虾划定的捕捞区域位于大西洋,逢捕捞季(每年12月到第二年3月),南极地区正值夏季,气温相对较高,外围浮冰较少;期间南极地区昼长夜短,白天时间长,有利于捕捞。
(3)市场上南极磷虾价格相对较高的原因是南极磷虾营养价值高;南极外围海域环境恶劣,捕捞难度大,成本高;运输距离远,运费高。
(4)南极海域无序捕捞会导致磷虾资源的减少甚至枯竭;磷虾属于南大洋生态系统的基石,磷虾资源减少,许多处于上层食物链的大型生物都会遭到饥饿威胁,将会引起南极生物多样性减少,生态环境失衡;过多的捕捞船只可能会有燃油泄漏,人类活动会向海洋排放各种废弃物,造成南极海域的环境污染。
故答案为:(1)酷寒;干燥;烈风(2)大西;夏季;昼长夜短(3)南极磷虾营养价值高;南极外围海域环境恶劣,捕捞难度大,成本高;运输距离远,运费高(4)南极海域无序捕捞会导致磷虾资源的减少甚至枯竭;磷虾属于南大洋生态系统的基石,磷虾资源减少,许多处于上层食物链的大型生物都会遭到饥饿威胁,将会引起南极生物多样性减少,生态环境失衡;过多的捕捞船只可能会有燃油泄漏,人类活动会向海洋排放各种废弃物,造成南极海域的环境污染
【点评】南极地区是地球上最冷的地区,有“冰雪高原”之称,年降水量仅有55室米,被称为白色荒漠,年平均风速可达17-18米/秒,被称为风库,气候特点是酷寒,干燥,烈风,代表性的动物是企鹅,极地地区在科学研究和考察方面有着重要的价值,去南极考察的时间一般在每年的11月至次年3月。
1 / 12023~2024学年度粤人版地理 七下第十一章 极地地区培优训练
一、选择题
(2024·太原模拟)中国第40次南极考察任务的“雪龙”号于北京时间2023年12月1日顺利抵达中国南极中山站,并开展中山站区域卸货作业。2024年1月9日,正在执行中国第40次南极考察任务的“雪龙”号离开长城站。再次起航后,“雪龙”号将二度穿越西风带,前往下一个目的地——智利蓬塔。请完成下面小题。
1.“雪龙2”号依附强大的破冰功能出征南极,该地区冰层厚的主要原因是(  )
A.酷寒 B.狂风 C.干燥 D.降雪多
2.“雪龙2”号到达南极时,该地区(  )
A.一片汪洋 B.出现极夜 C.正值暖季 D.昼短夜长
3.我国泰山站主楼采用架空离地的建筑风格,主要原因是(  )
A.防御北极熊侵袭 B.防止积雪掩埋
C.防积雪融水进入 D.防止紫外线照射
4.(2023九上·礼县期中)极地地区的环境保护越来越受到全世界的重视,极地地区的和平开发备受关注。下列做法中,有利于极地地区可持续发展的是(  )
A.加强国际合作,保护极地地区的自然环境
B.为了经济发展,大力开采极地的矿产资源
C.大量捕杀极地野生动物,享用野味美食
D.科考队将垃圾埋在雪地里或丢弃到海中
5.(2023七上·张店月考)读北极地区图(图中D.处为我国第一个北极科学考察站黄河站。)判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北冰洋四周被大洋洲、欧洲、北美洲包围
B.黄河站有极昼极夜现象
C.世界最大的岛屿C位于黄河站的正北方
D.黄河站位于南极圈以内
(2023七下·忠县期中) 2021年3月以来,南极地区竟出现异常颜色“西瓜雪”。经研究发现这极地雪藻微生物,当温度升高时,就会迅速生长,因其体内含有虾青素呈红色。读极地地区示意图,完成下列小题。
6.导致“西瓜雪”现象产生的主要原因是(  )
A.气候干燥 B.风力减弱 C.降雪增多 D.全球变暖
7.图中位于北极地区的我国科学考察站是(  )
A.长城站 B.中山站 C.黄河站 D.昆仑站
(2023·四平模拟)臭氧层是地球大气层中的一部分。臭氧层空洞的产生.是曾经在工业生产中广泛使用氯氟化合物,导致极地上空的臭氧层受损严重。2023年1月9日,联合国公布了一份最新研究,南极洲上空臭氧层的巨大空洞正在缓慢“愈合”。图1为我国南极科考站分布图,图2为臭氧层空洞的危害示意图,完成下面小题。
8.图中我国在南极的科考站中,没有极昼极夜现象的是(  )
A.罗斯海新站 B.昆仑站 C.中山站 D.长城站
9.为了防范臭氧层空洞的危害,科考队员需要配备(  )
A.防晒护肤品 B.极地羽绒服
C.防滑雪地靴 D.防水手套
(2023·玉溪模拟)读北极西北航道、东北航道及传统航道线图,完成下面小题。
10.北极航线开通后,船舶在航行中不可能会遇到的困难(  )
A.低温严寒,易造成航道封冻
B.浮冰多,给船舶航行带来安全隐患
C.大风天气少,风浪小
D.航线沿途港口稀少,补给困难
11.有人预测北极航线将成为世界上最繁忙的航线之一,试推测其理由(  )
①全球气候变暖,海冰面积减少 ②北极沿岸人口密度大,经济腹地广
③沿岸石油、煤炭丰富,运输量大 ④缩短了西欧与东亚及北美的航程,减少运输成本
A.①② B.②③ C.①④ D.③④
(2023七下·营口期末)图为“南极大陆等高线地形图”。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12.下列对南极大陆的叙述,正确的是(  )
A.地形以高原为主
B.大部分地区的海拔在2000米以下
C.南极点为海拔最高点
D.纬度最高的科考站是泰山站
13.下列对南极科考的目的叙述正确的是(  )
A.探索和保护丰富的森林资源 B.为今后向南极大量移民做准备
C.开发这里的矿产资源 D.开展对特殊自然环境的研究
(2022七下·汶上期中)位于南极地区东部、约1200平方公里的康格冰架在2022年3月15日前后崩解,海冰消融达到创纪录水平。读南极地区图,完成下面小题。
14.康格冰架崩解反映的问题主要是(  )
A.生物太多 B.冰架太薄 C.气候变冷 D.气候变暖
15.康格冰架崩解所反映的问题,产生的危害主要是(  )
A.地震、火山发生的频率上升
B.紫外线辐射增强,进而危及人类健康
C.海洋污染加剧
D.海平面上升,沿海低地被淹没
16.南极地区比北极地区的年平均气温低很多,主要原因是(  )
A.南极地区没有定居人口
B.南极地区的纬度位置比北极地区高
C.南极地区的地势比北极地区高
D.南极地区以海洋为主
17.我国南极科学考察站的建站时间都选择在2月,主要原因是(  )
A.此时南极出现极夜现象,风雪小
B.此时是南极的暖季,白昼长
C.此时南极最为寒冷,冰层坚硬,地基牢固
D.此时南极冰雪全部融化,地面裸露,方便选址
18.我国积极开展南极科学考察是为了(  )
A.开发南极矿产资源 B.为向南极移民做好准备
C.进行远洋捕捞作业 D.开展科学调查,保护南极
(2023七下·西宁期末) 2022年10月31日,中国第39次南极科学考察队乘坐雪龙号从上海出发,赴南极开展科学考察工作,于2023年4月6日返回,圆满完成考察任务。结合所学,完成下面小题。
19.我国对南极考察一般选择在11月至次年3月,主要原因是(  )
A.是暖季,且有极昼 B.是暖季,风力很小
C.是冷季,降雪稀少 D.是冷季,但有极昼
20.如果你去南极旅行,可体验的项目有(  )
①参观中国南极科考站 ②观察企鹅的生活习性 ③欣赏南极的冰川冰山 ④参观因纽特人的民居 ⑤感受南极的酷寒干燥
A.①②③④ B.①②③⑤ C.①②④⑤ D.②③④⑤
21.下列关于对南极地区科考、保护与利用的说法,正确的是(  )
A.科考队员可以将垃圾埋在雪地里
B.可以在南极地区进行核爆炸等实验
C.冻结任何国家对南极的领土要求
D.不保证在南极地区科学考察的自由
(2023七下·东源期末) 2023年4月6日,中国第39次南极科考队返航。本次科考完成中山站到南极冰穹A断面所有站点的冰雪环境监测,取得一批重要科研成果。读图“南极洲示意图”。完成下面小题。
22.科考队员在南极考察过程中可能遇到的困难有(  )
①沙尘暴 ②酷寒 ③烈风 ④暴雨
A.①② B.②③ C.①③ D.②4
23.本次南极科考取得的科研成果可能是(  )
A.冰层监测与全球气候变暖的关系
B.热带雨林与全球气候变暖的关系
C.平原地形与南极海洋环境的关系
D.天文观测与南极季风气候的关系
24.极地地区是“地球的最后一片净土”,科考人员在极地科考时,下列做法合适的是(  )
A.大规模开采南极地区的矿产 B.捕捉企鹅送到动物园里
C.大力开发极地旅游 D.和平利用,遵守《南极条约》
(2023七下·海口期末) 2022年3月中旬,南极洲多个考察站测得创纪录高温,其中康科迪亚南极考察站气温较往年同期平均水平高出约40℃,我国南极昆仑站4日内升温38.1℃。读“南极地区示意图”和“沿90°经线附近南极洲地形剖面图”,完成下面小题。
25.关于南极地区,叙述正确的是(  )
A.长城站位于南极圈以南 B.大部分地区海拔在2000米以下
C.南极点为海拔最高点 D.地形以高原为主
26.南极科考是为了(  )
A.探索和保护丰富的森林资源 B.今后向南极大量移民做准备
C.开发这里的矿产资源 D.开展对特殊自然环境的研究
27.近年来,南极地区持续升温,应对环境问题应采取的合理措施是(  )
A.使用清洁能源
B.禁食野生动物
C.加速开垦丘陵地区获取更多粮食
D.大量捕捞鲸鱼缓解南极其他生物的压力
(2023七下·长沙期末) 2023年4月,我国第39次南极考察队圆满完成任务,本次南极科考亮点多,科考于2022年10月下旬出发,共历时163天,行程6万余海里,主要围绕南大洋重点海域对全球气候变化响应与反馈等重大科学问题开展考察。读南极地区简图,完成第下面小题。
28.读图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罗斯海新站位于南极点的正南方向
B.科考期间主要为当地冬季,便于考察极寒气候的变化
C.南极洲周围被四大洋环绕,气候带有海洋性特征
D.所有经线都穿过南极洲,是跨经度最广的大洲
29.在科考期间,科考队员以下行为恰当的是(  )
A.大力开发这里的矿产资源 B.将生活垃圾就地遗弃
C.监测海平面高度变化 D.捕获企鹅,带回国内当宠物
(2023七下·阳春期末)南极大陆几乎全被冰川覆盖,整个大陆只有2%的地方无长年冰雪覆盖,动植物能够生存。南极大陆附近海域产南极鳕鱼、大口鱼等,其磷虾产量全球最大。读南极洲我国科考站分布示意图,完成下面小题。
30.12月22日前后,下列科考站不会出现极昼现象的是(  )
A.泰山站 B.中山站 C.长城站 D.昆仑站
31.图中a科考站正在建设中,在建设过程中可能遇到的困难有(  )
①酷寒的天气 ②干燥的气候 ③猛烈的大风 ④北极熊的袭击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32.下列有关南极地区的叙述,正确的是(  )
A.南极洲冰天雪地、矿产匮乏
B.南极大陆附近海域渔业资源丰富
C.7月份气温高,有利于科考
D.因纽特人以捕鱼打猎为生
二、综合题
33.(2022·青岛)极地考察能力彰显着一个国家的科研实力与综合国力。2022年4月30日,中国第38次南极科考圆满完成。某地理小组成员以“极地考察与生态保护”为主题进行项目式学习,请你完成该学习过程。
项目一:迄今为止,我国在极地地区已建立5个科学考察站,分别是南极的长城站、中山站、昆仑站、泰山站和北极的黄河站。小组成员绘制两极地区示意图,认识并标注了我国极地科考站的位置。
项目二:南极洲和北冰洋独特的自然环境使之成为科学家进行科学研究的广阔天然实验室。小组成员搜集了极地科考的部分课题并对课题内容进行分类。
(1)我国已建立的5个极地科考站中,位于最北、最南的分别是   、   。
(2)请将下列研究课题内容的序号填入表对应的空格内。
科考领域 课题内容
太阳活动 ⑤
生物活动 A   
地质演化 B   
环境问题 C   
气候变化 D   
冰川资源 E   
①通过企鹅、北极熊等,研究生物对极端环境的适应性。
②通过提取冰芯,研究几百万年来的气候变化。
③通过南极储量很大的煤田,研究大陆漂移演化。
④通过极地冰川的研究,探索解决水资源危机的新途径。
⑤通过极光现象,研究太阳对地球的影响。
⑥通过极地上空的臭氧空洞,研究人类活动对环境的影响。项目三:能源短缺是人
(3)类面临的共同问题。人们除了寻求新能源以外,还将目光放到更远的极地地区。小组成员就“是否应该开发极地地区的能源”展开辩论。
正方:开发极地能源可以缓解全球能源短缺问题,因此应该开发。 反方:开发极地能源势必会破坏当地脆弱的自然环境,因此不应该开发。
对于以上辩题,你支持哪方观点?简要阐述理由。
34.(2022七下·铁西期末)地理探究
探究主题:南北极是“全球气候变化的指向标”
探究资料:北极地区图和南极地区气温曲线和降水量柱状图
探究内容:
(1)北极地区主要包括   洋及周围的欧洲、亚洲、   洲的部分地区。这里纬度   ,气温低,常年被海冰覆盖。
(2)南极地区的气候特征是   。独特的地理环境使南极成为科研宝地,这里可以开展的研究包括   。
①臭氧层监测;②矿产资源开采;③气候演变;④淡水资源开发
A.①②B.①③C.②③D.①④
(3)此次“西瓜雪”出现时,南极地区正值   季。气温异常偏高会造成藻类繁殖加快,冰面变暗,冰的反射减弱,使气温进一步升高,冰川融化   (减慢/加快)。
(4)南北极是“全球气候变化的指向标”,请你写出日常生活中有助于保护极地环境的建议。
35.(2023七下·孝义期中)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各题。
资料:南极磷虾营养丰富、繁殖能力强、储量极其丰富。南极磷虾是鲸鱼、海豹、鱼类、企鹅等重要的食物来源,对维持南极生态系统平衡具有重要作用。CAMLR(南极海洋生物资源保护委员会)划定了捕捞区域(甲区域),并设定了捕捞配额。挪威、韩国、日本,美国等国赴南极海域竞相捕捞,2013年中国正式加入南极磷虾的捕捞行列。每年12月到第二年3月,磷虾密集于南极海域产卵繁殖,各国在此期间展开捕捞。下图示意南极磷虾分布区和划定的捕捞区域。
(1)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南极地区的主要气候特征。
(2)南极磷虾划定的捕捞区域位于   洋,逢捕捞季,南极地区正值   (夏季/冬季),期间南极地区的昼夜长短状况是   。
(3)简要分析市场上南极磷虾价格相对较高的原因。
(4)阅读资料,说明各国在南极海域过度捕捞磷虾可能产生的生态环境问题。
答案解析部分
【答案】1.A
2.C
3.B
【知识点】极地地区独特的自然环境;极地地区的科学考察与环境保护
【解析】【点评】(1)南极地区处于地球的最南端,由于特殊的地理位置,形成了独特的气候环境:①南极洲的气候通常较同纬度的北极区为冷,是世界最冷的地区;②南极大陆是地球上最干燥的大陆,有“白色沙漠”之称,年平均降水量仅有30~50毫米,越往大陆内部,降水量越少,南极点附近只有3毫米;③南极常年刮大风,最大风速每秒可达百米左右,比每秒33米的12级大风还高出近3倍;由此可见南极地区的气候特点是:酷寒、烈风、干旱。
(2)以北半球为例,3、4、5三个月是春季;6、7、8三个月是夏季;9、10、11三个月是秋季;12、1、2三个月是冬季。南半球季节与北半球正好相反。
(3)本题考查我国泰山站主楼采用架空离地的建筑风格的主要原因,理解解答即可。
1.南极地区纬度高,气候酷寒、多狂风、降水稀少。其中冰层厚的主要原因是气候酷寒,终年封冻而成,和多狂风、干燥无关。故A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A。
2.根据题意分析,“雪龙2”号到达南极时是2023年12月1日,该地区位于南半球,正值暖季。在此期间太阳直射点位于南半球,南极地区昼长夜短,且会出现极昼;南极地区主体是大陆,不可能出现一片汪洋。故C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3.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南极内陆冬季经常刮起8至10级大风,风吹起的积雪遇阻后会堆积,有可能将整个建筑掩埋.为了防止建筑的迎风面的飞雪堆积,泰山站采用架空离地的设计。南极没有北极熊;南极地区纬度高,海拔高,气温低,积雪融水相对较少,并不是为了防积雪融水进入;主楼建筑架空离地与防寒保暖、防紫外线等关系不大。故B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4.【答案】A
【知识点】极地地区的科学考察与环境保护
【解析】【分析】极地地区是研究地球环境的“天然实验室”。20世纪50年代以来,各国掀起了极地科学考察的热潮。保护与和平利用地球上最后一片净土——南极洲,因此各国应当加强合作,履行《南极条约》,保护南极环境;选项BCD都是错误的做法,选项A正确。
故答案为:A。
【点评】南极洲上已发现的矿物就有220多种,煤矿资源最为丰富,此外还有丰富的铁矿,石油和天然气资源代表性的动物是企鹅迄今为止,已有俄罗斯、美国、英国、阿根廷、澳大利亚、日本和中国等30多个国家在南极地区建立了一大批科学考察站,在南极地区进行科考工作。
5.【答案】B
【知识点】七大洲的位置、分布及轮廓特点;四大洋的名称、位置及特征;昼夜长短的变化;极地地区的位置、方向判断
【解析】【分析】 A、北冰洋四周北欧洲、亚洲、北美洲包围,A错误;
B、黄河站位于极圈内,有极昼极夜现象,B正确;
C、世界上最大的岛屿是格陵兰岛,位于黄河站的西方,C错误;
D、黄河站位于北极圈内,D错误;
故答案为:B。
【点评】中国南极考察站 1. 长城站。2. 中山站。3.昆仑站。4、罗斯海新站
中国北极考察站 1. 黄河站
【答案】6.D
7.C
【知识点】极地地区独特的自然环境;极地地区的科学考察与环境保护
【解析】【点评】(1)南极大陆孤独地位于地球的最南端,95%以上的面积为厚度极高的冰雪所覆盖,素有“白色大陆”之称,地形以高原为主,全洲98%的陆地面积为冰雪所覆盖。随全球变暖,南极的冰雪消失,冰川融化速度加快,增加南极陆地的同时,势必将带来全球海平面上升等恶果,沿海地区将有更多土地被海浪吞噬,同时南极环境的改变将反作用于地球气候,使得全球气候变得更加异常,天气更加极端化。
(2)地球的南北两极是全球变化的驱动器,南极是地球上至今未被开发、未被污染的洁净大陆,那里蕴藏着无数的科学之谜,在全球气候变化研究中起着不可替代的关键作用。迄今为止俄罗斯、美国、英国、阿根廷、澳大利亚、日本、中国等30多个国家在极地建立了一系列科学科考站,对南极开展了多学科考察研究,有多项重大科学研究都是在南极取得突破性进展的。
6.结合所给材料可知,“西瓜雪”实际上是一种极地雪藻微生物造成的,这种藻类中蕴含的虾青素会将白雪“染色”,使之变为红色的“西瓜雪”。这种藻类多生长在较为寒冷地区,耐寒性极强,在低纬度的南极大陆沿海较为常见。但当温度升高时,就会迅速生长。近些年随着全球变暖趋势加剧,南极地区多次出现西瓜雪。故D正确,ABC错误。
故答案为:D。
7.我国北极黄河站位于北纬78°55′、东经11°56′的挪威斯匹次卑尔根群岛的新奥尔松,是我国建立的首个北极科考站,成立于2004年7月28日。黄河站是我国继南极长城站、中山站两站后的第三座极地科考站,我国也成为第8个在挪威的斯匹次卑尔根群岛建立北极科考站的国家。最值得称道的是,北极黄河站拥有全球极地科考中规模最大的空间物理观测点。C正确,ABD错误。
故答案为:C。
【答案】8.D
9.A
【知识点】极地地区独特的自然环境;极地地区的科学考察与环境保护
【解析】【点评】臭氧层是指大气层的平流层中臭氧浓度相对较高的部分,其主要作用是吸收短波紫外线。大气层的臭氧主要以紫外线打击双原子的氧气,把它分为两个原子,然后每个原子和没有分裂的氧合并成臭氧。
8.据图中四个科学考察站的位置可得,长城站位于南极圈以外,属于南温带,没有极昼和极夜现象,D正确;罗斯海新站、昆仑站、中山站都位于南极圈以内,有极昼和极夜现象,排除ABC,故答案为:D。
9.由图可知,臭氧层空洞造成的危害使人类患上皮肤癌和白内障的风险增加,因此科考队员需要配备防晒护肤品,A正确;极地羽绒服、防滑雪地靴和防水手套的主要目的都是为了御寒,与防范臭氧层空洞危害无关,排除BCD,故答案为:A。
【答案】10.C
11.C
【知识点】极地地区的位置、方向判断;极地地区独特的自然环境
【解析】【点评】北极地区纬度高,气候寒冷,降水少,北极地区人口稀少,低纬度地区分布着因纽特人,北极航道开通之后可以大大缩短西欧、北美之间的距离。
10.北极地区纬度高,气候寒冷,冰川广布,夏季多浮冰,北极地区人口稀少,北极航线开通后,船舶在航行中可能会遇到的困难有低温严寒,易造成航道封冻;浮冰多,给船舶航行带来安全隐患 ; 航线沿途港口稀少,补给困难,ABD正确,北极地区的风浪大,C错误。
故答案为:C
11.有人预测北极航线将成为世界上最繁忙的航线之一 ,原因是全球气候变暖,海冰面积减少;缩短了西欧与东亚及北美的航程,减少运输成本,①④正确,北极地区沿岸的人口密度小,沿岸石油资源并不丰富,②③错误。
故答案为:C
【答案】12.A
13.D
【知识点】极地地区独特的自然环境;极地地区的科学考察与环境保护
【解析】【点评】(1)南极大陆孤独地位于地球的最南端,95%以上的面积为厚度极高的冰雪所覆盖,素有“白色大陆”之称,地形以高原为主,全洲98%的陆地面积为冰雪所覆盖。南极地区气候特点是酷寒、干燥和烈风。气候严寒的南极洲,植物难以生长,偶能见到一些苔藓、地衣等植物。
(2)我国去南极进行科学考察的时间,最好为南半球的夏季,我国的冬季。11月至次年3月,此时太阳直射南半球,南半球昼大于夜并且在南回归线以南地区出现极昼现象,有利于考察。这个时候也是南半球的夏季,气温相对于冬季较高,此时也是南极科考队最繁忙的时期。
12.A、南极大陆地形以高原为主,全洲98%的陆地面积为冰雪所覆盖,A正确;
B、结合图中等高线可知,大部分地区海拔高于2000米,B错误;
C、读图可知,南极点海拔为2000米到3000米,不是南极海拔最高点,C错误;
D、我国纬度最高的科考站是昆仑站,D错误。
故答案为:A。
13.地球的南北两极是全球变化的驱动器,尤其南极是地球上至今未被开发、未被污染的洁净大陆,那里蕴藏着无数的科学之谜,在全球气候变化研究中起着不可替代的关键作用。迄今为止俄罗斯、美国、英国、阿根廷、澳大利亚、日本、中国等30多个国家在极地建立了一系列科学科考站,对南极开展了多学科考察研究,有多项重大科学研究都是在南极取得突破性进展的。故D正确,ABC错误。
故答案为:D。
【答案】14.D
15.D
16.C
17.B
18.D
【知识点】极地地区的位置、方向判断;极地地区独特的自然环境;极地地区的科学考察与环境保护
【解析】【点评】
所谓冰架,是指与大陆冰相连的海上大面积的固定浮冰。南极冰盖覆盖面积达1398万平方公里,总体积达2450万立方公里“冰帽”,从内陆高原向中周沿海地区滑动,形成冰川。冰川入海处形成面积广阔的海上大冰舌,终年既不破碎(边缘除外),又很少消融,这就是海上冰架。
14.冰架崩解是气候变暖的结果,气候变暖冰架加速融化,冰架加速破碎从而崩解,D正确,C错误;南极地区气候寒冷,生物并不多,A错误;冰架崩解变薄也是因为气候变暖,冰架是长时间的冰雪累积,本身并不薄,B错误。故选D。
15.康格冰架崩解所反映的问题是气候变暖,与地震、火山发生的频率无关,A错误;紫外线辐射增强,是臭氧层空洞导致的,不是气候变暖直接导致的,B错误;气候变暖并未向海洋中投放废弃物,与海洋污染无关,C错误;气候变暖导致两极地区冰川加速融化,海水发生膨胀,海平面上升,沿海低地被淹没,D正确。故选D。
16.南北极地区附近人口都很少,气温差异与定居人口无关,A错误;南北极纬度都很高,差异不大,B错误;南极大陆海拔高,而北极地区以海洋为主海拔低,所以南极地区气温更低,C正确,D错误。故选C。
17.2月太阳直射点在南半球,南半球的南极地区以极昼为主,A错误;2月此时是南极的暖季,气温较高,白昼长适宜科考,B正确,C错误;即使南极是暖季也不会出现冰雪全部融化,D错误。故选B。
18.开展南极科学考察是为了开展科学调查,保护南极,D正确;开发南极矿产资源会破坏南极地区脆弱的生态环境,A错误;南极地区气候酷寒,不适宜移民居住,B错误;南极远离我国,不适宜远洋捕捞,C错误。故选D。
【答案】19.A
20.B
21.C
【知识点】极地地区的位置、方向判断;极地地区独特的自然环境;极地地区的科学考察与环境保护
【解析】【点评】
南极地区包括南极大陆及其沿海岛屿和陆缘冰,还包括南太平洋、南印度洋、南大西洋的一部分。南极大陆孤独地位于地球的最南端,南极大陆95%以上的面积为厚度极高的冰雪所覆盖,素有“白色大陆”之称。
19.我国对南极考察一般选择在11月至次年3月,主要原因是此时南极是暖季,且有极昼现象,利于科学考察,A正确、CD错误;南极风力很大,有风库之称,B错误。故选A。
20.如果你去南极旅行,可体验的项目有参观中国南极科考站、参观中国南极科考站、观察企鹅的生活习性、欣赏南极的冰川冰山、感受南极的酷寒干燥,①②③⑤说法正确;因纽特人主要生活在北极附近,去南极不能参观他们的民居,④说法错误。综合分析,B正确、ACD错误,故选B。
21.极地地区是研究地球环境的“天然实验室”;20世纪50年代以来,各国掀起了极地科学考察的热潮。保护与和平利用地球上最后一片净土 南极洲,因此各国应当加强合作,履行《南极条约》,
C正确、ABD错误。故选C。
【答案】22.B
23.A
24.D
【知识点】极地地区独特的自然环境;极地地区的科学考察与环境保护
【解析】【点评】干燥、烈风以及酷寒为南极的极端气候条件,南极较厚的冰层对研究全球气候有重要参考作用,人类在南极的活动应当注重人地和谐,遵守《南极条约》。
22.酷寒,烈风为南极的极端气候条件, ②③正确,故答案为:B。
23.由材料可知,本次南极科考取得的科研成果可能是冰层检测与全球气候变暖的关系,选项A正确,故答案为:A。
24.科考人员在极地科考时,一定要注重适当和平利用,遵守《南极条约》,不得过度开发南极地区矿产资源,影响当地动植物的生存,破坏当地自然环境,选项D正确,故答案为:D。
【答案】25.D
26.D
27.A
【知识点】极地地区独特的自然环境;极地地区的科学考察与环境保护
【解析】【点评】南极地区是地球上最冷的地区,有“冰雪高原”之称,年降水量仅有55毫米,被称为白色荒漠,年平均风速可达17-18米/秒,被称为风库,气候特点是酷寒,干燥,烈风,代表性的动物是企鹅;北极地区不像南极那么寒冷,年降水量一般在100-250毫米左右,年平均风速10米/秒,代表性的动物是北极熊,大部分地区终年冰封,南极温度过低没有常驻人口,北极的常驻人口是爱斯基摩人。极地地区在科学研究和考察方面有着重要的价值,去南极考察的时间一般在每年的11月至次年3月,而去北极考察的时间一般在每年的6至8月,我国位于南极地区的科考站有长城站、中山站、昆仑站和泰山站(按建成时间顺序排列),位于北极地区的科考站目前有黄河站。
25.A.长城站位于南极圈以北,在南极圈外面,A错误;
B.南极地区大部分海拔在2000米以上,B错误;
C.南极地区的最高点不在极点,C错误;
D.南极地区的地形以高原为主,D正确;
故答案为:D。
26.南极科考不是为了发掘资源发展经济,而是为了开展对自然环境的研究;
故答案为:D。
27.南极地区持续升温是因为温室效应的愈发严重,为此可以使用清洁能源,研究新能源的使用,减少对于污染严重的传统能源的使用;
故答案为:A。
【答案】28.D
29.C
【知识点】极地地区独特的自然环境;极地地区的科学考察与环境保护
【解析】【点评】南极地区为极寒地区,干燥、酷寒以及烈风为南极主要的气候特征,气候呈现出强烈的大陆性特质。到南极科考或游玩,适宜在南极暖季,处于极昼现象的情况下开展。
28.地球上任何一点均位于南极的正北方向,因此罗斯海新站位于南极的正北方向,选项A错误;科考期间应当为当地夏季,冬季处于极夜状态不适宜展开科考,选项B错误;南极洲为陆地,气候干燥、烈风,呈现出强烈的大陆性特征,选项C错误,南极洲为跨经度最广的大洲,选项D正确,故答案为:D。
29.南极科考期间,科考队员可以监测海平面高度变化,观测海平面上升情况,但不适宜大力开发当地矿产资源、就地遗弃生活垃圾或捕获企鹅,选项C正确,故答案为:C。
【答案】30.C
31.A
32.B
【知识点】极地地区独特的自然环境
【解析】【点评】南极地区是地球上最冷的地区,有“冰雪高原”之称,年降水量仅有55毫米,被称为白色荒漠,年平均风速可达17-18米/秒,被称为风库,气候特点是酷寒,干燥,烈风,代表性的动物是企鹅;北极地区不像南极那么寒冷,年降水量一般在100-250毫米左右,年平均风速10米/秒,代表性的动物是北极熊,大部分地区终年冰封,南极温度过低没有常驻人口,北极的常驻人口是爱斯基摩人。极地地区在科学研究和考察方面有着重要的价值,去南极考察的时间一般在每年的11月至次年3月,而去北极考察的时间一般在每年的6至8月,我国位于南极地区的科考站有长城站、中山站、昆仑站和泰山站(按建成时间顺序排列),位于北极地区的科考站目前有黄河站。
30.长城站位于南极圈之外,是没有极昼极夜现象的;
故答案为:C。
31.南极地区的特点是酷寒,干燥和烈风,气候比较恶劣;
符合题意的是①②③,故答案为:A。
32.A.南极地区矿产资源丰富,A错误;
B.南极大陆附近海域的渔业资源丰富,但是不能过度捕捞,B正确;
C.南极地区应该是1月尾暖季,C错误;
D.因纽特人住在北极地区附近,D错误;
故答案为:B。
33.【答案】(1)黄河站;昆仑站
(2)①;③;⑥;②;④
(3)支持开发的理由是可以解决能源问题;反对开发的理由是保护当地的生态环境。
【知识点】极地地区的科学考察与环境保护
【解析】【分析】(1)由图可知,我国已经建立的五个极地科考站中,位于最北边的是是黄河站;位于最南边的是昆仑站。
(2)考查生物活动的课题是通过企鹅、北极熊等,研究生物对极端环境的适应性。研究地质演化的课题是通过南极储量很大的煤田,研究大陆漂移演化。研究环境问题可以通过提取冰芯,研究几百万年来的气候变化。研究气候变化可以通过极地上空的臭氧空洞,研究人类活动对环境的影响。研究冰川资源可以通过极地冰川的研究,探索解决水资源危机的新途径。
(3)关于南极地区资源的开发与保护;持开发观点的理由是开发南极能源可以解决全球能源短缺问题,促进人类发展;持反对意见的理由是,保护南极地区能源可以保护地球上仅有一块未污染的大陆,保护当地的生态环境。
【点评】南极地区是地球上最冷的地区,有“冰雪高原”之称,年降水量仅有55毫米,被称为白色荒漠,年平均风速可达17-18米/秒,被称为风库,气候特点是酷寒,干燥,烈风,代表性的动物是企鹅;北极地区不像南极那么寒冷,年降水量一般在100-250毫米左右,年平均风速10米/秒,代表性的动物是北极熊,大部分地区终年冰封,南极温度过低没有常驻人口,北极的常驻人口是爱斯基摩人。极地地区在科学研究和考察方面有着重要的价值,去南极考察的时间一般在每年的11月至次年3月,而去北极考察的时间一般在每年的6至8月,我国位于南极地区的科考站有长城站、中山站、昆仑站和泰山站(按建成时间顺序排列),位于北极地区的科考站目前有黄河站。
34.【答案】(1)北冰;北美;高
(2)酷寒、干燥、烈风;B
(3)暖;加快
(4)减少二氧化碳的排放
【知识点】极地地区的位置、方向判断;极地地区独特的自然环境;极地地区的科学考察与环境保护
【解析】【分析】(1)北极地区地处高纬,主要包括北冰洋以及亚洲、欧洲、北美洲的部分地区,该地区纬度高,获得的太阳辐射少,气温低,水温低,常年被海冰覆盖。
(2)南极地区纬度高,海拔高,气候酷寒,降水少,气候异常干燥。南极地区臭氧空洞较为厉害,可进行臭氧层监测,同时南极地区对气候变化的反应较为敏感,可研究气候演变。南极地区应严禁矿产资源和淡水资源开发,以保护其生态环境。故答案为:B。
(3)此次西瓜雪出现的时间是2月,这个时候南极地区正值暖季,气温升高,藻类繁殖的条件改善,繁殖速度加快。藻类的繁殖使得冰川对太阳辐射的反射减弱,加强对太阳辐射的吸收,使得冰川融化进一步加快。
(4)极地环境的保护关键在于控制碳排放,在日常生活中可减少化石能源的燃烧,多使用清洁能源,减少二氧化碳的排放,有助于极地环境的保护。
【点评】南极地区是地球上最冷的地区,有“冰雪高原”之称,年降水量仅有55毫米,被称为白色荒漠,年平均风速可达17-18米/秒,被称为风库,气候特点是酷寒,干燥,烈风,代表性的动物是企鹅;北极地区不像南极那么寒冷,年降水量一般在100-250毫米左右,年平均风速10米/秒,代表性的动物是北极熊,大部分地区终年冰封,南极温度过低没有常驻人口,北极的常驻人口是爱斯基摩人。极地地区在科学研究和考察方面有着重要的价值,去南极考察的时间一般在每年的11月至次年3月,而去北极考察的时间一般在每年的6至8月,我国位于南极地区的科考站有长城站、中山站、昆仑站和泰山站(按建成时间顺序排列),位于北极地区的科考站目前有黄河站。
35.【答案】(1)烈风;干燥;酷寒。
(2)大西洋;夏季;昼长夜短
(3)营养价值高;捕捞环境恶劣,捕捞困难;运输距离远,运费高。
(4)磷虾数量减少;影响以磷虾为食物的其他生物的生存,生物多样性减少;污染南极海域。
【知识点】极地地区的位置、方向判断;极地地区独特的自然环境
【解析】【分析】读图及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南极地区主要的气候特征是酷寒、降水稀少(干燥),多狂风(烈风)。
(2)南极磷虾划定的捕捞区域位于大西洋,逢捕捞季(每年12月到第二年3月),南极地区正值夏季,气温相对较高,外围浮冰较少;期间南极地区昼长夜短,白天时间长,有利于捕捞。
(3)市场上南极磷虾价格相对较高的原因是南极磷虾营养价值高;南极外围海域环境恶劣,捕捞难度大,成本高;运输距离远,运费高。
(4)南极海域无序捕捞会导致磷虾资源的减少甚至枯竭;磷虾属于南大洋生态系统的基石,磷虾资源减少,许多处于上层食物链的大型生物都会遭到饥饿威胁,将会引起南极生物多样性减少,生态环境失衡;过多的捕捞船只可能会有燃油泄漏,人类活动会向海洋排放各种废弃物,造成南极海域的环境污染。
故答案为:(1)酷寒;干燥;烈风(2)大西;夏季;昼长夜短(3)南极磷虾营养价值高;南极外围海域环境恶劣,捕捞难度大,成本高;运输距离远,运费高(4)南极海域无序捕捞会导致磷虾资源的减少甚至枯竭;磷虾属于南大洋生态系统的基石,磷虾资源减少,许多处于上层食物链的大型生物都会遭到饥饿威胁,将会引起南极生物多样性减少,生态环境失衡;过多的捕捞船只可能会有燃油泄漏,人类活动会向海洋排放各种废弃物,造成南极海域的环境污染
【点评】南极地区是地球上最冷的地区,有“冰雪高原”之称,年降水量仅有55室米,被称为白色荒漠,年平均风速可达17-18米/秒,被称为风库,气候特点是酷寒,干燥,烈风,代表性的动物是企鹅,极地地区在科学研究和考察方面有着重要的价值,去南极考察的时间一般在每年的11月至次年3月。
1 / 1